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著腳下的深淵,問燃裳苴:‘這些尖嘴鳥人,身上長著翅膀,為什麽不直接飛到迷宮上方攻擊我們。’
“燃裳苴說:‘歡兜族人最初原可以飛翔,自從被貶入秘世,幾千年來,在地底生存,沒有飛翔的環境,久而久之,飛翔能力退化,隻剩下一對沒用的翅膀。那對翅膀緊要關頭倒是可以從高處向下滑翔,剛剛那個領頭的歡兜人就是想從懸崖上滑翔到穀底,隻是他身上背著個人,重量超過了翅膀承受能力,才墜落到峽穀底下去了。我看他們這次也是凶多吉少。’
“燃裳苴說完召集人馬在迷宮前集合,旱魃人這次雖有傷亡,但總體上損失不大,整個隊伍規模基本沒有變化。
“等隊伍集合完畢,燃裳苴向隊伍兩側看了一眼,說道:‘解陣!’
“隊伍兩邊立刻有兩個旱魃人向後跑去,不一會兒石頭迷宮的巨石牆開始移動,重新露出了從洞口通到浮橋邊的大道,巨石持續向兩邊分開,在山頂平台的左右邊緣重新一排排整齊列隊,形成了兩把巨大的梳子。
“燃裳苴看石陣恢複原狀,將火衣刀插到腰間。
“我順手將寒光槌遞給她,她向空中揮了一下,寒光槌就不見了。
“旱魃人戰士們也紛紛收起了手中的寒光槌。
“隨後,燃裳苴發令道:‘你們去幾個人到各個山城和山寨通報這次戰果,並讓各城各寨好好把守主要隘口,請各城城主和各寨頭人速來主山參加慶典。留一隊人馬在此巡視天梯洞口,剩下的隨我走。’
“說完帶領隊伍過浮橋,來到剛剛戰鬥過的山城。
“剛到山城,旱魃戰士紛紛向城牆邊緣跑去。
“我和燃裳苴拾階而上,來到到山城最高處的一個平台上。
“這時天已麻麻發亮。我發現,這個山城是建在一整個山峰的頂端,四周都是絕壁懸崖。
“山頂腳下的半山腰間,積著厚厚的雲層。露出雲層的峰頭,像從白沙盤中冒出的春筍,筆挺挺地屹立著。
“我們所在的山峰周圍,高高低低地還聳立著許許多多的山峰,每座山峰同樣是四麵絕壁,這些山峰將我們的山峰團團圍在中間,形成眾星捧月之勢。
“突然,我聽到一聲洪亮的喊聲:‘起虹橋!’
“隨即我看到四周山峰上慢慢升起了一座座浮橋。
“原來剛剛跑去城牆周圍的戰士們,正是去牽引本山和周圍山峰相連接的浮橋。
“不一會兒,以我們所在的山峰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浮橋組成的輻射圈,每一座浮橋連著一座山峰的峰頂。
“燃裳苴望著四周的山峰說道:‘這周圍有八十座山峰,加上我們腳下的這座,正好是九九八十一座,每座山峰的頂上都有一座空中城池。這些城池就是我們旱魃人的主要生存之地。
“‘我們所在的這座山峰,是旱魃之境的主山,也是我族之主——君母陛下的駐地,因此叫做君山,山頂的城池叫做天都城。
“‘君山周圍的八十座山峰,各有城主管理。
“‘八十一座山峰之外,還有七百二十個山寨,散布在這片密林之中。這些山寨都歸周圍八十座山城所統轄。
“‘八十一座山峰間有浮橋所通,這些浮橋,天晴之時,與天光相融合,從山下無法看見;天陰時又隱在雲層之中,更難被山下人所發現。
“‘另外,這八十一座山峰與散落各處的山寨間,還有地下密道所通。這樣,我旱魃人的世界,就形成了一個整體,但千年來卻不被你們媧皇族所覺察。’
“此時天已大亮,我仔細觀察了一下這種山頂的城池。
“這座城依著山頂的地勢,呈南高北低分布,城中的建築物一層層從北到南逐漸升高。整個城池被一圈建在懸崖邊的城牆所圍繞,城牆上每隔一段有個城門,每個城門外都連著一座浮橋,通向四周的山峰。
“城的正門在正北方向,門外是一座最低的浮橋,通向一個排列著一排排巨石的山頂平台,那正是我們剛剛來的地方。
“城的最南端一東一西有兩個小高台,西邊的高台就是我和燃裳苴站著的地方,這裏也是整個山城最高的地方,像是建成了個祭壇。
“東邊的高台,在我們的對麵,是一座宮殿,那宮殿雖然不富麗堂皇,但透著絲絲威嚴之氣。
“當太陽從東邊雲層中冒出,第一縷陽光照到宮殿的簷角時,有人跑上了高台。
“那人站在兩級台階下稟道:‘啟稟首輔大人,八十座虹橋都已升起,各山已派人過來修複清理君城,現在城內已經清理完畢,君母宮也已清掃停當。’
“燃裳苴聽後略略點了點頭,說道:‘你傳幾位兵總在天乙門內待命,一會兒隨我去迎君母聖駕回宮。’
“台階下那人領命走了。
“燃裳苴轉身對我說道:‘你是我族的貴客,請隨我一起去迎駕吧。’
“我隨著她一起下了祭壇,來到緊挨著通往石陣浮橋左邊的一個城門口。那裏已經站立這七八個旱魃人在待命。
“我和燃裳苴出了城門,那七八個旱魃兵總跟在我們身後一起上浮橋向另一座山城走去。
“浮橋那頭並沒有直接連接到城池,而是城牆牆根下方數丈處的一個山洞。
“進了山洞,有個狹小的石門,有一隊兵丁在把守。
“見我們過去,兵丁打開石門,我們通過之後,石門又當的一聲關上了。
“石門裏麵不遠處有個向上的石階。
“我們上了石階,攀爬了一頓飯的功夫,出了通往地麵的地洞口,地洞上方是一座房子,房內也有兩排兵丁列隊把守。
“出了房門,外麵便是城牆。
“我隨著燃裳苴穿過城中幾條街道,來到一個官衙模樣的建築門口,門外值守的人進去通報。
“不一會兒值守的人出來宣道:‘陛下請各位進去。’
“我們進了大門,穿過兩三進院落,來到一個大堂內。
“大堂正中坐著一位中年婦人,穿著一身藍色熒光的長袍,頭發花白,綰作雲髻,上麵佩著鳳簪。
“婦人身後兩邊站著兩名旱魃族侍女。
“我知道這婦人便是旱魃之主——君母陛下。正如之前希母威辛所說,旱魃主的體貌確實不同於普通旱魃人,而更像媧皇族。
“燃裳苴上前行禮道:‘如今來寇已被殲滅,請陛下回宮。’
“我與幾位兵總也一起上前行禮。
“君母陛下揮了揮手,示意免禮,我們退在大堂兩邊。
“這時,君母開言道:‘這位貴客想必就是苴愛卿幾年前所提到的有緣人吧。’
“燃裳苴答道:‘啟稟陛下,正是。’
“剛剛進門的時候,我就感覺君母陛下看著很眼熟,但並沒有在意,聽了她說話,我這才忽然覺得她的聲音想極了一個人。
“‘聽起來怎麽這麽像玉華說話。’我心裏自然自語地說。
“我偷偷抬眼又瞥了一眼上麵,這才感覺君母陛下眉宇間確實透著玉華的影子。
“這時,突然有侍衛跑了進來,向上行禮之後走到燃裳苴身邊,附在她耳邊不知道在說什麽。
“侍衛說完之後,燃裳苴上前向君母行禮道:‘陛下贖罪,目今還有一件意外之事要處理,請陛下再在此委屈半日,等我處理完這事,再來迎駕回宮。’
“君母說聲:‘去吧。’
“燃裳苴急匆匆向外走了。”
“燃裳苴說:‘歡兜族人最初原可以飛翔,自從被貶入秘世,幾千年來,在地底生存,沒有飛翔的環境,久而久之,飛翔能力退化,隻剩下一對沒用的翅膀。那對翅膀緊要關頭倒是可以從高處向下滑翔,剛剛那個領頭的歡兜人就是想從懸崖上滑翔到穀底,隻是他身上背著個人,重量超過了翅膀承受能力,才墜落到峽穀底下去了。我看他們這次也是凶多吉少。’
“燃裳苴說完召集人馬在迷宮前集合,旱魃人這次雖有傷亡,但總體上損失不大,整個隊伍規模基本沒有變化。
“等隊伍集合完畢,燃裳苴向隊伍兩側看了一眼,說道:‘解陣!’
“隊伍兩邊立刻有兩個旱魃人向後跑去,不一會兒石頭迷宮的巨石牆開始移動,重新露出了從洞口通到浮橋邊的大道,巨石持續向兩邊分開,在山頂平台的左右邊緣重新一排排整齊列隊,形成了兩把巨大的梳子。
“燃裳苴看石陣恢複原狀,將火衣刀插到腰間。
“我順手將寒光槌遞給她,她向空中揮了一下,寒光槌就不見了。
“旱魃人戰士們也紛紛收起了手中的寒光槌。
“隨後,燃裳苴發令道:‘你們去幾個人到各個山城和山寨通報這次戰果,並讓各城各寨好好把守主要隘口,請各城城主和各寨頭人速來主山參加慶典。留一隊人馬在此巡視天梯洞口,剩下的隨我走。’
“說完帶領隊伍過浮橋,來到剛剛戰鬥過的山城。
“剛到山城,旱魃戰士紛紛向城牆邊緣跑去。
“我和燃裳苴拾階而上,來到到山城最高處的一個平台上。
“這時天已麻麻發亮。我發現,這個山城是建在一整個山峰的頂端,四周都是絕壁懸崖。
“山頂腳下的半山腰間,積著厚厚的雲層。露出雲層的峰頭,像從白沙盤中冒出的春筍,筆挺挺地屹立著。
“我們所在的山峰周圍,高高低低地還聳立著許許多多的山峰,每座山峰同樣是四麵絕壁,這些山峰將我們的山峰團團圍在中間,形成眾星捧月之勢。
“突然,我聽到一聲洪亮的喊聲:‘起虹橋!’
“隨即我看到四周山峰上慢慢升起了一座座浮橋。
“原來剛剛跑去城牆周圍的戰士們,正是去牽引本山和周圍山峰相連接的浮橋。
“不一會兒,以我們所在的山峰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浮橋組成的輻射圈,每一座浮橋連著一座山峰的峰頂。
“燃裳苴望著四周的山峰說道:‘這周圍有八十座山峰,加上我們腳下的這座,正好是九九八十一座,每座山峰的頂上都有一座空中城池。這些城池就是我們旱魃人的主要生存之地。
“‘我們所在的這座山峰,是旱魃之境的主山,也是我族之主——君母陛下的駐地,因此叫做君山,山頂的城池叫做天都城。
“‘君山周圍的八十座山峰,各有城主管理。
“‘八十一座山峰之外,還有七百二十個山寨,散布在這片密林之中。這些山寨都歸周圍八十座山城所統轄。
“‘八十一座山峰間有浮橋所通,這些浮橋,天晴之時,與天光相融合,從山下無法看見;天陰時又隱在雲層之中,更難被山下人所發現。
“‘另外,這八十一座山峰與散落各處的山寨間,還有地下密道所通。這樣,我旱魃人的世界,就形成了一個整體,但千年來卻不被你們媧皇族所覺察。’
“此時天已大亮,我仔細觀察了一下這種山頂的城池。
“這座城依著山頂的地勢,呈南高北低分布,城中的建築物一層層從北到南逐漸升高。整個城池被一圈建在懸崖邊的城牆所圍繞,城牆上每隔一段有個城門,每個城門外都連著一座浮橋,通向四周的山峰。
“城的正門在正北方向,門外是一座最低的浮橋,通向一個排列著一排排巨石的山頂平台,那正是我們剛剛來的地方。
“城的最南端一東一西有兩個小高台,西邊的高台就是我和燃裳苴站著的地方,這裏也是整個山城最高的地方,像是建成了個祭壇。
“東邊的高台,在我們的對麵,是一座宮殿,那宮殿雖然不富麗堂皇,但透著絲絲威嚴之氣。
“當太陽從東邊雲層中冒出,第一縷陽光照到宮殿的簷角時,有人跑上了高台。
“那人站在兩級台階下稟道:‘啟稟首輔大人,八十座虹橋都已升起,各山已派人過來修複清理君城,現在城內已經清理完畢,君母宮也已清掃停當。’
“燃裳苴聽後略略點了點頭,說道:‘你傳幾位兵總在天乙門內待命,一會兒隨我去迎君母聖駕回宮。’
“台階下那人領命走了。
“燃裳苴轉身對我說道:‘你是我族的貴客,請隨我一起去迎駕吧。’
“我隨著她一起下了祭壇,來到緊挨著通往石陣浮橋左邊的一個城門口。那裏已經站立這七八個旱魃人在待命。
“我和燃裳苴出了城門,那七八個旱魃兵總跟在我們身後一起上浮橋向另一座山城走去。
“浮橋那頭並沒有直接連接到城池,而是城牆牆根下方數丈處的一個山洞。
“進了山洞,有個狹小的石門,有一隊兵丁在把守。
“見我們過去,兵丁打開石門,我們通過之後,石門又當的一聲關上了。
“石門裏麵不遠處有個向上的石階。
“我們上了石階,攀爬了一頓飯的功夫,出了通往地麵的地洞口,地洞上方是一座房子,房內也有兩排兵丁列隊把守。
“出了房門,外麵便是城牆。
“我隨著燃裳苴穿過城中幾條街道,來到一個官衙模樣的建築門口,門外值守的人進去通報。
“不一會兒值守的人出來宣道:‘陛下請各位進去。’
“我們進了大門,穿過兩三進院落,來到一個大堂內。
“大堂正中坐著一位中年婦人,穿著一身藍色熒光的長袍,頭發花白,綰作雲髻,上麵佩著鳳簪。
“婦人身後兩邊站著兩名旱魃族侍女。
“我知道這婦人便是旱魃之主——君母陛下。正如之前希母威辛所說,旱魃主的體貌確實不同於普通旱魃人,而更像媧皇族。
“燃裳苴上前行禮道:‘如今來寇已被殲滅,請陛下回宮。’
“我與幾位兵總也一起上前行禮。
“君母陛下揮了揮手,示意免禮,我們退在大堂兩邊。
“這時,君母開言道:‘這位貴客想必就是苴愛卿幾年前所提到的有緣人吧。’
“燃裳苴答道:‘啟稟陛下,正是。’
“剛剛進門的時候,我就感覺君母陛下看著很眼熟,但並沒有在意,聽了她說話,我這才忽然覺得她的聲音想極了一個人。
“‘聽起來怎麽這麽像玉華說話。’我心裏自然自語地說。
“我偷偷抬眼又瞥了一眼上麵,這才感覺君母陛下眉宇間確實透著玉華的影子。
“這時,突然有侍衛跑了進來,向上行禮之後走到燃裳苴身邊,附在她耳邊不知道在說什麽。
“侍衛說完之後,燃裳苴上前向君母行禮道:‘陛下贖罪,目今還有一件意外之事要處理,請陛下再在此委屈半日,等我處理完這事,再來迎駕回宮。’
“君母說聲:‘去吧。’
“燃裳苴急匆匆向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