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水兵、賀偉龍帶著失望的心情離開了背山山坳的那座房子。
三個人的失望卻各不相同。
賀偉龍失望的是他沒有完成家裏人交給他的任務,請到神仙阿婆給他二爺看病。雖然她答應辦事回來之後會去治病,但對賀偉龍來講,他今天是空著手回去的。
水兵失望的是他今天第一次知道奶奶和太姥姥之間存在著某種不愉快,這打碎了他心目中一個從未懷疑過的既定觀念。他一直覺得他生活在一個幸福和諧完美的家庭裏,因為他的爸媽平時從不吵架拌嘴,兩個人永遠都是和和睦睦的,這在莊裏是很少見的;爸媽對他也從來沒有說過重話,對他的疼愛更是無微不至,這也某種程度上歸功於他自己作為典型的好孩子的一貫表現:懂事,學習好,從不惹事;他奶奶在的時候,對兒子兒媳和孫子都是關愛有加,慈祥和善,婆媳關係處理得也很好,可算得上莊裏的楷模,他爸媽的孝心也是莊裏人人都知道的;太姥姥雖說一直住在背山,很少見到,但他一直都惦記著她老人家,打心底裏愛她,他覺得他爸媽、奶奶也應該和他一樣,心裏愛著那位別人看起來古怪離奇的老人,畢竟她也是他們一家最親的親人。可是今天他知道了,在這個他認為的完美家庭裏,就連奶奶和太姥姥這樣的親母女之間也有嫌隙。這對他心靈的打擊是巨大。
我的失望不是單單一件事。
第一,這次看到的神仙阿婆一點也不凶狠,甚至還挺和善,這和我所知道的要置老爹爹於死地的那個人沒法劃上等號。
第二,所有我對那座房子的疑惑,以及莊裏各種各樣對它的離奇傳說,都得到了科學上的解答,並沒有發現有跟神怪相關的東西。這讓寄希望在這房子中尋找解開心中其他謎團線索的我,有種一拳打在棉花包上的挫折感。
第三,那段神秘對話的謎底最終也沒有揭開,雖然她拿收音機做了完美的解釋,兩個小夥伴都信以為真,但我始終覺得這裏麵有些蹊蹺。
無論如何,我有幸看到了那個藏在地底的仙境洞天,這是我做夢也沒有想到過的。這就足以抵消我心中的失望。
三個人心中的失望與煩憂,一到西坡就全都煙消雲散了,這是我們這個年紀的孩子的天性。但有一件事卻總會在最開心快樂的時刻跑出來攪擾我們。
那就是肚子餓。
當我們在西坡玩到三四點鍾的時候,每個人的肚子都發出了咕嚕咕嚕的聲音,再也沒力氣在山坡上撒野。
“走吧,我帶你們去一個地方。”我靈機一動,計上心頭。
三個人來到了老爹爹的窩棚前。我把火盆端到田埂上一塊大草灘上,開始生火。讓水兵和賀偉龍一個去我家的土豆地裏刨土豆一個在老爹爹的豆子地裏摘青豆。
當我們歡天喜地坐在田埂的土崖邊一邊吃著煮青豆和烤土豆,一邊找山下各自家的房子時,太陽漸漸落向了西邊的山巒間,西山頂上的白色雲朵先變成金色,再變成橙色,然後變成火一樣的豔紅。大地逐漸失去了光澤。
“明天有人要挨板子了。”
聽到有人說話,我們回過頭一看,是老爹爹上山了,他剛從上山的大路上拐到這層梯田的田埂上,朝著我們坐的地方走過來。
水兵本來不知道這窩棚和火盆都是老爹爹的,看到老爹爹走過來,他起身就走。
老爹爹叫住了他:“水兵啊,光吃土豆和豆子會傷胃,過來吃點饃,我給你們熬油麵茶。”
老爹爹說著走到窩棚門口,從窩棚裏麵拿出煤油燈點上,掛在窩棚口的人字支架上。
回頭一看,水兵還站在原地,他笑了笑說:“水兵,你是個聰明娃。別人說什麽那是別人的事,你自己心裏要有杆秤,不管怎麽說,老爹爹我跟你可沒有什麽仇怨吧。人呐,就像飄在空中的風箏一樣,冥冥中有線牽著。誰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有哪兩根線會纏在一起。這就叫緣分。如果有緣分,割也割不斷,如果沒緣分,粘也粘不到一塊兒。這個道理你慢慢會懂的。過來吧,今天這山上就咱爺兒四個,不是在莊裏,沒什麽避嫌的。”
說完看了一下我,我立刻會意,走過去拉著水兵坐在了火盆邊的石塊上。賀偉龍坐在了我們對麵老爹爹旁邊。
老爹爹把我們煮過豆子的熬茶罐洗幹淨,放在火上烘幹。從剛剛帶上山的布袋裏掏出一個紙包,紙包裏是幾塊豬肉肥膘。他把肥肉放進罐子,然後把罐子推入炭火中。不一會兒,罐子裏發出滋溜滋溜的聲響,老爹爹拿起一根筷子在裏麵攪了攪,從布袋裏拿出一小包茶葉倒進罐子,炒了幾下。——這次他沒有用磚茶。接著哧地一聲倒入清水。
“小元,進去拿三個茶杯出來。”他一邊往剛燒開的罐子裏加炒過的油麵,一邊說。
當三杯濃濃的油麵茶放在我們麵前時,我們才感覺到吃了一個下午的土豆和青豆是那麽難以下咽。
吃著酥軟的白麵饃,喝著香噴噴的油麵茶,三個裝滿土豆和蠶豆的肚皮終於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偉龍,你爺明天要出去[注1],晚上要很多事要準備,你帶著水兵早點下山去吧。小元在山上睡,一會兒他爺會上來。”看我們吃飽了,老爹爹轉過頭對賀偉龍說。
賀偉龍和水兵起身要走,他又對水兵說道:“今天去背山的事別跟你爸講,就是說是我叫你到山上幫我來摘豆子的。他也不會怪你逃學的。記得找同學問問今天的作業,明天見到老師就說今天生病了沒去上學。——對了,把手電筒拿著,天黑了路難走。”
水兵沒有回頭,隻嗯了一聲,賀偉龍回來拿了手電筒。兩個人一前一後下山了。
“我知道你今天又有很多問題要問,但是你應該清楚,問了也是白問。”老爹爹一邊拿筷子把罐子裏的茶葉夾出來送進嘴裏嚼著,一邊說。
“您猜錯了,我今天沒有問題!”我故意說。
“哈哈哈——!”老爹爹會心地笑了。
然後他開始了今天的故事。
“我和你六爺沿著大道一直往東北方向趕路。到傍晚的時候走到了一個鎮子地方。
“我們先找好了住店的地方,又到一個飯館裏,每人叫了一碗麵片。吃完麵片,找到老板打聽延安怎麽走。
“老板說:‘我們這裏經常有鹽商去延安的,聽說把我們這裏產的井鹽販進去,能賺好幾倍的利錢,可是要被官府發現了,就活不成了,要就地槍斃。你們年紀輕輕去那裏幹什麽?你要問我延安在哪裏,我也說不上,都說比省城還遠呢。’
“沒有得到有用的信息,我們隻好從飯館出來。這個鎮子很小,隻有沿著大馬路兩邊十幾個鋪子,再往外就是農田了。
“我們在鎮子上轉了一圈,問到的每個人都聽說過延安,但延安在哪兒,沒一個人說得清楚。
“我們隻好回店裏睡覺。
“大概晚上八九點鍾的樣子,聽到外麵馬路上有人在敲鑼,接著就聽到街上鬧哄哄的。
“你六爺愛湊熱鬧,急忙穿好衣服就往外跑。我叫住了他:‘咱現在是逃難在外的人,躲麻煩還躲不及,你就別跑出去參和了,安心睡覺吧,明天還要趕路呢。’
“你六爺根本聽不進去,說去看一眼什麽情況就回來。
“我沒有辦法,怕他出去又闖禍,就跟著一起出去了。
“來到街上,看到滿路都是人,都打著火把。鎮子西頭好像有人在嚎叫,又像在哭。
“我們跟著人流來到鎮子西頭,哭叫聲是一家賣豬肉的鋪子後麵的院子裏傳來的。
“院子門是敞開的,周圍擠滿了人。
“你六爺拉著我從人縫裏擠到了院子門口。看見院子裏躺著三個人,臉上都蓋著白布,但白布全被血染紅了,隻有邊緣能看出是白的。
“三個人身上全是傷痕和血跡,其中一個手臂斷了,隻連著一點皮肉;一個肚子上開了一個大口,腸肚都散了出來;還有一個脖子上有個窟窿,能看見白花花的頸椎骨。地上流的全是血。
“有個十四來歲的婦人走在地上嗆天喊地地大哭,邊哭邊把雙手往地上摔。還有個十幾歲的小姑娘站在她身後,一動不動,像傻了一樣。
“這時人群中在紛紛議論。
“有人說:‘養了這麽多年怎麽就成精了呢!’
“有人說:‘造孽呀,他們父子三人天天殺豬,看來是罪孽太深了,上天懲罰了。’
“還有人說:‘它跑上山去了,今晚會不會再下來傷人呀。’
“看到此情此景,聽了人們的議論,我驚出了一身冷汗。雖說我是傻膽子,什麽都不怕,但是在一件事不完全知道真相的情況下,是最令人恐懼的。
“你六爺卻不在乎,直接向那個哭著的婦人身邊走去。”
注1:出去是本地對出殯的習慣叫法。
三個人的失望卻各不相同。
賀偉龍失望的是他沒有完成家裏人交給他的任務,請到神仙阿婆給他二爺看病。雖然她答應辦事回來之後會去治病,但對賀偉龍來講,他今天是空著手回去的。
水兵失望的是他今天第一次知道奶奶和太姥姥之間存在著某種不愉快,這打碎了他心目中一個從未懷疑過的既定觀念。他一直覺得他生活在一個幸福和諧完美的家庭裏,因為他的爸媽平時從不吵架拌嘴,兩個人永遠都是和和睦睦的,這在莊裏是很少見的;爸媽對他也從來沒有說過重話,對他的疼愛更是無微不至,這也某種程度上歸功於他自己作為典型的好孩子的一貫表現:懂事,學習好,從不惹事;他奶奶在的時候,對兒子兒媳和孫子都是關愛有加,慈祥和善,婆媳關係處理得也很好,可算得上莊裏的楷模,他爸媽的孝心也是莊裏人人都知道的;太姥姥雖說一直住在背山,很少見到,但他一直都惦記著她老人家,打心底裏愛她,他覺得他爸媽、奶奶也應該和他一樣,心裏愛著那位別人看起來古怪離奇的老人,畢竟她也是他們一家最親的親人。可是今天他知道了,在這個他認為的完美家庭裏,就連奶奶和太姥姥這樣的親母女之間也有嫌隙。這對他心靈的打擊是巨大。
我的失望不是單單一件事。
第一,這次看到的神仙阿婆一點也不凶狠,甚至還挺和善,這和我所知道的要置老爹爹於死地的那個人沒法劃上等號。
第二,所有我對那座房子的疑惑,以及莊裏各種各樣對它的離奇傳說,都得到了科學上的解答,並沒有發現有跟神怪相關的東西。這讓寄希望在這房子中尋找解開心中其他謎團線索的我,有種一拳打在棉花包上的挫折感。
第三,那段神秘對話的謎底最終也沒有揭開,雖然她拿收音機做了完美的解釋,兩個小夥伴都信以為真,但我始終覺得這裏麵有些蹊蹺。
無論如何,我有幸看到了那個藏在地底的仙境洞天,這是我做夢也沒有想到過的。這就足以抵消我心中的失望。
三個人心中的失望與煩憂,一到西坡就全都煙消雲散了,這是我們這個年紀的孩子的天性。但有一件事卻總會在最開心快樂的時刻跑出來攪擾我們。
那就是肚子餓。
當我們在西坡玩到三四點鍾的時候,每個人的肚子都發出了咕嚕咕嚕的聲音,再也沒力氣在山坡上撒野。
“走吧,我帶你們去一個地方。”我靈機一動,計上心頭。
三個人來到了老爹爹的窩棚前。我把火盆端到田埂上一塊大草灘上,開始生火。讓水兵和賀偉龍一個去我家的土豆地裏刨土豆一個在老爹爹的豆子地裏摘青豆。
當我們歡天喜地坐在田埂的土崖邊一邊吃著煮青豆和烤土豆,一邊找山下各自家的房子時,太陽漸漸落向了西邊的山巒間,西山頂上的白色雲朵先變成金色,再變成橙色,然後變成火一樣的豔紅。大地逐漸失去了光澤。
“明天有人要挨板子了。”
聽到有人說話,我們回過頭一看,是老爹爹上山了,他剛從上山的大路上拐到這層梯田的田埂上,朝著我們坐的地方走過來。
水兵本來不知道這窩棚和火盆都是老爹爹的,看到老爹爹走過來,他起身就走。
老爹爹叫住了他:“水兵啊,光吃土豆和豆子會傷胃,過來吃點饃,我給你們熬油麵茶。”
老爹爹說著走到窩棚門口,從窩棚裏麵拿出煤油燈點上,掛在窩棚口的人字支架上。
回頭一看,水兵還站在原地,他笑了笑說:“水兵,你是個聰明娃。別人說什麽那是別人的事,你自己心裏要有杆秤,不管怎麽說,老爹爹我跟你可沒有什麽仇怨吧。人呐,就像飄在空中的風箏一樣,冥冥中有線牽著。誰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有哪兩根線會纏在一起。這就叫緣分。如果有緣分,割也割不斷,如果沒緣分,粘也粘不到一塊兒。這個道理你慢慢會懂的。過來吧,今天這山上就咱爺兒四個,不是在莊裏,沒什麽避嫌的。”
說完看了一下我,我立刻會意,走過去拉著水兵坐在了火盆邊的石塊上。賀偉龍坐在了我們對麵老爹爹旁邊。
老爹爹把我們煮過豆子的熬茶罐洗幹淨,放在火上烘幹。從剛剛帶上山的布袋裏掏出一個紙包,紙包裏是幾塊豬肉肥膘。他把肥肉放進罐子,然後把罐子推入炭火中。不一會兒,罐子裏發出滋溜滋溜的聲響,老爹爹拿起一根筷子在裏麵攪了攪,從布袋裏拿出一小包茶葉倒進罐子,炒了幾下。——這次他沒有用磚茶。接著哧地一聲倒入清水。
“小元,進去拿三個茶杯出來。”他一邊往剛燒開的罐子裏加炒過的油麵,一邊說。
當三杯濃濃的油麵茶放在我們麵前時,我們才感覺到吃了一個下午的土豆和青豆是那麽難以下咽。
吃著酥軟的白麵饃,喝著香噴噴的油麵茶,三個裝滿土豆和蠶豆的肚皮終於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偉龍,你爺明天要出去[注1],晚上要很多事要準備,你帶著水兵早點下山去吧。小元在山上睡,一會兒他爺會上來。”看我們吃飽了,老爹爹轉過頭對賀偉龍說。
賀偉龍和水兵起身要走,他又對水兵說道:“今天去背山的事別跟你爸講,就是說是我叫你到山上幫我來摘豆子的。他也不會怪你逃學的。記得找同學問問今天的作業,明天見到老師就說今天生病了沒去上學。——對了,把手電筒拿著,天黑了路難走。”
水兵沒有回頭,隻嗯了一聲,賀偉龍回來拿了手電筒。兩個人一前一後下山了。
“我知道你今天又有很多問題要問,但是你應該清楚,問了也是白問。”老爹爹一邊拿筷子把罐子裏的茶葉夾出來送進嘴裏嚼著,一邊說。
“您猜錯了,我今天沒有問題!”我故意說。
“哈哈哈——!”老爹爹會心地笑了。
然後他開始了今天的故事。
“我和你六爺沿著大道一直往東北方向趕路。到傍晚的時候走到了一個鎮子地方。
“我們先找好了住店的地方,又到一個飯館裏,每人叫了一碗麵片。吃完麵片,找到老板打聽延安怎麽走。
“老板說:‘我們這裏經常有鹽商去延安的,聽說把我們這裏產的井鹽販進去,能賺好幾倍的利錢,可是要被官府發現了,就活不成了,要就地槍斃。你們年紀輕輕去那裏幹什麽?你要問我延安在哪裏,我也說不上,都說比省城還遠呢。’
“沒有得到有用的信息,我們隻好從飯館出來。這個鎮子很小,隻有沿著大馬路兩邊十幾個鋪子,再往外就是農田了。
“我們在鎮子上轉了一圈,問到的每個人都聽說過延安,但延安在哪兒,沒一個人說得清楚。
“我們隻好回店裏睡覺。
“大概晚上八九點鍾的樣子,聽到外麵馬路上有人在敲鑼,接著就聽到街上鬧哄哄的。
“你六爺愛湊熱鬧,急忙穿好衣服就往外跑。我叫住了他:‘咱現在是逃難在外的人,躲麻煩還躲不及,你就別跑出去參和了,安心睡覺吧,明天還要趕路呢。’
“你六爺根本聽不進去,說去看一眼什麽情況就回來。
“我沒有辦法,怕他出去又闖禍,就跟著一起出去了。
“來到街上,看到滿路都是人,都打著火把。鎮子西頭好像有人在嚎叫,又像在哭。
“我們跟著人流來到鎮子西頭,哭叫聲是一家賣豬肉的鋪子後麵的院子裏傳來的。
“院子門是敞開的,周圍擠滿了人。
“你六爺拉著我從人縫裏擠到了院子門口。看見院子裏躺著三個人,臉上都蓋著白布,但白布全被血染紅了,隻有邊緣能看出是白的。
“三個人身上全是傷痕和血跡,其中一個手臂斷了,隻連著一點皮肉;一個肚子上開了一個大口,腸肚都散了出來;還有一個脖子上有個窟窿,能看見白花花的頸椎骨。地上流的全是血。
“有個十四來歲的婦人走在地上嗆天喊地地大哭,邊哭邊把雙手往地上摔。還有個十幾歲的小姑娘站在她身後,一動不動,像傻了一樣。
“這時人群中在紛紛議論。
“有人說:‘養了這麽多年怎麽就成精了呢!’
“有人說:‘造孽呀,他們父子三人天天殺豬,看來是罪孽太深了,上天懲罰了。’
“還有人說:‘它跑上山去了,今晚會不會再下來傷人呀。’
“看到此情此景,聽了人們的議論,我驚出了一身冷汗。雖說我是傻膽子,什麽都不怕,但是在一件事不完全知道真相的情況下,是最令人恐懼的。
“你六爺卻不在乎,直接向那個哭著的婦人身邊走去。”
注1:出去是本地對出殯的習慣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