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竅,隨人體之興衰而遊移生滅。


    許廣陵的所有心神意識,俱皆沉浸於這一句話之中。


    隨人體之興衰!


    人體是一種什麽樣的興衰?


    如果沒遇到章老,成為老人的入室弟子,許廣陵對這句話是很難有什麽明確概念的。


    如果沒有天眼神通,可以看到最直接地代表人體健康狀況的光環,許廣陵對這句話,同樣很難建立起真正屬於大宗層麵的認識。


    不過這兩個如果,都不存在。


    老人曾無比詳細地為他解說過,人老體衰,是一種什麽樣的情景和過程。


    而在天眼神通下,對數以千計的男女老少的觀察,許廣陵更是直接建立起了一條以年齡為譜線的生命健康指數表。


    人從母體中脫離,剛來到這個世間的時候,最孱弱。


    哪怕一隻小貓,小奶貓,都能輕鬆地一爪子將之撲翻。


    但是在另一個層麵上,人,這個時候卻是處於一生中最為“健康”的時候。人體的氣血,在這個時候最為充盈,也最為活潑。


    大地山川之氣,補養身體。


    草木之氣,激發活力。


    但就算許廣陵窮盡最大能力地調集這兩種霧氣,為一個人調理身體,也絕對無法使其達到能夠媲美嬰兒的程度。


    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而且這個時候,除了充盈和活潑,人體的氣血包括整個身體,還有一個特點,純淨!


    純淨得不能再純淨了!


    充盈、活潑、純淨,這三大元素加起來,就是一個人離開母親的懷抱,來到這個世間的最初。最孱弱的小身體中,擁有著的卻是最為美好的生命活力。


    人生若隻如初見!


    納蘭容若的詞,一向被用來形容情感,但若用在這裏,用來形容人的身體情況,居然也是那麽的恰如其分。


    <a id="wzsy" href="http://www.aiyueshuxiang.com">aiyueshuxiang.com</a>


    人生能隻如初見麽?


    答案是,不能。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從離開母親的懷抱,來到這個世間的第一時間起,人就如同從天堂墜落。


    在母親體中時,不論這個母親吃的是什麽,其身體都會遵循著最高的原則和最好的優化,把相對來說最幹淨也最豐富的營養,輸送給自己的寶貝。


    這是隻有身為胎兒時,才有的待遇。


    一旦降落這世間,哪怕還吃著母乳,但從待遇層次上來說,也已經降格了。


    而且,相當的嬰兒還享受不了多少這個待遇。


    然後,一歲、兩歲、三歲、四歲……


    身體漸漸長大。


    飲食漸趨複雜。


    意識也漸漸長成。


    飲食的複雜,一方麵,讓身體快速地成長,成長到“健壯”,另一方麵,種種雜質和毒素,卻一天天一年年地,開始在身體中累積。


    這些雜質和毒素,大部分都會被身體代謝掉,或短期代謝,或長期代謝。


    但始終有那麽一點點,就“一點點”,代謝不掉。


    然後,一點點、一點點、一點點……就像玩俄羅斯方塊一樣,大部分都被消解著,但是,慢慢地,一行被滯下、兩行被滯下、三行被滯下……


    這是飲食。


    還有意識。


    嬰兒隻會笑和哭。


    那笑是真笑,但那哭卻不是真哭。——他們隻會這麽一種有別於笑的方式,來發出自己的需求。


    但是隨著年齡的長大,意識也在漸漸地長成。


    這是爸爸,這是媽媽。


    這是牛奶。


    這是糖。


    然後,這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是“哆來咪發唆拉西哆”,這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學習以至學生時代,開啟了。


    在家庭中,是學。


    在學校裏,是學。


    哪怕沒有入學,不管在哪裏,以一種什麽樣的方式生活著,這個時候都是在“學”,隻是學的東西不一樣而已。


    而一樣的是,高低貴賤、美醜妍媸、聰明愚笨,等種種世間的劃分、區別,開始進入其腦海之中,成為意識的一部分,再然後,生命為此而追逐,一生的奔波和輾轉,也由此而開始。


    喜怒憂思悲恐驚,成為生命中的常駐。


    身、心。


    兩者俱蒙塵,並且,這“塵”,會隨著時日的推移,而越來越多,越來越厚。


    由身心構築起來的生命,也越來越濁。


    隨著年齡的繼續增長,這個人可能走向榮華,可能走向富貴,可能走向安樂和順,也可能走向坎坷崎嶇,但不管走向哪裏,從生命本身的角度來說,都隻有一個方向。


    那就是由盛而走向衰。


    由盛而衰,由衰而滅,直至生命步入終結。


    “小竅,隨人體之興衰而遊移生滅。”


    思緒至此,一個大概的脈絡,一個基本的過程,一個總體的結果,在許廣陵的意識中徐徐展開——


    人剛出生之際,一身之大、中、小竅,或許也包括那所謂的根本竅在內,俱都似通未通,似閉未閉,或者也可以說,是處於某種半開半閉的狀態。


    這個時候,是人最有“靈性”,最“天才”,最“聰明”的時候。


    而後,隨著年齡越長越大。


    根本竅逐漸閉塞。


    若幹乃至無數小竅逐漸閉塞。


    三十六中竅逐漸閉塞。


    十二大竅逐漸閉塞。


    人身至此,對外,與天地不通,對內,髒腑與肢體不通,骨骼與血肉不通,體表與內裏不通,各自為政,散為一團亂麻。


    然後,氣血逐漸衰弱。


    再後,氣枯血濁神竭意迷而一點點步入死亡。


    ……


    人之一生,是這樣的一個過程麽?


    是了。


    不會有錯了。


    就算有錯,也隻會是小錯,而不會是大錯。


    這就是根本的脈絡!


    淡淡的喜悅在許廣陵心頭升起,那是一種破開迷霧洞見某種真相的滿足。


    這滿足,讓許廣陵一時間感覺身內身外,有一種雲淡風輕之感。明明是躺在黑暗而又靜寂至極的天池之底,許廣陵卻仿佛自己正坐在研究所的窗前。


    和煦陽光從窗外透入。


    那光,明亮卻不刺眼,那暖,融和卻不炙人。


    淡然,安閑,一覽無餘,智珠在握,這樣的一種感覺在此時此刻籠罩著許廣陵。


    但同一時間,卻又有一種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的感覺,也隨之而湧上心頭。


    兩種看起來矛盾的感覺實際並不矛盾地交織在一起,讓許廣陵既沉醉著,又清醒著,既安閑著,又激勵著。


    根本竅法的習練,以前及以後,總體脈絡,已然明晰。


    以前,身體的氣血漸漸走向豐盈,走向充沛。


    豐盈充沛到近乎無以複加之後,氣血還能怎麽辦?還可以有一種什麽樣的變化?


    充盈、活潑、純淨,這三大元素加起來,就是一個人離開母親的懷抱,來到這個世間的最初!——答案其實已經明明白白地擺在眼前了,不是嗎?


    ==


    感謝“沉迷於學習無法自拔”的推薦票支持。


    感謝“ywd147852369”的月票捧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知全能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仲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仲道並收藏全知全能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