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山玩水,愜意非常,但遇到救醫施藥之事藥老責無旁貸,三小都會仔細的傾聽觀看,幫忙打打下手。
多日來少年們雖然不能給人診病開藥,但卻識得多種草藥和其藥理,更對人體骨骼,血肉,穴位有深刻的理解。
可無論藥老還是胖子都沒有教授三小一絲的武學,哪怕是強身健體的吐納心法都沒有。
阿大還是背負由麻布包裹的玄鐵重劍;曉二也不過多詢問;三兒則樂在其中。但所食之物卻異常豐盛,隻因藥老與胖子都是饕餮食客,從而對口食之欲異常看中。三小都是苦過來的孩子,對吃飯有著由衷的熱愛。就是後來的蘇先生也是飯後不自覺的摸摸小腹,心中再次告誡自己一番。
每日行走近百裏,這對尋常百姓而言絕對是個腰酸腿疼的苦差事,但就三小而言,簡直就是小菜一碟,就連年幼的桃花美目每每想到下一餐該吃些什麽了,頓時腳下生風。
如此下來,阿大仿佛又高大壯碩了些,胖子不時投來滿是笑意的眼神讓這個魁梧少年一陣惡寒。
曉二依舊略顯單薄,但清秀麵龐下消瘦的兩腮也少顯豐潤了許多,滿是笑意的眼眸中仿佛增添的許多不曾有的色彩。
隻有三兒還是那般,沒有絲毫變化,讓胖子笑罵道:“都吃到狗肚子了啦,一點膘都沒長。”
小小少年聞後,撇撇小嘴,伸出手指懟了懟胖子腰間的肥肉,滿臉的嫌棄。
隻有藥老與胖子知道,每此晚飯做湯羹時胖子都會叮囑曉二加一勺所謂的調鮮秘料,而少年經過多次的研究實驗總覺得此為調料不是很好,甚至嗤之以鼻。
可胖子卻執意要放,少年無奈,誰讓他拳頭大呢。
藥老見狀頓時氣血上頭,這世間打磨筋骨的聖藥竟然被人如此嫌棄,多少名門大族,武道世家在丹宗大門口拿著小板凳排著隊求藥呢,可這無知小兒卻大言不慚,也隻能是不知者不怪了。
每人天賦根骨都是天生的,但世間往往就會出現逆天而為的東西—藥,此物多為去病救人,與閻王爺扯皮,還有一些丹藥為延年益壽,駐容養顏,強健體魄等等。
要說藥王研製的三味丹藥是丹宗的立宗之本,那餘下的諸多益人的丹藥則為其當下的盛況打下堅實根基。
——
一路南下不光景色的變化,更加明顯的還有風土人情,其中一州一郡的地方鄉音讓少年很是摸不著頭腦,真是應對那句“十裏不同音,百裏不同俗”的諺語。
但絕大多數的百姓都會說大羲的官話雅言,隻是離開京師愈遠百姓所言的腔調愈怪。其中讓曉二記憶最深的便是一座名為隋杭郡的地方,街市當中的沽酒女操著當地的方言叫賣著,言詞押韻,聲音甜糯,仿佛在清唱江南特有的小調一般,讓人舒心悅耳,佇立不前。
這日眾人為看一處頗為著名的清泉錯過了城鎮,隻得尋個破敗的廟宇留宿,好在有驢兒這個苦力,一切行囊炊具應有盡有。
依然是曉二掌勺,胖子在旁指導,阿大與三兒打下手。
此處雖然了無人煙,但卻山野頗豐。
桃花美目一路終於等來機會,對著自己的蘇先生來了句“不勞不食“。
結果堂堂的儒家賢人與當初大掌櫃一般吃癟,隻得變身獵人,霍霍向樹林。
夜,眾人圍著篝火和衣而睡,夜裏冷風吹過,熾熱的火焰被其帶動的不停搖曳。
曉二裹著厚實的毛毯,躡手躡腳走出殿宇,坐在門口的石階上單手托腮,仰望星空,沉思發呆。
時而眉頭輕蹙,時而輕聲歎息,時而喃喃低語。
忽然一隻纖手搭在肩頭,少年回頭一看便道:“先生怎麽還沒休息?”
蘇淨宜側身坐在少年身旁,輕言道:“你不也沒睡嗎?看你都發呆半天了。”
少年思量下道:“先生你說是被蒙在鼓裏快樂的活著好?還是勇敢的承擔責任活在痛苦中好?”
蘇淨宜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注目觀瞧著這個把自己嚴嚴實實裹在毛毯中少年。
一路相處,對這個眼中這個伶俐聰慧,巧言善辯,舉止輕浮的少年有的很大的改觀。
他雖然能言,但卻從無惡語;他雖然輕浮,但卻也是少年心性使然。路上衣食住行他都麵麵俱到,雖然年幼,但不可否置是他一直照顧大家。
遇事無論大小都會沉著麵對,或許是心中依仗藥老和年大豁,但這份心性比自己見到將相之種也不多讓,最重要的便是見到貧苦之人時眼中深處的同情與悲憫。
想來藥老與胖子也是看在眼中,欣慰於心。想罷,便道:“你做的並沒有錯,把那孩子安頓在三味堂中,一來可保她們母子平安,二來他長大後學醫於此,救死扶傷,功德一世,豈不是大善?”
少年輕輕搖頭,有些默然道:“也許這隻是我們旁人眼中認為是最好的結果,也是身為母親對孩子的愛護使然,但那個孩子知道麽?他身負殺父之仇,他有大山壓頂的使命。”
“他怎可渾渾噩噩度過被別人安排所謂的平安快樂,如果萬一有一天他知道真相後,他得多麽痛苦,多麽憎恨自己?”
少年搓了搓被冷風拂過麵龐,繼續道:“憎恨自己身為人子,通曉大義,自己父親身在九泉不可瞑目,而自己卻瀟灑快活的存於世間,憎恨自己的無能軟弱,仇人尚在卻無力為之。”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女先生輕輕攬過少年,望著一雙噙滿淚水異常痛苦的眼睛,心中一歎,低頭耳語句。
少年霎時間豁然開朗。
遠在千裏之外瓏陽郡的三味堂後宅處,一位滿麵刀痕的女子不時發呆,但看了眼搖籃中的孩子,眼中瞬間煥發出陣陣神采。
她隻想他此生平安幸福。
多日來少年們雖然不能給人診病開藥,但卻識得多種草藥和其藥理,更對人體骨骼,血肉,穴位有深刻的理解。
可無論藥老還是胖子都沒有教授三小一絲的武學,哪怕是強身健體的吐納心法都沒有。
阿大還是背負由麻布包裹的玄鐵重劍;曉二也不過多詢問;三兒則樂在其中。但所食之物卻異常豐盛,隻因藥老與胖子都是饕餮食客,從而對口食之欲異常看中。三小都是苦過來的孩子,對吃飯有著由衷的熱愛。就是後來的蘇先生也是飯後不自覺的摸摸小腹,心中再次告誡自己一番。
每日行走近百裏,這對尋常百姓而言絕對是個腰酸腿疼的苦差事,但就三小而言,簡直就是小菜一碟,就連年幼的桃花美目每每想到下一餐該吃些什麽了,頓時腳下生風。
如此下來,阿大仿佛又高大壯碩了些,胖子不時投來滿是笑意的眼神讓這個魁梧少年一陣惡寒。
曉二依舊略顯單薄,但清秀麵龐下消瘦的兩腮也少顯豐潤了許多,滿是笑意的眼眸中仿佛增添的許多不曾有的色彩。
隻有三兒還是那般,沒有絲毫變化,讓胖子笑罵道:“都吃到狗肚子了啦,一點膘都沒長。”
小小少年聞後,撇撇小嘴,伸出手指懟了懟胖子腰間的肥肉,滿臉的嫌棄。
隻有藥老與胖子知道,每此晚飯做湯羹時胖子都會叮囑曉二加一勺所謂的調鮮秘料,而少年經過多次的研究實驗總覺得此為調料不是很好,甚至嗤之以鼻。
可胖子卻執意要放,少年無奈,誰讓他拳頭大呢。
藥老見狀頓時氣血上頭,這世間打磨筋骨的聖藥竟然被人如此嫌棄,多少名門大族,武道世家在丹宗大門口拿著小板凳排著隊求藥呢,可這無知小兒卻大言不慚,也隻能是不知者不怪了。
每人天賦根骨都是天生的,但世間往往就會出現逆天而為的東西—藥,此物多為去病救人,與閻王爺扯皮,還有一些丹藥為延年益壽,駐容養顏,強健體魄等等。
要說藥王研製的三味丹藥是丹宗的立宗之本,那餘下的諸多益人的丹藥則為其當下的盛況打下堅實根基。
——
一路南下不光景色的變化,更加明顯的還有風土人情,其中一州一郡的地方鄉音讓少年很是摸不著頭腦,真是應對那句“十裏不同音,百裏不同俗”的諺語。
但絕大多數的百姓都會說大羲的官話雅言,隻是離開京師愈遠百姓所言的腔調愈怪。其中讓曉二記憶最深的便是一座名為隋杭郡的地方,街市當中的沽酒女操著當地的方言叫賣著,言詞押韻,聲音甜糯,仿佛在清唱江南特有的小調一般,讓人舒心悅耳,佇立不前。
這日眾人為看一處頗為著名的清泉錯過了城鎮,隻得尋個破敗的廟宇留宿,好在有驢兒這個苦力,一切行囊炊具應有盡有。
依然是曉二掌勺,胖子在旁指導,阿大與三兒打下手。
此處雖然了無人煙,但卻山野頗豐。
桃花美目一路終於等來機會,對著自己的蘇先生來了句“不勞不食“。
結果堂堂的儒家賢人與當初大掌櫃一般吃癟,隻得變身獵人,霍霍向樹林。
夜,眾人圍著篝火和衣而睡,夜裏冷風吹過,熾熱的火焰被其帶動的不停搖曳。
曉二裹著厚實的毛毯,躡手躡腳走出殿宇,坐在門口的石階上單手托腮,仰望星空,沉思發呆。
時而眉頭輕蹙,時而輕聲歎息,時而喃喃低語。
忽然一隻纖手搭在肩頭,少年回頭一看便道:“先生怎麽還沒休息?”
蘇淨宜側身坐在少年身旁,輕言道:“你不也沒睡嗎?看你都發呆半天了。”
少年思量下道:“先生你說是被蒙在鼓裏快樂的活著好?還是勇敢的承擔責任活在痛苦中好?”
蘇淨宜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注目觀瞧著這個把自己嚴嚴實實裹在毛毯中少年。
一路相處,對這個眼中這個伶俐聰慧,巧言善辯,舉止輕浮的少年有的很大的改觀。
他雖然能言,但卻從無惡語;他雖然輕浮,但卻也是少年心性使然。路上衣食住行他都麵麵俱到,雖然年幼,但不可否置是他一直照顧大家。
遇事無論大小都會沉著麵對,或許是心中依仗藥老和年大豁,但這份心性比自己見到將相之種也不多讓,最重要的便是見到貧苦之人時眼中深處的同情與悲憫。
想來藥老與胖子也是看在眼中,欣慰於心。想罷,便道:“你做的並沒有錯,把那孩子安頓在三味堂中,一來可保她們母子平安,二來他長大後學醫於此,救死扶傷,功德一世,豈不是大善?”
少年輕輕搖頭,有些默然道:“也許這隻是我們旁人眼中認為是最好的結果,也是身為母親對孩子的愛護使然,但那個孩子知道麽?他身負殺父之仇,他有大山壓頂的使命。”
“他怎可渾渾噩噩度過被別人安排所謂的平安快樂,如果萬一有一天他知道真相後,他得多麽痛苦,多麽憎恨自己?”
少年搓了搓被冷風拂過麵龐,繼續道:“憎恨自己身為人子,通曉大義,自己父親身在九泉不可瞑目,而自己卻瀟灑快活的存於世間,憎恨自己的無能軟弱,仇人尚在卻無力為之。”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女先生輕輕攬過少年,望著一雙噙滿淚水異常痛苦的眼睛,心中一歎,低頭耳語句。
少年霎時間豁然開朗。
遠在千裏之外瓏陽郡的三味堂後宅處,一位滿麵刀痕的女子不時發呆,但看了眼搖籃中的孩子,眼中瞬間煥發出陣陣神采。
她隻想他此生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