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苦境:我在德風古道那些年 作者:海客無心隨白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淩絕頂遲疑一瞬,而後出言:“吾無所求。”
他隻是不想看人因為走了彎路,最終鑽牛角尖走上極端,方才出言提醒,並沒有多餘的想法。
隻不過,對方的劍……
彼時那一眼,他自漫天赤霞之內,看到了屍山血海,看到了無量功德,甚至看到了紹鴻,還有老友。
對方的劍,似乎能映照出人心之中的遺憾,或者人心之中的破綻。
這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未免太過驚悚,即便是他,在知曉之後仍不免頭皮發麻。
人生在世,總會有那麽幾件遺憾,這是無可避免的,若與對方交手,遺憾便會變成破綻,然後被無限放大。
高手過招,一瞬便是勝敗,先機盡失的結局會如何,已是不言而喻。
這樣的劍,竟然能夠存於世間,而且還是出自儒門。
對此,淩絕頂心中雖有驚歎,卻也不會太過在意,甚至還願意再出言,提醒對方一番:
“反倒是你,江湖水深,此番險些劍心蒙塵。”
江湖上能入他眼的劍者本就很少,對方的名號他也曾聽說過,有些名不副實。
並非是劍者的問題,而是那個名號,在他看來有些與人不匹配。
“多謝前輩提醒,江湖確實水深,我已無法抽身,也不願抽身。”
蛻變重出的藺重陽,較之過往,肉眼可見的少了幾分淩厲。
有些事情,換個角度之後,會與從前有截然不同的認知,不過,他也無意讓自己改變,順其自然便好。
眼前之人的勸告,他心領了,可惜……
他當師尊,充其量也就有些不太負責任,師徒之間的感情都很不錯,哪像對麵這位,直接就是不合格。
淩絕頂其人,不管是人品,劍道,鑄術,皆是上上之選,隻是在教授徒弟之上栽了跟頭,還不止一次。
“能告知我為何嗎?”藺重陽的堅持,引起了他的興趣。
“儒學本是經世之學,我既立身於此,又怎能坐看天地失序,家國崩離,生靈塗炭。
儒劍所指,當除惡斬邪,匡世扶道,承往聖之誌,一平天下,方不負這一身所學。”
藺重陽的回答,是他一生都在貫徹的信念,也是在此時,淩絕頂方才看到,他身上與名號匹配的那部分:
“或許,蒼生並不需要你如此。”
在他眼中,或者說,在這江湖上絕大多數的人眼中,天下蒼生並不需要你去做什麽。
不需要去領導,更不需要去救,那都是當事人一廂情願的。
早在極其久遠之前,藺重陽就明白這一點,不過他並不認同:
“前輩此言差矣,你我皆是蒼生一員,故而非是我為蒼生如何,而是蒼生正在如何。”
這一次,他的語氣多了些嚴肅,涉及到個人理念,他向來很認真。
同樣,也勾起了淩絕頂的一些回憶:“但你之劍,與你所言不太相符。”
劍對淩絕頂而言,非是用來爭強鬥勝,殺人成名的工具,修劍等同於修道與修心,所追求的,是最純粹的精神境界。
不受外界毀譽左右,心若自在,故而無分出世入世。
兩人的分歧,便是在此處:“內聖外王,亦是儒門修身之道。”
就如同藺重陽昔日所言,他無法做到如長日錕鋙那般純粹,因為他先是儒門中人,而後是一名武者,最後才是一名劍者。
幾句交談之後,原本素昧平生的兩人,此刻卻好似相交多年的好友。
再出言時,淩絕頂語氣之中,多了些惋惜:
“儒門至理固然不差,卻也使你之劍多了太多的重量,你本能更加純然。”
多餘的身份,會限製劍者之劍心,就如那清湯白麵,在這濁世之中守住那份平凡,便是不凡。
“修劍如修身,若是隻修不用,那就算修成極盡純然之劍,還不如不修。”
藺重陽語氣之中,有不屑,有懷念,更多的還是感慨:
“好友修劍,乃為登峰造極,最終以自身性命見證那劍道之巔,今生不留遺憾。
我做不到他那般純粹,因為劍非是我之道。”
出言同時,劍意自他身上擴散,將彼時那一戰重現眼前:
那一劍,沒有任何附加的東西,就是最簡單的一劍,也是最平凡的一劍。
長日錕鋙的一生,便是追求劍道登峰造極的一生,自然談不上十全十美。
曾行差踏錯,走入極端;曾受困過去,悔之晚矣;曾淩越絕頂,一人為敵。
紅塵看遍,鉛華洗盡,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依舊純粹,並以一人一心一劍貫之。
自藺重陽劍意之中,淩絕頂直觀的感受到了發生在長日錕鋙身上的變化,彷若對麵站著的,便是當初的故人。
不過,這樣的想法僅持續了一瞬,隨著藺重陽盡斂一身劍意,淩絕頂眼前的景象,亦恢複原狀。
「他之一生,了無遺憾。」心中感慨的同時,淩絕頂出言問道:“劍對你而言,是什麽?”
“憑心而論,槍劍拳掌於我而言,其實並無太大差別。
武道一途,本便是一道通,萬道通,劍能做到的事,我用槍同樣能做到,反之亦然。”
簡單的一句話,其中表達的,反而不簡單,隻聞藺重陽話鋒一轉,繼續說道:
“隻不過,劍用起來更順手,僅此而已。”
淩絕頂又問:“那道呢?”
對於藺重陽的回答,他並不意外,從先前的交流之中,便能看出,對方並非醉心劍道之人。
然而,並未專注劍道,都能有如今之成就,這代表什麽便顯而易見了。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簡單的十六字,淩絕頂看到的是專注,藺重陽表達的是蒼生。
《論語》有載:誌於道,居於德,依於人,遊於藝。亦是同樣的道理。
若是再具體一些,那便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淩絕頂笑道:“可需鑄劍?”
兩人見解雖有差異,但眼前之人,用一流形容已顯不足。
對方之身,心,技,道,皆達到了一流人物所難以企及的高度,最少在他數千年的閱曆中,沒見過幾人。
“那便勞煩前輩了。”
他隻是不想看人因為走了彎路,最終鑽牛角尖走上極端,方才出言提醒,並沒有多餘的想法。
隻不過,對方的劍……
彼時那一眼,他自漫天赤霞之內,看到了屍山血海,看到了無量功德,甚至看到了紹鴻,還有老友。
對方的劍,似乎能映照出人心之中的遺憾,或者人心之中的破綻。
這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未免太過驚悚,即便是他,在知曉之後仍不免頭皮發麻。
人生在世,總會有那麽幾件遺憾,這是無可避免的,若與對方交手,遺憾便會變成破綻,然後被無限放大。
高手過招,一瞬便是勝敗,先機盡失的結局會如何,已是不言而喻。
這樣的劍,竟然能夠存於世間,而且還是出自儒門。
對此,淩絕頂心中雖有驚歎,卻也不會太過在意,甚至還願意再出言,提醒對方一番:
“反倒是你,江湖水深,此番險些劍心蒙塵。”
江湖上能入他眼的劍者本就很少,對方的名號他也曾聽說過,有些名不副實。
並非是劍者的問題,而是那個名號,在他看來有些與人不匹配。
“多謝前輩提醒,江湖確實水深,我已無法抽身,也不願抽身。”
蛻變重出的藺重陽,較之過往,肉眼可見的少了幾分淩厲。
有些事情,換個角度之後,會與從前有截然不同的認知,不過,他也無意讓自己改變,順其自然便好。
眼前之人的勸告,他心領了,可惜……
他當師尊,充其量也就有些不太負責任,師徒之間的感情都很不錯,哪像對麵這位,直接就是不合格。
淩絕頂其人,不管是人品,劍道,鑄術,皆是上上之選,隻是在教授徒弟之上栽了跟頭,還不止一次。
“能告知我為何嗎?”藺重陽的堅持,引起了他的興趣。
“儒學本是經世之學,我既立身於此,又怎能坐看天地失序,家國崩離,生靈塗炭。
儒劍所指,當除惡斬邪,匡世扶道,承往聖之誌,一平天下,方不負這一身所學。”
藺重陽的回答,是他一生都在貫徹的信念,也是在此時,淩絕頂方才看到,他身上與名號匹配的那部分:
“或許,蒼生並不需要你如此。”
在他眼中,或者說,在這江湖上絕大多數的人眼中,天下蒼生並不需要你去做什麽。
不需要去領導,更不需要去救,那都是當事人一廂情願的。
早在極其久遠之前,藺重陽就明白這一點,不過他並不認同:
“前輩此言差矣,你我皆是蒼生一員,故而非是我為蒼生如何,而是蒼生正在如何。”
這一次,他的語氣多了些嚴肅,涉及到個人理念,他向來很認真。
同樣,也勾起了淩絕頂的一些回憶:“但你之劍,與你所言不太相符。”
劍對淩絕頂而言,非是用來爭強鬥勝,殺人成名的工具,修劍等同於修道與修心,所追求的,是最純粹的精神境界。
不受外界毀譽左右,心若自在,故而無分出世入世。
兩人的分歧,便是在此處:“內聖外王,亦是儒門修身之道。”
就如同藺重陽昔日所言,他無法做到如長日錕鋙那般純粹,因為他先是儒門中人,而後是一名武者,最後才是一名劍者。
幾句交談之後,原本素昧平生的兩人,此刻卻好似相交多年的好友。
再出言時,淩絕頂語氣之中,多了些惋惜:
“儒門至理固然不差,卻也使你之劍多了太多的重量,你本能更加純然。”
多餘的身份,會限製劍者之劍心,就如那清湯白麵,在這濁世之中守住那份平凡,便是不凡。
“修劍如修身,若是隻修不用,那就算修成極盡純然之劍,還不如不修。”
藺重陽語氣之中,有不屑,有懷念,更多的還是感慨:
“好友修劍,乃為登峰造極,最終以自身性命見證那劍道之巔,今生不留遺憾。
我做不到他那般純粹,因為劍非是我之道。”
出言同時,劍意自他身上擴散,將彼時那一戰重現眼前:
那一劍,沒有任何附加的東西,就是最簡單的一劍,也是最平凡的一劍。
長日錕鋙的一生,便是追求劍道登峰造極的一生,自然談不上十全十美。
曾行差踏錯,走入極端;曾受困過去,悔之晚矣;曾淩越絕頂,一人為敵。
紅塵看遍,鉛華洗盡,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依舊純粹,並以一人一心一劍貫之。
自藺重陽劍意之中,淩絕頂直觀的感受到了發生在長日錕鋙身上的變化,彷若對麵站著的,便是當初的故人。
不過,這樣的想法僅持續了一瞬,隨著藺重陽盡斂一身劍意,淩絕頂眼前的景象,亦恢複原狀。
「他之一生,了無遺憾。」心中感慨的同時,淩絕頂出言問道:“劍對你而言,是什麽?”
“憑心而論,槍劍拳掌於我而言,其實並無太大差別。
武道一途,本便是一道通,萬道通,劍能做到的事,我用槍同樣能做到,反之亦然。”
簡單的一句話,其中表達的,反而不簡單,隻聞藺重陽話鋒一轉,繼續說道:
“隻不過,劍用起來更順手,僅此而已。”
淩絕頂又問:“那道呢?”
對於藺重陽的回答,他並不意外,從先前的交流之中,便能看出,對方並非醉心劍道之人。
然而,並未專注劍道,都能有如今之成就,這代表什麽便顯而易見了。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簡單的十六字,淩絕頂看到的是專注,藺重陽表達的是蒼生。
《論語》有載:誌於道,居於德,依於人,遊於藝。亦是同樣的道理。
若是再具體一些,那便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淩絕頂笑道:“可需鑄劍?”
兩人見解雖有差異,但眼前之人,用一流形容已顯不足。
對方之身,心,技,道,皆達到了一流人物所難以企及的高度,最少在他數千年的閱曆中,沒見過幾人。
“那便勞煩前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