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床上傳來一聲聲慘叫,左婆婆趕緊走到床前,一個大肚子的女人,正躺在床上痛苦的叫著,頭上出了很多汗,頭發亂糟糟的被汗水粘在了臉上,叫的時候嘴張得很大,眼睛瞪得溜圓,有點嚇人。
左婆婆心裏很害怕,但也不敢多問,就趕緊為她接生。
誰知這個女人是難產,把左婆婆忙得滿頭大汗,過了兩個時辰,才把孩子接生出來。
左婆婆一看,是個男孩,正要跟大人報喜,卻發現這個男孩一動不動,用手晃了一下,還是沒反應,左婆婆心裏一驚:難道這個孩子一出生就死了?罪過啊,我還從來沒遇到過這樣的事呢!
左婆婆反複查看,最後確認這個男孩已經沒命了,隻好定了一下神,遺憾的跟男孩的父母說:“這孩子命短,一生下來就沒命了,怪我沒接生好!”
奇怪的是,這對父母卻沒有怪左婆婆,也沒有傷心的神情,反而欣喜異常。
那男子說:“沒事沒事,生下來就好。”那女人更是奇怪,從左婆婆手裏接過兒子,抱在懷裏很開心的看著,好像一點都沒受兒子夭折的影響。
左婆婆心裏感覺這家人很不正常,所以就想洗洗手趕緊走,於是叫男人打盆水來,那男人卻說:“哎呀,現在沒有水,您就隨便擦一下吧。”
左婆婆心想這家人也太邋遢了,連個擦手的東西都沒有,四下看了看,也沒看到能擦手的東西,隻好把手上的血跡在石凳上擦了擦。
擦完之後,左婆婆說要回家,那男人又讓那兩個鄰居抬著左婆婆往回走。
順著來時的路走了半天,天就快亮了,左婆婆隱約能看清遠處的房屋了,但是怎麽也想不出去的是什麽地方。
於是就問兩個抬轎的,那兩個人支吾半天也不知說了些什麽。
左婆婆正想問清楚,聽到遠處村子裏傳來了公雞的打鳴聲,還沒等她說話,兩個抬轎的丟下轎子飛也似的往回跑去。
左婆婆一把年紀被這一摔,感覺頭暈眼花的,不由罵道:“兩個膽小鬼,跑什麽?”
她費了半天勁從轎子裏爬出來時,那兩個抬轎的已經不見人影了。
好在已經快到家了,左婆婆慢慢的往家走,到村口遇到了幾個早起的人,把遇到的怪事跟他們一說,人們聽了也都感覺奇怪,都說沒聽過這附近有誰家要生孩子。
等到天亮,這事已經傳遍整個村子了,人們都紛紛稱奇,有幾個膽大的年輕人,按左婆婆說的方向去尋找,先是看到了村外路上有一頂木轎子,又找了半個時辰,發現了一片墳地,在一座合葬的墓前的石碑上,有幾塊像是被手塗上去的血跡,這才知道原來昨晚請左婆婆接生的是一對鬼夫妻。
幾個人回來後把看到的情景跟左婆婆一說,把左婆婆嚇得半天沒合上嘴,心裏覺得陣陣後怕。
此後幾天,左婆婆都心神不定,有鄰居就跟她說,三十裏外有座道觀,不如去找道長破解一下。於是左婆婆就讓兒子用獨輪小車推著她去道觀找薑道長破解。
來到道觀,見到道長,左婆婆把遇到的事情跟道長講述一遍,薑道長聽後微微一笑,說道:“老人家,你講的事情我知道,那女子懷胎八月時,還不肯閑著,到河邊給家裏人洗衣服,她丈夫就在旁邊地裏幹活,誰知那女子為拿回被水衝走的衣服,不小心落水,她丈夫去救,因為心急,不但沒救回妻子,連自己都丟了性命。”
左婆婆一聽,倒頭便拜,邊拜邊說:“道長真是仙人下凡,連來龍去脈都知道!”
薑道長請左婆婆起來,接著說道:“因為那女人溺水死掉之前,心裏想的都是未出生的孩子,就是因為這一執念,才在兩個月後,請你去接生,雖然生出的是個死嬰,但她做母親的心願也了了。”
左婆婆聽到這裏,不由得被那女子的慈心感動,落下了眼淚,感慨道:“這女子也真是命苦,快要做娘了卻丟了性命。”
道長說道:“因為那女人執念很重,讓他們一家三口陰魂不散,所以現在還能救活。”
左婆婆一聽還有救,熱心腸勁又上來了,立即跪下求道長去救那一家人。
道長趕緊請左婆婆起來,說道:“貧道也並非見死不救,隻是陰陽有別,需要有緣人來牽個線,而今你來見我,這個線就牽成了,貧道自當去救,今日天色不早了,你們娘倆先在這附近住一晚,明天一早起程。”
左婆婆和兒子對道長千恩萬謝,在道觀旁邊的人家借了個宿。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她和道長一行三人就起程往回趕,到了村裏跟大家一說,早有人去找那對夫妻的雙方父母。
左婆婆和道長,還有一眾鄉鄰,來到那座墳前,那對夫妻的雙方父母已經到了,都一齊跪在道長麵前感謝救命之恩,道長安撫了一下,就開始作法救人。
隻見道長點燃黃木符,又念咒,揮舞了一陣手中的寶劍,作法完畢後,吩咐人挖開墳墓,打開棺材。
這時眾人七手八腳的拿著鐵鍬挖開土,抬出了棺材,打開之後,果然見裏麵那一家三口,活生生的都像是睡著了一樣。
雙方父母趕緊過去抱著搖晃叫喊,不一會兒,隻見小兩口慢慢睜開了眼睛,小男孩也“哇哇”的哭了起來,旁邊圍觀的人看了,都紛紛拍手叫好,誇道長是神仙下凡。
待雙方父母把前因後果跟小兩口說完,那小兩口緊步來到道長麵前,跪下拜謝救命之恩,道長微笑著說道:“貧道並非神仙,救不了已死之人,是因你們夫妻倆對孩子的執念凝住了魂魄不散,所以貧道才有法可施,否則也是回天乏術啊!”
小兩口聽完,還是對道長千恩萬謝,道長扶起他們倆,讓他們先照看好孩子,於是一家三口抱在一起又哭又笑,圍觀的人無不感慨落淚。
悠悠蕩蕩,杳杳冥冥,損神喪氣,三花削去閉天門,俗體凡夫,便是仙與人之別。
為何金仙個個頂上有三花、胸中有五氣?
為何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神仙必備?
其實“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在道門的正史料中,有詳細的記載,可謂道門高深莫測的修煉大成之法。
精化為氣,氣化為神,三花聚頂,五氣朝元。這是道家門一直流傳的術語。
道門以修至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為最高境界,通過修煉可以達到大羅金仙的境界。
那麽什麽是金仙呢?
“金仙”為仙道極品,即是無極金仙,
他長生不老、永不輪回,享無極大道。
“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為道門上乘工夫,未能修至如此,則無法進入金仙境界無極圈內。
所謂“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三花”與“五氣”,都是比喻的代名詞。三花即是“精”“氣”“神”。“五氣”,便是心、肝、脾、肺、腎或另用五行的代號,即是金、木、水、火、土等。
聚頂的頂,當然是指頭頂的“宮會穴”,也就是道門所謂的“泥洹宮”,所謂的“頂輪”和“梵穴輪”的連帶關係。
不過朝元的“元”,卻有不同的說法:有些根據醫學經脈穴道的觀念,便說這個“元”是指“關元穴”的部位,也就是一般所謂的“下丹田”,有些人卻認為這個“元”是指“會**”,也就是所謂的“海底”。
誰是誰非,從來就無確證,除非真是修煉到家的仙人肯出來當場指證,或許可息此一爭端。
“元”字與本源的源字通用。換言之,所謂“元”,便是指原來的本位現象而已,所謂“五氣朝元”,也就是說人體內部的腑髒之氣,各歸原來的本位,充滿、和諧、均衡而沒有窒塞。
在上古時代,“花”與“華”通,“華”乃是“花”的本字,故而“三花”就是“三華”,表示人體精氣神之榮華。所謂“聚頂”就是精氣神混一而聚於玄關一竅。
精為玉花,氣為金花,神為九花。
人花——煉精化氣,人本由精化而生,故精為輪回種子,修道者心必空於下焦,戒去**,精不妄瀉,則精滿不思淫,鉛花生矣;
地花——煉氣化神,人之生存賴以氣,心必空於下焦,無驚無恐,無忿無怨,則氣平順,道暢通,中氣足而不思食,銀花生矣;
天花——煉神還虛,精氣雖足,無神者,則其體無光,其人無命,故神為主宰,今心空其上焦,不執不著,神滿不思眠,常清常醒,則脫殼還虛,歸入虛空境界,則金花生矣。
道門重修煉,以為煉精化氣。
煉氣化神,煉神還虛,最後聚之於頂,可以萬劫不侵。
三花聚頂,五氣朝元,道家修養之法也。三花落則死矣。三花未落,乘興來過,言有生之年,未死之日,猶有再會之期也。
三花聚頂得歸根,五氣朝元通透徹,神氣精混而為一也。玄關一竅,乃神氣精之穴也。
這裏的“頂”有特指意義,它表示“天宮內院”。所謂“天宮”指腦部,“內院”就是以印堂穴與百會穴垂直線為中心點的腦部內空間。
左婆婆心裏很害怕,但也不敢多問,就趕緊為她接生。
誰知這個女人是難產,把左婆婆忙得滿頭大汗,過了兩個時辰,才把孩子接生出來。
左婆婆一看,是個男孩,正要跟大人報喜,卻發現這個男孩一動不動,用手晃了一下,還是沒反應,左婆婆心裏一驚:難道這個孩子一出生就死了?罪過啊,我還從來沒遇到過這樣的事呢!
左婆婆反複查看,最後確認這個男孩已經沒命了,隻好定了一下神,遺憾的跟男孩的父母說:“這孩子命短,一生下來就沒命了,怪我沒接生好!”
奇怪的是,這對父母卻沒有怪左婆婆,也沒有傷心的神情,反而欣喜異常。
那男子說:“沒事沒事,生下來就好。”那女人更是奇怪,從左婆婆手裏接過兒子,抱在懷裏很開心的看著,好像一點都沒受兒子夭折的影響。
左婆婆心裏感覺這家人很不正常,所以就想洗洗手趕緊走,於是叫男人打盆水來,那男人卻說:“哎呀,現在沒有水,您就隨便擦一下吧。”
左婆婆心想這家人也太邋遢了,連個擦手的東西都沒有,四下看了看,也沒看到能擦手的東西,隻好把手上的血跡在石凳上擦了擦。
擦完之後,左婆婆說要回家,那男人又讓那兩個鄰居抬著左婆婆往回走。
順著來時的路走了半天,天就快亮了,左婆婆隱約能看清遠處的房屋了,但是怎麽也想不出去的是什麽地方。
於是就問兩個抬轎的,那兩個人支吾半天也不知說了些什麽。
左婆婆正想問清楚,聽到遠處村子裏傳來了公雞的打鳴聲,還沒等她說話,兩個抬轎的丟下轎子飛也似的往回跑去。
左婆婆一把年紀被這一摔,感覺頭暈眼花的,不由罵道:“兩個膽小鬼,跑什麽?”
她費了半天勁從轎子裏爬出來時,那兩個抬轎的已經不見人影了。
好在已經快到家了,左婆婆慢慢的往家走,到村口遇到了幾個早起的人,把遇到的怪事跟他們一說,人們聽了也都感覺奇怪,都說沒聽過這附近有誰家要生孩子。
等到天亮,這事已經傳遍整個村子了,人們都紛紛稱奇,有幾個膽大的年輕人,按左婆婆說的方向去尋找,先是看到了村外路上有一頂木轎子,又找了半個時辰,發現了一片墳地,在一座合葬的墓前的石碑上,有幾塊像是被手塗上去的血跡,這才知道原來昨晚請左婆婆接生的是一對鬼夫妻。
幾個人回來後把看到的情景跟左婆婆一說,把左婆婆嚇得半天沒合上嘴,心裏覺得陣陣後怕。
此後幾天,左婆婆都心神不定,有鄰居就跟她說,三十裏外有座道觀,不如去找道長破解一下。於是左婆婆就讓兒子用獨輪小車推著她去道觀找薑道長破解。
來到道觀,見到道長,左婆婆把遇到的事情跟道長講述一遍,薑道長聽後微微一笑,說道:“老人家,你講的事情我知道,那女子懷胎八月時,還不肯閑著,到河邊給家裏人洗衣服,她丈夫就在旁邊地裏幹活,誰知那女子為拿回被水衝走的衣服,不小心落水,她丈夫去救,因為心急,不但沒救回妻子,連自己都丟了性命。”
左婆婆一聽,倒頭便拜,邊拜邊說:“道長真是仙人下凡,連來龍去脈都知道!”
薑道長請左婆婆起來,接著說道:“因為那女人溺水死掉之前,心裏想的都是未出生的孩子,就是因為這一執念,才在兩個月後,請你去接生,雖然生出的是個死嬰,但她做母親的心願也了了。”
左婆婆聽到這裏,不由得被那女子的慈心感動,落下了眼淚,感慨道:“這女子也真是命苦,快要做娘了卻丟了性命。”
道長說道:“因為那女人執念很重,讓他們一家三口陰魂不散,所以現在還能救活。”
左婆婆一聽還有救,熱心腸勁又上來了,立即跪下求道長去救那一家人。
道長趕緊請左婆婆起來,說道:“貧道也並非見死不救,隻是陰陽有別,需要有緣人來牽個線,而今你來見我,這個線就牽成了,貧道自當去救,今日天色不早了,你們娘倆先在這附近住一晚,明天一早起程。”
左婆婆和兒子對道長千恩萬謝,在道觀旁邊的人家借了個宿。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她和道長一行三人就起程往回趕,到了村裏跟大家一說,早有人去找那對夫妻的雙方父母。
左婆婆和道長,還有一眾鄉鄰,來到那座墳前,那對夫妻的雙方父母已經到了,都一齊跪在道長麵前感謝救命之恩,道長安撫了一下,就開始作法救人。
隻見道長點燃黃木符,又念咒,揮舞了一陣手中的寶劍,作法完畢後,吩咐人挖開墳墓,打開棺材。
這時眾人七手八腳的拿著鐵鍬挖開土,抬出了棺材,打開之後,果然見裏麵那一家三口,活生生的都像是睡著了一樣。
雙方父母趕緊過去抱著搖晃叫喊,不一會兒,隻見小兩口慢慢睜開了眼睛,小男孩也“哇哇”的哭了起來,旁邊圍觀的人看了,都紛紛拍手叫好,誇道長是神仙下凡。
待雙方父母把前因後果跟小兩口說完,那小兩口緊步來到道長麵前,跪下拜謝救命之恩,道長微笑著說道:“貧道並非神仙,救不了已死之人,是因你們夫妻倆對孩子的執念凝住了魂魄不散,所以貧道才有法可施,否則也是回天乏術啊!”
小兩口聽完,還是對道長千恩萬謝,道長扶起他們倆,讓他們先照看好孩子,於是一家三口抱在一起又哭又笑,圍觀的人無不感慨落淚。
悠悠蕩蕩,杳杳冥冥,損神喪氣,三花削去閉天門,俗體凡夫,便是仙與人之別。
為何金仙個個頂上有三花、胸中有五氣?
為何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是神仙必備?
其實“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在道門的正史料中,有詳細的記載,可謂道門高深莫測的修煉大成之法。
精化為氣,氣化為神,三花聚頂,五氣朝元。這是道家門一直流傳的術語。
道門以修至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為最高境界,通過修煉可以達到大羅金仙的境界。
那麽什麽是金仙呢?
“金仙”為仙道極品,即是無極金仙,
他長生不老、永不輪回,享無極大道。
“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為道門上乘工夫,未能修至如此,則無法進入金仙境界無極圈內。
所謂“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三花”與“五氣”,都是比喻的代名詞。三花即是“精”“氣”“神”。“五氣”,便是心、肝、脾、肺、腎或另用五行的代號,即是金、木、水、火、土等。
聚頂的頂,當然是指頭頂的“宮會穴”,也就是道門所謂的“泥洹宮”,所謂的“頂輪”和“梵穴輪”的連帶關係。
不過朝元的“元”,卻有不同的說法:有些根據醫學經脈穴道的觀念,便說這個“元”是指“關元穴”的部位,也就是一般所謂的“下丹田”,有些人卻認為這個“元”是指“會**”,也就是所謂的“海底”。
誰是誰非,從來就無確證,除非真是修煉到家的仙人肯出來當場指證,或許可息此一爭端。
“元”字與本源的源字通用。換言之,所謂“元”,便是指原來的本位現象而已,所謂“五氣朝元”,也就是說人體內部的腑髒之氣,各歸原來的本位,充滿、和諧、均衡而沒有窒塞。
在上古時代,“花”與“華”通,“華”乃是“花”的本字,故而“三花”就是“三華”,表示人體精氣神之榮華。所謂“聚頂”就是精氣神混一而聚於玄關一竅。
精為玉花,氣為金花,神為九花。
人花——煉精化氣,人本由精化而生,故精為輪回種子,修道者心必空於下焦,戒去**,精不妄瀉,則精滿不思淫,鉛花生矣;
地花——煉氣化神,人之生存賴以氣,心必空於下焦,無驚無恐,無忿無怨,則氣平順,道暢通,中氣足而不思食,銀花生矣;
天花——煉神還虛,精氣雖足,無神者,則其體無光,其人無命,故神為主宰,今心空其上焦,不執不著,神滿不思眠,常清常醒,則脫殼還虛,歸入虛空境界,則金花生矣。
道門重修煉,以為煉精化氣。
煉氣化神,煉神還虛,最後聚之於頂,可以萬劫不侵。
三花聚頂,五氣朝元,道家修養之法也。三花落則死矣。三花未落,乘興來過,言有生之年,未死之日,猶有再會之期也。
三花聚頂得歸根,五氣朝元通透徹,神氣精混而為一也。玄關一竅,乃神氣精之穴也。
這裏的“頂”有特指意義,它表示“天宮內院”。所謂“天宮”指腦部,“內院”就是以印堂穴與百會穴垂直線為中心點的腦部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