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風,已不像之前那般輕柔,吹打在臉上都帶著一股火辣辣的燥意,此時距離秦堅被捕已過去了一月有餘,看著娘每日焦躁不安的身影,秦瀚決定去問個究竟。
秦堅在兩月前就來過家信,按照時間推算半個月前怎麽著都是應該到了家,可現如今連個人影都不見,王啟帶著鐵手一同回到了帝京交差,想問問他們都沒這個機會,也由不得安氏不著急了。
“娘,你別著急,我去追風前輩那裏問問。”
“你不是前些日子問過他,他也不知道嗎?”
“說不得這些日子就有了信呢,實在不行我去趟帝京找我師父,他一定是知道的。”安氏聽到這裏不由得麵現兩難之色,帝京離這裏可一千多裏呢,這山高路遠的秦瀚又隻是個不到十四歲的小子,要是出了岔子這可怎麽辦?
看出了母親的為難之色,秦瀚笑了笑說:“娘,我這些年武藝可不是白學的,四五個漢子都根本近不了我的身的,再說了去的話肯定也不是我一人去,師父給我們安排的大哥們肯定也會跟上的,您啊,就放心吧!”
聽到秦瀚這麽說,安氏這才麵色稍緩的點了點頭,隨後又囑咐了好幾句,這才讓秦瀚前去打問一下,對於秦堅的事督察府鹽城分司中也是隻有追風知道的,畢竟他現在是鹽城名義上的負責人,而這也是王啟特意吩咐下來,讓他穩住秦瀚以及安氏他們的。
此刻望著麵前不斷追問的秦瀚,哭喪著一張臉道:“祖宗哎,你就別問我了好嗎?秦都統他老人家的事我一個下屬從哪知道去?”
現在追風的樣子卻是不像撒謊,現在追風的演技就算給他頒發個奧斯卡小金人都毫不為過,秦瀚沉吟了一會道:“既然如此,那我隻好親自去一趟帝京去問我師父了,想來他一定是知道的。”
說著就轉身向外走去,還未走出兩步,追風就一步並兩步追上來,一把抓住了秦瀚道:”這會你可千萬不能去!”
“為何?”
“現在府裏都亂成什麽了,你就別跟著去添亂了。”
“咋的了?”
“你現在好歹也是入府兩年的老人了,咋還這麽沒規矩?上麵的事是你隨便能打問的嗎?”
“哦!”說著就又扭頭向外走去。
“得得得,我怕了您老人家不成?”
隨後就把帝京的一大堆破事告訴了秦瀚,八卦不管在任何年代都是讓人好奇無比的,隻見秦瀚一臉不可思議道:“這太子也太厲害了吧,連他爹的帽子都敢戴?”
“噓,你可別瞎傳,這可是掉腦袋的大事,陛下為了不讓這等事傳出去,把整個東宮都給燒了,光是宮女和太監就死了七八十。”
“嘖嘖,伴君如伴虎,這句話還真不是白來的啊。”秦瀚這樣想著,但還是依舊沒忘了秦堅的事,拍拍腿道:“我不去可以,你派人前去問問我師父他們,我爹不管怎樣,總得讓我們知道他的情況吧,現在這算怎麽檔子事?”
......
最後在秦瀚的強硬姿態下,追風不得不答應了下來,起碼這一來一回不還能拖好些日子?秦瀚這邊是暫時消停了,可楊浦這邊又鬧心了起來,當今的皇後娘娘乃是楊浦的女兒,他這個成國公可是當的名副其實,可不就是皇帝老兒的嶽丈麽,可現在倒好,自己那皇家孫兒,竟給皇帝戴上了帽子,楊浦那一把老骨頭聽聞此事,當時差點沒昏過去,自己百年後全都指望著這孫兒呢,現在倒好。
楊浦煩悶的揉了揉眉頭對楊林道:“你妹妹那裏再來過信嗎?”
“回父親大人的話,沒有。”
“看來朝中那些傳言是真的了。”
“什麽傳言?孩兒可未聽到過。”
“你自然不會聽到,你妹妹好被陛下禁了足,也自然不會再給家裏來信了。”
“莫非這次陛下鐵了心...”說到這裏楊林有些難以置信道。
楊浦也是麵色陰沉了起來,好一會後道:“無論如何要被你妹妹保下來,否則就真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
“現在也隻能如此了。”
李俊這個當事人現在也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母親楊太後此時一手攥著念珠一邊緩緩道:“詔兒到現在被你關了足足兩個月之久,你這個當爹的也該出來說說話了吧?”
李俊此刻可以說是標準的鴕鳥心態,這種情況在他身上可是很少見,但畢竟活這麽大這種事還是第一次發生在自己身上,著實不知該如何處置,不過說實話,李俊對於李詔自小便有些瞧不上眼,要不是當初聽了母後的話,也因為是嫡長子的緣故,怎麽說他都不會立李詔為太子。
隻見他麵色陰晴不定了一陣後咬牙道:“身為太子,一點沒有給底下的弟弟妹妹們豎立一個好的榜樣,反而還做出這種有違人倫,道德敗壞的大事,依孩兒來看廢除他的太子之位都是親的。”
“皇兒,不可!”
“為何?”
“詔兒做的事我不過多評論,這是你們父子之間的事,哀家看得過去便是了,但朝廷內部不知有多少人等著看這處好戲,若是廢除了太子,這些年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局麵就將付之東流,而你不也一直想著收複陰山以北麽?這才是定國安邦的大計,若是如此,你這些宏圖偉業何時才能進行?”
楊太後說的這些李俊自然也是知道的,自古以來黨派之爭就是最為耗費一個國家精力的事,在本朝也是屢見不鮮,酒足飯飽思淫欲,在一個國家當中自然也是使用的,不過在這裏卻變成了對於權力的爭奪,見李俊半響都不吭聲,楊太後也不去打擾什麽,隻是一邊轉著手中的佛珠,一邊嘴中念叨著什麽。
“母後,此事若是開了這個口子,我這天子的威嚴何從?不過母後放心,我不會給他們互相傾軋的機會的,待我廢除太子之後,便會立刻著手重立太子。”
“罷了,罷了,你想好就是了,到時便忘了給詔兒多給些補償,好歹你們也是父子一場。”楊太後說罷就在身旁宮女的伺候下緩緩向殿外走去。
“多謝母後體諒!
李安對於自己父皇到現在還是這副態度,不由得感到有些驚奇,但也為之更加擔憂起來,畢竟一個揣摩不出的皇帝有多麽恐怖,他這個當兒子的是再清楚不過了,一個月前他就聽從鄭鐵的安排,冒著李俊大怒的風險,手持懇請從輕處理李昭的折子親自麵聖。
就在他忐忑無比的看著李俊看完了自己的折子後,沒有預想中的怒不可遏,更沒有想象中的質問連連,仿佛此事與他沒有任何關係一樣,之是淡淡的說了句“退下吧。”就再無後話,連最稀疏平常的頓板子都沒有挨,這不禁讓李安有些匪夷所思,回來後立即把麵聖的情況告訴了鄭鐵,鄭鐵聽聞後也是一頭霧水,隻是讓李安靜觀其變。
但很快這事就被另一件事轉移了目光,在江南道名聲大振的青陽先生不知何故離開了越王麾下後,遊曆了半年如今竟到了帝京來,當李安得知了此消息後其實已有些晚了,帝京中的不少達官貴人都以慕名拜訪過了他,想來多半是抱著把此人招攬在麾下的打算,老五和老三則也是派了人過去,不過看樣子應該是無功而返,對於自己是否也如同他們一樣試著去招攬一個,李安著實有些拿不定主意,於是隻好求問於自己最信任的師父鄭鐵。
鄭鐵正一邊寫著什麽,聽聞李安的話語後,良久才放下筆來若有所思道:“此人我倒也是聽過,之前不在越王府上嗎?為何如今跑到帝京來?”
“學生不知,不過此人數年前就曾四處雲遊,想來這些年在越王那裏可能有些倦了。”
鄭鐵聽聞點了點頭道:“此人的文章我倒也看過幾篇,從文章來看,確實胸有大材,不過本人如何倒還不知,畢竟那種隻會紙上談兵,喜好誇誇其談的庸才倒也不少。”
“那依師父所見,用不用招攬一下?”
“用,這當然用,這人若是庸才倒也罷了,若是奇才該當如何?老夫年歲已高,幫不了你幾年了,幾個皇子中就屬你麾下的能人最少,應該抱著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的想法才對。”
“學生知道了,這就派人前去拜訪這位青陽先生。”說著便欲轉身離去。
“等等,若真是大材哪一個不是心高氣傲?像你這樣端著架子能把哪個請過來?”
李安聽此麵色一紅道:“學生明白了,這就去備一份厚禮,親自去上門拜訪!”
玄承十九年八月初八,天空中淅淅瀝瀝的下起了小雨,悶熱的空氣裏頓時帶來了一絲涼意,一輛精美無比的馬車正緩緩地行駛在青石板路上,那些時日已久的青石板不時被沉重的馬車壓的“咯吱咯吱”響,此行的目的地乃是仙鄉居酒樓,在整個西市也可以說是名氣不小,尤其是仙鄉居產的桂花釀,更是讓每每來此的客人不得不品嚐一番。
“四殿下,二殿下的馬車好似在仙鄉居的門前。”
“哦?二哥也來了?”
又向前走近了些,果然那架馬車是屬於二皇子的,正被馬夫牽著向後院緩緩走去,李安見此糾結了起來,他二哥是什麽人,他再清楚不過了,若是今兒他在場,定是要攪了這個局,正當他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外麵的護衛掀起了簾子苦笑道:“殿下,二殿下在門前正給您招手呢。”
得,現在不用猶豫了,人家都看見了,總不能堂而皇之地溜走吧,隻得硬著頭皮命馬車緩緩向前駛去,沒一會便到了仙鄉居門口,還未下馬車,就聽到老二那親和無比地聲音。
“四弟,你我兄弟可真是心有靈犀啊!”
李安跳下了馬車後也是抱拳道:“哈哈,二哥這話可正是我想說的,前些日子便有些想念二哥,正欲登門拜訪呢,不想今兒就碰上了。”
說著兄弟二人同時大笑起來,在外人看來這一對還真是比親兄弟都親,但在當事人心中都不由得為自己這番做作惡心,剛一進門青陽先生就趕忙躬身見禮道:“賤民居回拜見兩位殿下。”說著就又跪下大禮參拜起來。
“先生莫要那麽多禮節,本宮與四弟來此也不過是久仰先生地大名,慕名而來,先生切不可折煞我等。”
李安見此也是隻好笑著點頭,居回本就是生性自由之人,見二位皇子親自登門,還不喜這些俗塵禮節,心中對二人也是大增好感,於是趕忙把二位皇子請到了席上後,三人就開始推杯換盞起來。
此刻仙鄉居中除了老板以及小廝哪裏還有其他人,三人說起話來也不由隨意了許多,李安紅著臉道:“先生那句,平天下不平之事,行無人可行之道,可是深得我心啊!”
“四殿下抬愛了,不過是說了些心中的煩悶之苦。”
李旭聞此不滿道:“哎,先生莫要妄自菲薄,若沒有胸懷大誌,怎能說出如此佳句?”
“我本一書生,哪來那麽多大誌可言,不過是些許憂國憂民罷了,說不得,說不得啊!”
“怎會說不得?先生有此想法,為何不在朝為官?這樣也好行那先生所想之事。”
“如今官場那可是魚目混珠,那是我這等書生待的地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在下自問沒那個本事,這官場可是那些聰明人待的地方,不才還是老老實實做個悠閑士人,豈不快哉?”
李安笑道:“本宮看來,先生就是那大智若愚之人,怎還當不起聰明這個稱謂?”
“在下還年少時就聽一先生所言,愚人和聰明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後者總是在任何事情上設身處地的往壞處想,好謀求後路,不至於一敗塗地,再謀東山再起,而前者總是設身處地的往好處想,天下哪有那麽多好事能落在一個人身上?所以前者總會銷匿於這人世間,而後者才能流傳千古,不才自問沒有後者那個境界。”
說到這裏居回拿起麵前的酒碗痛飲了一口,而李安和李詔二人則是麵麵相覷。
秦堅在兩月前就來過家信,按照時間推算半個月前怎麽著都是應該到了家,可現如今連個人影都不見,王啟帶著鐵手一同回到了帝京交差,想問問他們都沒這個機會,也由不得安氏不著急了。
“娘,你別著急,我去追風前輩那裏問問。”
“你不是前些日子問過他,他也不知道嗎?”
“說不得這些日子就有了信呢,實在不行我去趟帝京找我師父,他一定是知道的。”安氏聽到這裏不由得麵現兩難之色,帝京離這裏可一千多裏呢,這山高路遠的秦瀚又隻是個不到十四歲的小子,要是出了岔子這可怎麽辦?
看出了母親的為難之色,秦瀚笑了笑說:“娘,我這些年武藝可不是白學的,四五個漢子都根本近不了我的身的,再說了去的話肯定也不是我一人去,師父給我們安排的大哥們肯定也會跟上的,您啊,就放心吧!”
聽到秦瀚這麽說,安氏這才麵色稍緩的點了點頭,隨後又囑咐了好幾句,這才讓秦瀚前去打問一下,對於秦堅的事督察府鹽城分司中也是隻有追風知道的,畢竟他現在是鹽城名義上的負責人,而這也是王啟特意吩咐下來,讓他穩住秦瀚以及安氏他們的。
此刻望著麵前不斷追問的秦瀚,哭喪著一張臉道:“祖宗哎,你就別問我了好嗎?秦都統他老人家的事我一個下屬從哪知道去?”
現在追風的樣子卻是不像撒謊,現在追風的演技就算給他頒發個奧斯卡小金人都毫不為過,秦瀚沉吟了一會道:“既然如此,那我隻好親自去一趟帝京去問我師父了,想來他一定是知道的。”
說著就轉身向外走去,還未走出兩步,追風就一步並兩步追上來,一把抓住了秦瀚道:”這會你可千萬不能去!”
“為何?”
“現在府裏都亂成什麽了,你就別跟著去添亂了。”
“咋的了?”
“你現在好歹也是入府兩年的老人了,咋還這麽沒規矩?上麵的事是你隨便能打問的嗎?”
“哦!”說著就又扭頭向外走去。
“得得得,我怕了您老人家不成?”
隨後就把帝京的一大堆破事告訴了秦瀚,八卦不管在任何年代都是讓人好奇無比的,隻見秦瀚一臉不可思議道:“這太子也太厲害了吧,連他爹的帽子都敢戴?”
“噓,你可別瞎傳,這可是掉腦袋的大事,陛下為了不讓這等事傳出去,把整個東宮都給燒了,光是宮女和太監就死了七八十。”
“嘖嘖,伴君如伴虎,這句話還真不是白來的啊。”秦瀚這樣想著,但還是依舊沒忘了秦堅的事,拍拍腿道:“我不去可以,你派人前去問問我師父他們,我爹不管怎樣,總得讓我們知道他的情況吧,現在這算怎麽檔子事?”
......
最後在秦瀚的強硬姿態下,追風不得不答應了下來,起碼這一來一回不還能拖好些日子?秦瀚這邊是暫時消停了,可楊浦這邊又鬧心了起來,當今的皇後娘娘乃是楊浦的女兒,他這個成國公可是當的名副其實,可不就是皇帝老兒的嶽丈麽,可現在倒好,自己那皇家孫兒,竟給皇帝戴上了帽子,楊浦那一把老骨頭聽聞此事,當時差點沒昏過去,自己百年後全都指望著這孫兒呢,現在倒好。
楊浦煩悶的揉了揉眉頭對楊林道:“你妹妹那裏再來過信嗎?”
“回父親大人的話,沒有。”
“看來朝中那些傳言是真的了。”
“什麽傳言?孩兒可未聽到過。”
“你自然不會聽到,你妹妹好被陛下禁了足,也自然不會再給家裏來信了。”
“莫非這次陛下鐵了心...”說到這裏楊林有些難以置信道。
楊浦也是麵色陰沉了起來,好一會後道:“無論如何要被你妹妹保下來,否則就真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
“現在也隻能如此了。”
李俊這個當事人現在也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母親楊太後此時一手攥著念珠一邊緩緩道:“詔兒到現在被你關了足足兩個月之久,你這個當爹的也該出來說說話了吧?”
李俊此刻可以說是標準的鴕鳥心態,這種情況在他身上可是很少見,但畢竟活這麽大這種事還是第一次發生在自己身上,著實不知該如何處置,不過說實話,李俊對於李詔自小便有些瞧不上眼,要不是當初聽了母後的話,也因為是嫡長子的緣故,怎麽說他都不會立李詔為太子。
隻見他麵色陰晴不定了一陣後咬牙道:“身為太子,一點沒有給底下的弟弟妹妹們豎立一個好的榜樣,反而還做出這種有違人倫,道德敗壞的大事,依孩兒來看廢除他的太子之位都是親的。”
“皇兒,不可!”
“為何?”
“詔兒做的事我不過多評論,這是你們父子之間的事,哀家看得過去便是了,但朝廷內部不知有多少人等著看這處好戲,若是廢除了太子,這些年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局麵就將付之東流,而你不也一直想著收複陰山以北麽?這才是定國安邦的大計,若是如此,你這些宏圖偉業何時才能進行?”
楊太後說的這些李俊自然也是知道的,自古以來黨派之爭就是最為耗費一個國家精力的事,在本朝也是屢見不鮮,酒足飯飽思淫欲,在一個國家當中自然也是使用的,不過在這裏卻變成了對於權力的爭奪,見李俊半響都不吭聲,楊太後也不去打擾什麽,隻是一邊轉著手中的佛珠,一邊嘴中念叨著什麽。
“母後,此事若是開了這個口子,我這天子的威嚴何從?不過母後放心,我不會給他們互相傾軋的機會的,待我廢除太子之後,便會立刻著手重立太子。”
“罷了,罷了,你想好就是了,到時便忘了給詔兒多給些補償,好歹你們也是父子一場。”楊太後說罷就在身旁宮女的伺候下緩緩向殿外走去。
“多謝母後體諒!
李安對於自己父皇到現在還是這副態度,不由得感到有些驚奇,但也為之更加擔憂起來,畢竟一個揣摩不出的皇帝有多麽恐怖,他這個當兒子的是再清楚不過了,一個月前他就聽從鄭鐵的安排,冒著李俊大怒的風險,手持懇請從輕處理李昭的折子親自麵聖。
就在他忐忑無比的看著李俊看完了自己的折子後,沒有預想中的怒不可遏,更沒有想象中的質問連連,仿佛此事與他沒有任何關係一樣,之是淡淡的說了句“退下吧。”就再無後話,連最稀疏平常的頓板子都沒有挨,這不禁讓李安有些匪夷所思,回來後立即把麵聖的情況告訴了鄭鐵,鄭鐵聽聞後也是一頭霧水,隻是讓李安靜觀其變。
但很快這事就被另一件事轉移了目光,在江南道名聲大振的青陽先生不知何故離開了越王麾下後,遊曆了半年如今竟到了帝京來,當李安得知了此消息後其實已有些晚了,帝京中的不少達官貴人都以慕名拜訪過了他,想來多半是抱著把此人招攬在麾下的打算,老五和老三則也是派了人過去,不過看樣子應該是無功而返,對於自己是否也如同他們一樣試著去招攬一個,李安著實有些拿不定主意,於是隻好求問於自己最信任的師父鄭鐵。
鄭鐵正一邊寫著什麽,聽聞李安的話語後,良久才放下筆來若有所思道:“此人我倒也是聽過,之前不在越王府上嗎?為何如今跑到帝京來?”
“學生不知,不過此人數年前就曾四處雲遊,想來這些年在越王那裏可能有些倦了。”
鄭鐵聽聞點了點頭道:“此人的文章我倒也看過幾篇,從文章來看,確實胸有大材,不過本人如何倒還不知,畢竟那種隻會紙上談兵,喜好誇誇其談的庸才倒也不少。”
“那依師父所見,用不用招攬一下?”
“用,這當然用,這人若是庸才倒也罷了,若是奇才該當如何?老夫年歲已高,幫不了你幾年了,幾個皇子中就屬你麾下的能人最少,應該抱著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的想法才對。”
“學生知道了,這就派人前去拜訪這位青陽先生。”說著便欲轉身離去。
“等等,若真是大材哪一個不是心高氣傲?像你這樣端著架子能把哪個請過來?”
李安聽此麵色一紅道:“學生明白了,這就去備一份厚禮,親自去上門拜訪!”
玄承十九年八月初八,天空中淅淅瀝瀝的下起了小雨,悶熱的空氣裏頓時帶來了一絲涼意,一輛精美無比的馬車正緩緩地行駛在青石板路上,那些時日已久的青石板不時被沉重的馬車壓的“咯吱咯吱”響,此行的目的地乃是仙鄉居酒樓,在整個西市也可以說是名氣不小,尤其是仙鄉居產的桂花釀,更是讓每每來此的客人不得不品嚐一番。
“四殿下,二殿下的馬車好似在仙鄉居的門前。”
“哦?二哥也來了?”
又向前走近了些,果然那架馬車是屬於二皇子的,正被馬夫牽著向後院緩緩走去,李安見此糾結了起來,他二哥是什麽人,他再清楚不過了,若是今兒他在場,定是要攪了這個局,正當他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外麵的護衛掀起了簾子苦笑道:“殿下,二殿下在門前正給您招手呢。”
得,現在不用猶豫了,人家都看見了,總不能堂而皇之地溜走吧,隻得硬著頭皮命馬車緩緩向前駛去,沒一會便到了仙鄉居門口,還未下馬車,就聽到老二那親和無比地聲音。
“四弟,你我兄弟可真是心有靈犀啊!”
李安跳下了馬車後也是抱拳道:“哈哈,二哥這話可正是我想說的,前些日子便有些想念二哥,正欲登門拜訪呢,不想今兒就碰上了。”
說著兄弟二人同時大笑起來,在外人看來這一對還真是比親兄弟都親,但在當事人心中都不由得為自己這番做作惡心,剛一進門青陽先生就趕忙躬身見禮道:“賤民居回拜見兩位殿下。”說著就又跪下大禮參拜起來。
“先生莫要那麽多禮節,本宮與四弟來此也不過是久仰先生地大名,慕名而來,先生切不可折煞我等。”
李安見此也是隻好笑著點頭,居回本就是生性自由之人,見二位皇子親自登門,還不喜這些俗塵禮節,心中對二人也是大增好感,於是趕忙把二位皇子請到了席上後,三人就開始推杯換盞起來。
此刻仙鄉居中除了老板以及小廝哪裏還有其他人,三人說起話來也不由隨意了許多,李安紅著臉道:“先生那句,平天下不平之事,行無人可行之道,可是深得我心啊!”
“四殿下抬愛了,不過是說了些心中的煩悶之苦。”
李旭聞此不滿道:“哎,先生莫要妄自菲薄,若沒有胸懷大誌,怎能說出如此佳句?”
“我本一書生,哪來那麽多大誌可言,不過是些許憂國憂民罷了,說不得,說不得啊!”
“怎會說不得?先生有此想法,為何不在朝為官?這樣也好行那先生所想之事。”
“如今官場那可是魚目混珠,那是我這等書生待的地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在下自問沒那個本事,這官場可是那些聰明人待的地方,不才還是老老實實做個悠閑士人,豈不快哉?”
李安笑道:“本宮看來,先生就是那大智若愚之人,怎還當不起聰明這個稱謂?”
“在下還年少時就聽一先生所言,愚人和聰明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後者總是在任何事情上設身處地的往壞處想,好謀求後路,不至於一敗塗地,再謀東山再起,而前者總是設身處地的往好處想,天下哪有那麽多好事能落在一個人身上?所以前者總會銷匿於這人世間,而後者才能流傳千古,不才自問沒有後者那個境界。”
說到這裏居回拿起麵前的酒碗痛飲了一口,而李安和李詔二人則是麵麵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