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節</p>
大阿雖幹旱少雨,但到了六月,已是夏季,老天怎麽也得表示一下,否則的話,一年四季都不下雨,也沒什麽機會了。</p>
昨日大阿就下了一場雨,雨下得不大,但也不算小。這場雨水剛好洗淨了城牆的血腥,也把地上的積塵衝去不少。當太陽升起的時候,空氣一片清新,整個城市也煥發出一股新意。不論是城內的街道,還是城外的石板路,行人都多了起來。畢竟戰爭過了這麽多天,人總要生存,要生存就得幹活,不可能老窩在家裏不出來。整個城市恢複了些許活力,在商羽坤的努力下,戰爭給大阿帶來的創傷,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恢複著。</p>
大阿的東門外,吳明正帶著商羽坤等幾個心腹,和李源依依惜別。他歎了口氣道:“李兄,自此一別,再見恐又兩難,多多珍重。”</p>
太後的懿旨已送達大阿,出征就這幾日。李源既然殺不得,綁在手裏又授人以柄,那就隻有釋放一途。根據原定計劃,要放李源也就這幾天。而昨日剛下過一場雨,天氣晴好,所謂擇日不如撞日,那就定在今日了。</p>
中西攻下大阿,進逼京都已成定居。李源也是不傻子,吳明口裏的兩難,自然是指放他回去,難免再次刀兵相向。他拱了拱手:“承蒙公爺照顧,感激不盡。李某怎好意思再與公爺為敵,此回京都,我準備向太尉告罪,自承己過,解甲歸田。”</p>
他上了馬,轉過身子道:“公爺,再見了,後會有期。”</p>
吳明道:“李兄文武雙全,是天下少有的雄傑,又何必說此喪氣話。本公期待與你並肩作戰的一天。”</p>
在大阿攻防戰中,李源坐騎不慎遺失。現在他騎的馬,還是吳明贈與的,馬雖不凡,但也隻是普通駿馬,自不能與原來的坐騎相提並論。李源黑塔似的身子壓上去,那馬大不適應,打著響鼻,在原地不停的打著轉。他抖了抖韁繩,止住了坐騎的躁動,笑了笑道:“公爺,吾意亦然。”</p>
他掃了吳明身後的一眾將領一眼,在簡飛揚身上頓了頓,才笑了笑道:“可每個人都有牽掛,時過境遷,我非昔日之李源,而你也不是那個了無牽掛的侍衛了,就算現在投降於你,公爺可敢用否?”</p>
這話不無揶揄,卻也說的事實。想起商羽坤對自己的建言,吳明心頭在歎了口氣之餘,更是無話可說,他拱了拱手道:“如此,本公不再囉嗦,李兄保重,一路順風。”</p>
李源在馬上回了一禮,又向吳明身後諸將行了個羅圈揖,才道:“如此,在下告辭,感謝諸位盛情。”</p>
說完之後,他一夾馬身,坐騎開始加速,順著大道朝前衝去。大阿的東門通往京都,平時熙熙攘攘,人流如織,也是最繁華的。可如今大阿落於中西之手,商旅早已斷絕,平時絡繹不絕的驛道,此時冷冷清清,也沒幾個人。李源縱馬疾馳,隻一小會,一人一馬就成了個小黑點,消失於遠方。</p>
吳明歎了口氣,半晌不語,他身後的商羽坤同樣歎了口氣。兩人相隔不遠,吳明自然聽見了。他轉過頭,看著商羽坤苦笑道:“商兄,我想招降李源,你一直持反對態度,如今得償所願,你應高興才是,怎麽也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p>
商羽坤仍望著遠方出神,聞言回過神來道:“公爺,若是李源真降於你,你準備如何安置?”</p>
真降於我?吳明眉頭大皺,那可真有些難辦。一旦李源真降,中西還真不好安置這員騎將,不過這事也隻是個假設,吳明也不願多做討論,顧左右而言他道:“商兄說那些話來,如今已然釋放李源,就會重提,就如昨日黃花,空說無益,何必自增煩惱。”</p>
商羽坤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什麽,但歎了口氣,最終什麽都沒說。</p>
※※※</p>
既然太後懿旨已到,大阿已無長呆下去的必要。眾人回城之後,就著手準備出征事宜。好在先前早已有備,倒不至於手忙腳亂。僅用了一晚,部隊就已整裝待發。隨著吳明一聲令下,二十萬大軍從大阿啟程,浩浩蕩蕩,沿著驛道向東而行。</p>
從大阿到京都,快馬疾馳要一天一夜,可若步行,耗費的時間卻多得多。京都作為東漢的首都,為天下第一雄城。龍望作為下屬省份,自然也差不到那裏去。連特雖為一省,但領地狹長,麵積不及龍望的一半,若以民生論,雙方差距更若雲泥。但龍望省因為長年征戰,北漢經常征兵,所以人口也有所減少。已至六月,田間的麥子大多熟了,有的地方業已收割,田間聳起高高的麥垛。但也有部分麥田已經荒蕪,地裏也長滿了雜草。</p>
二十萬大軍,聲勢自複不小。大隊人馬一路碾過,民眾避之唯恐不及,生怕被兵災波及。沿途村落空無一人,據探子匯報說,這些村寨淩亂不堪,顯然百姓走得匆忙,已無暇顧及許多。商羽坤大喜過望,這麽多人朝東逃命,會給京都帶來極大的供給壓力。可吳明心頭卻沉甸甸的。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還未交戰,就給民生帶來如此大的破壞,等雙方幾十人馬會獵於京都,又得有多少無辜的百姓遭殃?</p>
北漢主動撤軍,就是為了把拳頭收回來,集中兵力與南漢決戰,所以準備也極充分。越臨近目的地,其堅壁清野就越明顯。在第三天淩晨的時候,前方斥候來報,說還有半日就可到達京都。可道路兩旁的大樹,業已砍伐殆盡,田間的麥梗也焚燒完畢,到處漆黑一片,有的地方還冒著嫋嫋青煙。</p>
對方做得如此決絕,自會給後勤帶來極大的壓力。商羽坤的好心情也到了頭,在吳明身邊唉聲歎氣,愁得眉毛都快白了。</p>
吳明一軍主帥,自然待在中軍。騎在馬上抬頭望去,幾十萬大軍蜿蜒無際,正不可一世的前進著。看著哀聲歎氣的商羽坤,他不由安慰道:“堅壁清野,也是無可奈何之舉,其實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中西這幾年風調雨順,也算薄有積蓄。二十萬大軍耗費雖巨,但也能撐上一段時間,李鐵如此做,怕是白費心機了。”</p>
</p>
商羽坤卻搖了搖頭:“公爺委我重任,羽坤不敢懈怠。中西財政狀況,自是心知肚明,我所憂者,非是我軍後勤,而是朝廷。”</p>
“朝廷?”</p>
吳明心頭一動,頓時明白過來。太後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導致財政入不敷出。根本無甚餘糧可調,更致民變四起。去年葛義前來述職,也曾提過此事。說朝廷無糧安撫難民,導致難民四起,餓死者不計其數。唐軒無奈,隻得親自出馬,腆顏到雙匯借糧。葛義最終拗不過吳明,隻得順從其意,借了一百萬糧食給唐軒,還讓唐軒立了張借據。如今借條還在吳明手裏,雖說他未將此事放在心上,但此事僅過一年,那可能輕易淡忘。</p>
青麓山脈以北,就是一馬平川的京都平原,也是現在中西主力行進之地。以戰養戰,乃軍隊慣例。可北漢做得如此決絕,大軍在這片平原上,怕也找不到多少餘糧。而京都天下雄城,李鐵準備又足,饒是吳明自負機智,卻也不認為可以再施奇計,一鼓而勝。如此一來,即將到來的京都攻防戰,就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圍城戰。</p>
仗打到這個地步,什麽陰謀詭計都是空談,雙方比拚的,無外乎人力物力等綜合國力的較量。以南漢現今的狀況,那可能支持朝廷大軍在京都虛耗,一旦糧盡,就隻得退兵。如此一來,中西孤掌難鳴,要想攻下京都,無異癡心妄想。</p>
商羽坤是個實幹家,也知怨天尤人解決不了問題,就向吳明告罪道:“公爺,屬下這就去找左將軍商量後勤諸事,先告辭了。”</p>
吳明點了點頭:“去吧,辛苦商兄了。”</p>
眼見他騎著馬,一路朝後軍行去,吳明轉過頭,看著遼闊的原野出神。</p>
夏初的原野,怎麽也該生機勃勃,可經過焚燒砍伐後,卻與這四個字毫不沾邊。淒美,蒼涼,深沉。這裏天空,野草,叢林,小溪,色澤,甚至氣息。都沾染著濃重的兵戈味道。漆黑的原野一直向遠處延伸,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麥梗焚燒後的焦臭,還有樹木的清香。不,那不是清香,而是樹木被踐踏後的血腥味。有風吹過,就有漆黑的麥葉麥梗打著旋兒,四處飛揚。片片盡是飛旋的哀傷。</p>
烈日下,二十萬大軍氣勢如虹,仍在不可一世的前進著,卷起路邊的粉塵四處飛揚。吳明心下暗歎,國戰國戰,果然慘烈之極,李鐵拿京都做賭注,那也算孤注一擲了。未至京都,雙方就已開始交鋒,“李不要臉”的名字果然不是白叫的,不但對自己狠,對百姓更狠。</p>
而太後也非弱者,她將如何應對?</p>
他正想著,周吉從前方急急衝來,大聲道:“公爺,急報!”</p>
大軍行軍,斥候就是隊伍的眼睛,自然少不了。周吉人甚機靈,是個優秀的斥候,這次東征,吳明就委任他為先鋒,同事時統領斥候。他好歹一軍主將,更需調配人手,平時有事,多是屬下前來報告軍情,如今親身前往,肯定有重要軍情。</p>
出什麽事了?難道前方有變,吳明拉住了馬,等周吉在身邊停穩了,才道:“什麽事?講。”</p>
周吉翻身下馬:“稟公爺,我們發現李將軍了”</p>
“李將軍?那個李將軍?”吳明一時轉不過彎。</p>
周吉道:“李源,就是黑旋風李源呀。我們發現他時,不但昏倒在田埂邊,更說著胡話。屬下不敢妄自做主,隻得回稟公爺,聽候您發落。”</p>
吳明大吃一驚,是李源?李源甚是豪爽,人也灑脫不羈。到底出了什麽事,竟使得他昏倒在田埂邊,更說著胡話。</p>
他對周吉喝道:“在那裏?帶我去看看。”</p>
大阿雖幹旱少雨,但到了六月,已是夏季,老天怎麽也得表示一下,否則的話,一年四季都不下雨,也沒什麽機會了。</p>
昨日大阿就下了一場雨,雨下得不大,但也不算小。這場雨水剛好洗淨了城牆的血腥,也把地上的積塵衝去不少。當太陽升起的時候,空氣一片清新,整個城市也煥發出一股新意。不論是城內的街道,還是城外的石板路,行人都多了起來。畢竟戰爭過了這麽多天,人總要生存,要生存就得幹活,不可能老窩在家裏不出來。整個城市恢複了些許活力,在商羽坤的努力下,戰爭給大阿帶來的創傷,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恢複著。</p>
大阿的東門外,吳明正帶著商羽坤等幾個心腹,和李源依依惜別。他歎了口氣道:“李兄,自此一別,再見恐又兩難,多多珍重。”</p>
太後的懿旨已送達大阿,出征就這幾日。李源既然殺不得,綁在手裏又授人以柄,那就隻有釋放一途。根據原定計劃,要放李源也就這幾天。而昨日剛下過一場雨,天氣晴好,所謂擇日不如撞日,那就定在今日了。</p>
中西攻下大阿,進逼京都已成定居。李源也是不傻子,吳明口裏的兩難,自然是指放他回去,難免再次刀兵相向。他拱了拱手:“承蒙公爺照顧,感激不盡。李某怎好意思再與公爺為敵,此回京都,我準備向太尉告罪,自承己過,解甲歸田。”</p>
他上了馬,轉過身子道:“公爺,再見了,後會有期。”</p>
吳明道:“李兄文武雙全,是天下少有的雄傑,又何必說此喪氣話。本公期待與你並肩作戰的一天。”</p>
在大阿攻防戰中,李源坐騎不慎遺失。現在他騎的馬,還是吳明贈與的,馬雖不凡,但也隻是普通駿馬,自不能與原來的坐騎相提並論。李源黑塔似的身子壓上去,那馬大不適應,打著響鼻,在原地不停的打著轉。他抖了抖韁繩,止住了坐騎的躁動,笑了笑道:“公爺,吾意亦然。”</p>
他掃了吳明身後的一眾將領一眼,在簡飛揚身上頓了頓,才笑了笑道:“可每個人都有牽掛,時過境遷,我非昔日之李源,而你也不是那個了無牽掛的侍衛了,就算現在投降於你,公爺可敢用否?”</p>
這話不無揶揄,卻也說的事實。想起商羽坤對自己的建言,吳明心頭在歎了口氣之餘,更是無話可說,他拱了拱手道:“如此,本公不再囉嗦,李兄保重,一路順風。”</p>
李源在馬上回了一禮,又向吳明身後諸將行了個羅圈揖,才道:“如此,在下告辭,感謝諸位盛情。”</p>
說完之後,他一夾馬身,坐騎開始加速,順著大道朝前衝去。大阿的東門通往京都,平時熙熙攘攘,人流如織,也是最繁華的。可如今大阿落於中西之手,商旅早已斷絕,平時絡繹不絕的驛道,此時冷冷清清,也沒幾個人。李源縱馬疾馳,隻一小會,一人一馬就成了個小黑點,消失於遠方。</p>
吳明歎了口氣,半晌不語,他身後的商羽坤同樣歎了口氣。兩人相隔不遠,吳明自然聽見了。他轉過頭,看著商羽坤苦笑道:“商兄,我想招降李源,你一直持反對態度,如今得償所願,你應高興才是,怎麽也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p>
商羽坤仍望著遠方出神,聞言回過神來道:“公爺,若是李源真降於你,你準備如何安置?”</p>
真降於我?吳明眉頭大皺,那可真有些難辦。一旦李源真降,中西還真不好安置這員騎將,不過這事也隻是個假設,吳明也不願多做討論,顧左右而言他道:“商兄說那些話來,如今已然釋放李源,就會重提,就如昨日黃花,空說無益,何必自增煩惱。”</p>
商羽坤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什麽,但歎了口氣,最終什麽都沒說。</p>
※※※</p>
既然太後懿旨已到,大阿已無長呆下去的必要。眾人回城之後,就著手準備出征事宜。好在先前早已有備,倒不至於手忙腳亂。僅用了一晚,部隊就已整裝待發。隨著吳明一聲令下,二十萬大軍從大阿啟程,浩浩蕩蕩,沿著驛道向東而行。</p>
從大阿到京都,快馬疾馳要一天一夜,可若步行,耗費的時間卻多得多。京都作為東漢的首都,為天下第一雄城。龍望作為下屬省份,自然也差不到那裏去。連特雖為一省,但領地狹長,麵積不及龍望的一半,若以民生論,雙方差距更若雲泥。但龍望省因為長年征戰,北漢經常征兵,所以人口也有所減少。已至六月,田間的麥子大多熟了,有的地方業已收割,田間聳起高高的麥垛。但也有部分麥田已經荒蕪,地裏也長滿了雜草。</p>
二十萬大軍,聲勢自複不小。大隊人馬一路碾過,民眾避之唯恐不及,生怕被兵災波及。沿途村落空無一人,據探子匯報說,這些村寨淩亂不堪,顯然百姓走得匆忙,已無暇顧及許多。商羽坤大喜過望,這麽多人朝東逃命,會給京都帶來極大的供給壓力。可吳明心頭卻沉甸甸的。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還未交戰,就給民生帶來如此大的破壞,等雙方幾十人馬會獵於京都,又得有多少無辜的百姓遭殃?</p>
北漢主動撤軍,就是為了把拳頭收回來,集中兵力與南漢決戰,所以準備也極充分。越臨近目的地,其堅壁清野就越明顯。在第三天淩晨的時候,前方斥候來報,說還有半日就可到達京都。可道路兩旁的大樹,業已砍伐殆盡,田間的麥梗也焚燒完畢,到處漆黑一片,有的地方還冒著嫋嫋青煙。</p>
對方做得如此決絕,自會給後勤帶來極大的壓力。商羽坤的好心情也到了頭,在吳明身邊唉聲歎氣,愁得眉毛都快白了。</p>
吳明一軍主帥,自然待在中軍。騎在馬上抬頭望去,幾十萬大軍蜿蜒無際,正不可一世的前進著。看著哀聲歎氣的商羽坤,他不由安慰道:“堅壁清野,也是無可奈何之舉,其實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中西這幾年風調雨順,也算薄有積蓄。二十萬大軍耗費雖巨,但也能撐上一段時間,李鐵如此做,怕是白費心機了。”</p>
</p>
商羽坤卻搖了搖頭:“公爺委我重任,羽坤不敢懈怠。中西財政狀況,自是心知肚明,我所憂者,非是我軍後勤,而是朝廷。”</p>
“朝廷?”</p>
吳明心頭一動,頓時明白過來。太後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導致財政入不敷出。根本無甚餘糧可調,更致民變四起。去年葛義前來述職,也曾提過此事。說朝廷無糧安撫難民,導致難民四起,餓死者不計其數。唐軒無奈,隻得親自出馬,腆顏到雙匯借糧。葛義最終拗不過吳明,隻得順從其意,借了一百萬糧食給唐軒,還讓唐軒立了張借據。如今借條還在吳明手裏,雖說他未將此事放在心上,但此事僅過一年,那可能輕易淡忘。</p>
青麓山脈以北,就是一馬平川的京都平原,也是現在中西主力行進之地。以戰養戰,乃軍隊慣例。可北漢做得如此決絕,大軍在這片平原上,怕也找不到多少餘糧。而京都天下雄城,李鐵準備又足,饒是吳明自負機智,卻也不認為可以再施奇計,一鼓而勝。如此一來,即將到來的京都攻防戰,就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圍城戰。</p>
仗打到這個地步,什麽陰謀詭計都是空談,雙方比拚的,無外乎人力物力等綜合國力的較量。以南漢現今的狀況,那可能支持朝廷大軍在京都虛耗,一旦糧盡,就隻得退兵。如此一來,中西孤掌難鳴,要想攻下京都,無異癡心妄想。</p>
商羽坤是個實幹家,也知怨天尤人解決不了問題,就向吳明告罪道:“公爺,屬下這就去找左將軍商量後勤諸事,先告辭了。”</p>
吳明點了點頭:“去吧,辛苦商兄了。”</p>
眼見他騎著馬,一路朝後軍行去,吳明轉過頭,看著遼闊的原野出神。</p>
夏初的原野,怎麽也該生機勃勃,可經過焚燒砍伐後,卻與這四個字毫不沾邊。淒美,蒼涼,深沉。這裏天空,野草,叢林,小溪,色澤,甚至氣息。都沾染著濃重的兵戈味道。漆黑的原野一直向遠處延伸,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麥梗焚燒後的焦臭,還有樹木的清香。不,那不是清香,而是樹木被踐踏後的血腥味。有風吹過,就有漆黑的麥葉麥梗打著旋兒,四處飛揚。片片盡是飛旋的哀傷。</p>
烈日下,二十萬大軍氣勢如虹,仍在不可一世的前進著,卷起路邊的粉塵四處飛揚。吳明心下暗歎,國戰國戰,果然慘烈之極,李鐵拿京都做賭注,那也算孤注一擲了。未至京都,雙方就已開始交鋒,“李不要臉”的名字果然不是白叫的,不但對自己狠,對百姓更狠。</p>
而太後也非弱者,她將如何應對?</p>
他正想著,周吉從前方急急衝來,大聲道:“公爺,急報!”</p>
大軍行軍,斥候就是隊伍的眼睛,自然少不了。周吉人甚機靈,是個優秀的斥候,這次東征,吳明就委任他為先鋒,同事時統領斥候。他好歹一軍主將,更需調配人手,平時有事,多是屬下前來報告軍情,如今親身前往,肯定有重要軍情。</p>
出什麽事了?難道前方有變,吳明拉住了馬,等周吉在身邊停穩了,才道:“什麽事?講。”</p>
周吉翻身下馬:“稟公爺,我們發現李將軍了”</p>
“李將軍?那個李將軍?”吳明一時轉不過彎。</p>
周吉道:“李源,就是黑旋風李源呀。我們發現他時,不但昏倒在田埂邊,更說著胡話。屬下不敢妄自做主,隻得回稟公爺,聽候您發落。”</p>
吳明大吃一驚,是李源?李源甚是豪爽,人也灑脫不羈。到底出了什麽事,竟使得他昏倒在田埂邊,更說著胡話。</p>
他對周吉喝道:“在那裏?帶我去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