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宮。</p>
大殿內傳來謁者的喊聲。</p>
“趨——”</p>
一隊隊郎中、陛楯郎組成的衛隊展開,紀律森嚴的守在殿外。</p>
殿內武將們按爵位官職的高低依次列於西麵,麵向東;而文臣以丞相為首,依次列於東麵,麵向西。</p>
九名禮賓官,以‘臚傳’的方式接力傳呼,宣告著皇帝的駕臨。</p>
在嬴政踏入殿內之後,大臣們也是連忙行禮。</p>
“臣王綰參見陛下。”</p>
“臣隗狀參見陛下。”</p>
“臣李斯參見陛下。”</p>
“......”</p>
在眾大臣行禮完畢之後,嬴政才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在各自的席位上就座。</p>
直到這時。</p>
嬴政才注意到殿內多了一人。</p>
華阜!</p>
華阜正襟危坐,目不斜視,臉上沒有露出任何神色,他仿佛對眼前的場景早已習慣了。</p>
嬴政雙目微闔。</p>
他想起了之前弋說過的話。</p>
華聿見過秦落衡。</p>
那華阜恐怕已經知道了秦落衡的存在。</p>
他這次上朝,是故意為之。</p>
他是想向朝堂,以及向自己傳遞一個信號,他們華氏依舊還是以前的態度,他們依舊要為大秦十公子站台。</p>
看了眼華阜,嬴政就把目光移開了。</p>
殿內知道一些過往內情的臣子,看到華阜,眼中都不由露出了驚疑之色。</p>
當年十公子突然暴斃,華阜跟關中氏族聯名上書,要求嚴查十公子身亡一事,而且矛頭直指長公子扶蘇,這事當時鬧得滿城風雨,始皇都差點下不了台。</p>
而且......</p>
當時華阜等人,借著關中氏族在軍中的影響力,借機讓朝廷徹查原六地出身的官員,尤其是華陽太後那邊的楚係。</p>
這些過激的舉動直接逼反了當時的秦國丞相昌平君熊啟,以至有了後續的伐楚慘敗。</p>
最後逼得始皇親自去請老將軍王翦坐鎮,這才穩定住了軍心。</p>
等軍中穩定之後,始皇也是直接以雷霆萬鈞的速度,迅速通過打壓、分化、謫遷等方式,將關中老氏族的影響力迅速弱化。</p>
而從哪之後,華阜等人徹底消停了。</p>
基本沒再過問政事。</p>
華阜雖然頂著個禦史的頭銜,但大秦立國後,他基本就沒去上過朝,因而百官也基本當其退隱了。</p>
這次華阜心血來潮的上朝,也是讓百官有些觸不及防。</p>
百官在心中暗暗沉思著。</p>
扶蘇看著華阜,臉色十分的難看。</p>
他這些年不斷拉攏朝中原六國官吏,以及諸子百家,在諸公子中可謂是獨樹一幟,但一想到當年嬴斯年出事,關中氏族爆發出來的聲勢,心中也不由顫栗。</p>
蒙恬、蒙毅等人看著華阜,眼神有些驚疑不定。</p>
殿內百官也是神色各異。</p>
丞相王綰看了眼華阜,又悄然看了眼始皇,微微搖頭,他隨即站起身,站在自己的座案前,依照議政的章程,捧著上書高聲道:“臣王綰起議。”</p>
“今夜郎已定,當效仿大秦平定天下後的做法,在夜郎之地置設郡縣,臣議在夜郎地區設立漢陽縣、夜郎縣、鱉縣......”</p>
隨著丞相王綰出聲,百官也連忙收回心神,端正肅聽。</p>
這次的議政早已有了決斷,各官署及新置郡縣的官吏也早已擬定了任命。</p>
在王綰通讀完上書之後,百官竟皆附議,隨著始皇做出最後決斷,今天的廷議也隨之結束了。</p>
不過。</p>
百官的心思顯然不在議政上。</p>
他們都在思考華阜突然來上朝的目的。</p>
加上最近一直有傳聞,老丞相王綰欲告老退隱,這時華阜又突然來上朝,這很難不讓人多想。</p>
雖然不知華阜意欲何為。</p>
但眾人心中都很清楚,大秦的朝堂或許要變了。</p>
下朝後。</p>
扶蘇沒有停留,徑直去了博士學宮。</p>
華阜的出現,讓他心生不安。</p>
但他一時又想不到華阜的意圖,所以隻能去問下博士學宮的諸博士,讓他們給自己做下參考。</p>
當扶蘇去到博士學宮時,學宮內並沒多少人。</p>
扶蘇並不太在意。</p>
當年設立博士學宮時,一共招入了三百餘人,而後在其中任命了七十三名博士,其他的皆為學士。</p>
每名博士皆以六百石中爵大夫待之,每名士子都賜予了一座六進庭院大宅。</p>
起初扶蘇還很不解。</p>
認為朝廷對這些士子太優待了。</p>
但來幾次學宮後,見到學宮內呈現出的是一片蓬勃奮發氣象,人人孜孜伏案,日日論戰會商,此等盛景,遠超當年的稷下學宮,他也當即改變了想法。</p>
認為這些優待是合理的。</p>
他很喜歡學宮的學術氛圍,這些年沒少跟百家坐而論道,跟他們一起探討治國道理。</p>
</p>
沒多久。</p>
諸博士就陸續趕到。</p>
沒等扶蘇開口,子襄就先把扶蘇請到了一旁,見四下沒人,子襄這才低聲說道:“公子,臣最近聽到了一個傳言。”</p>
“傳言?”扶蘇皺眉。</p>
子襄肅然道:</p>
“臣聽說,公子的十弟沒死!”</p>
扶蘇斷然說道:</p>
“不可能。”</p>
“絕對不可能!”</p>
“他的死是父皇親自宣布的,豈能有假?而且我才不信這世上有什麽死而複生之術。”</p>
“子襄你最近看書看昏了頭吧!”</p>
子襄作揖道:</p>
“臣也希望是假。”</p>
“但這消息極有可能是真的。”</p>
“因為臣得到了一個肯定的名字,方才,臣讓兄長去戶曹那邊查了一下此人信息,但戶曹馬任一直三緘其口,就是不肯說出這人的真實情況。”</p>
“公子不覺得可疑嗎?”</p>
“而且......”</p>
“據臣打探出的消息,這人目前是住在驪山禁苑,他有自由進出禁苑的辯券,臣若沒記錯的話,這自由進出驪山禁苑的辯券,公子似乎都沒有,這人憑什麽能獲得?”</p>
“公子認為呢?”</p>
扶蘇瞬間沉默了。</p>
這些無端傳聞,他向來不在意,但進出驪山禁苑的辯券,這非是常人能獲得的,就算是宗室子弟也幾乎不可得。</p>
而且。</p>
他想到了今天華阜的異動。</p>
或許子襄說的是真的,自己的十弟真的沒死。</p>
他還活著。</p>
但這怎麽可能呢?</p>
扶蘇一下子有些迷惘了。</p>
良久。</p>
才恢複過來。</p>
他看著子襄,神色凝重道:“我要知道你了解的有關這人的全部信息。”</p>
子襄沉聲道:</p>
“他是名史子,叫秦落衡!”</p>
大殿內傳來謁者的喊聲。</p>
“趨——”</p>
一隊隊郎中、陛楯郎組成的衛隊展開,紀律森嚴的守在殿外。</p>
殿內武將們按爵位官職的高低依次列於西麵,麵向東;而文臣以丞相為首,依次列於東麵,麵向西。</p>
九名禮賓官,以‘臚傳’的方式接力傳呼,宣告著皇帝的駕臨。</p>
在嬴政踏入殿內之後,大臣們也是連忙行禮。</p>
“臣王綰參見陛下。”</p>
“臣隗狀參見陛下。”</p>
“臣李斯參見陛下。”</p>
“......”</p>
在眾大臣行禮完畢之後,嬴政才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在各自的席位上就座。</p>
直到這時。</p>
嬴政才注意到殿內多了一人。</p>
華阜!</p>
華阜正襟危坐,目不斜視,臉上沒有露出任何神色,他仿佛對眼前的場景早已習慣了。</p>
嬴政雙目微闔。</p>
他想起了之前弋說過的話。</p>
華聿見過秦落衡。</p>
那華阜恐怕已經知道了秦落衡的存在。</p>
他這次上朝,是故意為之。</p>
他是想向朝堂,以及向自己傳遞一個信號,他們華氏依舊還是以前的態度,他們依舊要為大秦十公子站台。</p>
看了眼華阜,嬴政就把目光移開了。</p>
殿內知道一些過往內情的臣子,看到華阜,眼中都不由露出了驚疑之色。</p>
當年十公子突然暴斃,華阜跟關中氏族聯名上書,要求嚴查十公子身亡一事,而且矛頭直指長公子扶蘇,這事當時鬧得滿城風雨,始皇都差點下不了台。</p>
而且......</p>
當時華阜等人,借著關中氏族在軍中的影響力,借機讓朝廷徹查原六地出身的官員,尤其是華陽太後那邊的楚係。</p>
這些過激的舉動直接逼反了當時的秦國丞相昌平君熊啟,以至有了後續的伐楚慘敗。</p>
最後逼得始皇親自去請老將軍王翦坐鎮,這才穩定住了軍心。</p>
等軍中穩定之後,始皇也是直接以雷霆萬鈞的速度,迅速通過打壓、分化、謫遷等方式,將關中老氏族的影響力迅速弱化。</p>
而從哪之後,華阜等人徹底消停了。</p>
基本沒再過問政事。</p>
華阜雖然頂著個禦史的頭銜,但大秦立國後,他基本就沒去上過朝,因而百官也基本當其退隱了。</p>
這次華阜心血來潮的上朝,也是讓百官有些觸不及防。</p>
百官在心中暗暗沉思著。</p>
扶蘇看著華阜,臉色十分的難看。</p>
他這些年不斷拉攏朝中原六國官吏,以及諸子百家,在諸公子中可謂是獨樹一幟,但一想到當年嬴斯年出事,關中氏族爆發出來的聲勢,心中也不由顫栗。</p>
蒙恬、蒙毅等人看著華阜,眼神有些驚疑不定。</p>
殿內百官也是神色各異。</p>
丞相王綰看了眼華阜,又悄然看了眼始皇,微微搖頭,他隨即站起身,站在自己的座案前,依照議政的章程,捧著上書高聲道:“臣王綰起議。”</p>
“今夜郎已定,當效仿大秦平定天下後的做法,在夜郎之地置設郡縣,臣議在夜郎地區設立漢陽縣、夜郎縣、鱉縣......”</p>
隨著丞相王綰出聲,百官也連忙收回心神,端正肅聽。</p>
這次的議政早已有了決斷,各官署及新置郡縣的官吏也早已擬定了任命。</p>
在王綰通讀完上書之後,百官竟皆附議,隨著始皇做出最後決斷,今天的廷議也隨之結束了。</p>
不過。</p>
百官的心思顯然不在議政上。</p>
他們都在思考華阜突然來上朝的目的。</p>
加上最近一直有傳聞,老丞相王綰欲告老退隱,這時華阜又突然來上朝,這很難不讓人多想。</p>
雖然不知華阜意欲何為。</p>
但眾人心中都很清楚,大秦的朝堂或許要變了。</p>
下朝後。</p>
扶蘇沒有停留,徑直去了博士學宮。</p>
華阜的出現,讓他心生不安。</p>
但他一時又想不到華阜的意圖,所以隻能去問下博士學宮的諸博士,讓他們給自己做下參考。</p>
當扶蘇去到博士學宮時,學宮內並沒多少人。</p>
扶蘇並不太在意。</p>
當年設立博士學宮時,一共招入了三百餘人,而後在其中任命了七十三名博士,其他的皆為學士。</p>
每名博士皆以六百石中爵大夫待之,每名士子都賜予了一座六進庭院大宅。</p>
起初扶蘇還很不解。</p>
認為朝廷對這些士子太優待了。</p>
但來幾次學宮後,見到學宮內呈現出的是一片蓬勃奮發氣象,人人孜孜伏案,日日論戰會商,此等盛景,遠超當年的稷下學宮,他也當即改變了想法。</p>
認為這些優待是合理的。</p>
他很喜歡學宮的學術氛圍,這些年沒少跟百家坐而論道,跟他們一起探討治國道理。</p>
</p>
沒多久。</p>
諸博士就陸續趕到。</p>
沒等扶蘇開口,子襄就先把扶蘇請到了一旁,見四下沒人,子襄這才低聲說道:“公子,臣最近聽到了一個傳言。”</p>
“傳言?”扶蘇皺眉。</p>
子襄肅然道:</p>
“臣聽說,公子的十弟沒死!”</p>
扶蘇斷然說道:</p>
“不可能。”</p>
“絕對不可能!”</p>
“他的死是父皇親自宣布的,豈能有假?而且我才不信這世上有什麽死而複生之術。”</p>
“子襄你最近看書看昏了頭吧!”</p>
子襄作揖道:</p>
“臣也希望是假。”</p>
“但這消息極有可能是真的。”</p>
“因為臣得到了一個肯定的名字,方才,臣讓兄長去戶曹那邊查了一下此人信息,但戶曹馬任一直三緘其口,就是不肯說出這人的真實情況。”</p>
“公子不覺得可疑嗎?”</p>
“而且......”</p>
“據臣打探出的消息,這人目前是住在驪山禁苑,他有自由進出禁苑的辯券,臣若沒記錯的話,這自由進出驪山禁苑的辯券,公子似乎都沒有,這人憑什麽能獲得?”</p>
“公子認為呢?”</p>
扶蘇瞬間沉默了。</p>
這些無端傳聞,他向來不在意,但進出驪山禁苑的辯券,這非是常人能獲得的,就算是宗室子弟也幾乎不可得。</p>
而且。</p>
他想到了今天華阜的異動。</p>
或許子襄說的是真的,自己的十弟真的沒死。</p>
他還活著。</p>
但這怎麽可能呢?</p>
扶蘇一下子有些迷惘了。</p>
良久。</p>
才恢複過來。</p>
他看著子襄,神色凝重道:“我要知道你了解的有關這人的全部信息。”</p>
子襄沉聲道:</p>
“他是名史子,叫秦落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