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安若萱他們逃離地球已經有六天的時間了,在這六天中,地球再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地球星核被吞噬巨獸吞噬掉了大半,整個地球的質量已經丟失了三分之一。地球質量的改變首先導致的就是曾經穩定的地月係統徹底崩潰,月球已經超出了地球的掌控。
月球俗稱月亮,古稱太陰,是環繞地球運行的一顆固態衛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它與地球形影相隨,關係密切,年齡大約已有46億年。月球上的大氣極其稀薄,月麵物質的熱容量和導熱率又很低,表麵晝夜的溫差極大。
月球與地球一樣有月殼、月幔、月核等分層結構。直徑約為3476千米,大約是地球的3/11。月球引力影響海水的潮汐,在地殼發生異常變化積蓄大量能量之際,月球引力很可能是地球板塊間發生地震的導火索。
在蓋亞壓縮地核導致地球質量和重力發生異常之時,月球同樣攙合在其中。在正常情況下,月球的引力在地球上產生了周期的潮汐現象,潮汐力耗散地球的自轉能量,降低地球的旋轉速度,同時也導致月球正在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遠離地球。但在異常發生之後,短短幾天內,地月之間的距離就縮短了將近兩百厘米。
“超級月亮”大大加快了地球地殼的崩潰速度,在蓋亞被解決掉後,因為巨量的質量消失,月球開始以遠超曾經的速度飛快的遠離地球,整個地月係統基本已經可以算是崩潰了,更為糟糕的是,地球的異變還遠遠未結束。
一顆星球如果失去了它的質量核心會發生什麽,眼前地球正在發生的一切就是最佳的證明。整個地球已經開始分崩離析,真正的分崩離析。地球的質量已經不足以對抗與太陽之間的萬有引力,地球開始滑向太陽的引力場。
在此過程中,地球整體的強度已經不足以對抗太陽係中複雜的引力場。在原本就已殘骸一片的地表之上,一道道巨大的裂縫逐漸的張開,就像一道道通往地獄的深淵。隨著時間的推移,終於,第一塊巨大的碎片從地球整體上崩落。
在第一塊碎片崩裂之後,地球就像是垮塌的大壩一般瞬間崩裂。就如同摔在地上的瓷瓶一般,碎片飛濺一地。誰又能想象得到,已經度過四十五億年時光的地球會在短短的十幾天內徹底的化為一片星球殘骸。
整個太陽係是一個緊密聯係的精密天體係統,各大行星各在其位穩定而有序的運轉了幾十億年。但是在今天,這種維持了數十億年的平衡徹底的被打破了。地球崩解了,月球逃離了,太陽係所有天體的運行軌跡都已經發生了細微而又致命的變化。
這種細微的變化可能在短時間內不會爆發出來,但在幾百年或者上千年後,這種變化可能會將整個太陽係毀於一旦。當然,現在這些變化與安若萱他們並沒有什麽關係,他們應該是見不到那一天了。
“艦長,地球沒了。”負責光子設備的安菲亞從飛船頂部的觀察塔來到了駕駛室,通過架設在飛船頂部的光子深空記錄儀,安菲亞看到了幾天以來地球崩潰的全過程。飛船現在距地球已經有將近五千七百萬公裏,從這裏看地球就如同我們在地球上看火星那樣。
駕駛艙內,所有人都圍坐在一起看著中央的那個全息投影影像。那是一個快進了五十倍的視頻,來自於光子深空記錄儀自飛船離開地球之後就一直記錄的地球影像。所有人看著那個逐漸分崩離析的地球,全部都默默的留下了眼淚。地球,消失了。
地球分崩離析的那一幕羅天也看在眼裏,整個太陽係現在都在他的念力領域的籠罩之下。羅天不僅看到了地球的分崩離析,更是看到了這場動蕩對太陽係帶來的相關影響。通過精確的建模推算,羅天看到了太陽係的未來。
羅天默默的歎了口氣,地球的一切都已經跟他沒有任何關係了。地球上八十多億人類近乎全部被羅天收入了念力世界,在念力世界的地球上,他們將開始新的生命,或許也算不上是生命了。
對於安若萱他們的行動羅天一直是有所關注,在羅天的念力領域籠罩之下,一切可能會對這艘小飛船產生威脅的目標都直接被羅天所標記了出來。安若萱他們即將穿越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大片小行星帶,那裏將是安若萱他們所遇到的第一個挑戰。
安若萱他們聚在駕駛艙裏,仔細的觀察著深空掃描儀傳來的詳細信息。這種深空掃描儀會向前發射出大量的特殊光子,這些光子在遇到障礙物的時候會反射回來並為掃描儀所感知,原理和雷達並沒有太大不同,隻不過是這種光子的抗幹擾能力要遠強於一般電磁波。
在飛船之前並不是很遠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小行星帶。小行星帶是太陽係內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由已經被編號的120,437顆小行星統計得到,98.5%的小行星都在此處被發現。
距離太陽約2.17-3.64天文單位的空間區域內,聚集了大約50萬顆以上的小行星,形成了小行星帶。這麽多小行星能夠被凝聚在小行星帶中,除了太陽的萬有引力以外,木星的萬有引力起著更大的作用。
1766年德國天文學家提丟斯偶然發現一個數列:(n+4)/10,可相當準確地給出當時已知行星的軌道半徑。當我們將n=0,3,6,12,24,48,96和192代入。結果是0.4,0.7,1.0,1.5,2.8,5.2,10.0,19.6。這些數字恰恰是行星到太陽之間的天文單位數。
在1781年發現天王星之後,進一步證實公式有效,波德於是倡議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也許還有一顆行星。因為這個公式推導出現的唯一例外是在2.8個天文單位處,按照這個公式那裏應該有一個行星,而如今那裏出現的是由許許多多小行星和破碎的隕石塊組成的小行星帶。
當然,以上的觀點並不是為地球科學界所接受的主流觀點,關於小行星帶形成的原因,比較普遍的觀點是在太陽係形成初期,由於某種原因,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這個空擋地帶未能積聚形成一顆大行星,結果留下了大批的小行星。
不過羅天心裏很清楚,提丟斯的發現一點都沒錯,原本小行星帶的位置上確實還有一顆行星。那顆行星曾經是蓋亞最早寄居的地方,她抽走了那顆行星的星核,最終使得那顆行星在火星和木星的引力場共同的作用下崩塌,最終形成了一片小行星帶。
在羅天的建模推演中,在五百三十年之後,金星和火星之間將出現一條由地球殘骸組成的全新的小行星帶。從命運上看,地球與那顆早早的消失在太陽係中的神秘行星基本上沒有太大區別,最終的結果與歸宿都可以說是近乎無完全相同。
而安若萱他們將要麵對的就是這片危險的小行星帶,在宇宙星空當中,高速運動的每一顆小行星的威力都要超過地球上威力最大的電磁炮。對於一個沒有能量護罩的小飛船來說,任何的撞擊幾乎都是致命的,哪怕飛船有著泰坦甲蟲的保護。
當然,安若萱他們並不知道在飛船之上,就有一位近乎神明的人在手護著他們,所有人都在嚴陣以待。安若萱他們就如同要穿越一條寬度達到1.5天文單位以上的雷區,一片觸之即死的雷區。
所有的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崗位,準備應對接下來的危機。接下來的這段路程所要花費的時間可能長達半年乃至是一年,小心無大錯,這些時間他們還算是等得起。負責進行光子深空探測的安菲亞以及激光近衛係統的伊萬,他們身上的壓力是格外的大,可以說所有人的生命都掌握在他們兩人手中。
當然,在場的所有人都不會鬆懈,在正式進入小行星帶之後,誰也不知道會不會發生意外。腳下的這艘飛船就是他們生命的最後保障,即使是隻出了一點問題都有可能讓所有人成為太空垃圾。
“各位,”安若萱的聲音在飛船的廣播中響起,“飛船即將進入最為危險的小行星帶,所有人都要打起精神,隨時應對可能會發生的意外。”“安菲亞,你的任務還是非常重的,一定要篩選出危險性最大的目標,隨時保持警惕。”
“伊萬和安娜你們要隨時注意安菲亞傳來的數據,飛船上的防禦係統就掌握在你們兩人手中。一旦發現不可規避的危險目標,可以第一時間將其摧毀。”“另外,安娜你要隨時注意周圍重力場的變化,一旦出現異常要馬上通報。”
“收到。”在將任務布置安排下去之後,安若萱的心裏並未有絲毫的輕鬆。因為她將要親自駕駛這艘飛船帶領所有人衝出去。雖然說飛船上有先進的量子智腦,但事實上安若萱更相信自己的能力。
月球俗稱月亮,古稱太陰,是環繞地球運行的一顆固態衛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它與地球形影相隨,關係密切,年齡大約已有46億年。月球上的大氣極其稀薄,月麵物質的熱容量和導熱率又很低,表麵晝夜的溫差極大。
月球與地球一樣有月殼、月幔、月核等分層結構。直徑約為3476千米,大約是地球的3/11。月球引力影響海水的潮汐,在地殼發生異常變化積蓄大量能量之際,月球引力很可能是地球板塊間發生地震的導火索。
在蓋亞壓縮地核導致地球質量和重力發生異常之時,月球同樣攙合在其中。在正常情況下,月球的引力在地球上產生了周期的潮汐現象,潮汐力耗散地球的自轉能量,降低地球的旋轉速度,同時也導致月球正在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遠離地球。但在異常發生之後,短短幾天內,地月之間的距離就縮短了將近兩百厘米。
“超級月亮”大大加快了地球地殼的崩潰速度,在蓋亞被解決掉後,因為巨量的質量消失,月球開始以遠超曾經的速度飛快的遠離地球,整個地月係統基本已經可以算是崩潰了,更為糟糕的是,地球的異變還遠遠未結束。
一顆星球如果失去了它的質量核心會發生什麽,眼前地球正在發生的一切就是最佳的證明。整個地球已經開始分崩離析,真正的分崩離析。地球的質量已經不足以對抗與太陽之間的萬有引力,地球開始滑向太陽的引力場。
在此過程中,地球整體的強度已經不足以對抗太陽係中複雜的引力場。在原本就已殘骸一片的地表之上,一道道巨大的裂縫逐漸的張開,就像一道道通往地獄的深淵。隨著時間的推移,終於,第一塊巨大的碎片從地球整體上崩落。
在第一塊碎片崩裂之後,地球就像是垮塌的大壩一般瞬間崩裂。就如同摔在地上的瓷瓶一般,碎片飛濺一地。誰又能想象得到,已經度過四十五億年時光的地球會在短短的十幾天內徹底的化為一片星球殘骸。
整個太陽係是一個緊密聯係的精密天體係統,各大行星各在其位穩定而有序的運轉了幾十億年。但是在今天,這種維持了數十億年的平衡徹底的被打破了。地球崩解了,月球逃離了,太陽係所有天體的運行軌跡都已經發生了細微而又致命的變化。
這種細微的變化可能在短時間內不會爆發出來,但在幾百年或者上千年後,這種變化可能會將整個太陽係毀於一旦。當然,現在這些變化與安若萱他們並沒有什麽關係,他們應該是見不到那一天了。
“艦長,地球沒了。”負責光子設備的安菲亞從飛船頂部的觀察塔來到了駕駛室,通過架設在飛船頂部的光子深空記錄儀,安菲亞看到了幾天以來地球崩潰的全過程。飛船現在距地球已經有將近五千七百萬公裏,從這裏看地球就如同我們在地球上看火星那樣。
駕駛艙內,所有人都圍坐在一起看著中央的那個全息投影影像。那是一個快進了五十倍的視頻,來自於光子深空記錄儀自飛船離開地球之後就一直記錄的地球影像。所有人看著那個逐漸分崩離析的地球,全部都默默的留下了眼淚。地球,消失了。
地球分崩離析的那一幕羅天也看在眼裏,整個太陽係現在都在他的念力領域的籠罩之下。羅天不僅看到了地球的分崩離析,更是看到了這場動蕩對太陽係帶來的相關影響。通過精確的建模推算,羅天看到了太陽係的未來。
羅天默默的歎了口氣,地球的一切都已經跟他沒有任何關係了。地球上八十多億人類近乎全部被羅天收入了念力世界,在念力世界的地球上,他們將開始新的生命,或許也算不上是生命了。
對於安若萱他們的行動羅天一直是有所關注,在羅天的念力領域籠罩之下,一切可能會對這艘小飛船產生威脅的目標都直接被羅天所標記了出來。安若萱他們即將穿越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大片小行星帶,那裏將是安若萱他們所遇到的第一個挑戰。
安若萱他們聚在駕駛艙裏,仔細的觀察著深空掃描儀傳來的詳細信息。這種深空掃描儀會向前發射出大量的特殊光子,這些光子在遇到障礙物的時候會反射回來並為掃描儀所感知,原理和雷達並沒有太大不同,隻不過是這種光子的抗幹擾能力要遠強於一般電磁波。
在飛船之前並不是很遠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小行星帶。小行星帶是太陽係內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由已經被編號的120,437顆小行星統計得到,98.5%的小行星都在此處被發現。
距離太陽約2.17-3.64天文單位的空間區域內,聚集了大約50萬顆以上的小行星,形成了小行星帶。這麽多小行星能夠被凝聚在小行星帶中,除了太陽的萬有引力以外,木星的萬有引力起著更大的作用。
1766年德國天文學家提丟斯偶然發現一個數列:(n+4)/10,可相當準確地給出當時已知行星的軌道半徑。當我們將n=0,3,6,12,24,48,96和192代入。結果是0.4,0.7,1.0,1.5,2.8,5.2,10.0,19.6。這些數字恰恰是行星到太陽之間的天文單位數。
在1781年發現天王星之後,進一步證實公式有效,波德於是倡議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也許還有一顆行星。因為這個公式推導出現的唯一例外是在2.8個天文單位處,按照這個公式那裏應該有一個行星,而如今那裏出現的是由許許多多小行星和破碎的隕石塊組成的小行星帶。
當然,以上的觀點並不是為地球科學界所接受的主流觀點,關於小行星帶形成的原因,比較普遍的觀點是在太陽係形成初期,由於某種原因,在火星與木星之間的這個空擋地帶未能積聚形成一顆大行星,結果留下了大批的小行星。
不過羅天心裏很清楚,提丟斯的發現一點都沒錯,原本小行星帶的位置上確實還有一顆行星。那顆行星曾經是蓋亞最早寄居的地方,她抽走了那顆行星的星核,最終使得那顆行星在火星和木星的引力場共同的作用下崩塌,最終形成了一片小行星帶。
在羅天的建模推演中,在五百三十年之後,金星和火星之間將出現一條由地球殘骸組成的全新的小行星帶。從命運上看,地球與那顆早早的消失在太陽係中的神秘行星基本上沒有太大區別,最終的結果與歸宿都可以說是近乎無完全相同。
而安若萱他們將要麵對的就是這片危險的小行星帶,在宇宙星空當中,高速運動的每一顆小行星的威力都要超過地球上威力最大的電磁炮。對於一個沒有能量護罩的小飛船來說,任何的撞擊幾乎都是致命的,哪怕飛船有著泰坦甲蟲的保護。
當然,安若萱他們並不知道在飛船之上,就有一位近乎神明的人在手護著他們,所有人都在嚴陣以待。安若萱他們就如同要穿越一條寬度達到1.5天文單位以上的雷區,一片觸之即死的雷區。
所有的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崗位,準備應對接下來的危機。接下來的這段路程所要花費的時間可能長達半年乃至是一年,小心無大錯,這些時間他們還算是等得起。負責進行光子深空探測的安菲亞以及激光近衛係統的伊萬,他們身上的壓力是格外的大,可以說所有人的生命都掌握在他們兩人手中。
當然,在場的所有人都不會鬆懈,在正式進入小行星帶之後,誰也不知道會不會發生意外。腳下的這艘飛船就是他們生命的最後保障,即使是隻出了一點問題都有可能讓所有人成為太空垃圾。
“各位,”安若萱的聲音在飛船的廣播中響起,“飛船即將進入最為危險的小行星帶,所有人都要打起精神,隨時應對可能會發生的意外。”“安菲亞,你的任務還是非常重的,一定要篩選出危險性最大的目標,隨時保持警惕。”
“伊萬和安娜你們要隨時注意安菲亞傳來的數據,飛船上的防禦係統就掌握在你們兩人手中。一旦發現不可規避的危險目標,可以第一時間將其摧毀。”“另外,安娜你要隨時注意周圍重力場的變化,一旦出現異常要馬上通報。”
“收到。”在將任務布置安排下去之後,安若萱的心裏並未有絲毫的輕鬆。因為她將要親自駕駛這艘飛船帶領所有人衝出去。雖然說飛船上有先進的量子智腦,但事實上安若萱更相信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