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世界-地表大陸-烏龍王國-牟山鎮
牟山鎮實際上的總麵積並不算小,全鎮總人口近八萬人,有大小村莊五十幾個,其中心地帶,也就是官府衙門所在地,相對來說最為繁華,長住人口有近六千人,其實也不過就是個小村莊罷了,說白了,狹義上的牟山鎮指的就是牟山村,或者說牟山村乃是牟山鎮的核心。【零↑九△小↓說△網】
村子原名叫做“牟山村”,其東邊兒有一座山脈被稱為“牟山”,牟山村也因此山而得名。從古至今,牟山村始終人丁興旺,在這一帶的知名度也是頗高,待到烏龍國統一天下後,就以此村為中心,進而劃分出了一片區域來,也就是如今的牟山鎮,一些官員也因此留在了牟山村裏辦公,這也直接使得牟山村更加的繁榮與興盛。
除了氣候稍顯幹燥外,這裏的景色與人文到是真心不錯。漁不依坐在馬車的車廂裏,探出了腦袋來,是一路欣賞,一路讚歎,這也怪不得老漁少見多怪,雖然為了照顧牟三春的歸鄉心切之情,眾人趕路是略顯得匆忙,但在這一路之上,主仆四人七拐八繞的也著實轉了不少的好地方兒,是以老漁發現,這個世界上植被的綠化率是相當的高,就算是在人口密集區,那空氣的質量也是相對不錯的,是一片養人、蘊人的好所在,遠非地球的後世環境能比。
此時已是傍晚時分,夕陽的餘暉由西向東,灑向了這片土地,使得萬物都鍍上了一層金蒙蒙、紅彤彤的色彩,一直延伸到東邊的“牟山”頂端才被阻斷。牟山主峰不過千餘米的高度,但山脈頗長,由北向南,似乎隔絕了兩個世界。
牟山村的主幹道寬闊整潔,一高大“門樓”鬆石結構,其上鑲銅戴鐵,橫跨在道路中央,上邊兒“牟山鎮”三個金光爛爛的大字是耀耀生輝。整個村鎮沒有圍牆,一行四人下得馬來,向村鎮中牟三春的家裏駛去。
整座村鎮是人來人往、好不熱鬧,是以不好騎馬,隻能步行。大道兩旁的酒樓和飯館琳琳種種、不一而足,行人數量也是絡繹不絕,可謂熙熙攘攘,隻因此時正好趕在了晚飯點兒上,漁不依略一琢磨後,讓蚩家姐弟買了些酒水和點心,隨後在牟三春的帶領下,向村鎮西北邊兒走去。
離開主幹道,穿過一些胡同與岔道兒,最終七拐八繞的來到了牟家宅院前。這裏的住戶相對顯得就要“寒酸”了許多,牟三春的家也隻是個普通的農戶,院牆低矮老舊,三個平房相連在了一起,看樣子少說也住過四五代人了。
牟三春這一路可以說是心情急切、迫不及待,可如今到了家門前,卻開始猶豫不決了起來。漁不依原本心中很是酸澀,畢竟這也是個頗為感人的情景啊,但凡歸鄉的遊子都能夠體會到這其中複雜而糾結的情感,此時見牟三春的神情與外貌,那就是典型的“近鄉情怯”呀,這不禁又使人覺得有些好笑,是以,老漁搖了搖頭,隨後來到了大門前,替牟三春敲了敲門。【零↑九△小↓說△網】
開門兒的是牟三春的三妹,姐妹倆是抱頭痛哭,緊接著全家人都出來了,皆是喜極而泣,一番“介紹”與“慰問”後,這才熱情洋溢的將一幹人等迎進了家門。
牟三春能有今日這番造化,皆因青鸞女國女皇陛下的親睞有加,而漁不依作為青鸞國長公主,同時也是牟三春的小主子,自然也是身份尊崇,簡直就是高貴寶貝的不得了。
以公主之尊貴,卻甘心屈居於尋常百姓家,這簡直就是貧民百姓所無法想象的事情,是以,牟家上下對漁不依是誠惶誠恐,唯恐怠慢了貴客。老漁原本就是個半路出家的“公主”,想來能有什麽架子可端呢?直接脫了靴子就上了炕頭兒,表現的那叫一個灑脫、那叫一個自然…
牟家人一看公主殿下平易近人、並不嫌棄,隨後也跟著爬上了炕頭兒。賓主合計共有九人,這顯得有些許擁擠,因而,牟三春的兩個妹妹不得不站在了地麵上,隨後拿出了小方飯桌來,也沒有什麽講究與規矩,直接擺放在了炕頭兒上,一群人哄哄鬧鬧的胡亂大吃了一頓…
飯後,眾人聚在一處,是好一陣子的閑聊,牟三春年邁的父母也都是老實本分人,對大女兒能有如今的成就,那也是老懷大慰,心裏一個勁兒的歡喜,嘴上也全是感謝老漁的話,這使得漁不依也是一個勁兒的臉紅心跳,甚至都有些坐立不安了...
時間總會在不經意間悄然流逝,家裏來了這麽多人,晚上睡覺到也成了問題。漁不依原本想帶著蚩家姐弟在外邊兒的客棧中歇息,可牟家人卻深感過意不去,老媽媽堅持要領著兩個閨女到鄰居家借宿,將自家兒的炕頭兒讓給了公主,這也正體現了農村人的熱情,是無法被推卸的。
漁不依沒有辦法,心中是感動莫名,此時若執意離去,隻怕牟家人會以為自己是嫌棄了呢,是以也隻好暫且留在了牟家。之後,安頓好馬匹與車輛,一群人都是一路奔波,也著實都感到有些累了,於是乎,在相互打了個招呼後,都各自紛紛休息去了。
“火炕”這個事物,是非常養人的,不論是多麽名貴的床,也不論是何種材質,都不如火炕養人、育人。
火炕調補陰陽,無論是男是女,都可令其安神、存神、留精、養精、滋補氣血、調和身心,尤其是一些身體單薄、不耐風寒、氣血不足之人,常睡炕頭兒可強身增神,甚至還有美容養顏之效。【零↑九△小↓說△網】
不過事無絕對,什麽東西都是過猶不及的,比如虛不受補之人,想睡火炕的話,那必須循循漸進,否則猛然間睡到了炕頭兒上,隻怕會適得其反。
牟老爺子在臨近睡覺前,往鍋底添了好幾把火,把個炕頭兒燒的是滾燙無比,為了舒適,又在炕頭兒上鋪就了兩床被褥,這也體現了農村人的好客與熱情…好家夥兒,那叫一個火熱呀,漁不依前半夜是大汗淋漓、口幹舌燥,就連元神都焦躁暴動了,壓根兒就睡不著,可心中卻不敢有絲毫的抱怨,反而還感動無比,這小心情甭提是有多帶感了…
農村人,如果家中來了客人,寧肯將炕頭兒燒的火熱,甚至有些許過火兒,也絕不會冷落了炕頭兒,以免讓客人說自家兒小氣,舍不得使用柴火,這再次體現了農民的淳樸之所在,也是熱情之所在。柴火這東西吧,若放在高門大戶裏,主人家自然不會留心其來曆,可若放在尋常百姓家裏,那都是要精打細算的,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都是農民親自上山去采伐收集的,雖說不顯金貴,但也來之不易呀,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與汗水才能得來的。
對此,漁不依心中自然明白,畢竟老漁在穿越前就是一個貧民,對百姓生活並不陌生,可自家兒已經好多年都沒有睡過炕頭兒了,這一時之間著實是有些不適應,不過神魂這一煩躁,到也讓老漁發現了幾個問題。
所謂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一但元神焦躁到了極點,也會突破原有的界限,有那麽一瞬間會透體而出,如同是燒開的熱水沸騰之時會向外界飛濺一般,這讓漁不依是欣喜不已,借著這一瞬間的元神離體,老漁將方圓三公裏之內的事物看了個清楚明白。
漁不依原本的修為雖然算不上高深,可在同輩中,那也是出類拔萃的,早已可以將元神遁體而出一段兒的時間了,雖然時間不長,也會使得元神耗損嚴重,但也足以感受到常人所不能感受到的樂趣,可自從來到了異世界後,老漁的元神就被萬象盤囚禁於爐鼎之中,不要說是離體了,就連神魂外延都頗感吃力,此時可到好,竟然無意中元神再度離體,雖然隻是短短的一瞬間,不過也讓老漁是欣喜不已呀。
……
“魂”得以升華後,方可稱之為“元神”,是以元神也被稱之為“神魂”。關於“身體”,也有著很多種叫法兒,比如“鼎爐”或“爐鼎”,又比如“軀殼”或“皮囊”,再比如“肉-身”或“軀體”等。
所謂的元神離體,指的是元神徹底離開了“肉-身-爐-鼎”,在這之前要平心靜氣,調整呼吸、減慢心率,使得肉-身-爐-鼎不腐、靈台不崩塌,元神這才得已超脫、遨遊世間,隻留下一絲意念作為兩者間的聯係,簡單來說,就是魂離開了,但魄卻留了下來。在離體之初,也就是明心見性、神魂清明之時,要對爐鼎進行一定的“催眠”,使得魄低沉、隱藏其中,如此元神方可安然離體,如同那鬼魅一般,是飄然人世間。
肉-身-鼎-爐隻要不被外力或外物摧毀,則當元神歸來後,仍能醒轉存活。當元神離開肉-身-軀-殼後,與“死人”也有著很多相似之處,人在徹底死亡後的身體,乃是元神因魄散後無法依存,或者直接就是魂飛魄散了,總之就是與身體徹底的失去了聯係,屍身這才會開始逐步腐爛。
所謂的“植物人”,不過是魂因事故陷入了混沌或受到了拘禁,也可能是三魂有了殘缺所致。當身體沒有了魂,或者魂與身體尚有聯係卻遠不夠健全時,那麽隻有魄而沒有魂的身體自然也就醒轉不過來了,想來這就是造成植物人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了。
由此可知,“植物人”並非一定就沒救了,得視情況而定,如果是魂徹底的消失了,那此人注定了這輩子是醒不過來了,即使醒來了,隻怕也是被借屍還魂了,如果是魂迷失了方向,那麽還有著醒來的可能,隻要魂再度歸來,那麽人也就無恙了,不過這往往需要家人的幫助與照顧,一個是護理其身體,以使得其身體不萎靡,也就是讓其的魄不消散,再一個是與其說話、呼喚其姓名,也就是在呼喚其魂,使其的魂能夠不再迷茫,重新找到歸來的路。
修道者的元神離體後留下的軀殼,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也就相當於“植物人”,不過修道者是特意而為之,且能夠自由操控自己的元神與軀體,其實也就是讓身體暫時蟄伏了起來,處於“休眠期”罷了。元神清明,則思維不止、生命不息,不過通常情況下,元神離體也不是無限製、無休止的,除了要配合一些特殊的功法與手段之外,還要結合一定的外部環境。
元神離體後最大的隱患有兩個,一個是元神被困或被滅,再一個就是來自於外界對自身爐鼎的損壞,這其中尤以後者最需要防備,隻因元神具有主觀意識,可以趨吉避凶,想來發生事故的幾率要小了一些,但爐鼎卻如同死物一般,是毫無防禦之力,極易被破壞,是以,修道之人在元神離體前,往往都會先將自身軀殼隱藏在非常安全的地方。
當元神遊曆歸來後,若自身爐鼎被毀,則元神無處可依、無處可藏,有消散與隕滅的巨大風險,若想繼續得以存活,不外乎是奪舍他人,或附身在一些可以養魂、藏魂的事物或場所裏,這般後果可謂是相當的嚴重啊。
除此之外,白天對元神的耗損要遠大於夜晚。陰魂鬼厲都懼怕陽光、受其克製,尤其是在正午時分的陽光最毒,對元神的傷害也最大,可謂是如冶化金、如湯消雪。修道之人雖遵循天地綱紀,習自然清明之氣,但神魂乃是“過街老鼠”,仍受陽光所製約,除非是達到陸地神仙境界之後,元神方可不懼風霜雪雨,甚至可受雷電洗禮而不會隕滅。
盡管有著一定的風險,但元神離體外出遊曆,卻是所有修道之人的“通性”,這也是增長見聞的一個必要手段。絕大多數的修者,所謂的“閉關修煉”,其實不過就是“元神離體遊曆世間”罷了,且一般都不會長時間將自家兒的元神暴露在陽光之下,畢竟元神在烈日下的耗損與消散實在是太快了,也太過於痛苦難受了,這也是修行者的元神與鬼魅魍魎多是在夜間出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修行者閉關,短則幾天,多則幾年,甚至更久,這並不是說其不理世事、關門兒睡大覺了,其實不過是元神離體遨遊世間去了。漫長的閉關修煉之後,因身體爐鼎在元神離體後蟄伏了起來,所以從外貌上看來並不顯老,這也是“鶴發童顏”、“不老之身”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在閉關之時,因元神離體遊曆世間風土、領略人情冷暖,是以,雖然身體鼎爐不聞不動,但卻可知世間之事,往往還會了如指掌呢。
這看似神奇呀,不過說破後,倒也算不得什麽了!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比如漁不依體內的太平鳩鳥“鳩洛”,這“另類的疲懶貨”一生中絕大部分時間是真的在睡大覺,元神壓根兒就沒離體過,是以對世間事了解的著實是不多...
所謂的神魂外延,這是每個生靈或多或少都會有的。神魂雖在體內,但經過修煉,卻可向外界延伸,可對周遭事物進行更深入的洞察與探索,往往與五官感覺相結合在了一起,俗稱的“第六感”也正源於此。
……
漁不依在來到異世界後,這是第一次元神離體,雖然隻是短短的一瞬間,但也著實是興奮壞了,體內的五個妖女也是很高興,隻因大家的元神都被囚禁了,此時似乎是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兒。於是乎,老漁蓋上了被子、蒙上了頭,想要再次找到這種“美妙的感覺”,可惜的是,除了一身的臭汗之外,是啥子也沒有得到...
這也著實屬於正常現象啊,畢竟“靈感”這種東西,那就是靠“偶然”,向來就令人琢磨不透,是轉瞬即逝的一種特殊情況。
在漁不依元神離體的那短暫的時間裏,還感受到了一些奇妙的東西,那就是牟家的這所“老宅院”是煌煌大氣、似有妙音,尤其是牟家的四姐妹,隱約有金光護體、白花聚頂,絕對是身有大氣運、大富貴之人,總的來說,隻怕這一家子都非常人呐。
“哎呀,看來這老牟家,倒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家啊…”,漁不依不由得在心中感歎道。
牟山鎮實際上的總麵積並不算小,全鎮總人口近八萬人,有大小村莊五十幾個,其中心地帶,也就是官府衙門所在地,相對來說最為繁華,長住人口有近六千人,其實也不過就是個小村莊罷了,說白了,狹義上的牟山鎮指的就是牟山村,或者說牟山村乃是牟山鎮的核心。【零↑九△小↓說△網】
村子原名叫做“牟山村”,其東邊兒有一座山脈被稱為“牟山”,牟山村也因此山而得名。從古至今,牟山村始終人丁興旺,在這一帶的知名度也是頗高,待到烏龍國統一天下後,就以此村為中心,進而劃分出了一片區域來,也就是如今的牟山鎮,一些官員也因此留在了牟山村裏辦公,這也直接使得牟山村更加的繁榮與興盛。
除了氣候稍顯幹燥外,這裏的景色與人文到是真心不錯。漁不依坐在馬車的車廂裏,探出了腦袋來,是一路欣賞,一路讚歎,這也怪不得老漁少見多怪,雖然為了照顧牟三春的歸鄉心切之情,眾人趕路是略顯得匆忙,但在這一路之上,主仆四人七拐八繞的也著實轉了不少的好地方兒,是以老漁發現,這個世界上植被的綠化率是相當的高,就算是在人口密集區,那空氣的質量也是相對不錯的,是一片養人、蘊人的好所在,遠非地球的後世環境能比。
此時已是傍晚時分,夕陽的餘暉由西向東,灑向了這片土地,使得萬物都鍍上了一層金蒙蒙、紅彤彤的色彩,一直延伸到東邊的“牟山”頂端才被阻斷。牟山主峰不過千餘米的高度,但山脈頗長,由北向南,似乎隔絕了兩個世界。
牟山村的主幹道寬闊整潔,一高大“門樓”鬆石結構,其上鑲銅戴鐵,橫跨在道路中央,上邊兒“牟山鎮”三個金光爛爛的大字是耀耀生輝。整個村鎮沒有圍牆,一行四人下得馬來,向村鎮中牟三春的家裏駛去。
整座村鎮是人來人往、好不熱鬧,是以不好騎馬,隻能步行。大道兩旁的酒樓和飯館琳琳種種、不一而足,行人數量也是絡繹不絕,可謂熙熙攘攘,隻因此時正好趕在了晚飯點兒上,漁不依略一琢磨後,讓蚩家姐弟買了些酒水和點心,隨後在牟三春的帶領下,向村鎮西北邊兒走去。
離開主幹道,穿過一些胡同與岔道兒,最終七拐八繞的來到了牟家宅院前。這裏的住戶相對顯得就要“寒酸”了許多,牟三春的家也隻是個普通的農戶,院牆低矮老舊,三個平房相連在了一起,看樣子少說也住過四五代人了。
牟三春這一路可以說是心情急切、迫不及待,可如今到了家門前,卻開始猶豫不決了起來。漁不依原本心中很是酸澀,畢竟這也是個頗為感人的情景啊,但凡歸鄉的遊子都能夠體會到這其中複雜而糾結的情感,此時見牟三春的神情與外貌,那就是典型的“近鄉情怯”呀,這不禁又使人覺得有些好笑,是以,老漁搖了搖頭,隨後來到了大門前,替牟三春敲了敲門。【零↑九△小↓說△網】
開門兒的是牟三春的三妹,姐妹倆是抱頭痛哭,緊接著全家人都出來了,皆是喜極而泣,一番“介紹”與“慰問”後,這才熱情洋溢的將一幹人等迎進了家門。
牟三春能有今日這番造化,皆因青鸞女國女皇陛下的親睞有加,而漁不依作為青鸞國長公主,同時也是牟三春的小主子,自然也是身份尊崇,簡直就是高貴寶貝的不得了。
以公主之尊貴,卻甘心屈居於尋常百姓家,這簡直就是貧民百姓所無法想象的事情,是以,牟家上下對漁不依是誠惶誠恐,唯恐怠慢了貴客。老漁原本就是個半路出家的“公主”,想來能有什麽架子可端呢?直接脫了靴子就上了炕頭兒,表現的那叫一個灑脫、那叫一個自然…
牟家人一看公主殿下平易近人、並不嫌棄,隨後也跟著爬上了炕頭兒。賓主合計共有九人,這顯得有些許擁擠,因而,牟三春的兩個妹妹不得不站在了地麵上,隨後拿出了小方飯桌來,也沒有什麽講究與規矩,直接擺放在了炕頭兒上,一群人哄哄鬧鬧的胡亂大吃了一頓…
飯後,眾人聚在一處,是好一陣子的閑聊,牟三春年邁的父母也都是老實本分人,對大女兒能有如今的成就,那也是老懷大慰,心裏一個勁兒的歡喜,嘴上也全是感謝老漁的話,這使得漁不依也是一個勁兒的臉紅心跳,甚至都有些坐立不安了...
時間總會在不經意間悄然流逝,家裏來了這麽多人,晚上睡覺到也成了問題。漁不依原本想帶著蚩家姐弟在外邊兒的客棧中歇息,可牟家人卻深感過意不去,老媽媽堅持要領著兩個閨女到鄰居家借宿,將自家兒的炕頭兒讓給了公主,這也正體現了農村人的熱情,是無法被推卸的。
漁不依沒有辦法,心中是感動莫名,此時若執意離去,隻怕牟家人會以為自己是嫌棄了呢,是以也隻好暫且留在了牟家。之後,安頓好馬匹與車輛,一群人都是一路奔波,也著實都感到有些累了,於是乎,在相互打了個招呼後,都各自紛紛休息去了。
“火炕”這個事物,是非常養人的,不論是多麽名貴的床,也不論是何種材質,都不如火炕養人、育人。
火炕調補陰陽,無論是男是女,都可令其安神、存神、留精、養精、滋補氣血、調和身心,尤其是一些身體單薄、不耐風寒、氣血不足之人,常睡炕頭兒可強身增神,甚至還有美容養顏之效。【零↑九△小↓說△網】
不過事無絕對,什麽東西都是過猶不及的,比如虛不受補之人,想睡火炕的話,那必須循循漸進,否則猛然間睡到了炕頭兒上,隻怕會適得其反。
牟老爺子在臨近睡覺前,往鍋底添了好幾把火,把個炕頭兒燒的是滾燙無比,為了舒適,又在炕頭兒上鋪就了兩床被褥,這也體現了農村人的好客與熱情…好家夥兒,那叫一個火熱呀,漁不依前半夜是大汗淋漓、口幹舌燥,就連元神都焦躁暴動了,壓根兒就睡不著,可心中卻不敢有絲毫的抱怨,反而還感動無比,這小心情甭提是有多帶感了…
農村人,如果家中來了客人,寧肯將炕頭兒燒的火熱,甚至有些許過火兒,也絕不會冷落了炕頭兒,以免讓客人說自家兒小氣,舍不得使用柴火,這再次體現了農民的淳樸之所在,也是熱情之所在。柴火這東西吧,若放在高門大戶裏,主人家自然不會留心其來曆,可若放在尋常百姓家裏,那都是要精打細算的,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都是農民親自上山去采伐收集的,雖說不顯金貴,但也來之不易呀,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與汗水才能得來的。
對此,漁不依心中自然明白,畢竟老漁在穿越前就是一個貧民,對百姓生活並不陌生,可自家兒已經好多年都沒有睡過炕頭兒了,這一時之間著實是有些不適應,不過神魂這一煩躁,到也讓老漁發現了幾個問題。
所謂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一但元神焦躁到了極點,也會突破原有的界限,有那麽一瞬間會透體而出,如同是燒開的熱水沸騰之時會向外界飛濺一般,這讓漁不依是欣喜不已,借著這一瞬間的元神離體,老漁將方圓三公裏之內的事物看了個清楚明白。
漁不依原本的修為雖然算不上高深,可在同輩中,那也是出類拔萃的,早已可以將元神遁體而出一段兒的時間了,雖然時間不長,也會使得元神耗損嚴重,但也足以感受到常人所不能感受到的樂趣,可自從來到了異世界後,老漁的元神就被萬象盤囚禁於爐鼎之中,不要說是離體了,就連神魂外延都頗感吃力,此時可到好,竟然無意中元神再度離體,雖然隻是短短的一瞬間,不過也讓老漁是欣喜不已呀。
……
“魂”得以升華後,方可稱之為“元神”,是以元神也被稱之為“神魂”。關於“身體”,也有著很多種叫法兒,比如“鼎爐”或“爐鼎”,又比如“軀殼”或“皮囊”,再比如“肉-身”或“軀體”等。
所謂的元神離體,指的是元神徹底離開了“肉-身-爐-鼎”,在這之前要平心靜氣,調整呼吸、減慢心率,使得肉-身-爐-鼎不腐、靈台不崩塌,元神這才得已超脫、遨遊世間,隻留下一絲意念作為兩者間的聯係,簡單來說,就是魂離開了,但魄卻留了下來。在離體之初,也就是明心見性、神魂清明之時,要對爐鼎進行一定的“催眠”,使得魄低沉、隱藏其中,如此元神方可安然離體,如同那鬼魅一般,是飄然人世間。
肉-身-鼎-爐隻要不被外力或外物摧毀,則當元神歸來後,仍能醒轉存活。當元神離開肉-身-軀-殼後,與“死人”也有著很多相似之處,人在徹底死亡後的身體,乃是元神因魄散後無法依存,或者直接就是魂飛魄散了,總之就是與身體徹底的失去了聯係,屍身這才會開始逐步腐爛。
所謂的“植物人”,不過是魂因事故陷入了混沌或受到了拘禁,也可能是三魂有了殘缺所致。當身體沒有了魂,或者魂與身體尚有聯係卻遠不夠健全時,那麽隻有魄而沒有魂的身體自然也就醒轉不過來了,想來這就是造成植物人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了。
由此可知,“植物人”並非一定就沒救了,得視情況而定,如果是魂徹底的消失了,那此人注定了這輩子是醒不過來了,即使醒來了,隻怕也是被借屍還魂了,如果是魂迷失了方向,那麽還有著醒來的可能,隻要魂再度歸來,那麽人也就無恙了,不過這往往需要家人的幫助與照顧,一個是護理其身體,以使得其身體不萎靡,也就是讓其的魄不消散,再一個是與其說話、呼喚其姓名,也就是在呼喚其魂,使其的魂能夠不再迷茫,重新找到歸來的路。
修道者的元神離體後留下的軀殼,從某種角度上來講,也就相當於“植物人”,不過修道者是特意而為之,且能夠自由操控自己的元神與軀體,其實也就是讓身體暫時蟄伏了起來,處於“休眠期”罷了。元神清明,則思維不止、生命不息,不過通常情況下,元神離體也不是無限製、無休止的,除了要配合一些特殊的功法與手段之外,還要結合一定的外部環境。
元神離體後最大的隱患有兩個,一個是元神被困或被滅,再一個就是來自於外界對自身爐鼎的損壞,這其中尤以後者最需要防備,隻因元神具有主觀意識,可以趨吉避凶,想來發生事故的幾率要小了一些,但爐鼎卻如同死物一般,是毫無防禦之力,極易被破壞,是以,修道之人在元神離體前,往往都會先將自身軀殼隱藏在非常安全的地方。
當元神遊曆歸來後,若自身爐鼎被毀,則元神無處可依、無處可藏,有消散與隕滅的巨大風險,若想繼續得以存活,不外乎是奪舍他人,或附身在一些可以養魂、藏魂的事物或場所裏,這般後果可謂是相當的嚴重啊。
除此之外,白天對元神的耗損要遠大於夜晚。陰魂鬼厲都懼怕陽光、受其克製,尤其是在正午時分的陽光最毒,對元神的傷害也最大,可謂是如冶化金、如湯消雪。修道之人雖遵循天地綱紀,習自然清明之氣,但神魂乃是“過街老鼠”,仍受陽光所製約,除非是達到陸地神仙境界之後,元神方可不懼風霜雪雨,甚至可受雷電洗禮而不會隕滅。
盡管有著一定的風險,但元神離體外出遊曆,卻是所有修道之人的“通性”,這也是增長見聞的一個必要手段。絕大多數的修者,所謂的“閉關修煉”,其實不過就是“元神離體遊曆世間”罷了,且一般都不會長時間將自家兒的元神暴露在陽光之下,畢竟元神在烈日下的耗損與消散實在是太快了,也太過於痛苦難受了,這也是修行者的元神與鬼魅魍魎多是在夜間出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修行者閉關,短則幾天,多則幾年,甚至更久,這並不是說其不理世事、關門兒睡大覺了,其實不過是元神離體遨遊世間去了。漫長的閉關修煉之後,因身體爐鼎在元神離體後蟄伏了起來,所以從外貌上看來並不顯老,這也是“鶴發童顏”、“不老之身”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在閉關之時,因元神離體遊曆世間風土、領略人情冷暖,是以,雖然身體鼎爐不聞不動,但卻可知世間之事,往往還會了如指掌呢。
這看似神奇呀,不過說破後,倒也算不得什麽了!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比如漁不依體內的太平鳩鳥“鳩洛”,這“另類的疲懶貨”一生中絕大部分時間是真的在睡大覺,元神壓根兒就沒離體過,是以對世間事了解的著實是不多...
所謂的神魂外延,這是每個生靈或多或少都會有的。神魂雖在體內,但經過修煉,卻可向外界延伸,可對周遭事物進行更深入的洞察與探索,往往與五官感覺相結合在了一起,俗稱的“第六感”也正源於此。
……
漁不依在來到異世界後,這是第一次元神離體,雖然隻是短短的一瞬間,但也著實是興奮壞了,體內的五個妖女也是很高興,隻因大家的元神都被囚禁了,此時似乎是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兒。於是乎,老漁蓋上了被子、蒙上了頭,想要再次找到這種“美妙的感覺”,可惜的是,除了一身的臭汗之外,是啥子也沒有得到...
這也著實屬於正常現象啊,畢竟“靈感”這種東西,那就是靠“偶然”,向來就令人琢磨不透,是轉瞬即逝的一種特殊情況。
在漁不依元神離體的那短暫的時間裏,還感受到了一些奇妙的東西,那就是牟家的這所“老宅院”是煌煌大氣、似有妙音,尤其是牟家的四姐妹,隱約有金光護體、白花聚頂,絕對是身有大氣運、大富貴之人,總的來說,隻怕這一家子都非常人呐。
“哎呀,看來這老牟家,倒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家啊…”,漁不依不由得在心中感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