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七十二峰,以芙蓉、紫蓋、石廩、天柱、祝融五峰最高。衡山派劍法之中,也有五路劍法,分別以這五座高峰為名。莫大先生眼見適才嶽靈珊所出,均是“一招包一路”的劍法,在一招之中,包含了一路劍法中數十招的精要。“芙蓉劍法”三十六招,“紫蓋劍法”四十八招。“泉鳴芙蓉”與“鶴翔紫蓋”兩招劍法,分別將芙蓉劍法、紫蓋劍法每一路數十招中的精奧之處,融會簡化而入一招,一招之中有攻有守,威力之強,為衡山劍法之冠,是以這五招劍法,合稱“衡山五神劍”。


    眾人隻聽得錚錚錚之聲不絕,不知兩人誰攻誰守,也不知在頃刻間兩人已拆了幾招。


    莫大先生事事謀定而後動,“比劍奪帥”之議既決,他便即籌思對策。他絕無半分要當五嶽派掌門人之念,更知不是左冷禪和令狐衝的敵手,但身為衡山掌門,不能自始至終龜縮不出。他氣惱玉磬子為虎作倀,逼死天門道人,本擬和這道人一拚,豈知泰山三子一上來便先後受傷,於是剩下的對手便隻嶽不群一人。他在少林寺中,已將嶽不群的武功瞧得清清楚楚,自己不致輸了於他,但上來動手的竟是嶽不群的女兒。嶽靈珊會使衡山派劍法,他已是一驚,而她所使的更是衡山劍法中最上乘的“一招包一路”,更令他心中盡是驚懼惶惑。


    莫大先生的師祖和師叔祖,當年在華山絕頂與魔教十長老會鬥,雙雙斃命。其時莫大先生的師父年歲尚輕,芙蓉、紫蓋等五路劍法是學全了,但“一招包一路”的“泉鳴芙蓉”、“鶴翔紫蓋”那五招衡山神劍,卻隻知了個大概。莫大先生自然也未得師父詳加傳授指點。豈知此刻竟會在別派一個年輕女子劍底顯了出來。隻是嶽靈珊那兩招隻得劍形而未得其意,否則的話,莫大先生心神激蕩之際,在第二招上便已落敗。


    他好容易接過了這兩招,隻見嶽靈珊長劍晃動,正是一招“石廩書聲”,跟著又是一招“天柱雲氣”。那“天柱劍法”主要是從雲霧中變化出來,極盡詭奇之能事,動向無定,不可捉摸。莫大先生一見嶽靈珊使出“天柱雲氣”,他見機極快,當即不架而走。所謂不架而走,那不過說得好聽,其實是打不過而逃跑。隻是他劍法變化繁複,逃走之際,短劍東刺西削,使人眼花繚亂,不知他已是在使三十六策中的上策。


    他知衡山五大神劍之中,除了“泉鳴芙蓉”、“鶴翔紫蓋”、“石廩書聲”、“天柱雲氣”之外,最厲害的一招叫做“雁回祝融”。衡山五高峰中,以祝融峰最高,這招“雁回祝融”,在衡山五神劍中也最為精深。莫大先生的師父當年說到這一招時,含糊其詞,並說自己也不大清楚,如嶽靈珊再使出這一招來,自己縱不喪命當場,那也非大大出醜不可。他腳下急閃,短劍急揮,心念急轉:“她雖學到了奇招,看來隻會呆使,不會隨機應便。說不得,隻好冒險跟她拚上一拚,否則莫大今後也不用再在江湖上混了。”


    眼見嶽靈珊腳步微一遲疑,知她一時之間拿不定主意,到底要追呢還是不追,莫大先生暗叫:“慚愧!畢竟年輕人沒見識。”嶽靈珊以這招“天柱雲氣”逼得莫大先生轉身而逃,他雖掩飾得高明,似乎未呈敗象,但武功高明之士,人人都已見到他不敵而走的窘態。倘若嶽靈珊立時收劍行禮,說道:“莫師伯,承讓!侄女得罪。”那麽勝敗便已分了。莫大先生何等身分地位,豈能敗了一招之後,再轉身與後輩女子纏鬥?可是嶽靈珊竟然猶豫,實是莫大先生難得之極的良機。


    但見嶽靈珊笑靨甫展,櫻唇微張,正要說話,莫大先生手中短劍嗡嗡作響,向她直撲過去。這幾下急劍,乃莫大先生畢生功力之所聚,劍發琴音,光環亂轉,霎時之間已將嶽靈珊裹在一團劍光之中。嶽靈珊一聲驚呼,連退了幾步。莫大先生豈容她緩出手來施展那招“雁回祝融”?他手中短劍越使越快,一套“百變千幻雲霧十三式”有如雲卷霧湧,旁觀者不由得目為之眩,若不是群雄覺得莫大先生頗有以長淩幼、以男欺女之嫌,采聲早已大作。


    當嶽靈珊使出“泉鳴芙蓉”等幾招時,令狐衝更無懷疑,她這幾路劍法,是從華山思過崖後洞的石壁上學來的,尋思:“小師妹為什麽會到思過崖去?師父、師娘對她甚是疼愛,當然不會罰她在這荒僻的危崖上靜坐思過。就算她犯了什麽重大過失,師父、師娘也不過嚴加斥責而已。思過崖與華山主峰相距不近,地形又極凶險,即令是一個尋常女弟子,也不會罰她孤另另的去住在崖上。難道是林師弟受罰到崖上思過,小師妹每日去送飯送茶,便像她從前待我那樣嗎?”想到此處,不由得心口一熱。


    又想:“林師弟沉默寡言,循規蹈矩,宛然便是一位‘小君子劍’。他正因此而得到師父、師娘和小師妹的歡心,怎會犯錯而受罰到崖上思過?何況師父早就要將小師妹配與林師弟。不會,不會,決計不會!”猛然想起:“難道小師妹……小師妹……”內心深處突然浮起一個念頭,可是這念頭太過荒唐,剛浮入腦海,便即壓下,一時心中恍恍惚惚,到底是個什麽念頭,自己也不大清楚。


    便在此時,隻聽得嶽靈珊“啊”的一聲驚呼,長劍脫手斜飛,左足一滑,仰跌在地。莫大先生手中短劍伸出,指向她的左肩,笑道:“侄女請起,不用驚慌!”


    突然間啪的一聲響,莫大先生手中短劍斷折,卻是嶽靈珊從地下拾起了兩塊圓石,左手圓石砸在莫大先生劍上,那短劍劍身甚細,一砸之下,立即斷成兩截。跟著嶽靈珊右手的圓石向左急擲。莫大先生兵刃斷折,吃了一驚,又見她將一塊圓石向左擲出,左側並無旁人,此舉甚是古怪,不明其意。驀地裏那塊圓石竟飛了轉來,撞在莫大先生右胸。砰的一聲,跟著喀喇幾響,他胸口肋骨登時有數根撞斷,一張口,鮮血直噴。


    這幾下變幻莫測,嶽靈珊的動作不但快得甚奇,每一下卻又幹淨利落,眾人盡皆呆了。人人都看得分明,莫大先生占了先機之後,不再進招,隻說:“侄女請起,不用驚慌。”那原是長輩和晚輩過招占勝後應有之義。可是嶽靈珊拾起圓石所使的那兩招,卻實有鬼神莫測之機。令狐衝卻明白,嶽靈珊這兩招,正是當年魔教長老破解衡山劍法的絕招。不過石壁上所刻人形所使的是一對銅錘。嶽靈珊以圓石當銅錘使,要拆招久戰,當然不行,但一招間擲出飛回,隻要練成了運力的巧勁,圓石與銅錘並無二致。


    嶽不群飛身入場,啪的一聲響,打了嶽靈珊一個耳光,喝道:“莫大師伯明明讓你,你何敢對他老人家無禮?”彎腰扶起莫大先生,說道:“莫兄,小女不知好歹,小弟當真抱歉之至。尚請原諒。”


    莫大先生苦笑道:“將門虎女,果然不凡。”說了這兩句話,又是哇的一聲,一口鮮血噴出。衡山派兩名弟子奔了出來,將他扶回。嶽不群怒目向女兒瞪了一眼,退在一旁。


    令狐衝見嶽靈珊左邊臉頰登時腫起,留下了五個手指印,足見她父親這一掌打得著實不輕。嶽靈珊眼淚涔涔而下,可是嘴角微撇,神情頗為倔強。令狐衝便即想起:“從前我和她同在華山,她有時頑皮,受到師父師娘的責罵,心中委屈,便是這麽一副又可憐又可愛的神氣。那時我必千方百計的哄得她歡喜。小師妹最開心的,莫過於和我比劍而勝,隻不過我必須裝得似模似樣,似乎真的偶一疏忽而給她占了先機,決不能讓她看出是故意讓她……”


    想到這裏,腦海中一個本來十分模糊的念頭,突然之間,顯得清晰異常:“她怎麽會到思過崖去?多半她是在婚前婚後,思念昔日我對她的深情,因而孤身來到崖上,緬懷舊事。後洞的入口我本是用石子封砌好了的,若非在崖上長久逗留,不易發見。如此說來,她在崖上所留時間不短,去了也不止一次。”轉頭向林平之瞥了一眼,尋思:“林師弟和她新婚,該當喜氣洋洋,心花怒放才是。為什麽他始終神色鬱鬱?小師妹給她父親當眾打了一掌,他做丈夫的既不過去勸慰,也無關心之狀,未免太過不近人情。”


    他想嶽靈珊為了掛念自己而到思過崖去追憶昔情,隻是他一廂情願的猜測,可是他似乎已迷迷惘惘的見到,嶽靈珊如何在崖上淚如雨下,如何痛悔嫁錯了林平之,如何為了辜負自己的一片深情而傷心不已。一抬頭,隻見嶽靈珊正彎腰拾劍,淚水滴在青草之上,一根青草因淚水的滴落而彎了下去,令狐衝胸口一陣衝動:“我當然要哄得她破涕為笑!”在他眼中看出來,這嵩山絕頂的封禪台側,已成為華山的玉女峰,數千名江湖好漢,不過是一棵棵樹木,便隻一個他刻骨相思、傾心而戀的意中人,為了受到父親的責打而在哭泣。他一生之中,曾哄過她無數次,今日怎可置之不理?


    他大踏步而出,說道:“小師……小……”隨即想起,要哄得她歡喜,必須真打,一顆心撲通撲通的跳動,說道:“你勝了泰山、衡山兩派掌門人,劍法非同小可。我恒山派心下不服,你能以恒山派劍法,跟我較量較量麽?”


    嶽靈珊緩緩轉身,一時卻不抬頭,似在思索什麽,過了好一會,這才慢慢抬起頭來,突然臉上一紅。令狐衝道:“嶽先生本領雖高,但竟能盡通五嶽劍派各派劍法,我可難以相信。”嶽靈珊抬起頭來,說道:“你本來也不是恒山派的,今日為恒山掌門,不是也精通了恒山派劍法嗎?”臉頰上兀自留著淚水。


    令狐衝聽她這幾句話語氣甚和,頗有友善之意,心下喜不自勝,暗道:“我定要裝得極像,不可讓她瞧出來我是故意容讓。”說道:“‘精通’二字,可不敢說。但我已在恒山多時,恒山派劍法應當習練。此刻我以恒山派劍法領教,你也當以恒山派劍法拆解。倘若所使劍法不是恒山一派,那麽雖勝亦敗,你意下如何?”他已打定了主意,自己劍法比她高明得多,那是眾所周知之事,倘若假裝落敗,別人固然看得出,連嶽靈珊也不會相信,隻有鬥到後來,自己突然在無意之間,以一招“獨孤九劍”或是華山派的劍法將她擊敗,那時雖然取勝,亦作敗論,人人不會懷疑。


    嶽靈珊道:“好,咱們便比劃比劃!”提起長劍,劃了個半圈,斜斜向令狐衝刺去。


    隻聽得恒山派一群女弟子中,同時響起了“咦”的一聲。群雄之中便有不識得恒山派劍法的,聽得這些女弟子這聲驚呼,而呼叫中顯是充滿了欽佩之意,也即知嶽靈珊這招確是恒山劍法,而且招式著實不凡。


    她所使的,正是思過崖後洞的招式,而這招式,卻是令狐衝曾傳過恒山派女弟子的。


    令狐衝揮劍擋開。他知道恒山派劍法以圓轉綿密見長,每一招劍法中都隱含陰柔之力,與人對敵時,往往十招中有九招都是守勢,隻有一招才乘虛突襲。他與恒山派弟子相處已久,又親眼見過定靜師太數次與敵人鬥劍,這時施展出來的,招招成圓,餘意不盡,顯然已深得恒山派劍法的精髓。


    方證大師、衝虛道長、丐幫幫主、左冷禪等人於恒山劍法均熟識已久,眼見令狐衝並非恒山派出身,卻將恒山劍法使得中規中矩,於極平凡的招式之中暗蓄鋒芒,深合恒山派武功“綿裏藏針”的要訣,無不暗讚。他們都知數百年來恒山門下均以女尼為主,出家人慈悲為本,女流之輩更不宜妄動刀劍,學武隻是為了防身。這“綿裏藏針”訣,便如是暗藏鋼針的一團棉絮。旁人倘若不加觸犯,棉絮輕柔溫軟,於人無忤,但若猛力緊捏,棉絮中所藏鋼針便刺入手掌;刺入的深淺,並非決於鋼針,而決於手掌上使力的大小。使力小則受傷輕,使力大則受傷重。這武功要訣,本源便出於佛家因果報應、業緣自作、善惡由心之意。


    令狐衝學過“獨孤九劍”後,於各式武功皆能明其要旨。他所使劍法原是重意不重招,這時所使的恒山劍法,方位變化與原來招式頗有歧異,但恒山劍意卻清清楚楚的顯了出來。各家高手雖然識得恒山劍法,但所知的隻是大要,於細微曲折處的差異自是不知,是以見到令狐衝的劍意,均想:“這少年身為恒山掌門,果然不是幸致!原來早得定閑、定靜諸師太的真傳。”隻恒山派門下弟子儀和、儀清等人,才看出他所使招式與師傳並不完全相符。但招式雖異,於本門劍法的含意,卻隻有體會得更加深切。


    令狐衝和嶽靈珊二人所使的恒山派劍法,均是從思過崖後洞中學來,但令狐衝劍法根柢比嶽靈珊強得太多,加之他與恒山派師徒相處日久,所知恒山派劍法的範圍,自非嶽靈珊所及。二人一交上劍,若不是令狐衝故意相讓,隻在數招之間便即勝了。拆到三十餘招後,嶽靈珊從石壁上學來的劍招已窮,隻得從頭再使。好在這套劍法精妙繁複,使動時圓轉如意,一招與一招之間絕少斧鑿之痕,從第一招到三十六招,便如是一氣嗬成的一式大招。她劍招重複,除了令狐衝也學過石壁劍法之外,誰也看不出來。


    嶽靈珊的劍招使得綿密,令狐衝依法與之拆解。兩人所學劍招相同,俱是恒山派劍法的精華,打來絲絲入扣,悅目動人。旁觀群雄看得高興,忍不住喝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庸並收藏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