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伐謀,止戰之殤,枕戈沙場,君來莫笑。
石勒走在河西走廊的原野上,看著廣袤的草地,情不自禁的大喊一聲“我石勒來了……”
石勒大聲唱道:“鴟梟鴟梟,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予手拮據,予所捋荼,予所畜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予羽譙譙,予尾修修,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此文寓意:鴟梟啊鴟梟, 你已奪走我孩子,別再毀壞我家室。操心操勞多辛苦,養育孩子我病倒。趁著天上沒下雨,尋取桑樹的根皮,捆紮窗子和門戶。如今你們這些人,也敢把我來欺侮。我手操勞已麻木,我采白茅把巢補,我把茅草儲藏起,我嘴積勞已成疾,我的家室未築起。我的羽毛已稀少,我的尾巴已枯焦。我的家室太危險,風雨飄搖很難保,我心恐懼大聲叫。
石勒在心裏默念著,這多災多難的羯族人,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平安?
石勒緊緊的攥起拳頭,羯族必須要強大,自己必須要福澤羯族之人!隻是現在晉朝依舊強大,劉曜依舊強大,強敵環飼,如何實現羯族複興?
石勒歎了口氣,對著蒼天默念道:“我石勒,有生之年一定要我的族人富足安康,一定!”
石閔看著石勒的背影,皺起眉,鴟梟?伯父心裏究竟有多少故事多少秘密?隻是伯父可知道血腥建立起來的政權,必然會血腥失去,越暴力執政失去的越快?看著石勒嗜血的表情,隻怕再過幾年將是漢族人的劫難開始。
石勒轉過身看向石閔“我剛才唱的可好?”
“伯父心懷大誌,如此歌曲未免淒涼了些。”石閔回道。
“痛定思痛,才會大誌得伸。”石勒笑起。
“我最喜歡孟子的《告子下》,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難與共,而死於安樂也。 ”石勒笑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然折磨其心智,錘煉其意誌,使人有過則改,使人察言觀色,使人防微杜漸,使人居安思危。此為國昌之根本。”
石勒歎了口氣,看向遠方“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石勒挑了挑眉“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殍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石勒撫著胡須笑道:“梁惠王說:“我對國家的治理,很盡心竭力的吧!黃河以南發生災荒,就把那裏的災民移往黃河以東,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南。當河東發生災荒的時候,我也是這樣做的。看看鄰國的君主主辦政事,沒有像我這樣盡心盡力的。可是,鄰國的百姓並不見減少,而我的百姓並不見增多,這是什麽原因呢?”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歡打仗,就讓我用打仗來打比方吧。戰鼓咚咚敲響,交戰激烈了,戰敗的士兵丟盔棄甲拖著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腳。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譏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覺得行不行呢?”梁惠王說:“不行。他隻不過沒有逃跑到一百步罷了,可是這也同樣是逃跑呀!”孟子說:“大王您既然懂得這個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國家的民眾比鄰國增多啦。隻要不違背農時,那糧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漁網不入池塘,那魚鱉水產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時,那木材便用不盡。糧食和魚類吃不完,木材用無盡,這樣便使老百姓能夠養活家小,葬送死者而無遺憾了。老百姓養生送死沒有缺憾,這正是王道的開始。”“在五畝大的住宅田旁,種上桑樹,上了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著絲綢了;雞鴨豬狗不失時節地繁殖飼養,上了七十歲的人就可以經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戶所種百畝的田地不誤農時得到耕種,數口之家就不會鬧災荒了。注重鄉校的教育,強調孝敬長輩的道理,須發花白的老人們就不再會肩挑頭頂,出現在道路上了。年滿七十歲的人能穿上絲綢、吃上魚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這些而不稱王於天下的是決不會有的。”“現在,豬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設法製止,路上出現餓死的人而不知道賑濟饑民,人死了反而說‘與我無關,是年成不好的緣故’這和把人殺了反而說‘與我無幹,是武器殺的’又有什麽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夠不歸罪於荒年,這樣,普天下的百姓便會湧向您這兒來了。”
石勒看向石閔“最近我在研究帝王之術,這禦民還是聖賢說的對。”
石勒走向軍營,在案桌前揮毫寫道:《孟子·公孫醜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石勒眯起眼睛,喃喃自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石勒執筆又寫道:孟子曰: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悅而願藏於其市矣。關,譏而不征,則天下之旅,皆悅而願出於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稅,則天下之農,皆悅而願耕於其野矣。廛,無夫裏之布,則天下之民,皆悅而願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則鄰 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來,未有能濟者也。如此,則無敵於天下。無敵於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石勒皺起眉頭,自言自語道: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悅而願藏於其市矣。
石勒想了想繼續在紙上寫道: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裏,文王以百裏。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
石勒皺眉,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石勒挑眉看向石閔,淡淡說道:“我後趙得廣開言路,廣納賢才才是。”
石勒坐在軍營中頒布了使後趙強盛的政令:
1.與公卿百寮,每歲推薦賢良方正、直言秀異、至孝廉等各一人,所考試的答策為上第者拜官為議郎,中第者為中郎,下第者為郎中。並令“其舉人得遞相薦引,廣招賢之路。
2.設立太學,以明經善書的官吏作文學掾,選部下子弟三百人接受教育。在襄國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訓等十多間小學。
3.命支雄和王陽為門臣祭酒,專掌胡人訴訟,命張離、劉謨等人為門生主書,專掌胡人出入,且禁製胡人欺侮漢人,以胡人為國人。另又遷徙三百家士族到襄國,置崇仁裏讓他們聚居,又置公族大夫統領,實行胡漢分治。
4.行考試機製,初建五品,由張賓領選舉事。後又定九品,命左右執法郎典定士族,並且副任選舉職能。又令僚佐及州郡每年都舉秀才、至孝、廉清、賢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後來更以王波為記室參軍,典定九流,始立秀、考試經的製度。
石閔看著石勒揮毫而就,這孔孟之道最是深奧,身為羯族之王的石勒,自小一個奴隸出身竟然可以領會到孔孟的精髓,實屬難得。
這天時地利人和,講究的不止是帝王在稱王的時機,選擇共謀大事的人和起勢的地域更重要的是在訴說帝王武奪天下,文安國邦的根本。
這文安國邦的根本,比武奪天下更細致,幾乎是真對每一件事情來講。它講究的是帝王在處理和平衡每一件大事之時,選擇出手的時機,選擇處理的兩派陣營之人,選擇蓋棺定論的地域或火候。
自古以來,帝王武奪天下容易,文安國邦卻很難。因為人和是一個極其不穩定的因素,正如自己的義父石虎,雖然武將,但卻是動搖了石弘繼位的基石,讓伯父石勒為之震動。滿朝文武畏懼義父的軍權,能幫石弘的少之又少,真正是人和偏頗的時候。
孟子說人和最重要想必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孟子的說法終究還是太理想化了,這城不需要多高,這池不需要多深,矛不需要多麽鋒利,盾也不需要多麽堅固,軍糧也不需要多麽多,隻要人和終能勝利。
可是,這種勝利,孟子沒有說,是需要人命堆上去的,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是死亡線上掙紮幾番換來的。
可是,這種勝利,孟子沒有說,是需要時間退出來的,是幾年幾十年反敗為勝的,是人已白發蒼蒼都未必能見到的。
世人隻知道人和重要,卻不知道這般血腥和人命的殘酷與廉價,這種人和極重要卻又極惡毒。誠然兵史上有很多反敗為勝,以少勝多的例子。可這些反敗為勝,哪一個不是臥薪嚐膽?哪一個不是極盡欺辱之後的奮起反擊?那是一種絕地求生的本能得來的反敗為勝,那是一種恨極報複的多年籌謀,那種反敗為勝本就喪失了人性,換來的不過是成千上萬的骷髏罷了。
那些以少勝多的例子,反觀曆史,哪一個不是借助了地勢天險,哪一個不是恰好天象有變?若不是大雨狂風何來草船借箭?若不是過道狹窄,地勢險惡,何來的火燒赤壁?若不是大水幹涸,護城河幹,何來的坐困城中慘敗,何來慕容攸少年封將?不過是趕上天時,借助地利,陪一個人和而已。
石閔歎了口氣,伯父這般信奉天時地利人和,是真的以為孟子說的這個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是真的嗎?禮賢下士,必然士子之心歸之?可是世人又知否,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這歸心若是仗義屠狗輩,便是眾人拾柴火焰高,便是讓這萬裏山河盡在囊中。可是這些仗義之人,也是最不穩定之人,極容易叛變,也極容易持刀相向,也極容易被蠱惑做下錯事。這些人可用之但不可常用之,得他們的心,隻可保衛山河,不可共謀富貴,也不可共享江山。
這歸心若是負心讀書人,便是心思蔫壞拉幫結派,便是讓這固若金湯的朝堂一派散沙各自為營。可是這些讀書之人,也是最穩定之人,他們如同羊羔,隻要許以威懾給點富貴,便俯首聽命不敢有所叛逆之舉。但是這些人也是極其危險的,因為這些人一旦有了凡心,不像那些屠狗輩,他們會臥薪嚐膽數年,蟄伏許久一擊致命,猶如毒蠍。因而這類人的心是難以把控,要時常鞭笞,不得給其安寧的。
這世間的得道究竟是什麽,隻怕很難讓人看明白,看透徹,但是若真是如孟子這般,單純的以為得人心者的天下,那也隻是癡人說夢罷了,自古以來,江山都是血染的。
石閔垂下眼眸,天下何時才能平息戰亂?何時才能讓百姓安養生息?何時才能沒有這利欲熏心?何時才沒有這屠刀殺伐?
石勒抬頭看向石閔笑了起來“石閔,怎麽?覺得這孔孟之道甚是難懂?”
石閔笑了起來,壓下心中的晦澀,帶著燦爛的笑容說道“伯父,孟子說尊重賢能,讓有才能的優秀人才在朝為官就能吸引天下的讀書人,這讀書人都祈求九品中正製的世家予以推薦,向往如此,石閔懂得,隻是石閔不懂,為什麽還要給商人願意行商的市場和空間?雖說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柱石。但是這商畢竟是最後一位。”
石勒笑了起來“我趙國的賦稅是商人的多還是農民的多?”
“自然是農民的多。”石閔納悶道。
“那我們的農民是穩定的還是不穩定的?”石勒繼續笑起來。
“自然是穩定且增長的。”石閔有些開悟“伯父,你是說,這些商人是不穩定的,他們的增長會增加更多的賦稅嗎?”
“不止如此。石閔啊,農民的賦稅有限,若是我下令增加財政收入,這賦稅加重,民苦不堪言,這社稷就會岌岌可危。但若是我不下令增加財政收入,這賦稅減輕,朝堂難以維持,這皇室就會分崩離析。這是一種症候也是一種潛在的隱患。可這商人那?”石勒點點頭,解說道。
石勒笑起來,拍了拍石閔的肩膀,笑道“這商人若是行商,在國內可以提高百姓物品的使用,可以讓百姓有充足的生活必備品,甚至會過得比以往更好些,也可以幫我麽養活足夠讓國家強大起來的兵丁和能工巧匠。你要知道士兵是保家衛國的,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是士兵的武器沒有更新換代,這戰鬥力下降,即使軍隊士兵人數足夠,仍舊難以抵禦外敵。”
“這時就需要能工巧匠。自古以來,奉為國之柱石的書籍並不是四書五經,也不是聖人之道,而是天工開物,而是呂氏春秋。為何?因為能工巧匠可以發明更先進的武器,可以升級更精良的武器,可以製造更快更好的儀器,他們能帶來國家的發展,能讓國家最快的強盛。”石勒笑起來“但是這些能工巧匠,何其稀少?他們必須要數十年的打磨,需要數十年的磨練,這磨練的時間需要大筆的銀子養著,而我們的國庫並不充裕,甚至所有國家都養不起,怎麽辦?”
石勒笑了起來“那就靠商人養著,在能工巧匠成為國之利器之前,讓他們養著。”
“怎麽樣呢?”石閔一臉納悶。
“這個問題問得好,怎麽樣呢?”石勒笑起來“商人若是行商,他必然要做買賣,這存在買賣必然是要有物品來維持,那麽什麽物品可以買賣?”
“糧食,絲綢布匹,玉器,瓷器,小物件,胭脂水粉,家具。”石閔想也不想的回答。
“糧食,若是能工巧匠能讓糧食豐產,若是碰上天災,何愁賑災動用國庫之財?商人自然也願意借助這個糧食之本來大發橫財。可是我不允許糧食買賣,因為這是國之根本,隻能官方買賣。”石勒笑起來。
“布匹,若是能工巧匠能讓布匹盛產,那行軍作戰的戰衣,是否可以更輕便更堅固更結實更廉價?軍費是不是可以節省下開支?士兵是否可以用以保命?護衛是否可以用以禦寒?”石勒繼續笑道。
“家具,若是能工巧匠能讓家具創新,那行軍作戰的戰車,軍車,火炮,是不是可以更強,所需之人是否可以更少?作戰的機動力是否可以更快更強?若是如此,何愁不能橫掃千軍?”石勒看向石閔“商人能鍛煉工匠的手藝,亦能磨練工匠的技術,這是國之所需。”
“那麽在國外呢?伯父,這商人又有何用?”石閔納悶道。
“國外,商人跨域通商,可以將各個國家的優勢所在集中在眼底,我們的工匠便會盡其所能的吸收這些優勢,甚至化成我們自己的優勢,這不是我們需要的嗎?不要小看一個家具,一個瓷器,一個小物件,這或許是可以研製出最新武器的捷徑。而且這大量的他國之物進入國內,也會增加我國的收入,這筆收入可是一筆額外之財,身為帝王,為何不加以使用?豐盈國庫,壯大國家呢?”石勒笑了起來。
“我明白了。”石閔點點頭。
“但是一部呂氏春秋,也讓身為帝王的我知道,商人可用之卻不可深信,為什麽商人地位最低?因為商人太有錢,也讀過書,也有工匠的能力,不然如何發家?如何致富?既然商人是個多麵人才,萬一再出來一個呂不韋,如何是好?所以商人隻可用之,卻不能不禁錮著。自古以來,曆代如此。”石勒看向石閔“這便是帝王之術。”
“我也知道,你一向不喜歡孔孟之道,也許石閔你以為這大國強國必然是軍勢強盛,必然所到之處皆是霸氣,但是石閔啊,為君之道不能霸氣側漏,理應韜光養晦溫和示人,看似遵從孔孟,實則收心世人罷了。可惜你啊,雖有帝王之才,雖有帝王之相,奈何你的心太硬,你的脾氣太急躁,你的心思太明顯,導致你霸氣有之,寬宥少之,若是不能寬厚些,怕是你會在此之上吃大虧。”石勒歎息了一聲。
“你是我石家裏麵難得的人才,雖然隻是個養子,但是伯父看人從來不會錯,我希望你能夠參讀伯父的政令,能夠融會貫通,能夠為己所用,你可懂?”石勒看向石閔,希望他能聽進去。
石閔盡管還是嗤之以鼻,但是表麵上依舊很恭敬,似乎聽進去,恭和溫順的模樣。
這是後趙強盛的開始,卻也是如煙花一般,璀璨而短暫。
石勒走在河西走廊的原野上,看著廣袤的草地,情不自禁的大喊一聲“我石勒來了……”
石勒大聲唱道:“鴟梟鴟梟,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予手拮據,予所捋荼,予所畜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予羽譙譙,予尾修修,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此文寓意:鴟梟啊鴟梟, 你已奪走我孩子,別再毀壞我家室。操心操勞多辛苦,養育孩子我病倒。趁著天上沒下雨,尋取桑樹的根皮,捆紮窗子和門戶。如今你們這些人,也敢把我來欺侮。我手操勞已麻木,我采白茅把巢補,我把茅草儲藏起,我嘴積勞已成疾,我的家室未築起。我的羽毛已稀少,我的尾巴已枯焦。我的家室太危險,風雨飄搖很難保,我心恐懼大聲叫。
石勒在心裏默念著,這多災多難的羯族人,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平安?
石勒緊緊的攥起拳頭,羯族必須要強大,自己必須要福澤羯族之人!隻是現在晉朝依舊強大,劉曜依舊強大,強敵環飼,如何實現羯族複興?
石勒歎了口氣,對著蒼天默念道:“我石勒,有生之年一定要我的族人富足安康,一定!”
石閔看著石勒的背影,皺起眉,鴟梟?伯父心裏究竟有多少故事多少秘密?隻是伯父可知道血腥建立起來的政權,必然會血腥失去,越暴力執政失去的越快?看著石勒嗜血的表情,隻怕再過幾年將是漢族人的劫難開始。
石勒轉過身看向石閔“我剛才唱的可好?”
“伯父心懷大誌,如此歌曲未免淒涼了些。”石閔回道。
“痛定思痛,才會大誌得伸。”石勒笑起。
“我最喜歡孟子的《告子下》,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裏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難與共,而死於安樂也。 ”石勒笑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然折磨其心智,錘煉其意誌,使人有過則改,使人察言觀色,使人防微杜漸,使人居安思危。此為國昌之根本。”
石勒歎了口氣,看向遠方“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石勒挑了挑眉“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殍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石勒撫著胡須笑道:“梁惠王說:“我對國家的治理,很盡心竭力的吧!黃河以南發生災荒,就把那裏的災民移往黃河以東,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南。當河東發生災荒的時候,我也是這樣做的。看看鄰國的君主主辦政事,沒有像我這樣盡心盡力的。可是,鄰國的百姓並不見減少,而我的百姓並不見增多,這是什麽原因呢?”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歡打仗,就讓我用打仗來打比方吧。戰鼓咚咚敲響,交戰激烈了,戰敗的士兵丟盔棄甲拖著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腳。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譏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覺得行不行呢?”梁惠王說:“不行。他隻不過沒有逃跑到一百步罷了,可是這也同樣是逃跑呀!”孟子說:“大王您既然懂得這個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國家的民眾比鄰國增多啦。隻要不違背農時,那糧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漁網不入池塘,那魚鱉水產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時,那木材便用不盡。糧食和魚類吃不完,木材用無盡,這樣便使老百姓能夠養活家小,葬送死者而無遺憾了。老百姓養生送死沒有缺憾,這正是王道的開始。”“在五畝大的住宅田旁,種上桑樹,上了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著絲綢了;雞鴨豬狗不失時節地繁殖飼養,上了七十歲的人就可以經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戶所種百畝的田地不誤農時得到耕種,數口之家就不會鬧災荒了。注重鄉校的教育,強調孝敬長輩的道理,須發花白的老人們就不再會肩挑頭頂,出現在道路上了。年滿七十歲的人能穿上絲綢、吃上魚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這些而不稱王於天下的是決不會有的。”“現在,豬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設法製止,路上出現餓死的人而不知道賑濟饑民,人死了反而說‘與我無關,是年成不好的緣故’這和把人殺了反而說‘與我無幹,是武器殺的’又有什麽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夠不歸罪於荒年,這樣,普天下的百姓便會湧向您這兒來了。”
石勒看向石閔“最近我在研究帝王之術,這禦民還是聖賢說的對。”
石勒走向軍營,在案桌前揮毫寫道:《孟子·公孫醜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石勒眯起眼睛,喃喃自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石勒執筆又寫道:孟子曰: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悅而願藏於其市矣。關,譏而不征,則天下之旅,皆悅而願出於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稅,則天下之農,皆悅而願耕於其野矣。廛,無夫裏之布,則天下之民,皆悅而願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則鄰 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來,未有能濟者也。如此,則無敵於天下。無敵於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石勒皺起眉頭,自言自語道: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則天下之商,皆悅而願藏於其市矣。
石勒想了想繼續在紙上寫道: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裏,文王以百裏。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
石勒皺眉,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石勒挑眉看向石閔,淡淡說道:“我後趙得廣開言路,廣納賢才才是。”
石勒坐在軍營中頒布了使後趙強盛的政令:
1.與公卿百寮,每歲推薦賢良方正、直言秀異、至孝廉等各一人,所考試的答策為上第者拜官為議郎,中第者為中郎,下第者為郎中。並令“其舉人得遞相薦引,廣招賢之路。
2.設立太學,以明經善書的官吏作文學掾,選部下子弟三百人接受教育。在襄國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訓等十多間小學。
3.命支雄和王陽為門臣祭酒,專掌胡人訴訟,命張離、劉謨等人為門生主書,專掌胡人出入,且禁製胡人欺侮漢人,以胡人為國人。另又遷徙三百家士族到襄國,置崇仁裏讓他們聚居,又置公族大夫統領,實行胡漢分治。
4.行考試機製,初建五品,由張賓領選舉事。後又定九品,命左右執法郎典定士族,並且副任選舉職能。又令僚佐及州郡每年都舉秀才、至孝、廉清、賢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後來更以王波為記室參軍,典定九流,始立秀、考試經的製度。
石閔看著石勒揮毫而就,這孔孟之道最是深奧,身為羯族之王的石勒,自小一個奴隸出身竟然可以領會到孔孟的精髓,實屬難得。
這天時地利人和,講究的不止是帝王在稱王的時機,選擇共謀大事的人和起勢的地域更重要的是在訴說帝王武奪天下,文安國邦的根本。
這文安國邦的根本,比武奪天下更細致,幾乎是真對每一件事情來講。它講究的是帝王在處理和平衡每一件大事之時,選擇出手的時機,選擇處理的兩派陣營之人,選擇蓋棺定論的地域或火候。
自古以來,帝王武奪天下容易,文安國邦卻很難。因為人和是一個極其不穩定的因素,正如自己的義父石虎,雖然武將,但卻是動搖了石弘繼位的基石,讓伯父石勒為之震動。滿朝文武畏懼義父的軍權,能幫石弘的少之又少,真正是人和偏頗的時候。
孟子說人和最重要想必就是這個道理。但是孟子的說法終究還是太理想化了,這城不需要多高,這池不需要多深,矛不需要多麽鋒利,盾也不需要多麽堅固,軍糧也不需要多麽多,隻要人和終能勝利。
可是,這種勝利,孟子沒有說,是需要人命堆上去的,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是死亡線上掙紮幾番換來的。
可是,這種勝利,孟子沒有說,是需要時間退出來的,是幾年幾十年反敗為勝的,是人已白發蒼蒼都未必能見到的。
世人隻知道人和重要,卻不知道這般血腥和人命的殘酷與廉價,這種人和極重要卻又極惡毒。誠然兵史上有很多反敗為勝,以少勝多的例子。可這些反敗為勝,哪一個不是臥薪嚐膽?哪一個不是極盡欺辱之後的奮起反擊?那是一種絕地求生的本能得來的反敗為勝,那是一種恨極報複的多年籌謀,那種反敗為勝本就喪失了人性,換來的不過是成千上萬的骷髏罷了。
那些以少勝多的例子,反觀曆史,哪一個不是借助了地勢天險,哪一個不是恰好天象有變?若不是大雨狂風何來草船借箭?若不是過道狹窄,地勢險惡,何來的火燒赤壁?若不是大水幹涸,護城河幹,何來的坐困城中慘敗,何來慕容攸少年封將?不過是趕上天時,借助地利,陪一個人和而已。
石閔歎了口氣,伯父這般信奉天時地利人和,是真的以為孟子說的這個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是真的嗎?禮賢下士,必然士子之心歸之?可是世人又知否,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這歸心若是仗義屠狗輩,便是眾人拾柴火焰高,便是讓這萬裏山河盡在囊中。可是這些仗義之人,也是最不穩定之人,極容易叛變,也極容易持刀相向,也極容易被蠱惑做下錯事。這些人可用之但不可常用之,得他們的心,隻可保衛山河,不可共謀富貴,也不可共享江山。
這歸心若是負心讀書人,便是心思蔫壞拉幫結派,便是讓這固若金湯的朝堂一派散沙各自為營。可是這些讀書之人,也是最穩定之人,他們如同羊羔,隻要許以威懾給點富貴,便俯首聽命不敢有所叛逆之舉。但是這些人也是極其危險的,因為這些人一旦有了凡心,不像那些屠狗輩,他們會臥薪嚐膽數年,蟄伏許久一擊致命,猶如毒蠍。因而這類人的心是難以把控,要時常鞭笞,不得給其安寧的。
這世間的得道究竟是什麽,隻怕很難讓人看明白,看透徹,但是若真是如孟子這般,單純的以為得人心者的天下,那也隻是癡人說夢罷了,自古以來,江山都是血染的。
石閔垂下眼眸,天下何時才能平息戰亂?何時才能讓百姓安養生息?何時才能沒有這利欲熏心?何時才沒有這屠刀殺伐?
石勒抬頭看向石閔笑了起來“石閔,怎麽?覺得這孔孟之道甚是難懂?”
石閔笑了起來,壓下心中的晦澀,帶著燦爛的笑容說道“伯父,孟子說尊重賢能,讓有才能的優秀人才在朝為官就能吸引天下的讀書人,這讀書人都祈求九品中正製的世家予以推薦,向往如此,石閔懂得,隻是石閔不懂,為什麽還要給商人願意行商的市場和空間?雖說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柱石。但是這商畢竟是最後一位。”
石勒笑了起來“我趙國的賦稅是商人的多還是農民的多?”
“自然是農民的多。”石閔納悶道。
“那我們的農民是穩定的還是不穩定的?”石勒繼續笑起來。
“自然是穩定且增長的。”石閔有些開悟“伯父,你是說,這些商人是不穩定的,他們的增長會增加更多的賦稅嗎?”
“不止如此。石閔啊,農民的賦稅有限,若是我下令增加財政收入,這賦稅加重,民苦不堪言,這社稷就會岌岌可危。但若是我不下令增加財政收入,這賦稅減輕,朝堂難以維持,這皇室就會分崩離析。這是一種症候也是一種潛在的隱患。可這商人那?”石勒點點頭,解說道。
石勒笑起來,拍了拍石閔的肩膀,笑道“這商人若是行商,在國內可以提高百姓物品的使用,可以讓百姓有充足的生活必備品,甚至會過得比以往更好些,也可以幫我麽養活足夠讓國家強大起來的兵丁和能工巧匠。你要知道士兵是保家衛國的,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是士兵的武器沒有更新換代,這戰鬥力下降,即使軍隊士兵人數足夠,仍舊難以抵禦外敵。”
“這時就需要能工巧匠。自古以來,奉為國之柱石的書籍並不是四書五經,也不是聖人之道,而是天工開物,而是呂氏春秋。為何?因為能工巧匠可以發明更先進的武器,可以升級更精良的武器,可以製造更快更好的儀器,他們能帶來國家的發展,能讓國家最快的強盛。”石勒笑起來“但是這些能工巧匠,何其稀少?他們必須要數十年的打磨,需要數十年的磨練,這磨練的時間需要大筆的銀子養著,而我們的國庫並不充裕,甚至所有國家都養不起,怎麽辦?”
石勒笑了起來“那就靠商人養著,在能工巧匠成為國之利器之前,讓他們養著。”
“怎麽樣呢?”石閔一臉納悶。
“這個問題問得好,怎麽樣呢?”石勒笑起來“商人若是行商,他必然要做買賣,這存在買賣必然是要有物品來維持,那麽什麽物品可以買賣?”
“糧食,絲綢布匹,玉器,瓷器,小物件,胭脂水粉,家具。”石閔想也不想的回答。
“糧食,若是能工巧匠能讓糧食豐產,若是碰上天災,何愁賑災動用國庫之財?商人自然也願意借助這個糧食之本來大發橫財。可是我不允許糧食買賣,因為這是國之根本,隻能官方買賣。”石勒笑起來。
“布匹,若是能工巧匠能讓布匹盛產,那行軍作戰的戰衣,是否可以更輕便更堅固更結實更廉價?軍費是不是可以節省下開支?士兵是否可以用以保命?護衛是否可以用以禦寒?”石勒繼續笑道。
“家具,若是能工巧匠能讓家具創新,那行軍作戰的戰車,軍車,火炮,是不是可以更強,所需之人是否可以更少?作戰的機動力是否可以更快更強?若是如此,何愁不能橫掃千軍?”石勒看向石閔“商人能鍛煉工匠的手藝,亦能磨練工匠的技術,這是國之所需。”
“那麽在國外呢?伯父,這商人又有何用?”石閔納悶道。
“國外,商人跨域通商,可以將各個國家的優勢所在集中在眼底,我們的工匠便會盡其所能的吸收這些優勢,甚至化成我們自己的優勢,這不是我們需要的嗎?不要小看一個家具,一個瓷器,一個小物件,這或許是可以研製出最新武器的捷徑。而且這大量的他國之物進入國內,也會增加我國的收入,這筆收入可是一筆額外之財,身為帝王,為何不加以使用?豐盈國庫,壯大國家呢?”石勒笑了起來。
“我明白了。”石閔點點頭。
“但是一部呂氏春秋,也讓身為帝王的我知道,商人可用之卻不可深信,為什麽商人地位最低?因為商人太有錢,也讀過書,也有工匠的能力,不然如何發家?如何致富?既然商人是個多麵人才,萬一再出來一個呂不韋,如何是好?所以商人隻可用之,卻不能不禁錮著。自古以來,曆代如此。”石勒看向石閔“這便是帝王之術。”
“我也知道,你一向不喜歡孔孟之道,也許石閔你以為這大國強國必然是軍勢強盛,必然所到之處皆是霸氣,但是石閔啊,為君之道不能霸氣側漏,理應韜光養晦溫和示人,看似遵從孔孟,實則收心世人罷了。可惜你啊,雖有帝王之才,雖有帝王之相,奈何你的心太硬,你的脾氣太急躁,你的心思太明顯,導致你霸氣有之,寬宥少之,若是不能寬厚些,怕是你會在此之上吃大虧。”石勒歎息了一聲。
“你是我石家裏麵難得的人才,雖然隻是個養子,但是伯父看人從來不會錯,我希望你能夠參讀伯父的政令,能夠融會貫通,能夠為己所用,你可懂?”石勒看向石閔,希望他能聽進去。
石閔盡管還是嗤之以鼻,但是表麵上依舊很恭敬,似乎聽進去,恭和溫順的模樣。
這是後趙強盛的開始,卻也是如煙花一般,璀璨而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