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有七十二個坊。


    每個坊的大小雖然不完全相同,但是比較相似。


    基本上,各個坊像是一個個積木,堆積成了長安城。


    渭水新城四輪馬車作坊出品的第一款產品,不是為李承宗設計的,也不是為運輸貨物設計的,而是製作了一台體積頗為龐大,看起來有點笨重的公共馬車。


    所謂公共馬車,其實就是後世的公交車。


    這一天,《大唐報》上空出了頭版頭條的位置,就是為了給公共馬車打廣告。


    李承宗沒有想過要通過公共馬車來掙多少錢,隻要能夠實現盈虧平衡,就已經很不錯了。


    這個玩意,主要是為了促進長安城內部的人員和貨物的流動。


    而這些都是為了讓經濟變得更加有活力,讓商業變得更加繁華。


    最終自然會讓大唐變得更加強大。


    公共馬車上的那點花銷,完全可以通過其他地方十倍、百倍、千倍的掙回來。


    “張屠夫,你今天坐公共馬車沒有?隻要一文錢,實在是太方便了。”


    西市裏頭,劉大娘一早上就興高采烈的跟張屠夫說著話。


    長安居,大不易。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不可能因為自己要在某個地方幹活,就在附近買一處房子。


    劉大娘這樣的人,顯然是屬於大部分人之中的一員。


    “是不是那個四四方方的,比普通馬車明顯大好幾號的那種?”


    被劉大娘這麽一提醒,張屠夫立馬就想起來自己從家裏出來的時候,在大街上看到的馬車。


    當時他還覺得納悶,怎麽長安城內會有那麽大的馬車呢。


    哪怕是勳貴高官出行,也都是兩輪馬車的呀。


    “沒錯,就是那種馬車。別看人家有點笨重的樣子,但是在道路上行走的還挺穩定的。


    這要是以後長安城這種公共馬車的數量多了的話,我們不管是去哪裏都很方便了。”


    劉大娘對未來的日子頗為期待。


    對於大部分的百姓來說,一輩子都是在城內生活,不會去距離長安城很遠的地方。


    可以說公共馬車滿足了大部分百姓的大部分出行需求。


    “朝廷既然已經在長安城裏頭設置了這樣子的公共馬車,那麽這種馬車的數量,遲早是會多起來的。


    到時候大家都能感受到便利。


    不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上車下車,管理起來也是很麻煩的吧。


    比如收費之類的,總不可能我隻是坐了一個坊的距離,跟人家隔了五六個坊的一個價格吧?”


    “嘿,張屠夫,還別說,現在人家的公共馬車,就是統一收費一文錢。


    不管是你從西市這邊去到另外一邊,還是從長安城東邊去到西邊,價格都是一文錢。


    這樣子就好管理了,不管是誰,隻要上車了就給一文錢。


    所以公共馬車上麵,隻要有一個馬夫就可以了。”


    劉大娘路上過來的時候充滿了好奇。


    自然也是把各種消息都給打聽了一遍。


    “如果是這樣的話,豈不是很不公平?”


    “有什麽公平不公平的,要是路途近,你覺得沒有必要坐馬車的話,完全可以走路啊。”


    “這倒也是!”


    ……


    “阿耶,今天我在長安城看到了好多公共馬車,這渭水新城那邊的馬車作坊突然搞出這種東西,您怎麽看?”


    這年頭,各種新聞太少了。


    可以娛樂的東西也比較少。


    所以長安城裏頭但凡是發生了什麽特別的事情,很快就會傳開來。


    像是四輪馬車這種明顯跟以前不一樣的東西,很快就會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討論對象。


    有些人是純屬把它當成是一個聊天的談資。


    有些人是想要從這種變化之中尋找商機,尋找機會。


    往往,勳貴商人家中的子弟,看問題的角度更高一點。


    除了看熱鬧之外,他們還想著怎麽從這個變化之中給自己家族帶來的利益。


    當然了,他們也在考慮這樣子的變化,對於自己家族有沒有什麽壞的影響。


    “這個東西今天的朝會上也有大臣談到過了,是工部、民部和渭水新城那邊聯合起來搞出來的東西。


    雖然看起來不是那麽的起眼,但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卻是解決了長安城內出行的大問題。


    一般的小商家,需要在城內不同地方做生意的話,也是方便了很多。


    最關鍵的是這種四輪馬車,跟以前的兩輪馬車相比,裝載量大了很多。


    不管是用來運輸人員還是用來運輸貨物,都是非常的方便。


    這種四輪馬車,很可能會成為未來大唐各地州縣使用的主流。”


    蕭瑀的眼光自然是不差的。


    隻是簡單地分析,就推測出了四輪馬車的前途。


    “陛下現在大力的發展可續,發展工業,我們蕭家也需要盡可能的把各個產業向新興的工業靠近。


    您覺得我們也設置一個四輪馬車作坊,將來生產四輪馬車,怎麽樣?”


    蕭家的大本營是江南。


    對他們來說,造船、燒瓷器之類的事情是他們擅長的。


    像是製作馬車這樣的東西,不是他們的重點。


    當然了,他們家族裏頭肯定也是有一些木匠是會製作馬車的。


    但是那些都不是大規模的生產,沒有什麽特別的意義。


    “你可以安排人買幾輛四輪馬車回來,先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製作出來,能不能製作出比人家更加便宜的產品出來。


    我聽工部許敬宗說,這四輪馬車跟之前的馬車相比,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的。


    我們蕭家要是貿然的進入到這個領域,不見得能取得什麽好成績。”


    蕭瑀做事還是比較謹慎的。


    沒有把握的事情,不著急的話,他肯定是先不做的。


    “嗯,孩兒先安排人去研究研究。不錯除了馬車製作之外,那種公共馬車的運營模式,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在老家推廣呢?


    隻要買上一批四輪馬車,雇傭幾個車夫,就可以發展公共馬車了。”


    很顯然,蕭銳不僅對四輪馬車很感興趣。


    他還對基於四輪馬車的公共馬車的運行模式很有興趣。


    “千百年來都等下來了,也不差現在這麽一會。


    公共馬車對於普通百姓來說,自然是非常好的。


    但是這個生意,不見得能夠掙到錢。


    除非你把價錢定的高一點。”


    蕭瑀一下子就看出來了公共馬車的缺陷。


    想要方便大家,有想要掙大錢,沒有那麽容易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皇長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山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山堂並收藏大唐皇長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