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請還有一件要緊大事,便是要送蓉姐兒去女塾讀書,她自開了蒙,滿打滿算就上了一年半的課,在江州便不算學得好的,如今到了金陵,真個出去交際豈不是落在人後。雅*文*言*情*首*發
秀娘自家是吃過苦頭的,那些個官太太打機鋒,她一句兒也聽不懂,雖說聽話聽音,可隻曉得意思沒用,還得接得上口。
蓉姐兒院子裏那間明間全是她一個人用,一半隔成書房,一半兒隔成琴室畫室,屋子裏頭還單給她擺了一水缸的荷花,邊角置了香包,設了香爐,怎麽雅致怎麽來。
她動一動琴,再摸一摸筆,用瓷碟子調了朱紅黛藍,畫了幾筆就又擱下,卻不是做不好,是沒長性,繡活也不比別個差,也非手慢,紮個十多針便扔下,不似蘿姐兒,繡得起了性時,一下午便坐在繡架子前,一步也不挪動。
吳夫人那兒還沒信來,秀娘便狠了心要煞煞她的性子,給她扔了兩個塊綢,叫給茂哥兒做兩件肚兜出來,還定好了花色,不許她在幾個邊角上繡上小花交差。
蓉姐兒叫苦不疊,秀娘卻揮了手不許別個幫她,還專點了銀葉綠芽:“你們倆的針角我且瞧得出來,若叫我看過不是姐兒自個繡的,全都打發出去,到花園子裏當差,再不許留在姐兒身邊。”
蓉姐兒堵了氣:“就兩個肚兜,我一日就做得了!”她看蘿姐兒做起來一點也不費力氣,隻覺得容易的很,她不過不做,真個繡起來一日兩件還不容易。
等一日過去,秀娘問她,蓉姐兒紅了臉,她想著給茂哥兒挑個意頭好的,先選了一幅桃子的,兩個大桃兒加著綠盈盈的葉片,繡在紅綢上。
誰知道一日過去,才將將繡了一片葉子,還是那個脾氣,紮上兩針便不定性了,一個上午便沒繡多少,將將拿繡線勾了個邊,還是銀葉端了午點心過來,蓉姐兒一溜從羅漢床上爬起來,看看日頭都偏西了,她一個桃子都沒繡好,趕緊坐定一針一針的紮。
到晚飯前趕出一片葉子來,她沒話好說,氣鼓鼓的也不大動筷子,才吃過大宴,夜裏油水多膩的很,廚房專挑了清淡小菜上了桌。
雞頭米燒的粥,開洋拌幹絲,薄皮的肉餡兒小餃子,還有一碟蔥油餅,鮮蔥綴在起了三層酥的餅皮上一顆顆香的勾人,蓉姐兒堵氣,秀娘隻作瞧不見,掃了一眼不許別個給她挾菜。
就幹喝麵前一碗粥,秀娘還要讚:“今兒這幹絲拌的好,想是蝦子肉緊實了,鮮得很。”嚼了兩口又讚:“小餃子倒不油,放些荸薺解膩多了,這個餅也烘得好,蔥是才摘下來的罷。”
蓉姐兒越聽越委屈,她看看真沒人理她,一筷子挾了餅,一碗粥喝盡了又加一碗,玉娘看看她氣鼓鼓的樣子,勸道:“趕緊少用些,別積了食。雅*文*言*情*首*發”
“粥又不管飽的,我多吃些,今天要把肚兜做出來!”半碟子餅全是她吃的,小餃子雖隻小手指那麽大,也吃了五六隻,連醋都忘了要,她吃完了,抬頭一看秀娘跟玉娘才隻用了一半,耐了性子等著,好容易秀娘放下筷子,她趕緊跳起來往房裏去。
秀娘等她走了才笑:“叫廚房燉隻雞,這爺倆兒夜裏定要吃麵的。”王四郎自來了金陵,便隻在家吃過一頓夜飯,每每一身酒氣胭脂氣的回來。
秀娘知道他是空了肚皮飲酒,不說那些個陪酒唱曲彈琵琶的粉頭,先埋怨他一回:“你有幾個身子好這樣糟糕,又是冷酒又是空腹,後頭那幾十年不過了?便是要吃酒,先用一付軟餅墊墊又怎的,總好過幹喝,也不怕燒心。”
外頭的宴哪裏好食用的,初初吃著好吃,頓頓應酬,酒也膩了菜也膩了,回家隻想喝清粥,酒桌上談生意拉關係,等回來了才覺得肚裏饑餓,秀娘每夜都備下些,王四郎一家來燙腳抹麵,換上幹淨衣裳就有熱湯熱粥好用,今兒再加一個蓉姐兒。
銀葉把燈紗罩子拿開,好叫燈更亮一些,怕蓉姐兒繡多了傷眼睛,不錯眼的盯著,看見蓉姐兒抬頭就要問:“姐兒是不是累,先歇著罷。”
“嚕哩嚕蘇,”蓉姐兒擺擺手:“把燈再撥亮著些,你看,有半個桃子了罷。”桃子最易繡,色塊大針法又沒個花哨,隻把一樣樣深紅淺紅的絲線分好了,粉中夾白的繡上去,密實實的縫滿便是。
等夜色深了,她還叫幾個丫頭都去睡:“有大白陪我就成啦。”話是這麽說,可誰敢叫她一個人呆著,萬一倒了油燈蠟燭走了水可怎辦。
銀葉留下守了她,她也坐著打起絡子來,等小筐裏頭扔了五個同心方勝,那邊蓉姐兒的兩個粉白桃兒也繡得了。
銀葉拿過來看了就笑:“姐兒手真快,還一點針腳都不錯。”似她這樣做的少的,這活計已是難得了,剪了黑綢鎖上邊,又釘上腰帶,一件小肚兜算是做得了。
她鬆了肩打個哈欠,人往後一仰,倒在羅漢床上,銀葉一驚,再看時,蓉姐兒鞋也沒脫就縮到床上去了,還拿手蓋了臉,銀葉正要勸她回床上去睡,她又一骨碌坐起來,摸摸肚皮:“餓了。”
雞湯在沙鍋裏頭燉了幾個時辰,上頭那層油全撇了去,蓉姐兒不單喝了湯吃了麵,還啃了一隻雞腿兒,這才滿意的倒到床上去,舒舒服服睡到紅日東升,從窗縫照到房裏的青磚地上。
吳夫人那兒很快來了信,金陵富貴人家俱是單請了先生來教的,似蓉姐兒這樣卻不成,她也不獨為了讀書,王家是想叫她多識得些小娘子,借了女兒讀書的由頭,兩家也好走動。
吳夫人把蓉姐兒送到自己娘家去了,吳夫人也是金陵本地人,娘家姓石,也是商戶,這才會跟吳家結親,生意卻不如吳家做的大,有幾間糧油鋪子,借了吳老爺的力專供給金陵城幾家酒樓,勝在長做長有。
石家人口多,單沒出閣的女孩兒便有三個,請了珍珠庵後頭姑子街上住著的守寡婦人來教琴棋書畫,這個先生姓林,原也是大家出身,除了琴棋,調香梳妝,廚事女紅樣樣來得。
她才出嫁就失了丈夫,也沒個一兒半女的,婆家嫌棄她命硬,娘家又狗比倒灶一堆麻煩事,不願聽那嫁出去沒嫁出去的姑子姐妹嚼舌根子,幸而在閨中就有才名,當官人家覺著忌諱,商戶卻沒這些說道,請了人來,管著三餐飯四季衣,還有束修好拿。
這位林先生身世與曹先生相似,人卻全不一樣,說話輕聲細語,臉上也笑的舒展,蓉姐兒拿了她寫過的字,畫的畫,還有繡好的荷包去了石家,林先生一樣樣細細看看,衝她點一點頭,指指最末的一個座:“去罷,你來的最晚,算是第七。”石家裏的姑娘有三個,加上蓉姐兒還有四個來上學的,林先生比起曹先生來和善的多,笑一笑叫她們彼此見禮。
石家三個姑娘裏有兩個已經訂了親,年紀也快到了,隻略坐坐,還回房裏繡嫁妝去,另一個卻不姓石,是吳夫人娘那頭的親戚,失了怙恃寄住在石家。
她比蓉姐兒大一歲,曉得是表姨母寄頭送進來的,蓉姐兒還沒坐定,她便柔柔笑一聲:“王家妹妹好,我姓姚,比你大一歲。”見蓉姐兒書簿子不齊全,把桌兒同她的拚在一處,兩個人挨著看起書來。
林先生在說聲律,按她們這個年紀說聲律已是遲了的,蓉姐兒在江州早早就學過,一整本都會背,那老翰林不十分上心教學生,又怕吃人說嘴說他半點本事也沒傳下去,便隻一套套的背書,
幾個小姑娘都怵他,用功的很,不求甚解,全背了下來。
該她們學的不該她們學的都背了,此時聽見林先生還在說聲律,將將學到一半的模樣,悄悄鬆了口氣兒,隻當是溫故而知新了。
等這一課學完,放了課,蓉姐兒把自家帶來的點心拿出來,幾個小姑娘俱都彼此見過禮了,雖還陌生,也搭起話來,把自家帶來的點心合攏在一處,大家分著吃。
姚灩姐等別個都拿出來了,才拿出一碟子點心來,別家的姐兒相互都換了吃,遞了一圈兒,連蓉姐兒都捏了塊荷花餅在手裏了,這才遞到雁姐兒手邊。
她的點心便是石家廳堂前擺的那幾樣,蓉姐兒打開自己的盒子,先叫雁姐兒拿,她臉微微紅了,伸手捏了一塊,王家留下的點心案很有功夫,做的軟香糕加了牛乳煉出來的油,便是這一層油加進去奶香撲鼻,冷有冷的滋味,熱有熱的滋味。
不一時早退的那兩個石家姐兒也叫人送了點心來,一樣一盒子,俱是不一樣的,看著也比雁姐兒拿出來的精致的多。
這是常態,另幾個姑娘不覺得,雁姐兒卻怕在新來的蓉姐兒麵前失了禮,垂了頭不說話,怕叫她看輕了去。
蓉姐兒看了一圈,眼睛一個個溜過去,又笑眯眯的轉回來,渾不放在心上的樣子,下午習字時拿自個兒的硯台給雁姐兒用,雁姐兒的硯台也樸素的很,看見蓉姐兒那方蕉葉凍拿在手裏愛不釋手,蓉姐兒手一揮:“擱你這兒罷,反正我明兒總要來的。”
臨出門去雁姐兒送她到二門邊,看著候在門上的銀葉綠芽兩個又給蓉姐兒戴繡花圍帽兒,又是問她累不累,先生和不和善,綠芽還低了聲兒:“車裏備了冰甌兒,有酸梅汁子吃呢。”
雁姐兒眼巴巴的看著蓉姐兒登了車,這才往裏頭退,跟在她身邊的丫頭環兒等回了房才說:“說是新進來金陵城王家的姑娘,隻她一個女兒,後頭還有個弟弟。”
雁姐兒低低應了一聲,一路繞過石子甬道回到自己家屋裏,說是偏院,原卻是給家裏下人住的,雖也有個院落,裏頭房子卻舊,日頭也短,外頭曬得石子發燙,這兒已經陰了。
雁姐兒咳嗽兩聲,環兒拿了枚仁丹出來叫她含著,屋已經熏過,因著草木多,早早就把竹簾子掛了起來,雁姐兒來投親,身邊隻一個養娘兩個丫頭,如今小院裏也是這幾個人,進了屋子便往窗前一坐,拿出那方蕉葉凍的硯台來。
養娘端了湯水來:“姐兒嚐一口,還是熱的呢。”
雁姐兒應一聲,養娘拿眼睛一掃:“這是哪兒來的,倒有好些年沒見過了。”看雁姐兒伶仃的樣子摸摸她的肩:“唉,若不是老爺夫人沒了,姐兒如今比這石家兩個姐兒富貴的多,如今卻寄人籬下,這樣的東西原在庫房裏頭白擺著積灰,現在倒是稀罕貨了。”
“奶娘不必說了,我有主意。”雁姐兒放了湯碗,每每說到此處,不過是叫她自己打算,她算是跟石家沾著親,可這一點點親戚情分,還不足以讓石家老太太給她尋好人定好親事,幸而她比石家兩個姐姐都小,這兩個嫁了,才是她出頭的時機。
“今兒那個王家姐兒,想是跟表姨母走的很近,若能把這條路走通了,就好了。”她的手指頭扣了蕉葉凍,淺淺一笑,剛才學裏那點怯弱全不見了,指著兩個丫頭:“把蘿筐拿來,這幅繡還差幾針就好了。”鋪開來是一幅寶華玉蘭,一見倒似回到春日,雁姐兒拈了針,半個時辰收了尾,展開一笑:“這一幅總好有八兩銀,奶娘收好了,帶出去罷。”
秀娘自家是吃過苦頭的,那些個官太太打機鋒,她一句兒也聽不懂,雖說聽話聽音,可隻曉得意思沒用,還得接得上口。
蓉姐兒院子裏那間明間全是她一個人用,一半隔成書房,一半兒隔成琴室畫室,屋子裏頭還單給她擺了一水缸的荷花,邊角置了香包,設了香爐,怎麽雅致怎麽來。
她動一動琴,再摸一摸筆,用瓷碟子調了朱紅黛藍,畫了幾筆就又擱下,卻不是做不好,是沒長性,繡活也不比別個差,也非手慢,紮個十多針便扔下,不似蘿姐兒,繡得起了性時,一下午便坐在繡架子前,一步也不挪動。
吳夫人那兒還沒信來,秀娘便狠了心要煞煞她的性子,給她扔了兩個塊綢,叫給茂哥兒做兩件肚兜出來,還定好了花色,不許她在幾個邊角上繡上小花交差。
蓉姐兒叫苦不疊,秀娘卻揮了手不許別個幫她,還專點了銀葉綠芽:“你們倆的針角我且瞧得出來,若叫我看過不是姐兒自個繡的,全都打發出去,到花園子裏當差,再不許留在姐兒身邊。”
蓉姐兒堵了氣:“就兩個肚兜,我一日就做得了!”她看蘿姐兒做起來一點也不費力氣,隻覺得容易的很,她不過不做,真個繡起來一日兩件還不容易。
等一日過去,秀娘問她,蓉姐兒紅了臉,她想著給茂哥兒挑個意頭好的,先選了一幅桃子的,兩個大桃兒加著綠盈盈的葉片,繡在紅綢上。
誰知道一日過去,才將將繡了一片葉子,還是那個脾氣,紮上兩針便不定性了,一個上午便沒繡多少,將將拿繡線勾了個邊,還是銀葉端了午點心過來,蓉姐兒一溜從羅漢床上爬起來,看看日頭都偏西了,她一個桃子都沒繡好,趕緊坐定一針一針的紮。
到晚飯前趕出一片葉子來,她沒話好說,氣鼓鼓的也不大動筷子,才吃過大宴,夜裏油水多膩的很,廚房專挑了清淡小菜上了桌。
雞頭米燒的粥,開洋拌幹絲,薄皮的肉餡兒小餃子,還有一碟蔥油餅,鮮蔥綴在起了三層酥的餅皮上一顆顆香的勾人,蓉姐兒堵氣,秀娘隻作瞧不見,掃了一眼不許別個給她挾菜。
就幹喝麵前一碗粥,秀娘還要讚:“今兒這幹絲拌的好,想是蝦子肉緊實了,鮮得很。”嚼了兩口又讚:“小餃子倒不油,放些荸薺解膩多了,這個餅也烘得好,蔥是才摘下來的罷。”
蓉姐兒越聽越委屈,她看看真沒人理她,一筷子挾了餅,一碗粥喝盡了又加一碗,玉娘看看她氣鼓鼓的樣子,勸道:“趕緊少用些,別積了食。雅*文*言*情*首*發”
“粥又不管飽的,我多吃些,今天要把肚兜做出來!”半碟子餅全是她吃的,小餃子雖隻小手指那麽大,也吃了五六隻,連醋都忘了要,她吃完了,抬頭一看秀娘跟玉娘才隻用了一半,耐了性子等著,好容易秀娘放下筷子,她趕緊跳起來往房裏去。
秀娘等她走了才笑:“叫廚房燉隻雞,這爺倆兒夜裏定要吃麵的。”王四郎自來了金陵,便隻在家吃過一頓夜飯,每每一身酒氣胭脂氣的回來。
秀娘知道他是空了肚皮飲酒,不說那些個陪酒唱曲彈琵琶的粉頭,先埋怨他一回:“你有幾個身子好這樣糟糕,又是冷酒又是空腹,後頭那幾十年不過了?便是要吃酒,先用一付軟餅墊墊又怎的,總好過幹喝,也不怕燒心。”
外頭的宴哪裏好食用的,初初吃著好吃,頓頓應酬,酒也膩了菜也膩了,回家隻想喝清粥,酒桌上談生意拉關係,等回來了才覺得肚裏饑餓,秀娘每夜都備下些,王四郎一家來燙腳抹麵,換上幹淨衣裳就有熱湯熱粥好用,今兒再加一個蓉姐兒。
銀葉把燈紗罩子拿開,好叫燈更亮一些,怕蓉姐兒繡多了傷眼睛,不錯眼的盯著,看見蓉姐兒抬頭就要問:“姐兒是不是累,先歇著罷。”
“嚕哩嚕蘇,”蓉姐兒擺擺手:“把燈再撥亮著些,你看,有半個桃子了罷。”桃子最易繡,色塊大針法又沒個花哨,隻把一樣樣深紅淺紅的絲線分好了,粉中夾白的繡上去,密實實的縫滿便是。
等夜色深了,她還叫幾個丫頭都去睡:“有大白陪我就成啦。”話是這麽說,可誰敢叫她一個人呆著,萬一倒了油燈蠟燭走了水可怎辦。
銀葉留下守了她,她也坐著打起絡子來,等小筐裏頭扔了五個同心方勝,那邊蓉姐兒的兩個粉白桃兒也繡得了。
銀葉拿過來看了就笑:“姐兒手真快,還一點針腳都不錯。”似她這樣做的少的,這活計已是難得了,剪了黑綢鎖上邊,又釘上腰帶,一件小肚兜算是做得了。
她鬆了肩打個哈欠,人往後一仰,倒在羅漢床上,銀葉一驚,再看時,蓉姐兒鞋也沒脫就縮到床上去了,還拿手蓋了臉,銀葉正要勸她回床上去睡,她又一骨碌坐起來,摸摸肚皮:“餓了。”
雞湯在沙鍋裏頭燉了幾個時辰,上頭那層油全撇了去,蓉姐兒不單喝了湯吃了麵,還啃了一隻雞腿兒,這才滿意的倒到床上去,舒舒服服睡到紅日東升,從窗縫照到房裏的青磚地上。
吳夫人那兒很快來了信,金陵富貴人家俱是單請了先生來教的,似蓉姐兒這樣卻不成,她也不獨為了讀書,王家是想叫她多識得些小娘子,借了女兒讀書的由頭,兩家也好走動。
吳夫人把蓉姐兒送到自己娘家去了,吳夫人也是金陵本地人,娘家姓石,也是商戶,這才會跟吳家結親,生意卻不如吳家做的大,有幾間糧油鋪子,借了吳老爺的力專供給金陵城幾家酒樓,勝在長做長有。
石家人口多,單沒出閣的女孩兒便有三個,請了珍珠庵後頭姑子街上住著的守寡婦人來教琴棋書畫,這個先生姓林,原也是大家出身,除了琴棋,調香梳妝,廚事女紅樣樣來得。
她才出嫁就失了丈夫,也沒個一兒半女的,婆家嫌棄她命硬,娘家又狗比倒灶一堆麻煩事,不願聽那嫁出去沒嫁出去的姑子姐妹嚼舌根子,幸而在閨中就有才名,當官人家覺著忌諱,商戶卻沒這些說道,請了人來,管著三餐飯四季衣,還有束修好拿。
這位林先生身世與曹先生相似,人卻全不一樣,說話輕聲細語,臉上也笑的舒展,蓉姐兒拿了她寫過的字,畫的畫,還有繡好的荷包去了石家,林先生一樣樣細細看看,衝她點一點頭,指指最末的一個座:“去罷,你來的最晚,算是第七。”石家裏的姑娘有三個,加上蓉姐兒還有四個來上學的,林先生比起曹先生來和善的多,笑一笑叫她們彼此見禮。
石家三個姑娘裏有兩個已經訂了親,年紀也快到了,隻略坐坐,還回房裏繡嫁妝去,另一個卻不姓石,是吳夫人娘那頭的親戚,失了怙恃寄住在石家。
她比蓉姐兒大一歲,曉得是表姨母寄頭送進來的,蓉姐兒還沒坐定,她便柔柔笑一聲:“王家妹妹好,我姓姚,比你大一歲。”見蓉姐兒書簿子不齊全,把桌兒同她的拚在一處,兩個人挨著看起書來。
林先生在說聲律,按她們這個年紀說聲律已是遲了的,蓉姐兒在江州早早就學過,一整本都會背,那老翰林不十分上心教學生,又怕吃人說嘴說他半點本事也沒傳下去,便隻一套套的背書,
幾個小姑娘都怵他,用功的很,不求甚解,全背了下來。
該她們學的不該她們學的都背了,此時聽見林先生還在說聲律,將將學到一半的模樣,悄悄鬆了口氣兒,隻當是溫故而知新了。
等這一課學完,放了課,蓉姐兒把自家帶來的點心拿出來,幾個小姑娘俱都彼此見過禮了,雖還陌生,也搭起話來,把自家帶來的點心合攏在一處,大家分著吃。
姚灩姐等別個都拿出來了,才拿出一碟子點心來,別家的姐兒相互都換了吃,遞了一圈兒,連蓉姐兒都捏了塊荷花餅在手裏了,這才遞到雁姐兒手邊。
她的點心便是石家廳堂前擺的那幾樣,蓉姐兒打開自己的盒子,先叫雁姐兒拿,她臉微微紅了,伸手捏了一塊,王家留下的點心案很有功夫,做的軟香糕加了牛乳煉出來的油,便是這一層油加進去奶香撲鼻,冷有冷的滋味,熱有熱的滋味。
不一時早退的那兩個石家姐兒也叫人送了點心來,一樣一盒子,俱是不一樣的,看著也比雁姐兒拿出來的精致的多。
這是常態,另幾個姑娘不覺得,雁姐兒卻怕在新來的蓉姐兒麵前失了禮,垂了頭不說話,怕叫她看輕了去。
蓉姐兒看了一圈,眼睛一個個溜過去,又笑眯眯的轉回來,渾不放在心上的樣子,下午習字時拿自個兒的硯台給雁姐兒用,雁姐兒的硯台也樸素的很,看見蓉姐兒那方蕉葉凍拿在手裏愛不釋手,蓉姐兒手一揮:“擱你這兒罷,反正我明兒總要來的。”
臨出門去雁姐兒送她到二門邊,看著候在門上的銀葉綠芽兩個又給蓉姐兒戴繡花圍帽兒,又是問她累不累,先生和不和善,綠芽還低了聲兒:“車裏備了冰甌兒,有酸梅汁子吃呢。”
雁姐兒眼巴巴的看著蓉姐兒登了車,這才往裏頭退,跟在她身邊的丫頭環兒等回了房才說:“說是新進來金陵城王家的姑娘,隻她一個女兒,後頭還有個弟弟。”
雁姐兒低低應了一聲,一路繞過石子甬道回到自己家屋裏,說是偏院,原卻是給家裏下人住的,雖也有個院落,裏頭房子卻舊,日頭也短,外頭曬得石子發燙,這兒已經陰了。
雁姐兒咳嗽兩聲,環兒拿了枚仁丹出來叫她含著,屋已經熏過,因著草木多,早早就把竹簾子掛了起來,雁姐兒來投親,身邊隻一個養娘兩個丫頭,如今小院裏也是這幾個人,進了屋子便往窗前一坐,拿出那方蕉葉凍的硯台來。
養娘端了湯水來:“姐兒嚐一口,還是熱的呢。”
雁姐兒應一聲,養娘拿眼睛一掃:“這是哪兒來的,倒有好些年沒見過了。”看雁姐兒伶仃的樣子摸摸她的肩:“唉,若不是老爺夫人沒了,姐兒如今比這石家兩個姐兒富貴的多,如今卻寄人籬下,這樣的東西原在庫房裏頭白擺著積灰,現在倒是稀罕貨了。”
“奶娘不必說了,我有主意。”雁姐兒放了湯碗,每每說到此處,不過是叫她自己打算,她算是跟石家沾著親,可這一點點親戚情分,還不足以讓石家老太太給她尋好人定好親事,幸而她比石家兩個姐姐都小,這兩個嫁了,才是她出頭的時機。
“今兒那個王家姐兒,想是跟表姨母走的很近,若能把這條路走通了,就好了。”她的手指頭扣了蕉葉凍,淺淺一笑,剛才學裏那點怯弱全不見了,指著兩個丫頭:“把蘿筐拿來,這幅繡還差幾針就好了。”鋪開來是一幅寶華玉蘭,一見倒似回到春日,雁姐兒拈了針,半個時辰收了尾,展開一笑:“這一幅總好有八兩銀,奶娘收好了,帶出去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