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那是一個春天。
有一個年輕人,在長江之尾畫了一個圈。
上海縣!
這個縣,第一次出現在了大唐的版圖之中。
這個隻屬於朝廷管轄的縣,級別已經是跟下州看齊了。
而第一任縣令則是劉仁軌。
新年新氣象,六部如今都已經在快速的運轉起來。
李承宗自然也沒有閑著。
除了正常的按照五年計劃在發展各種事情,李承宗想來想去,準備把上海搞起來。
讓大唐今後的海外貿易能夠進入到一個新的台階。
不管是王玄策在負責的倭國海貿,還是如今規模還很小的南洋貿易。
都可以說是潛力無限。
再說了,上海這個地方有長江連接,可以溝通大唐大半個江山。
不管是走運河、長江還是大海,都算是大有可為啊。
捕魚業、造船業、海貿,不說其他的,單單有這三個支柱產業,上海縣就能快速的成為大唐各縣的領頭羊。
將來哪怕是長安縣和萬年縣,也壓不住上海縣的風頭。
“師父,這上海縣,不修建城牆嗎?”
東宮之中,劉仁軌正在聆聽著李承宗的教誨。
不過,李承宗說的發展上海縣的事情,卻是每一個都讓劉仁軌感到驚訝。
“上海四周的蘇州、揚州、杭州都是江南富足之地,上海縣現在一窮二白,要把錢財都用在刀刃上。
現在著急忙慌的修建城牆,過個幾年就會發現不夠用了。
然後繼續擴大,又發現不夠用。
如此勞民傷財的事情,還是少做為妙。
如果連上海縣都沒有安全保障,那麽大唐江南地區的治理肯定就已經陷入到混亂之中了。
所以至少在未來十年內,朕沒有修建上海縣城牆的計劃。
至於以後要不要修建,就看情況了。”
李承宗本來想說上海以後都不會修建城牆。
但是想了想,還是沒有把話給說死。
畢竟一座州縣沒有城牆的話,現在的很多人都是不習慣的。
等到以後大家都習慣了就好了。
“師父,按照五年計劃,上海那邊並沒有造船作坊的修建計劃,也沒有其他重要的扶持政策。
那些商人不見得願意去上海那邊做生意呢。”
對於李承宗把自己安排到上海縣的事情,劉仁軌其實是有點不理解的。
他哪裏知道李承宗是想要讓他有基層政府的治理經驗,將來才能更好的坐穩大唐的宰相之位呀。
“商人的嗅覺是最靈敏的,哪裏有利潤,他們就會朝著哪裏全進。
在上海縣的頭三年,各行各業都免稅。
朝廷還會給與上海縣一些特別的政策,徹底的放開對商業的限製。
那些商家哪怕是想要在上海大力的發展鹽鐵茶,官服都會保護他們不受威脅。
並且你想過沒有,上海縣是一個新成立的縣,那裏沒有太多勳貴世家的力量。
到時候各地的人來到上海,就像是一張白紙一樣,聽從你這個上海縣令的安排。
朕相信上海很快就能發展起來的。”
李承宗顯然是想要把上海縣當成是一個改革的試驗地。
大唐很大,要是步子走的太快,很容易出事的。
但是讓劉仁軌這個弟子出麵搞一個縣的改革,危險就非常小了。
“師父,徒兒明白了,但是民部現在也是一窮二白,上海那邊更是什麽都沒有。
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徒兒哪怕是再有本事,去到那裏也沒有辦法發揮出來吧?”
劉仁軌也很是雞賊。
關鍵時刻,自然是想要多搞一點資源過去。
要不然遲遲做不出成績出來,他就難看了。
“這個事情很簡單,朝廷現在不缺鹽巴,你去上海之後,先組織漁民把捕魚業發展起來,特別是鯨魚,如果你能讓人捕捉到大量的鯨魚,那麽上海很快就會發展起來。
與此同時,也鼓勵更多的商人下南洋。東西兩市裏頭的各種香料的價格,你都是很清楚的。
如果能夠大量的將大唐的貨物運輸到南洋,然後再換回來一船船的香料,那麽上海很快就會成為一個富裕的地方。”
為了上海的發展,李承宗也算是在全力的給劉仁軌支招了。
畢竟劉仁軌是李承宗的弟子這個事情,大家都是知道的。
一旦劉仁軌去到上海縣擔任縣令,朝中肯定會有無數的眼光盯著他的。
“師父,那徒兒就先去安排安排,然後到時候有什麽不懂的,再來請教您。”
李承宗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劉仁軌自然不會那麽不識趣了。
……
“鄭兄,你這剛剛回到長安城,就要再次下江南,莫非是得到了什麽新的消息?”
王文明跟鄭海東是老熟人了。
當初突厥人入侵的時候,他們都躲得遠遠的。
聽到突厥人被打退之後,才重新回到長安城。
沒想到回來之後,很多事情變了。
“朝廷新設了上海縣,這個事情你應該聽說了吧?”
“聽說了,陛下還讓劉仁軌去擔任上海縣的縣令。好多人都覺得這個劉仁軌是不是做錯了什麽事情了,要不然陛下怎麽會把他發配去一個新成立的縣衙當縣令呢。”
王文明這話,應該是代表了一批人的看法。
畢竟作為天子門生,不說六部尚書,但是一個六部侍郎的位置,劉仁軌是絕對可以擔任的。
可是現在卻是沒有。
哪怕是上海縣的級別比較高,也不是六部侍郎可以比較的。
至少現在的百官,是這麽認為的。
畢竟,他們誰也不知道上海縣的前途到底有多廣闊。
“你覺得如果劉仁軌真的做錯了什麽事情的話,陛下會那麽大費周章的去專門成立一個縣去安置他嗎?完全沒有必要啊。”
鄭海東這麽一說,王文明愣了一下。
好像是很有道理啊。
難道這裏麵有什麽內情?
“鄭兄,您就不要賣關子了,趕緊給兄弟為解解惑吧。”
“我聽說朝廷接下來要重點支持上海縣的發展,不僅將作監會在那裏修建一座巨大的造船作坊,還會在那裏大力發展捕魚業和海貿業。
大唐錢莊和國稅總局都會在那裏開設分支機構的。”
鄭海東倒是沒有對王文明隱瞞什麽。
到了他們這個級別,這些消息遲早都是知道的。
兩個人很快就你一言我一語的交談了起來,然後有了新的決定。
有一個年輕人,在長江之尾畫了一個圈。
上海縣!
這個縣,第一次出現在了大唐的版圖之中。
這個隻屬於朝廷管轄的縣,級別已經是跟下州看齊了。
而第一任縣令則是劉仁軌。
新年新氣象,六部如今都已經在快速的運轉起來。
李承宗自然也沒有閑著。
除了正常的按照五年計劃在發展各種事情,李承宗想來想去,準備把上海搞起來。
讓大唐今後的海外貿易能夠進入到一個新的台階。
不管是王玄策在負責的倭國海貿,還是如今規模還很小的南洋貿易。
都可以說是潛力無限。
再說了,上海這個地方有長江連接,可以溝通大唐大半個江山。
不管是走運河、長江還是大海,都算是大有可為啊。
捕魚業、造船業、海貿,不說其他的,單單有這三個支柱產業,上海縣就能快速的成為大唐各縣的領頭羊。
將來哪怕是長安縣和萬年縣,也壓不住上海縣的風頭。
“師父,這上海縣,不修建城牆嗎?”
東宮之中,劉仁軌正在聆聽著李承宗的教誨。
不過,李承宗說的發展上海縣的事情,卻是每一個都讓劉仁軌感到驚訝。
“上海四周的蘇州、揚州、杭州都是江南富足之地,上海縣現在一窮二白,要把錢財都用在刀刃上。
現在著急忙慌的修建城牆,過個幾年就會發現不夠用了。
然後繼續擴大,又發現不夠用。
如此勞民傷財的事情,還是少做為妙。
如果連上海縣都沒有安全保障,那麽大唐江南地區的治理肯定就已經陷入到混亂之中了。
所以至少在未來十年內,朕沒有修建上海縣城牆的計劃。
至於以後要不要修建,就看情況了。”
李承宗本來想說上海以後都不會修建城牆。
但是想了想,還是沒有把話給說死。
畢竟一座州縣沒有城牆的話,現在的很多人都是不習慣的。
等到以後大家都習慣了就好了。
“師父,按照五年計劃,上海那邊並沒有造船作坊的修建計劃,也沒有其他重要的扶持政策。
那些商人不見得願意去上海那邊做生意呢。”
對於李承宗把自己安排到上海縣的事情,劉仁軌其實是有點不理解的。
他哪裏知道李承宗是想要讓他有基層政府的治理經驗,將來才能更好的坐穩大唐的宰相之位呀。
“商人的嗅覺是最靈敏的,哪裏有利潤,他們就會朝著哪裏全進。
在上海縣的頭三年,各行各業都免稅。
朝廷還會給與上海縣一些特別的政策,徹底的放開對商業的限製。
那些商家哪怕是想要在上海大力的發展鹽鐵茶,官服都會保護他們不受威脅。
並且你想過沒有,上海縣是一個新成立的縣,那裏沒有太多勳貴世家的力量。
到時候各地的人來到上海,就像是一張白紙一樣,聽從你這個上海縣令的安排。
朕相信上海很快就能發展起來的。”
李承宗顯然是想要把上海縣當成是一個改革的試驗地。
大唐很大,要是步子走的太快,很容易出事的。
但是讓劉仁軌這個弟子出麵搞一個縣的改革,危險就非常小了。
“師父,徒兒明白了,但是民部現在也是一窮二白,上海那邊更是什麽都沒有。
都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徒兒哪怕是再有本事,去到那裏也沒有辦法發揮出來吧?”
劉仁軌也很是雞賊。
關鍵時刻,自然是想要多搞一點資源過去。
要不然遲遲做不出成績出來,他就難看了。
“這個事情很簡單,朝廷現在不缺鹽巴,你去上海之後,先組織漁民把捕魚業發展起來,特別是鯨魚,如果你能讓人捕捉到大量的鯨魚,那麽上海很快就會發展起來。
與此同時,也鼓勵更多的商人下南洋。東西兩市裏頭的各種香料的價格,你都是很清楚的。
如果能夠大量的將大唐的貨物運輸到南洋,然後再換回來一船船的香料,那麽上海很快就會成為一個富裕的地方。”
為了上海的發展,李承宗也算是在全力的給劉仁軌支招了。
畢竟劉仁軌是李承宗的弟子這個事情,大家都是知道的。
一旦劉仁軌去到上海縣擔任縣令,朝中肯定會有無數的眼光盯著他的。
“師父,那徒兒就先去安排安排,然後到時候有什麽不懂的,再來請教您。”
李承宗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劉仁軌自然不會那麽不識趣了。
……
“鄭兄,你這剛剛回到長安城,就要再次下江南,莫非是得到了什麽新的消息?”
王文明跟鄭海東是老熟人了。
當初突厥人入侵的時候,他們都躲得遠遠的。
聽到突厥人被打退之後,才重新回到長安城。
沒想到回來之後,很多事情變了。
“朝廷新設了上海縣,這個事情你應該聽說了吧?”
“聽說了,陛下還讓劉仁軌去擔任上海縣的縣令。好多人都覺得這個劉仁軌是不是做錯了什麽事情了,要不然陛下怎麽會把他發配去一個新成立的縣衙當縣令呢。”
王文明這話,應該是代表了一批人的看法。
畢竟作為天子門生,不說六部尚書,但是一個六部侍郎的位置,劉仁軌是絕對可以擔任的。
可是現在卻是沒有。
哪怕是上海縣的級別比較高,也不是六部侍郎可以比較的。
至少現在的百官,是這麽認為的。
畢竟,他們誰也不知道上海縣的前途到底有多廣闊。
“你覺得如果劉仁軌真的做錯了什麽事情的話,陛下會那麽大費周章的去專門成立一個縣去安置他嗎?完全沒有必要啊。”
鄭海東這麽一說,王文明愣了一下。
好像是很有道理啊。
難道這裏麵有什麽內情?
“鄭兄,您就不要賣關子了,趕緊給兄弟為解解惑吧。”
“我聽說朝廷接下來要重點支持上海縣的發展,不僅將作監會在那裏修建一座巨大的造船作坊,還會在那裏大力發展捕魚業和海貿業。
大唐錢莊和國稅總局都會在那裏開設分支機構的。”
鄭海東倒是沒有對王文明隱瞞什麽。
到了他們這個級別,這些消息遲早都是知道的。
兩個人很快就你一言我一語的交談了起來,然後有了新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