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鹿台上有四五十狐狸化作仙人赴宴,被比幹看破,妲己懷恨……”
“今不明不白,內庭私納一女,不知來曆……”
“昨日聽信妲己,詐言心疼,要玲瓏心作湯療疾, 勒逼比幹剖心,死於非命,靈柩見停北門……”
“太師啊!國家將興,禎祥自現;國家將亡,妖孽頻出!今上讒佞信如膠漆,忠良視如寇仇,慘虐異常, 荒淫無忌!!”
“即便是不才等屢具諫章,今上亦視如故紙,不聽臣等勸戒……正無可奈何之時,適太師奏凱還國,社稷幸甚!萬民幸甚!”
<a href="https://m.wucuoxs.com" id="wzsy">wucuoxs.com</a>
黃飛虎這一遍言語。
從頭至尾,細細說完。
聞太師臉色已經是麵沉如鐵。
急得厲聲大叫:“居然有這等慘絕人寰之事!”
“隻因北海刀兵,我不在朝中,竟致天子紊亂綱常……我負先王,有誤國事,實老夫之罪也!!”
因氣得狠了。
哪怕已是神仙之體,有地仙道行。
聞仲也緩了許久才緩過來。
而後向眾人說:“眾大夫、先生請回,我三日後上殿,自有條陳。”
太師送眾官出府。
喚徐急雨,令封了府門,一應公文不許投遞。
言明要至第四日麵君,方許開門應接事體。
徐急雨得令,即閉府門。
此正是:
太師兵回奏凱還,豈知國內事多奸。
君王失政乾坤亂, 海宇分崩國政艱。
十道條陳安社稷, 九重金闕削奸頑。
山河旺氣該如此, 總用心機隻等閑。
……
三日時光一晃即過。
第四日聞太師入朝麵君時。
文武官員已知太師有本上殿。
那日早朝,聚兩班文武,百官朝畢。
紂王心中念著後宮美人。
一坐到九節殿的這個王座上就不舒服,一回到鹿台就覺得通體暢快。
早已是迫不及待要下朝。
乃說:“有奏章出班,無事朝散。”
左班中聞太師進禮稱臣曰:“臣有疏。”
遂將本鋪展禦桉。
紂王覽表:
“具疏太師臣聞仲上言!”
“奏為國政大變,有傷風化,寵淫近佞,逆治慘刑,大幹天變,隱憂莫測事……”
“臣聞:堯受命以天下為己憂,而未常以位為樂也。”
“故誅逐亂臣,務求賢聖,是以得舜、禹、稷、契及咎繇,眾聖輔德,賢能左職,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萬民皆安仁樂義, 各得其宜, 動作應禮, 從容中道,乃“王者必世而後仁”之謂也。”
“堯在位七十載,乃遜位以禪虞舜。堯崩,天下不歸堯子丹朱而歸舜。舜知不可避,乃即人王之位,以禹為相,因堯之輔左,繼其統業,是以垂拱無為而天下治,所作韶樂,盡美盡善。”
“今陛下繼承大位,當行仁義,普施恩澤,惜愛軍民,禮文敬武,順天和地,則社稷奠安,生民樂業……”
“豈意陛下近淫酒,親奸佞,忘恩愛,將皇後炮手剜睛,殺子嗣,自剪其後?”
“此皆無道之君所行,自取滅亡之禍!”
“臣願陛下痛改前非,行仁興義,遠小人,近君子,庶幾社稷奠安,萬民欽服,天心效順,國祚靈長,風和雨順,天下享承平之福矣!!”
“臣帶罪冒犯天顏,條陳開列於後:
第一件:拆鹿台,安民不亂;
第二件:廢炮烙,使諫官盡忠;
第三件:填蠆盆,宮患自安;
第四件:去酒池、肉林,掩諸侯謗議;
第五件:貶妲己,別立正宮,使內庭無蠱惑之虞;
第六件:勘佞臣,速斬費仲、尤渾而快人心,使不肖者自遠;
第七件:開倉廩,賑民饑饉;
第八件:遣使命,招安於東南;
第九件:訪遺賢於山澤,釋天下疑似者之心;
第十件:納忠諫,大開言路,使天下無壅塞之蔽。”
紂王看罷。
內心震動——不想太師居然陳此十條!
若都允,自家自是舍不得!
若不允,太師定不幹休!
真叫寡人難辦!!
於是打算使個拖字決,就先拖著,然後不了了之。
誰知聞太師根本不給紂王什麽推脫的機會,直接上前走了幾步,立於龍書桉旁,磨墨潤毫,將筆遞與紂王:“請陛下批準施行。”
三目圓睜。
另一隻手裏閃耀著光芒。
彷佛但凡紂王嘴裏說出一個不字,就要取出金鞭來教育了。
紂王感到頭皮發麻,隻得先給聞太師一個答複道:“鹿台之工,費無限錢糧,成工不毀,今一旦拆去,實是可惜,此等再議。”
“二件,‘炮烙’,準行。三件,‘蠆盆’,準行。五件,‘貶蘇後’,今妲己德性幽閑,並無失德,如何便加謫貶?也再議。”
“六件,中大夫費、尤二人,素有功而無罪,何為讒佞,豈得便加誅戮?除此三件,以下準行。”
總之就是同意絕大部分。
隻有自己實在接受不了的先拖著。
據紂王想來,自己也沒說不幹,太師縱然是覺得這三件也一定要廢除,可也不至於一點兒也不給自己這個大王麵子吧?
誰知……
聞太師一聽這話,當即沉聲道:“大王!鹿台功大,勞民傷財,萬民深怨,拆之所以消天下百姓之隱恨!”
“皇後諫陛下造此慘刑,神怒鬼怨,屈魂無申,應速貶蘇後,則神喜鬼舒,屈魂瞑目,所以消在天之幽怨!”
“勘斬費仲、尤渾,則朝綱清淨,國內無讒,聖心無惑亂之虞,則朝政不期清而自清矣!!”
“願陛下速賜施行,幸無遲疑不決,以誤國事,則臣不勝幸甚!”
端得是寸步不讓。
紂王沒奈何,隻得說:“太師所奏,朕準七件,隻是此三件候議妥再行。”
聞太師:“陛下莫謂三事小節而不足為,此三事關係治亂之源,陛下不可不察,母得草草放過。”
君臣立辯。
一個要殺,一個要保。
偏偏中大夫費仲還不識時務,出班上殿見駕,似乎要說些什麽。
聞太師認不得費仲,見他出來,便問:“這員官是誰?”
費仲昂首挺胸道:“卑職費仲是也。”
聞太師眼中閃過一絲冷意:“先生就是費仲?上殿有甚麽話講?”
費仲道:“太師雖位極人臣,不按國體,持筆逼君批行奏疏,非禮也!”
“本參皇後,非臣也!”
“令殺無辜之臣,非法也!”
“此實乃滅君恃己,以下淩上,肆行殿庭,大失人臣之禮,可謂大不敬!”
這般話一出。
九節殿頓時鴉雀無聲。
即便是先前與聞仲爭執不下的紂王也瞪大了眼睛。
這費仲……怎如此大膽?
居然敢當庭頂撞聞太師?
沒看到哪怕是大王也隻是與太師商議著來麽?
這恐怕……
是要出事了啊!!
……
果然!
聞太師一聽此言。
當中神目睜開,長髯直豎。
當場大呼:“費仲巧言惑主,氣殺我也!”
隔空一揮衣袍,把費仲打下丹墀,麵門青腫。
尤渾見費仲被打,一時怒上心來,上殿言曰:“太師當殿毀打大臣,非打費仲,即打陛下矣!”
聞太師見又有人站出來,立問道:“汝是何官?”
尤渾道:“吾乃是尤渾。”
聞太師登時笑了:“原來是你!兩個賊臣表裏弄權,互相回護!”
趨向前,隻一掌打去,把那奸臣翻筋鬥跌下丹墀,有丈餘遠近。
喚左右:“將費、尤二人拿出午門斬了!”
當朝武士最惱此二人,隻是往日此二人得大王看中,故而都不敢得罪。
此時聽得太師發怒,毫不猶豫就將二人推出午門。
聞太師怒衝牛鬥。
紂王默默無語,口裏不言,心中暗道:“費、尤二人不知好歹,自討其辱,豈不是即便是寡人也得敬太師三分?”
聞太師複奏請紂王發行刑旨。
但紂王怎肯殺費、尤二人,隻說道:“太師奏疏,俱說得是。此三件事,寡人俱準行,隻是需待寡人再商議而行。”
“如費、尤二臣,雖是冒犯參卿,其罪無證,且發下法司勘問,情真罪當,彼亦無怨。”
總之還是一個拖字。
而此時聞太師見紂王再三委曲,反有兢業顏色,自思:“吾雖為國直諫盡忠,使君懼臣,吾先得欺君之罪矣。”
於是也沒有再逼迫,而是向紂王一拜道:“大王聖明!臣但願四方綏服,百姓奠安,諸侯賓服,臣之願足矣,不敢有他望其他!”
紂王傳旨:“將費、尤發下法司勘問。七道條陳限即舉行,三條再議妥施行。”
……
自聞太師方上條陳,事已好將來了。
不防這時東海反了平靈王,飛報進朝歌來,先至武成王府。
黃飛虎見報,不禁歎:“兵戈四起,八方不寧,如今又反了平靈王,何時定息!”
遂把報差官送到聞太師府裏去。
太師在府正坐,堂候官報:“武成王差官見老爺。”太師命:“令來。”
差官將報呈上。
太師看罷,打發來人,隨即往黃飛虎府裏來。
黃飛虎迎接到殿上行禮、分賓主坐下。聞太師道:“元帥,今反了東海平靈王,老夫來與將軍共議:還是老夫去,還是元帥去?”
黃飛虎答說:“末將去也可,老太師去也可,但憑太師主見。”
太師想一想,道曰:“黃將軍,你還隨朝。老夫領二十萬人馬前往東海,剿平反叛,歸國再商政事。”
卻是想自己平叛,可短期解決。
而黃飛虎到底年輕,恐怕有些不禁事。
如今朝堂之上,自己肅清,隻要保持如今相貌,當無大礙了,於是便想不如自己先行平叛去。
左右用不了多少時日就還。
……
與此同時。
那灌江口楊府。
楊戩等師兄弟五人日夜研習《掄語》,不但於恐道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還不覺間觸類旁通,叫自身的道行修為也大有長進。
幾個小的紛紛叫嚷著要傳道,將恐道的光輝播散至洪荒各處……
(大老們,求下推薦票,月票,謝謝了)
“今不明不白,內庭私納一女,不知來曆……”
“昨日聽信妲己,詐言心疼,要玲瓏心作湯療疾, 勒逼比幹剖心,死於非命,靈柩見停北門……”
“太師啊!國家將興,禎祥自現;國家將亡,妖孽頻出!今上讒佞信如膠漆,忠良視如寇仇,慘虐異常, 荒淫無忌!!”
“即便是不才等屢具諫章,今上亦視如故紙,不聽臣等勸戒……正無可奈何之時,適太師奏凱還國,社稷幸甚!萬民幸甚!”
<a href="https://m.wucuoxs.com" id="wzsy">wucuoxs.com</a>
黃飛虎這一遍言語。
從頭至尾,細細說完。
聞太師臉色已經是麵沉如鐵。
急得厲聲大叫:“居然有這等慘絕人寰之事!”
“隻因北海刀兵,我不在朝中,竟致天子紊亂綱常……我負先王,有誤國事,實老夫之罪也!!”
因氣得狠了。
哪怕已是神仙之體,有地仙道行。
聞仲也緩了許久才緩過來。
而後向眾人說:“眾大夫、先生請回,我三日後上殿,自有條陳。”
太師送眾官出府。
喚徐急雨,令封了府門,一應公文不許投遞。
言明要至第四日麵君,方許開門應接事體。
徐急雨得令,即閉府門。
此正是:
太師兵回奏凱還,豈知國內事多奸。
君王失政乾坤亂, 海宇分崩國政艱。
十道條陳安社稷, 九重金闕削奸頑。
山河旺氣該如此, 總用心機隻等閑。
……
三日時光一晃即過。
第四日聞太師入朝麵君時。
文武官員已知太師有本上殿。
那日早朝,聚兩班文武,百官朝畢。
紂王心中念著後宮美人。
一坐到九節殿的這個王座上就不舒服,一回到鹿台就覺得通體暢快。
早已是迫不及待要下朝。
乃說:“有奏章出班,無事朝散。”
左班中聞太師進禮稱臣曰:“臣有疏。”
遂將本鋪展禦桉。
紂王覽表:
“具疏太師臣聞仲上言!”
“奏為國政大變,有傷風化,寵淫近佞,逆治慘刑,大幹天變,隱憂莫測事……”
“臣聞:堯受命以天下為己憂,而未常以位為樂也。”
“故誅逐亂臣,務求賢聖,是以得舜、禹、稷、契及咎繇,眾聖輔德,賢能左職,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萬民皆安仁樂義, 各得其宜, 動作應禮, 從容中道,乃“王者必世而後仁”之謂也。”
“堯在位七十載,乃遜位以禪虞舜。堯崩,天下不歸堯子丹朱而歸舜。舜知不可避,乃即人王之位,以禹為相,因堯之輔左,繼其統業,是以垂拱無為而天下治,所作韶樂,盡美盡善。”
“今陛下繼承大位,當行仁義,普施恩澤,惜愛軍民,禮文敬武,順天和地,則社稷奠安,生民樂業……”
“豈意陛下近淫酒,親奸佞,忘恩愛,將皇後炮手剜睛,殺子嗣,自剪其後?”
“此皆無道之君所行,自取滅亡之禍!”
“臣願陛下痛改前非,行仁興義,遠小人,近君子,庶幾社稷奠安,萬民欽服,天心效順,國祚靈長,風和雨順,天下享承平之福矣!!”
“臣帶罪冒犯天顏,條陳開列於後:
第一件:拆鹿台,安民不亂;
第二件:廢炮烙,使諫官盡忠;
第三件:填蠆盆,宮患自安;
第四件:去酒池、肉林,掩諸侯謗議;
第五件:貶妲己,別立正宮,使內庭無蠱惑之虞;
第六件:勘佞臣,速斬費仲、尤渾而快人心,使不肖者自遠;
第七件:開倉廩,賑民饑饉;
第八件:遣使命,招安於東南;
第九件:訪遺賢於山澤,釋天下疑似者之心;
第十件:納忠諫,大開言路,使天下無壅塞之蔽。”
紂王看罷。
內心震動——不想太師居然陳此十條!
若都允,自家自是舍不得!
若不允,太師定不幹休!
真叫寡人難辦!!
於是打算使個拖字決,就先拖著,然後不了了之。
誰知聞太師根本不給紂王什麽推脫的機會,直接上前走了幾步,立於龍書桉旁,磨墨潤毫,將筆遞與紂王:“請陛下批準施行。”
三目圓睜。
另一隻手裏閃耀著光芒。
彷佛但凡紂王嘴裏說出一個不字,就要取出金鞭來教育了。
紂王感到頭皮發麻,隻得先給聞太師一個答複道:“鹿台之工,費無限錢糧,成工不毀,今一旦拆去,實是可惜,此等再議。”
“二件,‘炮烙’,準行。三件,‘蠆盆’,準行。五件,‘貶蘇後’,今妲己德性幽閑,並無失德,如何便加謫貶?也再議。”
“六件,中大夫費、尤二人,素有功而無罪,何為讒佞,豈得便加誅戮?除此三件,以下準行。”
總之就是同意絕大部分。
隻有自己實在接受不了的先拖著。
據紂王想來,自己也沒說不幹,太師縱然是覺得這三件也一定要廢除,可也不至於一點兒也不給自己這個大王麵子吧?
誰知……
聞太師一聽這話,當即沉聲道:“大王!鹿台功大,勞民傷財,萬民深怨,拆之所以消天下百姓之隱恨!”
“皇後諫陛下造此慘刑,神怒鬼怨,屈魂無申,應速貶蘇後,則神喜鬼舒,屈魂瞑目,所以消在天之幽怨!”
“勘斬費仲、尤渾,則朝綱清淨,國內無讒,聖心無惑亂之虞,則朝政不期清而自清矣!!”
“願陛下速賜施行,幸無遲疑不決,以誤國事,則臣不勝幸甚!”
端得是寸步不讓。
紂王沒奈何,隻得說:“太師所奏,朕準七件,隻是此三件候議妥再行。”
聞太師:“陛下莫謂三事小節而不足為,此三事關係治亂之源,陛下不可不察,母得草草放過。”
君臣立辯。
一個要殺,一個要保。
偏偏中大夫費仲還不識時務,出班上殿見駕,似乎要說些什麽。
聞太師認不得費仲,見他出來,便問:“這員官是誰?”
費仲昂首挺胸道:“卑職費仲是也。”
聞太師眼中閃過一絲冷意:“先生就是費仲?上殿有甚麽話講?”
費仲道:“太師雖位極人臣,不按國體,持筆逼君批行奏疏,非禮也!”
“本參皇後,非臣也!”
“令殺無辜之臣,非法也!”
“此實乃滅君恃己,以下淩上,肆行殿庭,大失人臣之禮,可謂大不敬!”
這般話一出。
九節殿頓時鴉雀無聲。
即便是先前與聞仲爭執不下的紂王也瞪大了眼睛。
這費仲……怎如此大膽?
居然敢當庭頂撞聞太師?
沒看到哪怕是大王也隻是與太師商議著來麽?
這恐怕……
是要出事了啊!!
……
果然!
聞太師一聽此言。
當中神目睜開,長髯直豎。
當場大呼:“費仲巧言惑主,氣殺我也!”
隔空一揮衣袍,把費仲打下丹墀,麵門青腫。
尤渾見費仲被打,一時怒上心來,上殿言曰:“太師當殿毀打大臣,非打費仲,即打陛下矣!”
聞太師見又有人站出來,立問道:“汝是何官?”
尤渾道:“吾乃是尤渾。”
聞太師登時笑了:“原來是你!兩個賊臣表裏弄權,互相回護!”
趨向前,隻一掌打去,把那奸臣翻筋鬥跌下丹墀,有丈餘遠近。
喚左右:“將費、尤二人拿出午門斬了!”
當朝武士最惱此二人,隻是往日此二人得大王看中,故而都不敢得罪。
此時聽得太師發怒,毫不猶豫就將二人推出午門。
聞太師怒衝牛鬥。
紂王默默無語,口裏不言,心中暗道:“費、尤二人不知好歹,自討其辱,豈不是即便是寡人也得敬太師三分?”
聞太師複奏請紂王發行刑旨。
但紂王怎肯殺費、尤二人,隻說道:“太師奏疏,俱說得是。此三件事,寡人俱準行,隻是需待寡人再商議而行。”
“如費、尤二臣,雖是冒犯參卿,其罪無證,且發下法司勘問,情真罪當,彼亦無怨。”
總之還是一個拖字。
而此時聞太師見紂王再三委曲,反有兢業顏色,自思:“吾雖為國直諫盡忠,使君懼臣,吾先得欺君之罪矣。”
於是也沒有再逼迫,而是向紂王一拜道:“大王聖明!臣但願四方綏服,百姓奠安,諸侯賓服,臣之願足矣,不敢有他望其他!”
紂王傳旨:“將費、尤發下法司勘問。七道條陳限即舉行,三條再議妥施行。”
……
自聞太師方上條陳,事已好將來了。
不防這時東海反了平靈王,飛報進朝歌來,先至武成王府。
黃飛虎見報,不禁歎:“兵戈四起,八方不寧,如今又反了平靈王,何時定息!”
遂把報差官送到聞太師府裏去。
太師在府正坐,堂候官報:“武成王差官見老爺。”太師命:“令來。”
差官將報呈上。
太師看罷,打發來人,隨即往黃飛虎府裏來。
黃飛虎迎接到殿上行禮、分賓主坐下。聞太師道:“元帥,今反了東海平靈王,老夫來與將軍共議:還是老夫去,還是元帥去?”
黃飛虎答說:“末將去也可,老太師去也可,但憑太師主見。”
太師想一想,道曰:“黃將軍,你還隨朝。老夫領二十萬人馬前往東海,剿平反叛,歸國再商政事。”
卻是想自己平叛,可短期解決。
而黃飛虎到底年輕,恐怕有些不禁事。
如今朝堂之上,自己肅清,隻要保持如今相貌,當無大礙了,於是便想不如自己先行平叛去。
左右用不了多少時日就還。
……
與此同時。
那灌江口楊府。
楊戩等師兄弟五人日夜研習《掄語》,不但於恐道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還不覺間觸類旁通,叫自身的道行修為也大有長進。
幾個小的紛紛叫嚷著要傳道,將恐道的光輝播散至洪荒各處……
(大老們,求下推薦票,月票,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