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又是一年。</p>
距離彌羅上次請林道人前往齊地,幽姑巡查四方,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其治下土地也是擴展了數倍,齊地也是接受了關於彌羅的信仰傳說。</p>
借著兩方力量,以及治下百姓對於太陽神的信仰,彌羅成功從無至有,凝聚了一個獨屬於神道的從七品名字【赤山明神】。</p>
伴隨著這個名字的成型,齊地之中殘留的赤山明神信仰,全部匯聚到彌羅的手中,原本就動搖的齊地,也是徹底倒向彌羅這方。</p>
而這樣的變故,直接刺激到了大汶。</p>
其實,早在一年前,以茅山為中心,多個地方勢力和軍閥開始聯合的時候,大汶朝就覺得有些不對。</p>
隻是當時朝堂內部的諸位王公大臣卻覺得南方多倭寇,且相互之間多有衝突,沒有那麽容易整合。</p>
加上當時大日落下光輝,讓大汶朝內上至帝王,下至各方派係,都好奇是什麽東西。</p>
而諸位“大儒”自然不能說是先賢顯聖將他們都打了一頓,自然是千方百計的隱瞞。</p>
這一隱瞞,其餘勢力自然是更加好奇,相互推諉、試探,便沒完沒了。</p>
等到此時塵埃落地的時候,又是遊牧民族進攻之時,期間再加上各類節日已經慶功宴等等,待一切塵埃落地的時候,已經快過去一年的時間。</p>
而這個時候,石道人早就完成了方方麵麵的勢力整合,各方勢力共尊彌羅,其中又有幽姑巡察四方,穩固信仰,沒有絲毫可以挑撥離間的地方。</p>
大汶無奈,隻能轉而支援齊地,試圖讓齊地牽製彌羅勢力。</p>
卻不想,他們這邊的支援剛剛發出,那邊就直接投降,還是民眾殺官,聚眾一起投靠。</p>
此舉極大的刺激到了這些位高權重的大臣們,他們相互推諉,想要解決諸多問題。</p>
有的人覺得可以試圖招安,但此言一出,立刻被反駁。</p>
開口之人從儒生到王公貴族皆有,畢竟茅山一係可是打出了彌羅帝君的名號,若是詔安,這位帝君如何處理?難不成迎入大汶宗廟之中?</p>
而後又有人提出一個建議,反正齊地已經落入南方叛逆之手,如今天下三分,朝廷與其兩麵受製,倒不如在放棄東邊的部分領土,讓北方遊牧部落能夠直下南方。</p>
當然這位提議之人說的非常委婉,並沒有直言放棄領土的說法。隻是說自己等人可以放寬對蠻夷的限製,示之以柔,必要之時以和親之法緩和關係,使其同南方互相牽製。</p>
</p>
至於和親的對象,自然是從宮中宮女中選擇其一,由大汶天子收為義女,冊封公主,再以兩邊臨近的土地為女子封地,讓兩方打起來。</p>
此舉得到了諸多大臣的認可。</p>
其中一位官員更是合掌笑道:“南方多地不是宣稱他們有眾神庇佑,帝君護持,上迎天命,下合人心,故而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嗎?那正好,讓南方的糧食,喂飽北方的餓狼,讓他們爭鬥起來,我等才能積蓄力量,掃平定天下,梳理清濁,恢複乾坤朗朗。”</p>
聽到這話,諸多武官恨不得直接拿起兵器,敲死開口的官員。</p>
但大汶朝自古便是以文製武,曆代武官身上都有製約,難以反抗,隻能低頭當做自己死了。</p>
其中一位年輕的官員卻忍不住,上前問道:“那一地百姓如何處理?是否先讓他們離開?”</p>
此話一出,不少大臣變了臉色,紛紛暗罵武將。</p>
在這些清貴大臣看來,此話怎麽能夠說出口,畢竟儒家講究仁義,不說出口還好,一旦起頭,那麽無論他們怎麽回答,一身清譽都少不了染上些許塵埃,這青年武將實在是不知輕重。</p>
最後還是一位老大人緩緩開口:“劉將軍是在覺得朝廷不公,為那些百姓鳴不平嗎?”</p>
一大帽子扣下之後,老者緩緩開口:“我知道此舉名義上雖聽不出錯,且有違仁義,但為了朝廷大局,不得不在兩害相較之中,取其輕,此乃我等愧對一地百姓。”</p>
說完,老者話鋒一轉:“可若是天子將那地作為封地,交給公主,那麽公主殿下便是一地之君,百姓豈可輕離?且讓他們留在原地便是。”</p>
而後,老者也不給青年開口的機會,找了個由頭將這武將打發下去。</p>
邊上的諸位官員見狀,紛紛上前,直言老大人一心為國,情願自身名譽受損,也要護持一地。</p>
但他們不清楚的是,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暴露在彌羅等人的眼皮底下。</p>
早在一年前,彌羅就能借助妙有境最上方三道清氣的玄妙,配合太陰權柄能夠映照天地各方。</p>
如今,彌羅治下土地變多,能夠收集願力增加,妙有境力量自然是跟著提升。</p>
再加上【赤山明神】凝聚成功,根據傳說和願力的影響,彌羅得到了些許太陽的權柄,扶桑多年來積累的太陽香火,也是有了一個匯聚的地方,可以支撐彌羅短暫使用太陽的主權。</p>
暫時的太陽權柄,配合已經掌握的太陰權柄,彌羅成功繞開大汶朝堂之上的國運護持,映照出大汶朝堂上發生的事情。</p>
邊上跟著一起圍觀的楊玉,放下手中的阿寶,不敢置信的看著寶鏡上顯露出的景象。</p>
阿寶有些好奇的抬起頭,看了眼鏡子中的景象,就像是見到什麽惡心的東西,低下頭,抓住彌羅的腳,讓他抱抱自己。</p>
彌羅伸手抱起阿寶,隨手擼了擼,胖胖的阿寶就是成了一張熊餅。</p>
對此,楊玉已經是見怪不怪了。</p>
一年來,她配合彌羅,以三道清氣和寶鏡的力量,初步弄清楚阿寶的真實食譜。</p>
阿寶吃的東西,本質上是文明發展過程當中散發出的氣息,對於阿寶而言,所處在的文明越強大,接觸到的文明產物越多,成長的速度就會越快。</p>
而他先前攝取食物之中的心意,本質上是為了強化體內的火焰,方便處理文明氣息中多餘的負麵氣息。</p>
這也是如今的阿寶,非常喜歡彌羅的原因。</p>
畢竟彌羅算得上是現在南方文明秩序的基礎,身上環繞著的氣息最是純粹和強大。</p>
反過來,大汶文明秩序,顯然已經出現了問題,這才會讓阿寶隻是看一眼,就感受到難受的原因。</p>
而比起楊玉的難以接受,剛好待在彌羅這的無心和尚就是典型的見怪不怪。</p>
甚至他還驚訝這些大臣竟然沒有對那位劉將軍動手,而是讓他離去。</p>
“真稀奇,大汶的文官也知道不能在繼續壓榨武將了?要是一百年前,這位劉將軍怕不是要當場被革去職務,打入地牢啊!”</p>
“打入地牢?合著這幾位大臣在過去還算好的?”</p>
楊玉聽到這話,整個人傻了眼,這都什麽時候,還要迫害武將。</p>
無心卻樂嗬嗬道:“我也是聽說,當年北方剛剛打來的時候,這些文臣可是在戰前臨時更換元帥,並且非要讓某位文官相隨,錯失良機之後,又是將罪責全部歸結在原先的大帥身上。更早一些的時候,我記得北方邊關的某位將領,好不容易擊退了敵人,卻被治罪,理由是未曾聽從文官指揮。而那位文官,據說早年曾經平定江南叛亂,乃是天下有數的文武全才,一等一的儒將。楊道友可想知道一二?”</p>
說到這裏,無心特地頓了頓,楊玉卻有所猜測,一點興趣也沒有,搖頭道:“我一點也不好奇那位文武全才,一等一的儒將在江南的豐功偉績。”</p>
倒是彌羅皺眉,道:“你說的是當年王將軍帶領八百人對抗五千叛軍,穩定局勢後,文臣摘果子的那件事情?我記得當年朝廷好像是說平定以王姓叛將為首的江南兩萬叛軍?”</p>
聽到彌羅的話語,楊玉覺得自己徹底瘋了,忍不住大喊一句:“這都什麽人啊!”</p>
“所以我才說,大汶的文臣進步不小啊!”</p>
無心和尚眼中一片冰冷,嘴角的笑容卻是不變,他轉頭看向彌羅道:“帝君,按照這群腐儒生的性格,既然在朝堂之上開口,暗中必然是已經締結了聯盟,做好了利益的分割。這件事情,快的話大概一個月會有結果,慢的話,大概是半年左右,我等必須要做好準備才是。”</p>
“其實比起大汶的算計,我更加擔心被舍棄的百姓。你覺得他們會不會以恩賜的的名義,將部分不好處理的難民,送入那位‘公主’的封地?”</p>
彌羅這話一出,無心和尚愣在原地,低頭思索一會兒道:“若是他們沒有想到,或許不會。但若是他們想到了……”</p>
無心和尚沒有繼續開口,話語中的意思卻表達了出來。</p>
楊玉看向彌羅,張了張嘴,想要讓彌羅幫忙救濟百姓,但她也知道這件事情並非簡單的幾句話,涉及到的事情太多,隻能低下頭。</p>
彌羅明白對方的想法,輕聲道:“楊道友,此事涉及多方,我一個人未必應對的過來,麻煩你去幫我去將萬花穀的兩位請出來山吧。還有你的師兄和師姐,也請他們來我這一聚。”</p>
ps:再次聲明,大汶不是大明,此方太虛幻境原型類似宋、元、明、清四朝末年。</p>
距離彌羅上次請林道人前往齊地,幽姑巡查四方,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其治下土地也是擴展了數倍,齊地也是接受了關於彌羅的信仰傳說。</p>
借著兩方力量,以及治下百姓對於太陽神的信仰,彌羅成功從無至有,凝聚了一個獨屬於神道的從七品名字【赤山明神】。</p>
伴隨著這個名字的成型,齊地之中殘留的赤山明神信仰,全部匯聚到彌羅的手中,原本就動搖的齊地,也是徹底倒向彌羅這方。</p>
而這樣的變故,直接刺激到了大汶。</p>
其實,早在一年前,以茅山為中心,多個地方勢力和軍閥開始聯合的時候,大汶朝就覺得有些不對。</p>
隻是當時朝堂內部的諸位王公大臣卻覺得南方多倭寇,且相互之間多有衝突,沒有那麽容易整合。</p>
加上當時大日落下光輝,讓大汶朝內上至帝王,下至各方派係,都好奇是什麽東西。</p>
而諸位“大儒”自然不能說是先賢顯聖將他們都打了一頓,自然是千方百計的隱瞞。</p>
這一隱瞞,其餘勢力自然是更加好奇,相互推諉、試探,便沒完沒了。</p>
等到此時塵埃落地的時候,又是遊牧民族進攻之時,期間再加上各類節日已經慶功宴等等,待一切塵埃落地的時候,已經快過去一年的時間。</p>
而這個時候,石道人早就完成了方方麵麵的勢力整合,各方勢力共尊彌羅,其中又有幽姑巡察四方,穩固信仰,沒有絲毫可以挑撥離間的地方。</p>
大汶無奈,隻能轉而支援齊地,試圖讓齊地牽製彌羅勢力。</p>
卻不想,他們這邊的支援剛剛發出,那邊就直接投降,還是民眾殺官,聚眾一起投靠。</p>
此舉極大的刺激到了這些位高權重的大臣們,他們相互推諉,想要解決諸多問題。</p>
有的人覺得可以試圖招安,但此言一出,立刻被反駁。</p>
開口之人從儒生到王公貴族皆有,畢竟茅山一係可是打出了彌羅帝君的名號,若是詔安,這位帝君如何處理?難不成迎入大汶宗廟之中?</p>
而後又有人提出一個建議,反正齊地已經落入南方叛逆之手,如今天下三分,朝廷與其兩麵受製,倒不如在放棄東邊的部分領土,讓北方遊牧部落能夠直下南方。</p>
當然這位提議之人說的非常委婉,並沒有直言放棄領土的說法。隻是說自己等人可以放寬對蠻夷的限製,示之以柔,必要之時以和親之法緩和關係,使其同南方互相牽製。</p>
</p>
至於和親的對象,自然是從宮中宮女中選擇其一,由大汶天子收為義女,冊封公主,再以兩邊臨近的土地為女子封地,讓兩方打起來。</p>
此舉得到了諸多大臣的認可。</p>
其中一位官員更是合掌笑道:“南方多地不是宣稱他們有眾神庇佑,帝君護持,上迎天命,下合人心,故而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嗎?那正好,讓南方的糧食,喂飽北方的餓狼,讓他們爭鬥起來,我等才能積蓄力量,掃平定天下,梳理清濁,恢複乾坤朗朗。”</p>
聽到這話,諸多武官恨不得直接拿起兵器,敲死開口的官員。</p>
但大汶朝自古便是以文製武,曆代武官身上都有製約,難以反抗,隻能低頭當做自己死了。</p>
其中一位年輕的官員卻忍不住,上前問道:“那一地百姓如何處理?是否先讓他們離開?”</p>
此話一出,不少大臣變了臉色,紛紛暗罵武將。</p>
在這些清貴大臣看來,此話怎麽能夠說出口,畢竟儒家講究仁義,不說出口還好,一旦起頭,那麽無論他們怎麽回答,一身清譽都少不了染上些許塵埃,這青年武將實在是不知輕重。</p>
最後還是一位老大人緩緩開口:“劉將軍是在覺得朝廷不公,為那些百姓鳴不平嗎?”</p>
一大帽子扣下之後,老者緩緩開口:“我知道此舉名義上雖聽不出錯,且有違仁義,但為了朝廷大局,不得不在兩害相較之中,取其輕,此乃我等愧對一地百姓。”</p>
說完,老者話鋒一轉:“可若是天子將那地作為封地,交給公主,那麽公主殿下便是一地之君,百姓豈可輕離?且讓他們留在原地便是。”</p>
而後,老者也不給青年開口的機會,找了個由頭將這武將打發下去。</p>
邊上的諸位官員見狀,紛紛上前,直言老大人一心為國,情願自身名譽受損,也要護持一地。</p>
但他們不清楚的是,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暴露在彌羅等人的眼皮底下。</p>
早在一年前,彌羅就能借助妙有境最上方三道清氣的玄妙,配合太陰權柄能夠映照天地各方。</p>
如今,彌羅治下土地變多,能夠收集願力增加,妙有境力量自然是跟著提升。</p>
再加上【赤山明神】凝聚成功,根據傳說和願力的影響,彌羅得到了些許太陽的權柄,扶桑多年來積累的太陽香火,也是有了一個匯聚的地方,可以支撐彌羅短暫使用太陽的主權。</p>
暫時的太陽權柄,配合已經掌握的太陰權柄,彌羅成功繞開大汶朝堂之上的國運護持,映照出大汶朝堂上發生的事情。</p>
邊上跟著一起圍觀的楊玉,放下手中的阿寶,不敢置信的看著寶鏡上顯露出的景象。</p>
阿寶有些好奇的抬起頭,看了眼鏡子中的景象,就像是見到什麽惡心的東西,低下頭,抓住彌羅的腳,讓他抱抱自己。</p>
彌羅伸手抱起阿寶,隨手擼了擼,胖胖的阿寶就是成了一張熊餅。</p>
對此,楊玉已經是見怪不怪了。</p>
一年來,她配合彌羅,以三道清氣和寶鏡的力量,初步弄清楚阿寶的真實食譜。</p>
阿寶吃的東西,本質上是文明發展過程當中散發出的氣息,對於阿寶而言,所處在的文明越強大,接觸到的文明產物越多,成長的速度就會越快。</p>
而他先前攝取食物之中的心意,本質上是為了強化體內的火焰,方便處理文明氣息中多餘的負麵氣息。</p>
這也是如今的阿寶,非常喜歡彌羅的原因。</p>
畢竟彌羅算得上是現在南方文明秩序的基礎,身上環繞著的氣息最是純粹和強大。</p>
反過來,大汶文明秩序,顯然已經出現了問題,這才會讓阿寶隻是看一眼,就感受到難受的原因。</p>
而比起楊玉的難以接受,剛好待在彌羅這的無心和尚就是典型的見怪不怪。</p>
甚至他還驚訝這些大臣竟然沒有對那位劉將軍動手,而是讓他離去。</p>
“真稀奇,大汶的文官也知道不能在繼續壓榨武將了?要是一百年前,這位劉將軍怕不是要當場被革去職務,打入地牢啊!”</p>
“打入地牢?合著這幾位大臣在過去還算好的?”</p>
楊玉聽到這話,整個人傻了眼,這都什麽時候,還要迫害武將。</p>
無心卻樂嗬嗬道:“我也是聽說,當年北方剛剛打來的時候,這些文臣可是在戰前臨時更換元帥,並且非要讓某位文官相隨,錯失良機之後,又是將罪責全部歸結在原先的大帥身上。更早一些的時候,我記得北方邊關的某位將領,好不容易擊退了敵人,卻被治罪,理由是未曾聽從文官指揮。而那位文官,據說早年曾經平定江南叛亂,乃是天下有數的文武全才,一等一的儒將。楊道友可想知道一二?”</p>
說到這裏,無心特地頓了頓,楊玉卻有所猜測,一點興趣也沒有,搖頭道:“我一點也不好奇那位文武全才,一等一的儒將在江南的豐功偉績。”</p>
倒是彌羅皺眉,道:“你說的是當年王將軍帶領八百人對抗五千叛軍,穩定局勢後,文臣摘果子的那件事情?我記得當年朝廷好像是說平定以王姓叛將為首的江南兩萬叛軍?”</p>
聽到彌羅的話語,楊玉覺得自己徹底瘋了,忍不住大喊一句:“這都什麽人啊!”</p>
“所以我才說,大汶的文臣進步不小啊!”</p>
無心和尚眼中一片冰冷,嘴角的笑容卻是不變,他轉頭看向彌羅道:“帝君,按照這群腐儒生的性格,既然在朝堂之上開口,暗中必然是已經締結了聯盟,做好了利益的分割。這件事情,快的話大概一個月會有結果,慢的話,大概是半年左右,我等必須要做好準備才是。”</p>
“其實比起大汶的算計,我更加擔心被舍棄的百姓。你覺得他們會不會以恩賜的的名義,將部分不好處理的難民,送入那位‘公主’的封地?”</p>
彌羅這話一出,無心和尚愣在原地,低頭思索一會兒道:“若是他們沒有想到,或許不會。但若是他們想到了……”</p>
無心和尚沒有繼續開口,話語中的意思卻表達了出來。</p>
楊玉看向彌羅,張了張嘴,想要讓彌羅幫忙救濟百姓,但她也知道這件事情並非簡單的幾句話,涉及到的事情太多,隻能低下頭。</p>
彌羅明白對方的想法,輕聲道:“楊道友,此事涉及多方,我一個人未必應對的過來,麻煩你去幫我去將萬花穀的兩位請出來山吧。還有你的師兄和師姐,也請他們來我這一聚。”</p>
ps:再次聲明,大汶不是大明,此方太虛幻境原型類似宋、元、明、清四朝末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