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源潭,金天宮。
大危機。
混沌萬金山,虛空遁。
所有金屬發光體全部奔向萬金山。
畫麵猶如萬劍歸宗。
很快金天宮的所有金屬建築物,全都歸入萬金山裏。
萬物莫不驚顫。
無所不從,並無任何反對的聲音發出。
除掉南玲玲自身,所有人嘴巴張得老大。
龍九子螭吻,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金天宮被吸走,主題建築物金屬盡皆被吸走。
龍宮隻剩下一些主體結構。
他半跪於地,嘴裏喃喃自語道:“一下子就把家底全敗光了!父王!螭吻辜負您的信任了。”
說完,淚從眼中滑落。
黑色沙丁魚黑切,巨大化天鼎形態如泄氣一般,極速縮小,比變身前還小了一圈。
他淚水撲麵而出,低聲哭泣道:“沒能保全金天宮,黑切之罪也,辜負了大王的信任,罪大莫及。”
不過,他見識到了魚生中第一位修仙者。
書中記載的竟然都是真的。
黑切長了見識,卻也看清了自己的實力,不敢再造次。
所有碧源潭水族,包括東海龍王遷徙過來的海族動物都跪倒在地,眼淚迷籠。
曹帆也是淚眼朦朧,不過是喜極而泣。
潭底水中光芒再度耀眼,猶如白晝。
萬金山將所有金屬吸走,又長高了數百米,盛放出來的金色光芒更甚,震撼莫名。
南玲玲滿意十分,玲瓏世界現,將萬金山又再度收進去,回歸原位。
收走金天宮之後,整個碧源潭黯然失色不少,不複之前色彩。
南玲玲展現了絕對實力,這種強大的實力,讓所有生物盡都臣服。
當南玲玲恢複如常,她和曹帆又站在避水訣光圈裏。
南玲玲說出了一句:“你們碧源潭水族,誰還有意見?”
此話出,曹帆也抬眼望向碧源潭水族萬眾,就連螭吻都半跪於地,敢怒不敢言。
之前頗有微詞的黑切,心裏除了敬畏,還對南玲玲有了一絲濃烈的興趣。
其餘水族都是跪伏,除了憤怒,沒有任何意見。
南玲玲運轉靈氣,轉動避水訣來到碧源潭水族的跟前。
她已經很有把握,水族之眾莫有不從者。
南玲玲緊接著說道:“螭吻我想聽聽你的傳奇故事?”
螭吻不敢怠慢了,將一生經曆講了出來。
所有碧源潭水族,振奮無比的聽著他的傳奇故事。
螭吻雖然貴為炁道境,入籍天宮正職,成為東海部下支白沙河係的水龍王。
螭吻是龍生九子之一,他除了龍頭魚身,有時還幻化成其它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就是其中一種,這位龍子年輕曆練時特別喜歡在險要處東張西望,喜歡吞火。所以螭吻又被稱作“好望者”。
據說他能吞萬物,掌控白沙河龍宮的同時,他還負責看護房人世間的屋建築橫脊。
螭吻乃本體乃魚龍形狀,在人間曆練時偶化成龍形的,偶然化為鳥形。
螭吻幾千年修煉,在古大華國,擁有著諸多傳奇形態。
在大華國漢朝時建造宮殿,為防止起火,就在屋頂正脊兩端安裝形狀類似鴟的尾的吞脊獸構件,就是按照當時螭吻的樣子設計的。
螭吻其形在唐代以後,這種構件因為其形狀逐漸稱為鴟吻。
到大華國古朝代清朝以後龍形的鴟吻增多,表麵龍紋四爪騰空,龍首怒目做張口吞脊狀,背上插著一柄寶劍,立於建築物的尾脊上,又稱為正吻、龍吻。
全部都以螭吻的其中一種形態示人,廣達世人。燒製而成的小獸,都被請到皇宮、廟宇和達官貴族的屋頂上,俯瞰眾生,看遍宮廷風雲,令人惋惜的是,此螭吻無法張口與我們訴說,由曆史雙眼所見證的,被淹沒在大華國曆史洪流中的那些是非真相。
相傳,明朝劉伯溫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亂,戰火不斷,饑荒遍地。
玉帝令劉伯溫轉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蒼生,並賜斬仙劍,號令四海龍王,但龍王不理世事,況且他事務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個兒子。
龍九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
他們跟隨劉伯溫征戰多年,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奪得了皇位。
當它們功得圓滿準備返回天廷複命之時,明成祖朱棣這個野心極大的帝王卻想永遠把它們留在自己身邊,安邦定國,雄霸天下。
於是他便借修築紫禁城為名,拿了劉伯溫的斬仙劍號令九子。
但九子仍是神獸,頓時呼風喚雨,大發雷霆。
朱棣見斬仙劍震不住龍九子,便決定用計,他對九子老六贔屭說:“你力大無窮,能馱萬斤之物,如果你能馱走這塊先祖的神功聖德碑,我就放你們走。”
贔屭一看原來是一塊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猶豫地馱在了身上,但用盡法力卻寸步難行。
原來,神功聖德碑乃記載“真龍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無量的),又有兩代帝王的玉璽印章,能鎮四方神鬼。
八子眼看大哥被壓在碑下,不忍離去,便決定一起留在人間,但發誓永不現真身。
朱棣雖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卻僅僅是九個塑像般的神獸。
劉伯溫得知此事後,也棄朱棣而去,脫離肉身返回天廷。
朱棣後悔莫及,為了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便讓九子返回東海複命,而後又各回原職,此事還流傳千古。
……
螭吻將自己這光輝的一生講完,南玲玲覺得時機成熟,可以收螭吻歸入玲瓏世界了。
正要收服時,螭吻又講起一個關於東海的秘聞。
南玲玲不感興趣,曹帆卻來了興致。
南玲玲停手,不能打擾曹帆的興致。
於是螭吻講道:
在大華國以東方為尊位,按周易來說東為陽,故此東海龍王排第一便是理所應當,東海龍王為四海龍王之首,亦為所有水族龍王之首。
很久很久以前,無極玉皇大帝派敖廣治理東海,派妙莊王治理東京。
那時的東海隻有現在的一半大,靠西的大洋都是東京轄地。不知過了幾世幾劫,東海龍王敖廣的龍子龍孫蝦兵蟹將已多得不計其數,偌大的東海即顯得十分擁擠。
敖廣早想擴展地盤,無奈北有北海,南有南海,都有玉皇大帝的界碑,界碑上還蓋著玉璽印,分毫挪動不得。
唯有東海與東京的壤界,因海陸分明,玉帝沒有立碑。
東海龍王偶掀風浪,東京就會有幹百畝土地塌陷,傾刻間變成滄海,那妙莊王也不理論。
隻是敖廣怕妙莊王去向玉帝告發,所以不敢多騷擾東京地界。
一日,東海龍王巡察西界,在鎮西將軍七須龍王處痛飲靈芝仙酒。
兩人杯來盞去,說東道西,不知不覺中湊出一個並吞東京的計策來。
此後,東海龍王一反常態,與妙莊王親近起來,不時派人送些奇珍異寶、瓊漿玉液到東京,還將第六個女兒送給妙莊王做妃子。
妙莊王迷戀龍女的姿色,漸漸不理朝政,多少年以後,東京轄內盜賊橫行,怨聲載道。
東海龍王得知東京衰敗的消息,好不歡喜,暗中上奏天庭,懇請玉帝下旨塌掉東京,澄清玉宇。
玉帝當即準奏,正要派大臣去東京行事,即被上八洞神仙呂洞賓擋住了。
另洞賓奏道:“玉帝將東京全部陷為東海,豈不冤屈了個中善者?”
敖廣插言道:“目前東京轄內,哪有什麽善者好人?”
呂洞賓朗聲說:“想龍王終年居住水晶宮,從未涉足陸地,不知憑什麽斷定東京沒有好人?”
敖廣一時語塞。
呂洞賓又對玉帝道:“容老朽即刻下凡,去東京看看有無善者。”
玉帝準奏,欽點呂洞賓為檢察大臣,三年後來天庭複命。
另洞賓變個老者模樣,悄悄來到東京,在一僻靜處變化出幾間茅屋,屋裏有幾個大油缸,門口掛了塊招牌,上寫“勿過秤油店”。
門上貼了幅對聯,上聯為“銅錢不過三下聯為“香油可超萬”,橫批為“心安理得”。
凡是來買香油的人,呂洞賓一概收三個銅錢,至於油舀多少,悉聽買主自便。
這般油店誰見過?
東京人把這當作奇聞,一傳十,十傳百,都到“勿過秤油店”來買油。
有的抱隻大瓶,有的捧隻瓦?
有的提隻茶罐,有的甚至挑來兩個水桶。
呂洞賓隻管收三個銅錢,其他一概不問。
原來,它的油缸是通長江的,隻要長江水不乾,油缸也不會見淺。
一天呂洞賓正要打烊,即見一位少女提著一瓶油進店來。
呂洞賓納悶的問:“小姑娘,你不拿空瓶來舀油,倒拿一滿瓶油來做啥?”
少女答道:“老伯伯,剛才我用三個銅錢換了一滿瓶油,心裏好高興嗬!可是拿回家中母親說我太貪心了!唔,她在瓶肚上做了記號,要我把記號以上的油倒還給你。”
呂洞賓道:“你母親在瓶肚上做了記號,你就在路上隨便把油倒掉一點算了,何必再到這兒來?”
“母親說我太貪心,我自己想想也臉紅,你一個老人家賣油,要虧本的呀!”少女說著,嘟嘟嘟倒出大半瓶油。
另洞賓心頭一陣發熱,想著:自己開油店將近三年,不久就要向玉帝複命了,這樣好心腸的人還是第一遭遇見。
他問了少女姓名,知道她叫葛虹,父親捕魚死在海上,家中隻有母女倆相依為命。
於是,他從牆上摘下一個葫蘆瓢交給葛虹說:“小姑娘,這個葫蘆瓢給你,你將它放在門前,用草席蓋起來。以後,你每天去城門口看石獅子,倘若石獅子頭上出血了,災禍就要來了,你就去找葫蘆,它會告訴你怎麽辦的。”
葛虹返家,把賣油老人的話對母親說了。
葛母將信將疑,但第二天東方剛發亮,她還是叫女兒到城門口去看石獅子。
再說敖廣回東海以後,立即派七須龍到東京監視呂洞賓。
七須龍想扮個手藝人,但三百六十行,行行不稱心。
一天,他看到幾個壯漢在殺豬,覺得這個行當正合自己的脾性,從此就在東京作起屠夫來。
一天清早,七須龍見一少女急匆匆來到城門口,仔細看看石獅子的頭,轉身又往回走,他心裏頓生疑竇。第二天,七須龍又見少女如昨日一般來去,越發感到奇怪。
於是,他天天跟蹤葛虹,到第七個早晨,再也忍不住了,就悄悄走到葛虹麵前,和顏悅色問道:“小姑娘,我看你天天到城門口來看石獅子,不知為啥?”
葛虹生性純善良,從不知懷疑別人,見人動問,就實話相告:“賣油老伯伯告訴我,石獅子頭上出血了,災禍就要來臨了。”
呂洞賓為啥要葛虹每天去看石獅子有否出血呢?
原來這對獅子是玉帝派來的鎮城之物。
有這封石獅子在,即使東海龍王興風作浪東京城也不會塌掉。
玉帝若準旨要塌東京,必先召回這對獅子,而要讓這封石獅子離開城門,必得讓獅子聞到血腥味。此是天機,就是東海龍王和妙莊王也不知此中奧秘。另因呂洞賓修練功夫精深,才能得此玄機。
那七須龍聽了葛虹的話,暗暗高興。
自己來東京多日,一直猜不透呂洞賓的心思,今日正好捉弄他一番。
當天下半夜,七須龍殺了一頭豬,盛了一碗熱騰騰的豬血潑在兩隻石獅子的頭上。那時天蒙蒙亮,葛虹又來到城門口,一看石獅子滿頭都是血,還冒著熱氣,頓時驚恐萬狀。
再一看,那對石獅子竟然活動起來,呼嘯一聲直衝長空而去。
葛虹慌忙往回走,但聽背後轟隆,城門早已倒塌。
葛虹惦記著母親,急急忙忙往家裏跑。
誰知她一路跑,背後的地也一路塌,待她跑到家中,周圍已是波濤洶湧了。
葛虹見到母親,正不知所措,猛想起賣油老人給它的葫蘆瓢說也奇怪,她一揭開草席,那葫蘆瓢就漸漸變大,成了一隻小船,自己又拿了生日常用品。
母女倆在船裏,顛簸在汪洋大海之中那小船漂呀漂呀,不知漂了多少辰光,忽聽得一棵千年古樟上有人喊救命,葛虹用手作槳,向大樟劃去。
隻見樹枝上坐著賣油老人,葛虹連忙喊道:“老伯伯,快到我船上來!”賣油老人說:“這條小船太小,哪裏還容得下我?”葛虹道:“老伯伯,你放心到船上來,我自有辦法。”她把小船劃到樟樹下,雙手攀住樹枝,讓老人在船上坐好,然後用腳一蹬,小船蕩了開來,自己卻落在水裏,左手攀著船舷,右手劃著水。原來,呂洞賓是有意試試葛虹的為人。
見她如此見義勇為,心裏暗暗喜歡,當下施展法術,將葛虹救到船上。
此時,潮水越漲越高,小船竟一直駛到高山頂。
三人上岸後,呂洞賓對葛虹說:“快把家用雜物放到地上,越多越好!”
葛虹按照吩咐在地上支起鍋灶,放了碗碟。
又鋪開席子,欲讓老人和母親歇一會,回頭一看,卻不見了老人的蹤影。
風浪越來越大了,四周都成了汪洋大海,唯有葛虹母女坐處和放家當的地方安然無恙。
後來,那隻葫蘆船變成了舟山島,葛虹母女歇著的地方成了岱山島,放包袱的地方成了衢山島,放家當的地方成了許許多多島山。
塌東京的波浪平息後,敖廣的子子孫孫逐漸占領了東海海域的各個灣、角、坑、潭、洞,大龍小龍、雄龍雌龍、青龍白龍、善龍惡龍編演出千百個東海龍的故事。
甚至關鍵位置還派出了龍九子鎮守,螭吻就是其一。
妙莊王失去東京後,請人去天庭求情。
玉帝念他是多年老臣,就賞了塊崇明島讓他去治理,並答應兩千年後再讓他去東京為王,因而流傳下這樣的歌謠:漲崇明,要還東京地,再過兩千年!
……
曹帆目瞪口呆,東京是指rb的東京嗎?
還說rb不是大華國的疆土,這說得已經很明顯了。
rb人牛逼個毛線啊。
東海龍王敖廣,果然也是一個黑心勃勃的實幹家啊,不錯不錯。
妙莊王又是誰?
曹帆陷入了沉思。
大危機。
混沌萬金山,虛空遁。
所有金屬發光體全部奔向萬金山。
畫麵猶如萬劍歸宗。
很快金天宮的所有金屬建築物,全都歸入萬金山裏。
萬物莫不驚顫。
無所不從,並無任何反對的聲音發出。
除掉南玲玲自身,所有人嘴巴張得老大。
龍九子螭吻,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金天宮被吸走,主題建築物金屬盡皆被吸走。
龍宮隻剩下一些主體結構。
他半跪於地,嘴裏喃喃自語道:“一下子就把家底全敗光了!父王!螭吻辜負您的信任了。”
說完,淚從眼中滑落。
黑色沙丁魚黑切,巨大化天鼎形態如泄氣一般,極速縮小,比變身前還小了一圈。
他淚水撲麵而出,低聲哭泣道:“沒能保全金天宮,黑切之罪也,辜負了大王的信任,罪大莫及。”
不過,他見識到了魚生中第一位修仙者。
書中記載的竟然都是真的。
黑切長了見識,卻也看清了自己的實力,不敢再造次。
所有碧源潭水族,包括東海龍王遷徙過來的海族動物都跪倒在地,眼淚迷籠。
曹帆也是淚眼朦朧,不過是喜極而泣。
潭底水中光芒再度耀眼,猶如白晝。
萬金山將所有金屬吸走,又長高了數百米,盛放出來的金色光芒更甚,震撼莫名。
南玲玲滿意十分,玲瓏世界現,將萬金山又再度收進去,回歸原位。
收走金天宮之後,整個碧源潭黯然失色不少,不複之前色彩。
南玲玲展現了絕對實力,這種強大的實力,讓所有生物盡都臣服。
當南玲玲恢複如常,她和曹帆又站在避水訣光圈裏。
南玲玲說出了一句:“你們碧源潭水族,誰還有意見?”
此話出,曹帆也抬眼望向碧源潭水族萬眾,就連螭吻都半跪於地,敢怒不敢言。
之前頗有微詞的黑切,心裏除了敬畏,還對南玲玲有了一絲濃烈的興趣。
其餘水族都是跪伏,除了憤怒,沒有任何意見。
南玲玲運轉靈氣,轉動避水訣來到碧源潭水族的跟前。
她已經很有把握,水族之眾莫有不從者。
南玲玲緊接著說道:“螭吻我想聽聽你的傳奇故事?”
螭吻不敢怠慢了,將一生經曆講了出來。
所有碧源潭水族,振奮無比的聽著他的傳奇故事。
螭吻雖然貴為炁道境,入籍天宮正職,成為東海部下支白沙河係的水龍王。
螭吻是龍生九子之一,他除了龍頭魚身,有時還幻化成其它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就是其中一種,這位龍子年輕曆練時特別喜歡在險要處東張西望,喜歡吞火。所以螭吻又被稱作“好望者”。
據說他能吞萬物,掌控白沙河龍宮的同時,他還負責看護房人世間的屋建築橫脊。
螭吻乃本體乃魚龍形狀,在人間曆練時偶化成龍形的,偶然化為鳥形。
螭吻幾千年修煉,在古大華國,擁有著諸多傳奇形態。
在大華國漢朝時建造宮殿,為防止起火,就在屋頂正脊兩端安裝形狀類似鴟的尾的吞脊獸構件,就是按照當時螭吻的樣子設計的。
螭吻其形在唐代以後,這種構件因為其形狀逐漸稱為鴟吻。
到大華國古朝代清朝以後龍形的鴟吻增多,表麵龍紋四爪騰空,龍首怒目做張口吞脊狀,背上插著一柄寶劍,立於建築物的尾脊上,又稱為正吻、龍吻。
全部都以螭吻的其中一種形態示人,廣達世人。燒製而成的小獸,都被請到皇宮、廟宇和達官貴族的屋頂上,俯瞰眾生,看遍宮廷風雲,令人惋惜的是,此螭吻無法張口與我們訴說,由曆史雙眼所見證的,被淹沒在大華國曆史洪流中的那些是非真相。
相傳,明朝劉伯溫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亂,戰火不斷,饑荒遍地。
玉帝令劉伯溫轉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蒼生,並賜斬仙劍,號令四海龍王,但龍王不理世事,況且他事務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個兒子。
龍九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
他們跟隨劉伯溫征戰多年,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奪得了皇位。
當它們功得圓滿準備返回天廷複命之時,明成祖朱棣這個野心極大的帝王卻想永遠把它們留在自己身邊,安邦定國,雄霸天下。
於是他便借修築紫禁城為名,拿了劉伯溫的斬仙劍號令九子。
但九子仍是神獸,頓時呼風喚雨,大發雷霆。
朱棣見斬仙劍震不住龍九子,便決定用計,他對九子老六贔屭說:“你力大無窮,能馱萬斤之物,如果你能馱走這塊先祖的神功聖德碑,我就放你們走。”
贔屭一看原來是一塊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猶豫地馱在了身上,但用盡法力卻寸步難行。
原來,神功聖德碑乃記載“真龍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無量的),又有兩代帝王的玉璽印章,能鎮四方神鬼。
八子眼看大哥被壓在碑下,不忍離去,便決定一起留在人間,但發誓永不現真身。
朱棣雖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卻僅僅是九個塑像般的神獸。
劉伯溫得知此事後,也棄朱棣而去,脫離肉身返回天廷。
朱棣後悔莫及,為了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便讓九子返回東海複命,而後又各回原職,此事還流傳千古。
……
螭吻將自己這光輝的一生講完,南玲玲覺得時機成熟,可以收螭吻歸入玲瓏世界了。
正要收服時,螭吻又講起一個關於東海的秘聞。
南玲玲不感興趣,曹帆卻來了興致。
南玲玲停手,不能打擾曹帆的興致。
於是螭吻講道:
在大華國以東方為尊位,按周易來說東為陽,故此東海龍王排第一便是理所應當,東海龍王為四海龍王之首,亦為所有水族龍王之首。
很久很久以前,無極玉皇大帝派敖廣治理東海,派妙莊王治理東京。
那時的東海隻有現在的一半大,靠西的大洋都是東京轄地。不知過了幾世幾劫,東海龍王敖廣的龍子龍孫蝦兵蟹將已多得不計其數,偌大的東海即顯得十分擁擠。
敖廣早想擴展地盤,無奈北有北海,南有南海,都有玉皇大帝的界碑,界碑上還蓋著玉璽印,分毫挪動不得。
唯有東海與東京的壤界,因海陸分明,玉帝沒有立碑。
東海龍王偶掀風浪,東京就會有幹百畝土地塌陷,傾刻間變成滄海,那妙莊王也不理論。
隻是敖廣怕妙莊王去向玉帝告發,所以不敢多騷擾東京地界。
一日,東海龍王巡察西界,在鎮西將軍七須龍王處痛飲靈芝仙酒。
兩人杯來盞去,說東道西,不知不覺中湊出一個並吞東京的計策來。
此後,東海龍王一反常態,與妙莊王親近起來,不時派人送些奇珍異寶、瓊漿玉液到東京,還將第六個女兒送給妙莊王做妃子。
妙莊王迷戀龍女的姿色,漸漸不理朝政,多少年以後,東京轄內盜賊橫行,怨聲載道。
東海龍王得知東京衰敗的消息,好不歡喜,暗中上奏天庭,懇請玉帝下旨塌掉東京,澄清玉宇。
玉帝當即準奏,正要派大臣去東京行事,即被上八洞神仙呂洞賓擋住了。
另洞賓奏道:“玉帝將東京全部陷為東海,豈不冤屈了個中善者?”
敖廣插言道:“目前東京轄內,哪有什麽善者好人?”
呂洞賓朗聲說:“想龍王終年居住水晶宮,從未涉足陸地,不知憑什麽斷定東京沒有好人?”
敖廣一時語塞。
呂洞賓又對玉帝道:“容老朽即刻下凡,去東京看看有無善者。”
玉帝準奏,欽點呂洞賓為檢察大臣,三年後來天庭複命。
另洞賓變個老者模樣,悄悄來到東京,在一僻靜處變化出幾間茅屋,屋裏有幾個大油缸,門口掛了塊招牌,上寫“勿過秤油店”。
門上貼了幅對聯,上聯為“銅錢不過三下聯為“香油可超萬”,橫批為“心安理得”。
凡是來買香油的人,呂洞賓一概收三個銅錢,至於油舀多少,悉聽買主自便。
這般油店誰見過?
東京人把這當作奇聞,一傳十,十傳百,都到“勿過秤油店”來買油。
有的抱隻大瓶,有的捧隻瓦?
有的提隻茶罐,有的甚至挑來兩個水桶。
呂洞賓隻管收三個銅錢,其他一概不問。
原來,它的油缸是通長江的,隻要長江水不乾,油缸也不會見淺。
一天呂洞賓正要打烊,即見一位少女提著一瓶油進店來。
呂洞賓納悶的問:“小姑娘,你不拿空瓶來舀油,倒拿一滿瓶油來做啥?”
少女答道:“老伯伯,剛才我用三個銅錢換了一滿瓶油,心裏好高興嗬!可是拿回家中母親說我太貪心了!唔,她在瓶肚上做了記號,要我把記號以上的油倒還給你。”
呂洞賓道:“你母親在瓶肚上做了記號,你就在路上隨便把油倒掉一點算了,何必再到這兒來?”
“母親說我太貪心,我自己想想也臉紅,你一個老人家賣油,要虧本的呀!”少女說著,嘟嘟嘟倒出大半瓶油。
另洞賓心頭一陣發熱,想著:自己開油店將近三年,不久就要向玉帝複命了,這樣好心腸的人還是第一遭遇見。
他問了少女姓名,知道她叫葛虹,父親捕魚死在海上,家中隻有母女倆相依為命。
於是,他從牆上摘下一個葫蘆瓢交給葛虹說:“小姑娘,這個葫蘆瓢給你,你將它放在門前,用草席蓋起來。以後,你每天去城門口看石獅子,倘若石獅子頭上出血了,災禍就要來了,你就去找葫蘆,它會告訴你怎麽辦的。”
葛虹返家,把賣油老人的話對母親說了。
葛母將信將疑,但第二天東方剛發亮,她還是叫女兒到城門口去看石獅子。
再說敖廣回東海以後,立即派七須龍到東京監視呂洞賓。
七須龍想扮個手藝人,但三百六十行,行行不稱心。
一天,他看到幾個壯漢在殺豬,覺得這個行當正合自己的脾性,從此就在東京作起屠夫來。
一天清早,七須龍見一少女急匆匆來到城門口,仔細看看石獅子的頭,轉身又往回走,他心裏頓生疑竇。第二天,七須龍又見少女如昨日一般來去,越發感到奇怪。
於是,他天天跟蹤葛虹,到第七個早晨,再也忍不住了,就悄悄走到葛虹麵前,和顏悅色問道:“小姑娘,我看你天天到城門口來看石獅子,不知為啥?”
葛虹生性純善良,從不知懷疑別人,見人動問,就實話相告:“賣油老伯伯告訴我,石獅子頭上出血了,災禍就要來臨了。”
呂洞賓為啥要葛虹每天去看石獅子有否出血呢?
原來這對獅子是玉帝派來的鎮城之物。
有這封石獅子在,即使東海龍王興風作浪東京城也不會塌掉。
玉帝若準旨要塌東京,必先召回這對獅子,而要讓這封石獅子離開城門,必得讓獅子聞到血腥味。此是天機,就是東海龍王和妙莊王也不知此中奧秘。另因呂洞賓修練功夫精深,才能得此玄機。
那七須龍聽了葛虹的話,暗暗高興。
自己來東京多日,一直猜不透呂洞賓的心思,今日正好捉弄他一番。
當天下半夜,七須龍殺了一頭豬,盛了一碗熱騰騰的豬血潑在兩隻石獅子的頭上。那時天蒙蒙亮,葛虹又來到城門口,一看石獅子滿頭都是血,還冒著熱氣,頓時驚恐萬狀。
再一看,那對石獅子竟然活動起來,呼嘯一聲直衝長空而去。
葛虹慌忙往回走,但聽背後轟隆,城門早已倒塌。
葛虹惦記著母親,急急忙忙往家裏跑。
誰知她一路跑,背後的地也一路塌,待她跑到家中,周圍已是波濤洶湧了。
葛虹見到母親,正不知所措,猛想起賣油老人給它的葫蘆瓢說也奇怪,她一揭開草席,那葫蘆瓢就漸漸變大,成了一隻小船,自己又拿了生日常用品。
母女倆在船裏,顛簸在汪洋大海之中那小船漂呀漂呀,不知漂了多少辰光,忽聽得一棵千年古樟上有人喊救命,葛虹用手作槳,向大樟劃去。
隻見樹枝上坐著賣油老人,葛虹連忙喊道:“老伯伯,快到我船上來!”賣油老人說:“這條小船太小,哪裏還容得下我?”葛虹道:“老伯伯,你放心到船上來,我自有辦法。”她把小船劃到樟樹下,雙手攀住樹枝,讓老人在船上坐好,然後用腳一蹬,小船蕩了開來,自己卻落在水裏,左手攀著船舷,右手劃著水。原來,呂洞賓是有意試試葛虹的為人。
見她如此見義勇為,心裏暗暗喜歡,當下施展法術,將葛虹救到船上。
此時,潮水越漲越高,小船竟一直駛到高山頂。
三人上岸後,呂洞賓對葛虹說:“快把家用雜物放到地上,越多越好!”
葛虹按照吩咐在地上支起鍋灶,放了碗碟。
又鋪開席子,欲讓老人和母親歇一會,回頭一看,卻不見了老人的蹤影。
風浪越來越大了,四周都成了汪洋大海,唯有葛虹母女坐處和放家當的地方安然無恙。
後來,那隻葫蘆船變成了舟山島,葛虹母女歇著的地方成了岱山島,放包袱的地方成了衢山島,放家當的地方成了許許多多島山。
塌東京的波浪平息後,敖廣的子子孫孫逐漸占領了東海海域的各個灣、角、坑、潭、洞,大龍小龍、雄龍雌龍、青龍白龍、善龍惡龍編演出千百個東海龍的故事。
甚至關鍵位置還派出了龍九子鎮守,螭吻就是其一。
妙莊王失去東京後,請人去天庭求情。
玉帝念他是多年老臣,就賞了塊崇明島讓他去治理,並答應兩千年後再讓他去東京為王,因而流傳下這樣的歌謠:漲崇明,要還東京地,再過兩千年!
……
曹帆目瞪口呆,東京是指rb的東京嗎?
還說rb不是大華國的疆土,這說得已經很明顯了。
rb人牛逼個毛線啊。
東海龍王敖廣,果然也是一個黑心勃勃的實幹家啊,不錯不錯。
妙莊王又是誰?
曹帆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