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白與邵陽越說越是盡興。
要說邵陽的樂府詩造詣,那跟李白自然差了不知多少個層次;但偏偏邵陽有後世的“見識”,甚至酒後不小心說了兩句“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令李白驚為天人。
“好詩好詩!”李白驚歎連連,“這開篇氣象宏大,用典巧妙,不料虎林你也有如此的佳作,願聞全文!”
邵陽大汗,這……抄詩直接抄到原作者麵前了!
邵陽雖然下過苦功,讀過不少經典,但對於許多詩詞的時間自然也不是十分清楚。哪裏知道,此時李白還沒有寫出來這首詩?
這可有點兒尷尬了。
雖然邵陽能背出來全文,但邵陽卻不欲掠人之美,所以搖頭道:“我隻偶然得了一句,哪裏有這個填詞的本事?”
李白酒興上來,“你且說說,待我與你補全。”
邵陽也不想讓這一首傳世佳作就此消失,既然自己開了口,當然要收了尾,所以邵陽忙笑道:“這是我偶然遊幽州時,見到燕山大雪如席,北風呼號,聽到途中一位婦人說起他的丈夫去北方打仗,久久未歸,一時之間心有感觸,隱隱為動……”
李白拍案,“我也當遍覽九州山河,盡聽旅途見聞,這才是大丈夫之事!”
他在這裏並不得誌,邵陽一提,越發觸動了心思。
邵陽卻生怕李白忘了填詩之事,連忙道:“太白兄可莫忘了,這首詩不填完,總覺得有些不痛快。”
李白笑道:“這有何難?”
他隻是略一沉吟,已經張口就來:
“日月不相及,北風呼嘯來。
思婦倚欖門,念君長城苦……”
邵陽卻聽得目瞪口呆,這都什麽跟什麽?與李白原本所著的《北風行》詩篇已經差了太多!
這……
邵陽忽然有一種毀了經典的感覺。
罪過啊罪過。
好在,這隻是一個時光碎片,倒不是真的曆史。
當然,邵陽依然大汗。
居然會有這種事……不過,仔細想想,邵陽卻又覺得這才合理。畢竟,真正曆史上李白寫下這首詩的背景、以及他的心境,都與此時大不相同。他也隻是聽了自己的“口述”,連邵陽自己都沒有親身經曆,沒多少“真情實感”,想讓李白揮筆立就,寫出無上名篇……怎麽可能?
就是有些可惜了。
邵陽察看自己的屏幕中,果然,雖然他【觸發】了《北風行》,但卻並未能夠掌握。
反而是另外的《蜀道難》等等,都被邵陽掌握,成為自己的功法。
他的《樂府真經》得到進一步完善!
而這種完善,又增加了幾門李白著述的“詩篇”功法,其實還隻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邵陽從李白這位樂府詩集的集大成者口中,聽到了許多樂府真經的真正精髓。
這是再有多少詩篇,隻憑邵陽自己也很難能夠領悟到的。
大機緣!
兩人越說越是盡興,酒也喝了不少,連邵陽都有些熏熏欲醉,“不,不少了,我們就這麽打住吧。”
邵陽大著舌頭說。
李白卻正在興頭上,聞言一拍桌案,“打住什麽?喝!”
邵陽還有那麽點兒清醒,“別,別喝了,要醉了。”
李白卻是“哈哈”大笑,“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既然興致,隻有興盡才止,哪裏有打住的時候?”
李白不依。
邵陽頭痛。
兩人在那裏糾結不清,片刻後,李白著惱,一拍桌案,“不就是青蓮劍歌麽?我傳授給你便是!”
鏘!
李白抽劍出鞘,但見寒光瑩瑩,一朵青蓮虛空綻放。
青蓮劍歌這等無上劍法,他居然就這麽隨隨便便地就在邵陽眼前施展出來!
將劍法之妙,完全展示在了邵陽眼前!
邵陽一愣……
老實說,他此番可真沒想著要這一劍法啊。雖然青蓮劍歌被譽為這一時代的第一劍法,是李白畢生的才氣所集,但是,邵陽自己明明有其他途徑可以學到嘛。
所以,見李白起身舞劍,邵陽卻連忙用雙手遮掩,“我與太白交,隻為說詩說曲,說酒說樂,若看青蓮劍歌,豈非顯得我是為此而來?”
他竟然不肯看!
這被譽為天下第一的青蓮劍歌,被李白這麽隨隨便便施展出來,絲毫也沒有藏私的意思。
隻為盡興一飲。
然而回到邵陽這邊,卻因為不肯汙了自己的目的,所以遮眼不看!
視這天下第一的劍法為汙物。
錚!
李白劍鋒脫手而出,插入了一旁牆壁之上,劍鋒錚然作響。李白已經酒醒了幾分,但見邵陽自遮雙眼,當真是不肯看,心底不由有些慚愧,又有些佩服,眼見劍法就在眼前,卻遮眼不看,這是何等高潔的行為?
所以,李白不由歉然道:“是我的不對。虎林此舉,當真是有古之許由的風範!白自愧不如。”
李白自付,就是他見到這等劍法,也未必能忍住不看。
推己及人,方葉能這麽做,何等大氣?
何等高潔胸懷?
自己卻以劍法交換,當真有汙他的雙眼;方葉兄自遮雙眼,應該也是為此。
經此一番,李白醉意盡去。
邵陽也完全清醒過來,這時候,自然沒可能再繼續討論邵陽想要的《樂府真經》了,邵陽也不由心頭叫苦,不好,裝逼裝過了,這下可不好再拉下臉繼續討教了。
不過,想想此番他的收獲已經不菲,大可潛心推敲,將自己所得徹底融會貫通之後,再慢慢尋覓機會。
興起而至,興盡而返。
有魏晉遺風!
李白對邵陽倒是生出幾分佩服。他吩咐小二將酒席撤下,坐下與邵陽談話。
兩人說起邵陽千秋台上獻“十事要說”之事,李白不由擊節讚歎,“虎林你在千秋節上,點評各門劍法,一一評價,當真是有雅士風度!”
邵陽卻歎息,“可惜,依然沒什麽用。”
李白明白邵陽的想法。
當初他獻詩詞,唐玄宗驚為天人,立刻招來,禦前問對,問蒼生之事,信重非常;李白也是磨掌擦拳,想要做出一番事業。
然而,數年過去,他在唐玄宗這裏隻寫下“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一類的詩詞。
真正所想的安邦定國,宰執天下,根本隻是虛無縹緲的幻想。
唐玄宗的信重,根本不是李白想要的信重。
.。m.
要說邵陽的樂府詩造詣,那跟李白自然差了不知多少個層次;但偏偏邵陽有後世的“見識”,甚至酒後不小心說了兩句“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令李白驚為天人。
“好詩好詩!”李白驚歎連連,“這開篇氣象宏大,用典巧妙,不料虎林你也有如此的佳作,願聞全文!”
邵陽大汗,這……抄詩直接抄到原作者麵前了!
邵陽雖然下過苦功,讀過不少經典,但對於許多詩詞的時間自然也不是十分清楚。哪裏知道,此時李白還沒有寫出來這首詩?
這可有點兒尷尬了。
雖然邵陽能背出來全文,但邵陽卻不欲掠人之美,所以搖頭道:“我隻偶然得了一句,哪裏有這個填詞的本事?”
李白酒興上來,“你且說說,待我與你補全。”
邵陽也不想讓這一首傳世佳作就此消失,既然自己開了口,當然要收了尾,所以邵陽忙笑道:“這是我偶然遊幽州時,見到燕山大雪如席,北風呼號,聽到途中一位婦人說起他的丈夫去北方打仗,久久未歸,一時之間心有感觸,隱隱為動……”
李白拍案,“我也當遍覽九州山河,盡聽旅途見聞,這才是大丈夫之事!”
他在這裏並不得誌,邵陽一提,越發觸動了心思。
邵陽卻生怕李白忘了填詩之事,連忙道:“太白兄可莫忘了,這首詩不填完,總覺得有些不痛快。”
李白笑道:“這有何難?”
他隻是略一沉吟,已經張口就來:
“日月不相及,北風呼嘯來。
思婦倚欖門,念君長城苦……”
邵陽卻聽得目瞪口呆,這都什麽跟什麽?與李白原本所著的《北風行》詩篇已經差了太多!
這……
邵陽忽然有一種毀了經典的感覺。
罪過啊罪過。
好在,這隻是一個時光碎片,倒不是真的曆史。
當然,邵陽依然大汗。
居然會有這種事……不過,仔細想想,邵陽卻又覺得這才合理。畢竟,真正曆史上李白寫下這首詩的背景、以及他的心境,都與此時大不相同。他也隻是聽了自己的“口述”,連邵陽自己都沒有親身經曆,沒多少“真情實感”,想讓李白揮筆立就,寫出無上名篇……怎麽可能?
就是有些可惜了。
邵陽察看自己的屏幕中,果然,雖然他【觸發】了《北風行》,但卻並未能夠掌握。
反而是另外的《蜀道難》等等,都被邵陽掌握,成為自己的功法。
他的《樂府真經》得到進一步完善!
而這種完善,又增加了幾門李白著述的“詩篇”功法,其實還隻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邵陽從李白這位樂府詩集的集大成者口中,聽到了許多樂府真經的真正精髓。
這是再有多少詩篇,隻憑邵陽自己也很難能夠領悟到的。
大機緣!
兩人越說越是盡興,酒也喝了不少,連邵陽都有些熏熏欲醉,“不,不少了,我們就這麽打住吧。”
邵陽大著舌頭說。
李白卻正在興頭上,聞言一拍桌案,“打住什麽?喝!”
邵陽還有那麽點兒清醒,“別,別喝了,要醉了。”
李白卻是“哈哈”大笑,“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既然興致,隻有興盡才止,哪裏有打住的時候?”
李白不依。
邵陽頭痛。
兩人在那裏糾結不清,片刻後,李白著惱,一拍桌案,“不就是青蓮劍歌麽?我傳授給你便是!”
鏘!
李白抽劍出鞘,但見寒光瑩瑩,一朵青蓮虛空綻放。
青蓮劍歌這等無上劍法,他居然就這麽隨隨便便地就在邵陽眼前施展出來!
將劍法之妙,完全展示在了邵陽眼前!
邵陽一愣……
老實說,他此番可真沒想著要這一劍法啊。雖然青蓮劍歌被譽為這一時代的第一劍法,是李白畢生的才氣所集,但是,邵陽自己明明有其他途徑可以學到嘛。
所以,見李白起身舞劍,邵陽卻連忙用雙手遮掩,“我與太白交,隻為說詩說曲,說酒說樂,若看青蓮劍歌,豈非顯得我是為此而來?”
他竟然不肯看!
這被譽為天下第一的青蓮劍歌,被李白這麽隨隨便便施展出來,絲毫也沒有藏私的意思。
隻為盡興一飲。
然而回到邵陽這邊,卻因為不肯汙了自己的目的,所以遮眼不看!
視這天下第一的劍法為汙物。
錚!
李白劍鋒脫手而出,插入了一旁牆壁之上,劍鋒錚然作響。李白已經酒醒了幾分,但見邵陽自遮雙眼,當真是不肯看,心底不由有些慚愧,又有些佩服,眼見劍法就在眼前,卻遮眼不看,這是何等高潔的行為?
所以,李白不由歉然道:“是我的不對。虎林此舉,當真是有古之許由的風範!白自愧不如。”
李白自付,就是他見到這等劍法,也未必能忍住不看。
推己及人,方葉能這麽做,何等大氣?
何等高潔胸懷?
自己卻以劍法交換,當真有汙他的雙眼;方葉兄自遮雙眼,應該也是為此。
經此一番,李白醉意盡去。
邵陽也完全清醒過來,這時候,自然沒可能再繼續討論邵陽想要的《樂府真經》了,邵陽也不由心頭叫苦,不好,裝逼裝過了,這下可不好再拉下臉繼續討教了。
不過,想想此番他的收獲已經不菲,大可潛心推敲,將自己所得徹底融會貫通之後,再慢慢尋覓機會。
興起而至,興盡而返。
有魏晉遺風!
李白對邵陽倒是生出幾分佩服。他吩咐小二將酒席撤下,坐下與邵陽談話。
兩人說起邵陽千秋台上獻“十事要說”之事,李白不由擊節讚歎,“虎林你在千秋節上,點評各門劍法,一一評價,當真是有雅士風度!”
邵陽卻歎息,“可惜,依然沒什麽用。”
李白明白邵陽的想法。
當初他獻詩詞,唐玄宗驚為天人,立刻招來,禦前問對,問蒼生之事,信重非常;李白也是磨掌擦拳,想要做出一番事業。
然而,數年過去,他在唐玄宗這裏隻寫下“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一類的詩詞。
真正所想的安邦定國,宰執天下,根本隻是虛無縹緲的幻想。
唐玄宗的信重,根本不是李白想要的信重。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