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很豐盛,有青菜、鹹魚、雞蛋。王質知道九嬸把能拿出來的都拿出來了,就差沒把院子裏的母雞殺了。九嬸的廚藝很好,做得很好吃。王質好多天沒吃米飯了,當晚幹了兩大碗米飯,把鍋底撈個幹淨。飯後,王質爭著洗碗。洗完碗出來看到九叔坐在門口搖椅納涼,九嬸在桌子旁就著油燈的光做布鞋。</p>
王質走到門口坐著,問九叔:“九叔,現在外麵什麽世道啊?”</p>
九叔笑道:“我也一個莊稼漢,足不出戶,孤陋寡聞,哪知道什麽世道。隻不過我聽穿街走巷的行腳商說,北邊五胡亂華,征戰連連,已先後建立了十六個國。晉朝在北方混不下去,皇帝司馬鄴投降受辱被殺,晉朝在北方的政權滅亡。司馬睿帶領群臣南渡長江,在建康稱帝重建晉朝,倚仗長江天險才保住江南一時太平。”</p>
王質道:“這麽說如今的京城是建康。九叔覺得建康如何?”</p>
九叔道:“行腳商說建康繁華熱鬧,商業手工業都很發達。我的孫子就在建康當兵。”</p>
王質點點頭,道:“我最近也想出去闖闖。”</p>
九叔道:“好啊!年紀輕輕的窩在山裏有什麽用,是該出去闖闖。你有什麽手藝沒有?沒有一技之長在外麵難生存啊。”</p>
王質道:“手藝的話,我會砍柴、射箭、叉魚。最近還學了些拳腳功夫。”</p>
九叔道:“除了功夫外,你其它手藝在城市裏派不上用場啊。”</p>
王質道:“那我當個酒樓夥計跑跑腿總行吧,我手腳勤快肯定餓不死。”</p>
九叔道:“說來慚愧,我一個莊稼漢想教你,也沒什麽可教的。”</p>
王質道:“怎麽會呢?九叔剛才就教了我很多。”</p>
九叔笑道:“那你想去哪個城市?建康嗎?”</p>
王質道:“嗯!就建康吧。”</p>
九嬸在桌邊聽到,搭話過來道:“孩子,你要是去建康,能不能給九嬸帶個信啊?”</p>
王質笑道:“九嬸,那肯定是沒問題啊。您說吧。”</p>
九嬸道:“我孫子在宿衛軍的武衛營當兵,負責保衛京城,已經三年沒回來了,我甚為想念。如果你去京城,勞煩你去一趟武衛營叫他早點回來。”</p>
王質道:“九嬸言重了,這怎麽能叫勞煩呢。您告訴我您孫子叫什麽名字,我到了建康一定去武衛營找他。”</p>
</p>
九嬸道:“馬國榮。我孫子名字叫馬國榮。孩子,謝謝你啦。我們隻剩下這個孫子,可是這裏太偏僻,想找個傳信的人也不容易。”</p>
王質道:“九嬸,您太客氣了!您留我在此借宿,我都不知道怎麽感激。總之,您的話我一定帶到。對了,這裏到建康有多遠?”</p>
九叔道:“到了縣城上了官道,騎快馬也得七、八天,走路的話少說也得十來天。”</p>
王質道:“那還好,我能吃苦,應該沒問題。”</p>
聊著聊著夜色已深,九叔把王質安排在他孫子的房間。前幾天在野外露宿,睡得王質骨頭散架一般,如今躺在木板床上枕著枕頭,有種說不出的舒服。</p>
睡眠質量高,精神自然好。第二天一大早王質就起床,在院子中練了幾遍拳法,九嬸才開門出來。</p>
王質熱情打招呼:“九嬸,早上好!”</p>
九嬸道:“喲,這麽早啊。餓了吧?我這就去蒸饅頭。”</p>
王質道:“需要我幫忙嗎?”</p>
九嬸朝廚房走頭也不回的說:“不用,不用。”</p>
王質吃了兩個再拿上兩個九嬸蒸的饅頭便上山砍柴,至下午方歸。放下柴又去小溪裏叉魚。一連幾日,天天如此,柴多得九叔家的院子都快裝不下了,而且每晚有魚吃。期間,王質去了一趟當初遇仙的地方,地上和他壘的石堆上都有好多落葉,可以看出這裏最近並無人跡。當天晚上,王質向九叔九嬸道明準備去建康的意願。男兒誌在四方,九叔九嬸也不挽留。</p>
第二天,九嬸一大早蒸了十幾個大饅頭和三個雞蛋用布打包好,又把一套改大之後的她兒子的舊衣褲和一雙新布鞋用布打包好,把兩個包袱塞給王質。王質謝過九嬸。王質除了斧頭和皮囊一無所有,斧頭他打算留下,因為在城市用不上。王質把皮囊裝滿水背上九嬸給的兩個包袱正準備出發。</p>
九叔從房間拿了一把匕首和半吊錢交給王質,道:“王質,這把匕首是我兒子留下的,你拿去防身。另外,這半吊錢拿去急用。我家裏現錢不多,你別嫌少。”</p>
王質十分感動,跪下給兩位老人磕了三個頭,道:“九叔九嬸大恩大德,王質終身不敢忘。我必定讓馬大哥早日回來與二老相見。”</p>
九叔扶起王質,叮囑道:“王質,你年紀尚輕,閱曆尚淺,外頭人心險惡,你孤身出門凡事多留個心眼,小心提防。知道麽?”</p>
王質道:“嗯,九叔,我知道了。那我走了。九叔九嬸再見!”九叔九嬸一直送到籬笆門,才向王質揮手道別。</p>
辭別九叔九嬸後,王質背著行李朝縣城進發。縣城叫花縣,離王質所在的山村有五裏路,而且是山路。山路走不快,而且王質並不著急趕路,因為去建康有十幾天的路要走,靠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p>
王質把半吊錢收入懷中,拿起匕首把玩。匕首小巧玲瓏,十分鋒利,揮舞起來也十分趁手。王質不識貨也知道,憑做工,這把匕首即使算不上精品也屬良品。王質十分喜歡這把匕首,擺弄了半天,才把它別到後腰帶上。</p>
王質走到門口坐著,問九叔:“九叔,現在外麵什麽世道啊?”</p>
九叔笑道:“我也一個莊稼漢,足不出戶,孤陋寡聞,哪知道什麽世道。隻不過我聽穿街走巷的行腳商說,北邊五胡亂華,征戰連連,已先後建立了十六個國。晉朝在北方混不下去,皇帝司馬鄴投降受辱被殺,晉朝在北方的政權滅亡。司馬睿帶領群臣南渡長江,在建康稱帝重建晉朝,倚仗長江天險才保住江南一時太平。”</p>
王質道:“這麽說如今的京城是建康。九叔覺得建康如何?”</p>
九叔道:“行腳商說建康繁華熱鬧,商業手工業都很發達。我的孫子就在建康當兵。”</p>
王質點點頭,道:“我最近也想出去闖闖。”</p>
九叔道:“好啊!年紀輕輕的窩在山裏有什麽用,是該出去闖闖。你有什麽手藝沒有?沒有一技之長在外麵難生存啊。”</p>
王質道:“手藝的話,我會砍柴、射箭、叉魚。最近還學了些拳腳功夫。”</p>
九叔道:“除了功夫外,你其它手藝在城市裏派不上用場啊。”</p>
王質道:“那我當個酒樓夥計跑跑腿總行吧,我手腳勤快肯定餓不死。”</p>
九叔道:“說來慚愧,我一個莊稼漢想教你,也沒什麽可教的。”</p>
王質道:“怎麽會呢?九叔剛才就教了我很多。”</p>
九叔笑道:“那你想去哪個城市?建康嗎?”</p>
王質道:“嗯!就建康吧。”</p>
九嬸在桌邊聽到,搭話過來道:“孩子,你要是去建康,能不能給九嬸帶個信啊?”</p>
王質笑道:“九嬸,那肯定是沒問題啊。您說吧。”</p>
九嬸道:“我孫子在宿衛軍的武衛營當兵,負責保衛京城,已經三年沒回來了,我甚為想念。如果你去京城,勞煩你去一趟武衛營叫他早點回來。”</p>
王質道:“九嬸言重了,這怎麽能叫勞煩呢。您告訴我您孫子叫什麽名字,我到了建康一定去武衛營找他。”</p>
</p>
九嬸道:“馬國榮。我孫子名字叫馬國榮。孩子,謝謝你啦。我們隻剩下這個孫子,可是這裏太偏僻,想找個傳信的人也不容易。”</p>
王質道:“九嬸,您太客氣了!您留我在此借宿,我都不知道怎麽感激。總之,您的話我一定帶到。對了,這裏到建康有多遠?”</p>
九叔道:“到了縣城上了官道,騎快馬也得七、八天,走路的話少說也得十來天。”</p>
王質道:“那還好,我能吃苦,應該沒問題。”</p>
聊著聊著夜色已深,九叔把王質安排在他孫子的房間。前幾天在野外露宿,睡得王質骨頭散架一般,如今躺在木板床上枕著枕頭,有種說不出的舒服。</p>
睡眠質量高,精神自然好。第二天一大早王質就起床,在院子中練了幾遍拳法,九嬸才開門出來。</p>
王質熱情打招呼:“九嬸,早上好!”</p>
九嬸道:“喲,這麽早啊。餓了吧?我這就去蒸饅頭。”</p>
王質道:“需要我幫忙嗎?”</p>
九嬸朝廚房走頭也不回的說:“不用,不用。”</p>
王質吃了兩個再拿上兩個九嬸蒸的饅頭便上山砍柴,至下午方歸。放下柴又去小溪裏叉魚。一連幾日,天天如此,柴多得九叔家的院子都快裝不下了,而且每晚有魚吃。期間,王質去了一趟當初遇仙的地方,地上和他壘的石堆上都有好多落葉,可以看出這裏最近並無人跡。當天晚上,王質向九叔九嬸道明準備去建康的意願。男兒誌在四方,九叔九嬸也不挽留。</p>
第二天,九嬸一大早蒸了十幾個大饅頭和三個雞蛋用布打包好,又把一套改大之後的她兒子的舊衣褲和一雙新布鞋用布打包好,把兩個包袱塞給王質。王質謝過九嬸。王質除了斧頭和皮囊一無所有,斧頭他打算留下,因為在城市用不上。王質把皮囊裝滿水背上九嬸給的兩個包袱正準備出發。</p>
九叔從房間拿了一把匕首和半吊錢交給王質,道:“王質,這把匕首是我兒子留下的,你拿去防身。另外,這半吊錢拿去急用。我家裏現錢不多,你別嫌少。”</p>
王質十分感動,跪下給兩位老人磕了三個頭,道:“九叔九嬸大恩大德,王質終身不敢忘。我必定讓馬大哥早日回來與二老相見。”</p>
九叔扶起王質,叮囑道:“王質,你年紀尚輕,閱曆尚淺,外頭人心險惡,你孤身出門凡事多留個心眼,小心提防。知道麽?”</p>
王質道:“嗯,九叔,我知道了。那我走了。九叔九嬸再見!”九叔九嬸一直送到籬笆門,才向王質揮手道別。</p>
辭別九叔九嬸後,王質背著行李朝縣城進發。縣城叫花縣,離王質所在的山村有五裏路,而且是山路。山路走不快,而且王質並不著急趕路,因為去建康有十幾天的路要走,靠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p>
王質把半吊錢收入懷中,拿起匕首把玩。匕首小巧玲瓏,十分鋒利,揮舞起來也十分趁手。王質不識貨也知道,憑做工,這把匕首即使算不上精品也屬良品。王質十分喜歡這把匕首,擺弄了半天,才把它別到後腰帶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