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上村裏每家都有一個男人早早的來到村口等著跟孫漁學捉兔子。孫漁先跟他們說好,捉兔子的法子可以教給他們但是他們不能進葦塘捉兔子。這葦塘是孫漁他們的自留地。
孫漁教給村裏人捉兔子這已經是大大的恩惠,這點兒要求大家都是沒口子的答應。這時候的人很重承諾,他們既然答應了孫漁便不用擔心他們再到葦塘裏偷窺破壞了自己準備好的故事。於是孫漁帶著大家田裏、林邊、河沿上轉了三天,教他們如何辨別獸徑,如何下套。三天以後孫漁就讓他們自己去找地方捉兔子。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該講的他都講了,能否捉到兔子就看他們各人的領悟能力了,誰也說不出什麽來。
大家都很好的遵守了承諾,遠遠的離開葦塘找兔子,葦塘很安靜,孫漁不用再擔心有人來打擾。孫漁帶著三個小夥伴兒回到了他們的小草棚。二狗急不可耐地問:“小魚兒,你不是說還有辦法捉鳥嗎?快說是什麽法子?”
孫漁從把懷裏抱的那堆東西往地上一放展開說:“就靠它了。我可是費了好幾天功夫才弄好的。”憨哥兒他們一看卻是一張麻線編成的網,都不知是用來幹什麽的。
孫漁指揮憨哥兒他們在遠離草棚的地方清出一片空地出來,在周圍插上短樹枝,把網張開架在樹枝上,還在網的邊緣係上幾塊石頭增加重量。最後孫漁往網下麵和周圍的地麵上撒了一些秕穀和草籽對三人說:“好了,我們回棚子裏等著,晌午之前應該就能捉到鳥了。”
大狗撓著腦袋懷疑地問:“這樣如何捉到鳥兒?小魚兒你不是說笑吧?”
孫漁說:“鳥會自己走到網裏去。”
大狗以前倒是用籮筐捉過斑鳩,可那是人藏在旁邊等斑鳩走到籮筐下把支撐籮筐的木棍拉倒。這網上可沒有機關,他不由好奇,說:“那俺在這裏看看鳥怎麽會自己走進網裏。”二狗說:“俺也看看。”憨哥兒憨憨一笑:“俺也看看這沒有機關如何把鳥捉住的。”
這正合孫漁心意,他說:“那你們離遠些,不要驚了鳥兒。我還要背書,便回草棚去了。”
估計那三個人一時半會兒不會回來,孫漁便用蘆葦綁成的掃把在草棚周圍掃出一塊空地,就在空地上練起太祖長拳來。太祖長拳是跟著老孫學的,正適合小孩子強健筋骨。孫漁準備等過幾年把穿越前就會的五行拳再練起來。這五行拳還是上大學的時候學的,工作以後一直練熟了,隻是穿越後這具小孩子的身體還不適合習練內家拳,他隻好先撂下。
打了兩趟拳,孫漁出了微微的細汗,全身都熱乎了,然後他便拿著一節蘆葦在雪地上練字。先練顏體吧,瘦金體這種幾十年後才會出現的字體提前出現在一個孩子手下又沒有明確傳承就太聳人聽聞了。
寫字寫得有些冷了,聽聽憨哥兒他們還沒有動靜,孫漁又打了一趟小虎燕,當他第二趟練到一半時忽然聽到憨哥兒的大嗓門在高聲大叫:“快上!不要跑了鳥兒!”
孫漁動作停了一下,接著聽到大狗二狗的歡呼聲不由笑笑,繼續把剩下的招式練完,然後回到草棚坐下來。不一會兒功夫聽到腳踩在雪上的咯吱聲,他從草棚裏伸頭出來看到憨哥兒雙手舉著幾隻扭斷脖子的野雞一馬當先衝出蘆葦棵子:“捉住了,捉住了!魚哥兒,你看這麽多!哈哈!”
孫漁一皺眉頭:“隻有野雞?”
憨哥兒笑道:“還有斑鳩、鵪鶉,大狗拿著呢。”
話沒說完,大狗拎著一串用草繩綁著的斑鳩和鵪鶉從蘆葦裏鑽出來,二狗因為大狗不讓他拿著這些鳥拽著大狗的衣服大聲哭喊。大狗一腳把二狗锛到一邊對孫漁伸出大拇哥:“小魚兒,你真行。我們躲在葦子後麵看見那些傻鳥在遠處看了好半天,見沒有人就過來啄地上的草籽,就這麽低著頭一直走到網底下。等它們草籽吃得差不多了,野雞一抬頭把脖子伸到網眼裏嚇到了,撲棱著翅膀要飛。可它整個都在網子裏怎麽飛得起來,倒是驚得別的野雞站起來也把脖子伸到網眼裏,帶倒了網子,把斑鳩和鵪鶉也扣在了下邊。這下又有肉吃了!小魚兒你是怎麽想出這個法子的?”
憨哥兒也說:“就是,魚哥兒你怎麽想出這個法子的?”
孫漁當然不能告訴他們這是自己穿越前在網上看到的法子,隻說:“你們沒有仔細看過雞吃食嗎?雞吃食的時候都是低著頭伸長脖頸,吃完食就會把頭豎起來。多麽簡單的事情!”
憨哥兒嗬嗬憨笑起來,大狗摸索著後腦勺說:“恁的簡單?我怎麽想不到?”
憨哥兒笑道:“你怎生和魚哥兒比,人都說魚哥兒是白澤下凡呢。”
聽了憨哥兒這句話孫漁嘴角不由得微微向上翹了翹。看來以前的鋪墊起效果了啊。
不過他還是一如既往的說:“不要聽人亂說。你們隻要對周圍的事用心,總能找到吃飯的門路。”
本來臘月正是村裏人最閑忙年的時候,今年卻不同,即使過年前後幾天小清河兩岸遠遠近近都會出現蒲灣村男人們尋尋覓覓的身影。暮色下歸來的人們在村口相遇肯定要先問一句“今天有幾隻入賬?”看著幾乎家家都晾曬了兔皮,蒲灣村每個人都感念著孫漁的好處。
蒲灣村幾乎人人都會捉兔子這件事很快就傳出去了,也引得不少閑漢來瞧個究竟。隻是剛過了年裏正和鄉間的書手就帶著公差到村裏征發勞役。說是因為大清河去年洪水期差點兒決口,齊州要大舉修河堤,今年征發的民夫特別多。
大宋的賦役安排在理論上很人性化,官府將有財產田地的人劃分為上三等戶,輪流執役,象孫家這樣隻有一個院子而無田地的人家被劃歸下等戶,不應派這種夫役,隻可以當壯丁。而孫家隻有一丁,更加不再征發勞役的範圍,因此孫漁隻記得五歲那年老孫服勞役卻是接受別人的雇請去頂替的。
但是今年老孫雖然依然沒有上出夫役的花名冊,但是鄉書手卻告訴老孫他被和雇了。所謂和雇就是官府按照市價雇傭人做事,但是其實誰都明白這和雇能拿到市價一半的錢就謝天謝地了,而剩下的錢自然被衙門裏的人貪墨。
孫漁教給村裏人捉兔子這已經是大大的恩惠,這點兒要求大家都是沒口子的答應。這時候的人很重承諾,他們既然答應了孫漁便不用擔心他們再到葦塘裏偷窺破壞了自己準備好的故事。於是孫漁帶著大家田裏、林邊、河沿上轉了三天,教他們如何辨別獸徑,如何下套。三天以後孫漁就讓他們自己去找地方捉兔子。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該講的他都講了,能否捉到兔子就看他們各人的領悟能力了,誰也說不出什麽來。
大家都很好的遵守了承諾,遠遠的離開葦塘找兔子,葦塘很安靜,孫漁不用再擔心有人來打擾。孫漁帶著三個小夥伴兒回到了他們的小草棚。二狗急不可耐地問:“小魚兒,你不是說還有辦法捉鳥嗎?快說是什麽法子?”
孫漁從把懷裏抱的那堆東西往地上一放展開說:“就靠它了。我可是費了好幾天功夫才弄好的。”憨哥兒他們一看卻是一張麻線編成的網,都不知是用來幹什麽的。
孫漁指揮憨哥兒他們在遠離草棚的地方清出一片空地出來,在周圍插上短樹枝,把網張開架在樹枝上,還在網的邊緣係上幾塊石頭增加重量。最後孫漁往網下麵和周圍的地麵上撒了一些秕穀和草籽對三人說:“好了,我們回棚子裏等著,晌午之前應該就能捉到鳥了。”
大狗撓著腦袋懷疑地問:“這樣如何捉到鳥兒?小魚兒你不是說笑吧?”
孫漁說:“鳥會自己走到網裏去。”
大狗以前倒是用籮筐捉過斑鳩,可那是人藏在旁邊等斑鳩走到籮筐下把支撐籮筐的木棍拉倒。這網上可沒有機關,他不由好奇,說:“那俺在這裏看看鳥怎麽會自己走進網裏。”二狗說:“俺也看看。”憨哥兒憨憨一笑:“俺也看看這沒有機關如何把鳥捉住的。”
這正合孫漁心意,他說:“那你們離遠些,不要驚了鳥兒。我還要背書,便回草棚去了。”
估計那三個人一時半會兒不會回來,孫漁便用蘆葦綁成的掃把在草棚周圍掃出一塊空地,就在空地上練起太祖長拳來。太祖長拳是跟著老孫學的,正適合小孩子強健筋骨。孫漁準備等過幾年把穿越前就會的五行拳再練起來。這五行拳還是上大學的時候學的,工作以後一直練熟了,隻是穿越後這具小孩子的身體還不適合習練內家拳,他隻好先撂下。
打了兩趟拳,孫漁出了微微的細汗,全身都熱乎了,然後他便拿著一節蘆葦在雪地上練字。先練顏體吧,瘦金體這種幾十年後才會出現的字體提前出現在一個孩子手下又沒有明確傳承就太聳人聽聞了。
寫字寫得有些冷了,聽聽憨哥兒他們還沒有動靜,孫漁又打了一趟小虎燕,當他第二趟練到一半時忽然聽到憨哥兒的大嗓門在高聲大叫:“快上!不要跑了鳥兒!”
孫漁動作停了一下,接著聽到大狗二狗的歡呼聲不由笑笑,繼續把剩下的招式練完,然後回到草棚坐下來。不一會兒功夫聽到腳踩在雪上的咯吱聲,他從草棚裏伸頭出來看到憨哥兒雙手舉著幾隻扭斷脖子的野雞一馬當先衝出蘆葦棵子:“捉住了,捉住了!魚哥兒,你看這麽多!哈哈!”
孫漁一皺眉頭:“隻有野雞?”
憨哥兒笑道:“還有斑鳩、鵪鶉,大狗拿著呢。”
話沒說完,大狗拎著一串用草繩綁著的斑鳩和鵪鶉從蘆葦裏鑽出來,二狗因為大狗不讓他拿著這些鳥拽著大狗的衣服大聲哭喊。大狗一腳把二狗锛到一邊對孫漁伸出大拇哥:“小魚兒,你真行。我們躲在葦子後麵看見那些傻鳥在遠處看了好半天,見沒有人就過來啄地上的草籽,就這麽低著頭一直走到網底下。等它們草籽吃得差不多了,野雞一抬頭把脖子伸到網眼裏嚇到了,撲棱著翅膀要飛。可它整個都在網子裏怎麽飛得起來,倒是驚得別的野雞站起來也把脖子伸到網眼裏,帶倒了網子,把斑鳩和鵪鶉也扣在了下邊。這下又有肉吃了!小魚兒你是怎麽想出這個法子的?”
憨哥兒也說:“就是,魚哥兒你怎麽想出這個法子的?”
孫漁當然不能告訴他們這是自己穿越前在網上看到的法子,隻說:“你們沒有仔細看過雞吃食嗎?雞吃食的時候都是低著頭伸長脖頸,吃完食就會把頭豎起來。多麽簡單的事情!”
憨哥兒嗬嗬憨笑起來,大狗摸索著後腦勺說:“恁的簡單?我怎麽想不到?”
憨哥兒笑道:“你怎生和魚哥兒比,人都說魚哥兒是白澤下凡呢。”
聽了憨哥兒這句話孫漁嘴角不由得微微向上翹了翹。看來以前的鋪墊起效果了啊。
不過他還是一如既往的說:“不要聽人亂說。你們隻要對周圍的事用心,總能找到吃飯的門路。”
本來臘月正是村裏人最閑忙年的時候,今年卻不同,即使過年前後幾天小清河兩岸遠遠近近都會出現蒲灣村男人們尋尋覓覓的身影。暮色下歸來的人們在村口相遇肯定要先問一句“今天有幾隻入賬?”看著幾乎家家都晾曬了兔皮,蒲灣村每個人都感念著孫漁的好處。
蒲灣村幾乎人人都會捉兔子這件事很快就傳出去了,也引得不少閑漢來瞧個究竟。隻是剛過了年裏正和鄉間的書手就帶著公差到村裏征發勞役。說是因為大清河去年洪水期差點兒決口,齊州要大舉修河堤,今年征發的民夫特別多。
大宋的賦役安排在理論上很人性化,官府將有財產田地的人劃分為上三等戶,輪流執役,象孫家這樣隻有一個院子而無田地的人家被劃歸下等戶,不應派這種夫役,隻可以當壯丁。而孫家隻有一丁,更加不再征發勞役的範圍,因此孫漁隻記得五歲那年老孫服勞役卻是接受別人的雇請去頂替的。
但是今年老孫雖然依然沒有上出夫役的花名冊,但是鄉書手卻告訴老孫他被和雇了。所謂和雇就是官府按照市價雇傭人做事,但是其實誰都明白這和雇能拿到市價一半的錢就謝天謝地了,而剩下的錢自然被衙門裏的人貪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