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遵命!”九天玄女拱手道,然後起聲走了出去。
沒過多久,一位儒雅的黑長須男子便走了進來,當即下拜道:“昊天拜見師姑!”
“昊天師侄免禮。”
女媧娘娘虛手一抬,便有一股無形之力將昊天給托了起來。
“多謝師姑。”
“我這媧皇宮清靜無比,少有外客前來。昊天是頭一遭來吧?”
“稟師姑,的確是頭一遭。若非要事,也不敢打擾師姑?”昊天彬彬有禮道。
“昊天師侄長期修行在外,倒不負二師兄的栽培之恩。”
“昊天也隻是盡弟子的應有本分而已,不敢忘師尊之德。此次家師有難,弟子未能服其勞,更不曾報其師恩一二,說來慚愧。”
“你的接引、準提兩位師兄也長年在外,混鯤師兄又何曾有過一句怨言?常言道‘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此話一點兒也沒錯,昊天師侄無須心愧,你師尊又豈是再乎那點俗禮。”
“師姑,這次師尊不告而別,怕是有負氣之嫌,昊天特來討個商量。”
女媧娘娘歎息道:“混鯤師兄乃耿介之性,遇事自然是盼望著好,此次三聖獸齊出,你師伯師尊也是全力以赴,重創負傷不說,結果也是差強人意。這份憋屈之心難道要往你們身上撒不成?你師尊外出散心,或百年千年萬年,待心氣平了,自當回來。”
“師侄明白了,這就返回靈霄殿修行。”
女媧娘娘此時又道:“聽說你把玉皇璽給了白冕玉?”
“玉皇璽是歸徒侄所有,被白冕玉師侄討要了去,如今反害了他性命,此璽不要也罷。”昊天道。
“此璽在守護家族東皇玉手中,他是七絕天之一,也是天命之人,與昊天師侄你倒是頗有幾分淵源。”
“既有淵源,那玉皇璽就留給他吧,反正師侄暫時也用不著。”
“通天師侄這麽一鬧騰,再加三聖獸帶來天命之主的指示,三界分流是早遲的事,有人舉薦你以靈霄寶殿為主立天庭,以治三界綱倫,你有何看法?”
“師侄不才,知三界之事甚大,非一言一語可定之,天庭的組建需要有四麵八方的仙士乃成,若局限於一門一脈,反倒易失公允。”
“天庭事大,當取三界之才,隻是群仙尊貴,多我行我素,不受規矩約束,反倒容易壞事。看來此事牽連甚大,還須從長計議,不能操之過急。”
“師姑拿主意就好。”
昊天雖是混元大羅金仙,但畢竟威望尚淺,影響力不足以撐起天庭,沒有精兵強將,沒有有人鼎力相助,光是一人獨大也是不可行的。
昊天拜別師姑,從媧皇宮出來後,卻在騰雲駕霧中遇到了多寶道人。
“昊天小師叔從媧皇宮出來嗎?多寶在此等候多時了。”多寶道人作禮道。
“師侄你鬼鬼祟祟的在這裏幹什麽?”昊天不悅道。
“唉,小師叔,我有苦衷啊。你也知道,我的弟子幽空死於元鳳之手,斷了截教千萬年的希望,師尊初戰受創,是我建議師尊用誅仙四劍的。現在師尊重傷難愈,情況不明,可我又不敢入媧皇宮探望,一是怕唐突了,二是怕女媧娘娘怪罪。”
“多寶,你這個禍由闖得大啊,倒是讓通天師兄給背負下了,不然縱是你九條命也不夠啊!”
“小師叔教訓得是,多寶心中也是後悔不已,是我這不孝之徒連累師尊師祖了,現在追悔莫及,所以隻能忐忑不安的在此間等你,就是問一問師尊的情況。”多寶道人麵有愧色道。
“通天師兄的現狀很不好,雖有寶蓮燈和女媧娘娘相助,可那元境的實力也太恐怖了,就算是我中招,也難保性命無虞。以我的目力來看,沒有三百年怕是難以恢複如初。”
“師尊,是弟子不孝啊,弟子不該亂嚼舌根,多寶該死,是我害了你。”多寶道人悲痛的道。
昊天不以為意:“你有妄念之罪,但通天師兄確有妄行之過,因果循環,隻可惜了幾千仙人,怕是難了。”
“幽空已殞,通天師兄又身受重傷,截教重任就落在你肩上了,唯有萬死以報,光大教門,你才能不負你師尊。”
“小師叔所言甚善,多寶一定不負師尊厚望。”
和昊天小師叔別後,多寶終於鬆了口氣,通天教主無大礙,他也就放心了。
剛騰雲入紫芝崖的碧遊宮,隻見龜靈聖母上來拜道:“大師兄回來了,不知師尊傷勢如何?”
“我心中慚愧,未曾進得媧皇宮,到是遇上昊天小師叔了,他說師尊需要三百載左右方可痊愈,讓我好好主持截教,勿負了師尊之望。”
龜靈聖母道:“小師叔所言不差,咱們師尊為了截教眾弟子而承受了重傷,這份恩德可不是一般的天尊能做到的,我們都應該好好報答他老人家。”
“我走後,教中可有事端再生。”
“黃昏時分火燒雲滿天,方丈洲的有信來報,南門家族的南門量因被欺拆了北冥家族北冥皋的留仙棧。”龜靈聖母忐忑不安道。
“拆了留仙棧?”
多寶道人吃了一驚,又歎了口氣道:“可惜了,多好的閣樓,怎麽就拆了,二師妹和三師姐呢?”
“兩位師姐正在閉關,未曾知曉。”
聽了龜靈聖母的話,多寶道人想了又想,覺得不妥,怕有遺禍,道:“傳她們速來碧遊宮見我!”
“是,大師兄。”
龜靈聖母身子一閃,便消失了。
看著燈火通明的碧遊宮,多寶道人不知在想著什麽。
在碧遊宮的眾多宮殿中,其中有一座無當殿。
在殿內,無當聖母正在以道門打坐十二法之一的‘凝神寂照法’在修煉。
凝神寂照法並非是在凝‘凡神’,而在凝‘元神’。
凡神與元神之分,過來人皆可頓悟。寂照法初步可自寂照‘凡竅’入手,久久不搖不動,即可產生元陽,激發真氣。再上一乘,則可凝元神而寂照‘玄元竅’,即玄關。
此易入大定而生起‘真火’,亦稱‘神火’。真火與凡火有別。丹家煉藥。多誤認凡火為用,乃大誤。此火能起死人而肉白骨;有回天之功。
惟不知‘止火’之訣者,則易走火入魔,甚至火熾焚身,使人喪身失命,故修行人,又須懂得‘防危杜險’之法。
古者,聖人虛其心而實其腹,凝其神而寂其照;並以此為得靜定之要法。
靜極則生意盎然,定極則別有天地;此不可思議境界,與接引道人的寂滅境界,大有逕庭。
禪宗修四禪八定九次第定,可由之而明心見性;惟與丹道門庭之定法有別,道門此法之訣要,主在‘凝神所以內定其心,寂照所以內回其機。’又謂:‘一念回機,即同本得。’此訣主在有‘回機’之妙用,不但可藉真陽與神火之生,可回其生機;且可藉‘人天合發’興‘人神感應’之理,而回其天機,複其本體。正所謂‘回機一蹴透三關,枯樹逢春花滿山’者是。
凝神之功力,不可思議,古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正可為此一工法注腳。
經曰:‘祗滅動心,不滅照心。’寂照之要,在常照常寂,常寂常照;尤須體認──‘凝以不擬而凝,照以無照而照’之妙義!否則差之毫厘,失以千裏矣。
無當聖母已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元神強大了一些,這才收功。
“三師姐,大師兄找你。”
這時,一聲道音傳來,清晰的傳到了無當聖母的耳廓邊。
她不再猶豫,而是即刻站了起身,仙體一閃,便消失在了無當殿中。
“大師兄,你找我們?”
金靈聖母和無當聖母齊齊進了碧遊宮問。
“師尊傷勢太重,怕是要三百年才能出關,你們可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多寶道人一本正經的問。
“莫非大師兄想說我截教當不及那人教、闡教?”金靈聖母道。
“二師伯元始天尊搶走了仙鶴童子,現在師尊又在媧皇宮閉關養傷,我們可不能因此而墮了我碧遊宮的名頭。”無當聖母也道。
“我們師尊不在,截教之人說話就得比別人矮半截。我們身為師尊的八大弟子,可要團結一致,才能振興我教啊!”多寶道人道。
沒過多久,一位儒雅的黑長須男子便走了進來,當即下拜道:“昊天拜見師姑!”
“昊天師侄免禮。”
女媧娘娘虛手一抬,便有一股無形之力將昊天給托了起來。
“多謝師姑。”
“我這媧皇宮清靜無比,少有外客前來。昊天是頭一遭來吧?”
“稟師姑,的確是頭一遭。若非要事,也不敢打擾師姑?”昊天彬彬有禮道。
“昊天師侄長期修行在外,倒不負二師兄的栽培之恩。”
“昊天也隻是盡弟子的應有本分而已,不敢忘師尊之德。此次家師有難,弟子未能服其勞,更不曾報其師恩一二,說來慚愧。”
“你的接引、準提兩位師兄也長年在外,混鯤師兄又何曾有過一句怨言?常言道‘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此話一點兒也沒錯,昊天師侄無須心愧,你師尊又豈是再乎那點俗禮。”
“師姑,這次師尊不告而別,怕是有負氣之嫌,昊天特來討個商量。”
女媧娘娘歎息道:“混鯤師兄乃耿介之性,遇事自然是盼望著好,此次三聖獸齊出,你師伯師尊也是全力以赴,重創負傷不說,結果也是差強人意。這份憋屈之心難道要往你們身上撒不成?你師尊外出散心,或百年千年萬年,待心氣平了,自當回來。”
“師侄明白了,這就返回靈霄殿修行。”
女媧娘娘此時又道:“聽說你把玉皇璽給了白冕玉?”
“玉皇璽是歸徒侄所有,被白冕玉師侄討要了去,如今反害了他性命,此璽不要也罷。”昊天道。
“此璽在守護家族東皇玉手中,他是七絕天之一,也是天命之人,與昊天師侄你倒是頗有幾分淵源。”
“既有淵源,那玉皇璽就留給他吧,反正師侄暫時也用不著。”
“通天師侄這麽一鬧騰,再加三聖獸帶來天命之主的指示,三界分流是早遲的事,有人舉薦你以靈霄寶殿為主立天庭,以治三界綱倫,你有何看法?”
“師侄不才,知三界之事甚大,非一言一語可定之,天庭的組建需要有四麵八方的仙士乃成,若局限於一門一脈,反倒易失公允。”
“天庭事大,當取三界之才,隻是群仙尊貴,多我行我素,不受規矩約束,反倒容易壞事。看來此事牽連甚大,還須從長計議,不能操之過急。”
“師姑拿主意就好。”
昊天雖是混元大羅金仙,但畢竟威望尚淺,影響力不足以撐起天庭,沒有精兵強將,沒有有人鼎力相助,光是一人獨大也是不可行的。
昊天拜別師姑,從媧皇宮出來後,卻在騰雲駕霧中遇到了多寶道人。
“昊天小師叔從媧皇宮出來嗎?多寶在此等候多時了。”多寶道人作禮道。
“師侄你鬼鬼祟祟的在這裏幹什麽?”昊天不悅道。
“唉,小師叔,我有苦衷啊。你也知道,我的弟子幽空死於元鳳之手,斷了截教千萬年的希望,師尊初戰受創,是我建議師尊用誅仙四劍的。現在師尊重傷難愈,情況不明,可我又不敢入媧皇宮探望,一是怕唐突了,二是怕女媧娘娘怪罪。”
“多寶,你這個禍由闖得大啊,倒是讓通天師兄給背負下了,不然縱是你九條命也不夠啊!”
“小師叔教訓得是,多寶心中也是後悔不已,是我這不孝之徒連累師尊師祖了,現在追悔莫及,所以隻能忐忑不安的在此間等你,就是問一問師尊的情況。”多寶道人麵有愧色道。
“通天師兄的現狀很不好,雖有寶蓮燈和女媧娘娘相助,可那元境的實力也太恐怖了,就算是我中招,也難保性命無虞。以我的目力來看,沒有三百年怕是難以恢複如初。”
“師尊,是弟子不孝啊,弟子不該亂嚼舌根,多寶該死,是我害了你。”多寶道人悲痛的道。
昊天不以為意:“你有妄念之罪,但通天師兄確有妄行之過,因果循環,隻可惜了幾千仙人,怕是難了。”
“幽空已殞,通天師兄又身受重傷,截教重任就落在你肩上了,唯有萬死以報,光大教門,你才能不負你師尊。”
“小師叔所言甚善,多寶一定不負師尊厚望。”
和昊天小師叔別後,多寶終於鬆了口氣,通天教主無大礙,他也就放心了。
剛騰雲入紫芝崖的碧遊宮,隻見龜靈聖母上來拜道:“大師兄回來了,不知師尊傷勢如何?”
“我心中慚愧,未曾進得媧皇宮,到是遇上昊天小師叔了,他說師尊需要三百載左右方可痊愈,讓我好好主持截教,勿負了師尊之望。”
龜靈聖母道:“小師叔所言不差,咱們師尊為了截教眾弟子而承受了重傷,這份恩德可不是一般的天尊能做到的,我們都應該好好報答他老人家。”
“我走後,教中可有事端再生。”
“黃昏時分火燒雲滿天,方丈洲的有信來報,南門家族的南門量因被欺拆了北冥家族北冥皋的留仙棧。”龜靈聖母忐忑不安道。
“拆了留仙棧?”
多寶道人吃了一驚,又歎了口氣道:“可惜了,多好的閣樓,怎麽就拆了,二師妹和三師姐呢?”
“兩位師姐正在閉關,未曾知曉。”
聽了龜靈聖母的話,多寶道人想了又想,覺得不妥,怕有遺禍,道:“傳她們速來碧遊宮見我!”
“是,大師兄。”
龜靈聖母身子一閃,便消失了。
看著燈火通明的碧遊宮,多寶道人不知在想著什麽。
在碧遊宮的眾多宮殿中,其中有一座無當殿。
在殿內,無當聖母正在以道門打坐十二法之一的‘凝神寂照法’在修煉。
凝神寂照法並非是在凝‘凡神’,而在凝‘元神’。
凡神與元神之分,過來人皆可頓悟。寂照法初步可自寂照‘凡竅’入手,久久不搖不動,即可產生元陽,激發真氣。再上一乘,則可凝元神而寂照‘玄元竅’,即玄關。
此易入大定而生起‘真火’,亦稱‘神火’。真火與凡火有別。丹家煉藥。多誤認凡火為用,乃大誤。此火能起死人而肉白骨;有回天之功。
惟不知‘止火’之訣者,則易走火入魔,甚至火熾焚身,使人喪身失命,故修行人,又須懂得‘防危杜險’之法。
古者,聖人虛其心而實其腹,凝其神而寂其照;並以此為得靜定之要法。
靜極則生意盎然,定極則別有天地;此不可思議境界,與接引道人的寂滅境界,大有逕庭。
禪宗修四禪八定九次第定,可由之而明心見性;惟與丹道門庭之定法有別,道門此法之訣要,主在‘凝神所以內定其心,寂照所以內回其機。’又謂:‘一念回機,即同本得。’此訣主在有‘回機’之妙用,不但可藉真陽與神火之生,可回其生機;且可藉‘人天合發’興‘人神感應’之理,而回其天機,複其本體。正所謂‘回機一蹴透三關,枯樹逢春花滿山’者是。
凝神之功力,不可思議,古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正可為此一工法注腳。
經曰:‘祗滅動心,不滅照心。’寂照之要,在常照常寂,常寂常照;尤須體認──‘凝以不擬而凝,照以無照而照’之妙義!否則差之毫厘,失以千裏矣。
無當聖母已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元神強大了一些,這才收功。
“三師姐,大師兄找你。”
這時,一聲道音傳來,清晰的傳到了無當聖母的耳廓邊。
她不再猶豫,而是即刻站了起身,仙體一閃,便消失在了無當殿中。
“大師兄,你找我們?”
金靈聖母和無當聖母齊齊進了碧遊宮問。
“師尊傷勢太重,怕是要三百年才能出關,你們可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多寶道人一本正經的問。
“莫非大師兄想說我截教當不及那人教、闡教?”金靈聖母道。
“二師伯元始天尊搶走了仙鶴童子,現在師尊又在媧皇宮閉關養傷,我們可不能因此而墮了我碧遊宮的名頭。”無當聖母也道。
“我們師尊不在,截教之人說話就得比別人矮半截。我們身為師尊的八大弟子,可要團結一致,才能振興我教啊!”多寶道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