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先修路?”</p>
李承宗這個新穎的說法,讓李淵等人都眼前一亮。</p>
雖然世家大族對於經商掙錢,都是藏著掖著。</p>
儒家更是把商業貶的一文不值。</p>
但是到了他們這個位置,自然知道致富對於大唐朝廷,對於大唐百姓來說,其實都是很有意義的事情。</p>
畢竟,朝廷不管是落實什麽政策,基本上都是需要花費錢財的。</p>
“沒錯,要致富,先修路!</p>
商品的流通,對於大唐來說是很有好處的。</p>
很多人覺得商人低買高賣,不事生產卻是掙著大錢,覺得這是不正常的,應該嚴厲打擊的。</p>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p>
舉個例子,一個農戶家有好幾棵桃樹,到了桃子熟了的時候,他們自己根本就吃不了那麽多的桃子。</p>
這個時候,要麽就是把桃子送給領居們吃,要麽就看著它,任由它變壞。</p>
但是領居們很多也是種了各種果樹的。</p>
如果有商人去收購這些桃子,哪怕是價格比較便宜。</p>
對於農戶來說,也算是多了一個收入。</p>
而商人低價收購了這些桃子之後,運輸到州縣裏麵售賣,從中掙一筆錢。</p>
這樣一來,州縣裏頭沒有辦法種植果樹的百姓,也能吃到桃子。</p>
商人能夠掙錢,農戶也能掙錢。</p>
這樣的事情,損害了誰的利益嗎?”</p>
李承宗這麽一說,眾人都不知道怎麽接了。</p>
是啊。</p>
這樣的一個買賣,損害了誰的利益嗎?</p>
農戶?</p>
商人?</p>
還是購買桃子的百姓?</p>
亦或是朝廷受到了什麽損失?</p>
都沒有啊!</p>
農戶掙錢了。</p>
商人掙錢了。</p>
百姓興高采烈的買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雖然沒有掙錢,但是也開心了。</p>
至於朝廷,農戶、百姓、商家都得了好處,這不就是相當於朝廷得了好處嗎?</p>
治下的百姓都安居樂業,這不就是朝廷希望看到的局麵嗎?</p>
“世子,你隻說了這種比較理想的場景。</p>
實際上那些商人可沒有那麽好心。</p>
就比如江南的一些養蠶的農戶,他們就是靠著養蠶為生。</p>
但是商人來收購蠶繭的時候,往往卻是不斷的打壓蠶繭的價格,導致百姓辛辛苦苦的折騰了一年,卻是連個溫飽都很難滿足。</p>
而這些蠶繭被加工成絲綢之後,價格暴漲,商人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p>
這種原本屬於農戶的利益,全部都被商人拿走了。</p>
如果朝廷不打壓這樣的行為,豈不是放任商人欺負農夫,豈不是助紂為虐?”</p>
蕭瑀這個反駁,讓李淵和鄭善果聽了頻頻點頭。</p>
好像也有道理啊。</p>
“蕭公,你說的這個情況,恰恰是商業不夠發達所帶來的負麵影響。</p>
試想一下,大唐的絲綢暢銷全國,暢銷全世界,每年的絲綢都供不應求,甚至價格還在不斷上漲。</p>
這個時候,願意去投資絲綢作坊的商人,肯定是會增加的。</p>
想要去農戶手中收購蠶繭的商人,肯定也會增加。</p>
原本一個農戶手中的蠶繭,隻有一個商人去收購,價格基本上就是這個商人說了算。</p>
這個時候,一定程度上肯定是會損害農戶的利益的。</p>
但是如果有好幾個商人搶著收購農戶手中的蠶繭,您覺得這些商人還會隨意的壓低價格嗎?”</p>
要跟蕭瑀討論商業上的事情,李承宗自然是一點也不會發怵。</p>
經曆了後世互聯網的洗禮,有著超前的眼光,哪怕是自己的能力本身不如蕭瑀這些人中之傑,也不用擔心會說不過他們。</p>
</p>
“哼!世子你說的這個太過理想化了。</p>
每個商人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每個商人背後都是有當地世家大族的影子。</p>
哪怕是絲綢真的很暢銷,也不見得會出現好幾個商人同時去搶購農戶的蠶繭的情況。</p>
頂多就是在收購蠶繭的時候,價格稍微的提一提而已。”</p>
蕭瑀本身就是江南豪族出身,對於江南地區養蠶的情況還是比較熟悉的。</p>
他這話,說的倒也不是沒有道理。</p>
畢竟那些大的商家背後,都是有妖怪的。</p>
要不然人家怎麽可能成為大商家呢?</p>
“這其實就是回到了另外一個問題了,世家大族的影響太大,朝廷的政令到了州縣一級之後,影響力大大下降,至於到了鄉鎮一級,那就完全沒有用處了。”</p>
李承宗這話一出口,大家都嚇了一大跳。</p>
這話是能夠隨便說的嗎?</p>
在場的有一算一,其實都是世家子弟啊。</p>
皇長孫這是對世家大族有意見?</p>
這個事情一點傳開來了,影響可就大了。</p>
“大郎,你說了這麽多,想要說什麽,直接跟朕說,不要再繞圈子了。”</p>
李淵一句話,直接打斷了剛剛的話題。</p>
“阿翁,民部的賦稅收入雖然不斷的在增加,但是還是太少了,遠遠不夠朝廷使用。</p>
如今朝廷每年都在各處用兵,民部幾乎沒有太多的錢財可以用到改善民生,興修水利上麵。</p>
這對於大唐的長遠發展來說,是不夠的。</p>
所以孫兒覺得朝廷需要想辦法提高賦稅收入才行。”</p>
四百萬貫的數字,不說跟宋朝明朝巔峰的時候相比,就是跟盛唐時期相比,也有非常巨大的差距。</p>
這說明大唐的賦稅收入,還有非常巨大的提升空間。</p>
李承宗顯然是不想按部就班的去發展。</p>
“世子,曆朝曆代,增加賦稅都容易引起天下大亂。</p>
如今我大唐才建國六年,天下都尚未平定。</p>
一些投降我大唐的官員,心思也不完全是在我大唐身上。</p>
這個時候如果朝廷要給百姓加賦的話,那是會出大事的。”</p>
鄭善果聽了李承宗的話之後,臉色大變,立馬就出言勸說。</p>
雖然對於民部來說,加稅是好事。</p>
但是他不想背鍋啊。</p>
“世子,朝廷的賦稅多了,自然是好事。但是對百姓加賦,肯定是下下策啊。”</p>
裴寂也在一旁表示了自己的意見。</p>
“曆朝曆代,隻有昏君和奸臣當道的時候,朝廷才會向百姓增加賦稅。</p>
世子,你這是說陛下是昏君,還是說朝中大臣都是奸臣呢?”</p>
相比鄭善果和裴寂的話,蕭瑀說的就很不中聽了。</p>
不過,李淵卻是沒有打斷他們的意見,而是皺著眉頭看著李承宗。</p>
如果今天聽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他心中必定是非常失望的。</p>
李承宗這個新穎的說法,讓李淵等人都眼前一亮。</p>
雖然世家大族對於經商掙錢,都是藏著掖著。</p>
儒家更是把商業貶的一文不值。</p>
但是到了他們這個位置,自然知道致富對於大唐朝廷,對於大唐百姓來說,其實都是很有意義的事情。</p>
畢竟,朝廷不管是落實什麽政策,基本上都是需要花費錢財的。</p>
“沒錯,要致富,先修路!</p>
商品的流通,對於大唐來說是很有好處的。</p>
很多人覺得商人低買高賣,不事生產卻是掙著大錢,覺得這是不正常的,應該嚴厲打擊的。</p>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p>
舉個例子,一個農戶家有好幾棵桃樹,到了桃子熟了的時候,他們自己根本就吃不了那麽多的桃子。</p>
這個時候,要麽就是把桃子送給領居們吃,要麽就看著它,任由它變壞。</p>
但是領居們很多也是種了各種果樹的。</p>
如果有商人去收購這些桃子,哪怕是價格比較便宜。</p>
對於農戶來說,也算是多了一個收入。</p>
而商人低價收購了這些桃子之後,運輸到州縣裏麵售賣,從中掙一筆錢。</p>
這樣一來,州縣裏頭沒有辦法種植果樹的百姓,也能吃到桃子。</p>
商人能夠掙錢,農戶也能掙錢。</p>
這樣的事情,損害了誰的利益嗎?”</p>
李承宗這麽一說,眾人都不知道怎麽接了。</p>
是啊。</p>
這樣的一個買賣,損害了誰的利益嗎?</p>
農戶?</p>
商人?</p>
還是購買桃子的百姓?</p>
亦或是朝廷受到了什麽損失?</p>
都沒有啊!</p>
農戶掙錢了。</p>
商人掙錢了。</p>
百姓興高采烈的買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雖然沒有掙錢,但是也開心了。</p>
至於朝廷,農戶、百姓、商家都得了好處,這不就是相當於朝廷得了好處嗎?</p>
治下的百姓都安居樂業,這不就是朝廷希望看到的局麵嗎?</p>
“世子,你隻說了這種比較理想的場景。</p>
實際上那些商人可沒有那麽好心。</p>
就比如江南的一些養蠶的農戶,他們就是靠著養蠶為生。</p>
但是商人來收購蠶繭的時候,往往卻是不斷的打壓蠶繭的價格,導致百姓辛辛苦苦的折騰了一年,卻是連個溫飽都很難滿足。</p>
而這些蠶繭被加工成絲綢之後,價格暴漲,商人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p>
這種原本屬於農戶的利益,全部都被商人拿走了。</p>
如果朝廷不打壓這樣的行為,豈不是放任商人欺負農夫,豈不是助紂為虐?”</p>
蕭瑀這個反駁,讓李淵和鄭善果聽了頻頻點頭。</p>
好像也有道理啊。</p>
“蕭公,你說的這個情況,恰恰是商業不夠發達所帶來的負麵影響。</p>
試想一下,大唐的絲綢暢銷全國,暢銷全世界,每年的絲綢都供不應求,甚至價格還在不斷上漲。</p>
這個時候,願意去投資絲綢作坊的商人,肯定是會增加的。</p>
想要去農戶手中收購蠶繭的商人,肯定也會增加。</p>
原本一個農戶手中的蠶繭,隻有一個商人去收購,價格基本上就是這個商人說了算。</p>
這個時候,一定程度上肯定是會損害農戶的利益的。</p>
但是如果有好幾個商人搶著收購農戶手中的蠶繭,您覺得這些商人還會隨意的壓低價格嗎?”</p>
要跟蕭瑀討論商業上的事情,李承宗自然是一點也不會發怵。</p>
經曆了後世互聯網的洗禮,有著超前的眼光,哪怕是自己的能力本身不如蕭瑀這些人中之傑,也不用擔心會說不過他們。</p>
</p>
“哼!世子你說的這個太過理想化了。</p>
每個商人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每個商人背後都是有當地世家大族的影子。</p>
哪怕是絲綢真的很暢銷,也不見得會出現好幾個商人同時去搶購農戶的蠶繭的情況。</p>
頂多就是在收購蠶繭的時候,價格稍微的提一提而已。”</p>
蕭瑀本身就是江南豪族出身,對於江南地區養蠶的情況還是比較熟悉的。</p>
他這話,說的倒也不是沒有道理。</p>
畢竟那些大的商家背後,都是有妖怪的。</p>
要不然人家怎麽可能成為大商家呢?</p>
“這其實就是回到了另外一個問題了,世家大族的影響太大,朝廷的政令到了州縣一級之後,影響力大大下降,至於到了鄉鎮一級,那就完全沒有用處了。”</p>
李承宗這話一出口,大家都嚇了一大跳。</p>
這話是能夠隨便說的嗎?</p>
在場的有一算一,其實都是世家子弟啊。</p>
皇長孫這是對世家大族有意見?</p>
這個事情一點傳開來了,影響可就大了。</p>
“大郎,你說了這麽多,想要說什麽,直接跟朕說,不要再繞圈子了。”</p>
李淵一句話,直接打斷了剛剛的話題。</p>
“阿翁,民部的賦稅收入雖然不斷的在增加,但是還是太少了,遠遠不夠朝廷使用。</p>
如今朝廷每年都在各處用兵,民部幾乎沒有太多的錢財可以用到改善民生,興修水利上麵。</p>
這對於大唐的長遠發展來說,是不夠的。</p>
所以孫兒覺得朝廷需要想辦法提高賦稅收入才行。”</p>
四百萬貫的數字,不說跟宋朝明朝巔峰的時候相比,就是跟盛唐時期相比,也有非常巨大的差距。</p>
這說明大唐的賦稅收入,還有非常巨大的提升空間。</p>
李承宗顯然是不想按部就班的去發展。</p>
“世子,曆朝曆代,增加賦稅都容易引起天下大亂。</p>
如今我大唐才建國六年,天下都尚未平定。</p>
一些投降我大唐的官員,心思也不完全是在我大唐身上。</p>
這個時候如果朝廷要給百姓加賦的話,那是會出大事的。”</p>
鄭善果聽了李承宗的話之後,臉色大變,立馬就出言勸說。</p>
雖然對於民部來說,加稅是好事。</p>
但是他不想背鍋啊。</p>
“世子,朝廷的賦稅多了,自然是好事。但是對百姓加賦,肯定是下下策啊。”</p>
裴寂也在一旁表示了自己的意見。</p>
“曆朝曆代,隻有昏君和奸臣當道的時候,朝廷才會向百姓增加賦稅。</p>
世子,你這是說陛下是昏君,還是說朝中大臣都是奸臣呢?”</p>
相比鄭善果和裴寂的話,蕭瑀說的就很不中聽了。</p>
不過,李淵卻是沒有打斷他們的意見,而是皺著眉頭看著李承宗。</p>
如果今天聽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他心中必定是非常失望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