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總覽大臣
大唐:最窮縣令,皇上請我入朝 作者:非可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各地調運糧食的優勢不是速度,而是後備力量源源不斷。”
“隻有這樣,才能是真正的解決之法,而不會流於形式。”
“或許剛開始會有一些難民挨餓,但是很快就會緩解,並且徹底地解決這件事情。”
聽到這話,剛才那名支持就地開倉放糧的官員卻是笑了:“說的好聽,可是在調運的糧食到達之前,那些被餓死的難民難道就不是難民了嗎?”
“難道他們的命在閣下眼裏就這麽不值錢,可以隨意被拋棄?”
聽到這話,那名官員頓時氣得咬牙切齒:“這是兩回事,哪種賑災辦法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就地開倉放糧確實能盡快解決問題,但是難道讓災民們坐吃山空?”
李世民見兩派人又開始爭論起來,當即製止道:“行了,你們還在這兒爭論,也不嫌丟人。”
“你們是為了更好地救災民,而不是在這兒爭論長短。”
“調運糧食還是開倉放糧,這件事情上次咱們已經討論過了,兩者相結合就可以揚長避短,這不是挺好嗎?”
聽聞此言,在場的眾多官員這才停止了爭論,不過相互間依舊有些看不順眼。
一名官員這個時候站了出來:“陛下,現在兩方的官員都在按照自己的意圖在執行賑災的旨意,如果沒有一個統籌的官員,隻怕是會出亂子,微臣建議,朝廷指派一名統籌總覽大臣,能夠負責賑災的所有事務。”
聽到這話,剛才還在爭論的雙方立馬都屏息凝神起來。
這件事跟他們雙方的利益都有關。
他們也不傻,如果無利可圖,誰會起早?
“陛下,臣附議,微臣也覺得,要派一名總覽統籌的大臣前往,這樣才不會出亂子。”
“一般情況下,賑災用的都是一套辦法,因此不會出太大的亂子,但是這次不一樣,咱們是兩套辦法一同使用。”
“所以,必須要派一個大臣將兩條路都掌握,相互協調,才能穩妥。”
聽到這話,朝堂之上的眾臣都不由得點了點頭。
“對啊,陛下,隻要有一人能夠兼顧兩條路,到時候在災區也就不會打架,最後結果肯定能更好。”
眾朝臣紛紛議論開來,侯君集聽了眾人的議論之後,也是站出來道:“陛下,微臣也同意這個說法,必須要派一個人前往災區,隻有這樣,才能夠避免之前提到的種種問題。”
眾人很快就安靜下來,看向李世民。
這個時候,就看李世民怎樣想,這個總覽統籌大臣到時候可是手握大權。
無論是派誰去,到時候隻要稍稍動動手指頭,那好處絕對是大大的。
而且這是去賑災,不是去打仗,隻要不出意外,隨隨便便就能撈點功勞回來,加官進爵那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而且,還能趁著這個機會跟各地的官員搞好關係,雖然這種關係看起來不著邊際,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就能碰上,但是卻非常重要。
以後隨便有點什麽事情,說不定就能用上這些官員。
李世民這個時候心裏也跟明鏡似的,別看這些人嘴上說的各種仁義道德,但是實際上,他心裏比誰都清楚。
他們心裏裝著的全都是利益。
隻有自己的利益才是他們最關心的,至於大唐,那又不是他們自家的,他們才不會真正關心。
哪怕是大唐明天就完蛋了,跟他們也不會有太大關係,城頭變換大王旗,他們搖身一變又能穿上新官服繼續做官。
這些家夥賣力地吆五喝六,搖頭呐喊,實際上,就是想要自己去做這個所謂的統籌總覽大臣,這樣一來,他們就能有油水可撈。
就像之前的開倉和調運之爭一樣,爭的都是利益。
李世民點了點頭,眾臣臉上頓時一喜。
隻聽李世民道:“各位愛卿說的都非常有道理,這次賑災,確實有必要派一名總覽統籌大臣前往,替朕臨機決定一切賑災事務,並上報與朕知。”
眾大臣心裏頓時安心了不少,陛下答應了,他們倒是沒想到,陛下竟然能答應得這麽痛快,原本還以為這事還要扯皮好久。
既然陛下答應了,那他們接下來就要賣力地推薦合適的人選,好代表他們的利益。
他們盯著李世民,本以為李世民接下來就會詢問他們,到底派誰去好,結果李世民卻是喝起了茶,根本沒有多說的意思。
眾人這個時候就犯了難。
難道讓他們主動去問?如果這樣,就有點太明顯了,陛下肯定會懷疑到他們的頭上,絕對不能這麽做。
可是如果不問的話,這個人選懸而未決,始終是個心思。
李世民看了眾人,臉上露出一絲嘲諷的神色。
這些人一個個口口聲聲說的是為了賑災,實際上不過是為了自己揭下來撈取利益在說話。
這一次總攬統籌大臣大權在握,而且能夠給自己增加功勞。
在場估計很多人都想去,隻要能夠把這個活攬到手,想不增加功勞都難。
而且不論是開倉放糧還是調運糧食,都要受到這個總攬統籌大臣的管轄。
這絕對是大權在握,想怎麽操作就怎麽操作。
雖然說這個職務責任重大,但是同樣的好處也多的是。
這種職位李世民如果沒有考慮好人選的話,絕對不會這麽輕易的答應他們。
“大家說的都非常有道理,總攬統籌大臣必須要委派,而且我已經基本上有了委派的人選。”
“大家就不要過多的操心了,不日朕會公布出來。”
聽到這話,在場的眾人頓時都吃了一驚。
陛下竟然已經有了人選,不知道是誰,竟然能擔此重任?
在場的那些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都,各自猜疑。
不過誰也沒有確定身份,在陛下宣布之前,誰都有可能。
一些大臣甚至內心激動起來,覺得陛下已經考慮好要把這個職位給他。
一些心裏沒底的大臣自然是滿麵憂色。
這種職位肯定是事先商量過,他們根本就沒聽說,一下子沒了底氣。
“隻有這樣,才能是真正的解決之法,而不會流於形式。”
“或許剛開始會有一些難民挨餓,但是很快就會緩解,並且徹底地解決這件事情。”
聽到這話,剛才那名支持就地開倉放糧的官員卻是笑了:“說的好聽,可是在調運的糧食到達之前,那些被餓死的難民難道就不是難民了嗎?”
“難道他們的命在閣下眼裏就這麽不值錢,可以隨意被拋棄?”
聽到這話,那名官員頓時氣得咬牙切齒:“這是兩回事,哪種賑災辦法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就地開倉放糧確實能盡快解決問題,但是難道讓災民們坐吃山空?”
李世民見兩派人又開始爭論起來,當即製止道:“行了,你們還在這兒爭論,也不嫌丟人。”
“你們是為了更好地救災民,而不是在這兒爭論長短。”
“調運糧食還是開倉放糧,這件事情上次咱們已經討論過了,兩者相結合就可以揚長避短,這不是挺好嗎?”
聽聞此言,在場的眾多官員這才停止了爭論,不過相互間依舊有些看不順眼。
一名官員這個時候站了出來:“陛下,現在兩方的官員都在按照自己的意圖在執行賑災的旨意,如果沒有一個統籌的官員,隻怕是會出亂子,微臣建議,朝廷指派一名統籌總覽大臣,能夠負責賑災的所有事務。”
聽到這話,剛才還在爭論的雙方立馬都屏息凝神起來。
這件事跟他們雙方的利益都有關。
他們也不傻,如果無利可圖,誰會起早?
“陛下,臣附議,微臣也覺得,要派一名總覽統籌的大臣前往,這樣才不會出亂子。”
“一般情況下,賑災用的都是一套辦法,因此不會出太大的亂子,但是這次不一樣,咱們是兩套辦法一同使用。”
“所以,必須要派一個大臣將兩條路都掌握,相互協調,才能穩妥。”
聽到這話,朝堂之上的眾臣都不由得點了點頭。
“對啊,陛下,隻要有一人能夠兼顧兩條路,到時候在災區也就不會打架,最後結果肯定能更好。”
眾朝臣紛紛議論開來,侯君集聽了眾人的議論之後,也是站出來道:“陛下,微臣也同意這個說法,必須要派一個人前往災區,隻有這樣,才能夠避免之前提到的種種問題。”
眾人很快就安靜下來,看向李世民。
這個時候,就看李世民怎樣想,這個總覽統籌大臣到時候可是手握大權。
無論是派誰去,到時候隻要稍稍動動手指頭,那好處絕對是大大的。
而且這是去賑災,不是去打仗,隻要不出意外,隨隨便便就能撈點功勞回來,加官進爵那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而且,還能趁著這個機會跟各地的官員搞好關係,雖然這種關係看起來不著邊際,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就能碰上,但是卻非常重要。
以後隨便有點什麽事情,說不定就能用上這些官員。
李世民這個時候心裏也跟明鏡似的,別看這些人嘴上說的各種仁義道德,但是實際上,他心裏比誰都清楚。
他們心裏裝著的全都是利益。
隻有自己的利益才是他們最關心的,至於大唐,那又不是他們自家的,他們才不會真正關心。
哪怕是大唐明天就完蛋了,跟他們也不會有太大關係,城頭變換大王旗,他們搖身一變又能穿上新官服繼續做官。
這些家夥賣力地吆五喝六,搖頭呐喊,實際上,就是想要自己去做這個所謂的統籌總覽大臣,這樣一來,他們就能有油水可撈。
就像之前的開倉和調運之爭一樣,爭的都是利益。
李世民點了點頭,眾臣臉上頓時一喜。
隻聽李世民道:“各位愛卿說的都非常有道理,這次賑災,確實有必要派一名總覽統籌大臣前往,替朕臨機決定一切賑災事務,並上報與朕知。”
眾大臣心裏頓時安心了不少,陛下答應了,他們倒是沒想到,陛下竟然能答應得這麽痛快,原本還以為這事還要扯皮好久。
既然陛下答應了,那他們接下來就要賣力地推薦合適的人選,好代表他們的利益。
他們盯著李世民,本以為李世民接下來就會詢問他們,到底派誰去好,結果李世民卻是喝起了茶,根本沒有多說的意思。
眾人這個時候就犯了難。
難道讓他們主動去問?如果這樣,就有點太明顯了,陛下肯定會懷疑到他們的頭上,絕對不能這麽做。
可是如果不問的話,這個人選懸而未決,始終是個心思。
李世民看了眾人,臉上露出一絲嘲諷的神色。
這些人一個個口口聲聲說的是為了賑災,實際上不過是為了自己揭下來撈取利益在說話。
這一次總攬統籌大臣大權在握,而且能夠給自己增加功勞。
在場估計很多人都想去,隻要能夠把這個活攬到手,想不增加功勞都難。
而且不論是開倉放糧還是調運糧食,都要受到這個總攬統籌大臣的管轄。
這絕對是大權在握,想怎麽操作就怎麽操作。
雖然說這個職務責任重大,但是同樣的好處也多的是。
這種職位李世民如果沒有考慮好人選的話,絕對不會這麽輕易的答應他們。
“大家說的都非常有道理,總攬統籌大臣必須要委派,而且我已經基本上有了委派的人選。”
“大家就不要過多的操心了,不日朕會公布出來。”
聽到這話,在場的眾人頓時都吃了一驚。
陛下竟然已經有了人選,不知道是誰,竟然能擔此重任?
在場的那些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都,各自猜疑。
不過誰也沒有確定身份,在陛下宣布之前,誰都有可能。
一些大臣甚至內心激動起來,覺得陛下已經考慮好要把這個職位給他。
一些心裏沒底的大臣自然是滿麵憂色。
這種職位肯定是事先商量過,他們根本就沒聽說,一下子沒了底氣。