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遇到舊識
大齡傻女:農家姑娘不愁嫁 作者:霏風玲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睡吧!"見他這般孩子氣,李春兒輕輕的笑了笑,拉著他躺了下來,往他懷裏鑽了鑽,尋了個舒適的姿勢,輕輕的閉了上笑眼。
周天楚隻得歇了培養感情的心思,努力平複身體裏的那把火。
周天楚回來了,記憶恢複了,老村長就將暫代村長的位置交了出來。
再次接手村長之位,又逢上村子裏事情多的時候,再加之學堂已經建成,是時候準備讓村子裏的孩子們入學堂了。義診堂,贍養堂還有動工之中,但一些東西也需要提前準備,提前安排,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周天楚幾乎是天天不著家,早出晚歸。
家裏的事情,又有周夫人一手包攬,李春兒就真正的成了一個閑人。
在家裏待了十來天,便待不住了。
想著她和周天楚成親的日子越來越近,便帶了巧兒,以及五名下人去了李家。
指揮著他們把自家屋子裏裏外外清掃了一遍,將屋子裏缺了的東西列了一張單子出來。又帶著眾人去了李大貴家,由於那三間屋子多年沒人住了,清掃起來,多少還是有些困難。好在房子建得牢固,雖然多年沒人住了,但也沒什麽損壞的地方,隻要將屋頂修葺一遍,將屋子收拾出來,添置一些所需的生活物品,住起來也會覺得很舒適。
上次從醬香館拿了一萬兩銀票出來,李春兒本來是想全部拿給周天楚,讓他投入到造福村子裏的計劃當中去的。可偏偏碰上李大貴休妻這事兒,為了讓高氏帶走李秋兒這顆定時炸彈,李春兒隻得大方的拿了五百兩給她們母女兩人,換來三家人日後生活的安寧。如今剩下了九千五百兩,李春兒便拿了五百兩出來給兩家添置生活物品。想著李大貴和李冬兒父女倆這次回清水村,就不會再離開了,李春兒就盡量給他們添置好的物品,讓他們父女二人在家裏住得舒適些。至於還餘下的九千兩,都給了周天楚投入到學堂,義診堂,贍養堂裏麵去了。
兩家的屋子收拾出來了,李春兒就讓去縣城的周青帶了個信兒給趙氏和李大業他們,讓他們好放心的回清水村。
而此時,距離兩人成親的日子也不過半個月的時間。
讓學堂開課的事宜,也準備得差不多,兩天之後,便是開課的日子。
清水村隻有百多戶人家,可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加在一起,卻是將近有四百個,幸虧當初周天楚決定在村子裏建學堂的時候,特意在村子裏走坊了一圈,對村子裏孩子們的人數有了個大概的了解。
學堂建得很大,足足有十間學室,每一間學室可容下四十人。另又建了十間宿舍,專門給那些教書先生住的。當初建學堂的期間,周天楚出事失蹤,是李春兒將這事一手包攬了過來,那些工匠們也按著她的意思,在學堂裏麵圈了一個大的場地出來,專門給孩子們鍛煉身體用,說白了,就是現代學校裏的操場,隻不過是少了一些那些運動器材而已。
學堂所有的設施都添置齊全,接下來便挑選先生的事情。當時聚文軒劉掌櫃介紹過來的教書先生有二十來個,但學堂根本無需那麽多的教書先生,周天楚隻從中挑選了十個相對出色一點的出來,如今已經安排他們全部住到學堂裏麵來了。
學堂開課的前一天,李春兒特意跟著周天楚去了學堂。
一是幫著確認有沒有什麽漏掉的地方,二是則是為了幫著安排好那些要來學堂裏麵念書的孩子們,三是為了給學堂裏麵招幾個廚娘。
當初考慮到村子裏孩子們實在太多,學堂建成之後,實在是騰不出地方再來建食堂,李春兒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再說,都是一個村子裏的孩子,隔得也都不遠,來回吃頓飯的時間還是有,這樣下來,學堂裏麵也能省下一筆大的費用,可以用到其他的地方去。
學堂要開課的消息,周天楚早已讓人在村子裏散布開來,讓想讀書孩子們在開課的前一天,去學堂報到。
開課的前一天,李春兒和周天楚特意起了個大早,天剛剛有些亮光,兩人就去了學堂。
畢竟孩子們太多,到時候的場麵一定會很混亂,李春兒也是想到這一點,才和周天楚早早去了學堂。不曾想,那些個孩子們比兩人還早,等兩人來到學堂的時候,那塊空地上早已站滿了大大小小的人,一眼看過去,密密麻麻,一個個臉上洋溢著興奮之色。
場麵沒有李春兒想像中的混亂,因為那十個教書先生此刻正站在前麵,一臉嚴肅,有條不絮的安排著眾人站隊。
村子裏的孩子們都沒有上過學堂,第一次有這麽好的機會入學堂,跟著教書先生識文斷字,教書先生在他們的心目中,那種無形的威懾力必然是存在的,更何況,第一次與教書先生見麵,得了父母告誡的孩子們也一個個的想留個好印象給教書先生。所以,一個個的雖然興奮,但也都安安靜靜,乖巧聽話的聽著教書先生們的安排。
那些個來應招廚娘的村婦們也都是大字不識一個,心裏對教書先生多少還是存著一股子崇拜之情,再說,她們是來應招廚娘的,當然也希望留個好印象給李春兒和周天楚。
場麵沒有預想中的混亂,李春兒和周天楚相視一笑,不免對那十個教書先生高看了一眼。
兩人相攜來到眾人麵前,剛剛還有些小聲說話的聲音立馬停了下來,此刻空地上一片寂靜,一個個的看著郎才女貌的兩人。
這時,十個教書先生中,最年長的一位教書先生來到兩人的麵前,指著那些整齊有序的隊伍,朝著兩人介紹道:"周村長,周少夫人,這些孩子們,我們已經按著男女,以及年齡的大小讓他們排好了隊,其中最大的都不超過十四歲,最小也不低於五歲。"
言罷,頓了頓,又說出自己的看法:"這些孩子們都是初次入學堂,學東西都是從零開始,但年齡,資質各方麵都有著一定的差異,接受知識方麵也會有所不同,我們是不是要考慮將他們分開來教。"
等他說完,李春兒突然笑著問道:"先生,我們是不是曾經見過?"(未完待續)
周天楚隻得歇了培養感情的心思,努力平複身體裏的那把火。
周天楚回來了,記憶恢複了,老村長就將暫代村長的位置交了出來。
再次接手村長之位,又逢上村子裏事情多的時候,再加之學堂已經建成,是時候準備讓村子裏的孩子們入學堂了。義診堂,贍養堂還有動工之中,但一些東西也需要提前準備,提前安排,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周天楚幾乎是天天不著家,早出晚歸。
家裏的事情,又有周夫人一手包攬,李春兒就真正的成了一個閑人。
在家裏待了十來天,便待不住了。
想著她和周天楚成親的日子越來越近,便帶了巧兒,以及五名下人去了李家。
指揮著他們把自家屋子裏裏外外清掃了一遍,將屋子裏缺了的東西列了一張單子出來。又帶著眾人去了李大貴家,由於那三間屋子多年沒人住了,清掃起來,多少還是有些困難。好在房子建得牢固,雖然多年沒人住了,但也沒什麽損壞的地方,隻要將屋頂修葺一遍,將屋子收拾出來,添置一些所需的生活物品,住起來也會覺得很舒適。
上次從醬香館拿了一萬兩銀票出來,李春兒本來是想全部拿給周天楚,讓他投入到造福村子裏的計劃當中去的。可偏偏碰上李大貴休妻這事兒,為了讓高氏帶走李秋兒這顆定時炸彈,李春兒隻得大方的拿了五百兩給她們母女兩人,換來三家人日後生活的安寧。如今剩下了九千五百兩,李春兒便拿了五百兩出來給兩家添置生活物品。想著李大貴和李冬兒父女倆這次回清水村,就不會再離開了,李春兒就盡量給他們添置好的物品,讓他們父女二人在家裏住得舒適些。至於還餘下的九千兩,都給了周天楚投入到學堂,義診堂,贍養堂裏麵去了。
兩家的屋子收拾出來了,李春兒就讓去縣城的周青帶了個信兒給趙氏和李大業他們,讓他們好放心的回清水村。
而此時,距離兩人成親的日子也不過半個月的時間。
讓學堂開課的事宜,也準備得差不多,兩天之後,便是開課的日子。
清水村隻有百多戶人家,可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加在一起,卻是將近有四百個,幸虧當初周天楚決定在村子裏建學堂的時候,特意在村子裏走坊了一圈,對村子裏孩子們的人數有了個大概的了解。
學堂建得很大,足足有十間學室,每一間學室可容下四十人。另又建了十間宿舍,專門給那些教書先生住的。當初建學堂的期間,周天楚出事失蹤,是李春兒將這事一手包攬了過來,那些工匠們也按著她的意思,在學堂裏麵圈了一個大的場地出來,專門給孩子們鍛煉身體用,說白了,就是現代學校裏的操場,隻不過是少了一些那些運動器材而已。
學堂所有的設施都添置齊全,接下來便挑選先生的事情。當時聚文軒劉掌櫃介紹過來的教書先生有二十來個,但學堂根本無需那麽多的教書先生,周天楚隻從中挑選了十個相對出色一點的出來,如今已經安排他們全部住到學堂裏麵來了。
學堂開課的前一天,李春兒特意跟著周天楚去了學堂。
一是幫著確認有沒有什麽漏掉的地方,二是則是為了幫著安排好那些要來學堂裏麵念書的孩子們,三是為了給學堂裏麵招幾個廚娘。
當初考慮到村子裏孩子們實在太多,學堂建成之後,實在是騰不出地方再來建食堂,李春兒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再說,都是一個村子裏的孩子,隔得也都不遠,來回吃頓飯的時間還是有,這樣下來,學堂裏麵也能省下一筆大的費用,可以用到其他的地方去。
學堂要開課的消息,周天楚早已讓人在村子裏散布開來,讓想讀書孩子們在開課的前一天,去學堂報到。
開課的前一天,李春兒和周天楚特意起了個大早,天剛剛有些亮光,兩人就去了學堂。
畢竟孩子們太多,到時候的場麵一定會很混亂,李春兒也是想到這一點,才和周天楚早早去了學堂。不曾想,那些個孩子們比兩人還早,等兩人來到學堂的時候,那塊空地上早已站滿了大大小小的人,一眼看過去,密密麻麻,一個個臉上洋溢著興奮之色。
場麵沒有李春兒想像中的混亂,因為那十個教書先生此刻正站在前麵,一臉嚴肅,有條不絮的安排著眾人站隊。
村子裏的孩子們都沒有上過學堂,第一次有這麽好的機會入學堂,跟著教書先生識文斷字,教書先生在他們的心目中,那種無形的威懾力必然是存在的,更何況,第一次與教書先生見麵,得了父母告誡的孩子們也一個個的想留個好印象給教書先生。所以,一個個的雖然興奮,但也都安安靜靜,乖巧聽話的聽著教書先生們的安排。
那些個來應招廚娘的村婦們也都是大字不識一個,心裏對教書先生多少還是存著一股子崇拜之情,再說,她們是來應招廚娘的,當然也希望留個好印象給李春兒和周天楚。
場麵沒有預想中的混亂,李春兒和周天楚相視一笑,不免對那十個教書先生高看了一眼。
兩人相攜來到眾人麵前,剛剛還有些小聲說話的聲音立馬停了下來,此刻空地上一片寂靜,一個個的看著郎才女貌的兩人。
這時,十個教書先生中,最年長的一位教書先生來到兩人的麵前,指著那些整齊有序的隊伍,朝著兩人介紹道:"周村長,周少夫人,這些孩子們,我們已經按著男女,以及年齡的大小讓他們排好了隊,其中最大的都不超過十四歲,最小也不低於五歲。"
言罷,頓了頓,又說出自己的看法:"這些孩子們都是初次入學堂,學東西都是從零開始,但年齡,資質各方麵都有著一定的差異,接受知識方麵也會有所不同,我們是不是要考慮將他們分開來教。"
等他說完,李春兒突然笑著問道:"先生,我們是不是曾經見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