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站在姊顏立場的人,也隻是少數,大多數人都在猜測帝師的態度,連禮部尚書也在小心的看著姊顏道臉色。
謝運看到這一幕,心中微歎,不過也好,說明他們已經從心底裏開始敬畏姊顏,姊顏的地位不會動搖。
既然有了太子,帝師自然是識相的讓出主位,讓太子主持朝局。
但是姊顏從始至終沒有再發一言,大家都覺得她很不滿,一個個的心中冒出許多想法。
幸好太子能幹,主持朝政不僅沒有出錯,一番表現也可圈可點。
早朝散了之後,大家三三兩兩的走出去,小聲討論著什麽,姊顏並不和誰同行,隻有她一人,大步往外走去。
太子拋下來傳話的皇帝近侍,緊趕兩步,“帝師留步。”
“太子還是去向陛下回話吧,本座有事,先回府了。”
說完不給他搭話的機會,轉身就走了。
這一幕被許多人看到,想必很快就會傳出帝師不滿太子的傳聞了。
“燁王殿下。”
燁王轉身驚詫道,“帝師找我?”
“不錯,本座有事要問殿下,邊走邊說吧。”
太子在大殿門口看著二人並排離去,心中到底有些不是滋味。
那近侍見此情形,也不敢打擾,待帝師二人走遠了,才道,“太子殿下,陛下在等著殿下。”
“知道了,走吧。”
而姊顏自然不會理會旁人都猜測,隻是和燁王道,“如今儲位之爭已經塵埃落定,殿下有何打算,是和陵王一樣前往封地,還是留在京城。”
燁王不答反問,“帝師怎知這就是塵埃落定了,隻要父皇想,太子之位隨時可以易主。”
“因為楚國不能再折騰了,隻要太子沒有大錯,他的地位就不能被動搖。”
“果然,帝師是在幫太子,帝師不用看我,在本王被踢出局的時候,就已經是局外人了,本王站在局外,看的自然清楚,一個可以對抗帝師的太子,在這個時候,才更能凝聚人心,帝師為大局考慮的精神,毋庸置疑。”
姊顏心道,燁王的確是個聰明人,若不是有些優柔寡斷,太子之位還不是他的囊中之物。
“無論兩位殿下誰做太子,我們都會盡力輔佐,我們的職責是定國安民,不是舞弄權術。”
“被人誤解,謾罵也無所謂嗎?”
姊顏微微一笑,“那些人啊,除了猜疑,謾罵,什麽也做不了,就讓他們發泄一下好了。”
“連帝師都甘願做他的墊腳石,本王作為大楚皇子,自然要識大體,是去是留,本王都聽太子的吩咐,隻要大楚需要,本王義不容辭。”
這就是說隻要太子願意信任,他就會留下來輔助他。
姊顏心道,那就留下來共襄盛世吧。
“太子肯定很高興殿下這樣想。”
“希望吧。”
二人到宮門口分別,燁王坐上馬車,掀開簾子看那人翻身上馬,打馬而去衣袂翻飛的樣子。
本應該是鮮衣怒馬逍遙江湖,卻扛起了一國重任,纖細的身子也不肯彎一分。
近侍帶著太子麵見皇帝。
近侍先進寢宮道,“啟稟陛下,太子殿下到了。”
想了想又道,“帝師方才一句話打發了太子殿下,反而去跟燁王殿下十分親近。”
皇帝露出一絲了然的神色,年輕人,到底是沉不住氣。
太子進來,“兒臣見過父皇。”
“朕沒有告訴你,而是直接在朝堂上宣布了冊封的聖旨,今日感覺如何?”
“除了有些突然,其它的兒臣還應付得來。”
“帝師怎麽說?”
“今日帝師倒是沒有發表意見,想來帝師是想給兒臣表現的機會,若是一個早朝的應付不了,更談不上服眾了。”
“太子真這樣想?”
“兒臣確實是這樣認為,難道帝師還有其它考慮?”
“想必她是不滿有人來分她的權罷了。”
太子正色道,“這權本就不是帝師的,何來分權之說,帝師與君主,儲君的權利都是有數的,先前是父皇身體不好,又無儲君,才讓帝師總理朝政,如今父皇信任,讓兒臣做了太子,那她們自然應該交出那一部分權利,說到底帝師的職責就是監察和調度之責,隻要兒臣沒有錯處,她便不能如何。”
“好,你想的明白就好,隻是你現在初登太子之位,他們早已立威,在朝臣和百姓心中的地位難以動搖,再者姊顏這個孩子,性情不定,不好相處。你要注意。”
意思就是沒有把握不要輕易惹她唄。
“兒臣明白,兒臣不會讓父皇失望。”
皇帝隻覺得這個太子越看越順眼,看來沒選錯,不然以燁王的性情,哪裏敢和帝師對著來。
“燁王是你的長兄,這次朕就這樣立你為太子,他必然心中難受,你要多多關心,他沒有錯處,辦事也讓人放心,若是可以,朕希望你們兄弟同心,共同對敵。”
這對敵,對的是外敵,還是政敵那就不知道來。
“兒臣雖然為皇兄惋惜,但兒臣相信自己比皇兄更適合做太子。”
皇帝道,“既然你已經是大楚太子,朕不會幹預你太多決定,朕找你來除了囑咐你這些,還要將一些東西交給你。”
徐公公連忙把桌上的托盤端到太子麵前。
太子拿起那些地圖信件翻了一遍,“這些是軍事布防圖和具體的調兵調物資的記錄。”
“沒錯,這些就是重新排布過後都軍事分布圖,隻有朕和兩位帝師知道全部信息,現在把它交給你。”
“兒臣一定會認真記在心裏。”
“有件事,朕也要告訴你。”
太子見他表情嚴肅,不禁鄒起眉頭。
“我李家代代相傳的理想,就是揮師南下,不再受人掣肘,而學宮那邊,自從三百年前我李家先祖和謝玄抬高帝師的地位之後。
曆代帝師和學宮一直在為這個目標而努力,百年前的動亂打亂了計劃,不過姊顏二人說如今已經重新準備妥當,並且認為如今就是實現計劃的好時機,希望朕支持這個決定。”
太子到底是驚訝的,看來自己的夢想,不是虛妄,而是曆代楚帝和帝師的夢想,他們為此準備了數百年,隻為了等一個機會。
“父皇是說,他們不隻是想保住大楚,而是南下吞並商國和晉國,永遠地除去後顧之憂。”
皇帝點點頭,表示肯定。
太子想起那二人的作風,真正的目標,是一統天下吧。
逼迫自己冷靜下來,正色道,“這些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決定的事情,不能熱血上頭就衝動行事,兒臣一定會和帝師好生交流,父皇,兒臣還有一事,希望父皇支持。”
“你說。”
“刑部尚書一職空缺,但是刑部的人暫時不能信任,兒臣以為,可以將大理寺卿舒大人調往刑部為刑部尚書,刑部與大理寺的職能相近,舒大人為人正直,一來可以鎮壓刑部剩餘的宵小之輩,二來可以保證刑部的正常工作。”
“嗯,你考慮的不錯,舒賦堪當此任,那你認為大理寺卿由誰擔任。”
“大理寺少卿林遠,是舒大人一手提拔起來的,性情與舒大人有幾分相似,但是心思更為細膩縝密,頗有可栽培之處,況且近半年來,朝中官員變動很大,也需要新鮮的血液。”
皇帝心知這也是太子培植自己真正心腹的手段,看來他也很有緊迫感,帝師的確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舒賦調任,朕準了,隻是林遠雖然有能力,但還是太年輕,你還是慎重考慮。”
“兒臣遵旨,再者就是功臣行賞一事,因為國事為先,那些功臣都還沒有論功行賞,尤其是薑瑜,為了國事多次挺身走險,行事穩妥,兒臣認為可以重用。”
“嗯,功臣不可不賞,你是太子,你看著辦就是,薑瑜是個可靠的,多多培養吧。”
“父皇英明。”
說了半天,這些人都和謝靈脫不了關係,怎麽有才有能力的人都在他身邊了,看來太子提前取得了謝靈的忠心,也算是勝了旁人一籌了。
“做了太子,眼光要放的長遠一些,京中也有許多優秀的子弟,要用慧眼去發現,任用賢能也是太子的必備品德之一,不過也不必太過了,你自己把握好度。”
“兒臣知道了。”
“你說如果你和帝師意見不合,謝靈會堅定的輔佐你,還是偏向帝師。”
“兒臣認為帝師不會做危害楚國之事,這也是我們的共通之處,如果一定要選的話,謝靈會堅持自己的選擇,而不是向帝師妥協。”
“哦?”
“因為帝師是他的朋友,親人,也是他不可多得的對手。”
是啊,謝靈和姊顏,天沉,都是多麽驕傲的人啊,怎麽會允許別人想讓,怎麽會允許自己相讓呢。
“你回去吧,好好準備。”
“兒臣告退。”
太子走後,一道封南貴妃為皇貴妃,暫時代替皇後管理後宮的旨意也送到了後宮。
“去帝師府。”
馬車走了不遠,太子又道,“算了,還是回府吧。”
“是。”
回到府中,有人在自家院子裏喝酒。
“賀少俠?你怎麽在這裏。”
謝運看到這一幕,心中微歎,不過也好,說明他們已經從心底裏開始敬畏姊顏,姊顏的地位不會動搖。
既然有了太子,帝師自然是識相的讓出主位,讓太子主持朝局。
但是姊顏從始至終沒有再發一言,大家都覺得她很不滿,一個個的心中冒出許多想法。
幸好太子能幹,主持朝政不僅沒有出錯,一番表現也可圈可點。
早朝散了之後,大家三三兩兩的走出去,小聲討論著什麽,姊顏並不和誰同行,隻有她一人,大步往外走去。
太子拋下來傳話的皇帝近侍,緊趕兩步,“帝師留步。”
“太子還是去向陛下回話吧,本座有事,先回府了。”
說完不給他搭話的機會,轉身就走了。
這一幕被許多人看到,想必很快就會傳出帝師不滿太子的傳聞了。
“燁王殿下。”
燁王轉身驚詫道,“帝師找我?”
“不錯,本座有事要問殿下,邊走邊說吧。”
太子在大殿門口看著二人並排離去,心中到底有些不是滋味。
那近侍見此情形,也不敢打擾,待帝師二人走遠了,才道,“太子殿下,陛下在等著殿下。”
“知道了,走吧。”
而姊顏自然不會理會旁人都猜測,隻是和燁王道,“如今儲位之爭已經塵埃落定,殿下有何打算,是和陵王一樣前往封地,還是留在京城。”
燁王不答反問,“帝師怎知這就是塵埃落定了,隻要父皇想,太子之位隨時可以易主。”
“因為楚國不能再折騰了,隻要太子沒有大錯,他的地位就不能被動搖。”
“果然,帝師是在幫太子,帝師不用看我,在本王被踢出局的時候,就已經是局外人了,本王站在局外,看的自然清楚,一個可以對抗帝師的太子,在這個時候,才更能凝聚人心,帝師為大局考慮的精神,毋庸置疑。”
姊顏心道,燁王的確是個聰明人,若不是有些優柔寡斷,太子之位還不是他的囊中之物。
“無論兩位殿下誰做太子,我們都會盡力輔佐,我們的職責是定國安民,不是舞弄權術。”
“被人誤解,謾罵也無所謂嗎?”
姊顏微微一笑,“那些人啊,除了猜疑,謾罵,什麽也做不了,就讓他們發泄一下好了。”
“連帝師都甘願做他的墊腳石,本王作為大楚皇子,自然要識大體,是去是留,本王都聽太子的吩咐,隻要大楚需要,本王義不容辭。”
這就是說隻要太子願意信任,他就會留下來輔助他。
姊顏心道,那就留下來共襄盛世吧。
“太子肯定很高興殿下這樣想。”
“希望吧。”
二人到宮門口分別,燁王坐上馬車,掀開簾子看那人翻身上馬,打馬而去衣袂翻飛的樣子。
本應該是鮮衣怒馬逍遙江湖,卻扛起了一國重任,纖細的身子也不肯彎一分。
近侍帶著太子麵見皇帝。
近侍先進寢宮道,“啟稟陛下,太子殿下到了。”
想了想又道,“帝師方才一句話打發了太子殿下,反而去跟燁王殿下十分親近。”
皇帝露出一絲了然的神色,年輕人,到底是沉不住氣。
太子進來,“兒臣見過父皇。”
“朕沒有告訴你,而是直接在朝堂上宣布了冊封的聖旨,今日感覺如何?”
“除了有些突然,其它的兒臣還應付得來。”
“帝師怎麽說?”
“今日帝師倒是沒有發表意見,想來帝師是想給兒臣表現的機會,若是一個早朝的應付不了,更談不上服眾了。”
“太子真這樣想?”
“兒臣確實是這樣認為,難道帝師還有其它考慮?”
“想必她是不滿有人來分她的權罷了。”
太子正色道,“這權本就不是帝師的,何來分權之說,帝師與君主,儲君的權利都是有數的,先前是父皇身體不好,又無儲君,才讓帝師總理朝政,如今父皇信任,讓兒臣做了太子,那她們自然應該交出那一部分權利,說到底帝師的職責就是監察和調度之責,隻要兒臣沒有錯處,她便不能如何。”
“好,你想的明白就好,隻是你現在初登太子之位,他們早已立威,在朝臣和百姓心中的地位難以動搖,再者姊顏這個孩子,性情不定,不好相處。你要注意。”
意思就是沒有把握不要輕易惹她唄。
“兒臣明白,兒臣不會讓父皇失望。”
皇帝隻覺得這個太子越看越順眼,看來沒選錯,不然以燁王的性情,哪裏敢和帝師對著來。
“燁王是你的長兄,這次朕就這樣立你為太子,他必然心中難受,你要多多關心,他沒有錯處,辦事也讓人放心,若是可以,朕希望你們兄弟同心,共同對敵。”
這對敵,對的是外敵,還是政敵那就不知道來。
“兒臣雖然為皇兄惋惜,但兒臣相信自己比皇兄更適合做太子。”
皇帝道,“既然你已經是大楚太子,朕不會幹預你太多決定,朕找你來除了囑咐你這些,還要將一些東西交給你。”
徐公公連忙把桌上的托盤端到太子麵前。
太子拿起那些地圖信件翻了一遍,“這些是軍事布防圖和具體的調兵調物資的記錄。”
“沒錯,這些就是重新排布過後都軍事分布圖,隻有朕和兩位帝師知道全部信息,現在把它交給你。”
“兒臣一定會認真記在心裏。”
“有件事,朕也要告訴你。”
太子見他表情嚴肅,不禁鄒起眉頭。
“我李家代代相傳的理想,就是揮師南下,不再受人掣肘,而學宮那邊,自從三百年前我李家先祖和謝玄抬高帝師的地位之後。
曆代帝師和學宮一直在為這個目標而努力,百年前的動亂打亂了計劃,不過姊顏二人說如今已經重新準備妥當,並且認為如今就是實現計劃的好時機,希望朕支持這個決定。”
太子到底是驚訝的,看來自己的夢想,不是虛妄,而是曆代楚帝和帝師的夢想,他們為此準備了數百年,隻為了等一個機會。
“父皇是說,他們不隻是想保住大楚,而是南下吞並商國和晉國,永遠地除去後顧之憂。”
皇帝點點頭,表示肯定。
太子想起那二人的作風,真正的目標,是一統天下吧。
逼迫自己冷靜下來,正色道,“這些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決定的事情,不能熱血上頭就衝動行事,兒臣一定會和帝師好生交流,父皇,兒臣還有一事,希望父皇支持。”
“你說。”
“刑部尚書一職空缺,但是刑部的人暫時不能信任,兒臣以為,可以將大理寺卿舒大人調往刑部為刑部尚書,刑部與大理寺的職能相近,舒大人為人正直,一來可以鎮壓刑部剩餘的宵小之輩,二來可以保證刑部的正常工作。”
“嗯,你考慮的不錯,舒賦堪當此任,那你認為大理寺卿由誰擔任。”
“大理寺少卿林遠,是舒大人一手提拔起來的,性情與舒大人有幾分相似,但是心思更為細膩縝密,頗有可栽培之處,況且近半年來,朝中官員變動很大,也需要新鮮的血液。”
皇帝心知這也是太子培植自己真正心腹的手段,看來他也很有緊迫感,帝師的確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舒賦調任,朕準了,隻是林遠雖然有能力,但還是太年輕,你還是慎重考慮。”
“兒臣遵旨,再者就是功臣行賞一事,因為國事為先,那些功臣都還沒有論功行賞,尤其是薑瑜,為了國事多次挺身走險,行事穩妥,兒臣認為可以重用。”
“嗯,功臣不可不賞,你是太子,你看著辦就是,薑瑜是個可靠的,多多培養吧。”
“父皇英明。”
說了半天,這些人都和謝靈脫不了關係,怎麽有才有能力的人都在他身邊了,看來太子提前取得了謝靈的忠心,也算是勝了旁人一籌了。
“做了太子,眼光要放的長遠一些,京中也有許多優秀的子弟,要用慧眼去發現,任用賢能也是太子的必備品德之一,不過也不必太過了,你自己把握好度。”
“兒臣知道了。”
“你說如果你和帝師意見不合,謝靈會堅定的輔佐你,還是偏向帝師。”
“兒臣認為帝師不會做危害楚國之事,這也是我們的共通之處,如果一定要選的話,謝靈會堅持自己的選擇,而不是向帝師妥協。”
“哦?”
“因為帝師是他的朋友,親人,也是他不可多得的對手。”
是啊,謝靈和姊顏,天沉,都是多麽驕傲的人啊,怎麽會允許別人想讓,怎麽會允許自己相讓呢。
“你回去吧,好好準備。”
“兒臣告退。”
太子走後,一道封南貴妃為皇貴妃,暫時代替皇後管理後宮的旨意也送到了後宮。
“去帝師府。”
馬車走了不遠,太子又道,“算了,還是回府吧。”
“是。”
回到府中,有人在自家院子裏喝酒。
“賀少俠?你怎麽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