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如果宋嘉語落選,除非選秀有黑幕。憑宋榮而今的地位以及宋嘉語的才貌,哪怕啥妝都不畫,青春在,美貌在,宋嘉語一身普通的青衫繡花裙往那兒一站,就給諸人詮釋了一句唐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隻要是人,不論男人還是女人,沒有不多看兩眼的。
宋嘉語這相貌,不是不出挑兒,而是太出挑兒。出挑兒的令方太後不得不想著“美色誤國”之類,其實說簡單了,就是宋嘉語把承恩公府精心準備的女孩兒襯的,那叫一個麵目平庸喲。若往日,昭文帝可能還會看在方太後的麵子上給承恩公府些許臉麵,如今,昭文帝怒氣未消,正煩著承恩公府呢,見著承恩公府的女孩兒,非但一個未留,還奚落了一句,“不及宋妃多矣。”沒錯!先時不情不願清心寡欲被方太後催著、拿著先帝在天之靈勸著、看在祖宗江山麵子上才肯答應選秀的昭文帝,一見宋嘉語便驚為天人,立刻賜以妃位,賜居永安宮。宋嘉語連回家的機會都沒有,當晚承歡,沐浴恩澤,三千寵愛,集於一身。
有了宋嘉語,昭文帝又留下了幾家閨秀,各賜尊位,隻是都不及宋嘉語位份高。昭文帝這般寵愛宋嘉語,宋榮年後銷假上班也變的極外順遂。昭文帝有時心裏也奇怪,他是見識過宋嘉言的有勇有謀、潑辣厲害的。說句老實話,縱使昭文帝也有些發愁宋嘉言那樣的女人。而他,實未料到宋嘉言的妹妹——宋嘉語竟是這樣清麗無雙,溫柔可人,靈慧動人。
真不知宋子熙如何調\教出這樣完全不同的兩個女兒來的。
昭文帝喜歡宋嘉語,每月椒房請安,小紀氏都是眉飛色舞、腳下生風,恨不能昭告天下自己女兒如何得陛下寵愛。幸而宋榮早警告過小紀氏,想給女兒惹麻煩就盡管私泄禁中語吧。
由於老太太、小紀氏智商不大過關,宋榮隻得把要緊事交與宋培言去做。宋榮是這樣跟宋嘉言說的,“如今語姐兒在宮裏,雖有陛下寵愛,到底還有自己有個孩子傍身才算有了依靠。”帝王的寵愛從來不是依靠,隻有孩子才是真的。
宋嘉言深不解其意,道,“生孩子這方麵,我也不大懂啊。倒不如問問老太太。”
聽這驢唇不對馬嘴的話,宋榮瞪宋嘉言一眼,“是叫你進宮跟語姐兒提醒一聲。”過了年,宋嘉言的腿傷終於痊愈,家裏已經在準備宋嘉言定親的事了。
宋嘉言道,“這還用提醒?孩子的事,順其自然就好。早她選秀前我就眼她說過了。”宋嘉語又不傻,何況昭文帝這樣寵愛她,現在又缺兒子,宋嘉主有孕隻是早晚的事。
“那你也跟著你太太一道進這,看看語姐兒可好。”小紀氏的眼光,宋榮信不過,看事從沒看到過點子上。
宋嘉言明白了宋榮的意思。
宋嘉言有個縣主的身份,隨著小紀氏進宮並不難。
依舊是那些繁瑣的程序,如今宋嘉語一宮主位,倍受寵愛,出來接她們入宮的小太監格外的殷勤。進宮請安,並不能直接就去永安宮拜見宋嘉語。按例,先去太後慈寧宮請安,再去戚貴妃的長福宮,之後,才能去永安宮。
永安宮很華美,這也不奇怪,宋嘉語正得聖寵,下麵奴才定是可著勁兒的巴結孝敬。
見到小紀氏與宋嘉言,宋嘉語很是開心,不待她們行禮便令宮女把人扶住,賜座後先問候了小紀氏,又問家裏人,再問宋嘉言,“大姐姐,你的腿都好了嗎?”
宋嘉言笑,“多謝娘娘賜的藥酒,已經大好了。”順便打量宋嘉語的氣色,果然白裏透紅,好的很。較之先時在家的清麗,如今更多了幾分小婦人的慵懶,傾城之態,初露端倪。宋嘉言相信,再過幾年,宋嘉語能出落的更加美豔無雙。
以往在家裏不覺著什麽,小時候兩姐妹還常鬥個氣啥的,但,進得宮來,宋嘉語才明白,姐妹情多麽難得與珍惜。宋嘉語巧笑如嫣,“其實也不是我賜的。是陛下問我想要什麽賞賜,金玉首飾我並不缺,就是一直記掛著大姐姐的腿傷,便跟陛下說了。陛下賞了我藥酒,我借花獻……”
宋嘉語話音未落,邊上一個姑姑咳了一聲,宋嘉語眼中閃過一抹厭惡,微微一笑,吩咐道,“春兒,你洪姑姑渴了,趕緊著,拿咱們的好茶,給你洪姑姑沏上一壺去。伺候你洪姑姑嚐一嚐咱們的好茶。”
宋嘉語位份不低,家中的丫環帶了兩個進宮,挽春扶著洪姑姑喝茶去了,室中就母女三個,宋嘉語歎口氣,往洪姑姑離開的方向呶呶嘴,“太後娘娘說,我年紀小,派了洪姑姑來服侍我。”
小紀氏心生不妙,忙問,“可是哪裏惹得太後娘娘不悅了?”
宋嘉語幽幽道,“我一日得寵,總會有人不悅。”
宋嘉言望著宋嘉主笑,不疾不徐道,“既是太後娘娘所賞,可見太後娘娘對您的厚待呢。宮裏的事,我不大知道。不過,太後娘娘是陛下的母親,像在民間,哪家老太太派了得用的姑姑給兒媳婦,這可是難得的福氣。娘娘想一想,這是太後娘娘看重您呢。”怕什麽?宋嘉語正是受寵,哪怕方太後也不願意在兒子興頭兒上掃兒子的興的。宋嘉語已是後宮妃嬪,說到底,這個後宮,還是在方太後的手裏。昭文帝是個孝順的人,若能借著洪姑姑來討得方太後的歡心,於宋嘉語受益無數。
宋嘉言親近的湊近宋嘉語,拉開她的手,在她掌中寫了四個字“麗妃已老”。宋嘉語並不是個笨人,她先時不爽洪姑姑來了管東管西,如今宋嘉言一點,宋嘉語恍然大悟,大大的桃花眼中閃過一抹流光,笑,“大姐姐說的是,我一直非常感激太後娘娘對我的照顧。”她剛進後宮,受此恩寵,著實有許多妃嬪眼紅。還有不少低品階的美人、才人巴結上來,宋嘉語可不傻,隻要昭文帝一日喜歡她,她就不可能把昭文帝往外推。全指望著男人生孩子呢。
宋嘉言又寫了“安危”兩字給她,方太後可不是什麽好東西,危急關頭能順手拉著姚馨擋刀的老太婆,雖然方太後是一條路子,不過,宋嘉語也得注意自身安危。
宋嘉語知宋嘉言素有才智,想了想,又道,“這宮裏,淑妃姐姐對我最好。”
宋嘉言微微搖頭,嘴裏笑,“淑妃娘娘咱們自幼就認得的。”在宋嘉語掌中寫了“戚貴妃”三個字。淑妃年紀比宋嘉語大不了幾歲,先時能升為淑妃肯定是受寵的,但,淑妃這些年卻一直沒有生育,不知是何緣故?像秦淑妃這樣年輕又有寵的妃子,如今昭文帝正一門心思的要生孩子,淑妃肯定有自己的算計。但,淑貴妃就不同了。淑貴妃是昭文帝潛坻之人,這個年紀,再生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而且,戚貴妃的女兒端睿公主非常受昭文帝寵愛。何況,宋嘉讓娶的就是戚家女。交好戚貴妃,百利無一害。隻是,戚貴妃怕是不容易交好的。
有端睿公主在,日後戚貴妃照樣可以在昭文帝百年後與女兒出宮就府,戚貴妃又何必攙和年輕妃子間的爭寵奪愛之事呢。人家大可以清清靜靜的過自己的日子。
至於宋家與秦家的聯姻,她還是希望宋嘉語能有自己的孩子。以色侍君,不能長久。有個孩子,以後宋嘉語就有個指望依靠。
椒房請安也是有時間限製的,三人說了會兒話,宋嘉語令人裝了兩大匣子糕點,笑道,“隻顧著說話了,母親和大姐姐帶回去,給老太太、大嫂子都嚐嚐,我這裏的糕點味道很不錯。”
小紀氏與宋嘉言謝了恩賞。
回家後,宋嘉言將宋嘉語的情況跟宋榮說了。
宋榮有些擔憂,“方太後可不是好相與的。”
天底下的事,沒有容易的。尤其宮中,那是一窩子人精聚集的地方。宋嘉言道,“好不好相與,就看二妹妹了。”一朝進宮,宮裏的路就要宋嘉語自己走了。若宋嘉語能把方太後搞定,以後的日子順暢自如。若宋嘉語被方太後搞定,就不好說了。
宋榮並不願意女兒進宮,不過,說句老實話,宋嘉語容貌是出眾,但,如果要進宮拚搏的話,宋嘉言比宋嘉語更加合適。宋嘉言是文武全才,生個孩子傍身絕對沒問題。這事兒落到宋嘉語頭上,宋榮就有說不出的操心。
跟宋榮說完宋嘉語的事,宋嘉言便回了自己院裏。
上元節時,秦崢原本想約宋嘉言出去賞燈,宋嘉言並沒有應。宋嘉言已經懂得了謹言慎行的好處,倒是秦崢,在外麵買了兩盞很精致的陶瓷燒的兔子燈,托宋嘉讓送給宋嘉言。宋嘉言是屬兔的,見著兔子燈微微一笑,令丫環掛在房中觀賞。
訂親的吉日已經卜算出來了,五月份的日子,老太太、小紀氏都很歡喜,老太太笑,“五月好,不冷不熱。”
小紀氏湊趣,“成親的日子也好,十月份,佳果豐盈的季節。”
戚氏笑,“咱們準備嫁妝的時間也充足。”給宋嘉言添妝的東西,戚氏早就備好了。
宋嘉言今年十七,秦崢二十,兩個都不小了,便把定親成親的日子都卜算了出來,準備今年把喜事辦了。小紀氏喜歡宋嘉言,是因為宋嘉言一心為宋嘉語謀算。
那日與小紀氏一道出宮歸家後,小紀氏就悄悄問了宋嘉言在宋嘉語掌心寫了些什麽,宋嘉言便把宋嘉語的情形同小紀氏說了,“妃嬪虎視眈眈,太後派了掌事姑姑進去,是因為此次方家女孩兒全部落選,宮中麗妃已老,沒多少寵愛。妹妹深得陛下喜歡,太後這是想收服了妹妹為她所用。我告訴她太後的意圖。”
小紀氏感歎,“到底是親姐妹。”女兒成了皇帝寵妃,小紀氏深以為榮,見宋嘉言一心為宋嘉語著想,小紀氏對宋嘉言也愈發周全,所表現是,在籌備宋嘉言嫁妝一事上,小紀氏頗為用心。
宮中。
秦淑妃聽說宋嘉語對方太後頗為恭敬,很得方太後歡心,又常去戚妃宮裏走動,秦淑妃微微一笑,路子是不錯,若是宋嘉語能攻克這兩座山,她也服了宋嘉語。
宋嘉語很快傳出有孕的消息,老太太、小紀氏歡天喜地的收拾了許多滋補之物準備給宋嘉語送到了宮裏去。隻是,不待椒房請安之日,又傳出小產的消息來,昭文帝特旨允許宋家人進去探望。
小紀氏在家險些哭瞎了眼睛,老太太也是唉聲歎氣的沒食欲,小紀氏對丈夫哭道,“我這心,像被刀割了一般。”
宋榮歎口氣,“明日讓言丫頭陪你一道進宮,好生勸勸嘉語,莫要叫她鑽了牛角尖。你在家哭一哭就行了,進了宮莫要掉淚,倒叫孩子跟著傷心。”
小紀氏哽咽著,肝腸寸斷,“我知道。”
宋嘉言與小紀氏第二日進宮,先去慈寧宮請安時,方太後也是滿麵愁容,“哀家這心,都快碎了。”
小紀氏跟宋嘉言商量過了,早已有對策,恭恭敬敬的柔聲道,“還請太後娘娘保重鳳體,是臣婦那女兒無福罷了。”
方太後歎,“這是哪裏話,皇上的妃子,怎會無福?”
小紀氏眼圈兒微紅,道,“有陛下這樣的寵愛,有太後娘娘親派了掌事姑姑前去照看,結果,竟未保住龍嗣,臣婦這心裏愧疚的很。”這幾句狠話,還是宋嘉言教她的,小紀氏說著心下頗為忐忑,不過,還是照宋嘉言教的說了。
方太後果然收了那一臉的沉痛,淡淡道,“這幾日,哀家精神頭兒短了,你去瞧瞧宋妃吧。可憐的孩子,哀家去看過她幾遭,難受的緊。”
小紀氏與宋嘉言到戚貴妃宮裏打了個照麵兒,便去了永安宮。
天氣漸暖,宋嘉語瘦的厲害,身上蓋著厚實的錦被,先時那明豔的小臉兒蒼白如紙,小紀氏望著女兒,眼淚就禁不住流了出來。宋嘉言亦是心下酸澀,扶著小紀氏坐在宋嘉語床畔的一張太師椅上,宋嘉言見宋嘉語眼中滾下淚來,輕輕的為她拭去淚道,“若是一家子隻管抱頭痛哭,日子可怎麽過呢?妹妹今年才十六,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人家四五十還有在生孩子的,當下最要緊,是調理好身子,莫要想其他的。”
宋嘉語小聲抽泣,一臉灰敗,“孩子沒了,我也不想活了。”
小紀氏兩眼紅腫,心疼的無已複加,泣道,“這是什麽話,你這是想逼死我呢。”
宋嘉言問,“陛下現在來看過妹妹嗎?”
宋嘉語點頭,“每天都來。”
“隻要陛下的心在妹妹這裏,把身子調理好,日後要多少孩子都有。”宋嘉言低聲道,“小產後,再怎麽調理身子都會發虛,之後一年,最好不要有孕。”
“太後娘娘派給你的女官,還在嗎?”
“太後嗔著她沒照顧好我,把她罰去慈寧宮做苦役了。”
“跟陛下說,再給太後要一個女官,叫太後的人來伺候你。”宋嘉言悄聲道,“麗妃已經無寵,方家無女進宮,太後會需要一個皇子,但是,不一定需要皇子的母親。你這事,不一定是太後出的手,不過,她總有嫌疑。皇上總來瞧你,正好趁機收買幾個低品嬪妾,以後,你手裏得有可用之人。太後派來的女官把你伺候的流了產,再要一個太後的女官來,把命交給太後,她不敢對你怎麽著的。”
小紀氏擔心地,“萬一太後私底下不令女官好生為娘娘調理,可怎生是好?”產後失於調理,可是一輩子的大事兒。
世上哪有十成十的把握,尤其現在,昭文帝是靠不住的。不過,有宋榮在,宋嘉語總不會有性命之憂。“現在娘娘進宮的日子太短,手裏沒人。太後為避嫌疑也不敢叫女官用什麽手段的。”宋嘉言望著宋嘉語,“讓你收買幾個用得著的低品宮嬪,就是為了要太後和後宮忌憚於你的本事,不敢再輕易對你出手。你現在這樣,不知多少人暗地裏拍手稱快,你有個萬一,無非是叫親者痛仇者快。這宮裏,能靠的就是自己。好生靜下心來,調理好身子,還是那句話,以後的路還長。”
安慰了宋嘉語一番,宋嘉言與小紀氏方告辭出宮。
宋嘉言拍拍宋嘉語的手,溫聲道,“拿出些小時候的誌氣來,好生養著,下個月,我與太太再來給娘娘請安。”
回家時,小紀氏又哭了一路。
抽抽咽咽的哭的宋嘉言心煩,小紀氏輕聲泣道,“早知宮裏是這個情形,說什麽我也不能叫你妹妹進宮的。”
現在說這個又有什麽用?宋嘉言長聲一歎。宮廷這種地方,進去不栽兩個跟頭,恐怕很難真正成長起來。有些人命好,跌一跤還能爬起來。有些命薄的,一跤跌死也隻能怪自己時運不濟。
宋嘉語這一跤摔的有些慘,方太後的慈寧宮仍是一團笑聲和氣,仁德親王妃李氏帶著小郡主進宮,秦淑妃正在太後這裏奉承,笑問,“郡主去年及笄禮,不知可有了人家兒?”
李王妃笑,“還沒呢,我想著,一則她年紀不大,二則女孩兒嫁人不比別的,她兄弟們,我是不擔心的,唯她是女孩兒,又素來嬌弱,定要尋一戶可靠妥當的人家兒才好。”
秦淑妃笑道,“郡主的品性,再好不過了。憑他什麽人家兒,隻有配不上郡主的,再沒有郡主配不上的。”
小郡主大大方方的一笑,“娘娘謬讚了,我哪裏有娘娘說的那樣好。”
秦淑妃笑對方太後道,“看郡主這端方氣派的模樣,與端睿公主似的,都隨了太後娘娘。隻是不知,哪家子弟有福氣,能得了郡主的青眼?”
方太後就昭文帝、仁德親王兩個親生子,自然也很疼愛小郡主,笑問,“若有看得上的人家兒,隻管跟哀家說,哀家給咱們的小郡主賜婚。”
“是啊。若是哪日王妃給郡主相中了哪家的才子俊傑,也別忘了告訴我一聲,我一樣為郡主心喜。”秦淑妃瞧著小郡主的模樣,神色和悅至極。
“一定的。”李王妃笑,“不怕娘娘笑話,我這次進宮來,不為別的,正是為了跟娘娘打聽一樁事。”
“什麽事?王妃盡管說。”
“我這女兒,倒不愛什麽富貴權勢,我也是這個意思,隻想給她說一戶知根知底、家風淳厚的人家兒。不瞞娘娘,看遍帝都子弟,再沒有比探花郎更好的了。”李王妃說著,小郡主臉上微羞,李王妃笑,“隻是有一事不知,我的人說秦家在與宋家議親,不知可有此事?若實有此事,雖說咱家是王爵府第,也不好奪他人之婿。若無此事,我倒想跟娘娘做個姻親。”
李王妃的來意,說話間,秦淑妃已有隱隱感觸,聽李王妃這話,秦淑妃不動聲色的笑,“前兒老太太進宮請安,我倒並沒有聽說。崢堂弟是我三叔家的,這事兒,別人不知曉,我三嬸定是清楚的。既然王妃瞧中我那不成器的兄弟,不如我現在厚著臉皮跟太後要個恩典,宣三嬸進宮一問便知了。不知太後娘娘可允準?”
方太後自然允準。
秦崢能被昭文帝相中想賜給女兒為駙馬,人才是不必說的。
倒是秦三太太,突然宮裏來人宣她入宮,很有些摸不著頭腦。丈夫秦鳳鳴從未出仕,她身上連個誥命都沒有,往日間老太太進宮給秦淑妃請安,也沒有秦三太太的份兒啊。再跟宣口諭的小公公打聽,小公公收了東西,隻一味笑,“是極好的事,太太一進宮就知道了。”
秦老太太與秦老尚書商量半晌,對秦三太太道,“大約與崢哥兒有關,你說話勿必謹慎。寧可不說,也不要多說。”尋日裏一個不留神,說話還得罪人呢,秦三太太進宮,秦老太太一千個不放心。
秦三太太並無誥命,隻得換了身兒體麵衣裳,頭上插著三五珠釧兒釵環,坐車與宣旨太監進宮去了。
慈寧宮滿屋子的富貴堂皇,到處是鮮花著錦的美人兒,又從裏到外透出一股淡淡的威嚴。秦三太太一進去就腿軟,連忙跪在地上嗑頭請安,“民婦見過太後娘娘,娘娘千歲。”
方太後沒說話,秦淑妃笑對方太後解釋,“臣妾與三嬸日久未見,家裏三叔並未出仕,三嬸亦非誥命之身,太後娘娘莫怪。要不,還是讓臣妾問三嬸吧?”
方太後本身對秦三太太沒什麽興趣,隨意的點了點頭。秦淑妃笑問,“三嬸,仁德親王妃瞧上了崢弟,隻是不知崢弟家中可有議親。若有議親,此事作罷。若無議親,太後娘娘在此,小郡主是太後娘娘嫡嫡親的孫女,仁德親王與王妃的愛女,我這就厚顏請旨,請太後娘娘為小郡主與崢弟賜婚。”
秦三太太心中陡然一跳,郡主,這可是郡主!王爺家的親閨女,太後的親孫女,皇上的親侄女!
秦三太太張張嘴,心髒狂跳起來,一時間竟說不出話來,又聽秦淑妃笑悠悠的聲音,“三嬸,到底有還是沒有?您倒是給我句痛快話。”
咽下一口發燙的吐沫,秦三太太仿若飄上雲端,然後,她聽到了自己顫抖的聲音,“沒,秦崢並未議親。”
宋嘉語這相貌,不是不出挑兒,而是太出挑兒。出挑兒的令方太後不得不想著“美色誤國”之類,其實說簡單了,就是宋嘉語把承恩公府精心準備的女孩兒襯的,那叫一個麵目平庸喲。若往日,昭文帝可能還會看在方太後的麵子上給承恩公府些許臉麵,如今,昭文帝怒氣未消,正煩著承恩公府呢,見著承恩公府的女孩兒,非但一個未留,還奚落了一句,“不及宋妃多矣。”沒錯!先時不情不願清心寡欲被方太後催著、拿著先帝在天之靈勸著、看在祖宗江山麵子上才肯答應選秀的昭文帝,一見宋嘉語便驚為天人,立刻賜以妃位,賜居永安宮。宋嘉語連回家的機會都沒有,當晚承歡,沐浴恩澤,三千寵愛,集於一身。
有了宋嘉語,昭文帝又留下了幾家閨秀,各賜尊位,隻是都不及宋嘉語位份高。昭文帝這般寵愛宋嘉語,宋榮年後銷假上班也變的極外順遂。昭文帝有時心裏也奇怪,他是見識過宋嘉言的有勇有謀、潑辣厲害的。說句老實話,縱使昭文帝也有些發愁宋嘉言那樣的女人。而他,實未料到宋嘉言的妹妹——宋嘉語竟是這樣清麗無雙,溫柔可人,靈慧動人。
真不知宋子熙如何調\教出這樣完全不同的兩個女兒來的。
昭文帝喜歡宋嘉語,每月椒房請安,小紀氏都是眉飛色舞、腳下生風,恨不能昭告天下自己女兒如何得陛下寵愛。幸而宋榮早警告過小紀氏,想給女兒惹麻煩就盡管私泄禁中語吧。
由於老太太、小紀氏智商不大過關,宋榮隻得把要緊事交與宋培言去做。宋榮是這樣跟宋嘉言說的,“如今語姐兒在宮裏,雖有陛下寵愛,到底還有自己有個孩子傍身才算有了依靠。”帝王的寵愛從來不是依靠,隻有孩子才是真的。
宋嘉言深不解其意,道,“生孩子這方麵,我也不大懂啊。倒不如問問老太太。”
聽這驢唇不對馬嘴的話,宋榮瞪宋嘉言一眼,“是叫你進宮跟語姐兒提醒一聲。”過了年,宋嘉言的腿傷終於痊愈,家裏已經在準備宋嘉言定親的事了。
宋嘉言道,“這還用提醒?孩子的事,順其自然就好。早她選秀前我就眼她說過了。”宋嘉語又不傻,何況昭文帝這樣寵愛她,現在又缺兒子,宋嘉主有孕隻是早晚的事。
“那你也跟著你太太一道進這,看看語姐兒可好。”小紀氏的眼光,宋榮信不過,看事從沒看到過點子上。
宋嘉言明白了宋榮的意思。
宋嘉言有個縣主的身份,隨著小紀氏進宮並不難。
依舊是那些繁瑣的程序,如今宋嘉語一宮主位,倍受寵愛,出來接她們入宮的小太監格外的殷勤。進宮請安,並不能直接就去永安宮拜見宋嘉語。按例,先去太後慈寧宮請安,再去戚貴妃的長福宮,之後,才能去永安宮。
永安宮很華美,這也不奇怪,宋嘉語正得聖寵,下麵奴才定是可著勁兒的巴結孝敬。
見到小紀氏與宋嘉言,宋嘉語很是開心,不待她們行禮便令宮女把人扶住,賜座後先問候了小紀氏,又問家裏人,再問宋嘉言,“大姐姐,你的腿都好了嗎?”
宋嘉言笑,“多謝娘娘賜的藥酒,已經大好了。”順便打量宋嘉語的氣色,果然白裏透紅,好的很。較之先時在家的清麗,如今更多了幾分小婦人的慵懶,傾城之態,初露端倪。宋嘉言相信,再過幾年,宋嘉語能出落的更加美豔無雙。
以往在家裏不覺著什麽,小時候兩姐妹還常鬥個氣啥的,但,進得宮來,宋嘉語才明白,姐妹情多麽難得與珍惜。宋嘉語巧笑如嫣,“其實也不是我賜的。是陛下問我想要什麽賞賜,金玉首飾我並不缺,就是一直記掛著大姐姐的腿傷,便跟陛下說了。陛下賞了我藥酒,我借花獻……”
宋嘉語話音未落,邊上一個姑姑咳了一聲,宋嘉語眼中閃過一抹厭惡,微微一笑,吩咐道,“春兒,你洪姑姑渴了,趕緊著,拿咱們的好茶,給你洪姑姑沏上一壺去。伺候你洪姑姑嚐一嚐咱們的好茶。”
宋嘉語位份不低,家中的丫環帶了兩個進宮,挽春扶著洪姑姑喝茶去了,室中就母女三個,宋嘉語歎口氣,往洪姑姑離開的方向呶呶嘴,“太後娘娘說,我年紀小,派了洪姑姑來服侍我。”
小紀氏心生不妙,忙問,“可是哪裏惹得太後娘娘不悅了?”
宋嘉語幽幽道,“我一日得寵,總會有人不悅。”
宋嘉言望著宋嘉主笑,不疾不徐道,“既是太後娘娘所賞,可見太後娘娘對您的厚待呢。宮裏的事,我不大知道。不過,太後娘娘是陛下的母親,像在民間,哪家老太太派了得用的姑姑給兒媳婦,這可是難得的福氣。娘娘想一想,這是太後娘娘看重您呢。”怕什麽?宋嘉語正是受寵,哪怕方太後也不願意在兒子興頭兒上掃兒子的興的。宋嘉語已是後宮妃嬪,說到底,這個後宮,還是在方太後的手裏。昭文帝是個孝順的人,若能借著洪姑姑來討得方太後的歡心,於宋嘉語受益無數。
宋嘉言親近的湊近宋嘉語,拉開她的手,在她掌中寫了四個字“麗妃已老”。宋嘉語並不是個笨人,她先時不爽洪姑姑來了管東管西,如今宋嘉言一點,宋嘉語恍然大悟,大大的桃花眼中閃過一抹流光,笑,“大姐姐說的是,我一直非常感激太後娘娘對我的照顧。”她剛進後宮,受此恩寵,著實有許多妃嬪眼紅。還有不少低品階的美人、才人巴結上來,宋嘉語可不傻,隻要昭文帝一日喜歡她,她就不可能把昭文帝往外推。全指望著男人生孩子呢。
宋嘉言又寫了“安危”兩字給她,方太後可不是什麽好東西,危急關頭能順手拉著姚馨擋刀的老太婆,雖然方太後是一條路子,不過,宋嘉語也得注意自身安危。
宋嘉語知宋嘉言素有才智,想了想,又道,“這宮裏,淑妃姐姐對我最好。”
宋嘉言微微搖頭,嘴裏笑,“淑妃娘娘咱們自幼就認得的。”在宋嘉語掌中寫了“戚貴妃”三個字。淑妃年紀比宋嘉語大不了幾歲,先時能升為淑妃肯定是受寵的,但,淑妃這些年卻一直沒有生育,不知是何緣故?像秦淑妃這樣年輕又有寵的妃子,如今昭文帝正一門心思的要生孩子,淑妃肯定有自己的算計。但,淑貴妃就不同了。淑貴妃是昭文帝潛坻之人,這個年紀,再生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而且,戚貴妃的女兒端睿公主非常受昭文帝寵愛。何況,宋嘉讓娶的就是戚家女。交好戚貴妃,百利無一害。隻是,戚貴妃怕是不容易交好的。
有端睿公主在,日後戚貴妃照樣可以在昭文帝百年後與女兒出宮就府,戚貴妃又何必攙和年輕妃子間的爭寵奪愛之事呢。人家大可以清清靜靜的過自己的日子。
至於宋家與秦家的聯姻,她還是希望宋嘉語能有自己的孩子。以色侍君,不能長久。有個孩子,以後宋嘉語就有個指望依靠。
椒房請安也是有時間限製的,三人說了會兒話,宋嘉語令人裝了兩大匣子糕點,笑道,“隻顧著說話了,母親和大姐姐帶回去,給老太太、大嫂子都嚐嚐,我這裏的糕點味道很不錯。”
小紀氏與宋嘉言謝了恩賞。
回家後,宋嘉言將宋嘉語的情況跟宋榮說了。
宋榮有些擔憂,“方太後可不是好相與的。”
天底下的事,沒有容易的。尤其宮中,那是一窩子人精聚集的地方。宋嘉言道,“好不好相與,就看二妹妹了。”一朝進宮,宮裏的路就要宋嘉語自己走了。若宋嘉語能把方太後搞定,以後的日子順暢自如。若宋嘉語被方太後搞定,就不好說了。
宋榮並不願意女兒進宮,不過,說句老實話,宋嘉語容貌是出眾,但,如果要進宮拚搏的話,宋嘉言比宋嘉語更加合適。宋嘉言是文武全才,生個孩子傍身絕對沒問題。這事兒落到宋嘉語頭上,宋榮就有說不出的操心。
跟宋榮說完宋嘉語的事,宋嘉言便回了自己院裏。
上元節時,秦崢原本想約宋嘉言出去賞燈,宋嘉言並沒有應。宋嘉言已經懂得了謹言慎行的好處,倒是秦崢,在外麵買了兩盞很精致的陶瓷燒的兔子燈,托宋嘉讓送給宋嘉言。宋嘉言是屬兔的,見著兔子燈微微一笑,令丫環掛在房中觀賞。
訂親的吉日已經卜算出來了,五月份的日子,老太太、小紀氏都很歡喜,老太太笑,“五月好,不冷不熱。”
小紀氏湊趣,“成親的日子也好,十月份,佳果豐盈的季節。”
戚氏笑,“咱們準備嫁妝的時間也充足。”給宋嘉言添妝的東西,戚氏早就備好了。
宋嘉言今年十七,秦崢二十,兩個都不小了,便把定親成親的日子都卜算了出來,準備今年把喜事辦了。小紀氏喜歡宋嘉言,是因為宋嘉言一心為宋嘉語謀算。
那日與小紀氏一道出宮歸家後,小紀氏就悄悄問了宋嘉言在宋嘉語掌心寫了些什麽,宋嘉言便把宋嘉語的情形同小紀氏說了,“妃嬪虎視眈眈,太後派了掌事姑姑進去,是因為此次方家女孩兒全部落選,宮中麗妃已老,沒多少寵愛。妹妹深得陛下喜歡,太後這是想收服了妹妹為她所用。我告訴她太後的意圖。”
小紀氏感歎,“到底是親姐妹。”女兒成了皇帝寵妃,小紀氏深以為榮,見宋嘉言一心為宋嘉語著想,小紀氏對宋嘉言也愈發周全,所表現是,在籌備宋嘉言嫁妝一事上,小紀氏頗為用心。
宮中。
秦淑妃聽說宋嘉語對方太後頗為恭敬,很得方太後歡心,又常去戚妃宮裏走動,秦淑妃微微一笑,路子是不錯,若是宋嘉語能攻克這兩座山,她也服了宋嘉語。
宋嘉語很快傳出有孕的消息,老太太、小紀氏歡天喜地的收拾了許多滋補之物準備給宋嘉語送到了宮裏去。隻是,不待椒房請安之日,又傳出小產的消息來,昭文帝特旨允許宋家人進去探望。
小紀氏在家險些哭瞎了眼睛,老太太也是唉聲歎氣的沒食欲,小紀氏對丈夫哭道,“我這心,像被刀割了一般。”
宋榮歎口氣,“明日讓言丫頭陪你一道進宮,好生勸勸嘉語,莫要叫她鑽了牛角尖。你在家哭一哭就行了,進了宮莫要掉淚,倒叫孩子跟著傷心。”
小紀氏哽咽著,肝腸寸斷,“我知道。”
宋嘉言與小紀氏第二日進宮,先去慈寧宮請安時,方太後也是滿麵愁容,“哀家這心,都快碎了。”
小紀氏跟宋嘉言商量過了,早已有對策,恭恭敬敬的柔聲道,“還請太後娘娘保重鳳體,是臣婦那女兒無福罷了。”
方太後歎,“這是哪裏話,皇上的妃子,怎會無福?”
小紀氏眼圈兒微紅,道,“有陛下這樣的寵愛,有太後娘娘親派了掌事姑姑前去照看,結果,竟未保住龍嗣,臣婦這心裏愧疚的很。”這幾句狠話,還是宋嘉言教她的,小紀氏說著心下頗為忐忑,不過,還是照宋嘉言教的說了。
方太後果然收了那一臉的沉痛,淡淡道,“這幾日,哀家精神頭兒短了,你去瞧瞧宋妃吧。可憐的孩子,哀家去看過她幾遭,難受的緊。”
小紀氏與宋嘉言到戚貴妃宮裏打了個照麵兒,便去了永安宮。
天氣漸暖,宋嘉語瘦的厲害,身上蓋著厚實的錦被,先時那明豔的小臉兒蒼白如紙,小紀氏望著女兒,眼淚就禁不住流了出來。宋嘉言亦是心下酸澀,扶著小紀氏坐在宋嘉語床畔的一張太師椅上,宋嘉言見宋嘉語眼中滾下淚來,輕輕的為她拭去淚道,“若是一家子隻管抱頭痛哭,日子可怎麽過呢?妹妹今年才十六,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人家四五十還有在生孩子的,當下最要緊,是調理好身子,莫要想其他的。”
宋嘉語小聲抽泣,一臉灰敗,“孩子沒了,我也不想活了。”
小紀氏兩眼紅腫,心疼的無已複加,泣道,“這是什麽話,你這是想逼死我呢。”
宋嘉言問,“陛下現在來看過妹妹嗎?”
宋嘉語點頭,“每天都來。”
“隻要陛下的心在妹妹這裏,把身子調理好,日後要多少孩子都有。”宋嘉言低聲道,“小產後,再怎麽調理身子都會發虛,之後一年,最好不要有孕。”
“太後娘娘派給你的女官,還在嗎?”
“太後嗔著她沒照顧好我,把她罰去慈寧宮做苦役了。”
“跟陛下說,再給太後要一個女官,叫太後的人來伺候你。”宋嘉言悄聲道,“麗妃已經無寵,方家無女進宮,太後會需要一個皇子,但是,不一定需要皇子的母親。你這事,不一定是太後出的手,不過,她總有嫌疑。皇上總來瞧你,正好趁機收買幾個低品嬪妾,以後,你手裏得有可用之人。太後派來的女官把你伺候的流了產,再要一個太後的女官來,把命交給太後,她不敢對你怎麽著的。”
小紀氏擔心地,“萬一太後私底下不令女官好生為娘娘調理,可怎生是好?”產後失於調理,可是一輩子的大事兒。
世上哪有十成十的把握,尤其現在,昭文帝是靠不住的。不過,有宋榮在,宋嘉語總不會有性命之憂。“現在娘娘進宮的日子太短,手裏沒人。太後為避嫌疑也不敢叫女官用什麽手段的。”宋嘉言望著宋嘉語,“讓你收買幾個用得著的低品宮嬪,就是為了要太後和後宮忌憚於你的本事,不敢再輕易對你出手。你現在這樣,不知多少人暗地裏拍手稱快,你有個萬一,無非是叫親者痛仇者快。這宮裏,能靠的就是自己。好生靜下心來,調理好身子,還是那句話,以後的路還長。”
安慰了宋嘉語一番,宋嘉言與小紀氏方告辭出宮。
宋嘉言拍拍宋嘉語的手,溫聲道,“拿出些小時候的誌氣來,好生養著,下個月,我與太太再來給娘娘請安。”
回家時,小紀氏又哭了一路。
抽抽咽咽的哭的宋嘉言心煩,小紀氏輕聲泣道,“早知宮裏是這個情形,說什麽我也不能叫你妹妹進宮的。”
現在說這個又有什麽用?宋嘉言長聲一歎。宮廷這種地方,進去不栽兩個跟頭,恐怕很難真正成長起來。有些人命好,跌一跤還能爬起來。有些命薄的,一跤跌死也隻能怪自己時運不濟。
宋嘉語這一跤摔的有些慘,方太後的慈寧宮仍是一團笑聲和氣,仁德親王妃李氏帶著小郡主進宮,秦淑妃正在太後這裏奉承,笑問,“郡主去年及笄禮,不知可有了人家兒?”
李王妃笑,“還沒呢,我想著,一則她年紀不大,二則女孩兒嫁人不比別的,她兄弟們,我是不擔心的,唯她是女孩兒,又素來嬌弱,定要尋一戶可靠妥當的人家兒才好。”
秦淑妃笑道,“郡主的品性,再好不過了。憑他什麽人家兒,隻有配不上郡主的,再沒有郡主配不上的。”
小郡主大大方方的一笑,“娘娘謬讚了,我哪裏有娘娘說的那樣好。”
秦淑妃笑對方太後道,“看郡主這端方氣派的模樣,與端睿公主似的,都隨了太後娘娘。隻是不知,哪家子弟有福氣,能得了郡主的青眼?”
方太後就昭文帝、仁德親王兩個親生子,自然也很疼愛小郡主,笑問,“若有看得上的人家兒,隻管跟哀家說,哀家給咱們的小郡主賜婚。”
“是啊。若是哪日王妃給郡主相中了哪家的才子俊傑,也別忘了告訴我一聲,我一樣為郡主心喜。”秦淑妃瞧著小郡主的模樣,神色和悅至極。
“一定的。”李王妃笑,“不怕娘娘笑話,我這次進宮來,不為別的,正是為了跟娘娘打聽一樁事。”
“什麽事?王妃盡管說。”
“我這女兒,倒不愛什麽富貴權勢,我也是這個意思,隻想給她說一戶知根知底、家風淳厚的人家兒。不瞞娘娘,看遍帝都子弟,再沒有比探花郎更好的了。”李王妃說著,小郡主臉上微羞,李王妃笑,“隻是有一事不知,我的人說秦家在與宋家議親,不知可有此事?若實有此事,雖說咱家是王爵府第,也不好奪他人之婿。若無此事,我倒想跟娘娘做個姻親。”
李王妃的來意,說話間,秦淑妃已有隱隱感觸,聽李王妃這話,秦淑妃不動聲色的笑,“前兒老太太進宮請安,我倒並沒有聽說。崢堂弟是我三叔家的,這事兒,別人不知曉,我三嬸定是清楚的。既然王妃瞧中我那不成器的兄弟,不如我現在厚著臉皮跟太後要個恩典,宣三嬸進宮一問便知了。不知太後娘娘可允準?”
方太後自然允準。
秦崢能被昭文帝相中想賜給女兒為駙馬,人才是不必說的。
倒是秦三太太,突然宮裏來人宣她入宮,很有些摸不著頭腦。丈夫秦鳳鳴從未出仕,她身上連個誥命都沒有,往日間老太太進宮給秦淑妃請安,也沒有秦三太太的份兒啊。再跟宣口諭的小公公打聽,小公公收了東西,隻一味笑,“是極好的事,太太一進宮就知道了。”
秦老太太與秦老尚書商量半晌,對秦三太太道,“大約與崢哥兒有關,你說話勿必謹慎。寧可不說,也不要多說。”尋日裏一個不留神,說話還得罪人呢,秦三太太進宮,秦老太太一千個不放心。
秦三太太並無誥命,隻得換了身兒體麵衣裳,頭上插著三五珠釧兒釵環,坐車與宣旨太監進宮去了。
慈寧宮滿屋子的富貴堂皇,到處是鮮花著錦的美人兒,又從裏到外透出一股淡淡的威嚴。秦三太太一進去就腿軟,連忙跪在地上嗑頭請安,“民婦見過太後娘娘,娘娘千歲。”
方太後沒說話,秦淑妃笑對方太後解釋,“臣妾與三嬸日久未見,家裏三叔並未出仕,三嬸亦非誥命之身,太後娘娘莫怪。要不,還是讓臣妾問三嬸吧?”
方太後本身對秦三太太沒什麽興趣,隨意的點了點頭。秦淑妃笑問,“三嬸,仁德親王妃瞧上了崢弟,隻是不知崢弟家中可有議親。若有議親,此事作罷。若無議親,太後娘娘在此,小郡主是太後娘娘嫡嫡親的孫女,仁德親王與王妃的愛女,我這就厚顏請旨,請太後娘娘為小郡主與崢弟賜婚。”
秦三太太心中陡然一跳,郡主,這可是郡主!王爺家的親閨女,太後的親孫女,皇上的親侄女!
秦三太太張張嘴,心髒狂跳起來,一時間竟說不出話來,又聽秦淑妃笑悠悠的聲音,“三嬸,到底有還是沒有?您倒是給我句痛快話。”
咽下一口發燙的吐沫,秦三太太仿若飄上雲端,然後,她聽到了自己顫抖的聲音,“沒,秦崢並未議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