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就是西市新開的鹹魚鋪子售賣的鹹魚,根據我們的調查,這家鋪子應該是皇長孫的產業。”
大興宮中,獨孤雲拿著一條鹹魚,放在了李淵的跟前。
作為李淵的情報頭子,長安城裏頭發生的重要事情, 獨孤雲肯定都是第一時間要進行匯報的。
李淵能夠放下心把大部分的政務、軍務都交給李建成和李世民去處理,自然是因為他有信心掌控住大唐的局麵。
“這是鹹魚?”
李淵很是無語的看著眼前的鹹魚。
如果不是有那股腥味,如果不是獨孤雲說這是鹹魚,李淵是怎麽都想不到這會是鹹魚。
甚至他都忍不住想要罵人,你這是想要指鹿為馬嗎?
明明是一大塊的鹽巴,你說這是鹹魚?
當朕是老眼昏花了嗎?
好在李淵對於獨孤雲有充分的信任,所以才隻是反問了一句。
不過旁邊的竇和就不一樣了。
一直以來,竇和跟獨孤雲的關係都是談不上多好的。
眼下竇和見獨孤雲拿著一塊鹽巴對李淵說這是鹹魚,竇和立馬就覺得自己找到機會了。
“獨孤雲, 這明明是一塊上等的精鹽,你卻是說這是鹹魚?你這是什麽意思?”
竇和一邊說,一邊看著李淵的反應。
至於獨孤雲聽了這句話之後,會有什麽反應,這不是他關心的。
“陛下,您看!”
獨孤雲瞥了一眼竇和,沒有理會他的質問。
而是直接用力的掰斷了手中的鹹魚。
很快的,雪白的鹽巴撒的到處都是。
不過,鹹魚的真身也算是出現在了大家的麵前。
“朕記得一般的鹹魚,別說是大塊的鹽巴,就是肉眼可見的鹽巴都是很少的吧?”
“陛下,您說的沒有錯,東西兩市的鹹魚鋪子裏頭售賣的鹹魚, 正常來說幾乎都是看不到鹽巴的跡象的。
哪怕是偶爾有點鹽巴, 看到的也是粗鹽, 而不是這種雪白的精鹽。”
“你說這家鹹魚鋪子是大郎的人開設的?”
“是的, 雖然皇長孫還沒有回到長安城, 但是我多番調查,這家鋪子的貨都是從渭水新城運過來的,確定是皇長孫的產業。”
獨孤雲顯然是經過確認才敢給李淵進行匯報。
要不然搞出什麽烏龍出來,他就頭大了。
“胡鬧!哪有這樣子賣鹹魚的?這樣的鹹魚,哪個百姓吃得起?”
李淵很是不悅的說道。
不過,獨孤雲聽了這話,卻是滿臉便秘的表情。
糾結了一會之後,他還是忍不住說道:“陛下,這事有點奇怪!雖然這家鹹魚鋪子售賣的鹹魚有大量的精鹽附在上麵。
但是這種鹹魚的售價卻是跟其他鹹魚鋪子差不多,隻要兩文錢一斤。”
“嗯?隻要兩文錢一斤?包括這些精鹽?”
李淵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哪怕是再不了解市麵上的行情,鹽巴這種重要的東西,售價是怎麽樣,李淵還是知道的。
<a href="https://m.tsxsw.la" id="wzsy">tsxsw.la</a>
“是的!兩文錢一斤,包括這些附在鹹魚身上的精鹽。
雖然每個人限購五斤,但是仍然在西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到了快要宵禁的時候,他們的鋪子門口都還有百姓排著隊,不願意離開。
直到對方三番五次的承諾,第二天還是會一樣售賣, 百姓們才散開。”
獨孤雲這麽一解釋,李淵算是明白他為什麽今天專門給自己匯報這麽一個似乎很小的事情了。
要是這家鹹魚鋪子一直這樣子賣“鹹魚”,那麽這件事就不是簡單的事情了。
這是要改變大唐食鹽行業的大事啊。
雖然食鹽不是大唐官營的產業,但是背後的牽連很大,李淵對此是有著比較深刻的了解的。
“大郎從哪裏搞來那麽多的精鹽?難道吐穀渾那裏,盛產精鹽?”
“這個情況,屬下正在調查,想來再過幾天就會有進一步的消息。”
獨孤雲忍不住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
終歸還是問到了自己回答不上來的問題啊。
“盡快搞清楚大郎的這些精鹽是怎麽來的,他這樣售賣精鹽,目的是什麽。
難不成他還嫌棄錢太多嗎?”
李淵滿臉不解,恨不得把李承宗拎到跟前,好好的問個明白。
……
“阿耶,我打聽清楚了,那家鹹魚鋪子是皇長孫的產業,我親眼看到渭水新城那邊往鹹魚鋪子補貨。”
蕭銳臉色有點難看的給蕭瑀匯報情況。
作為江南有數的世家,蕭家的產業涉及的非常廣。
像是鹹魚和鹽巴,這些東西他們家都是有涉及的。
畢竟,江南地區河流湖泊密布,漁業資源畢竟豐富。
並且沿海地區的漁業資源也很豐富。
雖然捕魚技術比較落後,但是每年還是可以產出不少海魚的。
至於鹽巴,雖然海水製鹽的技術還不成熟,但是江南地區已經有一些非常小規模的應用了。
當然了,目前隻能利用海水製作粗鹽,精鹽的話還是要依靠井鹽。
“之前我聽說吐穀渾那邊是產鹽的,我們大唐的鹽商在北方草原能夠有一些生意,但是在西北那邊,卻是發展很緩慢。
不過吐穀渾的鹽巴產量很是有限,不可能供皇長孫那樣浪費啊。”
蕭瑀臉上也是露出了不解的神情。
“皇長孫不是把伏俟城給占據了嗎?會不會是那裏有倉庫中堆積了比較多的鹽巴?”
“哪怕是如此,也沒有必要這樣子搞成鹹魚來惡心大家啊?”
蕭瑀這麽一反駁,蕭銳就不知道要該說什麽了。
“阿耶,其實這個鹹魚鋪子,雖然給我們的鹹魚售賣帶來了一些影響,但是影響最大的是精鹽鋪子。
我們家雖然也有賣鹽的鋪子,但是在長安城裏頭的影響無足輕重。
真正影響大的應該是滎陽鄭氏。
而滎陽鄭氏跟東宮的關係一直都算是不錯的。
就連太子妃娘娘也是滎陽鄭氏出身。
皇長孫這麽搞,豈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坑?”
蕭銳的腦子倒也是轉的很快。
“這件事的影響,對我們家來說確實比較有限。
搞不清楚情況,就先別輕舉妄動,我們再觀望幾天吧。”
以靜製動,這個時候,顯然是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大興宮中,獨孤雲拿著一條鹹魚,放在了李淵的跟前。
作為李淵的情報頭子,長安城裏頭發生的重要事情, 獨孤雲肯定都是第一時間要進行匯報的。
李淵能夠放下心把大部分的政務、軍務都交給李建成和李世民去處理,自然是因為他有信心掌控住大唐的局麵。
“這是鹹魚?”
李淵很是無語的看著眼前的鹹魚。
如果不是有那股腥味,如果不是獨孤雲說這是鹹魚,李淵是怎麽都想不到這會是鹹魚。
甚至他都忍不住想要罵人,你這是想要指鹿為馬嗎?
明明是一大塊的鹽巴,你說這是鹹魚?
當朕是老眼昏花了嗎?
好在李淵對於獨孤雲有充分的信任,所以才隻是反問了一句。
不過旁邊的竇和就不一樣了。
一直以來,竇和跟獨孤雲的關係都是談不上多好的。
眼下竇和見獨孤雲拿著一塊鹽巴對李淵說這是鹹魚,竇和立馬就覺得自己找到機會了。
“獨孤雲, 這明明是一塊上等的精鹽,你卻是說這是鹹魚?你這是什麽意思?”
竇和一邊說,一邊看著李淵的反應。
至於獨孤雲聽了這句話之後,會有什麽反應,這不是他關心的。
“陛下,您看!”
獨孤雲瞥了一眼竇和,沒有理會他的質問。
而是直接用力的掰斷了手中的鹹魚。
很快的,雪白的鹽巴撒的到處都是。
不過,鹹魚的真身也算是出現在了大家的麵前。
“朕記得一般的鹹魚,別說是大塊的鹽巴,就是肉眼可見的鹽巴都是很少的吧?”
“陛下,您說的沒有錯,東西兩市的鹹魚鋪子裏頭售賣的鹹魚, 正常來說幾乎都是看不到鹽巴的跡象的。
哪怕是偶爾有點鹽巴, 看到的也是粗鹽, 而不是這種雪白的精鹽。”
“你說這家鹹魚鋪子是大郎的人開設的?”
“是的, 雖然皇長孫還沒有回到長安城, 但是我多番調查,這家鋪子的貨都是從渭水新城運過來的,確定是皇長孫的產業。”
獨孤雲顯然是經過確認才敢給李淵進行匯報。
要不然搞出什麽烏龍出來,他就頭大了。
“胡鬧!哪有這樣子賣鹹魚的?這樣的鹹魚,哪個百姓吃得起?”
李淵很是不悅的說道。
不過,獨孤雲聽了這話,卻是滿臉便秘的表情。
糾結了一會之後,他還是忍不住說道:“陛下,這事有點奇怪!雖然這家鹹魚鋪子售賣的鹹魚有大量的精鹽附在上麵。
但是這種鹹魚的售價卻是跟其他鹹魚鋪子差不多,隻要兩文錢一斤。”
“嗯?隻要兩文錢一斤?包括這些精鹽?”
李淵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哪怕是再不了解市麵上的行情,鹽巴這種重要的東西,售價是怎麽樣,李淵還是知道的。
<a href="https://m.tsxsw.la" id="wzsy">tsxsw.la</a>
“是的!兩文錢一斤,包括這些附在鹹魚身上的精鹽。
雖然每個人限購五斤,但是仍然在西市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到了快要宵禁的時候,他們的鋪子門口都還有百姓排著隊,不願意離開。
直到對方三番五次的承諾,第二天還是會一樣售賣, 百姓們才散開。”
獨孤雲這麽一解釋,李淵算是明白他為什麽今天專門給自己匯報這麽一個似乎很小的事情了。
要是這家鹹魚鋪子一直這樣子賣“鹹魚”,那麽這件事就不是簡單的事情了。
這是要改變大唐食鹽行業的大事啊。
雖然食鹽不是大唐官營的產業,但是背後的牽連很大,李淵對此是有著比較深刻的了解的。
“大郎從哪裏搞來那麽多的精鹽?難道吐穀渾那裏,盛產精鹽?”
“這個情況,屬下正在調查,想來再過幾天就會有進一步的消息。”
獨孤雲忍不住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
終歸還是問到了自己回答不上來的問題啊。
“盡快搞清楚大郎的這些精鹽是怎麽來的,他這樣售賣精鹽,目的是什麽。
難不成他還嫌棄錢太多嗎?”
李淵滿臉不解,恨不得把李承宗拎到跟前,好好的問個明白。
……
“阿耶,我打聽清楚了,那家鹹魚鋪子是皇長孫的產業,我親眼看到渭水新城那邊往鹹魚鋪子補貨。”
蕭銳臉色有點難看的給蕭瑀匯報情況。
作為江南有數的世家,蕭家的產業涉及的非常廣。
像是鹹魚和鹽巴,這些東西他們家都是有涉及的。
畢竟,江南地區河流湖泊密布,漁業資源畢竟豐富。
並且沿海地區的漁業資源也很豐富。
雖然捕魚技術比較落後,但是每年還是可以產出不少海魚的。
至於鹽巴,雖然海水製鹽的技術還不成熟,但是江南地區已經有一些非常小規模的應用了。
當然了,目前隻能利用海水製作粗鹽,精鹽的話還是要依靠井鹽。
“之前我聽說吐穀渾那邊是產鹽的,我們大唐的鹽商在北方草原能夠有一些生意,但是在西北那邊,卻是發展很緩慢。
不過吐穀渾的鹽巴產量很是有限,不可能供皇長孫那樣浪費啊。”
蕭瑀臉上也是露出了不解的神情。
“皇長孫不是把伏俟城給占據了嗎?會不會是那裏有倉庫中堆積了比較多的鹽巴?”
“哪怕是如此,也沒有必要這樣子搞成鹹魚來惡心大家啊?”
蕭瑀這麽一反駁,蕭銳就不知道要該說什麽了。
“阿耶,其實這個鹹魚鋪子,雖然給我們的鹹魚售賣帶來了一些影響,但是影響最大的是精鹽鋪子。
我們家雖然也有賣鹽的鋪子,但是在長安城裏頭的影響無足輕重。
真正影響大的應該是滎陽鄭氏。
而滎陽鄭氏跟東宮的關係一直都算是不錯的。
就連太子妃娘娘也是滎陽鄭氏出身。
皇長孫這麽搞,豈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坑?”
蕭銳的腦子倒也是轉的很快。
“這件事的影響,對我們家來說確實比較有限。
搞不清楚情況,就先別輕舉妄動,我們再觀望幾天吧。”
以靜製動,這個時候,顯然是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