第49章 碧血劍(49)
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 作者:金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仲壽沉吟片刻,派了十幾個人出去查探滿洲兵虛實,然後說道:“自從督師袁公被害,朝中無人,再也無力抗禦清兵了。崇禎九年六月,滿清頭子皇太極派了阿齊格、阿巴泰等大將攻進長城,直打到北直隸腹地。十一年,九王多爾袞率領阿巴泰等人又打到北直隸,忠臣盧象升和孫承宗先後殉國。多爾袞那年還攻破了濟南,俘虜了我四十多萬百姓北去。這一次又是阿巴泰這韃子將軍來。”袁承誌道:“清兵怎地又不攻北京,隻攻打河北、山東各處?”孫仲壽道:“皇太極是挺會用兵的。他派兵來河北、山東,其誌不在占地,而是搶奪財物,殺人放火,擄人為奴,摧破我中國的精華,要令得大明精疲力盡,然後再一舉而占北京。當年他進攻北京,在袁督師手下吃了個大敗仗,幾乎給截斷後路,成了驚弓之鳥,此後就不敢再攻京師。”
袁承誌忽想:“闖王和各路義軍四下造反,豈不是幫了韃子兵的大忙?”這句話卻不便出口,隻心中隱隱覺得不安。
孫仲壽道:“這些年來,韃子兵幾次三番打來北直隸、山東,一路上勢如破竹,明兵從來沒打過一場勝仗,韃子兵將不把明兵放在眼裏。常言道驕兵必敗,咱們正好乘機殺殺他們威風,狠狠打上一仗。”
袁承誌大喜,站起來說道:“眾位兄弟,咱們這就殺韃子兵去,今晚好好安睡,明日清晨下山。”群雄大聲呐喊:“殺韃子兵,殺韃子兵!”
袁承誌不懂韜略,當晚和孫仲壽等計議,次晨分遣群雄先後出發。約定在錦陽關設伏,見到盟主中軍的黃色大旗高高豎起,便齊向清兵衝殺。命水總兵帶同兩千名本部兵馬,打頭陣迎敵,生怕水總兵下山後變卦,派了焦公禮率同金龍幫的手下監視。要水總兵隻許敗,不許勝,引誘清兵過來。水總兵所部兵甲器仗一應俱全,盡是明軍服色,實無半分破綻,至於打敗仗乃明兵家常便飯,更能盡展所長。
那錦陽關兩側雙峰夾道,隻中間一條小徑。到第四日傍晚,耳聽得喊聲大作,眾明兵甩甲曳兵,從小徑奔來。水總兵跨下戰馬,手執大刀,親自斷後。過不多時,便見一群辮子兵蜂擁而來。袁承誌伏在左峰的岩石之後,初次見到滿洲兵,想起父親連年與韃子兵血戰,不由得全身熱血如沸,高舉金蛇劍,說道:“孫叔叔,咱們衝下去!”孫仲壽道:“等一會,待韃子兵大隊過來。那時咱們再豎起黃旗,四麵伏兵齊起,清兵便走不脫了。”
隻聽得號角聲響起,大隊清軍騎兵衝到,數十名落後的明兵登時給刀砍槍刺,屍橫就地。袁承誌心下不忍,說道:“快衝下去接應!”孫仲壽道:“還得等一會。”青青急道:“再不下去,我們的人要給他們殺光了。”孫仲壽道:“再等一會!”青青急得隻是頓足。
突然之間,右峰上喊聲大作,沙天廣率領山東各寨群盜,從山坡上殺將下來。孫仲壽叫道:“啊喲,不好!”袁承誌道:“怎麽?”孫仲壽道:“清兵來的隻是先鋒,這一來,就抓不到他們的元帥了。怎麽不見旗號,便自行動手了?”隻見山東群盜一鼓作氣的殺入清兵陣中,跟著青竹幫、金龍幫,以及各處埋伏的群豪一時盡起,水總兵也帶同明兵回頭截殺。
孫仲壽連聲歎氣,說道:“當年袁公帶兵,部下倘若這般不聽號令,自行殺敵,所有的大將一個個都非給袁公請出尚方寶劍斬了不可。”袁承誌心下歉然,道:“都是我事先沒嚴申號令的不是。”孫仲壽安慰他道:“咱們這些英雄好漢,每個人武功都強,但隻是一群烏合之眾,怎比得袁公當年在寧遠所練的精兵?盟主你也是無法可施的。唉,黃旗還沒豎起,大夥兒就亂糟糟的衝殺出去了,這那裏是打仗,簡直是胡鬧!”不住的唉聲歎氣,想起當年袁崇煥在寧錦帶兵時號令嚴峻,十餘萬之眾沒一兵一卒不肅然奉命,懊惱之中,又感心酸。
青青道:“事已如此,歎氣也無用了。承誌哥哥,咱們動手吧!”袁承誌早已心癢難搔,叫道:“好,大夥兒殺啊!”手執金蛇劍,衝下峰去。孫仲壽驚叫:“盟主,盟主!你是主帥,須當坐鎮中軍,不可親臨前敵……”叫聲未畢,袁承誌展開輕功,早去得遠了,但見他疾衝入陣,金蛇劍揮動,削去了兩名清兵的腦袋。孫仲壽長歎一聲,淚如雨下,心想:“連盟主也是如此,豈能跟當年的袁督師相比。”
千餘名清兵擠在山道之中,雖然勇悍,但難以結陣為戰。敵人衝到身前,弓箭也用不上了,為群雄四麵八方的圍上攻打,不到一個時辰,已盡數就殲。清軍統帥阿巴泰得報前鋒在錦陽關中伏覆沒,當即率兵退回青州。
這一役雖沒殺了阿巴泰,但聚殲清軍一千餘人,實是十餘年來從所未有的大勝。群雄在錦陽關前大叫大跳,歡呼若狂。袁承誌瞧著金蛇劍上的點點血跡,心想:“此劍今日殺了不少韃子兵,才不枉了這劍身上的隱隱碧血!”
當晚袁承誌、孫仲壽與朱安國、倪浩、羅大千等談到今日一場大捷,實可慰袁督師的在天之靈,都不禁熱淚盈眶。孫仲壽以殺不了清軍元帥阿巴泰,兀自恨恨不已。袁承誌道:“孫叔叔,咱們這批人,當真要打大仗是不成的。明日我北上,這些明軍官兵和別的弟兄們請你與朱叔叔、倪叔叔、羅叔叔各位好好操練,日後再碰上韃子兵,可不會再像今日這般亂殺一陣了。”孫仲壽等俱各奉命。
朱安國、羅大千、倪浩等曾在錦州、寧遠與清兵多次血戰,雖覺屬下兵將不聽號令,紀律不整,非精銳之師,但憑心而論,也覺這一仗勝得委實頗為僥幸。他們素知清兵精於騎射,步兵衝殺時一往無前,勇悍無倫,明兵實非敵手。袁督師當年所以得能寧錦大捷,全仗了守監城、用大炮,若在平野交鋒,通常明兵必敗。這一次交戰,一來伏兵突出,殺了個清兵出其不意;二來截斷了清兵千餘名先鋒,群豪及明兵以數倍之眾圍攻,人數上大占上風,清兵援軍開不上來;三來袁承誌手下武藝精熟之士甚眾,以之對戰清兵,殊不見弱。
朱安國搖頭道:“孫先生、袁盟主,我不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這一仗倘若敵軍是一萬旗兵對我軍一萬人,我軍隻怕要敗;倘若敵軍是二萬旗兵對我軍二萬人,我軍更加要敗。唉!辮子兵這麽厲害,當真不好打!”
孫仲壽道:“朱大哥,我理會得。你提醒我們,這一仗勝得僥幸,今後大夥兒要加倍努力。驕兵必敗,哀兵可勝!”
此後各人練兵,常教練士卒武藝,重視號令紀律,雖不能將隊伍練得就此強過了清兵,但也不致如過去明兵那樣一觸即潰了。然對於清兵自幼熟習的騎射功夫,終究難以練得與之不相上下。
袁承誌與青青並肩漫步,眼見群雄東一堆、西一堆的圍著談論,人人神情激昂,說的自都是日間的大勝。袁承誌道:“咱們今日還隻一戰,要滅了滿清韃子,尚須血戰百場,當真是:‘慷慨同仇日,間關百戰時。’”青青讚道:“你這兩句詩做得真好。”袁承誌微笑道:“我怎會做詩?這是爹爹的遺作。”青青嗯了一聲。
袁承誌歎道:“我什麽都及不上爹爹,他會做詩,會用兵打仗,我可全不會。”青青道:“你的武功卻定然比你爹爹強。”袁承誌道:“我爹爹進士出身,沒練過武。但武功強隻能辦些小事,可辦不了大事。”青青道:“也不見得,武功強,當然很有用處。”
袁承誌突然拔出金蛇劍來,虛劈兩下,虎虎生風,說道:“對,青弟,我去刺殺韃子皇帝皇太極,再去刺殺崇禎皇帝,為我爹爹報仇。”
袁承誌當下與孫仲壽、程青竹、沙天廣、水總兵等商議,將魯直群豪、明軍降兵、山宗舊侶、各地英豪等分成三營,由朱安國、水鑒、羅大千三位懂得布陣打仗的舊將分統,孫仲壽則總其成。大家說既已跟朝廷開仗廝殺,該當歸附李闖王,三營兵馬開赴襄陽、南陽,助攻陝西督師孫傳庭的明兵。袁承誌卻認為,朝廷雖然無道,然而眼下大局以抗禦滿洲入侵為重,倘若打垮了明兵,清兵乘機奪取我漢人江山,豈非成為千古罪人?眾人商議之下,決定三營兵馬暫且開向山東東北,在直魯交界處的鹽山、騮山、馬穀山一帶駐紮。該處山深林密,偏僻荒蕪,人煙稀少,兩省官吏平時都照顧不到。好在這次劫得糧餉甚多,尚可在當地屯田開墾,袁承誌又留下兩鐵箱金磚,六七千人馬食用幾年也當夠了,不必出動打家劫舍,引得朝廷發兵來剿。倘若清兵入關,或是再犯山東,三營人馬便北上抗敵,袁承誌等得到訊息,自即歸隊,與群豪並肩而戰;倘若闖軍軍陣不利,三營也當支援救助。於此隱伏一支有力人馬,為國為民,待時而動。
眾人聽了這番計議,俱都拍掌稱善。
次日袁承誌與孫仲壽等別過,偕同青青、啞巴、洪勝海等,押著鐵箱逕往京師順天府。孫仲壽、水總兵等統率三營,於夜間悄悄行軍,往魯直交界處馬穀山一帶駐紮。
袁承誌等人在山東青州、泰安、錦陽關這一戰,不但劫了朝廷的百餘萬糧餉,又殲滅清軍阿巴泰麾下的一批精銳,登時轟動了魯直河朔一帶。有人問起領頭之人,群雄知道袁承誌不喜張揚姓名,都隻支支吾吾的含糊其辭,問得急了,金龍幫中各人就說帶頭的英雄是當年金蛇郎君的傳人,是李闖王的朋友。闖王屬下這時有橫天王、爭世王、亂世王、改世王、左金王等等名號,各領一營人馬,在中原、西北各地與明軍對抗。袁承誌這路人馬,江湖上就稱之為“金蛇王”營,隱然與闖王麾下著名的十三營相埒。自己內夥,則稱為“山宗營”或“崇字營”,以示誌在承繼父誌。
袁承誌心想父親忠於明室,當時手握大軍兵權,遭受奇冤之時,全無絲毫稱兵作反之意,雖為皇帝冤枉磔死,卻始終不願負上個“反賊、叛逆”之名,因此一再通傳,不可說他是袁崇煥之子,以免父親地下有知,心中不安。蓋當時官宦之家,於“忠孝”兩字看得比天還大,袁承誌雖為百姓求生而造反,卻決不敢公然舉旗反明,他本不喜“金蛇王”的稱號,但用以掩飾“袁崇煥之子”,倒也可行,也就任由江湖朋友隨口亂叫。
第十二回
王母桃中藥 頭陀席上珍
袁承誌和青青、啞巴、洪勝海三人押著鐵箱首途赴京。沙天廣豪興勃發,要隨盟主去京師逛逛。程青竹久在北京住,人地均熟,也求同行。袁承誌多有兩個得力幫手隨行,自欣然同意;又見洪勝海一直忠心耿耿,再無反叛之意,便給他治好身上傷處,洪勝海更是感激。
一行六人揚鞭北上,縱馬於一望無際的山東平原。這一帶是沙天廣屬下所統,進入北直隸後是青竹幫地界,自有沿途各地頭目隆重迎送。青青見意中人如此得人推崇,得意非凡,本來愛鬧鬧小脾氣的,這時也大為收斂了。
這日來到河間府,當地青竹幫的頭目大張筵席,為盟主接風,作陪的都是河間府武林中大有名望之士。酒過三巡,眾人縱談江湖軼聞,武林掌故,豪興遄飛。
忽有一人問程青竹道:“幫主,再過四天,就是孟伯飛孟老爺子的六十大壽,你不去了吧?”程青竹道:“我要隨盟主上京,祝壽是不能去了。我是禮到人不到,已備了一份禮,叫人送去保定府。”沙天廣也道:“兄弟的禮也早已送去。孟老爺子知道我們不到,必是身有要事,決不能見怪。”袁承誌心中一動:“這蓋孟嚐在北五省大大有名,既是他壽辰在即,何不乘機結交一番?”說道:“孟老爺子兄弟是久仰了,原來日內就是他老人家六十大慶,兄弟想前去祝賀,各位以為怎樣?”眾人鼓掌叫好,都說:“盟主給他這麽大麵子,孟老爺子一定樂極。”
次日眾人改道西行,河間府群豪也有十餘人隨行。這天來到高陽,離保定府已不過一日路程。眾人到大街上悅來客店投宿,安頓好鐵箱行李,到大堂飲酒用飯。
隻見東麵桌邊坐著個胖大頭陀,頭上一個銅箍,箍住了長發,相貌威猛,桌上已放了七八把空酒壺。店小二送酒到來,他揭開酒壺蓋,將酒倒在一隻大碗裏,骨都骨都一口氣喝幹,雙手左上右落,抓起盤中牛肉,片刻間吃得幹幹淨淨,一疊連聲大嚷:“添酒添肉,快快!”這時幾個店小二正忙著招呼袁承誌等人,不及理會。那頭陀大怒,伸掌在桌上猛力一拍,酒壺、杯盤都跳了起來,連他鄰桌客人的酒杯也震翻了,酒水流了一桌。
那客人“啊喲”一聲,跳了起來,是個身材瘦小的漢子,上唇留了兩撇鼠須,眸子一翻,精光逼人,叫道:“大師父,你要喝酒,別人也要喝啊。”那頭陀正沒好氣,又重重一掌拍在桌上,猛喝:“我自叫店小二,幹你屁事?”那漢子道:“從來沒見過這般凶狠的出家人。”那頭陀喝道:“今日叫你見見!”
青青瞧得不服氣,對袁承誌道:“我去管管。”袁承誌道:“等著瞧,別看那漢子矮小,隻怕也不是個好惹的。”青青正想瞧兩人打架,不料那漢子好似怕了頭陀的威勢,說道:“好,好,算我錯,成不成?”頭陀見他認錯,正好店小二又送上酒來,也就不再理會,自行喝酒。那漢子走了開去,過了一會,才又回來。袁承誌等見沒熱鬧好瞧,自顧飲酒吃飯。突然一陣風過去,一股臭氣撲鼻而來,青青摸出手帕掩住鼻子。袁承誌一轉頭,見頭陀桌上端端正正放著一把便壺,那頭陀竟未察覺。他忍不住要笑出聲來,向青青使個眼色,嘴角向頭陀一努。青青一見之下,笑得彎下腰來。
大堂中許多吃飯的人還未發覺,都說:“好臭,好臭!”那瘦小漢子卻高聲叫道:“香啊,香啊!”青青悄聲說道:“這定是那漢子拿來的了。他手腳好快,不知他怎麽搞的。”
袁承誌忽想:“闖王和各路義軍四下造反,豈不是幫了韃子兵的大忙?”這句話卻不便出口,隻心中隱隱覺得不安。
孫仲壽道:“這些年來,韃子兵幾次三番打來北直隸、山東,一路上勢如破竹,明兵從來沒打過一場勝仗,韃子兵將不把明兵放在眼裏。常言道驕兵必敗,咱們正好乘機殺殺他們威風,狠狠打上一仗。”
袁承誌大喜,站起來說道:“眾位兄弟,咱們這就殺韃子兵去,今晚好好安睡,明日清晨下山。”群雄大聲呐喊:“殺韃子兵,殺韃子兵!”
袁承誌不懂韜略,當晚和孫仲壽等計議,次晨分遣群雄先後出發。約定在錦陽關設伏,見到盟主中軍的黃色大旗高高豎起,便齊向清兵衝殺。命水總兵帶同兩千名本部兵馬,打頭陣迎敵,生怕水總兵下山後變卦,派了焦公禮率同金龍幫的手下監視。要水總兵隻許敗,不許勝,引誘清兵過來。水總兵所部兵甲器仗一應俱全,盡是明軍服色,實無半分破綻,至於打敗仗乃明兵家常便飯,更能盡展所長。
那錦陽關兩側雙峰夾道,隻中間一條小徑。到第四日傍晚,耳聽得喊聲大作,眾明兵甩甲曳兵,從小徑奔來。水總兵跨下戰馬,手執大刀,親自斷後。過不多時,便見一群辮子兵蜂擁而來。袁承誌伏在左峰的岩石之後,初次見到滿洲兵,想起父親連年與韃子兵血戰,不由得全身熱血如沸,高舉金蛇劍,說道:“孫叔叔,咱們衝下去!”孫仲壽道:“等一會,待韃子兵大隊過來。那時咱們再豎起黃旗,四麵伏兵齊起,清兵便走不脫了。”
隻聽得號角聲響起,大隊清軍騎兵衝到,數十名落後的明兵登時給刀砍槍刺,屍橫就地。袁承誌心下不忍,說道:“快衝下去接應!”孫仲壽道:“還得等一會。”青青急道:“再不下去,我們的人要給他們殺光了。”孫仲壽道:“再等一會!”青青急得隻是頓足。
突然之間,右峰上喊聲大作,沙天廣率領山東各寨群盜,從山坡上殺將下來。孫仲壽叫道:“啊喲,不好!”袁承誌道:“怎麽?”孫仲壽道:“清兵來的隻是先鋒,這一來,就抓不到他們的元帥了。怎麽不見旗號,便自行動手了?”隻見山東群盜一鼓作氣的殺入清兵陣中,跟著青竹幫、金龍幫,以及各處埋伏的群豪一時盡起,水總兵也帶同明兵回頭截殺。
孫仲壽連聲歎氣,說道:“當年袁公帶兵,部下倘若這般不聽號令,自行殺敵,所有的大將一個個都非給袁公請出尚方寶劍斬了不可。”袁承誌心下歉然,道:“都是我事先沒嚴申號令的不是。”孫仲壽安慰他道:“咱們這些英雄好漢,每個人武功都強,但隻是一群烏合之眾,怎比得袁公當年在寧遠所練的精兵?盟主你也是無法可施的。唉,黃旗還沒豎起,大夥兒就亂糟糟的衝殺出去了,這那裏是打仗,簡直是胡鬧!”不住的唉聲歎氣,想起當年袁崇煥在寧錦帶兵時號令嚴峻,十餘萬之眾沒一兵一卒不肅然奉命,懊惱之中,又感心酸。
青青道:“事已如此,歎氣也無用了。承誌哥哥,咱們動手吧!”袁承誌早已心癢難搔,叫道:“好,大夥兒殺啊!”手執金蛇劍,衝下峰去。孫仲壽驚叫:“盟主,盟主!你是主帥,須當坐鎮中軍,不可親臨前敵……”叫聲未畢,袁承誌展開輕功,早去得遠了,但見他疾衝入陣,金蛇劍揮動,削去了兩名清兵的腦袋。孫仲壽長歎一聲,淚如雨下,心想:“連盟主也是如此,豈能跟當年的袁督師相比。”
千餘名清兵擠在山道之中,雖然勇悍,但難以結陣為戰。敵人衝到身前,弓箭也用不上了,為群雄四麵八方的圍上攻打,不到一個時辰,已盡數就殲。清軍統帥阿巴泰得報前鋒在錦陽關中伏覆沒,當即率兵退回青州。
這一役雖沒殺了阿巴泰,但聚殲清軍一千餘人,實是十餘年來從所未有的大勝。群雄在錦陽關前大叫大跳,歡呼若狂。袁承誌瞧著金蛇劍上的點點血跡,心想:“此劍今日殺了不少韃子兵,才不枉了這劍身上的隱隱碧血!”
當晚袁承誌、孫仲壽與朱安國、倪浩、羅大千等談到今日一場大捷,實可慰袁督師的在天之靈,都不禁熱淚盈眶。孫仲壽以殺不了清軍元帥阿巴泰,兀自恨恨不已。袁承誌道:“孫叔叔,咱們這批人,當真要打大仗是不成的。明日我北上,這些明軍官兵和別的弟兄們請你與朱叔叔、倪叔叔、羅叔叔各位好好操練,日後再碰上韃子兵,可不會再像今日這般亂殺一陣了。”孫仲壽等俱各奉命。
朱安國、羅大千、倪浩等曾在錦州、寧遠與清兵多次血戰,雖覺屬下兵將不聽號令,紀律不整,非精銳之師,但憑心而論,也覺這一仗勝得委實頗為僥幸。他們素知清兵精於騎射,步兵衝殺時一往無前,勇悍無倫,明兵實非敵手。袁督師當年所以得能寧錦大捷,全仗了守監城、用大炮,若在平野交鋒,通常明兵必敗。這一次交戰,一來伏兵突出,殺了個清兵出其不意;二來截斷了清兵千餘名先鋒,群豪及明兵以數倍之眾圍攻,人數上大占上風,清兵援軍開不上來;三來袁承誌手下武藝精熟之士甚眾,以之對戰清兵,殊不見弱。
朱安國搖頭道:“孫先生、袁盟主,我不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這一仗倘若敵軍是一萬旗兵對我軍一萬人,我軍隻怕要敗;倘若敵軍是二萬旗兵對我軍二萬人,我軍更加要敗。唉!辮子兵這麽厲害,當真不好打!”
孫仲壽道:“朱大哥,我理會得。你提醒我們,這一仗勝得僥幸,今後大夥兒要加倍努力。驕兵必敗,哀兵可勝!”
此後各人練兵,常教練士卒武藝,重視號令紀律,雖不能將隊伍練得就此強過了清兵,但也不致如過去明兵那樣一觸即潰了。然對於清兵自幼熟習的騎射功夫,終究難以練得與之不相上下。
袁承誌與青青並肩漫步,眼見群雄東一堆、西一堆的圍著談論,人人神情激昂,說的自都是日間的大勝。袁承誌道:“咱們今日還隻一戰,要滅了滿清韃子,尚須血戰百場,當真是:‘慷慨同仇日,間關百戰時。’”青青讚道:“你這兩句詩做得真好。”袁承誌微笑道:“我怎會做詩?這是爹爹的遺作。”青青嗯了一聲。
袁承誌歎道:“我什麽都及不上爹爹,他會做詩,會用兵打仗,我可全不會。”青青道:“你的武功卻定然比你爹爹強。”袁承誌道:“我爹爹進士出身,沒練過武。但武功強隻能辦些小事,可辦不了大事。”青青道:“也不見得,武功強,當然很有用處。”
袁承誌突然拔出金蛇劍來,虛劈兩下,虎虎生風,說道:“對,青弟,我去刺殺韃子皇帝皇太極,再去刺殺崇禎皇帝,為我爹爹報仇。”
袁承誌當下與孫仲壽、程青竹、沙天廣、水總兵等商議,將魯直群豪、明軍降兵、山宗舊侶、各地英豪等分成三營,由朱安國、水鑒、羅大千三位懂得布陣打仗的舊將分統,孫仲壽則總其成。大家說既已跟朝廷開仗廝殺,該當歸附李闖王,三營兵馬開赴襄陽、南陽,助攻陝西督師孫傳庭的明兵。袁承誌卻認為,朝廷雖然無道,然而眼下大局以抗禦滿洲入侵為重,倘若打垮了明兵,清兵乘機奪取我漢人江山,豈非成為千古罪人?眾人商議之下,決定三營兵馬暫且開向山東東北,在直魯交界處的鹽山、騮山、馬穀山一帶駐紮。該處山深林密,偏僻荒蕪,人煙稀少,兩省官吏平時都照顧不到。好在這次劫得糧餉甚多,尚可在當地屯田開墾,袁承誌又留下兩鐵箱金磚,六七千人馬食用幾年也當夠了,不必出動打家劫舍,引得朝廷發兵來剿。倘若清兵入關,或是再犯山東,三營人馬便北上抗敵,袁承誌等得到訊息,自即歸隊,與群豪並肩而戰;倘若闖軍軍陣不利,三營也當支援救助。於此隱伏一支有力人馬,為國為民,待時而動。
眾人聽了這番計議,俱都拍掌稱善。
次日袁承誌與孫仲壽等別過,偕同青青、啞巴、洪勝海等,押著鐵箱逕往京師順天府。孫仲壽、水總兵等統率三營,於夜間悄悄行軍,往魯直交界處馬穀山一帶駐紮。
袁承誌等人在山東青州、泰安、錦陽關這一戰,不但劫了朝廷的百餘萬糧餉,又殲滅清軍阿巴泰麾下的一批精銳,登時轟動了魯直河朔一帶。有人問起領頭之人,群雄知道袁承誌不喜張揚姓名,都隻支支吾吾的含糊其辭,問得急了,金龍幫中各人就說帶頭的英雄是當年金蛇郎君的傳人,是李闖王的朋友。闖王屬下這時有橫天王、爭世王、亂世王、改世王、左金王等等名號,各領一營人馬,在中原、西北各地與明軍對抗。袁承誌這路人馬,江湖上就稱之為“金蛇王”營,隱然與闖王麾下著名的十三營相埒。自己內夥,則稱為“山宗營”或“崇字營”,以示誌在承繼父誌。
袁承誌心想父親忠於明室,當時手握大軍兵權,遭受奇冤之時,全無絲毫稱兵作反之意,雖為皇帝冤枉磔死,卻始終不願負上個“反賊、叛逆”之名,因此一再通傳,不可說他是袁崇煥之子,以免父親地下有知,心中不安。蓋當時官宦之家,於“忠孝”兩字看得比天還大,袁承誌雖為百姓求生而造反,卻決不敢公然舉旗反明,他本不喜“金蛇王”的稱號,但用以掩飾“袁崇煥之子”,倒也可行,也就任由江湖朋友隨口亂叫。
第十二回
王母桃中藥 頭陀席上珍
袁承誌和青青、啞巴、洪勝海三人押著鐵箱首途赴京。沙天廣豪興勃發,要隨盟主去京師逛逛。程青竹久在北京住,人地均熟,也求同行。袁承誌多有兩個得力幫手隨行,自欣然同意;又見洪勝海一直忠心耿耿,再無反叛之意,便給他治好身上傷處,洪勝海更是感激。
一行六人揚鞭北上,縱馬於一望無際的山東平原。這一帶是沙天廣屬下所統,進入北直隸後是青竹幫地界,自有沿途各地頭目隆重迎送。青青見意中人如此得人推崇,得意非凡,本來愛鬧鬧小脾氣的,這時也大為收斂了。
這日來到河間府,當地青竹幫的頭目大張筵席,為盟主接風,作陪的都是河間府武林中大有名望之士。酒過三巡,眾人縱談江湖軼聞,武林掌故,豪興遄飛。
忽有一人問程青竹道:“幫主,再過四天,就是孟伯飛孟老爺子的六十大壽,你不去了吧?”程青竹道:“我要隨盟主上京,祝壽是不能去了。我是禮到人不到,已備了一份禮,叫人送去保定府。”沙天廣也道:“兄弟的禮也早已送去。孟老爺子知道我們不到,必是身有要事,決不能見怪。”袁承誌心中一動:“這蓋孟嚐在北五省大大有名,既是他壽辰在即,何不乘機結交一番?”說道:“孟老爺子兄弟是久仰了,原來日內就是他老人家六十大慶,兄弟想前去祝賀,各位以為怎樣?”眾人鼓掌叫好,都說:“盟主給他這麽大麵子,孟老爺子一定樂極。”
次日眾人改道西行,河間府群豪也有十餘人隨行。這天來到高陽,離保定府已不過一日路程。眾人到大街上悅來客店投宿,安頓好鐵箱行李,到大堂飲酒用飯。
隻見東麵桌邊坐著個胖大頭陀,頭上一個銅箍,箍住了長發,相貌威猛,桌上已放了七八把空酒壺。店小二送酒到來,他揭開酒壺蓋,將酒倒在一隻大碗裏,骨都骨都一口氣喝幹,雙手左上右落,抓起盤中牛肉,片刻間吃得幹幹淨淨,一疊連聲大嚷:“添酒添肉,快快!”這時幾個店小二正忙著招呼袁承誌等人,不及理會。那頭陀大怒,伸掌在桌上猛力一拍,酒壺、杯盤都跳了起來,連他鄰桌客人的酒杯也震翻了,酒水流了一桌。
那客人“啊喲”一聲,跳了起來,是個身材瘦小的漢子,上唇留了兩撇鼠須,眸子一翻,精光逼人,叫道:“大師父,你要喝酒,別人也要喝啊。”那頭陀正沒好氣,又重重一掌拍在桌上,猛喝:“我自叫店小二,幹你屁事?”那漢子道:“從來沒見過這般凶狠的出家人。”那頭陀喝道:“今日叫你見見!”
青青瞧得不服氣,對袁承誌道:“我去管管。”袁承誌道:“等著瞧,別看那漢子矮小,隻怕也不是個好惹的。”青青正想瞧兩人打架,不料那漢子好似怕了頭陀的威勢,說道:“好,好,算我錯,成不成?”頭陀見他認錯,正好店小二又送上酒來,也就不再理會,自行喝酒。那漢子走了開去,過了一會,才又回來。袁承誌等見沒熱鬧好瞧,自顧飲酒吃飯。突然一陣風過去,一股臭氣撲鼻而來,青青摸出手帕掩住鼻子。袁承誌一轉頭,見頭陀桌上端端正正放著一把便壺,那頭陀竟未察覺。他忍不住要笑出聲來,向青青使個眼色,嘴角向頭陀一努。青青一見之下,笑得彎下腰來。
大堂中許多吃飯的人還未發覺,都說:“好臭,好臭!”那瘦小漢子卻高聲叫道:“香啊,香啊!”青青悄聲說道:“這定是那漢子拿來的了。他手腳好快,不知他怎麽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