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下的戰鬥,竟然三成都是上境打下境,這已經遠遠超出往年任何一次天下論。縱使是平境相爭,亦是火藥味十足,仿佛是有深仇大恨一般。小半日下來,已有十數位劍塚弟子負傷,傷最重者被一劍刺穿小腹,幾乎擦著氣海的邊緣而過,若是再偏半分,立時便是道力崩散身死道消。
劍塚弟子全部被打出真火,開始幾人還稍微存著點到為止的念頭,到了後麵,上手就是重招。劍修殺力何等可怕,劍塚劍意又是那種一往無前的風格,以搏命的氣勢打出,旁觀的眾人看得是心驚膽戰。
演武台最外一圈有護宗大陣衍生出的護壁,被一道道劍氣道力衝擊得搖搖欲墜,雖然心知要攻破這護壁,非得八步以上全力施為,但一些境界低點的各派弟子依然難免被演武台上的氣勢衝擊得道心波動。有一些索性向自家師長告退,回到休息的地方調息。
劍台之上剩下的便逐漸隻有五步以上的弟子,長寧這樣依然堅持著留著不走的已是寥寥無幾。而試圖盡力跟上演武台內對攻的節奏,甚至試著在內心推演的低境界弟子,恐怕隻長寧一家,再無人敢如此了。
親曆過一場和五步境界的對攻,長寧心裏哪能不知道,這種幾乎性命相搏的打法,觀瞻下來於自身修行極有益處。縱使境界相差過大,但是但凡能抓到隻鱗半爪的一點道韻也是收獲極大。隻是萬一貪功冒進,道心失守,道力失控,被這些遠高於自己控製能力以外的道韻引動道力潮汐,經脈寸斷還是輕的,神魂受損,幾乎無力回天。
直到此時,長寧才領會到父親教給自己的那呼吸法門是何等有用。每當被演武台上自家師兄的劍意抑或是對方門派的各路道意引動得道心動蕩之時,那長久以來已經形成習慣的呼吸之法總能令長寧全身的氣血在幾乎就差一步便崩潰的邊緣之際穩定下來,從而恢複清明。那些高深道韻縱使一時無法理解,但其中所描繪的天道至理看過和沒看過便是天壤之別。
待到底蘊足夠,這些道韻便自然而然可以充作攀山的助力,如同長寧入門之時厚積薄發的那一千錘,又或者是與落長鈞的那一戰,水到渠成。
長寧的汗幾乎已經濕透了內衫,指節因為握拳過緊而泛著不正常的蒼白,氣海之中的道力早已震蕩平息反複循環,亂七八糟得不成樣子,堪堪維持在不將氣海崩毀的界限以內。
也正是因為先前積攢下來的劍意借著和落長鈞一戰而釋放出來,長寧的修為得以更進一步,才能承受得起這種程度的衝擊動蕩。
經脈隨著道力的衝刷而愈加堅韌,神魂亦隨著道力近乎野蠻奔流所帶來的陣陣劇痛而愈發凝實。
然而畢竟長寧才修行不久,縱然那呼吸法門如何神異,以他如今的體質,跨如此大的境界來感悟終究還是力有不逮。
又一次強行壓下一口逆血之後,長寧終於也向湛盧告退。一側的陶然帶著讚賞重重拍拍長寧肩膀。方才長寧氣息一陣陣紊亂,他在一側時刻準備助長寧鎮壓,隻是在他出手之前,那紊亂氣息便又平複。拋開長寧可能身懷的傳承不講,單是能忍下來道力衝刷經脈之痛,便已經疏為不易了,陶然當年在這一關上麵也沒少吃虧,自然懂得其中之苦。
離開劍台,平日裏本就冷清的山道之上,今日更加顯得寂寥。身後是陣陣兵器交擊和劍氣破空之聲,除此以外便隻有山風吹過石隙的嗚嗚呀呀聲。再走出一段路,甚至連比鬥聲都已經遙不可聞。
長寧神魂未定,時不時還會沉浸回剛才場場比鬥之中,腦袋一陣陣恍惚失神,腳下卻不停,有時依著習慣施展劍遁,信步而來,待到終於回過神之時,長寧發現自己竟然走到了劍塚九百九十九峰中位置極偏地形頗險的觀末峰。
觀末峰聲名並不顯,前人劍痕寥寥,亦不與各主峰要道相連,除了一山怪石以外,連草木都甚是稀疏。
長寧站定,卻不返回。
天色已暮,萬籟俱寂。然而即使是觀末峰,此刻也寂靜得過分了一點。
直覺帶來一絲危險的預警。
頸後寒意一閃而逝,長寧矮身翻滾出數尺,原先站立的位置赫然插著一支羽箭。羽箭飛來無聲,入土過半,卻無道力殘留,顯然射箭者有著足夠強悍的力量。
然而長寧心下也因此稍定。
不以道力禦兵而襲,來敵當是三步以內,尚不是必死之局。
雖然不知道對方是哪派弟子,因何而襲,長寧卻不打算多問。翻滾之時,長劍便出鞘入手,橫在身前,起了一個守勢。
周圍寂靜依舊,並沒有接踵而至疾風暴雨般的追擊。
長寧絲毫沒有鬆懈。當初還在西極的小山村裏的時候,大人們便已經講過,山中狩獵,任何情況下都不要以為自己處於一個安全的境況之下。太多猛獸隻等人稍有懈怠,便抓住這一點點的破綻,從最隱秘的藏身處突襲而來。
此刻亦然。
不知過了多久,來敵仿佛終於失去了耐性,第二枚羽箭從和剛才完全相反的方向激射而至。早有準備的長寧隻揮劍一撥,那羽箭便失去了準頭飛向一邊。
不等對方反應,長寧長劍挑起一顆石子,便彈向羽箭飛來的方向。
如泥牛入海,沒有任何反應。
獵手與獵物的互相試探,於無聲中悄然展開。
劍塚弟子全部被打出真火,開始幾人還稍微存著點到為止的念頭,到了後麵,上手就是重招。劍修殺力何等可怕,劍塚劍意又是那種一往無前的風格,以搏命的氣勢打出,旁觀的眾人看得是心驚膽戰。
演武台最外一圈有護宗大陣衍生出的護壁,被一道道劍氣道力衝擊得搖搖欲墜,雖然心知要攻破這護壁,非得八步以上全力施為,但一些境界低點的各派弟子依然難免被演武台上的氣勢衝擊得道心波動。有一些索性向自家師長告退,回到休息的地方調息。
劍台之上剩下的便逐漸隻有五步以上的弟子,長寧這樣依然堅持著留著不走的已是寥寥無幾。而試圖盡力跟上演武台內對攻的節奏,甚至試著在內心推演的低境界弟子,恐怕隻長寧一家,再無人敢如此了。
親曆過一場和五步境界的對攻,長寧心裏哪能不知道,這種幾乎性命相搏的打法,觀瞻下來於自身修行極有益處。縱使境界相差過大,但是但凡能抓到隻鱗半爪的一點道韻也是收獲極大。隻是萬一貪功冒進,道心失守,道力失控,被這些遠高於自己控製能力以外的道韻引動道力潮汐,經脈寸斷還是輕的,神魂受損,幾乎無力回天。
直到此時,長寧才領會到父親教給自己的那呼吸法門是何等有用。每當被演武台上自家師兄的劍意抑或是對方門派的各路道意引動得道心動蕩之時,那長久以來已經形成習慣的呼吸之法總能令長寧全身的氣血在幾乎就差一步便崩潰的邊緣之際穩定下來,從而恢複清明。那些高深道韻縱使一時無法理解,但其中所描繪的天道至理看過和沒看過便是天壤之別。
待到底蘊足夠,這些道韻便自然而然可以充作攀山的助力,如同長寧入門之時厚積薄發的那一千錘,又或者是與落長鈞的那一戰,水到渠成。
長寧的汗幾乎已經濕透了內衫,指節因為握拳過緊而泛著不正常的蒼白,氣海之中的道力早已震蕩平息反複循環,亂七八糟得不成樣子,堪堪維持在不將氣海崩毀的界限以內。
也正是因為先前積攢下來的劍意借著和落長鈞一戰而釋放出來,長寧的修為得以更進一步,才能承受得起這種程度的衝擊動蕩。
經脈隨著道力的衝刷而愈加堅韌,神魂亦隨著道力近乎野蠻奔流所帶來的陣陣劇痛而愈發凝實。
然而畢竟長寧才修行不久,縱然那呼吸法門如何神異,以他如今的體質,跨如此大的境界來感悟終究還是力有不逮。
又一次強行壓下一口逆血之後,長寧終於也向湛盧告退。一側的陶然帶著讚賞重重拍拍長寧肩膀。方才長寧氣息一陣陣紊亂,他在一側時刻準備助長寧鎮壓,隻是在他出手之前,那紊亂氣息便又平複。拋開長寧可能身懷的傳承不講,單是能忍下來道力衝刷經脈之痛,便已經疏為不易了,陶然當年在這一關上麵也沒少吃虧,自然懂得其中之苦。
離開劍台,平日裏本就冷清的山道之上,今日更加顯得寂寥。身後是陣陣兵器交擊和劍氣破空之聲,除此以外便隻有山風吹過石隙的嗚嗚呀呀聲。再走出一段路,甚至連比鬥聲都已經遙不可聞。
長寧神魂未定,時不時還會沉浸回剛才場場比鬥之中,腦袋一陣陣恍惚失神,腳下卻不停,有時依著習慣施展劍遁,信步而來,待到終於回過神之時,長寧發現自己竟然走到了劍塚九百九十九峰中位置極偏地形頗險的觀末峰。
觀末峰聲名並不顯,前人劍痕寥寥,亦不與各主峰要道相連,除了一山怪石以外,連草木都甚是稀疏。
長寧站定,卻不返回。
天色已暮,萬籟俱寂。然而即使是觀末峰,此刻也寂靜得過分了一點。
直覺帶來一絲危險的預警。
頸後寒意一閃而逝,長寧矮身翻滾出數尺,原先站立的位置赫然插著一支羽箭。羽箭飛來無聲,入土過半,卻無道力殘留,顯然射箭者有著足夠強悍的力量。
然而長寧心下也因此稍定。
不以道力禦兵而襲,來敵當是三步以內,尚不是必死之局。
雖然不知道對方是哪派弟子,因何而襲,長寧卻不打算多問。翻滾之時,長劍便出鞘入手,橫在身前,起了一個守勢。
周圍寂靜依舊,並沒有接踵而至疾風暴雨般的追擊。
長寧絲毫沒有鬆懈。當初還在西極的小山村裏的時候,大人們便已經講過,山中狩獵,任何情況下都不要以為自己處於一個安全的境況之下。太多猛獸隻等人稍有懈怠,便抓住這一點點的破綻,從最隱秘的藏身處突襲而來。
此刻亦然。
不知過了多久,來敵仿佛終於失去了耐性,第二枚羽箭從和剛才完全相反的方向激射而至。早有準備的長寧隻揮劍一撥,那羽箭便失去了準頭飛向一邊。
不等對方反應,長寧長劍挑起一顆石子,便彈向羽箭飛來的方向。
如泥牛入海,沒有任何反應。
獵手與獵物的互相試探,於無聲中悄然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