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玉華說有事跟我說,又看她突然變得嚴肅的表情,我以為她反悔了。


    “我呆呆地看著玉華,沒有說話。


    “玉華拉我坐在門檻上,沮喪地說:‘我娘給我身上施了鎖蹤彰跡訣。’


    “我一時不明白鎖蹤彰跡訣是什麽,隻知道這肯定是種神法,於是驚訝地說:‘貞姨應該不是這樣的人,她怎麽會在自己女兒身上施神法呢?以我對她的了解,她就是寧可自己受傷,也絕會不傷害你的身體。’


    “玉華看了我一眼,說:‘你理解錯了。鎖蹤彰跡訣對我身體倒是沒有什麽影響,隻是被施了這種法訣的人,不論走到哪裏,我娘都會知道具體的位置。’


    “我心裏開始犯難了。我和玉華剛剛邁出了第一步,就吃了這當頭一棒,頓時頭腦裏一片混亂。


    “玉華看我默不作聲,問道:‘佛爺代,你想想,有沒有什麽地方是我娘不能去的,或者不敢去的?’


    “一句話提醒了我,我想到了首陽山。


    “首陽山是玄教的地界,不受希母所管,如果有師祖做主,貞姨也沒辦法強行將玉華帶回去。


    “可轉念一想,如果這樣,首陽山與希母之間必然會發生衝突,這對顯世的安寧是非常不利的,我不能為了自己的幸福,置人間安危於不顧。


    “心裏想著顯世二字,自然聯想到了秘世。


    “我一拍腦袋,從門檻上彈了起來,大喊一聲:‘有了!’


    “玉華嚇了一跳,輕聲說道:‘你小聲點。’


    “我說:‘玉華,走吧。’


    “玉華一臉懵懂地問道:‘你想好去哪兒了嗎?’


    “我說:‘嗯!先走,路上跟你講。’


    “說完跑到柴草房牽出了一匹馬,悄悄出了門。


    “玉華在後麵關上大門,扣好了門扣,輕聲問我:‘鎖在哪兒?’


    “我說:‘沒鎖,我從來不鎖門。’


    “說著一邊牽馬,一手拉起玉華的手悄悄往莊東頭走去。


    “到了村口,我先把玉華扶上了馬,然後自己也跳上了馬背。一甩韁繩,馬馱著我和玉華沿著城南小道向城東的大道跑去。


    “出了莊,走了五六裏地,玉華才鬆了一口氣,開始說話:‘你這馬是哪裏來的?’


    “我說:‘借的。’


    “玉華又問:‘誰家借的?’


    “我說:‘這是建禮家的馬。莊裏隻有他一個知道我要帶你走的事。他前天晚上來找我,牽著這匹馬,說人的兩隻腳一晚上走不了多少路,第二天貞姨發現我們出逃,肯定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追上我們,如果騎著馬,至少可以跑得遠一點。’”


    聽到老爹爹提了我爺的名字,又想起我爺和我奶聊天聊到老爹爹時提到過幾次“送馬”的字眼,我邊恍然大悟地說道:“原來您逃出去時是騎的我爺的馬啊?難怪平時聽他說到您的時候,經常提到什麽“自從送馬那年”、“送馬之事”、“送馬前”等說法,我一直不明白什麽意思,今天終於懂了。”


    老爹爹說:“送馬這件事,隻有你爺才會想得如此周到。在莊裏,我雖然和你六爺,還有賀老二關係最好,但他們兩個,一個謹小慎微,一個又太大大咧咧。那個時候,每每遇到不如意的事,或者需要有人能出個主意的時候,我都會去找你爺談心。他頭腦靈活,心思縝密,但又不拘於小節,每次都會讓我得到滿意的結果。這些方麵,我看你就很好繼承了你爺的品質。”


    老爹爹抽了一口旱煙繼續說道:“我這樣天天給你講故事,而且隻講給你一個人聽。你爺他肯定清楚我講的都是不能給世人聽的故事。他雖然不知道內容是什麽,可是他並沒阻攔你來聽。這就說明你爺他是一個心中有大丘壑的人。有一次,他還對我說:‘小元這娃就交給你了。我知道他的命運不簡單,甚至可能超出了我們這些凡人的想象,但我希望你千萬要引導他往正道上走。’”


    我的眼眶開始變得濕濕的,一直以來我認為我爺寵著我,慣著我,隻是因為我是他最小的孫子,今天我才知道,他並不是在寵我,慣我,而是早就已經知道,我將會走與常人不同的道路,世俗的管束和調教,對我來講沒有任何意義。


    我扭頭看了看三壟地外的窩棚中忽閃忽閃的燈光,突然明白我爺為什麽每次編柳條框都會睡著了。其實他並沒有睡著,而是故意不來打擾我們。


    “當我和玉華跑到城牆東南角,接上大道後,”老爹爹繼續講著,“我撥轉了馬頭,沿大道往西南方奔跑。


    “玉華在我身後問道:‘佛爺代,我們這是要去哪兒?難道要去四川嗎?’


    “我說:‘不去四川,去西南密林。’


    “玉華驚訝地說:‘進山啊?我們也沒帶多少幹糧,帳篷也沒帶,就這樣進山,不是餓死就是凍死。就算一時半會餓不死,凍不死,在山中我們怎麽一直活下去。’


    “我想告訴玉華她的真實身份和旱魃人的事,但想了一想,又怕說不清楚,就敷衍她道:‘放心,我自有安排。’


    “怕她追問,我故意岔開話題:‘剛剛那個黑衣人是怎麽回事?當你娘把她放在你門口時,我心裏像澆了盆涼水,徹底失望了。’


    “玉華笑著說:‘那是我娘的神豆兵。我娘有三百四十三顆神豆。那些神豆都是女媧娘娘親自所種。


    “‘當年盤古死後,頭化為東嶽。女媧娘娘為了紀念盤古,在他的印堂之位,也就是東嶽之巔修築了天地祖神祠,並在四周撒滿了她隨風而誕時第一眼看到的紫芽鐵豆的種子。


    “‘紫芽鐵豆在天地祖神祠周圍生根發芽,曆經萬劫,方才開花結果。結果之時,正趕上共工怒觸不周山,女媧娘娘煉五彩石補天,需要人力,便將鐵豆之果化為人形,助她完成了補天壯舉。


    “‘後來女媧娘娘選拔希母後,便將這些神豆分賜於每位希母,每人得三百四十三顆。女媧娘娘又傳授了希母們一道撒豆神訣。隻要念動神訣,神豆便會化為人形。後世希母便代代相傳,直到如今。


    “‘撒豆訣中最後兩個字,是豆兵發令訣,念動豆兵發令訣,並能控製豆兵的行動。


    “‘平日裏我娘經常教我一些神訣,希望我日後能承襲希母之位,這撒豆訣便是我娘最早教我的神訣。


    “‘因此上我也可以指揮豆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煤油燈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寤並收藏煤油燈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