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飲數杯後,其中一名男子對身旁的姐兒們擺了擺手,此處的姐兒們自然是比平樂街那些胭脂俗粉高出了幾個檔次,見狀彎了彎腰,微微施了一禮便輕聲而退,其餘數名見此也是緊隨其後,而那珠簾後的曼妙身軀也是不知何時早已銷聲匿跡。
此刻偌大的包間中便隻剩下了三人,隨後便見其中一人抬手“啪,啪”兩聲,兩名侍衛便抬著一個沉重無比的箱子放在了席旁,等那兩名侍衛退下後那人才不慌不忙的打開了箱子,頓時滿眼便隻剩下一片金燦燦,隨後就見那人一臉訕笑道:“張大人,這是我和柴兄的一點心意,還望您老笑納。”
那張大人聽聞不知用了多的毅力才從那滿箱黃白之物中移開了眼神,隨後冷哼一聲道:“元兄看輕了我不是?我好歹也是士林中人,潔身自好這個道理還是懂得的。”
柴建和元旭鋒二人聽聞互視一眼隨後後者輕笑道:“大人誤會了,您潔身自好的名身別說是我等,就是鹽城的黃口小兒也都是知道的。”
“哦?那這是?”
“幾年咱大秦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較之往常都多出了許多,邊境又都不是特別安穩,連番調兵遣將國庫也早已不像往常那般充盈,按照往常的慣例,怕是戶部隻能在今年的奉銀上做文章。”
說到這張獻之也是一臉愁苦之色道:“哎,誰說不是呢,我看今年的奉銀能發七成就很不錯了。”
隨後那柴建又表態道:“小民其一乃大秦子民,雖說頗有些身家,但在國之層麵上卻幫不了許多,其二也是鹽城治下的百姓,總是不忍看著幸苦了半年的官差兄弟們連飯都吃不起吧,誰家沒有個老小呢?”
聽到這張獻之麵色一正端起酒杯道:“先前是我錯怪二位賢弟了,我自罰一杯!”
仰頭幹了這杯酒後又道:“若是我大秦多些個像二位賢弟這般憂國憂民之人,國家何愁不興旺?西涼那般跳梁小醜哪裏有他們的立足之處?”
“敬,二位兄弟!”
“敬,張大哥!”
一番虛與委蛇之後,張獻之便麵色微紅道:“二位賢弟的這番心意,我就帶鹽城府全體兄弟們收下了,但切記不可聲張。”
“這是自然,這是自然,最近督察府那條狗也沒了動靜,想來在被大哥教訓了一頓後,變得識趣了。”
“賢弟莫要抬舉我,我一個小小知府哪能被他們放在眼裏?不過...咬人的狗不叫,可千萬小心小心再小心啊,誰知道這條狗哪天瞧出來你的破綻,便狠狠咬上一口,到時候可就不是掉塊肉那麽簡單了。”
“還是大哥說的有理,一切聽大哥安排。”
到底是喝的有些上頭,張獻之見二人一副差點被嚇破了膽的樣子又一臉傲氣道:“嘿嘿,二位賢弟莫要如此,有我在沒有確鑿證據前,他們不敢拿你們怎麽樣的,好歹我也是衛部堂他老人家的學生,哈哈。”
“有衛部堂他老人家的照顧,大哥以後定是前途無量啊!”
“有衛部堂他老人家的照顧,大哥以後定是前途無量啊!
“來來來,喝酒,喝酒!”
......
玄承十七年七月二十九,本該是寂靜無聲的深夜,但那仿佛佇立在帝京中央沉睡的雄獅卻是好似有些焦躁不安,平涇門乃是皇宮一測很少有外人所知的一處偏門,平時外出辦事的宦官以及秘傳聖旨的聖騎都是從此門而出,而今夜不知又有何事此門卻是緩緩打開,在黑暗中兩人徐徐而入,接著身旁小太監的燈籠才能看清二人皆是一身褐色官府,其中一人為另一人撐著傘,而著傘竟都是褐色的。
隨著身旁小太監的低身一禮,三人便急步向內走去,雨漸漸下的有些大了起來,卻依然阻擋不住三人急促的步伐,本在身後行走的二位官員,卻不知不覺間已隱隱超越了身前的小太監,好似在此已行走了無數遍,早已不需人領路一般。
半盞茶的功夫後其中一人便在小太監的指引下徑直走進了乾德殿,而另一人則在門外默然矗立,乾德殿乃是平時查閱奏折,會見重臣之地,而當今皇帝又是曆史上數得著的勤帝,以至於在禦書房中連禦枕,禦被都已是準備妥帖,每每再此勤政到深夜時,便草草和衣而睡。
薛文一踏入禦書房便見到秦皇李俊正在挑燈夜戰,服侍在身側的少監便事曾公公一見薛文來到,便欲低聲提醒身側的皇帝,不料薛文見此卻輕輕搖了搖頭,就這樣伴隨著羊角琉璃內輕輕搖曳的燭影,君臣二人便在此靜默了一炷香之久,許久後李俊抬了抬有些酸痛的脖頸,卻無意看到了在下方等候著的薛文,隨即對身側的少監不悅道:“薛愛卿來到,為何不提醒於我?”
曾不諱聽聞連忙跪下道:“奴才該死,還望陛下切莫動怒,免得傷了身子。”
不等李俊開口薛文行了一禮道:“是臣的意思,陛下莫要遷怒於曾公公。”
秦帝聞此才有些心煩的向身側擺了擺手,曾不諱見此連忙行了一禮便快步倒退著走了出去,動作極為流暢不知已行過多少遍,關上屋門後偌大的禦書房便真正隻剩下了天下最具權勢的兩個人。
李俊有些疲憊的揉了揉眉宇便把手中剛看完的折子隨手扔在了禦桌前道:“啟遠,這是朕的密探剛剛發來的線報,你先看看吧。”
太師薛文應了一身後便緩步上前拿起了折子細細研讀起來,折子上呈的乃是西涼前線最新戰報,薛文掌管督察府對折子上呈的大多事自然是了如指掌,但不他所知的更是有足足兩成之多,薛文暗自心驚之餘也是對秦皇李俊手中的這支密探更為忌憚兩分,但最重要的則是一向喜怒不行與色的他繼續向下看時眉頭早已在不知不覺中皺成了個川字。
良久後才緩緩道:“陛下,不知其中所述是否全都屬實?”
“寡人對於敬淳還是頗為了解的,若是沒有八成的把握他定不會於寡人呈上來。”
薛文聞此連忙跪下道:“此事乃臣之失職,還望陛下降罪於臣!”
“此事怪不得你的,當時你便提醒過寡人此事的風險性,說到底還是寡人失策了,小瞧了那未開化之民,今夜叫你前來並不是問罪於你,而是想和你商議一下該如何解決此事。”
薛文聽後斟酌了好一會後才緩緩道:“此次這股從未見過的西涼騎兵頗有安夏騎的影子在裏麵,加上在前線戰報中也頻繁使用了安夏獨有的馬上鉤鎖,微臣不禁有些好奇安夏在此次叛亂中到底扮演著什麽角色?”
“這也是寡人一直所擔憂的,與咱們接壤的幾處外部勢力中,唯有安夏才方可能對我大秦造成威脅,我記得弘正二十三年,太皇便欲禦駕親征剿滅安夏,以期我大秦數百年安定,最不濟也要占領陰山以北,好為日後兩國的交鋒而留下緩衝,但當時的首輔夏暨卻是拚死阻攔,冒死進諫下這才以連年戰事,國庫空虛,百姓食不果腹饑荒萬裏,生怕激起各地民變為由這才攔了下來,卻也因此挨了近百庭杖,被打了個半死,寡人當時尚且年幼對父皇還頗有忿忿之情,隻是沒敢說出來,現在看來父皇當年的選擇無疑是對的,終究是養虎為患。”
薛文聽後不敢對當年之事發表什麽評價隻是凝重道:“太皇早有預見,在位時便在東南二郡屯兵二十萬,否則如今說不定還是另一番光景。”
李俊聽此不知想到了什麽麵色一暗的自嘲道:“我窮其一生都想趕上父皇的腳步,可到頭來卻連他老人家一半的魄力與遠見都不如。”
薛文在皇帝身邊二十餘年,指掌督察府也有近二十年,對於當今皇帝要說誰最了解皇帝,他稱第一,沒人敢稱第二,此代皇帝在外人看來有些優柔寡斷,甚至有些孱弱,但在他的眼中曆朝曆代除了太皇以外其餘人卻是不足以於他道也,看似有些渾噩的當今皇帝卻有著比女子還細的心思,說起手段和帝王權術來更是不會差於任何人,隻是他客觀的認知了自己所處的環境,所以才不像其他帝君一般霸氣外漏,但他越是如此說薛文反倒越小心翼翼。
“聖上何必妄自菲薄,自聖上登基以來不管是從民生,體製以及兵事方麵的改變不管是從滿朝文武還是王疆內的百姓無不看在眼裏,雖不及太皇,但是若說連他老人家一半都沒有,臣是萬萬不敢苟同的。”
再精明的人也沒有嫌棄馬屁多的,哪怕嘴上怎樣說,心裏肯定是受用無比,李俊自然也毫不例外,笑眯眯地擺了擺手道:“啟遠,你何時也學會了李國公那一套來。”
薛文聽聞心中暗自一凜隨即行禮道:“臣不敢!”
“好了,不說這些了,今天叫你過來主要是想和你商量個應對之策,別的先放在一旁吧。”
薛文聽後偷摸打量了一眼皇帝便道:“想來陛下心中已是有萬全之策,臣隻需去盡心盡力實施便可。”
“知我者果真非啟遠也”隨即便不再廢話道:“朕想抽調二十萬精兵禦駕親征,欲此一役便把西涼趕回荒壁以西,不知卿家覺得如何?”
薛文聞之半張著嘴半響說不出來話好一會後才咽了口吐沫道:“此事陛下是否需和首輔以及一幹內閣大臣們商討一二?”
“指望他們?哼!黃花菜都涼了!”李俊冷哼一聲道。
薛文見此也不敢多言隻得在一旁垂手而立不知在想些什麽,李俊便直接開口道:“此番前去,寡人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南詔,所以此次叫你前來,便是要你把七成的精力都要放到南詔,一旦有什麽風吹草動,務必要第一時間察覺,寡人方才可免除後顧之憂。“
薛文見皇帝已成成竹在胸便也不再多言,隻是猶豫了一會後輕聲道:“那李國公和車騎大將軍這邊?“
“寡人會命甘平與我此番同去,所以不足為慮,李國公這邊...“說到著李俊冷哼一聲繼續道:“龍虎大將軍屆時我也會命他率三萬龍虎騎換防至汝南郡,想來他也不敢翻出多大的浪花。“
“陛下聖明!“
......
在西涼事態愈發嚴重的狀況下,不知為何秦皇李俊越是穩坐釣魚台,除了薛文外,幾乎所有朝中大臣知道了前線戰報後都有些揣測不安,而有些政治敏銳者卻已在日常不起眼的一些人員調動中,感受到了平靜下越發激蕩的暗流。
自太祖皇帝開朝以來皇室手中便一直死死攥著四股力量任誰也不能沾指,青牛衛,龍虎衛,城防司,以及皇城司這四股力量的領頭人自開朝以來無不是皇室最親密的宗族,連旁係也是不得染指,到最近百餘年又多了一處力量,那便是督察府,而龍虎衛自本朝以來隻有皇帝剛剛登基之時換防過一次,而此次換防必會引起朝野震動,而李俊此時顯然是下定了決心不會管那些議論的。
皇帝放個屁,下麵跑斷氣這句話可不是說說的,此時督察府這龐大的機器已經加速運轉了起來,連番的人事調動以及側重點都已開始傾斜起來,連帶著鹽城這邊似乎也已不是那麽重要起來。
皓月當空,寂靜的夜晚下不時發出“知了,知了“的叫聲,好似要在生命的最後關口把所有不滿及憤懣都要發泄出來,而在不遠處有著一個三進三出的院落,在這鹽城郊外也算是其中的大戶之一了,門口的長凳上坐著兩個身穿布衣的家丁仿佛是在貪圖著院外的一絲清涼正昏昏欲睡。
乍一看仿佛隻是個普通大戶,但在院內卻站著十數名大漢,借著燈光看去,這些人清一色的褐色緊身官府,腰旁別著那特色鮮明的燕羽刀,除了督察府沒有人會這麽打扮,十數名督察府之人仿佛都啞了一樣,在這寂靜的夜空下更顯詭異之色。
三月的府試可以說是在萬眾期盼中舉行了,不同於以往的近千人,此次足有兩千人之多,之前由於路途遙遠
,家鄉偏僻的學子也是紛紜而至,不過這些人多是有真材實料之輩,隻是以往供自己來回的盤纏不夠,現如今卻沒了這個想法,隻要足夠能趕往帝京便已是心滿意足。
至於回來的事他們絲毫不考慮,若是考過了會試自然不必擔心,就算考不過也多半沒臉再回鄉,可以說每個人的信心都很足,當然這次府試的難度也是在無形中加大了許多。
但秦瀚意識到這個問題時,也是有些無可奈何,不過比起那些學子來,好在自己不用為盤纏發愁,就算是考不上也不會有無顏麵對江東父老的心態。
好消息是,半個月前經過追風的嘴得知了南詔那邊已經同意交換秦堅,想來現在已是交換完成,正朝著帝京趕來呢,而到帝京時,應該正值五月,不出意外的話父子二人便會在帝京相逢。
當秦瀚知道了這條消息後也是長長的鬆了口氣,自己終於不用在母親和風兒麵前強裝笑意了,就在他正一個人左思右想之際,突然一人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小子不是不來參加府試嗎?”
抬起頭自然是季三那熟悉的麵孔,想一想也是大半年沒見過這小子了,不由得生出幾分親切感,隨後笑道:“我之後想了想,你這樣的蠢貨都來參加府試,我若是不來不白瞎了我這一身天賦。”
“快一年不見,一見麵你他娘的就損我,這朋友還能不能做了?”
“好了,好了....”
話還沒說完前方嘰嘰喳喳的聲音便吸引了二人的目光,順著吵鬧聲望去,隻見一群人正圍著兩個人說個不停,其中一人一身著華服,麵貌白皙,手持折扇不停的朝四周拱手,而在他身後則是一藏藍色布袍的少年,手裏提著各式物件,看樣子應該是書童無疑。
“唐師兄好啊!”
“唐師兄出馬,此次前三定有你一番席位。”
“哪裏,哪裏。”
季三看著這一幕,麵色古怪道:“你認識這家夥嗎?”
秦瀚愣愣的搖了搖頭,季三又道:“旁邊有幾個家夥,看樣子都十七八了,還叫他師兄,這臭腳捧的也太不要臉了吧。”
秦瀚尷尬的咳嗽了兩聲笑罵道:“你小子一身學問真是學到狗肚子裏了,達者為尊的道理不知道啊?”
“這不才開始考呢麽...”
數千人圍在鹽城學府門口自然是亂糟糟一片,有大呼小叫者,有左顧右盼者,還有順著人流向來路奔襲者,看樣子多半是落下了什麽東西,又過了半炷香的時間,隨著一對對兵丁的到來,場麵很快便安靜了下來,規矩自然是老規矩,不過此次的訓話官員改為了鹽城新任知府牟進遠。
此刻偌大的包間中便隻剩下了三人,隨後便見其中一人抬手“啪,啪”兩聲,兩名侍衛便抬著一個沉重無比的箱子放在了席旁,等那兩名侍衛退下後那人才不慌不忙的打開了箱子,頓時滿眼便隻剩下一片金燦燦,隨後就見那人一臉訕笑道:“張大人,這是我和柴兄的一點心意,還望您老笑納。”
那張大人聽聞不知用了多的毅力才從那滿箱黃白之物中移開了眼神,隨後冷哼一聲道:“元兄看輕了我不是?我好歹也是士林中人,潔身自好這個道理還是懂得的。”
柴建和元旭鋒二人聽聞互視一眼隨後後者輕笑道:“大人誤會了,您潔身自好的名身別說是我等,就是鹽城的黃口小兒也都是知道的。”
“哦?那這是?”
“幾年咱大秦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較之往常都多出了許多,邊境又都不是特別安穩,連番調兵遣將國庫也早已不像往常那般充盈,按照往常的慣例,怕是戶部隻能在今年的奉銀上做文章。”
說到這張獻之也是一臉愁苦之色道:“哎,誰說不是呢,我看今年的奉銀能發七成就很不錯了。”
隨後那柴建又表態道:“小民其一乃大秦子民,雖說頗有些身家,但在國之層麵上卻幫不了許多,其二也是鹽城治下的百姓,總是不忍看著幸苦了半年的官差兄弟們連飯都吃不起吧,誰家沒有個老小呢?”
聽到這張獻之麵色一正端起酒杯道:“先前是我錯怪二位賢弟了,我自罰一杯!”
仰頭幹了這杯酒後又道:“若是我大秦多些個像二位賢弟這般憂國憂民之人,國家何愁不興旺?西涼那般跳梁小醜哪裏有他們的立足之處?”
“敬,二位兄弟!”
“敬,張大哥!”
一番虛與委蛇之後,張獻之便麵色微紅道:“二位賢弟的這番心意,我就帶鹽城府全體兄弟們收下了,但切記不可聲張。”
“這是自然,這是自然,最近督察府那條狗也沒了動靜,想來在被大哥教訓了一頓後,變得識趣了。”
“賢弟莫要抬舉我,我一個小小知府哪能被他們放在眼裏?不過...咬人的狗不叫,可千萬小心小心再小心啊,誰知道這條狗哪天瞧出來你的破綻,便狠狠咬上一口,到時候可就不是掉塊肉那麽簡單了。”
“還是大哥說的有理,一切聽大哥安排。”
到底是喝的有些上頭,張獻之見二人一副差點被嚇破了膽的樣子又一臉傲氣道:“嘿嘿,二位賢弟莫要如此,有我在沒有確鑿證據前,他們不敢拿你們怎麽樣的,好歹我也是衛部堂他老人家的學生,哈哈。”
“有衛部堂他老人家的照顧,大哥以後定是前途無量啊!”
“有衛部堂他老人家的照顧,大哥以後定是前途無量啊!
“來來來,喝酒,喝酒!”
......
玄承十七年七月二十九,本該是寂靜無聲的深夜,但那仿佛佇立在帝京中央沉睡的雄獅卻是好似有些焦躁不安,平涇門乃是皇宮一測很少有外人所知的一處偏門,平時外出辦事的宦官以及秘傳聖旨的聖騎都是從此門而出,而今夜不知又有何事此門卻是緩緩打開,在黑暗中兩人徐徐而入,接著身旁小太監的燈籠才能看清二人皆是一身褐色官府,其中一人為另一人撐著傘,而著傘竟都是褐色的。
隨著身旁小太監的低身一禮,三人便急步向內走去,雨漸漸下的有些大了起來,卻依然阻擋不住三人急促的步伐,本在身後行走的二位官員,卻不知不覺間已隱隱超越了身前的小太監,好似在此已行走了無數遍,早已不需人領路一般。
半盞茶的功夫後其中一人便在小太監的指引下徑直走進了乾德殿,而另一人則在門外默然矗立,乾德殿乃是平時查閱奏折,會見重臣之地,而當今皇帝又是曆史上數得著的勤帝,以至於在禦書房中連禦枕,禦被都已是準備妥帖,每每再此勤政到深夜時,便草草和衣而睡。
薛文一踏入禦書房便見到秦皇李俊正在挑燈夜戰,服侍在身側的少監便事曾公公一見薛文來到,便欲低聲提醒身側的皇帝,不料薛文見此卻輕輕搖了搖頭,就這樣伴隨著羊角琉璃內輕輕搖曳的燭影,君臣二人便在此靜默了一炷香之久,許久後李俊抬了抬有些酸痛的脖頸,卻無意看到了在下方等候著的薛文,隨即對身側的少監不悅道:“薛愛卿來到,為何不提醒於我?”
曾不諱聽聞連忙跪下道:“奴才該死,還望陛下切莫動怒,免得傷了身子。”
不等李俊開口薛文行了一禮道:“是臣的意思,陛下莫要遷怒於曾公公。”
秦帝聞此才有些心煩的向身側擺了擺手,曾不諱見此連忙行了一禮便快步倒退著走了出去,動作極為流暢不知已行過多少遍,關上屋門後偌大的禦書房便真正隻剩下了天下最具權勢的兩個人。
李俊有些疲憊的揉了揉眉宇便把手中剛看完的折子隨手扔在了禦桌前道:“啟遠,這是朕的密探剛剛發來的線報,你先看看吧。”
太師薛文應了一身後便緩步上前拿起了折子細細研讀起來,折子上呈的乃是西涼前線最新戰報,薛文掌管督察府對折子上呈的大多事自然是了如指掌,但不他所知的更是有足足兩成之多,薛文暗自心驚之餘也是對秦皇李俊手中的這支密探更為忌憚兩分,但最重要的則是一向喜怒不行與色的他繼續向下看時眉頭早已在不知不覺中皺成了個川字。
良久後才緩緩道:“陛下,不知其中所述是否全都屬實?”
“寡人對於敬淳還是頗為了解的,若是沒有八成的把握他定不會於寡人呈上來。”
薛文聞此連忙跪下道:“此事乃臣之失職,還望陛下降罪於臣!”
“此事怪不得你的,當時你便提醒過寡人此事的風險性,說到底還是寡人失策了,小瞧了那未開化之民,今夜叫你前來並不是問罪於你,而是想和你商議一下該如何解決此事。”
薛文聽後斟酌了好一會後才緩緩道:“此次這股從未見過的西涼騎兵頗有安夏騎的影子在裏麵,加上在前線戰報中也頻繁使用了安夏獨有的馬上鉤鎖,微臣不禁有些好奇安夏在此次叛亂中到底扮演著什麽角色?”
“這也是寡人一直所擔憂的,與咱們接壤的幾處外部勢力中,唯有安夏才方可能對我大秦造成威脅,我記得弘正二十三年,太皇便欲禦駕親征剿滅安夏,以期我大秦數百年安定,最不濟也要占領陰山以北,好為日後兩國的交鋒而留下緩衝,但當時的首輔夏暨卻是拚死阻攔,冒死進諫下這才以連年戰事,國庫空虛,百姓食不果腹饑荒萬裏,生怕激起各地民變為由這才攔了下來,卻也因此挨了近百庭杖,被打了個半死,寡人當時尚且年幼對父皇還頗有忿忿之情,隻是沒敢說出來,現在看來父皇當年的選擇無疑是對的,終究是養虎為患。”
薛文聽後不敢對當年之事發表什麽評價隻是凝重道:“太皇早有預見,在位時便在東南二郡屯兵二十萬,否則如今說不定還是另一番光景。”
李俊聽此不知想到了什麽麵色一暗的自嘲道:“我窮其一生都想趕上父皇的腳步,可到頭來卻連他老人家一半的魄力與遠見都不如。”
薛文在皇帝身邊二十餘年,指掌督察府也有近二十年,對於當今皇帝要說誰最了解皇帝,他稱第一,沒人敢稱第二,此代皇帝在外人看來有些優柔寡斷,甚至有些孱弱,但在他的眼中曆朝曆代除了太皇以外其餘人卻是不足以於他道也,看似有些渾噩的當今皇帝卻有著比女子還細的心思,說起手段和帝王權術來更是不會差於任何人,隻是他客觀的認知了自己所處的環境,所以才不像其他帝君一般霸氣外漏,但他越是如此說薛文反倒越小心翼翼。
“聖上何必妄自菲薄,自聖上登基以來不管是從民生,體製以及兵事方麵的改變不管是從滿朝文武還是王疆內的百姓無不看在眼裏,雖不及太皇,但是若說連他老人家一半都沒有,臣是萬萬不敢苟同的。”
再精明的人也沒有嫌棄馬屁多的,哪怕嘴上怎樣說,心裏肯定是受用無比,李俊自然也毫不例外,笑眯眯地擺了擺手道:“啟遠,你何時也學會了李國公那一套來。”
薛文聽聞心中暗自一凜隨即行禮道:“臣不敢!”
“好了,不說這些了,今天叫你過來主要是想和你商量個應對之策,別的先放在一旁吧。”
薛文聽後偷摸打量了一眼皇帝便道:“想來陛下心中已是有萬全之策,臣隻需去盡心盡力實施便可。”
“知我者果真非啟遠也”隨即便不再廢話道:“朕想抽調二十萬精兵禦駕親征,欲此一役便把西涼趕回荒壁以西,不知卿家覺得如何?”
薛文聞之半張著嘴半響說不出來話好一會後才咽了口吐沫道:“此事陛下是否需和首輔以及一幹內閣大臣們商討一二?”
“指望他們?哼!黃花菜都涼了!”李俊冷哼一聲道。
薛文見此也不敢多言隻得在一旁垂手而立不知在想些什麽,李俊便直接開口道:“此番前去,寡人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南詔,所以此次叫你前來,便是要你把七成的精力都要放到南詔,一旦有什麽風吹草動,務必要第一時間察覺,寡人方才可免除後顧之憂。“
薛文見皇帝已成成竹在胸便也不再多言,隻是猶豫了一會後輕聲道:“那李國公和車騎大將軍這邊?“
“寡人會命甘平與我此番同去,所以不足為慮,李國公這邊...“說到著李俊冷哼一聲繼續道:“龍虎大將軍屆時我也會命他率三萬龍虎騎換防至汝南郡,想來他也不敢翻出多大的浪花。“
“陛下聖明!“
......
在西涼事態愈發嚴重的狀況下,不知為何秦皇李俊越是穩坐釣魚台,除了薛文外,幾乎所有朝中大臣知道了前線戰報後都有些揣測不安,而有些政治敏銳者卻已在日常不起眼的一些人員調動中,感受到了平靜下越發激蕩的暗流。
自太祖皇帝開朝以來皇室手中便一直死死攥著四股力量任誰也不能沾指,青牛衛,龍虎衛,城防司,以及皇城司這四股力量的領頭人自開朝以來無不是皇室最親密的宗族,連旁係也是不得染指,到最近百餘年又多了一處力量,那便是督察府,而龍虎衛自本朝以來隻有皇帝剛剛登基之時換防過一次,而此次換防必會引起朝野震動,而李俊此時顯然是下定了決心不會管那些議論的。
皇帝放個屁,下麵跑斷氣這句話可不是說說的,此時督察府這龐大的機器已經加速運轉了起來,連番的人事調動以及側重點都已開始傾斜起來,連帶著鹽城這邊似乎也已不是那麽重要起來。
皓月當空,寂靜的夜晚下不時發出“知了,知了“的叫聲,好似要在生命的最後關口把所有不滿及憤懣都要發泄出來,而在不遠處有著一個三進三出的院落,在這鹽城郊外也算是其中的大戶之一了,門口的長凳上坐著兩個身穿布衣的家丁仿佛是在貪圖著院外的一絲清涼正昏昏欲睡。
乍一看仿佛隻是個普通大戶,但在院內卻站著十數名大漢,借著燈光看去,這些人清一色的褐色緊身官府,腰旁別著那特色鮮明的燕羽刀,除了督察府沒有人會這麽打扮,十數名督察府之人仿佛都啞了一樣,在這寂靜的夜空下更顯詭異之色。
三月的府試可以說是在萬眾期盼中舉行了,不同於以往的近千人,此次足有兩千人之多,之前由於路途遙遠
,家鄉偏僻的學子也是紛紜而至,不過這些人多是有真材實料之輩,隻是以往供自己來回的盤纏不夠,現如今卻沒了這個想法,隻要足夠能趕往帝京便已是心滿意足。
至於回來的事他們絲毫不考慮,若是考過了會試自然不必擔心,就算考不過也多半沒臉再回鄉,可以說每個人的信心都很足,當然這次府試的難度也是在無形中加大了許多。
但秦瀚意識到這個問題時,也是有些無可奈何,不過比起那些學子來,好在自己不用為盤纏發愁,就算是考不上也不會有無顏麵對江東父老的心態。
好消息是,半個月前經過追風的嘴得知了南詔那邊已經同意交換秦堅,想來現在已是交換完成,正朝著帝京趕來呢,而到帝京時,應該正值五月,不出意外的話父子二人便會在帝京相逢。
當秦瀚知道了這條消息後也是長長的鬆了口氣,自己終於不用在母親和風兒麵前強裝笑意了,就在他正一個人左思右想之際,突然一人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小子不是不來參加府試嗎?”
抬起頭自然是季三那熟悉的麵孔,想一想也是大半年沒見過這小子了,不由得生出幾分親切感,隨後笑道:“我之後想了想,你這樣的蠢貨都來參加府試,我若是不來不白瞎了我這一身天賦。”
“快一年不見,一見麵你他娘的就損我,這朋友還能不能做了?”
“好了,好了....”
話還沒說完前方嘰嘰喳喳的聲音便吸引了二人的目光,順著吵鬧聲望去,隻見一群人正圍著兩個人說個不停,其中一人一身著華服,麵貌白皙,手持折扇不停的朝四周拱手,而在他身後則是一藏藍色布袍的少年,手裏提著各式物件,看樣子應該是書童無疑。
“唐師兄好啊!”
“唐師兄出馬,此次前三定有你一番席位。”
“哪裏,哪裏。”
季三看著這一幕,麵色古怪道:“你認識這家夥嗎?”
秦瀚愣愣的搖了搖頭,季三又道:“旁邊有幾個家夥,看樣子都十七八了,還叫他師兄,這臭腳捧的也太不要臉了吧。”
秦瀚尷尬的咳嗽了兩聲笑罵道:“你小子一身學問真是學到狗肚子裏了,達者為尊的道理不知道啊?”
“這不才開始考呢麽...”
數千人圍在鹽城學府門口自然是亂糟糟一片,有大呼小叫者,有左顧右盼者,還有順著人流向來路奔襲者,看樣子多半是落下了什麽東西,又過了半炷香的時間,隨著一對對兵丁的到來,場麵很快便安靜了下來,規矩自然是老規矩,不過此次的訓話官員改為了鹽城新任知府牟進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