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王應熊預謀救公主,侯天賜淚湧謝皇恩
大明:我幫老婆做女帝 作者:靈靈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應熊當年也是普通家庭出身,又是三十歲後才生的兒子,對於獨子王陽禧還是比較寵溺的。
見其質疑,王應熊也不生氣,而是無奈地道:“當時那種情況為父能怎麽辦便是為父願意吃曾英一銃,若遵義被攻陷,你和家中其他人怎麽辦”
聽到這話,王陽禧很是無語。
他突然覺得,那監國手諭對他爹的評價倒頗為中肯。
他爹在文學上的造詣足夠令他驕傲,但軍政方麵能力真的不怎樣。
縱然他也沒有經驗,可看王應熊就任四省總督後,用了一個多月才在遵義府聚集了幾萬烏合之眾,然後還被獻賊餘部打敗了,就知道王應熊確實缺乏軍政方麵的能力。
這時王應熊又道:“成都那邊既然召為父做翰林學士,去了肯定不會有安全問題,如此我們一家也就能安生一段時日了。
至於將來如何,我們就先別管了吧。何況,若是有機會,為父也會跟監國溝通,帶她離開成都,去南京戴罪立功的。”
王陽禧聽了露出震驚之色,訝然道:“爹,你是說要去成都劫持那位公主!”
“劫持個屁!”見兒子沒領會自己的想法,王應熊終於生氣了,“公主怎麽可能做監國肯定是成都有人挾持她做傀儡啊。
為父隻要見到公主,確認此事,再找個機會救出公主,然後一起去南京。
陛下看在為父救出了他的堂侄女,以及去掉了一位監國的份兒上,不僅會免除為父罪過,說不定還會論功封賞呢。”
王陽禧終於明白王應熊怎麽想的了,頓時眼睛發亮地讚道:“高,爹實在是高明呀!”
王應熊露出謙遜的笑容,心裏則是樂開了花兒。
兒子的誇讚他最喜歡聽了。
次日。
曾英請王應熊等在遵義城的文官,以及王祥、羅於莘、侯天賜等將領,到校場觀看禁衛軍、邊防軍演武。
劉文秀統領的禁衛軍出了一總勁卒,也即是劉文秀的親兵千總。
這一千人皆身著鎖子甲、布麵棉甲,手持木寸鋼麵圓盾,雁翎刀,背負弓箭。
先是演練了列陣衝鋒,隨即又演練了弓箭齊射。
也虧得沒有演練騎馬砍殺,不然王祥等將領都認為這些是傳聞中東虜精銳中的精銳,白甲兵了。
即便如此,不論是王祥、侯天賜等內行的將領,還是王應熊等文官,都看得一陣目眩,甚至情不自禁地讚歎起來。
“這才是真正的精兵啊。”
“這一千悍卒,恐怕可抵我等上萬兵馬!”
“聽說這一千精兵出自那劉文秀的禁衛軍第二鎮,而成都可是編練了三鎮禁衛軍!”
“成都那邊也就是走運收降了獻賊大部分兵馬,不然哪裏練得出如此精兵”有人酸了起來。
“走運有本事你也走運一次呀”
“”
很快,這些低聲議論乃至爭執就沒了,因為禁衛軍第二鎮的親兵總離開了校場,另一總士兵上了校場。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立即轉移過去。
因為這一千人赫然都拿著那燧發長火銃。
這時,與王應熊一起坐在點將台中間位置的曾英含笑朗聲介紹:“諸位,這一千人所用皆為成都軍器局所造光明式燧發槍,乃我軍利器。”
聽見這話,坐在最左邊的王祥不禁低聲嗤笑,“火槍也配稱利器且不說燧發槍麵對騎兵衝陣至多打一陣,便是麵對步兵衝陣,也隻不過多打一兩陣。
何況都沒給他們配腰刀,一旦被敵軍近身,手中火槍就成了燒火棍,隻能被屠殺。”
他旁邊的兩個遊擊聽了立馬識趣地應和——
“王總兵說的是。”
“如此精兵,隻配發一杆火槍,確實愚蠢。”
這兩人才說完,下麵的一千火槍兵就開始演練了。
隻見其每哨一排,每排250人,兵與兵隻間隔半步遠,成為一個頗長的密集陣列。
隨著第一排的哨長揮動小旗,這250人立即端著長槍成排向前走,到了距離一排披著多層破舊布麵甲的稻草人六七十步遠處。
這時哨長用掛在脖子上的一個小玩意兒,吹出了刺耳的哨聲。
250人立即一起扣動扳機。
啪!
清脆的槍響震徹校場。
白煙嫋嫋中,七十步外的披甲稻草人大半都被打爛!
王應熊、王祥等人見此還來不及驚歎,就見第二排火槍兵越過了第一排,隨著第二個哨長吹出刺耳的哨聲,再次一起扣動扳機。
啪!
這一陣火槍齊射,仿佛打在了在場眾人的心上。
隻聽脆響過後,六七十步外最前麵的兩三百稻草人幾乎沒一個完好的。
隨後,四哨火槍兵上演了大明火銃兵百多年前的經典戰術——三段擊。
不過,以前火銃兵的三段很可能就真的隻有三段。
一則是因為己方裝藥、打發等過程太慢,二則是打發距離太短。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為受火繩影響無法排成真正密集的隊列,也就無法更高效的殺傷敵人,往往三輪之後仍有些敵人能衝到火銃兵陣前,進行屠殺。
這燧發槍則不同,陣列排得更緊密,一陣齊射殺傷力也更大。
而當幾排燧發槍手以三段擊輪番齊射,短時間內根本沒有敵人能盯著密集的鉛丸衝上來,如此便能連續進行更多輪的射擊。
何況,很快不少將領就看出了些更重要的東西——
“不會吧他們這燧發槍竟然能打六七十步遠!”
“確實不可思議,我們平常見的火銃三四十步仍有破甲威力就不錯了,六七十步打到甲兵身上根本造不成多大傷害。”
“你們注意到沒,他們裝藥、打發也很快,速度是尋常火銃兵的兩倍以上!”
“如此燧發槍,的確可稱軍國利器啊!”
聽到這些讚歎燧發槍的話,王祥覺得臉上有些掛不住了——畢竟他前麵才嘲笑過燧發槍。
於是便強調道:“燧發槍再厲害,也總有被近身的時候,終究會被騎兵、步兵屠殺!”
他才說完,就聽見校場上率領該火槍的千總高喊:“上刺刀!”
此時,校場上布置的一千稻草人已經被火槍兵打爛了七八成,自身兩三百還站著。
在千總喝令後,眾人便見這些火槍兵熟練地取出一根三棱槍刺,裝在了火槍槍管下方的卡槽上。
隨即在各自哨長的指揮下,對剩餘的披甲稻草人展開了近身刺殺。
雖然稻草人隻是靶子,可身上的甲胄卻是真的。
可不論是一層甲還是雙層甲,或者是少數幾個做敵方將領裝扮的三層甲木頭人,在那散發著幽光的火槍刺刀下,全都被刺出了一個個窟窿!
這讓眾將領,乃至王應熊這樣的文官,都很容易想到,這種刺刀刺到自己身上會是個什麽結果。
一時之間,很多人既驚懼,又振奮。
驚懼是因為這燧發槍的兼具遠攻與近戰之能,強悍非常,但卻掌握在成都監國手中。
振奮,則是因為他們如今並非成都那位監國的敵人,而是要成為其臣屬了。
但不久前才說過燧發槍兵被近身後就沒啥戰鬥力的王祥卻尷尬了。
瞧見左右其他將領投來的怪異目光,他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你說你打臉就打臉吧,為何還來得如此之快
就不能讓王某人有個心理準備嗎
演武之後。
曾英向身旁王應熊笑問:“王翰林覺得我軍步甲與火槍兵如何呀”
王應熊才從火槍兵演武的震驚中回過神來,聞言不禁咽了咽幹澀的嗓子,道:“實是天下精銳,怕是東虜甲兵亦不能敵。”
曾英笑道:“東虜甲兵如何,曾某沒見過,不敢誇海口。
但我們大明以前的官軍,以及縱橫數省之地的獻賊軍勢如何,曾某卻是知道的。
若是監國麾下有二十萬這般勁卒,王翰林以為南京偽帝以及闖賊、獻賊還會成為威脅嗎”
“怕是不能。”王應熊老實的搖了搖頭。
他確實覺得,當今天下,除了東虜精銳,怕是沒哪支軍隊等抵敵得上剛才見過的兩支勁卒了。
當然,前提是曾英說的二十萬勁卒真的存在。
曾英見王應熊為演武軍威所震懾,便暗自點頭——他就是要利用演武讓王應熊熄滅別的小心思,好好歸附於監國。
隻要王應熊不搞小動作,其他的人都好辦。
隨後,曾英又將侯天賜叫過來,道:“侯指揮,據曾某所知,監國曾盛讚已故侯良柱老將軍之忠勇。
曾感歎說,昔年先帝若非因消息受阻,未能及時知曉侯老將軍禦寇陣亡之事,定不會降罪,反而追封賞賜。
因此,監國八月份在成都時,便已發出聖旨,恢複侯老將軍左都督、世襲永寧衛指揮僉事之職,追封太子少保。
另外,還令侯將軍為永寧參將,到成都去覲見。
怎麽,侯指揮一直都不沒接到監國所發的聖旨嗎”
侯天賜聽完直接呆了。
天可憐見,當年父親(養父同親父)陣亡,他上京後受人指點,都不敢替父親鳴冤,隻能叩闕表忠心,獲得征戰沙場的機會,數年舍生忘死的拚殺,這才勉強恢複了些侯家的榮譽。
至於說替父親翻案,他都不報希望了。
哪曾想,成都那位監國的公主竟然知道並記得他父親所受冤屈,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就給父親平反了。
公主本就為先帝血脈,雖是女子,卻也是朱明正朔,又對他侯家有如此大恩大德,可他之前卻跟著王應熊等人要與公主作對,差點就成了忘恩負義之徒啊!
想到這裏,侯天賜終於回過神來,虎目淚湧。
直接向著成都所在的方向行大禮叩拜,高呼:“永寧侯家拜謝監國!大恩大德,永世不忘!”
王祥、羅於莘等人瞧見這一幕,先是微愣,隨即就不禁暗歎——
這下好了,永寧侯家徹底成成都監國那邊的人了。
他們這些人麵對成都方麵本就處於弱勢,如今又少了一份力量,豈不是徹底成了麵團,任由那公主揉搓
見其質疑,王應熊也不生氣,而是無奈地道:“當時那種情況為父能怎麽辦便是為父願意吃曾英一銃,若遵義被攻陷,你和家中其他人怎麽辦”
聽到這話,王陽禧很是無語。
他突然覺得,那監國手諭對他爹的評價倒頗為中肯。
他爹在文學上的造詣足夠令他驕傲,但軍政方麵能力真的不怎樣。
縱然他也沒有經驗,可看王應熊就任四省總督後,用了一個多月才在遵義府聚集了幾萬烏合之眾,然後還被獻賊餘部打敗了,就知道王應熊確實缺乏軍政方麵的能力。
這時王應熊又道:“成都那邊既然召為父做翰林學士,去了肯定不會有安全問題,如此我們一家也就能安生一段時日了。
至於將來如何,我們就先別管了吧。何況,若是有機會,為父也會跟監國溝通,帶她離開成都,去南京戴罪立功的。”
王陽禧聽了露出震驚之色,訝然道:“爹,你是說要去成都劫持那位公主!”
“劫持個屁!”見兒子沒領會自己的想法,王應熊終於生氣了,“公主怎麽可能做監國肯定是成都有人挾持她做傀儡啊。
為父隻要見到公主,確認此事,再找個機會救出公主,然後一起去南京。
陛下看在為父救出了他的堂侄女,以及去掉了一位監國的份兒上,不僅會免除為父罪過,說不定還會論功封賞呢。”
王陽禧終於明白王應熊怎麽想的了,頓時眼睛發亮地讚道:“高,爹實在是高明呀!”
王應熊露出謙遜的笑容,心裏則是樂開了花兒。
兒子的誇讚他最喜歡聽了。
次日。
曾英請王應熊等在遵義城的文官,以及王祥、羅於莘、侯天賜等將領,到校場觀看禁衛軍、邊防軍演武。
劉文秀統領的禁衛軍出了一總勁卒,也即是劉文秀的親兵千總。
這一千人皆身著鎖子甲、布麵棉甲,手持木寸鋼麵圓盾,雁翎刀,背負弓箭。
先是演練了列陣衝鋒,隨即又演練了弓箭齊射。
也虧得沒有演練騎馬砍殺,不然王祥等將領都認為這些是傳聞中東虜精銳中的精銳,白甲兵了。
即便如此,不論是王祥、侯天賜等內行的將領,還是王應熊等文官,都看得一陣目眩,甚至情不自禁地讚歎起來。
“這才是真正的精兵啊。”
“這一千悍卒,恐怕可抵我等上萬兵馬!”
“聽說這一千精兵出自那劉文秀的禁衛軍第二鎮,而成都可是編練了三鎮禁衛軍!”
“成都那邊也就是走運收降了獻賊大部分兵馬,不然哪裏練得出如此精兵”有人酸了起來。
“走運有本事你也走運一次呀”
“”
很快,這些低聲議論乃至爭執就沒了,因為禁衛軍第二鎮的親兵總離開了校場,另一總士兵上了校場。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立即轉移過去。
因為這一千人赫然都拿著那燧發長火銃。
這時,與王應熊一起坐在點將台中間位置的曾英含笑朗聲介紹:“諸位,這一千人所用皆為成都軍器局所造光明式燧發槍,乃我軍利器。”
聽見這話,坐在最左邊的王祥不禁低聲嗤笑,“火槍也配稱利器且不說燧發槍麵對騎兵衝陣至多打一陣,便是麵對步兵衝陣,也隻不過多打一兩陣。
何況都沒給他們配腰刀,一旦被敵軍近身,手中火槍就成了燒火棍,隻能被屠殺。”
他旁邊的兩個遊擊聽了立馬識趣地應和——
“王總兵說的是。”
“如此精兵,隻配發一杆火槍,確實愚蠢。”
這兩人才說完,下麵的一千火槍兵就開始演練了。
隻見其每哨一排,每排250人,兵與兵隻間隔半步遠,成為一個頗長的密集陣列。
隨著第一排的哨長揮動小旗,這250人立即端著長槍成排向前走,到了距離一排披著多層破舊布麵甲的稻草人六七十步遠處。
這時哨長用掛在脖子上的一個小玩意兒,吹出了刺耳的哨聲。
250人立即一起扣動扳機。
啪!
清脆的槍響震徹校場。
白煙嫋嫋中,七十步外的披甲稻草人大半都被打爛!
王應熊、王祥等人見此還來不及驚歎,就見第二排火槍兵越過了第一排,隨著第二個哨長吹出刺耳的哨聲,再次一起扣動扳機。
啪!
這一陣火槍齊射,仿佛打在了在場眾人的心上。
隻聽脆響過後,六七十步外最前麵的兩三百稻草人幾乎沒一個完好的。
隨後,四哨火槍兵上演了大明火銃兵百多年前的經典戰術——三段擊。
不過,以前火銃兵的三段很可能就真的隻有三段。
一則是因為己方裝藥、打發等過程太慢,二則是打發距離太短。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為受火繩影響無法排成真正密集的隊列,也就無法更高效的殺傷敵人,往往三輪之後仍有些敵人能衝到火銃兵陣前,進行屠殺。
這燧發槍則不同,陣列排得更緊密,一陣齊射殺傷力也更大。
而當幾排燧發槍手以三段擊輪番齊射,短時間內根本沒有敵人能盯著密集的鉛丸衝上來,如此便能連續進行更多輪的射擊。
何況,很快不少將領就看出了些更重要的東西——
“不會吧他們這燧發槍竟然能打六七十步遠!”
“確實不可思議,我們平常見的火銃三四十步仍有破甲威力就不錯了,六七十步打到甲兵身上根本造不成多大傷害。”
“你們注意到沒,他們裝藥、打發也很快,速度是尋常火銃兵的兩倍以上!”
“如此燧發槍,的確可稱軍國利器啊!”
聽到這些讚歎燧發槍的話,王祥覺得臉上有些掛不住了——畢竟他前麵才嘲笑過燧發槍。
於是便強調道:“燧發槍再厲害,也總有被近身的時候,終究會被騎兵、步兵屠殺!”
他才說完,就聽見校場上率領該火槍的千總高喊:“上刺刀!”
此時,校場上布置的一千稻草人已經被火槍兵打爛了七八成,自身兩三百還站著。
在千總喝令後,眾人便見這些火槍兵熟練地取出一根三棱槍刺,裝在了火槍槍管下方的卡槽上。
隨即在各自哨長的指揮下,對剩餘的披甲稻草人展開了近身刺殺。
雖然稻草人隻是靶子,可身上的甲胄卻是真的。
可不論是一層甲還是雙層甲,或者是少數幾個做敵方將領裝扮的三層甲木頭人,在那散發著幽光的火槍刺刀下,全都被刺出了一個個窟窿!
這讓眾將領,乃至王應熊這樣的文官,都很容易想到,這種刺刀刺到自己身上會是個什麽結果。
一時之間,很多人既驚懼,又振奮。
驚懼是因為這燧發槍的兼具遠攻與近戰之能,強悍非常,但卻掌握在成都監國手中。
振奮,則是因為他們如今並非成都那位監國的敵人,而是要成為其臣屬了。
但不久前才說過燧發槍兵被近身後就沒啥戰鬥力的王祥卻尷尬了。
瞧見左右其他將領投來的怪異目光,他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你說你打臉就打臉吧,為何還來得如此之快
就不能讓王某人有個心理準備嗎
演武之後。
曾英向身旁王應熊笑問:“王翰林覺得我軍步甲與火槍兵如何呀”
王應熊才從火槍兵演武的震驚中回過神來,聞言不禁咽了咽幹澀的嗓子,道:“實是天下精銳,怕是東虜甲兵亦不能敵。”
曾英笑道:“東虜甲兵如何,曾某沒見過,不敢誇海口。
但我們大明以前的官軍,以及縱橫數省之地的獻賊軍勢如何,曾某卻是知道的。
若是監國麾下有二十萬這般勁卒,王翰林以為南京偽帝以及闖賊、獻賊還會成為威脅嗎”
“怕是不能。”王應熊老實的搖了搖頭。
他確實覺得,當今天下,除了東虜精銳,怕是沒哪支軍隊等抵敵得上剛才見過的兩支勁卒了。
當然,前提是曾英說的二十萬勁卒真的存在。
曾英見王應熊為演武軍威所震懾,便暗自點頭——他就是要利用演武讓王應熊熄滅別的小心思,好好歸附於監國。
隻要王應熊不搞小動作,其他的人都好辦。
隨後,曾英又將侯天賜叫過來,道:“侯指揮,據曾某所知,監國曾盛讚已故侯良柱老將軍之忠勇。
曾感歎說,昔年先帝若非因消息受阻,未能及時知曉侯老將軍禦寇陣亡之事,定不會降罪,反而追封賞賜。
因此,監國八月份在成都時,便已發出聖旨,恢複侯老將軍左都督、世襲永寧衛指揮僉事之職,追封太子少保。
另外,還令侯將軍為永寧參將,到成都去覲見。
怎麽,侯指揮一直都不沒接到監國所發的聖旨嗎”
侯天賜聽完直接呆了。
天可憐見,當年父親(養父同親父)陣亡,他上京後受人指點,都不敢替父親鳴冤,隻能叩闕表忠心,獲得征戰沙場的機會,數年舍生忘死的拚殺,這才勉強恢複了些侯家的榮譽。
至於說替父親翻案,他都不報希望了。
哪曾想,成都那位監國的公主竟然知道並記得他父親所受冤屈,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就給父親平反了。
公主本就為先帝血脈,雖是女子,卻也是朱明正朔,又對他侯家有如此大恩大德,可他之前卻跟著王應熊等人要與公主作對,差點就成了忘恩負義之徒啊!
想到這裏,侯天賜終於回過神來,虎目淚湧。
直接向著成都所在的方向行大禮叩拜,高呼:“永寧侯家拜謝監國!大恩大德,永世不忘!”
王祥、羅於莘等人瞧見這一幕,先是微愣,隨即就不禁暗歎——
這下好了,永寧侯家徹底成成都監國那邊的人了。
他們這些人麵對成都方麵本就處於弱勢,如今又少了一份力量,豈不是徹底成了麵團,任由那公主揉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