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著書立言,傳世錄,參八皇子
這個禦史能處,有事他真噴 作者:愛喝闊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府。</p>
李青剛一進門,一直在門口候著的彪叔就迎了上來。</p>
“老爺,您回來了。上次來的兩位王公子,帶著他們的父親和祖父來拜訪您,已經等了您好一會兒了。如今正在正堂喝茶。”</p>
“王琰兩兄弟,還有他們的父親和祖父?”</p>
清源王氏,一門三代,代代狀元。</p>
這在大周已如雷貫耳,李青也多有聽聞。</p>
王琰的祖父王珵,官居尚書左仆射,是尚書省的二把手。</p>
他父親王屹,如今是翰林院侍講學士。</p>
平日為天符帝進讀書史,講解經義,備顧問應對。</p>
可以說是最親近天符帝的一批人之一。</p>
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是狀元。</p>
到了王琰這一代,遇到了李青,丟了狀元隻取了探花。</p>
當然,也是因為王琰相貌上的確遠勝於孔德祥。</p>
否則他當是榜眼。</p>
不過到了殿試一甲,榜眼和探花也沒什麽不同。</p>
若是給孔德祥選擇的機會,他會毫不猶豫的放棄榜眼而選擇探花。</p>
畢竟探花是公認的相貌英俊。</p>
李青走到正堂,王琰祖孫四人,立馬起身,雙方都很客氣的見禮。</p>
“不知諸位來訪,所為何事?”眾人重新坐下之後,李青看著他們腳下帶來的一堆禮物,不由好奇的問道。</p>
尚書左仆射王珵道:“李大人,我這兩個不成器的孫子,想要拜在你的門牆之下。今日登門拜訪,便是為了此事。”</p>
王琰和王薪二人,俱都緊張的坐在一旁。</p>
生怕從李青口中聽到了拒絕。</p>
“拜在我門下?”李青吃了一驚,“老大人,我小王琰幾歲,與王薪同歲。自身亦才疏學淺,這……這不合適吧。”</p>
“李大人切莫自謙。”國字臉,看上去滿臉正氣的王屹一臉嚴肅的說道:“李大人一句知行合一致良知,引起天地異象,蘊含儒家至理。</p>
此言雖與我之祖師先賢朱齕的知先後行相悖,但我祖孫三人飽讀聖賢書,亦非淺薄之人,如何不知知行合一才是真理。</p>
有道是達者為師,我輩讀書人,何必拘泥於年齡?”</p>
李青聞言,頓時對眼前的翰林院侍講刮目相看。</p>
此人絲毫不拘泥於世俗,願意讓自己兒子拜在一個十幾歲少年門下,更能認識並承認祖師學說的錯誤。</p>
光是這兩點,就已經是這個世界絕大多數的讀書人做不到的。</p>
“先生,我兄弟二人,真想拜您為師,懇請您收下我們吧。”</p>
王琰和王薪兩人霍然起身,直接跪拜在李青身旁。</p>
李青回想起這段時間和兩人的接觸,他們的品性的確不錯。</p>
祖父和父親也不是迂腐之輩,家教家風想必也很好。</p>
孔聖尚有七十二弟子和三千門徒協助傳播自身學問道理。</p>
教化天下行教化之功德,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p>
李青沉吟片刻,心中下定決心。</p>
“你二人既如此心誠,那我便收下你們吧。”</p>
王琰、王薪二人聞言大喜。</p>
王珵和王屹,亦是臉上帶著笑容。</p>
他們研究過李青的學說,王琰效彷論語所寫的文章他們也看過。</p>
心中被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一往無前所震撼,被舍生取義所折服,也驚歎那推翻自家祖師朱齕知先後行的知行合一。</p>
如此大才,足以當王家兩兄弟的老師了。</p>
“好了,該行拜師禮了。”</p>
王珵開口,取出一幅孔聖畫像,掛在牆上。</p>
並請李青坐於上座。</p>
他和王屹,則站在一旁觀禮。</p>
“拜至聖先師!”</p>
隨著王珵一聲唱禮。</p>
王琰和王薪,麵色肅然的整理好各自的衣冠。</p>
然後麵朝孔聖畫像,雙膝跪地,鄭重的叩首九次。</p>
“起!”</p>
“拜先生!”</p>
二人起身,走到李青身前。</p>
依舊雙膝跪地,進行三叩首。</p>
叩首完畢,口中說道:</p>
“學生王琰,拜見老師。”</p>
“學生王薪,拜見老師。”</p>
王珵道:“敬茶。”</p>
二人接過王屹遞過來的茶杯,敬到李青麵前。</p>
李青一一喝過兩人的敬師茶,隨後說道:“都起來吧。”</p>
“謝老師。”</p>
二人起身後,又各自取了六禮束脩,贈給李青。</p>
這六禮束脩分別是芹菜,蓮子,紅豆,紅棗,桂圓,幹瘦肉條。</p>
這些束脩,都分別有各自的含義。</p>
其中芹菜寓意勤奮好學,業精於勤。</p>
蓮子寓意苦心教育。</p>
紅豆寓意著鴻運高照。</p>
紅棗寓意早早高中。當然,王琰和王薪已然高中進士。但按照禮製,仍舊要贈送。</p>
桂圓寓意功德圓滿。</p>
最後的幹瘦肉條,則表達弟子的心意。</p>
盡管李青也不缺這十條肉幹,但該有的規矩還是要遵守。</p>
雖然繁瑣複古,卻充滿儀式感。</p>
李青手下束脩之後,王珵大喊一聲:“禮成!”</p>
從此之後,王氏兩兄弟,就是他的入門弟子。</p>
李青所說的話,對王氏兄弟而言,就如同他父親和祖父所說的話,分量極重。</p>
拜師之後,王珵和王屹便離開了。</p>
留下王氏兄弟和李青單獨說話。</p>
“老師,拜師宴您看什麽時候舉辦?”王琰道。</p>
為了表達對師長的敬重,學生拜師之後,往往都要宴請老師的家人、同門師兄等。</p>
李青擺了擺手,道:“既已行過拜師禮,你我便是師生。這些繁文縟節便省去吧。”</p>
“那怎麽行!”</p>
王琰和王薪都急了。</p>
“若是拜師宴都不舉辦,傳出去豈不是讓別人看低了老師?”</p>
“我輩讀書人,隻需知行合一行聖賢道理,何須在乎旁人的眼光?”</p>
見李青堅持,王琰和王薪兄弟兩也沒辦法。</p>
最後,王琰拿出一疊紙張遞給李青。</p>
道:“老師,這是學生根據您的言語記錄下來的。學生想效彷論語,著成一本書。將您的學問和道理宣傳出去。”</p>
李青翻閱著紙上所寫之文,又聽王琰所說之言,頓感吃驚。</p>
按照他的計劃,著書立言,起碼得等自己的名聲達到大儒級別才行。</p>
沒想到這剛收的弟子,就已經開始替自己先一步進行了。</p>
著書立言,教化天下。這對李青而言,顯然是一件極好的事情。</p>
待李青看完之後,王琰又道:“請老師為此書命名。”</p>
李青想了片刻,道:“便叫傳世錄吧。”</p>
“傳世錄,傳世錄……”王琰嘴中念叨幾句,眼睛開始綻放光芒,“好,那便叫傳世錄!”</p>
“老師放心,我一定會認真記錄老師平日裏的言語,將其編入傳世錄中!讓天下讀書人,人人都讀傳世錄。”</p>
“還有我!老師,學生也要參與傳世錄的編寫!”一旁的王薪也激動的跟著叫嚷起來。</p>
三人在正堂,關於編寫傳世錄一事,進行詳聊。</p>
直至一個時辰之後,王琰和王薪才離開李府。</p>
回家的路上,王薪道:“哥,我覺得傳世錄不該像你那樣寫。有些地方稍微修改一下,會更好。”</p>
“哦?如何修改?”一聽到能讓傳世錄寫的更好,王琰頓時來了興趣。</p>
王薪道:“你看,你寫知行合一致良知這篇,有兩處地方被你忽略掉了。</p>
第一,天地異象啊!老師傳授你知行合一的時候,是不是天降異象文曲星大放光芒,並且伴隨著紫氣東來?</p>
這是聖賢之兆,連天地都認可了老師的學說,你怎能不寫進去呢?”</p>
王琰聞言,不斷點頭。</p>
“的確,我忽略掉這些了。沒把天地異象寫進去,反而是對老師的不尊重。這些天地異象,也更能左證老師學說的正確性。</p>
第二處呢?還有哪方麵是我忽略掉的?”</p>
王薪又道:“還有老師對你的誇獎啊!老師不是誇你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願違背內心去做認為不道德的事情,是君子行為嗎?</p>
</p>
你迷茫解開,豁然開朗時,老師還誇你孺子可教也。</p>
這兩點,你怎麽也不寫上去呢?”</p>
王琰瞪了王薪一眼,罵道:“傳世錄是宣揚老師之學問之學說,怎能將老師對我的誇讚之言也寫上去呢。你這不是胡鬧嗎!”</p>
王薪翻了個白眼,恨鐵不成鋼的說道:“哥啊!論語裏麵,不也記載了孔聖對弟子們的誇獎們。</p>
尤其是誇顏回的話,更是經常在論語裏出現。</p>
你自己聽聽,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p>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p>
子曰: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得祿,真於持身。</p>
更有後世之人評價顏回:欲學聖人且須學顏子。</p>
所以啊,我們若是編寫傳世錄,一定要將老師誇我們的話也加進去!</p>
這是求真!這樣的傳世錄,才是真實的傳世錄,而不是你編寫出來的虛假的傳世錄。</p>
難道你不想後世之人如評價一般我們?</p>
欲學李子且須學守仁與守義!”</p>
王薪說到最後,自己都開始產生幻想了。</p>
王守仁和王守義兩兄弟,將隨著傳世錄流傳千古!</p>
王琰聽完之後,沉默許久。</p>
快要走進家門的時候,才臉色堅定,道:</p>
“守義你說的對,不為求名,隻為求真。</p>
若我們編寫傳世錄,都不能如實記載老師所言,那就違背了知行合一。”</p>
……</p>
又一日過去。</p>
距離李青和長寧公主的婚期,隻剩下最後四天。</p>
剛到禦史台門口,李青就遇見了李謙。</p>
“大人。”</p>
李謙稽首作揖。</p>
兩人進入禦史台之後。</p>
李謙見附近無人,便悄悄道:“大人,昨日那永國的樂師,你還記得嗎?</p>
八名來自永國的樂師,還有那芳懈樓剛選出來的花魁梨落姑娘。</p>
都被八皇子給強行擄走了。</p>
據說那八名樂師,都是永國宮廷首席樂師上官璃的弟子。</p>
雖說八皇子向來紈絝跋扈,這種行為往日裏也不知道做了多少。</p>
可擄走永國宮廷首席樂師的弟子,一旦傳開,勢必會引來他國對我大周的攻訐,致使我大周顏麵掃地啊。”</p>
正常人都不會議論皇室之事。</p>
但承州李家,已經把寶壓在李青身上,想靠著李青更進一步。</p>
李謙自然也將李青當成自己人。</p>
也相信以李青的品德,必不會出賣自己。</p>
所以才會有此一說。</p>
“竟有此事?”李青表情凝重,道:“聽你所言,八皇子曆來紈絝,做過不少荒唐之事。</p>
又未曾聽說過刑部處罰過八皇子,看來是因為他皇子的身份,而不想得罪他。</p>
李謙,你持本官文書,速去刑部,看看是否有關於八皇子的桉件。</p>
若是找到,全部取來。”</p>
李謙聞言大驚失色,連忙勸說:</p>
“大人,難道您想參八皇子一本?萬萬慎重啊!</p>
八皇子是陛下最寵愛的幼子,又是長寧公主的胞弟。</p>
您參八皇子,落不到好處的!”</p>
李青狠狠的瞪了李謙一眼,十分嚴肅的說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本官既是禦史,陛下犯錯都得參,更何況是八皇子?”</p>
李謙縮了縮腦袋,萬萬沒有想到李青竟然如此剛正。</p>
一時之間,也不知道承州李家支持他的選擇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p>
李青快步走到辦公點,伏桉寫好文書,交給李謙。</p>
“速去刑部,調集與八皇子相關的桉件存檔。”</p>
“是,大人。”見李青態度如此強硬,李青隻能接過文書,硬著頭皮前往刑部。</p>
李謙走後,李青看著牆壁上昨天剛掛上去的四榮四恥警言。</p>
喃喃道:“一國之律法,不為天子動搖,更不為皇子動搖。</p>
八皇子擄掠永國樂師和芳懈樓花魁,明日朝堂之上先參他一本!</p>
待李謙從刑部取來相關桉件資料,如若八皇子真有種種類似的惡行,便拘他來禦史台,進行三司會審。”</p>
李青剛一進門,一直在門口候著的彪叔就迎了上來。</p>
“老爺,您回來了。上次來的兩位王公子,帶著他們的父親和祖父來拜訪您,已經等了您好一會兒了。如今正在正堂喝茶。”</p>
“王琰兩兄弟,還有他們的父親和祖父?”</p>
清源王氏,一門三代,代代狀元。</p>
這在大周已如雷貫耳,李青也多有聽聞。</p>
王琰的祖父王珵,官居尚書左仆射,是尚書省的二把手。</p>
他父親王屹,如今是翰林院侍講學士。</p>
平日為天符帝進讀書史,講解經義,備顧問應對。</p>
可以說是最親近天符帝的一批人之一。</p>
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是狀元。</p>
到了王琰這一代,遇到了李青,丟了狀元隻取了探花。</p>
當然,也是因為王琰相貌上的確遠勝於孔德祥。</p>
否則他當是榜眼。</p>
不過到了殿試一甲,榜眼和探花也沒什麽不同。</p>
若是給孔德祥選擇的機會,他會毫不猶豫的放棄榜眼而選擇探花。</p>
畢竟探花是公認的相貌英俊。</p>
李青走到正堂,王琰祖孫四人,立馬起身,雙方都很客氣的見禮。</p>
“不知諸位來訪,所為何事?”眾人重新坐下之後,李青看著他們腳下帶來的一堆禮物,不由好奇的問道。</p>
尚書左仆射王珵道:“李大人,我這兩個不成器的孫子,想要拜在你的門牆之下。今日登門拜訪,便是為了此事。”</p>
王琰和王薪二人,俱都緊張的坐在一旁。</p>
生怕從李青口中聽到了拒絕。</p>
“拜在我門下?”李青吃了一驚,“老大人,我小王琰幾歲,與王薪同歲。自身亦才疏學淺,這……這不合適吧。”</p>
“李大人切莫自謙。”國字臉,看上去滿臉正氣的王屹一臉嚴肅的說道:“李大人一句知行合一致良知,引起天地異象,蘊含儒家至理。</p>
此言雖與我之祖師先賢朱齕的知先後行相悖,但我祖孫三人飽讀聖賢書,亦非淺薄之人,如何不知知行合一才是真理。</p>
有道是達者為師,我輩讀書人,何必拘泥於年齡?”</p>
李青聞言,頓時對眼前的翰林院侍講刮目相看。</p>
此人絲毫不拘泥於世俗,願意讓自己兒子拜在一個十幾歲少年門下,更能認識並承認祖師學說的錯誤。</p>
光是這兩點,就已經是這個世界絕大多數的讀書人做不到的。</p>
“先生,我兄弟二人,真想拜您為師,懇請您收下我們吧。”</p>
王琰和王薪兩人霍然起身,直接跪拜在李青身旁。</p>
李青回想起這段時間和兩人的接觸,他們的品性的確不錯。</p>
祖父和父親也不是迂腐之輩,家教家風想必也很好。</p>
孔聖尚有七十二弟子和三千門徒協助傳播自身學問道理。</p>
教化天下行教化之功德,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p>
李青沉吟片刻,心中下定決心。</p>
“你二人既如此心誠,那我便收下你們吧。”</p>
王琰、王薪二人聞言大喜。</p>
王珵和王屹,亦是臉上帶著笑容。</p>
他們研究過李青的學說,王琰效彷論語所寫的文章他們也看過。</p>
心中被雖千萬人吾往矣的一往無前所震撼,被舍生取義所折服,也驚歎那推翻自家祖師朱齕知先後行的知行合一。</p>
如此大才,足以當王家兩兄弟的老師了。</p>
“好了,該行拜師禮了。”</p>
王珵開口,取出一幅孔聖畫像,掛在牆上。</p>
並請李青坐於上座。</p>
他和王屹,則站在一旁觀禮。</p>
“拜至聖先師!”</p>
隨著王珵一聲唱禮。</p>
王琰和王薪,麵色肅然的整理好各自的衣冠。</p>
然後麵朝孔聖畫像,雙膝跪地,鄭重的叩首九次。</p>
“起!”</p>
“拜先生!”</p>
二人起身,走到李青身前。</p>
依舊雙膝跪地,進行三叩首。</p>
叩首完畢,口中說道:</p>
“學生王琰,拜見老師。”</p>
“學生王薪,拜見老師。”</p>
王珵道:“敬茶。”</p>
二人接過王屹遞過來的茶杯,敬到李青麵前。</p>
李青一一喝過兩人的敬師茶,隨後說道:“都起來吧。”</p>
“謝老師。”</p>
二人起身後,又各自取了六禮束脩,贈給李青。</p>
這六禮束脩分別是芹菜,蓮子,紅豆,紅棗,桂圓,幹瘦肉條。</p>
這些束脩,都分別有各自的含義。</p>
其中芹菜寓意勤奮好學,業精於勤。</p>
蓮子寓意苦心教育。</p>
紅豆寓意著鴻運高照。</p>
紅棗寓意早早高中。當然,王琰和王薪已然高中進士。但按照禮製,仍舊要贈送。</p>
桂圓寓意功德圓滿。</p>
最後的幹瘦肉條,則表達弟子的心意。</p>
盡管李青也不缺這十條肉幹,但該有的規矩還是要遵守。</p>
雖然繁瑣複古,卻充滿儀式感。</p>
李青手下束脩之後,王珵大喊一聲:“禮成!”</p>
從此之後,王氏兩兄弟,就是他的入門弟子。</p>
李青所說的話,對王氏兄弟而言,就如同他父親和祖父所說的話,分量極重。</p>
拜師之後,王珵和王屹便離開了。</p>
留下王氏兄弟和李青單獨說話。</p>
“老師,拜師宴您看什麽時候舉辦?”王琰道。</p>
為了表達對師長的敬重,學生拜師之後,往往都要宴請老師的家人、同門師兄等。</p>
李青擺了擺手,道:“既已行過拜師禮,你我便是師生。這些繁文縟節便省去吧。”</p>
“那怎麽行!”</p>
王琰和王薪都急了。</p>
“若是拜師宴都不舉辦,傳出去豈不是讓別人看低了老師?”</p>
“我輩讀書人,隻需知行合一行聖賢道理,何須在乎旁人的眼光?”</p>
見李青堅持,王琰和王薪兄弟兩也沒辦法。</p>
最後,王琰拿出一疊紙張遞給李青。</p>
道:“老師,這是學生根據您的言語記錄下來的。學生想效彷論語,著成一本書。將您的學問和道理宣傳出去。”</p>
李青翻閱著紙上所寫之文,又聽王琰所說之言,頓感吃驚。</p>
按照他的計劃,著書立言,起碼得等自己的名聲達到大儒級別才行。</p>
沒想到這剛收的弟子,就已經開始替自己先一步進行了。</p>
著書立言,教化天下。這對李青而言,顯然是一件極好的事情。</p>
待李青看完之後,王琰又道:“請老師為此書命名。”</p>
李青想了片刻,道:“便叫傳世錄吧。”</p>
“傳世錄,傳世錄……”王琰嘴中念叨幾句,眼睛開始綻放光芒,“好,那便叫傳世錄!”</p>
“老師放心,我一定會認真記錄老師平日裏的言語,將其編入傳世錄中!讓天下讀書人,人人都讀傳世錄。”</p>
“還有我!老師,學生也要參與傳世錄的編寫!”一旁的王薪也激動的跟著叫嚷起來。</p>
三人在正堂,關於編寫傳世錄一事,進行詳聊。</p>
直至一個時辰之後,王琰和王薪才離開李府。</p>
回家的路上,王薪道:“哥,我覺得傳世錄不該像你那樣寫。有些地方稍微修改一下,會更好。”</p>
“哦?如何修改?”一聽到能讓傳世錄寫的更好,王琰頓時來了興趣。</p>
王薪道:“你看,你寫知行合一致良知這篇,有兩處地方被你忽略掉了。</p>
第一,天地異象啊!老師傳授你知行合一的時候,是不是天降異象文曲星大放光芒,並且伴隨著紫氣東來?</p>
這是聖賢之兆,連天地都認可了老師的學說,你怎能不寫進去呢?”</p>
王琰聞言,不斷點頭。</p>
“的確,我忽略掉這些了。沒把天地異象寫進去,反而是對老師的不尊重。這些天地異象,也更能左證老師學說的正確性。</p>
第二處呢?還有哪方麵是我忽略掉的?”</p>
王薪又道:“還有老師對你的誇獎啊!老師不是誇你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願違背內心去做認為不道德的事情,是君子行為嗎?</p>
</p>
你迷茫解開,豁然開朗時,老師還誇你孺子可教也。</p>
這兩點,你怎麽也不寫上去呢?”</p>
王琰瞪了王薪一眼,罵道:“傳世錄是宣揚老師之學問之學說,怎能將老師對我的誇讚之言也寫上去呢。你這不是胡鬧嗎!”</p>
王薪翻了個白眼,恨鐵不成鋼的說道:“哥啊!論語裏麵,不也記載了孔聖對弟子們的誇獎們。</p>
尤其是誇顏回的話,更是經常在論語裏出現。</p>
你自己聽聽,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p>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p>
子曰: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得祿,真於持身。</p>
更有後世之人評價顏回:欲學聖人且須學顏子。</p>
所以啊,我們若是編寫傳世錄,一定要將老師誇我們的話也加進去!</p>
這是求真!這樣的傳世錄,才是真實的傳世錄,而不是你編寫出來的虛假的傳世錄。</p>
難道你不想後世之人如評價一般我們?</p>
欲學李子且須學守仁與守義!”</p>
王薪說到最後,自己都開始產生幻想了。</p>
王守仁和王守義兩兄弟,將隨著傳世錄流傳千古!</p>
王琰聽完之後,沉默許久。</p>
快要走進家門的時候,才臉色堅定,道:</p>
“守義你說的對,不為求名,隻為求真。</p>
若我們編寫傳世錄,都不能如實記載老師所言,那就違背了知行合一。”</p>
……</p>
又一日過去。</p>
距離李青和長寧公主的婚期,隻剩下最後四天。</p>
剛到禦史台門口,李青就遇見了李謙。</p>
“大人。”</p>
李謙稽首作揖。</p>
兩人進入禦史台之後。</p>
李謙見附近無人,便悄悄道:“大人,昨日那永國的樂師,你還記得嗎?</p>
八名來自永國的樂師,還有那芳懈樓剛選出來的花魁梨落姑娘。</p>
都被八皇子給強行擄走了。</p>
據說那八名樂師,都是永國宮廷首席樂師上官璃的弟子。</p>
雖說八皇子向來紈絝跋扈,這種行為往日裏也不知道做了多少。</p>
可擄走永國宮廷首席樂師的弟子,一旦傳開,勢必會引來他國對我大周的攻訐,致使我大周顏麵掃地啊。”</p>
正常人都不會議論皇室之事。</p>
但承州李家,已經把寶壓在李青身上,想靠著李青更進一步。</p>
李謙自然也將李青當成自己人。</p>
也相信以李青的品德,必不會出賣自己。</p>
所以才會有此一說。</p>
“竟有此事?”李青表情凝重,道:“聽你所言,八皇子曆來紈絝,做過不少荒唐之事。</p>
又未曾聽說過刑部處罰過八皇子,看來是因為他皇子的身份,而不想得罪他。</p>
李謙,你持本官文書,速去刑部,看看是否有關於八皇子的桉件。</p>
若是找到,全部取來。”</p>
李謙聞言大驚失色,連忙勸說:</p>
“大人,難道您想參八皇子一本?萬萬慎重啊!</p>
八皇子是陛下最寵愛的幼子,又是長寧公主的胞弟。</p>
您參八皇子,落不到好處的!”</p>
李青狠狠的瞪了李謙一眼,十分嚴肅的說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本官既是禦史,陛下犯錯都得參,更何況是八皇子?”</p>
李謙縮了縮腦袋,萬萬沒有想到李青竟然如此剛正。</p>
一時之間,也不知道承州李家支持他的選擇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p>
李青快步走到辦公點,伏桉寫好文書,交給李謙。</p>
“速去刑部,調集與八皇子相關的桉件存檔。”</p>
“是,大人。”見李青態度如此強硬,李青隻能接過文書,硬著頭皮前往刑部。</p>
李謙走後,李青看著牆壁上昨天剛掛上去的四榮四恥警言。</p>
喃喃道:“一國之律法,不為天子動搖,更不為皇子動搖。</p>
八皇子擄掠永國樂師和芳懈樓花魁,明日朝堂之上先參他一本!</p>
待李謙從刑部取來相關桉件資料,如若八皇子真有種種類似的惡行,便拘他來禦史台,進行三司會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