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風閣,正在上菜。


    向天歌安排的滿漢全席上桌了,十葷十素。


    他走到餐桌前,展開他的演講。


    這些上桌的菜全是野味,散發出一股自然的味道。


    向天歌滔滔不絕的介紹著這桌美食,甚至講起了關於他們店食材的選擇,全部純天然,無公害。


    除掉豬蹄子、紅燒娃娃魚、清蒸野生麂子肉,還有頗多野味。


    向天歌在服務員將菜全部上完後,向天歌為向幾位大美女展現自己,開啟了長篇大論。


    他說:


    用野味當餐食已經成為一項大華國人特有的飲食偏好,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裏遊的土裏鑽的一律都吃。


    野雞,野鴨,野豬,野兔子那也隻是入門,敢於直麵猴腦熊掌穿山甲的才是老饕。


    在野味黨看來,肉也分三六九等。


    所謂家養的不如散養的,散養的不如野生的,野生的不如珍稀的,珍稀的不如瀕危的。


    總之物以稀為貴,味以稀為美。


    然而美食界早就粉碎了這一謠言——野味並不比普通肉好吃。


    事實上,人類自打學會生火以來,對於什麽能吃,什麽不能吃,什麽好吃,什麽難吃,已經探索了幾千年。


    今天的雞鴨豬牛羊占領人類餐桌,就是古往今來無數吃貨用嘴投票的結果。


    而野味缺少烹飪傳統,隻能滿足獵奇心態,美味做不好了屬實難吃。


    不好吃?那就跟你談營養!大華國人呢向來迷信以形補形,尤其愛把珍奇異獸當成食補聖品。比如穿山甲愛鑽,就以為吃了能變金剛鑽。還有熊掌,湊齊了一對吃,分分鍾能練就鐵砂掌。還有吃猴腦補腦,吃虎鞭補鞭,吃鷹翅…呃…大概能上天。四個字概括就是,吃啥補啥。


    然而這種歪門邪道除了能壯大保健市場外,一文不值。


    現代營養學早已證明,野生動物大都沒啥特別的營養價值,所謂奇效?然並卵!


    盡管官方說破了嘴,依然阻止不了部分人用野味調劑生活花式炫富。


    他們頻繁出入酒店會所農家樂,不光自己吃還請別人吃,價格不菲動輒上萬,這吃的哪是飯,是麵子和路子。


    在部分地區,吃野味還是一種高級的行賄手段。


    往往野味越少見,領導就越有麵兒,辦事自然快人一截。


    這算是繼送錢送房送車送古玩之後的又一送禮姿勢。


    不過一旦被曝光,還是得進去撿肥皂。


    大華國人非常愛吃,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很多外國人不敢吃的東西,在我們大華國人眼力都是非常好的食物,尤其是對於一些野味,大華國人尤其的喜愛。


    不過一般所謂的野味有兩種,一種是肉類的食物,比如說野雞、野兔等動物,另外還有一種野味是指的采集來的野菜野果子等。


    生物鏈有個富集作用,即生物有將環境中低濃度的化學物質,通過食物鏈的轉運和蓄積達到高濃度的能力,如僅農藥ddt最終在水鳥類體內含量可為原水含量的833萬倍,陸地生物也一樣有富集作用,而現在全球環境普遍受到汙染,野生動物生存環境惡劣。


    人體作為生物鏈的最高端,如果食用了這些富集農藥殘留的動物,對健康也是不利的。


    食用野生動物易患多種疾病,因為野生動物可能患有多種疾病,其腦、血液及肌肉中含有病毒、寄生蟲(如肺吸蟲、血吸蟲等)。


    通常情況下,野生動物身上攜帶的病原體不會傳染給人類,隻有在人類破壞其生存環境或者獵捕、進食野生動物的時候,病原體才會傳染給人類;特別是人畜共患病,如大華國內的獼猴有10%—60%攜帶b病毒,這樣的獼猴把人撓上一下,都有可能致人感染,而生吃猴腦感染的幾率更大。


    俗話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因為魚翅與熊掌珍奇難得,營養含量也被市民高看一眼。


    但向天歌近日聽前輩獲悉,“野味未必富含營養”在營養學界早已達成共識。


    相反,普通魚肉因其中的成分與人體接近,營養的吸收和利用率均勝於熊掌。


    據白水市林業廳調查,大巴山裏共有十六種獸類,如野豬、果子狸、黃麂子、麅子、華南兔、竹鼠等;


    以及二十一種鳥類,如喜鵲、環頸雉、斑鳩、麻雀、鷓鴣、竹雞、鵪鶉等;


    還有十二種兩棲類,如各種蛇類、虎紋蛙、印尼龜等,在市場上銷售量最大。


    這說明有近一半白水市人認為野生動物營養價值高,具有滋補作用。


    這一點正是大華國南方的老人們在飲食中最為講究的。


    在不少白水市的酒樓和農家樂裏,“無汙染,純天然,營養價值高”等字眼,成為店家的廣告詞;


    大巴山周邊的酒店和農家樂將裝著蛇、鹿、鳥等野生動物的鐵籠的農家樂成了招攬食客的“品牌”。


    野味的食補作用真的那麽神奇嗎?


    大華國協和醫院營養科主任李翠南指明,“野味未必富含營養”在營養學界早已達成共識。


    據介紹,從茹毛飲血到吃熟食,在如何有效攝取營養、更美味地享用食物方麵,我們的祖先其實動了不少腦筋。


    像雞鴨鵝、豬牛羊等原來都是野生動物,後來被圈養變成家禽、家畜,都是經曆了一個品類選擇、優勝劣汰、物種進化的過程。


    單從口感上看,野味雖然稀奇古怪卻不一定如想像中美味,如野豬的肌肉纖維明顯比家豬粗且不易消化;而麅子、竹鼠、鱷魚肉等,在烹飪中一般都需要添加很多佐料才能去除腥臊味。


    一邊是對白酒裏塑化劑的窮追不舍,眾人質疑食品安全如何保障?


    一邊卻是獵殺候鳥屢禁不止,越冬的候鳥成了貪婪的饕餮者桌上盛宴,此時食者不再關心“禽流感”的出處;一邊是恐慌“吃豬肉等於自殺”、“速成雞”的激素含量,一邊卻是公務消費定點商家裏熱鬧的對國家級保護動物的舌尖消費,此時餐桌上也無人問津野味是否經過安全檢疫。


    據報道,去年秋天以來,在大華國華南羅霄山脈“千年鳥道”中,有一批候鳥被人捕殺;


    在大華國天京北大港,大華國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部分遭毒手;


    而在西疆,有一些候鳥被偷獵者偽裝成家禽空運販賣……


    就在去年的統計中,大華國鳥類學會總理事長高尚,在國際組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雁通訊》上寫道:“過去5年裏,大華國至少有30萬隻水鳥喪生。”


    而據估計,這個數字比較保守。


    環保專家表示,候鳥被捕殺,“吃”是最重要的原因。


    民間一些人認為,活鳥血和鮮肉可以“大補”身體,而在一些地方,吃野味依然是一種被向往的飲食習慣。這些習慣和觀念,客觀上為獵殺鳥類提供了需求和市場,因而獵殺行為日盛。


    無獨有偶,近日大華國新廣傳媒曝光,在湖西省南平縣,本該是動物天堂的山穀,卻呈現出這樣的畫麵:中槍後吐血抽搐的獼猴、鐵籠中驚惶失措的竹鼠、堆滿野生動物的冷庫、掛著“公務消費定點商家”的野味餐館……


    這些畫麵通過新廣傳媒記者的鏡頭呈現在觀眾眼前,一條捕殺、交易、食用野生保護動物的產業鏈曝光。調查顯示,在湖西省當地的一些餐館、酒樓,經營者偷偷宰殺出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獼猴,食客則偷食大雁、獾豬、竹鼠等受國家保護的、有益或者具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


    一家名叫老肖龍蝦的野生餐館已經開了十幾年,餐館老板介紹,有一批固定的熟客,每次有好的野味,隻要一個電話食客們都會如約而至。分析食用野味的原因,想要滋補、出於好奇是重要原因。


    大華國林業部曾經做過一個調查,調查對象包括京都、上廣、廣華等21個城市,調查表明,主要有兩種食用野生動物的心態,其中33%的人是出於好奇心,還有44%左右的人是認定了野生動物中含有很多比較特殊的營養。


    很多人認為,野味美味而且滋補,甚至認為,野生動物都是有機食品,沒有汙染,因此“野生的一定補”。野生動物和人工飼養的動物沒有明顯區別,而且從現在的研究成果來看,還沒有發現野生動物含有任何其它動物性食品不能取代的東西,僅僅食用單一的食品也很難說有什麽特別的營養價值。


    因此野生動物的營養價值高於人工飼養動物的營養價值這一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據有關部門對家禽、家畜和幾種野生動物的營養分析比較,它們在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能量等主要指標上相差無幾。


    若要為身體補充能量,基本上吃牛肉和雞肉已經足夠,根本犯不著專程找珍稀野生動物進補。


    而且,從品嚐角度而言,受生長環境影響,野生動物肉質成分中肌肉較多,脂肪較少,口感上並沒有優勢。


    吃野味被推崇還因為不少人認為野生動物生長在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食用的是自然生長的動植物,不像人工飼養的動物飼料裏有很多添加劑,吃野味似乎是選擇了安全食品。


    殊不知,野味也並非綠色食品。由於全球環境普遍受到嚴重汙染,野生動物生存環境惡劣,同樣存在遭受汙染的境況,甚至比家禽所受汙染更甚,人若吃了因汙染導致基因突變的野生動物,則可能誘發癌症等惡性病變。


    一般人可能不太了解生物富集作用,這也是吃野味危害健康的一個環節。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生物將環境中低濃度的化學物質,通過食物鏈的轉運和蓄積達到高濃度的能力。


    人體作為生物鏈的最高端,食用了這些富集農藥殘留的動物,其健康可想而知。


    很多食用野味的人追求野味的鮮味兒,這也給自己的健康埋下了更大的隱患。


    非法出售野味的餐館酒樓,由於常常是偷偷摸摸進行野味經營,所以在加工時就會存在粗製濫造的問題,再加上食客“求鮮”的要求,往往不能夠保證煮熟燒透。


    於是,也就根本無法確保殺死野生動物攜帶在其肌肉、血液及內髒裏的病毒及寄生蟲。


    而且並非所有的病原體都可以通過加熱殺死,有些病原體可以抵抗100攝氏度以上的熱度。


    另外,毒殺是現在很多野生動物被捕殺的方式,造成作為野味的野生動物體內含有大量毒素,食用後有可能引起急性或者慢性中毒。


    山珍野味都包括什麽?


    山珍在不同時期“山珍”有不同的含義。


    最早時山民所稱的“山珍七件”,包括熊掌、象鼻、鹿筋、駝峰、燕窩、竹蓀、猴頭菇七種山貨。


    後來有人又將其分之為“動物八珍”,即熊掌、象鼻、鹿筋、駝峰、猩唇、鹿尾、猴腦、豹胎。“植物四珍”,即竹蓀、燕窩、香菇、銀耳。


    隨著人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目前所謂“山珍”,不再是指那些珍稀動物,而是指產於山區,由山民在自然生態環境下,辛勤培育的山貨,如香菇、竹蓀、平菇、口蘑、鬆子、栗子、香榧、銀杏、核桃、竹筍等。


    山貨中食用真菌占重要位置,其品種多,味鮮美,能製成各種菜肴。


    由於它們含有多種維生素、人體必需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故對人體健康有較大價值,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具有抗衰老、抗疲勞的作用。


    據研究證明,食用真菌能抗病毒、降脂、降壓,若經常食用還能防癌抗癌。


    可供人們選用的菌類有:香菇、蘑菇、草菇、平菇、雞腿菇、猴頭菇、金耳、滑菇、羊肚菇、牛肝菇、灰樹花、金針菇、竹蓀、黑木耳、銀耳等,品種之多可以稱其為微生物世界的“金字塔”。


    “山珍”中還包括硬殼果類,或稱為莢果、堅果。常用的有核桃、榧子、鬆子、腰果、開心果、栗子、榛子等。


    它們多含有豐富優質的蛋白質,並且其氨基酸的組成與人體所需較為吻合,最易為人體吸收、利用。


    有些堅果如胡桃、栗子、榧子等,還含有卵磷脂、亞麻酸、亞油酸、膽堿等,對健腦、美容有益,還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


    向天歌還在口若懸河的說著大華國的“山珍。”以及眼前的菜品有多純天然。


    曹帆一臉無語,不就請吃頓飯嗎?看把你能得,簡直要把嘴皮磨破了。不過,現在這個世界不太太平啊,自從他去了一趟古玩市場後,妖魔鬼怪橫行啊。不過對比人而言,野生物再不崛起,遲早被滅絕。向天歌說的話,讓曹帆陷入深思中。


    張華二臉無語,這頓飯還沒吃就遭遇了此等折磨,簡直是一種非人的折磨。不過,他覺得向天歌的專業,還挺新穎。


    南玲玲三臉無語,不過向天歌對飲食和食材的研究,也讓她歎為觀止。


    衡靜四臉無語,她不喜歡話多的人,不過野生動物,也蠻可憐的,任人魚肉。


    吳昕燕五臉無語,但關注更多的是向天歌那張帥氣的臉。


    然後幾人走到餐桌前,看到了向天歌用超長篇內容介紹的菜品。


    一時間,看到菜品都吞咽了口水。


    正在此時,河邊傳來淒慘的叫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都市驚奇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憤怒的黃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憤怒的黃雀並收藏都市驚奇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