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神雕俠侶(208)
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 作者:金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葉洪生兄研究近代武俠小說,功力深厚,惟將拙作小說中的胡思亂想,一本正經的考據一番(《九陰真經》講的是武學,與陰陽八卦、老陰老陽的術數完全無關),未免近於“覺遠大師風度”了,作學問如此認真,令人佩服,隻不過我的即興空想並非學問。楊興安、嚴曉星二兄辛勤為此小問題查閱道藏,極感。其實儒家、陰陽家在先秦均為諸子,《易傳》混和儒、道、陰陽家諸說,陰陽家盛於齊東,喜浮誇虛妄,先秦學者稱之為“齊東野語”,未必能為一切學問之權威根據。但陰陽家的術數理論,對後世儒家影響很大。漢代經學主流是以陰陽家學說說經,王莽好符命,漢光武信緯讖,都有政治和宣傳目的,宣傳的宗旨是“主公應做皇帝”。後來古文家經學興起,反對緯讖及陰陽家之言,但直到大學者揚雄,仍脫不了陰陽術數之說。揚雄撰《太玄經》,總原理為“一玄”,分而為三,共為“三方”,又各分為三,共為“九州”,又各分為三,共“二十七部”,又各分為三,共“八十一家”,結論說:“方州部家,三位疏成。曰:陳其九九,以為數生,讚上群綱,乃綜乎名,八十一首,歲事鹹貞。”太玄經的象數是“一與六共宗;二與七共明;三與八成友;四與九同道;五與五相守。”這些數字遊戲,說來神秘得很,與方士神仙之道相通,到底有甚道理,誰也說不清楚,似乎對之不必太認真,正如馮友蘭先生所雲,是“一大堆迷信”。
其實,我們把《易經》以及其中的《易傳》當作是一種人生哲學以及宇宙觀來閱讀,可以見到很多深刻而有益的思想。《易傳》由於吸收了大量老莊以及田齊稷下的道家思想,表達了富於哲理的對人生、人事、事物發展的思想,很值得作為我們思考的依據。
例如,《易經》強調陰陽兩種矛盾力量的互相衝突,就像辯證法中所說那樣,陰陽兩種相反力量不斷的在發展、矛盾、激化、消長、轉換。辯證法認為一種力量壓倒了另一種,出現了“否定”的結果,又可以“否定的否定”。《易經》則認為陰盛陽消、或陽盛陰消隻是部分的消長,一種力量增強了,另一種相反的力量相應減弱,而不必完全消滅。中間有一個發展過程。《易經》中有時一個卦陽多陰少,陽極多時陰完全沒有了。到陽發展到頂點時又可一變而出現陰。所謂“亢龍有悔”、“履霜堅冰至”,都強調“物極必反”,“相反力量在不知不覺中來臨”,有“自量變而質變”的含義。
《易經》與《易傳》強調“變動不居”,“易經”之“易”,其中一義指的是“變易”,“豐卦”:“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損卦”:“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複卦”:“複,亨,剛,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複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複,其見天心乎?”《易經》把“有往必有複,往複循環”當作是天地的主要規律,人事也是如此。
《易傳》中也發揮一些老子“柔弱勝剛強”、“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的道理。但基本上是崇陽剛而貶陰柔。
《易經》與《易傳》中教導人謙遜而不自滿,不可貪心務得,所以“謙卦”、“損卦”都是好卦。喜歡釋《易》的人常說:最壞的“否卦”比最好的“泰卦”更好。因為到了最壞的穀底之後,往後發展隻能漸漸變好,到了好的頂點,往後隻能走下坡,所謂“否極泰來”,“泰極否來”是也。
道家有“陽九”、“陰九”之說,都是指大災難、大厄運,“陽九”指大旱災九年,“陰九”指大水災九年,平均數每八十年有一個大災年。曹植〈王仲宣誄〉:“會遭陽九,炎光中蒙”,吊唁其喪。錢謙益〈慈光寺〉詩:“嗚呼,卅年來滄桑逼陽九。”小說中用“九陽真經”、“九陰真經”是逆用其意,意謂武功本身之中,包含有重大災難,必須謹慎使用。
我國古文辭中,確有“九陰”、“九陽”的名稱,並不如葉君所雲:“九陰不成立。”其實所謂“九陰不成立”,隻是《易傳》中不用“九陰”這個術語而已。黃裳鑽研道藏,他的著作不必依據儒家“六經”中的《易經》,即使重視《易經》,也不一定要重視戰國時儒門弟子所私撰的《易傳》,更加不必重視西漢董仲舒為了尊君、振三綱而強調《易傳》中尊陽貶陰的不平衡觀點。王莽、漢光武搞符命、緯讖,是一種宣傳“天命在我”的政治行動,道家的武學著作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在我國古文辭中,“九陰”表示陰氣極盛,〈葛仙公道德經序〉:“禍厭九陰,福生十方”意謂陰氣極盛有禍,又指極北的幽冥之地;柳宗元〈天對〉文中雲:“爰北其首,九陰極冥。”湛若水〈交南賦〉:“燭九陰於赤水兮,覿馮夷之幽宮。”馮夷為水神,居極北之地。“九陽”指太陽或日出處,《後漢書·仲長統傳》:“沆瀣當餐,九陽代燭。”《楚辭·遠遊》:“朝濯發於湯穀,夕晞餘身兮九陽。”稽康〈琴賦〉:“夕納景於虞淵兮,日晞幹於九陽。”在《神雕》及《倚天》小說中,“九陰真經”的宗旨極重陰柔,是老子的道家之學;“九陽真經”的宗旨是陰陽調和及互濟,糾正道家之偏。
武俠小說中的門派、人名、招式、功夫等等,都是作者的杜撰自創,可以批評其名稱不雅、違反常規、不合邏輯,但不能以清朝人的著作,來批評唐朝人的著作。什麽“辟邪劍法”、“葵花寶典”、“獨孤九劍”、“降龍十八掌”、“淩波微步”、“九陰真經”、“九陽真經”等等,全是金庸的胡思亂想,等於是令狐衝和嶽靈珊所創的“衝靈劍法”。桃穀六仙如宣布已創製成功“桃穀六神功”,隻金庸可予以製止,不令宣布,別人大概也沒有什麽法子,不能批評其“六神功”不妥,以“七神功”較合。你如能辯得贏這六位仁兄,放棄原意而改采閣下建議,閣下已有資格列入“桃穀七仙”了。
“九陰真經”、“九陽真經”之名,係撰作人黃裳先生及另一位無名高人根據道書而撰作,與儒家無關,與儒家尊為六經之一的《易經》無關,更與可能是戰國後期甚至是秦漢時始成的《易傳》無關。《易傳》方創九陽六陰之說,黃裳與無名高人全當他們是“放那種氣”。正如老子的哲學中有若幹樸素的辯證法,豈能以後世黑格爾、恩格斯、馬克思之辯證法來指摘老子乎?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此“黑”,非黑格爾也;公孫龍子曰:“白馬非馬”,此“馬”,非馬克思也。
少年讀者要學習《易經》,可參讀朱伯昆、高亨、張岱年、錢穆、侯外廬、任繼愈、李鏡池、馮友蘭、李學勤、陳鼓應等諸位先生的著作。我的小說中所說的“九陰”、“一陽”之類,屬於遊戲文章,並無真正的實際意義,不必認真注意。
本章後記
《神雕俠侶》的第一段於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日在香港《明報》創刊號上發表。這部小說約刊載了三年,也就是寫了三年。這三年是《明報》初創的最艱苦階段。重行修改的時候,幾乎在每一段的故事之中,都想到了當年和幾位同事共同辛勞的情景。
《神雕》企圖通過楊過這個角色,抒寫世間禮法習俗對人心靈和行為的拘束。禮法習俗都是暫時性的,但當其存在之時,卻有巨大的社會力量。師生不能結婚的觀念,在現代人心目中或許已很淡泊了,然而在郭靖、楊過時代卻是天經地義。然則我們今日認為天經地義的許許多多規矩習俗,數百年後是不是也大有可能給人認為毫無意義呢?
道德規範、行為準則、風俗習慣等等社會的行為模式,經常隨著時代而改變,然而人的性格和感情,變動卻十分緩慢。三千年前《詩經》中的歡悅、哀傷、懷念、悲苦,與今日人們的感情仍無重大分別。我個人始終覺得,在小說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會意識、政治規範等等具有更大的重要性。郭靖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句話在今日仍有重大的積極意義。但我深信將來國家的界限會消滅,那時候“愛國”、“叛國”等等觀念就沒有多大意義了。然而父母子女兄弟間的親情、純真的友誼、愛情、正義感、仁善、勇於助人、為社會獻身等等感情與品德,相信今後還是長期的為人們所讚美,這似乎不是任何政治理論、經濟製度、社會改革、宗教信仰等所能代替的。
武俠小說的故事不免有過份的離奇和巧合。我一直希望在小說中所寫的,武功可以事實上不可能,人的性格應當是可能的。楊過和小龍女一離一合,其事甚奇,似乎歸於天意和巧合,其實卻須歸因於兩人本身的性格。兩人若非鍾情如此之深,決不會一一躍入穀中;小龍女若非天性恬淡,再加上自幼的修練,決難在穀底長時獨居;楊過如不是生具至性,也定然不會十六年如一日,至死不悔。當然,倘若穀底並非水潭而係山石,則兩人躍下後粉身碎骨,終於還是同穴而葬。世事遇合變幻,窮通成敗,雖有關機緣氣運,自有幸與不幸之別,但歸根結底,總是由各人本來性格而定。
神雕這種怪鳥,現實世界中是沒有的。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有一種“象鳥”(aepyornistitan),身高十尺餘,體重一千餘磅,是世上最大的鳥類,在公元一六六〇年前後絕種。象鳥腿極粗,身體太重,不能飛翔。象鳥蛋比鴕鳥蛋大六倍。我在紐約博物館中見過象鳥蛋的化石,比一張小茶幾的幾麵還大些。但這種鳥類相信智力一定甚低。
《神雕俠侶》修訂本的改動並不很大,主要是修補了原作中的一些漏洞。
一九七六年五月
其實,我們把《易經》以及其中的《易傳》當作是一種人生哲學以及宇宙觀來閱讀,可以見到很多深刻而有益的思想。《易傳》由於吸收了大量老莊以及田齊稷下的道家思想,表達了富於哲理的對人生、人事、事物發展的思想,很值得作為我們思考的依據。
例如,《易經》強調陰陽兩種矛盾力量的互相衝突,就像辯證法中所說那樣,陰陽兩種相反力量不斷的在發展、矛盾、激化、消長、轉換。辯證法認為一種力量壓倒了另一種,出現了“否定”的結果,又可以“否定的否定”。《易經》則認為陰盛陽消、或陽盛陰消隻是部分的消長,一種力量增強了,另一種相反的力量相應減弱,而不必完全消滅。中間有一個發展過程。《易經》中有時一個卦陽多陰少,陽極多時陰完全沒有了。到陽發展到頂點時又可一變而出現陰。所謂“亢龍有悔”、“履霜堅冰至”,都強調“物極必反”,“相反力量在不知不覺中來臨”,有“自量變而質變”的含義。
《易經》與《易傳》強調“變動不居”,“易經”之“易”,其中一義指的是“變易”,“豐卦”:“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損卦”:“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複卦”:“複,亨,剛,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複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複,其見天心乎?”《易經》把“有往必有複,往複循環”當作是天地的主要規律,人事也是如此。
《易傳》中也發揮一些老子“柔弱勝剛強”、“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的道理。但基本上是崇陽剛而貶陰柔。
《易經》與《易傳》中教導人謙遜而不自滿,不可貪心務得,所以“謙卦”、“損卦”都是好卦。喜歡釋《易》的人常說:最壞的“否卦”比最好的“泰卦”更好。因為到了最壞的穀底之後,往後發展隻能漸漸變好,到了好的頂點,往後隻能走下坡,所謂“否極泰來”,“泰極否來”是也。
道家有“陽九”、“陰九”之說,都是指大災難、大厄運,“陽九”指大旱災九年,“陰九”指大水災九年,平均數每八十年有一個大災年。曹植〈王仲宣誄〉:“會遭陽九,炎光中蒙”,吊唁其喪。錢謙益〈慈光寺〉詩:“嗚呼,卅年來滄桑逼陽九。”小說中用“九陽真經”、“九陰真經”是逆用其意,意謂武功本身之中,包含有重大災難,必須謹慎使用。
我國古文辭中,確有“九陰”、“九陽”的名稱,並不如葉君所雲:“九陰不成立。”其實所謂“九陰不成立”,隻是《易傳》中不用“九陰”這個術語而已。黃裳鑽研道藏,他的著作不必依據儒家“六經”中的《易經》,即使重視《易經》,也不一定要重視戰國時儒門弟子所私撰的《易傳》,更加不必重視西漢董仲舒為了尊君、振三綱而強調《易傳》中尊陽貶陰的不平衡觀點。王莽、漢光武搞符命、緯讖,是一種宣傳“天命在我”的政治行動,道家的武學著作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在我國古文辭中,“九陰”表示陰氣極盛,〈葛仙公道德經序〉:“禍厭九陰,福生十方”意謂陰氣極盛有禍,又指極北的幽冥之地;柳宗元〈天對〉文中雲:“爰北其首,九陰極冥。”湛若水〈交南賦〉:“燭九陰於赤水兮,覿馮夷之幽宮。”馮夷為水神,居極北之地。“九陽”指太陽或日出處,《後漢書·仲長統傳》:“沆瀣當餐,九陽代燭。”《楚辭·遠遊》:“朝濯發於湯穀,夕晞餘身兮九陽。”稽康〈琴賦〉:“夕納景於虞淵兮,日晞幹於九陽。”在《神雕》及《倚天》小說中,“九陰真經”的宗旨極重陰柔,是老子的道家之學;“九陽真經”的宗旨是陰陽調和及互濟,糾正道家之偏。
武俠小說中的門派、人名、招式、功夫等等,都是作者的杜撰自創,可以批評其名稱不雅、違反常規、不合邏輯,但不能以清朝人的著作,來批評唐朝人的著作。什麽“辟邪劍法”、“葵花寶典”、“獨孤九劍”、“降龍十八掌”、“淩波微步”、“九陰真經”、“九陽真經”等等,全是金庸的胡思亂想,等於是令狐衝和嶽靈珊所創的“衝靈劍法”。桃穀六仙如宣布已創製成功“桃穀六神功”,隻金庸可予以製止,不令宣布,別人大概也沒有什麽法子,不能批評其“六神功”不妥,以“七神功”較合。你如能辯得贏這六位仁兄,放棄原意而改采閣下建議,閣下已有資格列入“桃穀七仙”了。
“九陰真經”、“九陽真經”之名,係撰作人黃裳先生及另一位無名高人根據道書而撰作,與儒家無關,與儒家尊為六經之一的《易經》無關,更與可能是戰國後期甚至是秦漢時始成的《易傳》無關。《易傳》方創九陽六陰之說,黃裳與無名高人全當他們是“放那種氣”。正如老子的哲學中有若幹樸素的辯證法,豈能以後世黑格爾、恩格斯、馬克思之辯證法來指摘老子乎?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此“黑”,非黑格爾也;公孫龍子曰:“白馬非馬”,此“馬”,非馬克思也。
少年讀者要學習《易經》,可參讀朱伯昆、高亨、張岱年、錢穆、侯外廬、任繼愈、李鏡池、馮友蘭、李學勤、陳鼓應等諸位先生的著作。我的小說中所說的“九陰”、“一陽”之類,屬於遊戲文章,並無真正的實際意義,不必認真注意。
本章後記
《神雕俠侶》的第一段於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日在香港《明報》創刊號上發表。這部小說約刊載了三年,也就是寫了三年。這三年是《明報》初創的最艱苦階段。重行修改的時候,幾乎在每一段的故事之中,都想到了當年和幾位同事共同辛勞的情景。
《神雕》企圖通過楊過這個角色,抒寫世間禮法習俗對人心靈和行為的拘束。禮法習俗都是暫時性的,但當其存在之時,卻有巨大的社會力量。師生不能結婚的觀念,在現代人心目中或許已很淡泊了,然而在郭靖、楊過時代卻是天經地義。然則我們今日認為天經地義的許許多多規矩習俗,數百年後是不是也大有可能給人認為毫無意義呢?
道德規範、行為準則、風俗習慣等等社會的行為模式,經常隨著時代而改變,然而人的性格和感情,變動卻十分緩慢。三千年前《詩經》中的歡悅、哀傷、懷念、悲苦,與今日人們的感情仍無重大分別。我個人始終覺得,在小說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會意識、政治規範等等具有更大的重要性。郭靖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句話在今日仍有重大的積極意義。但我深信將來國家的界限會消滅,那時候“愛國”、“叛國”等等觀念就沒有多大意義了。然而父母子女兄弟間的親情、純真的友誼、愛情、正義感、仁善、勇於助人、為社會獻身等等感情與品德,相信今後還是長期的為人們所讚美,這似乎不是任何政治理論、經濟製度、社會改革、宗教信仰等所能代替的。
武俠小說的故事不免有過份的離奇和巧合。我一直希望在小說中所寫的,武功可以事實上不可能,人的性格應當是可能的。楊過和小龍女一離一合,其事甚奇,似乎歸於天意和巧合,其實卻須歸因於兩人本身的性格。兩人若非鍾情如此之深,決不會一一躍入穀中;小龍女若非天性恬淡,再加上自幼的修練,決難在穀底長時獨居;楊過如不是生具至性,也定然不會十六年如一日,至死不悔。當然,倘若穀底並非水潭而係山石,則兩人躍下後粉身碎骨,終於還是同穴而葬。世事遇合變幻,窮通成敗,雖有關機緣氣運,自有幸與不幸之別,但歸根結底,總是由各人本來性格而定。
神雕這種怪鳥,現實世界中是沒有的。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有一種“象鳥”(aepyornistitan),身高十尺餘,體重一千餘磅,是世上最大的鳥類,在公元一六六〇年前後絕種。象鳥腿極粗,身體太重,不能飛翔。象鳥蛋比鴕鳥蛋大六倍。我在紐約博物館中見過象鳥蛋的化石,比一張小茶幾的幾麵還大些。但這種鳥類相信智力一定甚低。
《神雕俠侶》修訂本的改動並不很大,主要是修補了原作中的一些漏洞。
一九七六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