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p>
“叮”的一聲脆響。</p>
這不是吳明和**酒杯撞擊時產生的聲音。而是有人在暗夜裏拔出了劍。這人一身黑衣黑褲,甚至整個腦袋,都蒙在一個黑色頭巾裏。此時正縮在送子寺房頂的一角挑簷的陰影中,更如暗夜中的一個幽靈。</p>
風吹樹動,月影搖搖。送子寺院子裏種著幾棵銀杏,筆直挺立,雖是初秋,但葉子還未曾脫落。一條枝椏橫過來,正好遮住了這個挑簷。他的身影幾乎要完全掩蓋在這沉沉的暮色中。如果不是這聲拔劍而出的輕微響動,沒人會懷疑這裏還藏了個人。</p>
現在不可能有人知道,因為即使這聲輕響,也湮沒在秋初的一片蟈蟈聲中了。</p>
刀是好刀,刀鋒一線,直如無物。</p>
刀已出,殺氣已現。</p>
他慢慢地縮進黑暗中,最後身子一矮,就這麽從眼皮底下消失不見。</p>
這三年來,送子寺不但修葺一新,甚至警衛力量也是大增,每天都有至少一個什的近衛營戰士在太後娘娘身旁貼身保護,更有禁軍衙門指揮使謝川調來的衙衛層層巡邏。昭示著這幢房子主人的威勢也是與日俱增。</p>
送子寺的待客廳也是粉飾一新,簷影重重,盤龍金柱,飛簷排角,迤儷無邊。在雨後的月色下,更顯得整個送子寺富貴詳和,讓人莫可逼視。</p>
“咯咯咯……”</p>
隨著一陣清冷的笑聲,陶雨領著一大群人從會客廳裏走了出來。她的左邊,是一個年輕道士。這道士身著倉鬆亭特有的服飾,左手一把拂塵,腰間還懸著一把長劍。這是標準的蒼鬆亭指塵劍打扮。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倉鬆亭第三代最傑出的弟子,明真。</p>
三年過去了,小道士已經完全長成了個大道士。他微笑著和陶雨一起走出來,風度嫻雅,不卑不亢。如果不看其身上的裝束,倒真像一個易裝出遊的俊美公子哥。</p>
而陶雨的右邊,則是一個黑瘦的漢子,他穿著一身吟遊詞人特有的連衣青衫,隨身還挎著個褐色大皮包。裏麵鼓鼓囊囊的不知裝了些什麽東西。人雖然顯得有些風塵仆仆,但精神頭卻是極好,此時側著小半個身子,滔滔不絕的向陶雨講解著什麽。陶雨則不時發出會心的笑聲。</p>
如果吳明在的話,肯定也會大吃一驚,這黑瘦漢子竟是闊別許久的丁閑之。</p>
謝川則在身後亦步亦趨的跟著,不時的向陶雨說幾句話湊興。這個禁軍衙門的指揮使比以前更胖了,跟在幾人身後,像個肥胖的企鵝一樣滑稽。</p>
而在幾人身周,四個近衛營戰士分列左右,隱隱以四象之勢把陶雨圍在中間。這些戰士自然是玄武和朱雀隊的戰士了,三年前,陶雨看準武者補充不易這一點,提出由聖地派外圍弟子替補的方法,妄圖釜底抽薪,架空吳明,從而達到實際控製近衛營的目的。祝玉清以南寧學院的新式選拔法,軟綿綿的擋了回去。</p>
從此以後,玄武和朱雀兩個隊就全部換成了聖地弟子。而青龍和白虎則成了統領府的忠誠戰力。近衛營內營一分為二。</p>
這四個戰士步履行動間,隱隱相合,整齊劃一,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種長期配合的默契。看來**這三年也沒偷懶,他們對戰陣精髓的掌握,也是七七八八,差不離了。</p>
秋風吹過,月色透過樹葉的縫隙,瀉落一地的亮華。送子寺的外院每隔幾步都放置琉璃宮燈。映得整個前院幾同白晝,也照出了陶雨清冷俊俏的玉頰,三年過去,這個賢莊太後較以前豐盈了許多,雙目依然晶瑩透亮,隻是眼色中,再無半分嬌媚,全是淩厲之氣。兩道齊鬢長眉更為她增添了幾許勃勃英氣。她身著一身錦繡的綺羅宮裝,長長的披肩繞肩曳地。更顯得貴不可言。</p>
她在屋簷下站定了,對著跟在自己身後的一排宮女太監道:“今日明真師傅和丁大師前來,你們速去置辦一桌酒席,本宮要和貴客賞月品桂。”</p>
陶雨今兒個非常高興,小天子一天天行大,與她這個母親越來越親。今日明真又帶來了聖地的特產倉鬆菇。她現在一國太後,自然不在乎這麽點野生特產,但卻說明聖地對自己支持越來越明顯。</p>
而經過這幾年的經營,她在南寧也不再是任人宰割的魚肉了。朝堂上許多官員都暗地裏向她開始示好。雖然還不是六部裏的主要官員,但卻從側麵說明她這個賢莊娘娘的威權日隆,早晚會扭轉她在南漢朝堂的頹勢。</p>
隨著她的一聲令下,這些太監宮女齊齊的行了禮,道了聲:“是。”隨後就在院子裏忙碌起來,稍傾,一方玉製長幾被兩個身強力壯的太監抬來放於院中。宮女們端著瓜果點心,零嘴小吃等東西流水價的搬到了長幾上。</p>
陶雨伸手虛引,指著長幾道:“兩位師傅,請吧。”明真略一沉吟,欣然於長幾左麵落座,而丁閑之則大大方方的坐於右側。至於謝川,則掛著笑容侍立在陶雨身側。</p>
這麽多年過去了,送子寺花卉也是有增無減,現在一年四季都是花團錦簇。院子裏擺著一大片盆菊。叢叢簇簇的菊花,色彩斑斕,有黃~菊、墨菊、龍爪菊……姿態各異,生意盎然,嬌媚的花瓣在月色下閃著朦朧的光輝,一陣夜風吹來,這些菊花也迎風翩翩而舞。</p>
而在院子的角落,卻種整齊的種植著一溜桂花樹。一株株並不高大,在月色中隱約可見黃色花瓣形成的星星點點。隨著清風枝搖葉動。</p>
</p>
一陣夜風吹來,帶來縷縷醉人的幽香,有菊的,也有桂花的。花猶如浪,香猶如風。陶雨深深地吸了一口,略帶感慨地道:“平時都盼著帝宮早日建成,也好離開這個地方。真要離開之時,卻反而有絲絲不舍。”</p>
明真和丁閑之都沒說話,謝川在後麵欠了欠身子,恭謹地道:“娘娘何必傷感,所謂舊去新生。由這個小小的送子寺,喬遷至帝宮中,正是國運興隆,大漢複興的先兆。娘娘要是喜歡,微臣著人把這些花全部移植過去就成。”</p>
陶雨和謝川討論的,就是建於南寧城東的帝宮。在工部和幾萬工匠的齊心協力下,這個規模宏偉,巍峨端莊的南漢禁宮終於落成了。再過幾天,陶雨就將攜群臣禱天大祭,然後遷居過去。看著院子裏的景色,再想著南征以來的點點滴滴,這個果決善謀的賢莊太後也起了一絲惆悵。</p>
但這絲惆悵隻是在她眼裏一閃而逝,她又恢複了那種清冷古井的狀態,微微頜首道:“謝將軍說得極是,倒是本宮矯情了。”</p>
謝川又行了一禮道:“臣惶恐,這隻是娘娘慧德仁心而已。”陶雨沒理他,轉過頭對著丁閑之道:“丁大師一別經年,風采更勝往昔,這幾年增補《異域行記》,得到天下一致好評,大名早就如雷灌耳。”</p>
東漢的吟遊詞人,是一個特殊的團體,他們四處流浪,見多識廣。也正因為如此,裏麵多有博才之輩,丁閑之的祖輩丁壽,著有《異域行記》,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甚至音樂大師秋水一,據說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個吟遊詞人。</p>
丁閑之行了一禮道:“娘娘如此說,真是羞愧草民了。當年娘娘路經南蠻,草民不告而別。如此大罪,還得乞求娘娘網開一麵。”他說的是倉前大敗後,吳明護著陶雨路經潮汐城。結果打探的時候撞上了丁閑之。後來丁閑之不告而別,吳明當時還頗為遺憾。</p>
陶雨道:“丁大師勿要自責,當年可謂是九死一生,你就算跟著,也早晚要掉隊的。”她話裏的意思,是丁閑之跟著也是個累贅,走了反而爽快。丁閑之聽她如此說,反而鬆了口氣,隻要這個威儀十足的太後娘娘不加怪罪就好,至於話裏麵的嘲諷也罷,奚落也好,對現在的丁閑之來說,聽著都已如東風吹馬耳了。</p>
陶雨說著,微微伸了下腰,早有兩個宮女上前,為她小心的捶著背。她眯著眼繼續道:“丁大師今日找到本宮,不光是來述舊的吧。有什麽事請盡管提。”</p>
丁閑之稍微猶豫了下,最終還是道:“草民今日來,是想麻煩娘娘為我敲個璽印,承認我詞人地位,這樣在各國各地行走就要方便許多。”</p>
吟遊詞人並不是人人都當得的,否則,隨便來個平民四處流竄就說自己是吟遊詞人,這天下豈不是要亂套?他們和統治者之間是相輔相承的關係,這些人為統治者歌功頌德,甚至探險等等,滿足統治者的獵奇心理。而統治者則需要為他們提供證明,保護甚至資助。丁閑之這幾年雖然也算小有名氣,但主要是靠他祖輩的餘蔭闖蕩出來的。畢竟,吟遊詞人丁壽的後裔,這個身份一抖落出去,誰不給幾分麵子?但說明白點,他還隻是個不被政府承認的業餘記者而已。</p>
陶雨長長的宮袖一揮,喜道:“這自然沒什麽問題,請大師先在南寧小憩幾日。一切相關證件我自會為你辦妥。”</p>
也難怪陶雨如此高興。丁閑之現在好歹也算略有薄名,他找陶雨簽證,不側麵證明了陶雨才是東漢正統?這是一種很微妙的關係,兩人都隻是在互相利用而已。丁閑之站了起來,恭身一禮道:“如此,草民多謝娘娘了。”</p>
他話還未落音,異變陡生。</p>
幾人的四周,不光站著一大群太監宮女,更有四個近衛營戰士仗劍而立。而院子裏的花叢中,則四散著站著許多禁軍衙衛。這些人立於花團錦繡中,看起來雜亂無章,其實也有規律可尋,成眾星拱月之勢,隱隱把陶雨等人護在中間。這時候,在院子裏左邊的一個角落裏,一個衙衛發出“咕”的一聲輕響,然後慢慢委頓於地。</p>
“叮”的一聲脆響。</p>
這不是吳明和**酒杯撞擊時產生的聲音。而是有人在暗夜裏拔出了劍。這人一身黑衣黑褲,甚至整個腦袋,都蒙在一個黑色頭巾裏。此時正縮在送子寺房頂的一角挑簷的陰影中,更如暗夜中的一個幽靈。</p>
風吹樹動,月影搖搖。送子寺院子裏種著幾棵銀杏,筆直挺立,雖是初秋,但葉子還未曾脫落。一條枝椏橫過來,正好遮住了這個挑簷。他的身影幾乎要完全掩蓋在這沉沉的暮色中。如果不是這聲拔劍而出的輕微響動,沒人會懷疑這裏還藏了個人。</p>
現在不可能有人知道,因為即使這聲輕響,也湮沒在秋初的一片蟈蟈聲中了。</p>
刀是好刀,刀鋒一線,直如無物。</p>
刀已出,殺氣已現。</p>
他慢慢地縮進黑暗中,最後身子一矮,就這麽從眼皮底下消失不見。</p>
這三年來,送子寺不但修葺一新,甚至警衛力量也是大增,每天都有至少一個什的近衛營戰士在太後娘娘身旁貼身保護,更有禁軍衙門指揮使謝川調來的衙衛層層巡邏。昭示著這幢房子主人的威勢也是與日俱增。</p>
送子寺的待客廳也是粉飾一新,簷影重重,盤龍金柱,飛簷排角,迤儷無邊。在雨後的月色下,更顯得整個送子寺富貴詳和,讓人莫可逼視。</p>
“咯咯咯……”</p>
隨著一陣清冷的笑聲,陶雨領著一大群人從會客廳裏走了出來。她的左邊,是一個年輕道士。這道士身著倉鬆亭特有的服飾,左手一把拂塵,腰間還懸著一把長劍。這是標準的蒼鬆亭指塵劍打扮。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倉鬆亭第三代最傑出的弟子,明真。</p>
三年過去了,小道士已經完全長成了個大道士。他微笑著和陶雨一起走出來,風度嫻雅,不卑不亢。如果不看其身上的裝束,倒真像一個易裝出遊的俊美公子哥。</p>
而陶雨的右邊,則是一個黑瘦的漢子,他穿著一身吟遊詞人特有的連衣青衫,隨身還挎著個褐色大皮包。裏麵鼓鼓囊囊的不知裝了些什麽東西。人雖然顯得有些風塵仆仆,但精神頭卻是極好,此時側著小半個身子,滔滔不絕的向陶雨講解著什麽。陶雨則不時發出會心的笑聲。</p>
如果吳明在的話,肯定也會大吃一驚,這黑瘦漢子竟是闊別許久的丁閑之。</p>
謝川則在身後亦步亦趨的跟著,不時的向陶雨說幾句話湊興。這個禁軍衙門的指揮使比以前更胖了,跟在幾人身後,像個肥胖的企鵝一樣滑稽。</p>
而在幾人身周,四個近衛營戰士分列左右,隱隱以四象之勢把陶雨圍在中間。這些戰士自然是玄武和朱雀隊的戰士了,三年前,陶雨看準武者補充不易這一點,提出由聖地派外圍弟子替補的方法,妄圖釜底抽薪,架空吳明,從而達到實際控製近衛營的目的。祝玉清以南寧學院的新式選拔法,軟綿綿的擋了回去。</p>
從此以後,玄武和朱雀兩個隊就全部換成了聖地弟子。而青龍和白虎則成了統領府的忠誠戰力。近衛營內營一分為二。</p>
這四個戰士步履行動間,隱隱相合,整齊劃一,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種長期配合的默契。看來**這三年也沒偷懶,他們對戰陣精髓的掌握,也是七七八八,差不離了。</p>
秋風吹過,月色透過樹葉的縫隙,瀉落一地的亮華。送子寺的外院每隔幾步都放置琉璃宮燈。映得整個前院幾同白晝,也照出了陶雨清冷俊俏的玉頰,三年過去,這個賢莊太後較以前豐盈了許多,雙目依然晶瑩透亮,隻是眼色中,再無半分嬌媚,全是淩厲之氣。兩道齊鬢長眉更為她增添了幾許勃勃英氣。她身著一身錦繡的綺羅宮裝,長長的披肩繞肩曳地。更顯得貴不可言。</p>
她在屋簷下站定了,對著跟在自己身後的一排宮女太監道:“今日明真師傅和丁大師前來,你們速去置辦一桌酒席,本宮要和貴客賞月品桂。”</p>
陶雨今兒個非常高興,小天子一天天行大,與她這個母親越來越親。今日明真又帶來了聖地的特產倉鬆菇。她現在一國太後,自然不在乎這麽點野生特產,但卻說明聖地對自己支持越來越明顯。</p>
而經過這幾年的經營,她在南寧也不再是任人宰割的魚肉了。朝堂上許多官員都暗地裏向她開始示好。雖然還不是六部裏的主要官員,但卻從側麵說明她這個賢莊娘娘的威權日隆,早晚會扭轉她在南漢朝堂的頹勢。</p>
隨著她的一聲令下,這些太監宮女齊齊的行了禮,道了聲:“是。”隨後就在院子裏忙碌起來,稍傾,一方玉製長幾被兩個身強力壯的太監抬來放於院中。宮女們端著瓜果點心,零嘴小吃等東西流水價的搬到了長幾上。</p>
陶雨伸手虛引,指著長幾道:“兩位師傅,請吧。”明真略一沉吟,欣然於長幾左麵落座,而丁閑之則大大方方的坐於右側。至於謝川,則掛著笑容侍立在陶雨身側。</p>
這麽多年過去了,送子寺花卉也是有增無減,現在一年四季都是花團錦簇。院子裏擺著一大片盆菊。叢叢簇簇的菊花,色彩斑斕,有黃~菊、墨菊、龍爪菊……姿態各異,生意盎然,嬌媚的花瓣在月色下閃著朦朧的光輝,一陣夜風吹來,這些菊花也迎風翩翩而舞。</p>
而在院子的角落,卻種整齊的種植著一溜桂花樹。一株株並不高大,在月色中隱約可見黃色花瓣形成的星星點點。隨著清風枝搖葉動。</p>
</p>
一陣夜風吹來,帶來縷縷醉人的幽香,有菊的,也有桂花的。花猶如浪,香猶如風。陶雨深深地吸了一口,略帶感慨地道:“平時都盼著帝宮早日建成,也好離開這個地方。真要離開之時,卻反而有絲絲不舍。”</p>
明真和丁閑之都沒說話,謝川在後麵欠了欠身子,恭謹地道:“娘娘何必傷感,所謂舊去新生。由這個小小的送子寺,喬遷至帝宮中,正是國運興隆,大漢複興的先兆。娘娘要是喜歡,微臣著人把這些花全部移植過去就成。”</p>
陶雨和謝川討論的,就是建於南寧城東的帝宮。在工部和幾萬工匠的齊心協力下,這個規模宏偉,巍峨端莊的南漢禁宮終於落成了。再過幾天,陶雨就將攜群臣禱天大祭,然後遷居過去。看著院子裏的景色,再想著南征以來的點點滴滴,這個果決善謀的賢莊太後也起了一絲惆悵。</p>
但這絲惆悵隻是在她眼裏一閃而逝,她又恢複了那種清冷古井的狀態,微微頜首道:“謝將軍說得極是,倒是本宮矯情了。”</p>
謝川又行了一禮道:“臣惶恐,這隻是娘娘慧德仁心而已。”陶雨沒理他,轉過頭對著丁閑之道:“丁大師一別經年,風采更勝往昔,這幾年增補《異域行記》,得到天下一致好評,大名早就如雷灌耳。”</p>
東漢的吟遊詞人,是一個特殊的團體,他們四處流浪,見多識廣。也正因為如此,裏麵多有博才之輩,丁閑之的祖輩丁壽,著有《異域行記》,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甚至音樂大師秋水一,據說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個吟遊詞人。</p>
丁閑之行了一禮道:“娘娘如此說,真是羞愧草民了。當年娘娘路經南蠻,草民不告而別。如此大罪,還得乞求娘娘網開一麵。”他說的是倉前大敗後,吳明護著陶雨路經潮汐城。結果打探的時候撞上了丁閑之。後來丁閑之不告而別,吳明當時還頗為遺憾。</p>
陶雨道:“丁大師勿要自責,當年可謂是九死一生,你就算跟著,也早晚要掉隊的。”她話裏的意思,是丁閑之跟著也是個累贅,走了反而爽快。丁閑之聽她如此說,反而鬆了口氣,隻要這個威儀十足的太後娘娘不加怪罪就好,至於話裏麵的嘲諷也罷,奚落也好,對現在的丁閑之來說,聽著都已如東風吹馬耳了。</p>
陶雨說著,微微伸了下腰,早有兩個宮女上前,為她小心的捶著背。她眯著眼繼續道:“丁大師今日找到本宮,不光是來述舊的吧。有什麽事請盡管提。”</p>
丁閑之稍微猶豫了下,最終還是道:“草民今日來,是想麻煩娘娘為我敲個璽印,承認我詞人地位,這樣在各國各地行走就要方便許多。”</p>
吟遊詞人並不是人人都當得的,否則,隨便來個平民四處流竄就說自己是吟遊詞人,這天下豈不是要亂套?他們和統治者之間是相輔相承的關係,這些人為統治者歌功頌德,甚至探險等等,滿足統治者的獵奇心理。而統治者則需要為他們提供證明,保護甚至資助。丁閑之這幾年雖然也算小有名氣,但主要是靠他祖輩的餘蔭闖蕩出來的。畢竟,吟遊詞人丁壽的後裔,這個身份一抖落出去,誰不給幾分麵子?但說明白點,他還隻是個不被政府承認的業餘記者而已。</p>
陶雨長長的宮袖一揮,喜道:“這自然沒什麽問題,請大師先在南寧小憩幾日。一切相關證件我自會為你辦妥。”</p>
也難怪陶雨如此高興。丁閑之現在好歹也算略有薄名,他找陶雨簽證,不側麵證明了陶雨才是東漢正統?這是一種很微妙的關係,兩人都隻是在互相利用而已。丁閑之站了起來,恭身一禮道:“如此,草民多謝娘娘了。”</p>
他話還未落音,異變陡生。</p>
幾人的四周,不光站著一大群太監宮女,更有四個近衛營戰士仗劍而立。而院子裏的花叢中,則四散著站著許多禁軍衙衛。這些人立於花團錦繡中,看起來雜亂無章,其實也有規律可尋,成眾星拱月之勢,隱隱把陶雨等人護在中間。這時候,在院子裏左邊的一個角落裏,一個衙衛發出“咕”的一聲輕響,然後慢慢委頓於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