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呀,貨還有幾天到呀?”,龔問天不止一次的纏著李林峰,就為了那種神秘的材料。對於一個畢生追求金屬材料巔峰的人來說,一種未知的完美材料誘惑可不是一般大。


    “老師,我說了,才剛發貨,最快也要三天後才能拿到”,李林峰真是有些無奈了。事實上,作為龔問天的學生,李林峰對這種神奇的材料也相當好奇,對於創造出這種材料的人更是十分的仰慕。


    正當龔問天兩人焦急的等待的時候,羅天發完貨又陷入了無所事事的狀態。大學生的寒假生活還是比較自由的,沒有了作業的束縛,假期還是能過得很開心的。


    還有不到幾天就要過年了,羅天打算今年還像往年一樣,在院裏陪老爺子過年。年前這段按時間,羅天還是打算為自己充充電,畢竟知識是念力運用的重要基礎。


    濱海大學的圖書館假期並不對外開放,但這對羅天來說並不是什麽大問題,他想進去沒人能發覺得了。不出意外,過年之前,羅天的生活軌跡就在出租屋和校圖書館之間兩點徘徊。


    圖書館,封閉的藏書庫根本攔不住羅天。羅天隱去身形,若幽靈般在各大書庫之間穿梭。


    圖書館裏的書,很多很雜。濱海大學圖書館藏書量約為五百萬冊,擁有五十個中外文數據庫。羅天看的書也很雜,社科文史都不放過。外文書刊以英文為主,其他的語種他沒怎麽學過。


    濱海大學圖書館的館藏來源以采購為主,捐獻為輔。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部會按照學校教授、老師、學生的要求建議進行相關圖書的采購,這方麵的書質量還不錯。


    學校每年還會接到數量眾多的圖書捐獻,有曾經的畢業的學生捐獻的,有社會捐獻的。這方麵的圖書質量就不敢恭維了,羅天在圖書館當過誌願者,接觸過很多這方麵的書。


    這些書的價值極低,七成為個人詩集散文集,兩成雜書,一成有價值的出版物。其中最讓羅天反胃的就是個人文集,大多是作者本人郵寄的。圖書裝訂印刷極差,有的還不是正式出版物,每年還都會重複的捐贈。


    內容上,更是搞笑。填詞作詩寫散文,一本詩集上百首詩,一本書上百首詞,散文集都快印成工具書。讀起來讓羅天這個學物理的都發笑,文學水平低的嚇人。


    即使是這樣,濱海大學圖書館還是將每一本捐贈的書都認真地登記整理收藏。辦公室的老師曾說過,“每一個捐贈圖書的人,無論抱著怎樣的目的,書的質量怎麽樣,我們都要認真對待。這是他對學校的肯定和支持,我們也要尊重他們的成果。圖書質量,我相信我們的同學老師都能分辨。”


    羅天雖不認同學校的做法,但也無權反對。他將書架上的每一本書,快速的抽出,翻看完畢後快速的放回原處。在念力的輔助下,羅天看書的速度極為驚人。


    過目不忘,對羅天異常發達的大腦來說並不是問題。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看一張報紙,第一眼看下去,這張報紙上所有的信息我們的眼睛已經將其傳輸到了大腦,就如同我們用相機將其照了下來。但實際上,我們隻看一眼,並不能知道報紙到底具體講的什麽新聞,還需要仔細閱讀。


    我們感受到的這個世界的一切信息,並不是我們的感官能夠接收到的信息的總合,而是人腦能夠處理的信息的總合,人腦處理能力來不及處理的信息就被簡單丟棄掉了,因此計算一下人腦能夠處理的信息量就能夠大致估計出人腦的處理能力。


    人腦每秒處理不大於30幀圖像,超過30幀並不會對視頻的流暢性有所改善,因此每秒處理的象素信息量即使按最大來算也不大於4.8t。可以看出,這並不是個非常大的數字,今天的計算機硬件已經接近這個水平了。


    人腦真正神奇的地方在於,達到這樣的信息處理能力,僅僅用了相當於筆記本電腦的功耗。


    另外,處理4.8t並不等於存儲4.8t,處理僅僅是看清楚,並分辨出其中的實體對象。大量的信息在視神經第二層細胞那裏就被加工和丟棄了,傳到枕葉的僅僅是從視場中識別出來的有限幾個對象的圖像。


    人腦是按照場景來處理和記憶的,通過把識別出來的對象組成場景模型,並一邊對這個模型進行實時推演,一邊把來自視覺的新的信息納入到模型中去,從而實現視覺感知的。對於無法融合到模型中的信息常常不作處理直接丟棄,“人隻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東西”就是這個意思。


    圖像記憶,顧名思義,采用圖像的方法幫助記憶。與傳統的聲音刺激記憶相比效率要提高3-10倍。結合思維導圖,快速閱讀及其它方法就可以做到輕鬆高效記憶文章的效果。圖像記憶的最高境界應該是照相記憶,也就是過目不忘。


    圖像記憶其實就是場景記憶,模型記憶。隻要我們視覺收到的所有信息都能夠融合到大腦處理記憶的場景模型中,那就是過目不忘。


    說了這麽多,提高記憶的方法無非就兩種:一是開發大腦,提高大腦的處理能力;而是提高記憶方法,提高大腦的處理效率。


    就如同現在計算機發展的兩條路:提升硬件水平,優化軟件算法。對於羅天來說,他的大腦自小被念力不斷開發,處理能力遠超常人。


    念力展開,覆蓋範圍內,一草一木都會在腦中清晰呈現。可以說,建模,是念力的本能。羅天看書,直接在腦海建模整本書,看過的每本書分門別類的存放在腦海。當使用之時,高速的處理能力瞬間檢索處理。


    所以說,羅天看書隻需要看,看過即可。包括電子文檔,一切信息都會分門別類的收集起來,化為書庫,用時自動檢索處理。羅天就如同隨身攜帶一個龐大的數據庫和智能搜索引擎。


    可以說,人腦勝過電腦,不是運算速度,而是處理方法。何時人工智能能夠誕生,就是人類能通過代碼算法完全模擬出人腦處理信息的機製。


    超級計算機打敗人類圍棋高手並不能代表什麽,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計算出人類在任何位置落子的後續無窮種可能,進而得出下一步。現今所有的機器智能,都是建立在強大的數據運算處理能力以及龐大的數據庫基礎之上的,真正的智能應該是建立在算法之上的。


    在羅天看來,自己的記憶方法多少有些取巧。雖然暗合人類大腦的記憶機製,可仍趕不上大腦最本質的能力。


    雖然說發達的大腦能快速的讓羅天理解書中的知識信息,但他平時仍會不時地閉目沉思,在腦海中品讀每一本書。


    人腦的能力,遠不是計算機能夠比擬的,哪怕如同“刑天”那樣的量子智能計算機也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念動寰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進擊的苦力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進擊的苦力怕並收藏念動寰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