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厄真人知道斷肩魔神是羅睺遣來趁虛取自己性命的,若非項劍和水仙子力保仙體,必迭境重塑金身不可。
想著,度厄真人拔出了腰中法劍,欲結束這妄者之命。
劍是能夠辟邪斬妖的法器,在道門科儀中,劍乃高功法師行法時所用的重要法器之一,咒、諱、氣、符等,常與法劍配合使用。
道經中記載:“符劍可以卻鬼辟邪而已”。
劍也是道門修士能夠斬斷心魔的象征。
道門修真重在堅定道心,斬斷心魔。
在道袍紐扣部位便有兩條成劍型的長帶,被稱為慧劍,也就是“但憑慧劍威神力,跳出沉淪五苦門”之意,上洞八仙呂洞賓更將慧劍寓意解釋為“一斷煩惱,二斷色欲,三斷貪慎”。
道門以性命雙修為本,重視身體訓練。
道門信仰文化不僅重視性,也就是內在的心靈修煉,同樣注重對命,即身體的鍛煉,道門中,自幼習練武術的修道之很多,而劍作為武術主要器械之一,又與道門追尋的空靈逍遙等吻合,自然備受修道之士的喜愛。
最後,道士喜歡佩劍,還與常在深山修煉需要武器防身等實用性有關,所以,如今在紛紛擾擾的妄動乾坤裏,法劍不僅在科儀中常用,隨身佩帶者更是屢見不鮮。
科儀,道門術語,指道教道場法事。
科,有程、條、本、品等義,科可解做動作。
“程”有法則義,即“程者物之準也”,是本著一定程序敷演如儀。儀,儀為典章製度的禮節程式、法式、禮式、儀式登,如常說的“行禮如儀”。
在道門觀內,人們常常可以看到道門修士們身著金絲銀線的道袍,手持各異的法器,吟唱著古老的曲調,在壇場裏翩翩起舞,這就是道教的齋醮科儀,俗稱“道場”,謂之“依科演教”,簡稱“科教”,也就是法事。
“齋”的原意指齊和淨,後為齋戒、潔淨之意,指在祭祀前,必須沐浴更衣,不食葷酒,不居內寢,以示祭者莊誠。
道收此禮,祈禳之初,素食清心,沐浴潔身,謂之“修齋”的初為“積德解愆”,再則“和神保壽”,後為“專道”、“樂道”、“合道”,即為“修道”,此為修齋的最高境界。
因此道門,重視修齋,並製定了一整套齋法。
按照它的規模和作分為內齋、外齋。
內齋即極道:包括心齋、坐忘、存思等。
外齋即濟度:包括三籙七品,三篆指金籙齋、玉籙齋、黃籙齋;七品指三皇齋、自然齋、上清齋、指教齋、塗炭齋、明真齋、三元齋。
各種齋法有著不同的意義,如金籙齋“上消天災,保鎮帝王;玉籙齋“救度人民,請福謝過”;黃籙齋能“下拔地獄九幽之苦”等。
“醮”的原意是祭,其一為冠娶,二為祭祀,乃重要禮儀。
道門繼承並發展了醮的祭祀一麵,借此法以與神靈相交感。
“醮”亦有“醮法”,所謂“醮法”,指齋醮法事的程式、禮儀等規矩。
“醮”的名目很多,大凡世人有所需就會有相應的建醮名目,如祈雨九龍醮、正一傳度醮、羅天大醮等等。
齋法與醮法本不一樣,後來相互融合。
“齋醮科儀”指醮禱活動所依據的一定法規,一般有陽事與陰事之分,也就是有清醮與幽醮之分。
清醮有祈福謝恩,卻病延壽,祝國迎祥,祈晴禱雨,解厄禳災,祝壽慶賀等,屬於太平醮之類的法事。
幽醮有攝召亡魂,沐浴度橋,破獄破湖,煉度施食等,屬於濟幽度亡齋醮之類的法事。
舉行一項齋醮科儀,往往要通過建壇、設置用品、湧經拜懺、踏罡步鬥、掐決念咒等來共同完成,這修道之士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因為所有的這些都是由他們來完成的,
這一切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齋醮科儀。
醮壇。建醮必先設壇,稱為“醮壇”,又稱“法壇”。“壇”則指在乎坦的土地上,用土築的高台,用以祭祀天神和祖先。
據《道書授神契》記載:“古者祭皆有壇,後有社稷壇。記曰:壇而不屋,古醮壇在野。今於屋下,從簡也。”說明原始醮壇本為露天,後改在殿內。
不同形式的齋醮,往往建有不同規模的壇。
大型齋醮活動,通常築有若於個壇,其中一個是主壇,叫做“都壇”,其餘的壇,叫做“分壇”。
在齋醮儀式中,各有一定稱謂和職守的道門人士,統稱為執事,即醮壇執事。
其執事主要有:高功、監齋、都講、侍經、侍香、侍燈等……
高功:位居各執事之首。
擔任者必須“道德內充,威儀外備,天人歸向,鬼神具瞻”;在儀式中要“躡景飛晨,承顏宣德,惠周三界,禮越眾官”。
監齋:位僅次於高功。其職守,一為“總握憲章,典領科禁,糾正壇職,振肅朝綱”;二為“周密察非,從容授簡,有嚴有翼,毋濫毋墮”。即主管科儀典法,為高功的副手。
都講:與高功、監齋合稱“三法師”。擔任者必須“洞輔該通,法度明練,讚唱儀钜,領袖班聯”;“玄壇步趨,升座講說。
昭符人望,默契人心”。即主管唱讚導引,亦為高功的副手。
侍經:負責陳列、布置和收藏經卷的道人,為誦經作好定音、調音和儀表的準備工作。
侍香:負責清潔香爐和香案的道人,在儀式中保持焚香不斷。
侍燈:負責整理和清潔點燈用具的道人,在儀式中保持燈燭輝照不致中斷。
知磬和知鍾:負責擊磬和擊鍾的道人。磬鍾之聲直接規定了誦唱經文和儀式進行的節奏。
道教醮壇之上,講究一定規矩,謂之威儀。
因齋醮人神交接,怠慢不得,故立下清規,目的是“戒其惰慢,檢其愆違,察其行藏,觀其誠誌,若有過失,隨事糾舉。”
他們通用的法器有兩類:一類為仰啟神仙、朝觀祖師以及為了驅惡鎮邪的器物,如圭簡、如意、玉冊、玉印、法劍、令旗、令箭、令牌、法尺、鎮壇木等;一類為各種打擊樂器,如鐃、鐺、鑔、鈴、鼓、鍾、螺、磬等。
在醮壇科儀中,有其獨特運作,形。式,主要有外在的咒訣罡步,香讚禮表等方法和內在的存想運諱、叩齒集神等修功。
現擇要而述之:
咒:指通於神靈的用語。古代“咒”通“祝”,一般以“急急如律令”結尾。
持咒可以請神、驅邪、保命、護身等。
訣:手指按一定的方法盤結捏掐而成的形狀叫做訣,其過程叫做掐訣。掐訣可以通真製邪,役將治事。
不同的神明有不同的訣法,如靈官訣、鬥姆訣等。
步:指踏罡步鬥。相傳創自夏禹,故又稱“禹步”。“罡”指天罡,“鬥”指北鬥。
高功在壇場上,假方丈之地,以為九重天,按照星辰鬥宿之方位,用步踏之,即可神馳九霄,啟奏上天。
罡有多種,如三寶罡、二十八宿罡、交泰罡等,各有用法。
燈:指醮壇上燃點壇.場燈燭的常用儀式元,最初是獨立的儀式體,後來被包含在別的儀式中。
其作用是上照天庭、下徹地獄、拔度亡靈,故人逝後必“法天象地,燃燈告符”,以期達到“超出良難”。
禮拜:道教醮壇中最普遍最常見的一種儀式元。俗稱“叩頭”、“作揖”,無論是道人,還是信眾,在道觀內外,麵對神像,都要禮拜,這是人道信教的首要和根本。
初人道者,必先學禮拜,稱之為“過叩頭關”。其做法有四,即稽首、作禮、遵作和心禮。
誦經:道門醮壇中最常見最普遍的一種儀式元,指誦念經文。初習儀式必先學誦經。
誦時有一人獨誦,亦有眾人合誦;有一經誦一遍,亦有一經誦多遍。其方式亦有多種,主要有心誦、形誦、神誦、心祝、密祝、微祝等。
通過誦經最終達到上消天災,保鎮君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賴,其福難勝。
步虛:指醮壇上諷誦詞章采用的曲調行腔,相傳其旋律宛如眾仙飄渺步行虛空,故又名“步虛聲”。
依據步虛音樂填寫的字詞,稱為“步虛詞”。步虛聲吟唱起來樂章優美,有深刻的藝術內涵。
存想:一名“存思”,簡稱“存”。要求閉合雙眼或微閉,存想內觀某一事物或神真的形貌、活動狀態等,以期達到集中思想,去除雜念,進人人神交接境界。
道門認為,建醮不懂存想,無法溝通人神世界,齋醮即失去意義。
存想的對象十分廣泛,包括存想天象(日、月、星辰、雲霧等)、景物(氣、炎火)、人體(五髒、丹田)及神真(身內神、身外神)等,多為師徒秘密傳授。
叩齒:即上齒與下齒相叩,以集神驅邪。一般分為鳴天鼓(左叩)、擊天磬(右叩)、鳴法鼓(當門齒上四千四共八齡相叩)。
左叩以擊幼天門而應神羔,右叩凡製伏驅降用之,鳴法鼓以通真格上帝,凡朝奏用之。
進表:指道人將表文上奏天庭的儀式,又稱“上表”。其程式為啟壇、請聖、拜表。
其用法因神位高低而定,對道門最高神呈進稱為“上大表”,一般神則稱為“上疏”。
最後將表文焚化,稱為“化表”,以期送達天庭,祭告上蒼,眾聖光臨壇場,賜福延齡,先靈受度。
煉度:即用符法度化鬼神,使得超度。
煉指用真水和真火交煉亡者靈魂;度指修齋行道,拔度幽魂。其功用為“生人服之(符法),可以恢神。而鬼神得之;亦可度化”。
施食:道門科儀的一項儀式元,也叫“斛食”或“賑濟”,俗稱“焰口”,即設齋食以超度鬼魂。
以米飯盛於斛內施食,稱為“斛食”,施食時要用“祭煉”之法,即高功存想,以神度鬼,使其早升天界,脫離鬼道。
散花:醮壇儀式組成中常用的儀式元。通過想象中的仙聖鑾駕,把醮壇幻化為仙聖居處的瑤壇,存想自身為仙聖臨壇弘道,故以散花作為頌讚仙聖和幻化醮壇的儀式內容之一。
道教“散花”,並非實地拋散鮮花,而是誦唱,因此又有多種的散花詞。
解冤釋結:所謂冤結,主要指世間種種人際怨懟,引起了陰訟牽連、人鬼連牽飛陰鬼受難、陽世受報等,認為須用科儀和符文,解冤釋結,以求陰鬼升仙,陽世平安。
化壇卷簾:化壇指將壇場幻化為瑤壇仙境、仙聖世界;卷簾如同人間君王臨朝聽政,卷簾聽取高功麵陳奏疏。
這種儀式多以化符、唱讚、存想等完成,經韻中有“倒卷簾”。
啟師謝師:即禮三師。三師指度師、籍師和經師。凡大型道場,皆設有祖師壇。
開壇之初,高功恭對師壇,啟奏三師,請賜保佑,謂之啟師。下壇時,必要禮謝三師,以誌不忘師恩,謂之謝師。
以上各種儀式元,便構成了大大小小的齋醮場麵。
想著,度厄真人拔出了腰中法劍,欲結束這妄者之命。
劍是能夠辟邪斬妖的法器,在道門科儀中,劍乃高功法師行法時所用的重要法器之一,咒、諱、氣、符等,常與法劍配合使用。
道經中記載:“符劍可以卻鬼辟邪而已”。
劍也是道門修士能夠斬斷心魔的象征。
道門修真重在堅定道心,斬斷心魔。
在道袍紐扣部位便有兩條成劍型的長帶,被稱為慧劍,也就是“但憑慧劍威神力,跳出沉淪五苦門”之意,上洞八仙呂洞賓更將慧劍寓意解釋為“一斷煩惱,二斷色欲,三斷貪慎”。
道門以性命雙修為本,重視身體訓練。
道門信仰文化不僅重視性,也就是內在的心靈修煉,同樣注重對命,即身體的鍛煉,道門中,自幼習練武術的修道之很多,而劍作為武術主要器械之一,又與道門追尋的空靈逍遙等吻合,自然備受修道之士的喜愛。
最後,道士喜歡佩劍,還與常在深山修煉需要武器防身等實用性有關,所以,如今在紛紛擾擾的妄動乾坤裏,法劍不僅在科儀中常用,隨身佩帶者更是屢見不鮮。
科儀,道門術語,指道教道場法事。
科,有程、條、本、品等義,科可解做動作。
“程”有法則義,即“程者物之準也”,是本著一定程序敷演如儀。儀,儀為典章製度的禮節程式、法式、禮式、儀式登,如常說的“行禮如儀”。
在道門觀內,人們常常可以看到道門修士們身著金絲銀線的道袍,手持各異的法器,吟唱著古老的曲調,在壇場裏翩翩起舞,這就是道教的齋醮科儀,俗稱“道場”,謂之“依科演教”,簡稱“科教”,也就是法事。
“齋”的原意指齊和淨,後為齋戒、潔淨之意,指在祭祀前,必須沐浴更衣,不食葷酒,不居內寢,以示祭者莊誠。
道收此禮,祈禳之初,素食清心,沐浴潔身,謂之“修齋”的初為“積德解愆”,再則“和神保壽”,後為“專道”、“樂道”、“合道”,即為“修道”,此為修齋的最高境界。
因此道門,重視修齋,並製定了一整套齋法。
按照它的規模和作分為內齋、外齋。
內齋即極道:包括心齋、坐忘、存思等。
外齋即濟度:包括三籙七品,三篆指金籙齋、玉籙齋、黃籙齋;七品指三皇齋、自然齋、上清齋、指教齋、塗炭齋、明真齋、三元齋。
各種齋法有著不同的意義,如金籙齋“上消天災,保鎮帝王;玉籙齋“救度人民,請福謝過”;黃籙齋能“下拔地獄九幽之苦”等。
“醮”的原意是祭,其一為冠娶,二為祭祀,乃重要禮儀。
道門繼承並發展了醮的祭祀一麵,借此法以與神靈相交感。
“醮”亦有“醮法”,所謂“醮法”,指齋醮法事的程式、禮儀等規矩。
“醮”的名目很多,大凡世人有所需就會有相應的建醮名目,如祈雨九龍醮、正一傳度醮、羅天大醮等等。
齋法與醮法本不一樣,後來相互融合。
“齋醮科儀”指醮禱活動所依據的一定法規,一般有陽事與陰事之分,也就是有清醮與幽醮之分。
清醮有祈福謝恩,卻病延壽,祝國迎祥,祈晴禱雨,解厄禳災,祝壽慶賀等,屬於太平醮之類的法事。
幽醮有攝召亡魂,沐浴度橋,破獄破湖,煉度施食等,屬於濟幽度亡齋醮之類的法事。
舉行一項齋醮科儀,往往要通過建壇、設置用品、湧經拜懺、踏罡步鬥、掐決念咒等來共同完成,這修道之士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因為所有的這些都是由他們來完成的,
這一切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齋醮科儀。
醮壇。建醮必先設壇,稱為“醮壇”,又稱“法壇”。“壇”則指在乎坦的土地上,用土築的高台,用以祭祀天神和祖先。
據《道書授神契》記載:“古者祭皆有壇,後有社稷壇。記曰:壇而不屋,古醮壇在野。今於屋下,從簡也。”說明原始醮壇本為露天,後改在殿內。
不同形式的齋醮,往往建有不同規模的壇。
大型齋醮活動,通常築有若於個壇,其中一個是主壇,叫做“都壇”,其餘的壇,叫做“分壇”。
在齋醮儀式中,各有一定稱謂和職守的道門人士,統稱為執事,即醮壇執事。
其執事主要有:高功、監齋、都講、侍經、侍香、侍燈等……
高功:位居各執事之首。
擔任者必須“道德內充,威儀外備,天人歸向,鬼神具瞻”;在儀式中要“躡景飛晨,承顏宣德,惠周三界,禮越眾官”。
監齋:位僅次於高功。其職守,一為“總握憲章,典領科禁,糾正壇職,振肅朝綱”;二為“周密察非,從容授簡,有嚴有翼,毋濫毋墮”。即主管科儀典法,為高功的副手。
都講:與高功、監齋合稱“三法師”。擔任者必須“洞輔該通,法度明練,讚唱儀钜,領袖班聯”;“玄壇步趨,升座講說。
昭符人望,默契人心”。即主管唱讚導引,亦為高功的副手。
侍經:負責陳列、布置和收藏經卷的道人,為誦經作好定音、調音和儀表的準備工作。
侍香:負責清潔香爐和香案的道人,在儀式中保持焚香不斷。
侍燈:負責整理和清潔點燈用具的道人,在儀式中保持燈燭輝照不致中斷。
知磬和知鍾:負責擊磬和擊鍾的道人。磬鍾之聲直接規定了誦唱經文和儀式進行的節奏。
道教醮壇之上,講究一定規矩,謂之威儀。
因齋醮人神交接,怠慢不得,故立下清規,目的是“戒其惰慢,檢其愆違,察其行藏,觀其誠誌,若有過失,隨事糾舉。”
他們通用的法器有兩類:一類為仰啟神仙、朝觀祖師以及為了驅惡鎮邪的器物,如圭簡、如意、玉冊、玉印、法劍、令旗、令箭、令牌、法尺、鎮壇木等;一類為各種打擊樂器,如鐃、鐺、鑔、鈴、鼓、鍾、螺、磬等。
在醮壇科儀中,有其獨特運作,形。式,主要有外在的咒訣罡步,香讚禮表等方法和內在的存想運諱、叩齒集神等修功。
現擇要而述之:
咒:指通於神靈的用語。古代“咒”通“祝”,一般以“急急如律令”結尾。
持咒可以請神、驅邪、保命、護身等。
訣:手指按一定的方法盤結捏掐而成的形狀叫做訣,其過程叫做掐訣。掐訣可以通真製邪,役將治事。
不同的神明有不同的訣法,如靈官訣、鬥姆訣等。
步:指踏罡步鬥。相傳創自夏禹,故又稱“禹步”。“罡”指天罡,“鬥”指北鬥。
高功在壇場上,假方丈之地,以為九重天,按照星辰鬥宿之方位,用步踏之,即可神馳九霄,啟奏上天。
罡有多種,如三寶罡、二十八宿罡、交泰罡等,各有用法。
燈:指醮壇上燃點壇.場燈燭的常用儀式元,最初是獨立的儀式體,後來被包含在別的儀式中。
其作用是上照天庭、下徹地獄、拔度亡靈,故人逝後必“法天象地,燃燈告符”,以期達到“超出良難”。
禮拜:道教醮壇中最普遍最常見的一種儀式元。俗稱“叩頭”、“作揖”,無論是道人,還是信眾,在道觀內外,麵對神像,都要禮拜,這是人道信教的首要和根本。
初人道者,必先學禮拜,稱之為“過叩頭關”。其做法有四,即稽首、作禮、遵作和心禮。
誦經:道門醮壇中最常見最普遍的一種儀式元,指誦念經文。初習儀式必先學誦經。
誦時有一人獨誦,亦有眾人合誦;有一經誦一遍,亦有一經誦多遍。其方式亦有多種,主要有心誦、形誦、神誦、心祝、密祝、微祝等。
通過誦經最終達到上消天災,保鎮君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賴,其福難勝。
步虛:指醮壇上諷誦詞章采用的曲調行腔,相傳其旋律宛如眾仙飄渺步行虛空,故又名“步虛聲”。
依據步虛音樂填寫的字詞,稱為“步虛詞”。步虛聲吟唱起來樂章優美,有深刻的藝術內涵。
存想:一名“存思”,簡稱“存”。要求閉合雙眼或微閉,存想內觀某一事物或神真的形貌、活動狀態等,以期達到集中思想,去除雜念,進人人神交接境界。
道門認為,建醮不懂存想,無法溝通人神世界,齋醮即失去意義。
存想的對象十分廣泛,包括存想天象(日、月、星辰、雲霧等)、景物(氣、炎火)、人體(五髒、丹田)及神真(身內神、身外神)等,多為師徒秘密傳授。
叩齒:即上齒與下齒相叩,以集神驅邪。一般分為鳴天鼓(左叩)、擊天磬(右叩)、鳴法鼓(當門齒上四千四共八齡相叩)。
左叩以擊幼天門而應神羔,右叩凡製伏驅降用之,鳴法鼓以通真格上帝,凡朝奏用之。
進表:指道人將表文上奏天庭的儀式,又稱“上表”。其程式為啟壇、請聖、拜表。
其用法因神位高低而定,對道門最高神呈進稱為“上大表”,一般神則稱為“上疏”。
最後將表文焚化,稱為“化表”,以期送達天庭,祭告上蒼,眾聖光臨壇場,賜福延齡,先靈受度。
煉度:即用符法度化鬼神,使得超度。
煉指用真水和真火交煉亡者靈魂;度指修齋行道,拔度幽魂。其功用為“生人服之(符法),可以恢神。而鬼神得之;亦可度化”。
施食:道門科儀的一項儀式元,也叫“斛食”或“賑濟”,俗稱“焰口”,即設齋食以超度鬼魂。
以米飯盛於斛內施食,稱為“斛食”,施食時要用“祭煉”之法,即高功存想,以神度鬼,使其早升天界,脫離鬼道。
散花:醮壇儀式組成中常用的儀式元。通過想象中的仙聖鑾駕,把醮壇幻化為仙聖居處的瑤壇,存想自身為仙聖臨壇弘道,故以散花作為頌讚仙聖和幻化醮壇的儀式內容之一。
道教“散花”,並非實地拋散鮮花,而是誦唱,因此又有多種的散花詞。
解冤釋結:所謂冤結,主要指世間種種人際怨懟,引起了陰訟牽連、人鬼連牽飛陰鬼受難、陽世受報等,認為須用科儀和符文,解冤釋結,以求陰鬼升仙,陽世平安。
化壇卷簾:化壇指將壇場幻化為瑤壇仙境、仙聖世界;卷簾如同人間君王臨朝聽政,卷簾聽取高功麵陳奏疏。
這種儀式多以化符、唱讚、存想等完成,經韻中有“倒卷簾”。
啟師謝師:即禮三師。三師指度師、籍師和經師。凡大型道場,皆設有祖師壇。
開壇之初,高功恭對師壇,啟奏三師,請賜保佑,謂之啟師。下壇時,必要禮謝三師,以誌不忘師恩,謂之謝師。
以上各種儀式元,便構成了大大小小的齋醮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