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過年下雪
大齡傻女:農家姑娘不愁嫁 作者:霏風玲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望江樓,值得用一千兩買下來。
"不管當初用一千兩買下這望江樓,值不值得,我們隻要知道,來日,我們賺回來的,絕對是這的千倍,萬倍。"李春兒淺淺一笑,臉上的自信閃到了眾人的眼。
雖然這有些自信過頭,可不管是周天楚,還是李一元他們,都很清楚,很明白,她說的一點也沒錯。
"春兒,這酒樓如今是你的,總不能還叫望江樓,過完年就要準備開張,這名字可是相當重要的,不知你想好這酒樓叫什麽名沒有?"看著她臉上毫不掩飾的自信,周天楚溫柔的笑了笑,想到這酒樓的名字,便提出自己的意見。
李春兒看了他一眼,笑著問道:"這個,我還沒想過,周大哥有此一問,是不是心中有了名字?"
"春兒還記得你上次在這裏吟誦的那首送別友人的詩嗎?詩裏麵提到了一個酒樓的名字,我覺得,這望江樓改為那詩裏麵的黃鶴樓正好,隻是不知春兒有沒有其他的想法?"周天楚也不隱瞞,說出自己的想法。
"那就叫黃鶴樓吧!"周天楚不提,她肯定還要因為想酒樓的名字,費一番腦子,如今有了現成的,不用白不用,更何況,這黃鶴樓也算是史上有名的酒樓了。
這大齊國雖然是曆史上沒有的,但她可以讓黃鶴樓在這陌生的時空再次揚名。
酒樓的名字定下來了,接下來,便是購置酒樓所需要的東西,還有人手的問題。
酒樓裏麵的一切都是完好無損的,可是說是應有盡有,倒是無需再購置太多東西,所以,這個問題,李春兒倒是不擔心了。隻是人手的問題,有些麻煩,好在有時間對外招人。
招人,就得貼告示。
於是,李春兒和周天楚再次去了隔壁的布莊,向王老板借了筆墨紙硯,直接寫了張招人的告示,貼在酒樓的門口,定下麵試的日期是在年後十五那天。
做好這一切,又在縣城逛了一圈,買了一些家裏所需要的東西,李春兒等人才駕著馬車回清水村去。
而周天楚因為自家酒樓有些事情需要他和周青,白掌櫃去商量,便沒有跟著回清水村去,而是留在了縣城。
有李一元他們在,再加上李春兒現在也是有武功之人,所以,周天楚是一點也不擔心他們。
那天從縣城回來之後,李春兒便沒有再出過門,一是因為天氣冷,二是因為無事出門,三是因為家裏事情較多。
蜂蜜又賣出去了一批,家裏的臘肉趁著天氣好,也曬幹了掛在廚房裏熏了起來。剛好村裏有一家養魚戶在李春兒他們從縣城回來的第二天放水撈魚,得了信兒的李春兒自然不能放過這樣的機會,拉了李大業他們就去那家養魚戶買下了一百斤魚,剖好,醃好,曬幹,和臘肉掛在一起熏,剛好家裏收稻穀的時候,那些穀殼子都留了下來,存放得好好的堆放在柴房,此時正好派上用場,倒是省了家裏不少柴火。家裏一個個的覺得這方法好,李大業更是拉著李一元去村子裏轉一圈,專收集穀殼子,然後出錢買下來。
清水村,大部份都是莊稼戶,家裏存放有穀殼子自然不是稀奇的事兒。這年頭,連穀殼子也有人要,聽聞這信兒的村民們都不用李大業親自上門問,直接自己找上門來。
穀殼子盡管不值錢,但也好過堆放在家裏,如今也正是要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需要購置的東西不在少數,用錢的地方自然也多,哪怕就是有幾個銅板兒的進項,眾人也不放過。
家裏這麽多臘魚,臘肉需要熏,需要的穀殼子也多,從第一個村民上門問要不要買穀殼子的時候,李大業就不去村子裏問了,直接等著村民們上門。他也是來者不拒,隻要家裏有穀殼子的,他都出錢買了下來。
一來,今年燒不完穀殼子,隻要存放得好,明年還可以用。
二來,他也是窮過來的,到了年邊,自然也曉得窮人家的難處,如今家裏的情況好了一些,又都是鄉裏鄉親的,能幫上一點是一點。
李家如今眼看著是日子越過越好,村子裏的人都是看在眼裏,妒在心裏,但也僅止於此。
李家的日子好過了,那是李家人有本事,就算他們嫉妒也無用。
於是,借著賣穀子的事情,平時不怎麽與李家有來往的人也一個個的上門,熟絡熟絡,套套交情,就盼著將來有好事兒的時候,李家能記得他們。
臘肉的事情弄好,也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李家人看著廚房裏,臨時搭起來的一個小灶台上方掛得密密麻麻的肉和魚,感歎不已,今年絕對是最豐盛的一年。
把眾人的眼神看在眼裏,李春兒溫溫的笑了笑,看著這些臘肉,臘魚,終於感受到了過年的氣氛。
今年,是她在這個時代過的第一個年,她真的很期待。
上一世,不管是小時候,還是長大了,她最期待的便是過年。
小時候,因為過年,她就有新衣服穿,有很多很多自己喜歡吃的,而平時又很少吃到的東西。
長大了,在外打工,最盼望的事情也是過年,隻因為可以回家了,可以感受家的溫暖,可以陪著爸媽,可是見到親人朋友,這幾乎每年都是從年頭盼到年尾。
臘肉的事情完成之後,李春兒又要忙著另一件事情,那就是做腐乳。
三天前,江氏送來了三板豆腐,李春兒和林氏,孫氏,劉氏三人也趁著空閑的時間,把家裏用來剁辣椒的木盆子全部鋪上幹幹的稻草,然後把豆腐切成四小方塊放到裏麵,拿蓋子把木盆子蓋上,就等著它發酵好,也就是等它發黴。
當時李一元做木盆子的時候,就特意把木盆子做得比平時用的木盆子要大上一圈,如今拿來裝豆腐,倒是正好。
李春兒本就喜歡吃豆腐乳,這又是她第一次親手做豆腐乳,難免有些小興奮。
以前,她都是看著自己的媽媽做,這步驟,她自然是熟知得很。
要等上豆腐發酵,至少得等上一個星期左右。(未完待續)
"不管當初用一千兩買下這望江樓,值不值得,我們隻要知道,來日,我們賺回來的,絕對是這的千倍,萬倍。"李春兒淺淺一笑,臉上的自信閃到了眾人的眼。
雖然這有些自信過頭,可不管是周天楚,還是李一元他們,都很清楚,很明白,她說的一點也沒錯。
"春兒,這酒樓如今是你的,總不能還叫望江樓,過完年就要準備開張,這名字可是相當重要的,不知你想好這酒樓叫什麽名沒有?"看著她臉上毫不掩飾的自信,周天楚溫柔的笑了笑,想到這酒樓的名字,便提出自己的意見。
李春兒看了他一眼,笑著問道:"這個,我還沒想過,周大哥有此一問,是不是心中有了名字?"
"春兒還記得你上次在這裏吟誦的那首送別友人的詩嗎?詩裏麵提到了一個酒樓的名字,我覺得,這望江樓改為那詩裏麵的黃鶴樓正好,隻是不知春兒有沒有其他的想法?"周天楚也不隱瞞,說出自己的想法。
"那就叫黃鶴樓吧!"周天楚不提,她肯定還要因為想酒樓的名字,費一番腦子,如今有了現成的,不用白不用,更何況,這黃鶴樓也算是史上有名的酒樓了。
這大齊國雖然是曆史上沒有的,但她可以讓黃鶴樓在這陌生的時空再次揚名。
酒樓的名字定下來了,接下來,便是購置酒樓所需要的東西,還有人手的問題。
酒樓裏麵的一切都是完好無損的,可是說是應有盡有,倒是無需再購置太多東西,所以,這個問題,李春兒倒是不擔心了。隻是人手的問題,有些麻煩,好在有時間對外招人。
招人,就得貼告示。
於是,李春兒和周天楚再次去了隔壁的布莊,向王老板借了筆墨紙硯,直接寫了張招人的告示,貼在酒樓的門口,定下麵試的日期是在年後十五那天。
做好這一切,又在縣城逛了一圈,買了一些家裏所需要的東西,李春兒等人才駕著馬車回清水村去。
而周天楚因為自家酒樓有些事情需要他和周青,白掌櫃去商量,便沒有跟著回清水村去,而是留在了縣城。
有李一元他們在,再加上李春兒現在也是有武功之人,所以,周天楚是一點也不擔心他們。
那天從縣城回來之後,李春兒便沒有再出過門,一是因為天氣冷,二是因為無事出門,三是因為家裏事情較多。
蜂蜜又賣出去了一批,家裏的臘肉趁著天氣好,也曬幹了掛在廚房裏熏了起來。剛好村裏有一家養魚戶在李春兒他們從縣城回來的第二天放水撈魚,得了信兒的李春兒自然不能放過這樣的機會,拉了李大業他們就去那家養魚戶買下了一百斤魚,剖好,醃好,曬幹,和臘肉掛在一起熏,剛好家裏收稻穀的時候,那些穀殼子都留了下來,存放得好好的堆放在柴房,此時正好派上用場,倒是省了家裏不少柴火。家裏一個個的覺得這方法好,李大業更是拉著李一元去村子裏轉一圈,專收集穀殼子,然後出錢買下來。
清水村,大部份都是莊稼戶,家裏存放有穀殼子自然不是稀奇的事兒。這年頭,連穀殼子也有人要,聽聞這信兒的村民們都不用李大業親自上門問,直接自己找上門來。
穀殼子盡管不值錢,但也好過堆放在家裏,如今也正是要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需要購置的東西不在少數,用錢的地方自然也多,哪怕就是有幾個銅板兒的進項,眾人也不放過。
家裏這麽多臘魚,臘肉需要熏,需要的穀殼子也多,從第一個村民上門問要不要買穀殼子的時候,李大業就不去村子裏問了,直接等著村民們上門。他也是來者不拒,隻要家裏有穀殼子的,他都出錢買了下來。
一來,今年燒不完穀殼子,隻要存放得好,明年還可以用。
二來,他也是窮過來的,到了年邊,自然也曉得窮人家的難處,如今家裏的情況好了一些,又都是鄉裏鄉親的,能幫上一點是一點。
李家如今眼看著是日子越過越好,村子裏的人都是看在眼裏,妒在心裏,但也僅止於此。
李家的日子好過了,那是李家人有本事,就算他們嫉妒也無用。
於是,借著賣穀子的事情,平時不怎麽與李家有來往的人也一個個的上門,熟絡熟絡,套套交情,就盼著將來有好事兒的時候,李家能記得他們。
臘肉的事情弄好,也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李家人看著廚房裏,臨時搭起來的一個小灶台上方掛得密密麻麻的肉和魚,感歎不已,今年絕對是最豐盛的一年。
把眾人的眼神看在眼裏,李春兒溫溫的笑了笑,看著這些臘肉,臘魚,終於感受到了過年的氣氛。
今年,是她在這個時代過的第一個年,她真的很期待。
上一世,不管是小時候,還是長大了,她最期待的便是過年。
小時候,因為過年,她就有新衣服穿,有很多很多自己喜歡吃的,而平時又很少吃到的東西。
長大了,在外打工,最盼望的事情也是過年,隻因為可以回家了,可以感受家的溫暖,可以陪著爸媽,可是見到親人朋友,這幾乎每年都是從年頭盼到年尾。
臘肉的事情完成之後,李春兒又要忙著另一件事情,那就是做腐乳。
三天前,江氏送來了三板豆腐,李春兒和林氏,孫氏,劉氏三人也趁著空閑的時間,把家裏用來剁辣椒的木盆子全部鋪上幹幹的稻草,然後把豆腐切成四小方塊放到裏麵,拿蓋子把木盆子蓋上,就等著它發酵好,也就是等它發黴。
當時李一元做木盆子的時候,就特意把木盆子做得比平時用的木盆子要大上一圈,如今拿來裝豆腐,倒是正好。
李春兒本就喜歡吃豆腐乳,這又是她第一次親手做豆腐乳,難免有些小興奮。
以前,她都是看著自己的媽媽做,這步驟,她自然是熟知得很。
要等上豆腐發酵,至少得等上一個星期左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