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本身也有著不俗的詩詞修養,對此道也最是喜愛。所以,他見呈上來的這幾首詩詞都頗為不俗,當即便召那詩作者覲見。
一番奏對之後,唐玄宗見那人言辭得體,神態恭敬,再加上恭維溢美之詞,不由大悅。
唐玄宗當即吩咐高力士,“傳朕旨意,封——他叫什麽來著?”
高力士連忙從一旁答道:“鍾謹,字言信。”
“對對,言信!”唐玄宗才想起來,“是個好名字!言而有信,謹而信!傳朕旨意,封鍾謹為供奉翰林!”
所謂供奉翰林,其實並沒有正式的官階品秩,隻是一種閑散的官職。
但某種情況下卻也特別重要!
唐太宗時,曾經設置弘文館學士,便是幫助他決策的一群文人,是他最親信的謀臣。到唐玄宗時,更是隨時待詔,代替唐玄宗撰擬文字、批答表疏。
大概舉個例子的話,就很像是領導的“秘書”。而在這種時代,自然突顯的十分重要。
到後來,甚至有了“內相”的說法,可見其重要性。
——當然,這鍾謹也隻是唐玄宗設置的多位供奉翰林之一,但連名字都沒有記住,隻是因為幾首詩詞,便封賞到這種核心的位置,可見此時賞官賞爵的隨意。
那鍾謹自然驚喜,連忙叩拜謝恩。
楊國忠也是欣然,這是他的人。
……
千秋節繼續。
後麵自然又有一位位“文武之才”粉墨登場,展示他的文武才藝,唐玄宗一一品鑒,封賞官職。
“楊蘊”也在其中,被唐玄宗封了一六品的校尉。
楊國忠微微可惜,若是楊蘊能夠有“長安城擺擂三日,連戰數十人未嚐一敗”的名聲,此時定然會有更好的機會。
可惜了。
而連連看了二十餘人後,唐玄宗不覺便有了一些懶惰。不是詩詞便是文武藝,雖然文辭極盡華美,但多少有那麽一些重複,老調重彈,看的多了,自然無趣。所以,唐玄宗當即吩咐,剩下的由楊國忠、韋見素以及高力士三人考核之後,再將結果呈報於他。
一切都是以往的慣例,早已經被楊國忠他們所猜到。
正好。
後麵就有了他們更多的操作空間。
“是!”
楊國忠欣然領命。
再後麵,又有一些其他的文武重臣,向唐玄宗推舉人才。不過,唐玄宗早已經懶得再仔細聽、仔細看,所以除非有特別的才幹,否則也隻是匆匆一看,或者仍然交給楊國忠他們考核。
事情原本應該在他們的意料之中……但這一次,卻出了一些意外!
在眾臣又零星推舉幾位後,忽然獨孤及站出來奏道:“陛下,臣也發現了一奇人,有非常本領,不敢隱瞞,特奏於陛下跟前。”
獨孤及,便是“道舉”中第之人。
他本身有著很深的文學修養以及道學根基,唐玄宗也十分看重,任命為玄學館掌館,自然也有推薦人才的職能。
唐玄宗卻是興趣寥寥,早已經懶得再看,隨意吩咐道:“交由衛國公考核後,再呈於朕這裏。”
說完,唐玄宗便準備宣布宴會結束。
獨孤及卻連忙再次奏道:“陛下,此人有些特殊,隻怕不大適合衛國公考核。”
“嗯?”
唐玄宗臉色微沉,不怒自威。
獨孤及一咬牙,還是堅持奏道:“此人姓方名葉,字虎林,正是數日前,貢道上,搶走陛下貢品之人!”
“哦?”
唐玄宗果然生出了幾分興趣,“他也敢來參加朕的千秋節?”
唐玄宗在位置上安穩坐定,“召他上來。”
“召方葉上殿!”
“召方葉上殿!”
片刻後,就見一道劍光倏然升起,虛空之中幾度周折變化,折射出萬千光華,揮灑開來,寸寸變化,如同漫天花火,極盡璀璨,而無數劍光之中,一道人影從容而現,仗劍而行,到千秋台前,遙遙向唐玄宗一拜,“見過陛下。”
好劍法!
此時千秋台上,匯聚了大唐的文武重臣,其中不乏頂尖的劍道大家,而觀摩邵陽出手,也不由微微動容,真的好劍法。
邵陽的劍法,瑰麗如同樓閣萬千,精巧好似流雲變化,正與他們大唐的泱泱之氣相合,一劍如同寫盡大唐風韻。
先聲奪人!
唐玄宗也不由微微鼓掌,望向邵陽,但見他風華正茂,持劍而立,飄飄然如同塵世之外,讓唐玄宗也不由暗中喝一聲彩,“你就是方葉?”
唐玄宗也是劍道大家,他早年間發動唐隆政變,將韋後誅殺,扶父親李旦登基,一手穩定大唐局勢!
可謂是扶大廈於將傾的功臣。
隻是,後來隨著他年紀漸長,再加上多年政務繁瑣,又貪戀酒色,這才身子漸漸懶了下來;但他的眼光自然還是在的。這“方葉”有這般劍法,怪不得自己派去護送荔枝的將士不是對手。
來人自然正是邵陽。
邵陽微微一笑,向唐玄宗微微欠身,“正是草民。”
唐玄宗故意臉色一板,“你故意劫掠皇家貢品,可知該當何罪?”
邵陽從容不迫,“草民也不知,幾枚荔枝,該問何罪。”
唐玄宗大笑。
邵陽見狀,知道這一次自己沒有猜錯。曆史上,唐玄宗其實也是一位胸襟寬廣之人,因為李白的才情,曾經親手調羹贈於李白。
更是處處縱容李白,以至於留下了貴妃磨墨、力士脫靴的典故。
此番,邵陽先以聲名聞於玄宗耳中,再以劍法彰顯本領,讓唐玄宗也不覺喜愛,之前劫掠荔枝,反而成了可以名傳後世的一段佳話。
唐玄宗早已不在意。
他又生出興趣,望向邵陽,“我聽聞你擅長劍法,倒是要考較考較你。若是劍法果然出色,可以免你罪責,但若不行,朕可要治你的欺君之罪。”
邵陽道:“單憑陛下吩咐。”
“好。”
唐玄宗大笑一聲,先望向一旁文臣之中,“摩詰,你的劍法也以精細考究而著稱,可以一試。”
“是。”就見一長相儒雅溫和、文質彬彬的中年男子越眾而出,他手中持一口長劍,向邵陽微微見禮,“在下王維,請教。”
王維,王摩詰!
這大唐盛世果然處處都是“名人”。
.。m.
一番奏對之後,唐玄宗見那人言辭得體,神態恭敬,再加上恭維溢美之詞,不由大悅。
唐玄宗當即吩咐高力士,“傳朕旨意,封——他叫什麽來著?”
高力士連忙從一旁答道:“鍾謹,字言信。”
“對對,言信!”唐玄宗才想起來,“是個好名字!言而有信,謹而信!傳朕旨意,封鍾謹為供奉翰林!”
所謂供奉翰林,其實並沒有正式的官階品秩,隻是一種閑散的官職。
但某種情況下卻也特別重要!
唐太宗時,曾經設置弘文館學士,便是幫助他決策的一群文人,是他最親信的謀臣。到唐玄宗時,更是隨時待詔,代替唐玄宗撰擬文字、批答表疏。
大概舉個例子的話,就很像是領導的“秘書”。而在這種時代,自然突顯的十分重要。
到後來,甚至有了“內相”的說法,可見其重要性。
——當然,這鍾謹也隻是唐玄宗設置的多位供奉翰林之一,但連名字都沒有記住,隻是因為幾首詩詞,便封賞到這種核心的位置,可見此時賞官賞爵的隨意。
那鍾謹自然驚喜,連忙叩拜謝恩。
楊國忠也是欣然,這是他的人。
……
千秋節繼續。
後麵自然又有一位位“文武之才”粉墨登場,展示他的文武才藝,唐玄宗一一品鑒,封賞官職。
“楊蘊”也在其中,被唐玄宗封了一六品的校尉。
楊國忠微微可惜,若是楊蘊能夠有“長安城擺擂三日,連戰數十人未嚐一敗”的名聲,此時定然會有更好的機會。
可惜了。
而連連看了二十餘人後,唐玄宗不覺便有了一些懶惰。不是詩詞便是文武藝,雖然文辭極盡華美,但多少有那麽一些重複,老調重彈,看的多了,自然無趣。所以,唐玄宗當即吩咐,剩下的由楊國忠、韋見素以及高力士三人考核之後,再將結果呈報於他。
一切都是以往的慣例,早已經被楊國忠他們所猜到。
正好。
後麵就有了他們更多的操作空間。
“是!”
楊國忠欣然領命。
再後麵,又有一些其他的文武重臣,向唐玄宗推舉人才。不過,唐玄宗早已經懶得再仔細聽、仔細看,所以除非有特別的才幹,否則也隻是匆匆一看,或者仍然交給楊國忠他們考核。
事情原本應該在他們的意料之中……但這一次,卻出了一些意外!
在眾臣又零星推舉幾位後,忽然獨孤及站出來奏道:“陛下,臣也發現了一奇人,有非常本領,不敢隱瞞,特奏於陛下跟前。”
獨孤及,便是“道舉”中第之人。
他本身有著很深的文學修養以及道學根基,唐玄宗也十分看重,任命為玄學館掌館,自然也有推薦人才的職能。
唐玄宗卻是興趣寥寥,早已經懶得再看,隨意吩咐道:“交由衛國公考核後,再呈於朕這裏。”
說完,唐玄宗便準備宣布宴會結束。
獨孤及卻連忙再次奏道:“陛下,此人有些特殊,隻怕不大適合衛國公考核。”
“嗯?”
唐玄宗臉色微沉,不怒自威。
獨孤及一咬牙,還是堅持奏道:“此人姓方名葉,字虎林,正是數日前,貢道上,搶走陛下貢品之人!”
“哦?”
唐玄宗果然生出了幾分興趣,“他也敢來參加朕的千秋節?”
唐玄宗在位置上安穩坐定,“召他上來。”
“召方葉上殿!”
“召方葉上殿!”
片刻後,就見一道劍光倏然升起,虛空之中幾度周折變化,折射出萬千光華,揮灑開來,寸寸變化,如同漫天花火,極盡璀璨,而無數劍光之中,一道人影從容而現,仗劍而行,到千秋台前,遙遙向唐玄宗一拜,“見過陛下。”
好劍法!
此時千秋台上,匯聚了大唐的文武重臣,其中不乏頂尖的劍道大家,而觀摩邵陽出手,也不由微微動容,真的好劍法。
邵陽的劍法,瑰麗如同樓閣萬千,精巧好似流雲變化,正與他們大唐的泱泱之氣相合,一劍如同寫盡大唐風韻。
先聲奪人!
唐玄宗也不由微微鼓掌,望向邵陽,但見他風華正茂,持劍而立,飄飄然如同塵世之外,讓唐玄宗也不由暗中喝一聲彩,“你就是方葉?”
唐玄宗也是劍道大家,他早年間發動唐隆政變,將韋後誅殺,扶父親李旦登基,一手穩定大唐局勢!
可謂是扶大廈於將傾的功臣。
隻是,後來隨著他年紀漸長,再加上多年政務繁瑣,又貪戀酒色,這才身子漸漸懶了下來;但他的眼光自然還是在的。這“方葉”有這般劍法,怪不得自己派去護送荔枝的將士不是對手。
來人自然正是邵陽。
邵陽微微一笑,向唐玄宗微微欠身,“正是草民。”
唐玄宗故意臉色一板,“你故意劫掠皇家貢品,可知該當何罪?”
邵陽從容不迫,“草民也不知,幾枚荔枝,該問何罪。”
唐玄宗大笑。
邵陽見狀,知道這一次自己沒有猜錯。曆史上,唐玄宗其實也是一位胸襟寬廣之人,因為李白的才情,曾經親手調羹贈於李白。
更是處處縱容李白,以至於留下了貴妃磨墨、力士脫靴的典故。
此番,邵陽先以聲名聞於玄宗耳中,再以劍法彰顯本領,讓唐玄宗也不覺喜愛,之前劫掠荔枝,反而成了可以名傳後世的一段佳話。
唐玄宗早已不在意。
他又生出興趣,望向邵陽,“我聽聞你擅長劍法,倒是要考較考較你。若是劍法果然出色,可以免你罪責,但若不行,朕可要治你的欺君之罪。”
邵陽道:“單憑陛下吩咐。”
“好。”
唐玄宗大笑一聲,先望向一旁文臣之中,“摩詰,你的劍法也以精細考究而著稱,可以一試。”
“是。”就見一長相儒雅溫和、文質彬彬的中年男子越眾而出,他手中持一口長劍,向邵陽微微見禮,“在下王維,請教。”
王維,王摩詰!
這大唐盛世果然處處都是“名人”。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