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二是長安城悲田院的一名孤兒。


    作為男嬰,他會被遺棄,最主要的就是他本身有殘疾。


    常年一瘸一拐的他,要不是有悲田院收留,估計骨頭都能打鼓了。


    一直以來,像他這樣子的人要找到工作是非常困難的。


    哪怕是長安城裏頭現在的用工比較緊張,也沒有幾個人願意招募王小二這樣的人。


    “金富裕,你今天賣了幾本《渭水周刊》啊?”


    “今天運氣好,在國子監附近賣出去了三本,這要是每天都能賣出去三本,那我們以後就不用回悲田院也可以活下去了。”


    金富裕雖然名字起的很是大氣。


    那是起名字的人希望他這輩子能夠過得富裕一點。


    但是往往缺什麽就越是向往什麽。


    名字起了富裕兩個字,但是金富裕卻是從來沒有富裕過。


    在悲田院裏頭,他的情況不比王小二好到哪裏去。


    “之前的《大唐報》是放在各個坊裏頭的鋪子裏頭固定銷售的,我以為這《渭水周刊》也會是這樣子,沒想到這一次渭水書院那邊居然給了我們這樣子的機會。”


    王小二已經十幾歲了。


    對於《渭水周刊》上麵的內容,他自然是看不懂的。


    但是自己售賣的《渭水周刊》是什麽東西,他卻是很清楚。


    很顯然,按照他的理解,這樣子的雜誌,不應該是通過兜售來售賣的。


    反倒是《大唐報》這樣子的報紙更加適合這個方法。


    奈何做決定的不是他,他隻要有錢掙就可以了。


    “聽說是渭水書院那邊希望通過這樣子的方式來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渭水周刊》的知名度,讓更多的人有興趣去鑽研《渭水周刊》上麵的內容。”


    金富裕顯然也是有點眼光的,對於自己現在幹的事情的意義有著比較清晰的認知。


    “如果這樣子的話,那麽說明這個生意是不大可能做長久了,我們得想辦法找一個別的可以養活我們自己的營生才行。”


    王小二聽了金富裕的話,覺得他們現在這種在各處兜售《渭水周刊》的行為,估計持續不了太多時間。


    等到人家的銷售打開了局麵,以後人家自然而然的就會去到渭水書院訂購《渭水周刊》了。


    “賣《渭水周刊》可以養活我們,那麽賣其他的書籍是不是也可以呢?甚至其他的一些報紙,現在也不斷地冒出來。


    他們沒有辦法跟《大唐報》一樣在每個坊裏頭都有銷售點。


    這個時候,他們應該也是需要賣報郎幫助他們來售賣報紙的。”


    金富裕覺得生意沒有找上門,自己可以主動地去開拓。


    到時候有了《渭水周刊》的推廣實績,他們再找其他的報社合作的話,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了不少。


    “等《渭水周刊》的生意沒有辦法做的時候,我們就去找一些報社詢問一下。”


    “也不用等了,我們可以同時展開的!”


    ……


    《渭水周刊》算是大唐版的學術周刊。


    正常來說,這樣子的雜誌,銷量是非常有限的。


    但是架不住這個學術周刊,現在是大唐唯一的周刊。


    任何想要在技術上有所成就的人,都不可能忽略它的存在。


    最關鍵的是閻立本把它跟許多人的升職加薪聯係在了一起,這麽一來,大家的積極性自然就更加高了。


    你想要在《渭水周刊》上麵發表文章,那麽你首先得知道這種文章是怎麽寫吧?


    沒有老師教你的情況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模仿了。


    別人怎麽寫的,我依葫蘆畫瓢就是了。


    不管是哪一個行業的論文,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這麽一來,雖然《渭水周刊》是第一次退出。


    但是第一期的銷量,卻是快速的突破了一萬本。


    別覺得這個數量很低,放在後世完全沒有人看得起。


    但是你要知道這裏是大唐。


    不說一本《渭水周刊》的售價就要一百文錢,相當於許多匠人一個月的工錢。


    單單這個年代的識字率,就是一個大問題。


    能夠賣出去一萬本,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再說了,現在隻是在長安城這裏做了推廣。


    其他地方遲早也是會受到《渭水周刊》的影響。


    到時候第一期的銷量也還是會不斷地增加。


    甚至今後突破兩萬、三萬,甚至更多的銷量也不是不可能。


    “閻總編,我們的雜誌銷售額達到了一千貫,這筆錢扣除了印刷成本和銷售成本,差不多還有五百貫的利潤,這個錢要怎麽分配呢?”


    王寶鋼在《渭水周刊》裏麵主要是負責審核稿件的。


    對於這本凝聚了自己大量心血的周刊,他自然也是非常關注的。


    作為周刊的高層之一,自然也要關心一下這些錢財怎麽使用了。


    “陛下對《渭水周刊》並沒有盈利的要求,如今第一期就掙了幾百貫錢,自然就是要想辦法把錢財花出去了。


    那些刊登了文章的作者,都可以按照文章的篇幅和重要性等指標,領取一定的稿費。”


    發稿費,這是閻立本之前就已經從李承宗那邊得到了指導的一個事情。


    要想讓大家進一步的提高對《渭水周刊》的熱情,名利兩個字,顯然是最好的辦法。


    名這個東西,隻要順利發表了,自然也就有進一步的機會提高。


    至於利益,最直接的就是稿費了。


    特別是對於一些家中條件談不上很好的匠人或者是匠人子弟,寫了稿子之後,可以領取稿費,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期待和努力的事情。


    甚至單單為了稿費,很多人都會拚命的去努力,去寫論文,去做實驗。


    “自古以來,就沒有出書之後還給寫文章的人發錢的道理哦。按理來說,我們沒有收他們的錢財已經不錯了呢。”


    嗶嘀閣


    王寶鋼這個觀點其實一點也不稀奇。


    現在的年代,很多人都是這麽認為的。


    “要不你我都隻是臣子,陛下是陛下呢。


    這稿費背後帶來的影響,可不是簡單的一點錢財那麽簡單。


    要不然能夠寫出這樣子高質量的文章的人,會缺那一點點錢財嗎?”


    閻立本地位比王寶鋼要高,所以說話也是很不客氣的。


    艾迪:缺的,我很缺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皇長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山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山堂並收藏大唐皇長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