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商稅新政
大明:我幫老婆做女帝 作者:靈靈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觀生道:“我大明商稅主要分為過稅與住稅。
其中過稅指的是在水路要津設立關卡,對過往商品極其所運載之工具進行征稅。
主要有鈔關稅、抽分稅、門稅、淮安過壩稅等名目,其中以鈔關稅為主,尤其是萬曆年以後,鈔關稅可以說在我大明財稅中所占比例僅次於田稅與鹽課。
至於住稅,則指的是在商品貿易過程中,對商品或商人所征收的稅,主要包括各種交易稅、營業稅、落地稅等。
住稅一般都有地方官府管理,名目多且雜,如酒醋稅、牙稅、塌房稅、契稅、市肆門攤稅、屠沽稅、官店錢、漁稅等等。
此外還有寧波、泉州、廣州三處市舶司,亦會對前來朝貢的藩國船抽取實物稅。
其中泉州月港自開海之後,又對出海商船進行抽稅。”
說到這裏,蘇觀生頓了頓,頗為感慨地道:“論稅製,我大明可以說較曆朝曆代都完備,又不似宋時那般以官賣製度為主,稅製畸形而壓迫貧苦百姓。
隻可惜先有吏治敗壞,又有藩王占據地方部分稅收之權。再到後來天下變亂,朝廷便再難以收上來多少商稅了。”
聽到蘇觀生這番話,前排地閣臣大佬中有懂得商稅稅製、了解大明財稅問題的,都不禁點頭,甚至扭頭看蘇觀生,露出讚許神色。
朱媺娖今日既定下商議財稅的話題,自然也早就和郝光明研究了這方麵,同樣聽得微微點頭。
這個蘇觀生她是知道的,乃此前戶部未被牽連進貪腐案中的幾名中級官員之一。
其人三十歲時才中秀才,崇禎九年才以國子監監生之身出任無極知縣,結果卻因為平反冤案得罪上官,而遭誣陷被罷官。
被上官誣陷威脅時,他說“我不官、不要錢、不要命,奈我何!”,因而被地方百姓成為“三不要老爺”,罷官時得當地百姓立碑紀念。
到崇禎十五年,他又被起複,先後任軍中監紀參讚、永平同知、黃州知府、山東登萊兵備道。
北京城破,他逃到南京,又被弘光朝錄用為戶部郎中在後世曆史上,此人還是隆武、紹武時期抗清的主要大臣,後兵敗殉國。
朱媺娖此前雖知蘇觀生是抗清忠良、清正廉潔,卻沒想到其對大明商稅也如此了解。
可想想又覺得並不奇怪。
蘇觀生以監生的低微身份起於州縣官,又曾為軍隊催收錢糧,還做了近一年的戶部清吏司郎中,知道這些倒也在情理之中。
朱媺娖道:“蘇卿說得很不錯,基本將我大明商稅製度講清楚了,且坐下吧。”
“謝監國。”
待蘇觀生坐下後,朱媺娖又道:“除了商稅,我大明在田稅、鹽課等稅務方麵,亦有許多問題。
據本宮所知,此前偽帝在朝,作用黃淮以南諸多地方,一年所得財稅總數也不過八九百萬兩。
諸位,這裏麵可是包括了田稅、鹽課、商稅以及三餉等等項目。
縱然當時南京對諸多地方失控,一年也不該隻收了八九百萬兩。
因此,在本宮看來,我大明的財稅係統說是已崩潰了都不為過!
既如此,我們又何必畏懼重建呢須知,不破不立,承平時期此事做起來或許阻攔重重,可如今卻是要容易不少。
若是錯過如此良機,即便我們將清虜趕回關外,剿滅了偽順,大明又能安穩多久需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聽了朱媺娖這番話,武英殿中一時安靜。
閣臣以及兩部下屬官員們都在沉思。
朱媺娖又道:“田稅、鹽課乃財稅重項,縱然問題良多,卻也不好現在就匆匆整頓,故而本宮才著眼商稅。
財政部今後一段時間的主要責任,便是梳理商稅問題,爭取盡快將各地應征之商稅收上來。
這財政部的職司都寫在了冊子上,諸卿若是有什麽看法,現在就可以提出來。”
說完,朱媺娖端起禦案上的一杯香茗潤嗓子。
路振飛翻到冊子某一頁,隻見財政部目前下轄:財政司、稅率司、關稅司、市稅司、海關司、會計司、預算司、國庫司、國資管理司,共九大職司。
以前戶部在財稅征收方麵,是針對各布政司進行單線管理。
如今的財政部卻是在內根據職責不同,分成多條線,再對每個布政司進行多線財稅管理,顯然要精細一些。
其中財政司負責財政部的統籌辦公,稅率司負責製定、調節各類主要商品的稅率。
關稅、市稅、海關則分別負責征收三大種類的商稅。
至於後麵四個,這算是輔助財政部管理財稅的職司。
值得一提的是,國庫司主要負責轉運、存儲稅銀——不僅是財政部征收上來的稅銀,也包括戶部征收的田稅銀。
看到這裏,路振飛又翻開另一本冊子的某頁,對比戶部的新設職司。
依次是:戶政司、田稅司、糧儲司、田畝統計司、人口統計司、土地管理司、城建統籌司、糧農保障司,共八大職司。
這讓路振飛不禁皺起眉頭,露出凝重之色。
方才朱媺娖雖然說田稅、鹽課乃財稅重項,不適合急切間輕動,可看著戶部的職司名稱,顯然日後是打定主意要重新丈量天下田畝的。
而這,無疑和商稅一樣,又要觸動一大堆人的利益。
倘若同時在大明下轄各布政司推廣戶部、財政部新政,一下子觸動了地方縉紳、地主的田、商兩項重利,即便監國縱然真是仙女下凡,也會弄得不好收場吧
真弄得各地亂起,需要靠軍隊去鎮壓,即便能平定下來,恐怕也會令大明大傷元氣。
念及此處,路振飛當即起身道:“監國,財政部理清商稅問題,恐會觸及許多人的利益,臣請依昨日商定之法,先在南直隸試行。”
朱媺娖本就沒有一下子推廣到所有地區的想法——手中根本沒有那麽多辦事的人。
於是含笑道:“路卿所提確是良言,本宮本就初定財政部先於南直隸及重慶試行商稅新政。”
聽了這話,一眾大臣不禁恍然。
因為此時他們才記起,重慶被朱媺娖從四川劃分出來獨列為一布政司了。
其中過稅指的是在水路要津設立關卡,對過往商品極其所運載之工具進行征稅。
主要有鈔關稅、抽分稅、門稅、淮安過壩稅等名目,其中以鈔關稅為主,尤其是萬曆年以後,鈔關稅可以說在我大明財稅中所占比例僅次於田稅與鹽課。
至於住稅,則指的是在商品貿易過程中,對商品或商人所征收的稅,主要包括各種交易稅、營業稅、落地稅等。
住稅一般都有地方官府管理,名目多且雜,如酒醋稅、牙稅、塌房稅、契稅、市肆門攤稅、屠沽稅、官店錢、漁稅等等。
此外還有寧波、泉州、廣州三處市舶司,亦會對前來朝貢的藩國船抽取實物稅。
其中泉州月港自開海之後,又對出海商船進行抽稅。”
說到這裏,蘇觀生頓了頓,頗為感慨地道:“論稅製,我大明可以說較曆朝曆代都完備,又不似宋時那般以官賣製度為主,稅製畸形而壓迫貧苦百姓。
隻可惜先有吏治敗壞,又有藩王占據地方部分稅收之權。再到後來天下變亂,朝廷便再難以收上來多少商稅了。”
聽到蘇觀生這番話,前排地閣臣大佬中有懂得商稅稅製、了解大明財稅問題的,都不禁點頭,甚至扭頭看蘇觀生,露出讚許神色。
朱媺娖今日既定下商議財稅的話題,自然也早就和郝光明研究了這方麵,同樣聽得微微點頭。
這個蘇觀生她是知道的,乃此前戶部未被牽連進貪腐案中的幾名中級官員之一。
其人三十歲時才中秀才,崇禎九年才以國子監監生之身出任無極知縣,結果卻因為平反冤案得罪上官,而遭誣陷被罷官。
被上官誣陷威脅時,他說“我不官、不要錢、不要命,奈我何!”,因而被地方百姓成為“三不要老爺”,罷官時得當地百姓立碑紀念。
到崇禎十五年,他又被起複,先後任軍中監紀參讚、永平同知、黃州知府、山東登萊兵備道。
北京城破,他逃到南京,又被弘光朝錄用為戶部郎中在後世曆史上,此人還是隆武、紹武時期抗清的主要大臣,後兵敗殉國。
朱媺娖此前雖知蘇觀生是抗清忠良、清正廉潔,卻沒想到其對大明商稅也如此了解。
可想想又覺得並不奇怪。
蘇觀生以監生的低微身份起於州縣官,又曾為軍隊催收錢糧,還做了近一年的戶部清吏司郎中,知道這些倒也在情理之中。
朱媺娖道:“蘇卿說得很不錯,基本將我大明商稅製度講清楚了,且坐下吧。”
“謝監國。”
待蘇觀生坐下後,朱媺娖又道:“除了商稅,我大明在田稅、鹽課等稅務方麵,亦有許多問題。
據本宮所知,此前偽帝在朝,作用黃淮以南諸多地方,一年所得財稅總數也不過八九百萬兩。
諸位,這裏麵可是包括了田稅、鹽課、商稅以及三餉等等項目。
縱然當時南京對諸多地方失控,一年也不該隻收了八九百萬兩。
因此,在本宮看來,我大明的財稅係統說是已崩潰了都不為過!
既如此,我們又何必畏懼重建呢須知,不破不立,承平時期此事做起來或許阻攔重重,可如今卻是要容易不少。
若是錯過如此良機,即便我們將清虜趕回關外,剿滅了偽順,大明又能安穩多久需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聽了朱媺娖這番話,武英殿中一時安靜。
閣臣以及兩部下屬官員們都在沉思。
朱媺娖又道:“田稅、鹽課乃財稅重項,縱然問題良多,卻也不好現在就匆匆整頓,故而本宮才著眼商稅。
財政部今後一段時間的主要責任,便是梳理商稅問題,爭取盡快將各地應征之商稅收上來。
這財政部的職司都寫在了冊子上,諸卿若是有什麽看法,現在就可以提出來。”
說完,朱媺娖端起禦案上的一杯香茗潤嗓子。
路振飛翻到冊子某一頁,隻見財政部目前下轄:財政司、稅率司、關稅司、市稅司、海關司、會計司、預算司、國庫司、國資管理司,共九大職司。
以前戶部在財稅征收方麵,是針對各布政司進行單線管理。
如今的財政部卻是在內根據職責不同,分成多條線,再對每個布政司進行多線財稅管理,顯然要精細一些。
其中財政司負責財政部的統籌辦公,稅率司負責製定、調節各類主要商品的稅率。
關稅、市稅、海關則分別負責征收三大種類的商稅。
至於後麵四個,這算是輔助財政部管理財稅的職司。
值得一提的是,國庫司主要負責轉運、存儲稅銀——不僅是財政部征收上來的稅銀,也包括戶部征收的田稅銀。
看到這裏,路振飛又翻開另一本冊子的某頁,對比戶部的新設職司。
依次是:戶政司、田稅司、糧儲司、田畝統計司、人口統計司、土地管理司、城建統籌司、糧農保障司,共八大職司。
這讓路振飛不禁皺起眉頭,露出凝重之色。
方才朱媺娖雖然說田稅、鹽課乃財稅重項,不適合急切間輕動,可看著戶部的職司名稱,顯然日後是打定主意要重新丈量天下田畝的。
而這,無疑和商稅一樣,又要觸動一大堆人的利益。
倘若同時在大明下轄各布政司推廣戶部、財政部新政,一下子觸動了地方縉紳、地主的田、商兩項重利,即便監國縱然真是仙女下凡,也會弄得不好收場吧
真弄得各地亂起,需要靠軍隊去鎮壓,即便能平定下來,恐怕也會令大明大傷元氣。
念及此處,路振飛當即起身道:“監國,財政部理清商稅問題,恐會觸及許多人的利益,臣請依昨日商定之法,先在南直隸試行。”
朱媺娖本就沒有一下子推廣到所有地區的想法——手中根本沒有那麽多辦事的人。
於是含笑道:“路卿所提確是良言,本宮本就初定財政部先於南直隸及重慶試行商稅新政。”
聽了這話,一眾大臣不禁恍然。
因為此時他們才記起,重慶被朱媺娖從四川劃分出來獨列為一布政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