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姐兒這句話一出口,潘氏眼睛都紅了,抬了一隻手去抹眼睛,抓著外孫女不肯放,牽到門口又去看茂哥兒,茂哥兒看著姐姐笑盈盈的攙了潘氏過來,又把臉埋到秀娘肩膀裏。
秀娘顛一顛他:“叫阿婆呀,”見茂哥兒不應笑道:“他還怕起羞來了。”潘氏一手牽了蓉姐兒,一手撫著秀娘的背,把這一家子領到屋裏去,還問:“四郎怎的沒跟了一起來?”
“他在江州茶葉鋪子裏盤貨,今年雨水灌得早些,茶葉不比往年多,怕貨不夠呢。”秀娘抬頭一看,沈家如今卻是大門大戶,也怪不得鄰居全出來看,一條街上隻有沈家拿磚砌出牆來,三丈來長一丈多寬,立在門邊抬了頭都瞧不見頂。
潘氏笑的合不攏嘴兒:“氣派罷,裏頭也大呢,單給你們收拾了一間院子,叫妞妞跟我住。”蓉姐兒恨不得膩在潘氏身邊,走到門口又回頭:“阿公呢?”
“他磨蹭蹭的,還在那橋上數圓墩呢。”潘氏往巷子口張一張,還沒見著沈老爹的影子,蓉姐兒放了手,站在台階上拎了裙子往下走:“我去接阿公。”
不獨河道窄了,原來看著寬的能踢毛鍵子玩花繩的路也窄起來,她身後跟了甘露,一路過去都有人看,濼水是出綢的地方,可蓉姐兒這一身的雲錦卻少有人見過,她也不怕人看,老遠看見沈老爹就笑著招手:“阿公。”
地上方磚隻有拳頭那麽大,年深日久早就不齊了,高一塊低一塊的,蓉姐兒腳上穿了軟底鞋兒,一樣走的快,這段路隔得時候久了,可哪一塊平哪一塊凸,全在心裏,等她攬上了沈老爹叫著阿公撒嬌,甘露蘭針還沒一個跟上來。
沈老爹嘴巴一直咧著,他成了富家翁還沒改掉河邊下棋賭鋼板的嗜好,路過橋邊,橋下棋搭子圍成一圈,見到就叫他:“今兒下不下棋?”
沈老爹手上鬆快了,脾氣卻不變,回回來賭棋,下贏了就使勁來,輸了三個子兒就要甩手走人,他昨兒贏了,約好要來的,這時候卻直擺手:“我們家囡囡回來哉,不下不下。”
蓉姐兒記得清楚,她才比河墩子高,沈老爹就帶她來河邊下棋,贏了就有一個銅板的飴糖吃,要是輸了,就叫她不許回去說給潘氏聽,她那麽一點點就知道說過一回,下次贏了錢也沒糖吃了,嘴嚴的很,再沒一回說漏過。
挽了沈老爹的搖他:“阿公,你去下棋,贏了鋼板再給我買糖球吃。”兩個一路說一路往回走,四五隻小船上裝滿了箱子,一抬抬的擔進去,那蹲在河旁邊洗菜的仰了頭甩著菜葉子上的水珠:“沈家老爹,女兒女婿可是帶財來呢。”
沈老爹眯著眼睛笑,拉了蓉姐兒進去,院子裏早就大變模樣,隻那棵梧桐樹還留在原地,蓉姐兒抬頭看著嘻一聲笑了:“阿公,隻這顆樹沒變矮。”小時候抬了頭怎麽也看不到樹尖尖,如今抬頭看,還是見不著頂。
孫蘭娘妍姐兒沈大郎俱都出來迎,茂哥兒才進門時才還拘束,這會兒已經蹲在堂前,手裏拿著個木馬玩,卻是沈大郎雕的,他自個兒沒兒子,早早雕好了一直收著,知道茂哥兒來尋出來擦幹淨一直擺著,他怎麽也不肯下地,一拿出這個,眼睛便轉不開了,也不用人再哄,自個兒就擺弄起來。
抬頭看見姐姐進來了,站起來把小木馬舉起來給她看:“姐姐,寶寶的馬!”家裏哪一樣東西不是可著他挑的,拿了來到他麵前自然就是給他的,秀娘擱了茶盞笑:“你謝過舅舅沒有。”
茂哥兒原來還認生,沈大郎給了他一籮筐玩具,自然就同他好起來,把馬抱在胸前,兩隻手團起來拜拜,沈大郎蹲下來同他說話:“後邊養了條小黃狗,茂哥兒要不要看。”
王家有大雁有錦鯉,還養了野兔子,廊下還吊了兩隻紅嘴雀兒,房裏還有個霸道的大白,把這些個全當是它的,每日裏逗鳥唬兔子,神氣得很,卻從來不曾養過狗,茂哥兒一聽立馬站起來,把手交給沈大郎。
沈大郎牽了外甥,一路走一路同他說:“大黃才養了小狗,你要慢慢把手給它聞過了,才能摸小狗。”茂哥兒怯生生的:“不聞,就咬我啦?”
“大黃當了姆媽,小狗就是它的寶寶。”蘭娘看著丈夫一路走一路哄孩子,扯扯嘴角笑起來,心裏有點酸又有點苦,丈夫實是想要個男娃娃的。
蓉姐兒早早過去拉了姐姐的手,她沒回來的時候,妍姐兒吃醋,等她一回來,妍姐兒哪裏還記得,不住的打量她,看見她一身雲錦,身上穿著六幅裙子,腰封也不是濼水花樣,一疊聲的問她:“跟我到屋裏去,我給你刺了幅白貓圖呢。”
蓉姐兒聽見貓兒就跌腳:“呀,大白呢。”大白貓在艙裏睡覺,下船的時候專有丫頭抱它,甘露站上來:“姐兒還憂心它,還沒靠岸邊就跳上來了,這會子不知跑哪兒玩去了。”
此地是大白舊家,倒不怕它跑脫了,蓉姐兒心中一定,兩個牽了手才走到後院,就聽見貓兒打架的聲音,湊過去一看,兩隻大白貓兒你一爪子我一爪子的飛到撲去。
蓉姐兒繞著廊下走,下人們都聚起來瞧熱鬧,小白自小就霸道愛欺負大白的,蓉姐兒怕大白吃虧,可兩隻貓兒在簷上,誰也幫不得手,她順手指了一個:“有長竹竿子沒有!”
小白在沈家養得膘肥體壯,毛色油亮,它知道往廚房裏去找吃的,濼水的魚又賣得賤,小魚兒撈上來,它連頭尾都不肯吃,專吃中間這段肉,又愛吃鮮魚籽兒,吃完了就去沈老爹那兒撒嬌,翻了肚皮又要摸又要揉,哪裏是大白的對手。
大白鬥過雁唬過鴨,上前一爪子就半跳著往後退,卷了尾巴衝小白齜牙,不一會兒小白就叫它給撓了,下人拿了長竹竿過來,分開兩隻貓兒,蓉姐兒立在院裏不住的叫,大白跳下來,翹著尾巴踩在青磚上,小白卻喵嗚喵嗚。
蓉姐兒抱了大白就輕拍它的頭,不肯放它下地,一路抱著它進了妍姐兒的屋子,那幅白貓滾繡球的座屏正擺在幾案上,蓉姐兒還沒拿過來細瞧,大白就又炸著毛,一爪子把座屏推倒,它還當這裏頭的貓兒是才剛打架的小白呢。
前邊潘氏已經把秀娘帶到收拾好的屋子裏去,拉了她坐在床沿,問她:“茂哥兒都這樣大了,你就沒想著再養活一個?多子多福才是福氣,你看看你嫂嫂,一句都說不得,也就是吃著咱們大郎老實,換了別個早把她休回家去了。”
孫蘭娘把著絲坊,潘氏倒是想管事,一來插不進手去,二來她也不懂生意事,交給兒媳婦心裏總不大樂意,又不好跟別個說,小女兒一家來就尋著了主心骨:“你叫她打理也是好事兒,可你那些個姑子,往常碰見了,哪個嘴裏說過好聽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活似我們一家吃了用了她們的,你可沒瞧見,上回才叫我一頓搶白,有這挑撿別個的心思,還不如關上門生兒子,鹹吃蘿卜淡操心,也不怕溜鳥扯著蛋!”
秀娘原來嫌潘氏煩,這會兒越聽越笑,她在外頭哪裏能聽見這話,拍潘氏的手:“娘,別理她們,我如今有了茂哥兒,哪個還敢在我麵前硬氣。”
潘氏一聽這話就點頭:“可不,我為甚在你爹跟前硬,頭一個就是兒子嘛。”她得意洋洋搖搖腦袋,又一把拉住女兒:“你同我說說,妞妞訂親的那是個什麽人家呀,聽說已經是個秀才了。”
秀娘這回臉上笑意更盛:“娘也曾見過的,原是妞妞出痘那一年,送了藥過來的徐小官人。”那時候潘氏眼裏,哪個都是大小官人,聽見秀娘這一說,仔細算一算:“他還沒定親?”
“所以才說是得了緣法呢,若不然怎麽正是他家救的妞妞。”秀娘原不滿意也滿意了:“自打定下親事,禮數樣樣周全的,大寒天定的親事,還送了活雁來,不是一對,六對呢,倒沒為著自個兒是官家出來的,就輕縵了妞妞。”
潘氏聽見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條縫:“好哉好哉,我想怎麽給妞妞辦東西添妝,她屋子裏一箱子衣裳,看看她愛哪個。”
“她還能愛哪個,愛紅。”這個毛病就是潘氏給慣出來的,小時候穿成大紅包,一年給她做一件新衣都要紅的,到能撒開了跳,就每種紅都做起來,衣裳箱子打開來晃花人的眼。
聽見這個潘氏更喜:“紅好,紅正氣,她就是穿紅好看。”
兩個親親熱熱說著話,外邊蓮米進來報:“老太太,表姑娘來了。”這句表姑娘說的卻是玉娘,她就在大柳枝巷子東頭住著,一知道秀娘蓉姐兒來了,趕緊上得門來。
潘氏揮了手叫丫頭請進來,湊到秀娘耳邊:“如今她可不得了,自個兒開了綢坊,雇了十多個孤寡人,在姑子街可有名頭呢!”
玉娘承了王家的情,秀娘怎麽也不肯要她的身價銀子,她便把攢得這些年的錢在姑子街上開了繡坊,隻雇姑子街上那些個夫家不容娘家又回不去的婦人做活,典了一間空屋,擺開二十多個繡花棚子,絲坊她做不過別個,繡坊卻是頭一個辦出來的。
那些個寡婦往常不好到人堆裏去,聚在一處既不忌諱,又能有個說話的地方,俱是命苦的,全往她那兒去,竟也羅得十來人,做起了繡花生意來。
秀娘聽見倒為她歡喜,潘氏卻嘖一聲,一轉頭又說到蓉姐兒身上:“要說那些個活計是頂頂好,她們隻這一個進項,又精又快,繡出來的就跟活的一樣,隻不吉利,不好置辦嫁妝,可惜了了。”
秀娘顛一顛他:“叫阿婆呀,”見茂哥兒不應笑道:“他還怕起羞來了。”潘氏一手牽了蓉姐兒,一手撫著秀娘的背,把這一家子領到屋裏去,還問:“四郎怎的沒跟了一起來?”
“他在江州茶葉鋪子裏盤貨,今年雨水灌得早些,茶葉不比往年多,怕貨不夠呢。”秀娘抬頭一看,沈家如今卻是大門大戶,也怪不得鄰居全出來看,一條街上隻有沈家拿磚砌出牆來,三丈來長一丈多寬,立在門邊抬了頭都瞧不見頂。
潘氏笑的合不攏嘴兒:“氣派罷,裏頭也大呢,單給你們收拾了一間院子,叫妞妞跟我住。”蓉姐兒恨不得膩在潘氏身邊,走到門口又回頭:“阿公呢?”
“他磨蹭蹭的,還在那橋上數圓墩呢。”潘氏往巷子口張一張,還沒見著沈老爹的影子,蓉姐兒放了手,站在台階上拎了裙子往下走:“我去接阿公。”
不獨河道窄了,原來看著寬的能踢毛鍵子玩花繩的路也窄起來,她身後跟了甘露,一路過去都有人看,濼水是出綢的地方,可蓉姐兒這一身的雲錦卻少有人見過,她也不怕人看,老遠看見沈老爹就笑著招手:“阿公。”
地上方磚隻有拳頭那麽大,年深日久早就不齊了,高一塊低一塊的,蓉姐兒腳上穿了軟底鞋兒,一樣走的快,這段路隔得時候久了,可哪一塊平哪一塊凸,全在心裏,等她攬上了沈老爹叫著阿公撒嬌,甘露蘭針還沒一個跟上來。
沈老爹嘴巴一直咧著,他成了富家翁還沒改掉河邊下棋賭鋼板的嗜好,路過橋邊,橋下棋搭子圍成一圈,見到就叫他:“今兒下不下棋?”
沈老爹手上鬆快了,脾氣卻不變,回回來賭棋,下贏了就使勁來,輸了三個子兒就要甩手走人,他昨兒贏了,約好要來的,這時候卻直擺手:“我們家囡囡回來哉,不下不下。”
蓉姐兒記得清楚,她才比河墩子高,沈老爹就帶她來河邊下棋,贏了就有一個銅板的飴糖吃,要是輸了,就叫她不許回去說給潘氏聽,她那麽一點點就知道說過一回,下次贏了錢也沒糖吃了,嘴嚴的很,再沒一回說漏過。
挽了沈老爹的搖他:“阿公,你去下棋,贏了鋼板再給我買糖球吃。”兩個一路說一路往回走,四五隻小船上裝滿了箱子,一抬抬的擔進去,那蹲在河旁邊洗菜的仰了頭甩著菜葉子上的水珠:“沈家老爹,女兒女婿可是帶財來呢。”
沈老爹眯著眼睛笑,拉了蓉姐兒進去,院子裏早就大變模樣,隻那棵梧桐樹還留在原地,蓉姐兒抬頭看著嘻一聲笑了:“阿公,隻這顆樹沒變矮。”小時候抬了頭怎麽也看不到樹尖尖,如今抬頭看,還是見不著頂。
孫蘭娘妍姐兒沈大郎俱都出來迎,茂哥兒才進門時才還拘束,這會兒已經蹲在堂前,手裏拿著個木馬玩,卻是沈大郎雕的,他自個兒沒兒子,早早雕好了一直收著,知道茂哥兒來尋出來擦幹淨一直擺著,他怎麽也不肯下地,一拿出這個,眼睛便轉不開了,也不用人再哄,自個兒就擺弄起來。
抬頭看見姐姐進來了,站起來把小木馬舉起來給她看:“姐姐,寶寶的馬!”家裏哪一樣東西不是可著他挑的,拿了來到他麵前自然就是給他的,秀娘擱了茶盞笑:“你謝過舅舅沒有。”
茂哥兒原來還認生,沈大郎給了他一籮筐玩具,自然就同他好起來,把馬抱在胸前,兩隻手團起來拜拜,沈大郎蹲下來同他說話:“後邊養了條小黃狗,茂哥兒要不要看。”
王家有大雁有錦鯉,還養了野兔子,廊下還吊了兩隻紅嘴雀兒,房裏還有個霸道的大白,把這些個全當是它的,每日裏逗鳥唬兔子,神氣得很,卻從來不曾養過狗,茂哥兒一聽立馬站起來,把手交給沈大郎。
沈大郎牽了外甥,一路走一路同他說:“大黃才養了小狗,你要慢慢把手給它聞過了,才能摸小狗。”茂哥兒怯生生的:“不聞,就咬我啦?”
“大黃當了姆媽,小狗就是它的寶寶。”蘭娘看著丈夫一路走一路哄孩子,扯扯嘴角笑起來,心裏有點酸又有點苦,丈夫實是想要個男娃娃的。
蓉姐兒早早過去拉了姐姐的手,她沒回來的時候,妍姐兒吃醋,等她一回來,妍姐兒哪裏還記得,不住的打量她,看見她一身雲錦,身上穿著六幅裙子,腰封也不是濼水花樣,一疊聲的問她:“跟我到屋裏去,我給你刺了幅白貓圖呢。”
蓉姐兒聽見貓兒就跌腳:“呀,大白呢。”大白貓在艙裏睡覺,下船的時候專有丫頭抱它,甘露站上來:“姐兒還憂心它,還沒靠岸邊就跳上來了,這會子不知跑哪兒玩去了。”
此地是大白舊家,倒不怕它跑脫了,蓉姐兒心中一定,兩個牽了手才走到後院,就聽見貓兒打架的聲音,湊過去一看,兩隻大白貓兒你一爪子我一爪子的飛到撲去。
蓉姐兒繞著廊下走,下人們都聚起來瞧熱鬧,小白自小就霸道愛欺負大白的,蓉姐兒怕大白吃虧,可兩隻貓兒在簷上,誰也幫不得手,她順手指了一個:“有長竹竿子沒有!”
小白在沈家養得膘肥體壯,毛色油亮,它知道往廚房裏去找吃的,濼水的魚又賣得賤,小魚兒撈上來,它連頭尾都不肯吃,專吃中間這段肉,又愛吃鮮魚籽兒,吃完了就去沈老爹那兒撒嬌,翻了肚皮又要摸又要揉,哪裏是大白的對手。
大白鬥過雁唬過鴨,上前一爪子就半跳著往後退,卷了尾巴衝小白齜牙,不一會兒小白就叫它給撓了,下人拿了長竹竿過來,分開兩隻貓兒,蓉姐兒立在院裏不住的叫,大白跳下來,翹著尾巴踩在青磚上,小白卻喵嗚喵嗚。
蓉姐兒抱了大白就輕拍它的頭,不肯放它下地,一路抱著它進了妍姐兒的屋子,那幅白貓滾繡球的座屏正擺在幾案上,蓉姐兒還沒拿過來細瞧,大白就又炸著毛,一爪子把座屏推倒,它還當這裏頭的貓兒是才剛打架的小白呢。
前邊潘氏已經把秀娘帶到收拾好的屋子裏去,拉了她坐在床沿,問她:“茂哥兒都這樣大了,你就沒想著再養活一個?多子多福才是福氣,你看看你嫂嫂,一句都說不得,也就是吃著咱們大郎老實,換了別個早把她休回家去了。”
孫蘭娘把著絲坊,潘氏倒是想管事,一來插不進手去,二來她也不懂生意事,交給兒媳婦心裏總不大樂意,又不好跟別個說,小女兒一家來就尋著了主心骨:“你叫她打理也是好事兒,可你那些個姑子,往常碰見了,哪個嘴裏說過好聽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活似我們一家吃了用了她們的,你可沒瞧見,上回才叫我一頓搶白,有這挑撿別個的心思,還不如關上門生兒子,鹹吃蘿卜淡操心,也不怕溜鳥扯著蛋!”
秀娘原來嫌潘氏煩,這會兒越聽越笑,她在外頭哪裏能聽見這話,拍潘氏的手:“娘,別理她們,我如今有了茂哥兒,哪個還敢在我麵前硬氣。”
潘氏一聽這話就點頭:“可不,我為甚在你爹跟前硬,頭一個就是兒子嘛。”她得意洋洋搖搖腦袋,又一把拉住女兒:“你同我說說,妞妞訂親的那是個什麽人家呀,聽說已經是個秀才了。”
秀娘這回臉上笑意更盛:“娘也曾見過的,原是妞妞出痘那一年,送了藥過來的徐小官人。”那時候潘氏眼裏,哪個都是大小官人,聽見秀娘這一說,仔細算一算:“他還沒定親?”
“所以才說是得了緣法呢,若不然怎麽正是他家救的妞妞。”秀娘原不滿意也滿意了:“自打定下親事,禮數樣樣周全的,大寒天定的親事,還送了活雁來,不是一對,六對呢,倒沒為著自個兒是官家出來的,就輕縵了妞妞。”
潘氏聽見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條縫:“好哉好哉,我想怎麽給妞妞辦東西添妝,她屋子裏一箱子衣裳,看看她愛哪個。”
“她還能愛哪個,愛紅。”這個毛病就是潘氏給慣出來的,小時候穿成大紅包,一年給她做一件新衣都要紅的,到能撒開了跳,就每種紅都做起來,衣裳箱子打開來晃花人的眼。
聽見這個潘氏更喜:“紅好,紅正氣,她就是穿紅好看。”
兩個親親熱熱說著話,外邊蓮米進來報:“老太太,表姑娘來了。”這句表姑娘說的卻是玉娘,她就在大柳枝巷子東頭住著,一知道秀娘蓉姐兒來了,趕緊上得門來。
潘氏揮了手叫丫頭請進來,湊到秀娘耳邊:“如今她可不得了,自個兒開了綢坊,雇了十多個孤寡人,在姑子街可有名頭呢!”
玉娘承了王家的情,秀娘怎麽也不肯要她的身價銀子,她便把攢得這些年的錢在姑子街上開了繡坊,隻雇姑子街上那些個夫家不容娘家又回不去的婦人做活,典了一間空屋,擺開二十多個繡花棚子,絲坊她做不過別個,繡坊卻是頭一個辦出來的。
那些個寡婦往常不好到人堆裏去,聚在一處既不忌諱,又能有個說話的地方,俱是命苦的,全往她那兒去,竟也羅得十來人,做起了繡花生意來。
秀娘聽見倒為她歡喜,潘氏卻嘖一聲,一轉頭又說到蓉姐兒身上:“要說那些個活計是頂頂好,她們隻這一個進項,又精又快,繡出來的就跟活的一樣,隻不吉利,不好置辦嫁妝,可惜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