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櫃台前頭對峙了半天,聶家人最後還是集體住進了客棧之中。


    既然已開了這個先例,蘇青荷也就再難靠著官家的威勢,把所有人都聚在大堂裏頭了,隻能暫且放住客們在客棧中自由行動,再派人把守住各個出口,不許擅自離開而已。


    而經了這麽一番折騰,原本找楊歇問話的計劃被迫延期,現場更是早就被破壞得蕩然無存。蘇青荷自顧自忙得焦頭爛額,趙無安卻不似他那般,還需得管顧官場事宜。案子進程受阻,他倒也樂得清閑。


    自顧自從後廚摸了一壺正溫熱的茶,趙無安連胡不喜也沒告訴,便偷偷登上客棧頂樓的露台,在唯一一張桌子上頭攬袖坐了下來,獨自品飲幾口香茗,偷得浮生半日閑。


    今日天氣晴好得很,坐在此處極目遠眺,甚至能望見煙雲之中的那座汴梁城。


    畢竟相隔甚遠,以趙無安之目力,也隻能勉強望見城中幾處高聳的城樓,其餘建築則隱於浩瀚煙雲之中,宛如海市蜃樓。


    聶家出現在汴梁城外的客棧中,雖然疑點重重,但的確帶來了個讓人意外的消息。即便是趙無安,也難以對聶家人這次的行為有所指摘。


    已銷聲匿跡四十年之久的雄刀百會,即將在韓家主持下,於汴梁重開。而本就以刀劍雙修聞名於北武林的聶家會參與,也就不足為奇了。


    雄刀百會本舉辦於淮揚武林,五年一屆,先後一共辦了七屆,每一屆必有名刀問世,而刀的出路往往不為人知。


    與江南相比,淮揚武人往往更有一股骨子裏的英氣,故而習刀之人遠遠多過習劍,一甲子之前更是由幾位刀道翹楚協力,將淮揚刀的名氣給打得震天響,驚動江湖的雄刀百會,也應運而生。其初衷在於聚天下刀客於淮揚,共較高低,而能一路贏到最後者,便可獲得一柄寶刀、三千白銀作為獎勵。


    在七十年前的第一屆雄刀百會上奪魁的,正是當時還籍籍無名的薑入海。


    晨起開壇之時,他懷中挾著一把剛在集市上買來的卷口刀,以無名小卒的身份上台,鬥至暮色四合時,便已名震天下。


    一日連戰一十七場,未有一敗,最終卷走佳人斬揚長而去,驚得無數武林高手瞠目結舌,紛紛氣急而糾集人馬追殺,卻始終沒能奈何得住薑入海這隻插翅猛虎,讓他給逃進了當時天下聞名的揚州解家莊,被解暉拜為上賓。


    不過世易時移,隨著淮揚四刀的落魄,柳葉山莊又無心接過大任,第七屆雄刀百會草草落幕後,整片淮揚地帶便再無此事的風向。雄刀百會,仿佛就這麽腐朽於路人閑談之中,成了這座江湖的餘話。


    但是聶君懷卻帶來了不一樣的消息。


    “六月十五,韓家將於汴梁城中,舉辦第八屆雄刀百會,冠軍的獎品,便是柳葉山莊鎮莊之寶,滄海歸。”


    櫃台前頭,那個一手抬起了聶家百年基業的老者如是說道。


    “而我等趕赴汴梁,便是為按時參與這屆盛會,又有何錯?”


    那個時候,胡不喜本還想再頂撞幾句,趙無安卻伸手,按在了他的肩膀之上。


    二人相識二十餘年,這個動作是何含義,胡不喜怎會不知。一下子便把所有想說的話盡數咽了下去。蘇青荷見到二人這副態度,自知不該再攔,便徑自提劍離去,任由聶家入住了進來。


    若非雄刀百會一詞對當年那北鬥七友而言太過特殊,趙無安也不會甘願退步。


    薑入海與解暉、解暉與洛劍七,幾乎都是因這雄刀百會而結識,雖然並無證據能夠表明韓家與解暉有何幹係,但能夠突兀提出雄刀百會這四個字,趙無安就絕對不相信這其中沒有解暉的一絲算計在。


    既然洛神劍在肩,就終有一日要與解暉一戰。隻要能為自己添哪怕一分籌碼,趙無安便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腹有算計,便不覺時間流逝。趙無安在露台之上坐了半個時辰,一壺茶堪堪見底。


    正當他欲離開樓頂的時候,閣樓底下卻傳來了一陣腳步聲。趙無安一怔,向外伸出去的腳不由又縮了回來。


    本以為來者是胡不喜或蘇青荷,但出現在門口的人,卻是蔣濂的那位女侍。


    這女子年歲已然不小,望上去便知有三十餘歲,眉梢及額尖都已有了幾道歲月劃痕。年輕姑娘的豆蔻雖失,卻多了一股尋常難以得見的雅致風韻,儀靜體閑,柔情綽態。


    趙無安難得地怔了一怔,很快回過神來,淡淡問道:“何事?”


    “您果然在這裏。蘇捕頭說,你喜歡找地方一個人呆著。”那女侍走上前來,自顧自坐在趙無安對麵,微微低頭福了一福身子。


    趙無安花了片刻才回憶起來,蔣濂喊她沂娘,而這個女子的名字叫做祝沂。


    “這客棧裏頭最了解我的那個人姓胡。蘇青荷還早著呢。”趙無安漫不經心地搖搖頭。


    不出意外的話,祝沂現在找上他,多半是蘇青荷的調查又有了進展。於是他收束心神,準備好好聽聽祝沂接下來的話。


    孰料,祝沂卻莫名丟了個問題:“是嗎?”


    趙無安一愣,她卻接著問道:“也許,一個人根本就不知道誰最了解他。他認為的最了解他的人,隻是在他認識的人當中,最了解他的那一個。”


    趙無安怔了怔,低下頭,手指在茶蓋上劃了一圈,才疑惑道:“你來找我,是為了說這個?”


    雖說一向心性懶散,但趙無安也不是不願與他人閑聊之輩。當初在清笛鄉的墓道底下的時候,他就自認和安晴很聊得來。


    隻不過這祝沂,一上來就拋出這麽個問題,實在有些沒頭沒腦了幾分。


    趙無安的疑惑收到了等同的回應。祝沂顯然怔愣了好半晌,精致的眉頭才微微一蹙,小心翼翼問道:“趙居士,應當有過這種體會吧?被人算計,無處容身?”


    趙無安撫了撫下巴,無奈苦笑道:“你是誰?關於我的事情,倒是問得清楚。”


    祝沂一怔,下意識低下頭去,向後仰了仰身子,才道:“祝沂……祝沂並不是誰,祝沂隻是個女侍罷了。”


    “嗯。”對方有所隱瞞,趙無安也不願窮根究底,淡淡應承一句便收了那抹笑容,而後正色問道:“你來找我,應當是有事情要說吧?”


    “……是的,蘇大人讓主上來找您,主上便派我來此處傳達消息。”


    祝沂從衣領裏頭抽出一卷紙,遞到了趙無安麵前。


    “就在剛剛,楊歇卷了全部的金銀細軟,欲從後門逃走,被蘇大人領人抓了個正著。如今已然縛起她手腳,派人看守。這是她的供詞。”


    說完,祝沂便像是要避開什麽似的,匆匆站起身子,對趙無安施了一禮,便推開桌子,飛快離開了露台,留下一個倉皇的背影。


    趙無安搖了搖頭,輕輕歎道:“江湖啊,能不能給我個沒那麽多故事的人?”


    說罷,他提起麵前那卷案宗,展了開來。


    在卷宗之上,原本寫在最右頭的“楊歇”二字,已由人畫了個大大的紅圈。趙無安曾在清笛鄉讀過蘇青荷審理的卷宗,一看便知這紅圈乃是蘇青荷親筆所為。


    而這一份案宗,較之此前的,則要詳細許多。


    楊歇,汴梁人士,祖籍則在兩浙。四十年前舉家隨祖父搬來汴梁,而那恰巧是羅衣閣創立伊始的年份。


    五月十三日,楊歇入住沁誠客棧,開了三樓的丙字房。入住之時,隨身隻帶著一隻書箱與一件包裹。書箱之中藏書十六本,其中四本為時下正流行的話本,五本詩集箋注,剩餘皆是四書五經範疇。除了兩本話本尚顯新態之外,別的都幾經翻閱,可看出陳舊痕跡。


    包裹之中,除了四十兩的白銀之外,就隻剩兩件女子衣服,並些細小首飾,並無多少可疑之處。


    而楊歇所住的房間,窗框之上被查出半塊腳印痕跡,靠著窗戶的書櫃中有幾本書散落在地,其上亦有灰塵。靠著前窗的書桌上,有三根燃盡了的紅燭。


    被問及為何要逃走時,楊歇的說法是與家人約好了,要在雄刀百會開始前趕入城內。但再問道細微之處時,卻又不肯作答。


    案卷的最下頭,蘇青荷以朱砂簡簡單單地記下了自己的看法:“羅衣未褪,紅燭何熄?”


    雖然說的是案情,但這用詞乍聽之下竟有幾分旖旎意味。趙無安嘖嘖了兩聲,小聲道:“老蘇啊,你這文采,有待提高啊。”


    正坐在大堂角落悶頭翻閱卷宗的蘇青荷,冷不丁打了個噴嚏。


    ————————————


    整座客棧,蘇青荷是派人包下了二樓,三樓也有諸如胡不喜和楊歇這樣的租客,最為潮濕、難以賣座的一樓,卻也偏偏有人租了下來。


    雖是初夏,風中卻已有壓迫的熱意。蔣濂穿著一襲輕衫坐在窗邊,手裏還捧著一盞滾燙的茶。


    “吱呀——”


    木門向內打開,祝沂雙手合握放在身前,垂眉走了進來。


    “如何?那位居士,回應你了嗎?”蔣濂並未去看來人是誰,徑自低下頭去,吹了吹手中的茶水。


    “未曾。”祝沂搖了搖頭,眼底刻滿複雜的情緒。


    蔣濂輕笑道:“你也不必失落。趙無安的難纏可是出了名的,蘇捕頭都無可奈何,何況是你。”


    “我以為,他是我們這邊的人。”祝沂低聲道。


    “他的確是我們這邊的人。”蔣濂望向窗外,視線像是能穿過這百裏的山水,直抵汴梁。


    “隻不過,他幾乎從未選擇,與世人站在同一邊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醉飲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煩局神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煩局神遊並收藏醉飲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