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風清,憂患凋零。老去光陰速可驚。
鬢華雖改心無改,試把金觥。舊曲重聽。猶似當年醉裏聲。
此文,
獻給與我共度過那段青蔥歲月的朋友們,
一並祭奠我們逝去的青春。
一
一個長發中分的清秀少年彈著吉他,和著雙卡收錄機裏的卡帶歌聲,寫字台磁帶盒上,是同樣長發飄飄的齊秦。
每晚吃完飯我就會照例跑到離我家幾百米的這個同學兼鐵哥們家,那會兒最好的娛樂就是聽著錄音機飄出來的時尚音符,看哥們兒隨著自己稚嫩地彈奏哼唱,然後思緒一同徜徉在少年們未知的未來,懷著剛剛懵懂的春心,調侃著彼此都相熟的女孩。
美東是我初中的同學,其實小學我們就是叔伯同學,不在一個年級,他比我高一級,記得好像是四班,以前的小學每個年級班級很少,也就三個班,四個班的年級感覺隊伍很龐大了。
小學時代,美東就長得很清秀,瘦高個,高高的鼻梁,大瞪眼,雙眼皮,很有輪廓的臉龐,頭發還有些自來卷,少言寡語,老實巴交的樣子。因為班級少,全校的調皮孩子基本我都熟悉,美東是屬於老實人那夥的。記得我跟美東班裏的一個叫“小刀龍”,長得高高瘦瘦的孩子打過架,那孩子後來在混社會的路上修煉得不錯。
初中最初我跟美東不在一個學校。他在海邊的十八中,那個學校是我們這個城市盛產社會人的黃埔軍校,尤其是女將,知名的“六姊妹”就來自這個優秀的學校。
我起初是在二十中,學習氛圍還是不錯的,我在小學是班幹部,看樣也是有檔案記載,中學報到第一天,班主任很嚴肅地把我們幾個班幹部留下開會,安排了班幹部分工。
我還跟小學一樣,擔任體育委員。會議結束前,班主任語重心長,諄諄教導:七年級就要摘下紅領巾了,希望你們都是第一批團員。
那個年代,每個學校都有些社會人預備隊。主要目的不是讀書,而是混到歲數去就業,上班掙工資。那個年代聽到哪個發小,或是小夥伴一說:明年我要就業了,家裏有關係,去哪哪廠子,都是滿心歡喜和自豪的。
八零年代正是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大潮初起的時候,人們都對身邊朋友家裏今天竄出來的一樣新鮮玩意,明天又竄出來的另一樣新鮮玩意感到無限新奇和羨慕。錄音機,電視機,電子表,到電冰箱,洗衣機。。。
記得我小學同桌是個瘦瘦高高的女同學,忽然有一天手上戴著個鐲子來上學,牙白色鐲子中間還鑲嵌著一個小表盤。因為她手腕比較纖細,所以鐲子特別顯眼,而且真的很漂亮。
課間,好多女同學圍著她,聽她很自豪地介紹:“這是我爸爸剛從廣州出差給我帶回來的,香港製造的呢。”
“哇”,一圈女同學羨慕地驚叫起來,其實年齡那麽小的大家可能都不知道香港在哪,但是“香港”如雷貫耳。
二
跟美東又相遇是在二十一中,那會我們這個城市最好的中學是二十二中,因為離市政府近,所以市直機關的孩子們都就讀於二十二中,師資力量也最雄厚。但二十一中也是老牌中學,始建於1931年,原名“私立東炮台學校”,依山麵海,風景秀麗。
時至今日,二十一中已經是這個城市最好的學校,學區房是全市最貴的,除了曆年繼續給國家輸送了很多精英校友,也出了幾位名揚海內外的娛樂圈明星,尤其是“蔡爺”,所以學校更是名聲大噪。
七年級也就是初二的下學期,85年過完春節,我沒能再返校二十中。而是稀裏糊塗被老爹給轉學到二十一中,美東應該也是那年轉學過去的。剛轉學到新學校,新班級,一切都是陌生的。沒有朋友。
還有一個令我情緒低落,比較消極的原因是突然轉學到了新班級,成了普通同學,不再是班幹部。
那時沒有網絡,沒有手機,交通不便,年齡又小,原先的同學離別可能就是幾十年,甚至一生不見。
第一眼見到美東,他穿著一件帶拉鏈的卡其色夾克衫,當時是很時髦的。我馬上就認出他是我的小學同學,他也看我麵熟,於是說起“小刀龍”,馬上進入熱聊模式。
盡管小學不是一個年級的,但現在在一群陌生同學裏,也能感覺出彼此是最親切的,親近感很快讓我們成為好朋友。
<a id="wzsy" href="http://www.lingdiankanshu.com">lingdiankanshu.com</a>
那時城市很小,小學時美東是住在市府街,老城最中心,後來美東家因為躲遷搬去城市最西邊的孔雀台,當時二十一中算是在城市的最東邊,所以也很遠。當然現在城市擴大了差不多十倍。就不算邊了,成了市中心。
那個年代,除了住在校園附近的,同學們大多都是騎自行車上學,那時公共交通不發達,整個城市隻有9條公交線路。因為太遠,美東必須要坐公交車上學,每天1路車從城市西邊終點站發電廠站坐到東邊終點站虹橋路上學。
美東中午不能回家,都是在學校食堂吃飯,我很羨慕他一到中午放學就拿起鋼精飯盒往食堂溜達的感覺,那麽從容不迫,而我要跟其他同學一樣,一窩蜂地跑去自行車棚,找到自己的車子,又一窩蜂地衝出學校,順著大下坡浩浩蕩蕩地往家裏殺去。
鬢華雖改心無改,試把金觥。舊曲重聽。猶似當年醉裏聲。
此文,
獻給與我共度過那段青蔥歲月的朋友們,
一並祭奠我們逝去的青春。
一
一個長發中分的清秀少年彈著吉他,和著雙卡收錄機裏的卡帶歌聲,寫字台磁帶盒上,是同樣長發飄飄的齊秦。
每晚吃完飯我就會照例跑到離我家幾百米的這個同學兼鐵哥們家,那會兒最好的娛樂就是聽著錄音機飄出來的時尚音符,看哥們兒隨著自己稚嫩地彈奏哼唱,然後思緒一同徜徉在少年們未知的未來,懷著剛剛懵懂的春心,調侃著彼此都相熟的女孩。
美東是我初中的同學,其實小學我們就是叔伯同學,不在一個年級,他比我高一級,記得好像是四班,以前的小學每個年級班級很少,也就三個班,四個班的年級感覺隊伍很龐大了。
小學時代,美東就長得很清秀,瘦高個,高高的鼻梁,大瞪眼,雙眼皮,很有輪廓的臉龐,頭發還有些自來卷,少言寡語,老實巴交的樣子。因為班級少,全校的調皮孩子基本我都熟悉,美東是屬於老實人那夥的。記得我跟美東班裏的一個叫“小刀龍”,長得高高瘦瘦的孩子打過架,那孩子後來在混社會的路上修煉得不錯。
初中最初我跟美東不在一個學校。他在海邊的十八中,那個學校是我們這個城市盛產社會人的黃埔軍校,尤其是女將,知名的“六姊妹”就來自這個優秀的學校。
我起初是在二十中,學習氛圍還是不錯的,我在小學是班幹部,看樣也是有檔案記載,中學報到第一天,班主任很嚴肅地把我們幾個班幹部留下開會,安排了班幹部分工。
我還跟小學一樣,擔任體育委員。會議結束前,班主任語重心長,諄諄教導:七年級就要摘下紅領巾了,希望你們都是第一批團員。
那個年代,每個學校都有些社會人預備隊。主要目的不是讀書,而是混到歲數去就業,上班掙工資。那個年代聽到哪個發小,或是小夥伴一說:明年我要就業了,家裏有關係,去哪哪廠子,都是滿心歡喜和自豪的。
八零年代正是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大潮初起的時候,人們都對身邊朋友家裏今天竄出來的一樣新鮮玩意,明天又竄出來的另一樣新鮮玩意感到無限新奇和羨慕。錄音機,電視機,電子表,到電冰箱,洗衣機。。。
記得我小學同桌是個瘦瘦高高的女同學,忽然有一天手上戴著個鐲子來上學,牙白色鐲子中間還鑲嵌著一個小表盤。因為她手腕比較纖細,所以鐲子特別顯眼,而且真的很漂亮。
課間,好多女同學圍著她,聽她很自豪地介紹:“這是我爸爸剛從廣州出差給我帶回來的,香港製造的呢。”
“哇”,一圈女同學羨慕地驚叫起來,其實年齡那麽小的大家可能都不知道香港在哪,但是“香港”如雷貫耳。
二
跟美東又相遇是在二十一中,那會我們這個城市最好的中學是二十二中,因為離市政府近,所以市直機關的孩子們都就讀於二十二中,師資力量也最雄厚。但二十一中也是老牌中學,始建於1931年,原名“私立東炮台學校”,依山麵海,風景秀麗。
時至今日,二十一中已經是這個城市最好的學校,學區房是全市最貴的,除了曆年繼續給國家輸送了很多精英校友,也出了幾位名揚海內外的娛樂圈明星,尤其是“蔡爺”,所以學校更是名聲大噪。
七年級也就是初二的下學期,85年過完春節,我沒能再返校二十中。而是稀裏糊塗被老爹給轉學到二十一中,美東應該也是那年轉學過去的。剛轉學到新學校,新班級,一切都是陌生的。沒有朋友。
還有一個令我情緒低落,比較消極的原因是突然轉學到了新班級,成了普通同學,不再是班幹部。
那時沒有網絡,沒有手機,交通不便,年齡又小,原先的同學離別可能就是幾十年,甚至一生不見。
第一眼見到美東,他穿著一件帶拉鏈的卡其色夾克衫,當時是很時髦的。我馬上就認出他是我的小學同學,他也看我麵熟,於是說起“小刀龍”,馬上進入熱聊模式。
盡管小學不是一個年級的,但現在在一群陌生同學裏,也能感覺出彼此是最親切的,親近感很快讓我們成為好朋友。
<a id="wzsy" href="http://www.lingdiankanshu.com">lingdiankanshu.com</a>
那時城市很小,小學時美東是住在市府街,老城最中心,後來美東家因為躲遷搬去城市最西邊的孔雀台,當時二十一中算是在城市的最東邊,所以也很遠。當然現在城市擴大了差不多十倍。就不算邊了,成了市中心。
那個年代,除了住在校園附近的,同學們大多都是騎自行車上學,那時公共交通不發達,整個城市隻有9條公交線路。因為太遠,美東必須要坐公交車上學,每天1路車從城市西邊終點站發電廠站坐到東邊終點站虹橋路上學。
美東中午不能回家,都是在學校食堂吃飯,我很羨慕他一到中午放學就拿起鋼精飯盒往食堂溜達的感覺,那麽從容不迫,而我要跟其他同學一樣,一窩蜂地跑去自行車棚,找到自己的車子,又一窩蜂地衝出學校,順著大下坡浩浩蕩蕩地往家裏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