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泰和有很多年沒過過呂洞賓了,所謂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道門的洞天便是時空隧道。


    在道門的空間概念中,除了將天地整體分成三十六層天以及無盡天地空間之外,道以還詳細描述了和天地空間相連的各個空間,這就是洞天福地,所謂洞天福地,主要是指大天之內的道門神聖空間。


    道門的“洞天福地”說早在《道濟經》、《真誥》等上清派道書中已經提及。


    天仙所居的勝境有的在天上,如三清境等三十六天;有的在海中,如十洲三島;有的在名山洞府,如洞天福地。


    洞天福地理論是道門天地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基本內涵可以解釋如下:在人類棲居的以天地為中心的居留空間中(即所謂的“大天世界”)還並存著三十六所相對隔絕、大小不等的生活世界(即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及七十二處特殊地域(即七十二福地)。


    “洞天福地”是人間仙境,大多位於華夏境內的大小名山之中或之間,它們通連貫通通達上天,構成一個特殊的世界,其中棲息著仙靈或避世異人。


    與普通人所居住的大天世界不同,洞天世界具有其自身獨特的時間、空間構造。


    由於它的時間速率不同於人們的世界,加之空間結構也與大天世界判然不同,因此在通常情形下,洞天世界對世人是不顯現的。


    世人除了因某種特殊機緣進入洞天外,通常是很難造訪這種神秘世界的。


    對洞天概念的最好解釋見於早期上清係經典《紫陽真人內傳》,其雲:“天無謂之空,山無謂之洞,人無謂之房也。山腹中空虛,是謂洞庭;人頭中空虛,是謂洞房。是以真人處天處山處人,入無間,以黍米容蓬萊山,包括六合,天地不能載焉。”


    依此所解則“洞天”實有廣、狹二義。


    廣義的洞天包括天空(天無)、山洞(山無)及洞房(頭空)。此解釋清楚地表明了道門的天地觀:天地由多層空間組成,天地中的時間、空間都是相對的,有中存無、無中生有、大中有小、小亦含大。


    在華夏的道門史上,不少古簡文獻記載了普通人到達這些洞天福地的神奇經曆,形成了“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時間觀念,即人們普遍認為仙境中的時間與普通人類的時間是不同的,這種“天上一天,地下一年”的時間觀念一直被大眾認可。


    道門中的洞天福地至少已經到達了第五維的狀態,如果說時間(四維)是由三維運動構成的,那麽五維就是由四維運動構成的。第五維空間其實就是一個時間平麵。


    可以想象,一個五維空間的物體,應該是跨越不同時間軸線的,但在任意一個時間軸線上人們隻能觀察到它的一部分。


    所以,對於洞天福地,有時候普通人隻能觀察到它的一部分,世人除了通過某些特殊的機緣才可以偶然進入洞天,平常是很難窺探這些神秘世界。


    在道門看來,人類和天仙們共同棲居在一個叫作“大天世界”的空間之中,而“洞天福地”指的是大天之內的道門神聖空間,這三十六個相對隔絕、大小不等的生活世界(即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及七十二處特殊地域(即七十二福地)就位於華夏境內的大小名山之中,它們相互貫通,構成一個特殊的地下世界。


    也就是說,“大天世界”與“洞天福地”的世界有重和,但不是包含關係。


    因此,洞天世界對世人是不顯現的,常人不可能找到它,隻有可能“誤入洞天”,因為洞天沒有固定的地點。


    但是,洞天又不是與人類世界完全隔絕的,它還在這個天地間,所以人們還是有機會發現它,洞天裏的仙人也會造訪人間。


    一、洞天世界與大天世界有重合,但對世人不顯現。


    二、被稱為“洞天福地”的,不是山川本身,而是隱秘於其中的某個神奇土地。


    三、“洞天福地”的入口也隻是個象征,不代表洞天就在這裏。


    四、人們是不可能有目的性地找到洞天,隻能“誤入洞天”,全靠緣分。


    所以,人們去有“洞天福地”之稱的名山大川旅遊,並不是說真的到了洞天福地,而是接近了它而已,如果有緣分能“誤入洞天”,或者遇到仙人,把其帶進洞天,那真是大大的造化啦!


    有一句得道成仙之語:“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這句話人們認為是一派胡言,但在現實生活中確有其事,這正是超自然現象,稱之為“時空隧道”。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說的是當世人巧遇仙人,隻與他們呆上一會,再返回人世間時,人間早已過了十幾年,甚至百年、千年。


    仙人之所以為仙人,是因為他們並不生活在常人所生活的這個空間,他們的時間自然與常人這個空間的時間也就不一樣,他們的時間過得比人間的快。


    聞通看見有野豬吃他家地裏的莊稼,就舉箭射野豬,野豬中箭後,流血而逃。


    聞通循著血跡追了十幾裏地,進到一個洞中,在洞中行走了三百多步,豁然開朗,眼前忽然出現了幾百家房舍,卻不知道這是個什麽地方,再看看他射中的豬,已經跑進村裏人的豬圈中去了。


    過了一會,有個老翁從屋裏出來,問他:“是不是你用箭射了我的豬?”


    聞通答道:“我並不是有意射它,是它吃我的莊稼,我才射它的。”


    老翁說:“牽著牛踩了人家田裏的莊稼是不對,可因為這樣就得把人家的牛搶走,就更不對了。”


    聞通忙走向老翁叩頭賠禮道歉。


    老翁說:“知錯就改,就沒有過錯了。因這豬命前世的罪過,今世該得這樣的報應,你也就不必謝罪了。”


    老翁請聞通到廳裏坐,隻見屋裏有十幾個書生,都戴著蓮花冠,穿著寬袖單衣,有位老人獨自坐在一個臥榻上,麵朝南談論著《道經》。


    又見西屋有十幾個人相對而坐,彈著琴,音律優美動聽。


    這時有位童子上來斟酒,招呼著聞通飲酒,他喝得半醉半醒,身體十分舒坦,就辭謝不再喝了。


    聞通走出屋子,仔細觀察路上的行人和物事,其與外界並無兩樣,但是覺得這裏遠離塵世,清靜虛空,是個難得的勝地,不願離去。


    可老翁不肯收留他,就遣派了一個小孩為他領路,送他出去,並囑咐小孩關緊大門以防外人再進來。


    在回去的路上,聞通問那孩子這到底是怎麽回事,那小孩說:“屋裏的那些人都是聖賢,他們當年為躲避暴虐無道的亂世來到這裏,因學道而得道成了仙人。”


    “我在仙人門下當了十紀(十二年為一紀)的掃地仆人,才作上這守門人,至今我還沒有領會道經的要訣,隻能在此守門。”


    說話間,他們已走到來時的洞口,二人依依不舍地告別,皆知從今以後後會無期。


    聞通到了洞的入口處,發現射野豬的弓箭都已腐朽斷裂,他在洞中隻呆了那麽一會,世上已過了十二年。


    聞通家中以為他早已逝去,已為他辦過喪事,如今見他又回來了,全村上下大吃一驚,深感疑惑。


    第二天他和村裏人找到那個洞口,隻見一巨石已將洞口堵住,怎麽燒鑿也鑿不開那洞口了,巨石與山已融為一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至尊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昭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昭之並收藏至尊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