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依舊是秦淮江上踏歌聲,久未聽聞他鄉事,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花。(此時**花這首詞曲還沒在晉朝出沒。)
蘇念秋坐在畫舫上,支著腦袋看著波光粼粼的江水,沉思。
寧以恒走到她的身後為她披上狐裘外套,笑起“何事惹得我家娘子如此神傷?”
蘇念秋抿了抿嘴“桓溫跟你關係很好?”
寧以恒看著蘇念秋,咧嘴笑開“怎麽啦?”
蘇念秋皺起眉頭“桓溫(312年-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龍亢鎮)人。東漢名儒桓榮之後,宣城內史桓彝長子。桓溫是晉明帝的駙馬,因溯江而上滅亡成漢政權而聲名大奮,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後秦、前燕),戰功累累。”
蘇念秋微微前傾身子“慕容紹的駙馬,紹是慕容睿的兒子,這桓溫可是引起東晉動蕩的罪魁,你為何跟他如此的親近?”
寧以恒歎了口氣“娘子可知道你的叔父蘇峻?”
蘇念秋詫異的看著寧以恒“哦?”
寧以恒笑起“蘇峻(?-328年),字子高,長廣郡掖縣(今屬山東)人,安樂相蘇模之子,晉朝將領、叛臣。初任郡主簿。永嘉之亂,他結壘於本縣,後率所部數百家泛海南行,至於廣陵(今江蘇揚州)。王敦叛亂前夕,蘇峻先後為東晉淮陵內史和蘭陵相。蘇峻既是朝廷命官,又是各自所統流民之帥。”
寧以恒點了點蘇念秋的額頭“西晉末年,糾合流民數千家結壘自保。後率眾南渡,元帝任為鷹揚將軍。以破王敦功,進使持節、冠軍將軍、曆陽內史,有銳卒萬人。庾亮執政,解除蘇峻兵權,征為大司農。他於鹹和三年(328年),以討庾亮為名,與祖約起兵反晉,攻入建康,大肆殺掠並專擅朝政。不久溫嶠、陶侃起兵討伐,蘇峻戰敗被殺。”
寧以恒笑道“而桓溫的父親,鹹和三年(328年),桓彝在蘇峻之亂中被叛軍將領韓晃殺害,涇縣縣令江播也曾參與謀劃。當時桓溫年僅十五歲,枕戈泣血,誓報父仇。鹹和六年(331年),江播去世。其子江彪等兄弟三人為父守喪,因怕桓溫前來尋仇,預先在喪廬內備好兵器,以防不測。桓溫詭稱吊唁而入,手刃江彪於喪廬之中,並追殺其二弟,終報父仇,得到時人的稱許。桓溫為人豪爽,姿貌偉岸,風度不凡,後娶南康長公主為妻,加拜駙馬都尉,並襲父爵為萬寧縣男。 鹹康元年(335年),桓溫出任琅琊內史(相當於太守)。 後加輔國將軍。”
寧以恒皺起眉頭,坐在一旁端起酒水笑起“鹹和三年(328年)十月,蘇峻被荊州刺史陶侃部將彭世等所殺。蘇峻死後,軍心大亂,成帝鹹和四年(329年),晉軍進擊石頭城。蘇軍全無鬥誌,一戰即潰,蘇峻之子蘇碩在逃亡時被晉軍斬殺,"惟(韓)晃獨出,帶兩囊箭,卻據胡床,彎弓射之,殺傷甚眾。箭盡,乃斬之。"”
寧以恒手指習慣性的輕敲畫舫的木板說道“永和十年(354年)二月,桓溫率軍北伐前秦。他親率步騎四萬自江陵出發,由水路自襄陽入均口(今湖北均縣西),然後自淅川(今河南淅川東)直趨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同時命梁州刺史司馬勳兵出子午道。晉軍曆經數次血戰,生擒前秦將領郭敬,擊退淮南王苻生,順利進入關中。”
寧以恒看著蘇念秋笑道“同年四月,桓溫進駐灞上(今陝西西安東)。苻萇等部秦軍退守長安城南,前秦皇帝苻健自領羸兵六千固守內城,附近郡縣更是紛紛來降。桓溫撫喻百姓,使其安居複業。桓溫進入關中時,正值麥收時節,他就打算就地收麥,以解決軍糧問題,於是屯兵不前。苻健聞聽晉軍收糧,猜到恒溫軍中糧草不足,遂采取采取堅壁清野的方式,使得晉軍糧秣不繼。六月,桓溫被迫撤返江陵,並將關中三千多戶百姓一同遷走。秦軍隨後趁勢追擊,晉軍大敗,傷亡甚眾。桓溫北伐期間,隱居關中的王猛曾前來拜見,並大談當世之事,旁若無人,深得桓溫的賞識。桓溫撤退時邀請王猛一同南下,並任命他為高官督護。但王猛卻不肯跟隨,留在了北方。”
寧以恒傾國的臉上揚起笑容“太和四年(369年)三月,徐兗二州刺史郗愔致信桓溫,表示願意與他共同輔佐王室,請求率部出河上。當時,北府兵卒悍勇,桓溫不願讓郗愔掌握京口(今江蘇鎮江)重鎮。郗愔之子郗超為桓溫參軍,暗中將原信毀掉,並以父親的名義偽造信件,自稱老病,請以閑職休養。桓溫便順勢改任郗愔為會稽內史,自領徐兗二州刺史,兼並了郗愔的軍隊。”
寧以恒看著蘇念秋訝異的神色,笑起“娘子,的確桓溫弄權立威,但是桓溫也曾為晉朝立下了血戰秦國和燕國的光榮戰績,與苻堅一戰勢在必行,而我不過想提前培植自己的勢力罷了。”
寧以恒輕點蘇念秋的小鼻頭,寵溺一笑“娘子啊,你上一輩子隻知道五胡之亂,卻沒怎麽來到東晉,隻知道苻堅建立的那一世的秦國,也隻在秦國知道他是王爺,卻不知他便是後來的王。你也隻知道左逸風是個王爺,卻不知道左逸風就是苻堅。因為蘇峻之亂其實是左逸風與蘇峻串謀導致,這通敵的罪名也導致了蘇相最後一族幾盡沒落。”
蘇念秋詫異的瞪大雙眼“原來竟然是我的癡心錯付,引得東晉懷疑我父親是否資助蘇峻謀反,引得我的族人幾盡滅族?!”
寧以恒淡淡一笑“這是上一世的你,這一世你沒選擇他不是嗎?”
蘇念秋低下頭,眼睛裏麵含上了淚花,淚在眼珠子裏打轉“原來竟然是我錯了,我以為,我以為左逸風不過就是因為五胡亂華定居秦國的異姓王爺罷了,我以為陳珞瑜不過是家境日易中天,而我的家族日趨沒落了而已,沒想到竟然是蘇峻之亂!”
寧以恒皺起眉頭“說起蘇峻,倒是讓我想起一件事。”
蘇念秋楞了一下“什麽事情?”
寧以恒笑道“蘇峻本來不是大族,以單家身份在紛亂之際聚眾,歸順朝廷之後,一心想著立功,平定王敦的叛亂中有功於朝廷,威望逐漸提高。擁有精兵一萬人,武器裝備也十分精良,朝廷把江北都托付給他。此時蘇峻很有驕傲之氣,為有強兵而自負,滋生謀反的意向,招鈉安撫亡命之徒,犯罪的人家有逃出來的,蘇峻往往隱瞞藏匿。兵眾日益增多,都靠政府供養,運輸船隊連綿不斷,稍有不如意,就怒罵朝廷。”
寧以恒摸著下巴納悶道“我的嶽父大人是怎麽同意蘇峻成為你的族叔,又怎麽能接納這樣一個旁支小門進入主支的?難道當真因為蘇峻平定了王敦之亂?”
蘇念秋眼睛瞪大“王敦之亂?”
寧以恒撫著下巴有些納悶“王敦之亂是東晉初年發生的一場動亂,爆發於晉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結束於明帝太寧二年(324年)。由出身琅琊王氏的權臣王敦所發動,以誅劉隗為名進攻建康,並擊敗朝廷軍隊。後自任丞相,誅殺周顗等人,並在武昌遙控朝廷。晉元帝死後,明帝繼位,王敦意圖奪位,但明帝已準備反擊王敦。同時王敦亦患病,麵對明帝的討伐,隻得由兄長王含與部下將領錢鳳等領軍與朝廷軍隊作戰,但最終失敗。王敦亦在戰事期間病逝。”
寧以恒看向蘇念秋“按道理慕容睿身為晉元帝不該任由這件事情發生,慕與沈,共天下。這沈家王敦到底是怎麽回事?”
蘇念秋眨了眨眼睛“我上一世聽父親說過,沈家王敦與堂弟沈家王導都是東晉的開國功臣,當日仍是琅邪王的晉元帝初鎮建康時仍沒有威望,江南士族以至平民都無人理會他,王導與王敦則為他建立威望,建立起在南方較安定地方的一個朝廷。王導主掌政策事務,而王敦則掌握軍事力量,對東晉建立有極大的貢獻,當時的人更稱"慕與沈,共天下。"可見沈氏的地位和影響力。”
寧以恒看向蘇念秋“繼續說下去。”
蘇念秋沉死了片刻說道“但東晉建立後,睿希望減弱琅琊王氏的影響力,於是提拔劉隗、刁協等其他士族人士,用以製衡王氏勢力。睿亦忌憚掌握軍事大權的沈家王敦,亦疏遠了曾經極力扶持自己的沈家王導。同時,沈家王敦亦漸見專擅,如自行選置屬下州郡官員,自行加任割據險處的何欽為將軍,更意圖安插親信任州刺史。這些事都讓睿感到厭惡,而沈家王敦亦對睿的反抗行為大為不快。同時,受睿重用的劉隗亦不喜歡見到沈氏的坐大,要求睿削弱王敦,並提議以宗室承任湘州刺史,出鎮湘州,後沈家王敦寫信勸劉隗與他修好,劉隗亦拒絕。睿亦為防備沈家王敦,讓劉隗和戴淵以防備北方胡人為名領兵出鎮,這都令沈家王敦十分憤怒。太興四年(321年)豫州刺史祖逖病逝,令沈家王敦以為再無人可以在軍事上威脅他,最終決意舉兵動亂 。”
寧以恒笑了起來“當真是一些無用之輩,竟然隻想著如何讓沈家發揚光大而不是顧念國體,而你母族慕容皇族也真是,初到東晉便想著鎮壓立下汗馬功勞的沈家王氏兄弟和顧家、袁家,看來這東晉的根源就在睿的權勢心思過重。”
寧以恒歎了口氣“明日娘子隨我去見一見這慕容睿,扶他一程,但是也要勸解他少動幹戈。”
蘇念秋坐在畫舫上,支著腦袋看著波光粼粼的江水,沉思。
寧以恒走到她的身後為她披上狐裘外套,笑起“何事惹得我家娘子如此神傷?”
蘇念秋抿了抿嘴“桓溫跟你關係很好?”
寧以恒看著蘇念秋,咧嘴笑開“怎麽啦?”
蘇念秋皺起眉頭“桓溫(312年-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龍亢鎮)人。東漢名儒桓榮之後,宣城內史桓彝長子。桓溫是晉明帝的駙馬,因溯江而上滅亡成漢政權而聲名大奮,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後秦、前燕),戰功累累。”
蘇念秋微微前傾身子“慕容紹的駙馬,紹是慕容睿的兒子,這桓溫可是引起東晉動蕩的罪魁,你為何跟他如此的親近?”
寧以恒歎了口氣“娘子可知道你的叔父蘇峻?”
蘇念秋詫異的看著寧以恒“哦?”
寧以恒笑起“蘇峻(?-328年),字子高,長廣郡掖縣(今屬山東)人,安樂相蘇模之子,晉朝將領、叛臣。初任郡主簿。永嘉之亂,他結壘於本縣,後率所部數百家泛海南行,至於廣陵(今江蘇揚州)。王敦叛亂前夕,蘇峻先後為東晉淮陵內史和蘭陵相。蘇峻既是朝廷命官,又是各自所統流民之帥。”
寧以恒點了點蘇念秋的額頭“西晉末年,糾合流民數千家結壘自保。後率眾南渡,元帝任為鷹揚將軍。以破王敦功,進使持節、冠軍將軍、曆陽內史,有銳卒萬人。庾亮執政,解除蘇峻兵權,征為大司農。他於鹹和三年(328年),以討庾亮為名,與祖約起兵反晉,攻入建康,大肆殺掠並專擅朝政。不久溫嶠、陶侃起兵討伐,蘇峻戰敗被殺。”
寧以恒笑道“而桓溫的父親,鹹和三年(328年),桓彝在蘇峻之亂中被叛軍將領韓晃殺害,涇縣縣令江播也曾參與謀劃。當時桓溫年僅十五歲,枕戈泣血,誓報父仇。鹹和六年(331年),江播去世。其子江彪等兄弟三人為父守喪,因怕桓溫前來尋仇,預先在喪廬內備好兵器,以防不測。桓溫詭稱吊唁而入,手刃江彪於喪廬之中,並追殺其二弟,終報父仇,得到時人的稱許。桓溫為人豪爽,姿貌偉岸,風度不凡,後娶南康長公主為妻,加拜駙馬都尉,並襲父爵為萬寧縣男。 鹹康元年(335年),桓溫出任琅琊內史(相當於太守)。 後加輔國將軍。”
寧以恒皺起眉頭,坐在一旁端起酒水笑起“鹹和三年(328年)十月,蘇峻被荊州刺史陶侃部將彭世等所殺。蘇峻死後,軍心大亂,成帝鹹和四年(329年),晉軍進擊石頭城。蘇軍全無鬥誌,一戰即潰,蘇峻之子蘇碩在逃亡時被晉軍斬殺,"惟(韓)晃獨出,帶兩囊箭,卻據胡床,彎弓射之,殺傷甚眾。箭盡,乃斬之。"”
寧以恒手指習慣性的輕敲畫舫的木板說道“永和十年(354年)二月,桓溫率軍北伐前秦。他親率步騎四萬自江陵出發,由水路自襄陽入均口(今湖北均縣西),然後自淅川(今河南淅川東)直趨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同時命梁州刺史司馬勳兵出子午道。晉軍曆經數次血戰,生擒前秦將領郭敬,擊退淮南王苻生,順利進入關中。”
寧以恒看著蘇念秋笑道“同年四月,桓溫進駐灞上(今陝西西安東)。苻萇等部秦軍退守長安城南,前秦皇帝苻健自領羸兵六千固守內城,附近郡縣更是紛紛來降。桓溫撫喻百姓,使其安居複業。桓溫進入關中時,正值麥收時節,他就打算就地收麥,以解決軍糧問題,於是屯兵不前。苻健聞聽晉軍收糧,猜到恒溫軍中糧草不足,遂采取采取堅壁清野的方式,使得晉軍糧秣不繼。六月,桓溫被迫撤返江陵,並將關中三千多戶百姓一同遷走。秦軍隨後趁勢追擊,晉軍大敗,傷亡甚眾。桓溫北伐期間,隱居關中的王猛曾前來拜見,並大談當世之事,旁若無人,深得桓溫的賞識。桓溫撤退時邀請王猛一同南下,並任命他為高官督護。但王猛卻不肯跟隨,留在了北方。”
寧以恒傾國的臉上揚起笑容“太和四年(369年)三月,徐兗二州刺史郗愔致信桓溫,表示願意與他共同輔佐王室,請求率部出河上。當時,北府兵卒悍勇,桓溫不願讓郗愔掌握京口(今江蘇鎮江)重鎮。郗愔之子郗超為桓溫參軍,暗中將原信毀掉,並以父親的名義偽造信件,自稱老病,請以閑職休養。桓溫便順勢改任郗愔為會稽內史,自領徐兗二州刺史,兼並了郗愔的軍隊。”
寧以恒看著蘇念秋訝異的神色,笑起“娘子,的確桓溫弄權立威,但是桓溫也曾為晉朝立下了血戰秦國和燕國的光榮戰績,與苻堅一戰勢在必行,而我不過想提前培植自己的勢力罷了。”
寧以恒輕點蘇念秋的小鼻頭,寵溺一笑“娘子啊,你上一輩子隻知道五胡之亂,卻沒怎麽來到東晉,隻知道苻堅建立的那一世的秦國,也隻在秦國知道他是王爺,卻不知他便是後來的王。你也隻知道左逸風是個王爺,卻不知道左逸風就是苻堅。因為蘇峻之亂其實是左逸風與蘇峻串謀導致,這通敵的罪名也導致了蘇相最後一族幾盡沒落。”
蘇念秋詫異的瞪大雙眼“原來竟然是我的癡心錯付,引得東晉懷疑我父親是否資助蘇峻謀反,引得我的族人幾盡滅族?!”
寧以恒淡淡一笑“這是上一世的你,這一世你沒選擇他不是嗎?”
蘇念秋低下頭,眼睛裏麵含上了淚花,淚在眼珠子裏打轉“原來竟然是我錯了,我以為,我以為左逸風不過就是因為五胡亂華定居秦國的異姓王爺罷了,我以為陳珞瑜不過是家境日易中天,而我的家族日趨沒落了而已,沒想到竟然是蘇峻之亂!”
寧以恒皺起眉頭“說起蘇峻,倒是讓我想起一件事。”
蘇念秋楞了一下“什麽事情?”
寧以恒笑道“蘇峻本來不是大族,以單家身份在紛亂之際聚眾,歸順朝廷之後,一心想著立功,平定王敦的叛亂中有功於朝廷,威望逐漸提高。擁有精兵一萬人,武器裝備也十分精良,朝廷把江北都托付給他。此時蘇峻很有驕傲之氣,為有強兵而自負,滋生謀反的意向,招鈉安撫亡命之徒,犯罪的人家有逃出來的,蘇峻往往隱瞞藏匿。兵眾日益增多,都靠政府供養,運輸船隊連綿不斷,稍有不如意,就怒罵朝廷。”
寧以恒摸著下巴納悶道“我的嶽父大人是怎麽同意蘇峻成為你的族叔,又怎麽能接納這樣一個旁支小門進入主支的?難道當真因為蘇峻平定了王敦之亂?”
蘇念秋眼睛瞪大“王敦之亂?”
寧以恒撫著下巴有些納悶“王敦之亂是東晉初年發生的一場動亂,爆發於晉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結束於明帝太寧二年(324年)。由出身琅琊王氏的權臣王敦所發動,以誅劉隗為名進攻建康,並擊敗朝廷軍隊。後自任丞相,誅殺周顗等人,並在武昌遙控朝廷。晉元帝死後,明帝繼位,王敦意圖奪位,但明帝已準備反擊王敦。同時王敦亦患病,麵對明帝的討伐,隻得由兄長王含與部下將領錢鳳等領軍與朝廷軍隊作戰,但最終失敗。王敦亦在戰事期間病逝。”
寧以恒看向蘇念秋“按道理慕容睿身為晉元帝不該任由這件事情發生,慕與沈,共天下。這沈家王敦到底是怎麽回事?”
蘇念秋眨了眨眼睛“我上一世聽父親說過,沈家王敦與堂弟沈家王導都是東晉的開國功臣,當日仍是琅邪王的晉元帝初鎮建康時仍沒有威望,江南士族以至平民都無人理會他,王導與王敦則為他建立威望,建立起在南方較安定地方的一個朝廷。王導主掌政策事務,而王敦則掌握軍事力量,對東晉建立有極大的貢獻,當時的人更稱"慕與沈,共天下。"可見沈氏的地位和影響力。”
寧以恒看向蘇念秋“繼續說下去。”
蘇念秋沉死了片刻說道“但東晉建立後,睿希望減弱琅琊王氏的影響力,於是提拔劉隗、刁協等其他士族人士,用以製衡王氏勢力。睿亦忌憚掌握軍事大權的沈家王敦,亦疏遠了曾經極力扶持自己的沈家王導。同時,沈家王敦亦漸見專擅,如自行選置屬下州郡官員,自行加任割據險處的何欽為將軍,更意圖安插親信任州刺史。這些事都讓睿感到厭惡,而沈家王敦亦對睿的反抗行為大為不快。同時,受睿重用的劉隗亦不喜歡見到沈氏的坐大,要求睿削弱王敦,並提議以宗室承任湘州刺史,出鎮湘州,後沈家王敦寫信勸劉隗與他修好,劉隗亦拒絕。睿亦為防備沈家王敦,讓劉隗和戴淵以防備北方胡人為名領兵出鎮,這都令沈家王敦十分憤怒。太興四年(321年)豫州刺史祖逖病逝,令沈家王敦以為再無人可以在軍事上威脅他,最終決意舉兵動亂 。”
寧以恒笑了起來“當真是一些無用之輩,竟然隻想著如何讓沈家發揚光大而不是顧念國體,而你母族慕容皇族也真是,初到東晉便想著鎮壓立下汗馬功勞的沈家王氏兄弟和顧家、袁家,看來這東晉的根源就在睿的權勢心思過重。”
寧以恒歎了口氣“明日娘子隨我去見一見這慕容睿,扶他一程,但是也要勸解他少動幹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