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p>
頓弱就出現在了偏殿。</p>
進殿。</p>
頓弱當即俯身到:“臣頓弱參見陛下。”</p>
嬴政高坐其上,望著兩鬢已經發白的頓弱,沉聲道:“朕知你有退隱之心,但臨退之前,再幫朕做一件事。”</p>
頓弱目光一凝。</p>
躬身道:</p>
“臣定不負陛下之命。”</p>
“隻是陛下想讓臣做什麽?”</p>
嬴政雙目微闔,眼中閃過一抹冷色。</p>
寒聲道:</p>
“查朝廷的百官。”</p>
“也查山東郡縣的官吏。”</p>
“都給朕查查。”</p>
聞言。</p>
頓弱眼中露出一抹厲色。</p>
當即道:</p>
“臣這就下去安排。”</p>
嬴政搖了搖頭,說道:“朝中大臣可用禦史府的力量去查, 但山東郡縣就不用了,朕記得覆滅六國時,山東各地其實還餘留了不少當年培養的細作,讓他們去查吧。”</p>
“朕想看看山東糜爛到了何種地步。”</p>
“朕也想看看,朝中的這些大臣,跟地方究竟勾沒勾結到一起,又勾結到了何種地步, 一並查查吧。”</p>
頓弱麵色微變。</p>
他自然清楚陛下說的是什麽。</p>
山東各郡縣,的確有當年餘留下來的細作。</p>
而且......</p>
還是他親自選用的。</p>
當年入秦,他就力薦始皇培養一批暗衛,用以刺探和策反六國的官吏,不過當年陛下並不喜這個建議。</p>
陛下喜權謀,不喜陰謀。</p>
但隻是不喜。</p>
並不是真的不用。</p>
後麵為更快平定天下,也為更快穩定天下,始皇最終還是同意了他的建議,在六國培養了一大批細作。</p>
隻是天下平定之後,陛下就再也沒有過問過。</p>
這些細作也跟常人一般,逐漸紮根到了山東各地,再也沒有動用的時候。</p>
若是不出意外。</p>
他們就將這麽悄無聲息的度過一生。</p>
沒人知道他們過往的經曆。</p>
也不會見於史書。</p>
眼下始皇再次提及到他們。</p>
查的還是朝臣。</p>
這其中意味可就非凡了。</p>
陛下清查後欲做什麽,他不得而知,也猜不到, 更不敢妄自揣測上意,但他很清楚, 一旦真的查出問題,朝堂上的這些朝臣, 恐怕再難得到陛下信任了。</p>
甚至......</p>
丟官黜爵都是常事。</p>
頓弱心頭微顫, 身子躬的很低。</p>
他沉聲道:</p>
“臣定替陛下嚴查。”</p>
嬴政微微額首, 並不在言語。</p>
頓弱當即會意,躬身一禮,退出了偏殿。</p>
殿外。</p>
頓弱臉色有些陰冷。</p>
他對朝中的情況其實有所了解。</p>
不過。</p>
他並沒太在意。</p>
他其實早就有了退隱之心。</p>
隻是陛下一直不讓。</p>
對於他而言,繼續賴在朝堂,風險實在太大。</p>
當年秦國一統天下,始皇麾下其實有兩名縱橫大家,一人是現任奉常姚賈,另一人就是他頓弱了。</p>
姚賈善算計。</p>
而他則精於陰謀。</p>
他出身低微,幼年家貧,常年遊離於市井之間,因而練就了一副巧舌,不過他不甘於混跡市井,因而開始了遊說君王之路。</p>
《鬼穀子》雲: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p>
若想遊說君王,一定要用奇謀。</p>
當年他見到始皇時,一開始就指責始皇的過失,從而引起始皇的重視,借此再展示自己的膽識, 然後再獻計獻策,達到君王的目的,從而實現自己的價值。</p>
正因為此。</p>
他的輕佻舉動引得朝臣不滿。</p>
加上他獻上的計策都偏向陰謀,所以並不怎麽受朝堂待見。</p>
隨著天下一統,他的可用武之地越來越少,加上自己已是名利雙收,所以早早就有了退隱之心。</p>
但眼下。</p>
陛下重啟地方細作。</p>
卻是讓頓弱不由泛起了漣漪。</p>
他看了看四周。</p>
神色如常的朝宮外走去。</p>
......</p>
殿內。</p>
嬴政神色十分平靜。</p>
他的確喜權謀,不喜陰謀,但陰謀也是權謀的一部分,這一點他深知,他可以做到用法治大權權衡天下,不過自己能做到,大秦的繼任者卻未必都能做到。</p>
為了今後繼承者,能事事洞察大局,事事防患於未然。</p>
他隻能重新拾起細作機構。</p>
而且......</p>
大秦一直也善於此。</p>
從大秦欲爭霸天下開始,秦國一直都有在各國安插秦諜的習慣,不然《左傳·宣公八年》也不會記下‘晉人獲秦諜’的事了。</p>
不過。</p>
當年興秦諜是欲爭天下。</p>
現在卻是要去駕馭天下不法官吏。</p>
嬴政自語道:</p>
“君道藝業不以個人好惡為抉擇。”</p>
“當年田單反間燕國,燕昭王獨能洞察而堅信樂毅,但燕昭王死後,燕惠王卻落入到圈套,以至燕國大衰,先祖孝公在外患內憂相迫之時,仍能騰挪有餘,助商君全力變法。”</p>
“因何。”</p>
“在洞察大勢之明,在審時度勢之能!”</p>
“目下一樣。”</p>
“天下大勢走向何方?”</p>
“秦政大局又當如何處置?”</p>
“一切都得審時度勢。”</p>
“為了天下,也為了大秦,朕都必須這麽做!”</p>
“時勢使然也!”</p>
......</p>
退朝之後。</p>
百官並沒有各回各署。</p>
而是三三兩兩的聚在了一起。</p>
華阜、羌瘣和楊端和三人也走到了一起。</p>
三人剛走近。</p>
楊端和當即就拉著臉。</p>
不滿道:</p>
“華阜你今天發什麽瘋?”</p>
“好好的議政,給你搞成了老新秦人之爭,若非廷尉李斯出言,這次我們非要被你害進去。”</p>
華阜臉色也有點不好看。</p>
但也自知理虧。</p>
歉意道:</p>
“我就是見那博士來氣,而且田政危害這麽大,鄭國又一直在那鼓吹要推行,我就以為他是站對麵的,哪知道......”</p>
“這不是巧了嗎。”</p>
楊端和白了他一眼。</p>
沒好氣道:</p>
“巧什麽巧?”</p>
“就是你這嗆聲,把好端端的議政,帶到了新老秦人之爭上麵去了,這事差點都收不了場,若是任由局勢發展,到最後,以現在的朝堂形式,這個政策恐怕真要推下去了。”</p>
“不過今天的事有蹊蹺。”</p>
“所有人都知道今天議的是‘使黔首自實田’的利弊,結果莫名其妙變成了新老之爭上去了。”</p>
“而且......”</p>
“很像是有人在刻意引導。”</p>
羌瘣目光一沉。</p>
低聲道:</p>
“楊兄是有什麽發現?”</p>
楊端和搖了搖頭道:“沒有,隻是一種猜測,今天的議政整體都充斥著一股怪異之感。”</p>
</p>
“也幸虧陛下及時叫停。”</p>
“不然。”</p>
“朝堂今後就真要分列兩隊了,那對大秦的內耗就太重了。”</p>
“眼下陛下心思未明,下次議政,大家都注意一點,不要再去挑動新老秦人之分,以免中了別人算計。”</p>
華阜和羌瘣點點頭。</p>
隨即。</p>
羌瘣似乎想到了什麽。</p>
問道:</p>
“那書信上的內容是你想出來的?”</p>
華阜搖了搖頭。</p>
幹脆道:</p>
“我哪想得到這麽細?”</p>
“那些都是十公子告訴我的。”</p>
“而且十公子說,這些陛下也知道,隻是我也覺得奇怪,既然陛下知道這些,為什麽還要舉行議政,甚至都不對外表露態度,若是任由朝堂局勢發展,這政策豈不是就推下去了嗎?”</p>
華阜也麵露疑惑。</p>
羌瘣道:</p>
“陛下的心思就不要猜了。”</p>
“既然陛下知道,那陛下一定是有自己的想法,我們隻需做好自己本分就行,最終的決定權在陛下手中,陛下比我們看的更高更遠也更全麵。”</p>
“朝堂的異樣,陛下一定也察覺了。”</p>
“這十天內,我們多想想田政之事,至於其他的,都不要再花心思了,朝堂形式波橘雲詭,不少九卿重臣也牽扯其中,事情正朝著我們無法預知的方向走去。”</p>
“不要認為這跟十公子和長公子有關了。”</p>
“長公子不在鹹陽,難以影響到朝堂,十公子未獲正名,朝堂大多數人也不知十公子還活著,這事就不該代到兩位公子之爭上麵。”</p>
楊端和點點頭。</p>
歎道:</p>
“朝廷正處多事時節。”</p>
“王老將軍這時陷入病危,王綰老丞相也年歲已高,陛下也是實在艱難,我等身為臣子,還是要多替陛下分擔一些。”</p>
“去探望一下王老將軍吧。”</p>
“當年攻趙伐魏,都是老將軍布置的,我等也都曾在老將軍麾下為將,眼下老將軍身體越發衰弱,我等自當前去看望。”</p>
其餘兩人點點頭。</p>
舉凡老秦人。</p>
莫不以王氏為大秦河山柱石。</p>
燕趙韓魏楚齊六國,王翦滅三國,王賁滅兩國,王氏父子聯手立下的戰功,縱觀古今,也獨此一家。</p>
華阜跟羌瘣微微額首。</p>
“同去。”</p>
三人邁步朝王府走去。</p>
跟三人一樣動作的朝臣不少,王氏在軍中威望極高,加上父子二人都性格篤實,也是深受將領愛戴,因而趁著這難得的時間,百官不少都去往了王府。</p>
而在另一邊。</p>
隗狀跟姚賈聊了幾句後,也是互相走開了。</p>
街巷上。</p>
姚賈目光有些陰冷。</p>
沉思片刻之後,轉身去向了羋府。</p>
他要去見一下陽泉君。</p>
此番議政,就這麽不了了之,但城中已是暗流湧動,就在這時,一輛馬車緩緩駛入到了鹹陽。</p>
進入鹹陽後。</p>
馬車未曾有絲毫停歇,徑直駛入到了皇城。</p>
一刻鍾時間。</p>
車上下來一位麵如冠玉的翩翩青年,他戴著象征宗室的遠遊冠,舉手投足間顯著一股貴氣,信步走向了鹹陽宮。</p>
頓弱就出現在了偏殿。</p>
進殿。</p>
頓弱當即俯身到:“臣頓弱參見陛下。”</p>
嬴政高坐其上,望著兩鬢已經發白的頓弱,沉聲道:“朕知你有退隱之心,但臨退之前,再幫朕做一件事。”</p>
頓弱目光一凝。</p>
躬身道:</p>
“臣定不負陛下之命。”</p>
“隻是陛下想讓臣做什麽?”</p>
嬴政雙目微闔,眼中閃過一抹冷色。</p>
寒聲道:</p>
“查朝廷的百官。”</p>
“也查山東郡縣的官吏。”</p>
“都給朕查查。”</p>
聞言。</p>
頓弱眼中露出一抹厲色。</p>
當即道:</p>
“臣這就下去安排。”</p>
嬴政搖了搖頭,說道:“朝中大臣可用禦史府的力量去查, 但山東郡縣就不用了,朕記得覆滅六國時,山東各地其實還餘留了不少當年培養的細作,讓他們去查吧。”</p>
“朕想看看山東糜爛到了何種地步。”</p>
“朕也想看看,朝中的這些大臣,跟地方究竟勾沒勾結到一起,又勾結到了何種地步, 一並查查吧。”</p>
頓弱麵色微變。</p>
他自然清楚陛下說的是什麽。</p>
山東各郡縣,的確有當年餘留下來的細作。</p>
而且......</p>
還是他親自選用的。</p>
當年入秦,他就力薦始皇培養一批暗衛,用以刺探和策反六國的官吏,不過當年陛下並不喜這個建議。</p>
陛下喜權謀,不喜陰謀。</p>
但隻是不喜。</p>
並不是真的不用。</p>
後麵為更快平定天下,也為更快穩定天下,始皇最終還是同意了他的建議,在六國培養了一大批細作。</p>
隻是天下平定之後,陛下就再也沒有過問過。</p>
這些細作也跟常人一般,逐漸紮根到了山東各地,再也沒有動用的時候。</p>
若是不出意外。</p>
他們就將這麽悄無聲息的度過一生。</p>
沒人知道他們過往的經曆。</p>
也不會見於史書。</p>
眼下始皇再次提及到他們。</p>
查的還是朝臣。</p>
這其中意味可就非凡了。</p>
陛下清查後欲做什麽,他不得而知,也猜不到, 更不敢妄自揣測上意,但他很清楚, 一旦真的查出問題,朝堂上的這些朝臣, 恐怕再難得到陛下信任了。</p>
甚至......</p>
丟官黜爵都是常事。</p>
頓弱心頭微顫, 身子躬的很低。</p>
他沉聲道:</p>
“臣定替陛下嚴查。”</p>
嬴政微微額首, 並不在言語。</p>
頓弱當即會意,躬身一禮,退出了偏殿。</p>
殿外。</p>
頓弱臉色有些陰冷。</p>
他對朝中的情況其實有所了解。</p>
不過。</p>
他並沒太在意。</p>
他其實早就有了退隱之心。</p>
隻是陛下一直不讓。</p>
對於他而言,繼續賴在朝堂,風險實在太大。</p>
當年秦國一統天下,始皇麾下其實有兩名縱橫大家,一人是現任奉常姚賈,另一人就是他頓弱了。</p>
姚賈善算計。</p>
而他則精於陰謀。</p>
他出身低微,幼年家貧,常年遊離於市井之間,因而練就了一副巧舌,不過他不甘於混跡市井,因而開始了遊說君王之路。</p>
《鬼穀子》雲: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p>
若想遊說君王,一定要用奇謀。</p>
當年他見到始皇時,一開始就指責始皇的過失,從而引起始皇的重視,借此再展示自己的膽識, 然後再獻計獻策,達到君王的目的,從而實現自己的價值。</p>
正因為此。</p>
他的輕佻舉動引得朝臣不滿。</p>
加上他獻上的計策都偏向陰謀,所以並不怎麽受朝堂待見。</p>
隨著天下一統,他的可用武之地越來越少,加上自己已是名利雙收,所以早早就有了退隱之心。</p>
但眼下。</p>
陛下重啟地方細作。</p>
卻是讓頓弱不由泛起了漣漪。</p>
他看了看四周。</p>
神色如常的朝宮外走去。</p>
......</p>
殿內。</p>
嬴政神色十分平靜。</p>
他的確喜權謀,不喜陰謀,但陰謀也是權謀的一部分,這一點他深知,他可以做到用法治大權權衡天下,不過自己能做到,大秦的繼任者卻未必都能做到。</p>
為了今後繼承者,能事事洞察大局,事事防患於未然。</p>
他隻能重新拾起細作機構。</p>
而且......</p>
大秦一直也善於此。</p>
從大秦欲爭霸天下開始,秦國一直都有在各國安插秦諜的習慣,不然《左傳·宣公八年》也不會記下‘晉人獲秦諜’的事了。</p>
不過。</p>
當年興秦諜是欲爭天下。</p>
現在卻是要去駕馭天下不法官吏。</p>
嬴政自語道:</p>
“君道藝業不以個人好惡為抉擇。”</p>
“當年田單反間燕國,燕昭王獨能洞察而堅信樂毅,但燕昭王死後,燕惠王卻落入到圈套,以至燕國大衰,先祖孝公在外患內憂相迫之時,仍能騰挪有餘,助商君全力變法。”</p>
“因何。”</p>
“在洞察大勢之明,在審時度勢之能!”</p>
“目下一樣。”</p>
“天下大勢走向何方?”</p>
“秦政大局又當如何處置?”</p>
“一切都得審時度勢。”</p>
“為了天下,也為了大秦,朕都必須這麽做!”</p>
“時勢使然也!”</p>
......</p>
退朝之後。</p>
百官並沒有各回各署。</p>
而是三三兩兩的聚在了一起。</p>
華阜、羌瘣和楊端和三人也走到了一起。</p>
三人剛走近。</p>
楊端和當即就拉著臉。</p>
不滿道:</p>
“華阜你今天發什麽瘋?”</p>
“好好的議政,給你搞成了老新秦人之爭,若非廷尉李斯出言,這次我們非要被你害進去。”</p>
華阜臉色也有點不好看。</p>
但也自知理虧。</p>
歉意道:</p>
“我就是見那博士來氣,而且田政危害這麽大,鄭國又一直在那鼓吹要推行,我就以為他是站對麵的,哪知道......”</p>
“這不是巧了嗎。”</p>
楊端和白了他一眼。</p>
沒好氣道:</p>
“巧什麽巧?”</p>
“就是你這嗆聲,把好端端的議政,帶到了新老秦人之爭上麵去了,這事差點都收不了場,若是任由局勢發展,到最後,以現在的朝堂形式,這個政策恐怕真要推下去了。”</p>
“不過今天的事有蹊蹺。”</p>
“所有人都知道今天議的是‘使黔首自實田’的利弊,結果莫名其妙變成了新老之爭上去了。”</p>
“而且......”</p>
“很像是有人在刻意引導。”</p>
羌瘣目光一沉。</p>
低聲道:</p>
“楊兄是有什麽發現?”</p>
楊端和搖了搖頭道:“沒有,隻是一種猜測,今天的議政整體都充斥著一股怪異之感。”</p>
</p>
“也幸虧陛下及時叫停。”</p>
“不然。”</p>
“朝堂今後就真要分列兩隊了,那對大秦的內耗就太重了。”</p>
“眼下陛下心思未明,下次議政,大家都注意一點,不要再去挑動新老秦人之分,以免中了別人算計。”</p>
華阜和羌瘣點點頭。</p>
隨即。</p>
羌瘣似乎想到了什麽。</p>
問道:</p>
“那書信上的內容是你想出來的?”</p>
華阜搖了搖頭。</p>
幹脆道:</p>
“我哪想得到這麽細?”</p>
“那些都是十公子告訴我的。”</p>
“而且十公子說,這些陛下也知道,隻是我也覺得奇怪,既然陛下知道這些,為什麽還要舉行議政,甚至都不對外表露態度,若是任由朝堂局勢發展,這政策豈不是就推下去了嗎?”</p>
華阜也麵露疑惑。</p>
羌瘣道:</p>
“陛下的心思就不要猜了。”</p>
“既然陛下知道,那陛下一定是有自己的想法,我們隻需做好自己本分就行,最終的決定權在陛下手中,陛下比我們看的更高更遠也更全麵。”</p>
“朝堂的異樣,陛下一定也察覺了。”</p>
“這十天內,我們多想想田政之事,至於其他的,都不要再花心思了,朝堂形式波橘雲詭,不少九卿重臣也牽扯其中,事情正朝著我們無法預知的方向走去。”</p>
“不要認為這跟十公子和長公子有關了。”</p>
“長公子不在鹹陽,難以影響到朝堂,十公子未獲正名,朝堂大多數人也不知十公子還活著,這事就不該代到兩位公子之爭上麵。”</p>
楊端和點點頭。</p>
歎道:</p>
“朝廷正處多事時節。”</p>
“王老將軍這時陷入病危,王綰老丞相也年歲已高,陛下也是實在艱難,我等身為臣子,還是要多替陛下分擔一些。”</p>
“去探望一下王老將軍吧。”</p>
“當年攻趙伐魏,都是老將軍布置的,我等也都曾在老將軍麾下為將,眼下老將軍身體越發衰弱,我等自當前去看望。”</p>
其餘兩人點點頭。</p>
舉凡老秦人。</p>
莫不以王氏為大秦河山柱石。</p>
燕趙韓魏楚齊六國,王翦滅三國,王賁滅兩國,王氏父子聯手立下的戰功,縱觀古今,也獨此一家。</p>
華阜跟羌瘣微微額首。</p>
“同去。”</p>
三人邁步朝王府走去。</p>
跟三人一樣動作的朝臣不少,王氏在軍中威望極高,加上父子二人都性格篤實,也是深受將領愛戴,因而趁著這難得的時間,百官不少都去往了王府。</p>
而在另一邊。</p>
隗狀跟姚賈聊了幾句後,也是互相走開了。</p>
街巷上。</p>
姚賈目光有些陰冷。</p>
沉思片刻之後,轉身去向了羋府。</p>
他要去見一下陽泉君。</p>
此番議政,就這麽不了了之,但城中已是暗流湧動,就在這時,一輛馬車緩緩駛入到了鹹陽。</p>
進入鹹陽後。</p>
馬車未曾有絲毫停歇,徑直駛入到了皇城。</p>
一刻鍾時間。</p>
車上下來一位麵如冠玉的翩翩青年,他戴著象征宗室的遠遊冠,舉手投足間顯著一股貴氣,信步走向了鹹陽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